小麦的需水规律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102.8 179.4
2183.5 2148.7
58.6 66.8
17.2~25.7 18.5~36.0
1069.1 894.8
392.71 295.95
(三)土壤因素 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土壤因素有土壤质地,颜色,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养分状况等.砂 土持水力弱,蒸发较快,因此,在砂土,砂壤土上的作物需水量就大.就土壤颜色而言,黑 褐色的吸热较多其蒸发就大,而颜色较浅的黄白色反射较强,相对蒸发较少.当土壤水分多 时,蒸发强烈,作物需水量则大;相反,土壤含水量较低时,作物需水量较少. (四)农业技术 农业技术农业栽培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水量消耗的速度. 粗放的农业栽培技术, 可导致 水量消耗.密植,相对来说需水量会低些;两种作物间作,也可相互影响彼此的需水量. 土壤水分无效消耗.灌水后适时耕耙保墒中耕松土,使土壤表面有一个疏松层,就可以减少
ht
tp
式 2-3 中的 K , n , c 值可通过试验确定.此法简便,只要确定计划产量后,便可算出
:/
K ——以产量为指标的需水系数,即单位产量的需水量,m3/kg; n , c ——经验指数和常数.
/n
ET ——作物全生育期内总需水量,m3/亩; Y ——作物单位面积产量,kg/亩;
at
ETi =
图 2-1 作物需水量与产量关系示意
而必须同时改善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其他条件.如
农业技术措施,增加土壤肥力等.作物总需水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即:
c.
ET = KY
n
uu
平后,要进一步提高产量就不能仅靠增加水量,
ea
比例.由图 2-1 看出,单位产量的需水量随产量
sy
.c
果.因此,在一定的气象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
一、小麦对土壤的要求二、小麦对养分的要求三、小麦对水分
2018年8月1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2
(一)小麦的耗水量
• 由于耗水量多是通过叶面蒸腾,因此随产 量水平提高和叶面积增大,耗水量也相应 增加,但耗水系数却相应降低
– 耗水系数=耗水量/产量,即生产单位籽粒的 耗水量(k值,无量纲)
• 可见,通过提高产量实现提高水分利用效 率的潜力很大。
2018年8月1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3
2018年8月1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6
表2-5 各生育时期已吸收的N、P2O5 、K2O 占全生育期的%
越冬
N P2O5 K2O
拔节 43.12 28.56 41.10
抽穗 83.88 61.39 100.00
成熟 100.00 100.00 81.83
14.85 12.93 12.94
(四)小麦对肥料的利用率
• 随生产水平和施肥量提高,土壤的基础养分也相 应提高。
• 但是,由于磷素循环属于矿质循环,自然循环周 期长,因此土壤中基本磷素的含量,随大量施用 的氮素肥效的相应消耗而减少,使土壤原有基础 氮磷钾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原来认为不缺磷 的北方石灰性土壤,也发生磷素亏缺。因此,在 中低产条件下,增施磷肥,氮磷配合,成为重要 的增产措施。另研究发现,在N:P2O5为1: 0.5~1的范围内,越是低产情况下磷的比例应越 9 2018年8月1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高。
2018年8月1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4
(二)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
• 每生产100 kg籽粒及பைடு நூலகம்秸秆,约吸收
– – – – N 3 kg P2O5 1~1.5 kg K2O 2~4 kg N:P2O5 :K2O约为3:1:3或2:1:2
合理灌溉的指标及灌溉方法
合理灌溉的指标及灌溉方法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8期霍树臣一、作物的需水规律(一)不同作物的需水量不同一般可根据蒸腾系数的大小来估算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既以作物的生物产量和蒸腾系数的积作为理论最低需水量。
但实际应用时还应考虑土壤保水能力的大小、降雨量的多少以及生态需水等。
因此,实际需要的灌溉水要比理论数大得多。
(二)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要量有很大的差别。
例如早稻在苗期由于蒸腾面积较小,水分消耗量不大;进人分蘖期以后,蒸腾面积扩大,气温也逐渐升高,水分消耗量明显增大;到孕花期蒸腾量达到最大值,耗水也最多;进人成熟期后,叶片逐渐衰老、脱落,水分消耗量又逐渐减小。
小麦一生中对水分需要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①种子萌发到分蘖前期,消耗水不多;②分蘖末期到抽穗期,消耗水最多;③抽穗到乳熟末期,消耗水较多,缺水会严重减产;④乳熟末期到完熟期,消耗水较少,如此时供水过多,反而会使小麦贪青迟熟,籽粒含水量增高,影响品质。
(三)作物的水分临界期水分临界期是指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水分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一般而言,植物的水分临界期多处于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这个时期一旦缺水,就会使性器官发育不正常。
小麦一生中有两个水分临界期,第一个水分临界期是孕穗期,这期间小穗分化,代谢旺盛,性器官的原生质粘性与弹性均下降,细胞液浓度很低,抗旱力最弱,如缺水,则小穗发育不良,特别是雄性生殖器官发育受阻或畸形发育。
第二个水分临界期是从开始灌浆到乳熟末期。
