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力学与结构学习指南
建筑力学与结构 教案
![建筑力学与结构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e8a15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e.png)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教案标题: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目标:1. 了解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基本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建筑力学与结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建筑力学与结构的概述a. 建筑力学的定义和作用b. 结构的分类和特点c. 结构的力学基本原理2. 结构的力学分析a. 静力学基本原理和公式b. 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c. 结构的平衡条件和限制条件3. 结构的计算方法a. 结构的荷载计算b. 结构的内力计算c. 结构的变形计算4. 结构的设计原则a. 结构的安全性设计b. 结构的经济性设计c. 结构的美观性设计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引入建筑力学与结构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建筑力学的基本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建筑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3. 介绍结构的力学基本原理,包括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和限制条件。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 讲解结构的力学分析方法,包括静力学基本原理和公式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结构受力分析练习。
第三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讲解结构的计算方法,包括荷载计算、内力计算和变形计算。
3.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结构计算的实例演练。
第四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 讲解结构的设计原则,包括安全性设计、经济性设计和美观性设计。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一些实际建筑结构的设计案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建筑力学与结构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知识框架。
2.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例演练和设计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讨论法:通过提问、讨论和解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评估方法:1. 课堂练习:每节课结束时进行一些小练习,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建筑力学与结构完整书目
![建筑力学与结构完整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02f5c8c1227916888586d700.png)
学习描述0.1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0.1.1结构与构件0.1.2构件的类型0.1.3结构的类型0.2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内容和学习目标0.2.1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和内容0.2.2本课程的主要学习目标0.3 本课程的理论基础0.3.1力学基本假设0.3.2杆件变形的四种基本形式0.3.3建筑结构的简化思考与练习模块1 静力学基本知识学习描述1.1 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1.1.1力、力系和平衡1.1.2静力学基本公理1.1.3力矩和力偶1.2 约束及约束反力1.2.1约束和约束反力概述1.2.2几种常见的约束类型及其反力1.3 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1.3.1 单个物体的受力分析1.3.2 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1.4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1.4.1 1.4.2力的投影平面汇交力系1.4.3平面力偶系1.4.4平面任意力系1.4.5平面平行力系1.4.6物体系统的平衡1.4.7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思考与练习模块2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学习描述2.1 平面体系基本概念2.1.1 几何体系的组成2.1.2 自由度和约束2.2 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2.2.1三刚片规则2.2.2两刚片规则2.2.3二元体规则2.2.4结构的静定性与几何组成的关系2.3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举例思考与练习模块3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学习描述3.1 内力和截面法3.1.1 几种常见内力3.1.2 截面法求内力3.2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与内力图3.2.1轴向拉(压)杆轴力计算3.2.2轴向拉(压)杆轴力图3.3 梁的内力计算3.3.1平面弯曲梁3.3.2梁的内力计算3.3.3用截面法计算梁内力的规律及其应用3.4 列内力方程和画梁的内力图3.