这个时期营养物质从母体各部分输送到籽粒,如果缺水,一方面影响旗叶的光合速率和寿命,减少有机物的制造;另一方面使有机物质运输变慢,造成灌浆困难,产量下降。
其他农作物也有各自的水分临界期,如大麦在孕穗期,玉米在开花至乳熟期,高梁在抽花序到灌浆期,豆类、花生、油菜在开花期,向日葵在花盘形成至灌浆期,马玲薯在开花至块茎形成期,棉花在开花结铃期。
小麦返青始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
小麦返青始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中旬是冬小麦经历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三个生育时期的时间黄淮冬麦区小麦生长阶段和影响产量的因素阶段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抽穗—扬花灌浆—乳熟月份10上(寒露后)-11 12-1-2上3月份还可部分春分蘖2中下-3-4 5初—5中5下—6 需水量适中2月较少3月逐渐增大4月高峰期最关键适中与气候的关系如果在播种阶段天气持续阴雨或干旱,土壤长期处于过湿或过干状态,小麦播期会推迟(比如10-15天),则导致出苗发育期较常年推迟,苗情会相对较差。
不能满足种子的吸水量要求,就不能发芽。
1.分蘖数量的多少初步决定了小麦的收成好坏。
如果小麦苗情较差,则分蘖数量会偏少。
分蘖数量决定小麦的穗数。
如果分蘖能力太强,则在收获前遇到大风,容易形成倒伏,从而影响产量。
2.越冬是小麦储备能量的时期,如果能有几场大雪,则可有效补充土壤水分。
降雪虽伴随着较强的降温过程,但大部地区有积雪覆盖,对农田起到了增墒、保温作用,保证了冬小麦安全越冬。
3.12月下旬至1月底正常生长的小麦进入越冬期以后,有较强的抗寒能力,而一旦气温回升,幼苗缓慢生成,抗寒力就会降,这时若出现-13~-15℃的低温,对小麦会造成较严重的冻害。
在2月中下旬,冬小麦开始陆续返青,4月上旬陆续进入拔节阶段。
由于返青后植株生长加快,抗寒力明显下降,加之早春麦田气候多变,冻害频繁,影响小麦生长。
1.如果此一阶段遭受严重冻害袭击,则部分已处于拔节期的冬小麦将会被冻死,由此决定了该地区冬小麦的单产水平将肯定出现下降。
这段时间要提防“倒春寒”。
2.期间如果干旱,则影响穗器官的发育,使穗粒数锐减,对产量影响最大。
主要因素是每天有比较长的日照时数和一定的天数,其次要求比较高的温度,以20度左右通过光照阶段最快,温度低于10度。
如果光照阶段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不能正常发育,不能正常抽穗。
在5月份,冬小麦生长进入需水最关键时期。
农田水利学—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
第二章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1 作物需水量一、作物田间水分的消耗(三种途径:叶面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叶面蒸腾:作物植株内水分通过叶面气孔散发到大气中的现象;棵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水面(水稻田)的水分蒸发;深层渗漏: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而向根系以下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
解释:棵间蒸发能增加地面附近空气的湿度,对作物生长环境有利,但大部分是无益的消耗,因此在缺水地区或干旱季节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如滴灌<局部灌溉>、水田不建立水层)和地面覆盖等措施。
深层渗漏对旱田是无益的,会浪费水源,流失养分,地下水含盐较多的地区,易形成次生盐碱化。
但对水稻来说,适当的深层渗漏是有益的,可增加根部氧分,消除有毒物质,促进根系生长,常熟、沙河、涟水等灌溉试验站结果都表明:有渗漏的水稻产量比无渗漏的水稻产量高3.9% ~26.5%。
叶面蒸滕量+棵间蒸发量=腾发量=作物田间需水量水田:田间需水量+渗漏量=田间耗水量由于水田不同土壤渗漏量大小差别很大,为了使不同土质田块水稻需水具有可比性,因此水稻的田间需水量不包括渗漏量,如计入渗漏量,则称为田间耗水量。
二、作物需水规律(一)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1、气象条件主要因素,气温高、日照时间长、空气湿度低、风速大、气压低等使需水量增加;2、土壤条件含水量大,砂性大,则需水量大(棵间蒸发大)3、作物条件水稻需水量较大,麦类、棉花需水量中等,高粱、薯类需水量较少;4、农业技术措施地面覆盖、采用滴灌、水稻控灌等能减少作物需水量。
(二)作物需水特性1、中间多,两头少;开花结实期需水量最大2、存在需水临界期需水临界期:在作物全生育期中,对缺水最敏感,影响产量最大的时期。
几种作物的需水临界期:水稻孕穗至开花期棉花开花至幼铃形成期小麦拨节至灌浆期了解作物需水临界期的意义:1、合理安排作物布局,使用水不至过分集中;2、在干旱情况下,优先灌溉正处需水临界期的作物。
生物节水—农作物需水规律与需水量
第八章 生物节水
第一节 农作物需水规律与需水量
6.花生 花生适宜生长的土壤含水量一般在5000~7000m3/hm2,
花生种子吸水达自身的50%左右才能萌芽。土壤水分低于田间 持水量的40%,则幼苗出土缓慢,水分过多,易引起烂种。苗 期需水量占全生长期总需水量为16%~31%(北方普通型大花 生)或19%~20%(南方珍珠型小花生),水分过多可造成主 茎徒长,推迟开花结荚。营养生长前期缺水,对花生的生长影 响较小,豆荚开始形成(出现第一个果)到豆荚出全,这一阶 段包括开花、下针和果仁生长的大部分时间内,是花生需水的 关键期。
第八章 生物节水
第一节 农作物需水规律与需水量
1.小麦 冬小麦每公顷生产5250~7500 kg的需水量为3000~5250
m3。冬小麦需水量是由叶面蒸腾量与棵间土壤蒸发量组成。前 者为生理需水,而后者为生态需水。从节水角度讲,棵间蒸发 所占的比例越小越好,关键是如何提高栽培技术水平,降低棵 间蒸发量,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据农田灌溉研究所测定,不 同产量水平棵间蒸发比例不同。667 m2产193.3 kg麦田棵间蒸 发量占总需水量的 32.8%;产365.7 kg占总需水量的21.27%; 产 463.7 kg占总需水量的19.3%。棵间蒸发量所占比例随着产 量水平的提高在逐渐降低。当产量水平达到 667 m2产400kg时, 棵间蒸发量所占比例基本上稳定在20%左右,如产量再增加棵 间蒸发量所占比例基本上不变。从全生育期来看,初期所占比 例在60%~90%,而后期逐渐降低,一般在10%以下。
第八章 生物节水
第一节 农作物需水规律与需水量
4.水稻 水稻田需水量包括叶面蒸腾、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量。水
稻的需水量随地区、品种和水文年份而异。水稻在返青、拔节、 抽穗到乳熟前期,对水分反应敏感,其中孕穗期和抽穗期是水 稻一生中需水的高峰期,是需水的关键期。因此,在水稻生长 的各个时期采用不同的灌溉技术或排水技术,以调动水稻自身 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可以达到节水高产的目标。
农田水利学3-(2)作物需水规律
作物需水规律— 作物需水规律 需水量
2、作物需水量与潜在需 、 水量
作物需水量计算的 数学模型
ET=k*f(M)
在实际中,作物因子、土壤及 其它因子另作系数k处理。
作物需水规律— 作物需水规律 需水量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参考作物 (紫花苜蓿 的蒸发蒸腾量 紫花苜蓿)的蒸发蒸腾量 紫花苜蓿 (ET。)来表示气象因子对作 。 来表示气象因子对作 物需水量的影响( 物需水量的影响(苜蓿需水 量主要受气象条件的影响) 量主要受气象条件的影响) 通过参考腾发量的计算, 通过参考腾发量的计算,间 接计算实际腾发量: 接计算实际腾发量: ET =K * K *ET0
受风力、海拔、地理位置、作物叶面积等影响,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作物需水规律— 作物需水规律 需水量
1948年由彭曼提出,经多次修正,1979年联 年由彭曼提出,经多次修正, 年由彭曼提出 年联 合国粮农组织向各国推荐的具体计算式为: 合国粮农组织向各国推荐的具体计算式为:
辐射项
空气动力项
ET = C[W.Rn + (1−W ). f (u)(ea − ed )] . 0
ET0 =f(M)
上式表达的是作物蒸腾量与气 象的关系. 象的关系
作物需水规律— 作物需水规律 需水量
国际粮农组织推荐的参考作物需水量计算的数学模型—彭 国际粮农组织推荐的参考作物需水量计算的数学模型 彭 是按能量平衡原理来计算的。 曼公式是按能量平衡原理来计算的 曼公式是按能量平衡原理来计算的。 将作物腾发看作能量消耗过程, 将作物腾发看作能量消耗过程 , 通过能量平衡计算求出腾 发过程所消耗的能量, 然后再将能量折算为水量, 发过程所消耗的能量 , 然后再将能量折算为水量 , 即作 物需水量。 而能量的来源就是太阳的辐射能量, 物需水量 。 而能量的来源就是太阳的辐射能量 , 这个能 量是可以计算的,约为太阳辐射能量40%。能量与水气 量是可以计算的,约为太阳辐射能量 。 化的能量关系是:每蒸发1克水 克水, 卡的热能, 化的能量关系是:每蒸发 克水,消耗 600 卡的热能, 即农田水分消耗将等于(0.4R卡/平方厘米 即农田水分消耗将等于 卡 平方厘米)/(600卡/ 卡 平方厘米 立方厘米)=R/1500厘米 。 因此 只要测出能量的消耗 厘米。 立方厘米 厘米 因此,只要测出能量的消耗 即转化量,就可推算出水分的气化量。 量,即转化量,就可推算出水分的气化量。 某地区4-9月份 月份R=423.6卡 /平方厘米 日 , 则平均 平方厘米/日 如 , 某地区 月份 卡 平方厘米 潜在腾发量=423.6/1500=0.282cm/日 潜在腾发量 日
玉米需水规律
玉米需水规律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整个生育期内,水分的消耗因土壤、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有很大的变动。
玉米需水量多少与播种季节有关,春玉米生育期较长,耗水绝对量比夏玉米要多得多。
不论春、夏玉米,都有相似的需水规律。
1.播种出苗期玉米从播种发芽到出苗,需水量少,占总需水量的3.1%-6.1%。
玉米播种后,需要吸取本身绝对干重的48%-50%的水分,才能膨胀发芽。
如果土壤墒情不好,即使勉强膨胀发芽,也往往因顶土出苗力弱而造成严重缺苗;如果土壤水分过多,通气性不良,种子容易霉烂也会造成缺苗,在低温情况下更为严重。
播种时,耕层土壤必须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才能保证良好的出苗。
2.幼幼苗玉米在出苗到拔节的幼苗期间,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面蒸腾量较少,所以耗水量也不大,约占总需水量的17.8%-15.6%。
这时的生长中心是根系,为了使根系发育良好,并向纵深伸展,必须保持表土层疏松干燥和下层土比较湿润的状况,如果上层土壤水分过多,根系分布在耕作层之内,反不利于培育壮苗。
因此,这一阶段应控制土壤水分在田问持水量的60%左右,可以为玉米蹲苗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促进根系发育、茎秆增粗、减轻倒伏和提高产量都起到一定作用。
3.拔节孕穗期玉米植株开始拔节以后,生长进入旺盛阶段。
这个时期茎和叶的增长量很大,雌雄穗不断分化和形成,干物质积累增加。
这一阶段是玉米由营养生长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植株各方面的生理活动机能逐渐加强。
同时,这一时期气温还不断升高,叶面蒸腾强烈。
因此,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约占总需水量的29.6%-23.496。
特别是抽雄前半个月左右,雄穗已经形成,雌穗正加速小穗、小花分化,对水分条件的要求更高。
这一阶段土壤水分以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
4.抽穗开花期玉米抽穗开花期,对土壤水分十分敏感,如水分不足,气温升高,空气干燥,抽出的雄穗在2-3天内就会“晒花”,造成有的雄穗不能抽出,或抽出的时间延长,造成严重的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滴灌条件下春小麦耗水规律研究
管理 措施 同大 田。2 0 0 9年 7月 2 日收获 时 , 小 区 各 除 去边行 5 m后 单 打 单 收 , 以各 小 区打 碾 产 量 0c 并
为 准折算 产量 。
13 测 定 内 容 及 方 法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试 验 材 料 .
13 1 土壤 含 水 率 的测 定 本 实 验 利用 电阻式 水 .. 分 张力 感应器 一Wa r ak Io e r o pn , n . t m r(r m t m ay I 生 e r ec c
第 3 0卷 第 2期 21 0 2年 3月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Ag iu t r lRe e r h i h i e s rc lu a s a c n t e Ard Ar a
Vo . 0 No. 13 2 Ma . 01 r2 2
滴 灌条 件 下春 小 麦 耗 水 规律 研 究
下:
r . × T 一 5 (T < 5 O5 P P 0 mm)
式 中 , T - 为阶段 蒸发 蒸腾 量 ( m ; 为 土壤 层 次 E I2 m )i
号数 ; n为 土壤层 次总 数 目; y 为第 i 土 壤 干容 重 层 (/ m ) H 为第 i 土壤 的厚 度 (m) Wi为 第 i ge 。 ; i 层 e ; 1 层 土壤 在 时段 始 的含 水 率 ( 土 重 的百 分 率 ) 2 干 ; 为 第 i 层土 壤在 时段末 的含水率 ( 土重 的百 分率 ) , 干 ; 为 时 段 内 的 灌 水 量 ( m) P 为 时 段 内 的 降 水 量 m ; ( ) K为时 段 内的地 下水 补 给 量 ( m) C为时 段 mm ; m ; 内的排水 量 ( 表排 水 与下层 排水 之 和 ) m , 地 地 ( m) 无
节水灌溉技术历年考试题供参考
试卷代号:2705中央播送电视大学202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节水灌溉技术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 )效率高、占地少,灌溉渠系管道化已成为各国共同的开展趋势。
A.渠道防渗 B.管道输水C.喷、微灌技术 D.地面灌水2.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渠道防渗方法是( )。
A.土料防渗 B.水泥土C.砌石防渗 D.混泥土防渗3.目前灌区移动式管道输水中所用管材主要是( )。
A.塑料硬管 B.塑料软管C.水泥预制管 D.现场连续浇筑管4.-般要求喷灌时喷洒均匀系数在( )。
A.以上 B.以上C.以上 D.以上5.适应地形坡度的能力小的是( )。
A.双悬臂式喷灌机 B.中心支轴式喷灌机C.平移式喷灌机 D.绞盘式喷灌机6.适用于穴播的作物是( )。
A.玉米 B.小麦C.谷子 D.油菜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1.覆盖保墒技术包括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可以减少________、节省灌溉用水,提高田间水的有效利用率。
2.低压管道输水系统的附属设施包括给水装置、保护装置和一等。
3.管道式喷灌系统是由水源工程、压力管道系统和____等局部组成。
4.微灌工程的首部枢纽通常由水泵及动力机组、控制阀门、一____、施肥装置、测量和保护设备等组成。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低压管道输水技术2.渗灌3.植株蒸腾4.泡田用水量5.塘堰四、筒答题〔每题8分.共40分l1.冻胀土基地处理措施中如何设置保温层?2.滴头的作用是什么?分为哪几类?3.简述作物生长期的需水规律。
4.要大力普及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应抓好哪几项工作?5.简述蓄水工程的作用及分类。
五、问答题〔15分〕试述喷灌的优点?试卷代号:2705中央播送电视大学202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节水灌溉技术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21年1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B 2.D 3.B 4.C 5.A 6.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1.棵间蒸发2.量测设施3.喷头4.水质净化装置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是以管道代替渠道,即减少了土渠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又便于灌溉用水管理。
小麦,水稻,玉米生长期
一、小麦的需水规律1、三叶分蘖期:小麦三叶分蘖期水分供应充足可以增加小麦的有效分蘖数。
当土壤湿度从22%增加到27%,小麦的有效分蘖就会从平均的3.7个增加到7.9个,主穗上的小穗也会从7.1个增加到10.4个。
2、拔节孕穗期: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水量较大,但拔节前期水分又不能过多。
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徒长倒伏。
3、抽穗开花期:小麦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达到生育期的最高峰。
当土壤湿度由20%增加到28%时,主穗上的小穗平均由0.6个增加到12.4个;每株粒数重由44.6增加到63.7;千粒重增加2.5克;增产32.4%。
如果小麦此期缺水,将严重的影响小卖的品质和产量。
4、灌浆乳熟期。
小麦灌浆乳熟期是小麦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如果小麦缺水,将造成小麦秕粒,从而降低效买的品质和产量。
5.每生产1kg小麦约需水1-1.2kg;播种后到拔节前,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亩日耗水量约0.4立方米;拔节到抽穗时期是小麦生长的临界期,缺水会造成减产,在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25%,每亩日耗水量约2.2-3.4立方米;抽穗到发育成熟,日耗水量还要大些,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一42%,特别是抽穗时期,日耗水量可达4立方米。
灌溉用水和土壤情况有关:灌水量(立方米/亩)=667*(田间最大持水量—灌水前士壤含水量)×土壤容重×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例如,灌前测知土壤含水量为17%,田间最大持水量28%,土壤容重为1.3,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为0.6米,则本次灌水量应为57.22立方米。
二.水稻的需水规律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5℃,最适宜温度为30~35℃一般种子要吸收本身重量的25-50%或以上的水,才开始萌发.水稻40%.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据测定,当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时,因水分不足阻碍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气孔关闭,妨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可见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利于分蘖、长穗、开花、结实,获得高产。
作物栽培学各论-小麦-参考答案
简述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1.1.简述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我国小麦种植区划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地理地域、品种特性、栽培环境,小麦种植区域的划分,根据环境、耕作制度、品种、栽培特点等对小麦的生长发育的综合影响进行划分,也是最直接服务于决策的综合区划。
我国小麦种植划分为三个主区,十个亚区。
小麦子粒的品质,既受品种本身的遗传控制,也受环境因素影响,小麦子粒品质特性是品种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表现。
�春麦区:东北春麦区、北部春麦区、西北春麦区�冬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华南冬麦区�冬春麦兼播区:新疆冬春麦区、青藏冬春麦区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简述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2.2.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简述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小麦自种子萌发之后,必须经过几个阶段的顺序渐进的质变过程,才能开始进行生殖生长,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质变发育发育过程称为小麦的阶段发育。
小麦的阶段性的质变是器官形成的基础,也就是每一器官的形成必须在一定的发育基础上才能实现。
当麦苗尚未通过春化阶段的时候,茎生长锥的分生组织主要分化叶片、茎节、分蘖和次生根等营养器官;小麦穗分化达二棱期,春化阶段结束,进入光照阶段,茎生长锥分化生成雌蕊和雄蕊原基,拔节到开花阶段小麦对光周期的反应性仍然存在。
春化阶段是决定叶片、茎节、分蘖和次生根数多少的时期,光照阶段是决定小穗数多少的时期。
春化阶段较长的冬性小麦叶片和分蘖数多于春化阶段短的春性小麦。
延长春华能增加分蘖数,延长光照阶段有利于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从而形成大穗。
简述小麦根茎叶生长的基本规律3.3.简述小麦根茎叶生长的基本规律�根:小麦的根系为须根系,由初生根群和次生根群组成。
初生根由种子生出,又称种子根或者胚根。
种子萌发时,从胚的基部首先长出一条主胚根,然后长出一对或者多对侧胚根。
当第一片绿叶展开后,初生根停止发生,其数目一般3-5条,多者能到7-8条,根细而坚韧,有分支,倾向于垂直向下生长,入土较深。
不同灌水定额对冬小麦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_杨静敬
1 材 料 与 方 法
试验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河南 省 灌 溉 试 验 中 心 站 毛 庄 试 验 基 地 的 测 坑 内 进 行,测 坑 面 积 长 3.3 m,宽 2 m,深 2 m,四 周 用 钢 板 隔 离 ,周 边 培 土 ,并 用 大 型 电 动 式 遥 控 遮 雨 棚 来 阻 隔 雨 水 。 试 验 基 地 位 于北纬34°16′,东经112°42′,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85.0m;多年平均气温 14.3 ℃,年平均降雨量 640.9mm,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无霜期220d,全年日照时间约2 400h。1m 土层平均 土壤密度为1.45g/cm3,田间质 量 持 水 率 为 23% (FC)。 土 壤 为 中 壤 土,试 验 于 2011 年 10 月 21 日 播 种, 2012 年 6 月 5 日 收 获 ,品 种 为 豫 麦 49-198,播 种 量 150kg/hm2。
87
出 ,体 现 在 株 高 增 长 方 面 的 速 度 相 对 拔 节 期 较 慢 。 抽 穗 结 束 后 ,冬 小 麦 植 株 生 长 达 到 最 大 值 ,株 高 趋 于 稳 定 。
且各处理冬小麦的株高差异不大,只有定额600m3/hm2 处理的株高在拔节 后 略 微 小 于 其 他 处 理,其 他 几 个
处 理 的 株 高 基 本 相 等 。 由 此 说 明 ,以 设 定 的 灌 水 下 限 控 制 灌 溉 时 间 ,能 及 时 的 满 足 冬 小 麦 生 长 对 水 分 的 需 求 ,
而灌 水 定 额 的 大 小 对 株 高 的 影 响 不 明 显 ,但 是 在 冬 小 麦 快 速 生 长 的 拔 节 至 抽 穗 阶 段 ,灌 水 定 额 (600 m3/hm2)相
《节水灌溉技术》期末复习资料及答案
《节水灌溉技术》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的名词解释1.节水农业在充分利用降水和可用水资源时,采取节水灌溉技术、节水农业技术以及节水管理技术和措施等,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为中心的一种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模式。
2.节水灌溉技术指工程节水技术,它是综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中的核心,主要包括开源和节流两个部分。
3.开源就是利用多种水资源作为灌溉水源,除一般的地表和地下水引、蓄、提工程以外,还应包括开发回归水、劣质水和雨水利用。
4.节流就是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灌溉用水。
5.节水管理技术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水要求和可能的水源条件,在节约用水的原则下,及时、适时地满足作物对水分第二章的名词解释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杜绝或减少渠道输水损失的各种工程技术和方法。
它是节约灌溉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2.土料防渗是在渠床表面建立一层压实的土料防渗层,通常采用素土、粘砂混合土、灰土、三合土、四合土等土料。
3.砌石防渗是指用浆砌料石、块石、卵石、石板、以及干砌卵石挂淤进行防渗。
4.膜料防渗是指用塑料薄膜、沥青玻璃纤维布油毡等作防渗层,再在其上设置保护层的防渗方法。
第三章的名词解释1.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是以管道代替渠道,即减少了土渠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又便于灌溉用水管理。
2.沿程水头损失由于水在观众流动过程中为克服与管壁的摩擦阻力而消耗损失的水头,它是随着流动的长度而增加的。
3.局部水头损失因管道内部形状改变(如用弯头改变疏水方向,用三通进行分流等),迫使水流也因此改变流动外形造成的损失。
4.出水口是指把地下管道系统的水引出地面直接灌溉农田,它不连接地面移动软管。
5.给水栓与地面移动软管连接的出水口通常称为给水栓。
6.给水装置是低压管道输水系统的田间灌水装置。
通常所说的给水装置是指给水栓或出水口。
第四章名词解释1.畦灌是在平整过的土地上用田埂将其分隔成一系列狭长的地块——畦田,水从输水垅沟或直接从毛沟引入畦田后,即形成薄水层沿畦田坡度方向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逐渐湿润土壤。
小麦的需水规律
一、小麦的需水规律1、三叶分蘖期:小麦三叶分蘖期水分供应充足可以增加小麦的有效分蘖数.当土壤湿度从22%增加到27%,小麦的有效分蘖就会从平均的3.7个增加到7。
9个,主穗上的小穗也会从7。
1个增加到10.4个。
2、拔节孕穗期: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水量较大,但拔节前期水分又不能过多。
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徒长倒伏。
3、抽穗开花期:小麦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达到生育期的最高峰。
当土壤湿度由20%增加到28%时,主穗上的小穗平均由0。
6个增加到12。
4个;每株粒数重由44。
6增加到63。
7;千粒重增加2。
5克;增产32.4%.如果小麦此期缺水,将严重的影响小卖的品质和产量. 4、灌浆乳熟期。
小麦灌浆乳熟期是小麦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如果小麦缺水,将造成小麦秕粒,从而降低效买的品质和产量. 5.每生产1kg 小麦约需水1—1。
2kg;播种后到拔节前,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亩日耗水量约0。
4立方米;拔节到抽穗时期是小麦生长的临界期,缺水会造成减产,在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25%,每亩日耗水量约2。
2-3.4立方米; 抽穗到发育成熟,日耗水量还要大些,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一42%,特别是抽穗时期,日耗水量可达4立方米。
灌溉用水和土壤情况有关:灌水量(立方米/亩)=667*(田间最大持水量-灌水前士壤含水量)×土壤容重×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例如,灌前测知土壤含水量为17%,田间最大持水量28%,土壤容重为1。
3,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为0。
6米,则本次灌水量应为57。
22立方米。
二、水稻的需水规律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5℃,最适宜温度为30~35℃一般种子要吸收本身重量的25-50%或以上的水,才开始萌发.水稻40%.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据测定,当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时,因水分不足阻碍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气孔关闭,妨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可见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利于分蘖、长穗、开花、结实,获得高产。
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八字诀”—马志
• (二)小麦的需肥规律
• • • • 1、小麦对N、P、K的吸收量及比例 一般每生产100公斤子粒,需纯N 3公斤,P2O5 1~1.5公斤,K2O 2~4公斤; N:P:K=3:1:3; 2、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个是从分蘖到越冬,吸氮量占全部吸氮量的 12%~14%;另一个是拔节到孕穗,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 35%~40%,是各 生育时期中吸肥最多的时期。 3、对磷的吸收高峰出现在拔节至扬花期。这个时期吸收磷量可达小麦总吸 磷量的60%~70%。小麦返青以前虽需磷量较少,冬前小麦的吸磷量只占总 吸收量的9%~10%,但此时磷素对小麦分生组织的生长分化影响很大,对生 根、增叶分蘖、增强小麦的抗寒、抗旱能力,均有显著效果。因此在小麦播 种前要施足磷肥作底肥。 4、小麦对钾的吸收,在拔节前吸收量较小,一般不超过吸收量的 10%。拔 节至孕穗期是小麦需钾最多的时期,此时吸钾量可占总吸收量的 60%~70%, 是小麦吸钾速度的最高峰,是钾肥的最大效率期。 保证充足的钾素供应,可使小麦茎秆粗壮韧性好、生长旺盛、有利加速籽粒 灌浆。开花至成熟期反而出现了根外排钾现象,植株含钾总量反而降低。因 此提倡钾肥底施。
• • • • •
二、小麦的生育时期及发育阶段
(一)小麦生育期
• 1、播种期:播种的日期。我县9月27-10 月上旬。 • 2、出苗期:全田50%子粒第一片真叶露 出胚芽鞘期。10月上中旬。 • 3、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 出叶鞘 1.5 ~ 2cm时期。我县 10 月 1 日播 种的麦田,分蘖期大约在 11 月上旬末下 旬初发生第一个分蘖。 • 4、越冬期(冬小麦):日平均气温降到 2℃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的日期。 我县一般在11月底至翌年3月上旬。
•
•
(二)小麦的阶段发育
现代小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目录第一章小麦的种植与标准化生产第一节小麦的种植与标准化生产一、小麦的标准化生产二、小麦标准化生产的意义第二节我国小麦标准化生产的现状与对策一、小麦标准化的发展现状二、小麦标准化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三、小麦标准化的发展前景第二章小麦优质品种的选择第一节普通小麦的品种选择一、小麦的生态类型品种二、小麦的种植区域及主要品种第二节专用型小麦的品种类型一、专用小麦品种的分类二、专用小麦的种植区域及品种选择第三节小麦标准化生产品种的合理利用一、小麦标准化生产品种合理利用的原则二、小麦标准化生产的引种原则与方法第四节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特性与栽培技术一、豫麦3446二、郑麦902346三、小偃5447四、烟农19号(原代号烟优361)48五、豫麦6848六、高优50349七、豫麦66号49八、西农88950九、西农979十、宁春39号十一、铜麦3号十二、藁8901-11十三、苏徐2号十四、济麦20号十五、小冰麦33十六、辽春10号十七、宁春4号(永良4号)第五节优质中筋小麦品种特性与栽培技术一、扬麦11号二、扬麦12号三、连麦2号四、济麦19号(原代号935031)五、绵麦43六、川麦42七、豫麦18-64八、高原314九、石家庄8号第六节优质弱筋小麦品种特性与栽培技术一、宁麦9号二、扬麦13三、皖麦48四、豫麦50号(丰优5号)五、宁麦13(宁0078)六、扬辐麦2号七、太空5号第三章小麦标准化生产的播种管理技术第一节小麦标准化生产的播种技术一、适期播种二、合理密植三、高质量播种第二节小麦标准化生产的施肥技术一、小麦的需肥特性二、小麦的合理施肥原则三、小麦的施肥技术第三节小麦标准化生产的灌溉技术一、小麦的需水规律二、小麦的灌溉技术第四节小麦标准化生产的田间管理技术一、小麦苗期的标准化管理二、小麦中期的标准化管理三、小麦后期的标准化管理第五节小麦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一、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二、大力推广抗病虫品种三、农业防治四、物理防治五、化学药剂防治六、生物防治第六节小麦的气象灾害与防治方法一、冻害二、旺苗三、倒伏四、干旱五、湿(渍)害六、干热风与高温逼熟第四章小麦无公害施肥及栽培创新技术第一节小麦生产施肥原则与技术一、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常用肥料二、无公害农作物生产中禁用肥料及要求三、无公害小麦生产施肥原则与技术第二节小麦生产农药选用原则及使用技术一、无公害农作物生产中推荐使用的农药二、无公害农作物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三、无公害农作物生产的农药使用原则与技术要求第三节小麦的无公害生产技术一、基地环境控制技术二、过程控制技术三、质量控制技术第四节小麦无公害栽培技术一、北方冬小麦无公害栽培技术二、北方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第五节不同生态区小麦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一、黄淮海区域优质强筋冬小麦生产技术标准二、长江中下游优质中筋小麦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三、长江中下游优质弱筋冬小麦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四、东北春小麦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第六节小麦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一、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二、旱作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三、旱作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四、内蒙古平原灌区春小麦优化栽培技术第五章冬小麦“四统一冶种植生产新技术第一节冬小麦“四统一冶栽培基本原理一、调整耗水结构二、调整施肥结构三、调整根群结构四、调整冠层结构五、调整产量结构第二节冬小麦“四统一冶栽培关键技术一、“种冶:依法选种,种法配套二、“土冶:看好地力,选好土壤三、“墒冶:浇足底墒,切忌抢墒四、“肥冶:合理配肥,全部基施五、“密冶:晚播增密,以苗增穗六、“质冶:精耕匀播,严求质量七、“保冶:暄土保墒,防害保苗八、“水冶:春浇两水,适期适量第六章小麦的安全贮藏技术第一节小麦种子的贮藏特性一、强吸湿性二、强耐热性三、后熟期长四、耐储性五、易受虫害第二节小麦安全储藏的基本条件一、仓房准备二、麦种的质量第三节小麦种子安全贮藏技术一、高温密闭二、低温冷冻密闭三、防治害虫第七章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第一节小麦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方法第二节小麦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第三节小麦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一、症状和苗期染病二、返青拔节后染病三、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四、防治方法第四节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技术第五节小麦黄叶枯死的原因与防治方法一、小麦出现黄化的原因二、防治方法第六节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第七节小麦黏虫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一、小麦黏虫形态特征二、生活习性三、发生规律四、防治方法第八节麦秆蝇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一、麦秆蝇的为害症状二、形态特征三、生活习性四、发生规律五、防治方法第一章小麦的种植与标准化生产第一节小麦的种植与标准化生产一、小麦的标准化生产小麦标准化生产是指在“统一、简化、优选冶的原则下,将小麦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管理技术的全过程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二、小麦的需水规律1、三叶分蘖期:小麦三叶分蘖期水分供应充足可以增加小麦的有效分蘖数。
当土壤湿度从22%增加到27%,小麦的有效分蘖就会从平均的3.7个增加到7.9个,主穗上的小穗也会从7.1个增加到10.4个。
2、拔节孕穗期: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水量较大,但拔节前期水分又不能过多。
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徒长倒伏。
3、抽穗开花期:小麦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达到生育期的最高峰。
当土壤湿度由20%增加到28%时,主穗上的小穗平均由0.6个增加到12.4个;每株粒数重由44.6增加到63.7;千粒重增加2.5克;增产32.4%。
如果小麦此期缺水,将严重的影响小卖的品质和产量。
4、灌浆乳熟期。
小麦灌浆乳熟期是小麦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如果小麦缺水,将造成小麦秕粒,从而降低效买的品质和产量。
5.每生产1kg小麦约需水1-1.2kg;播种后到拔节前,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亩日耗水量约0.4立方米;拔节到抽穗时期是小麦生长的临界期,缺水会造成减产,在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25%,每亩日耗水量约2.2-3.4立方米;抽穗到发育成熟,日耗水量还要大些,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一42%,特别是抽穗时期,日耗水量可达4立方米。
灌溉用水和土壤情况有关:灌水量(立方米/亩)=667*(田间最大持水量—灌水前士壤含水量)×土壤容重×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例如,灌前测知土壤含水量为17%,田间最大持水量28%,土壤容重为1.3,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为0.6米,则本次灌水量应为57.22立方米。
三、水稻的需水规律四、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5℃,最适宜温度为30~35℃一般种子要吸收本身重量的25-50%或以上的水,才开始萌发.水稻40%.五、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据测定,当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时,因水分不足阻碍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气孔关闭,妨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可见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利于分蘖、长穗、开花、结实,获得高产。
试验还表明在水稻生育过程中,任何一个生育时期受旱都不利,但—般以返青、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开花与灌浆四个时期受旱对产量影响最大。
返青期缺水,秧苗不易成活返青,即使成活对分蘖及以后各生育时期器官建成都有影响。
幼穗发育期,叶面积大,光合作用强,代谢作用旺盛,蒸腾量也大,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初期受旱抑制枝梗、颖花原基分化,每穗粒数少,中期受旱使内外颖,雌雄蕊发育不良。
减数分裂期受旱颖花大量退化,粒数减少,结实率下降。
抽穗开花期,水稻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缺水造成“卡脖子旱”,抽穗开花困难,包颈白穗多,结实率不高,严重影响产量。
灌浆期受旱,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有机物的形成,运转,从而使千粒重、结实率降低,青米、死米、腹白大的米粒增多,影响产量和品质。
水稻虽耐涝力强,短期淹水对产量影响不大,但若长期淹水没顶则会影响生育及产量。
生育时期不同对淹水的反应不同。
据试验仍以返青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开花、灌浆期对淹水最敏感。
据观察,返育期当日平均温度为25~30℃时,淹水3~4天死苗率高达85%,双季稻孕穗期淹水7天,幼穗腐烂完全无收,开花期淹7天,结实率只有5%,乳熟期淹7天,结实率尚有60%,蜡熟期淹7天可收70~80%的产量。
深灌会使土壤中氧气减少,泥温昼夜温差减小,稻株基部光照减弱,对根的生长及分蘖发生均不利,且茎秆软弱易倒伏。
2.各生育时期水分蒸腾量的变化。
水稻的叶面蒸腾量,随植株叶面积的加大而增多,至孕穗到出穗期达最高峰,以后又下降,但是水稻的蒸腾量既与品种有关,又受气温、湿度、风速、降雨等环境条件及栽培技术的影响。
3.稻田需水量稻田需水量由叶面蒸腾量,窝间蒸发量和稻田渗漏量三者组成,前二者又合称腾发量。
(1)腾发量其中叶面蒸腾量的变化前面已谈过。
而窝间蒸发量一般是移栽后最大,随着稻株对稻田覆盖度的增大而减少,约在分蘖末期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不再有大的变化,两者的关系是插秧初期蒸发大于蒸腾,分蘖末到成熟则是蒸腾大于蒸发。
稻田蒸发量,一般占总需水量的60~80%,据四川二贵州各灌区多年试验,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品种之间蒸发量有一定差异。
各生育期的蒸发量,总的变化趋势,随生育期向后推移,日平均蒸发量逐渐加大,于抽穗后达最大值,这是气象因素及生物学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尤以气象因素影响最大。
温度高,风力大,湿度小蒸发量大,反之则小。
插秧密度大较密度小的,深灌较浅灌,浅灌又较湿润灌溉的腾发量大。
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腾发量有增大的趋势。
高产田干物质积累多,腾发量也较低产田大,但平均每千克稻谷所需腾发量,反而减少。
所以提高单产也具有经济用水的作用。
(2)渗漏量是稻田水分消耗的另一途径,其大小因土质,地下水位深浅、耕作及灌溉方法不同而异。
在一定条件下,土壤愈粘重、透水性愈弱,渗漏量愈小;土壤砂性愈重、透水性愈强,渗漏量愈大。
地势高。
耕作粗放及新开田渗漏量大,深灌比浅灌渗漏量大。
稻田渗漏可以输氧、排毒,有更新土壤环境的良好作用,但渗漏量过大会增加养分的流失。
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测定,以日渗漏量10毫米左右的田块产量较高。
西南地区测定结果,不同土壤间差异较大,且灌溉设施比较差,渗漏量过大是不利的,似以维持3~5毫米/日较佳。
(3) 灌溉定额稻田需水量,除—部分由水稻生长季节的降水直接供给外,另一部分则需灌溉补充。
每亩稻田需要人工补给的水量称灌溉定额。
灌溉定额=打田用水量+大田生育期间耗水量(腾发量+渗漏量) - 有效降雨量。
打田(整田)用水量据四川各灌区实测平均为78.5~139立方米/亩;贵州一般为97.4~200立方米/亩。
因土质、前作、气候、耕作及土壤含水量等而异。
土壤质地疏松较紧实的、含水量低较含水量高的、新开田较老稻田,坡地较低洼地、冬闲田较冬作田,旧法泡田比新法泡田打田用水量要多。
六、玉米的需水规律七、玉米对水分的要求及排灌玉米需水较多,除苗期应适当控水外,其后都必须满足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才能获得高产。
玉米需水多受地区、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影响。
据资料证明,亩产500千克的夏玉米耗水量300—370立方米,形成l千克子粒大约需水700千克。
还证明耗水量随产量提高而增加。
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有较大的差异。
由于春、夏玉米的生育期长短和生育期间的气候变化的不同,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也不同。
总的趋势为:从播种到出苗需水量少。
试验证明,播种时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应保持在60%一70%,才能保持全苗;出苗至拔节,需水增加,土壤水分应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玉米苗期促根生长创造条件;拔节至抽雄需水剧增,抽雄至灌浆需水达到高峰,从开花前8一10天开始,30天内的耗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一半。
该期间田间水分状况对玉米开花、授粉和子粒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要求土壤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为宜,是玉米的水分临界期;灌浆至成熟仍耗水较多,乳熟以后逐渐减少。
因此,要求在乳熟以前土壤仍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乳熟以后则保持60%为宜。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部滨海地区,玉米生育期间降水特点是两头少、中间多。
即4、5月份少,6、7、8月份较多,9月份又较少,总降水量略高于玉米需水量,但变化不定、分布不均。
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灌水和排水。
通常,播前要浇底墒水;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后20天左右,分别浇攻穗和攻粒水;当水分不足、叶片卷曲、近期又无雨时,应立即浇水,反之则可不浇。
如果雨水多,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水,防止根系窒息死株。
发芽出苗、幼苗期,应注意散墒,防止烂种芽涝。
八、油菜需水规律不同生育期日平均需水量为(m3/hm2):苗期12.75,蕾期20.55,花期28.35,角果期18。
薹花期是油菜一生中对水分反映最敏感的临界期,此期缺水则分枝短,花序短,花器脱落严重,产量明显降低。
(1)苗期油菜苗期个体和群体较小;根系和叶片都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根量小,叶片少,叶面积系数低,蒸腾面积小,而且气温、地温日渐降低,根系吸水能力下降,需水量相对较小。
但此期持续时间长,地面覆盖少,田间蒸发量大。
从土壤水分供求情况看,北方地区秋季降水量日渐减少,一般难以满足油菜耗水需求。
油菜苗期缺水,不仅影响根系.和叶片的生长,对培育壮苗和安全越冬不利,而且会影响花芽分化花角数,降低产量。
据试验,油菜苗期最适宜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
北方的白菜型油菜需水量较小,土壤湿度在20%左右为宜;甘蓝型油菜需水量大,应保持在25%左右。
移栽油菜在移栽后,由于断根伤叶,吸收能力降低,处于萎蔫状态,如果水分缺乏,不仅不利于生根长叶,恢复生长,形成壮苗,而且抗逆性严重减弱。
因此油菜移栽后要及时灌水,促其早生根,早缓苗,早生长。
(2) (2)薹花期薹花期是油菜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
薹花期适宜的土壤湿度应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5%~85%。
此期主茎迅速伸长,随着分枝的抽伸,叶面积日渐增大,叶面蒸腾量也相应增加厂花器分化速度加快,花序不断增长,边开花,边结角。
这个时期的水分状况对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影响很大。
据试验土壤水分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60%的情况下,薹花期均不灌水的单产每亩143.7kg;薹期、花期各灌1次水的单产为187.9kg;花期灌1次水,薹期不灌水的单产158.9kg;薹期灌水,花期不灌水的单产169.8kg。
由此看出,灌一次水比不灌增产10.6%~18.2%,薹花期都灌水比不灌水的增产30.7%。
因此,在遇旱时薹花期灌水具有重要的增产作用。
(3) (3)角果发育期油菜终花期后,虽然主茎叶和分枝叶逐渐衰老,叶面积日渐减少,吸水和蒸腾作用减弱,但由于角果增大,角果皮的光合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日益加强,所以仍需保持土壤有适宜的水分状态,以保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和茎叶营养物质向种子中转运,促进增粒、增重。
但土壤水分过多,会使根系发生渍害,引起根系早死,影响灌浆和油分积累,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
此期最适宜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
九、红苕需水规律甘薯枝繁叶茂,遮满地面,根系发达,生长迅速,体内水分蒸腾量很大。
其地上部和地下部产量很高,而植株的含水量高达85-90%,块根水分含量一般在70%左右,所以一生中需水量相当大。
据测定在整个生长期间,田间总耗水量为500-800毫米,相当于每亩用水400-600立方米。
不同生长阶段的耗水量并不一样。
发根缓苗期和分枝结薯期植株尚未长大,需水不多,两个时期各占总耗水量的10-15%。
茎叶盛长期需水量猛增,约占总耗水量的40%。
薯块迅速肥大期占35%。
具体到各生长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生长前期和后期以保持在60-70%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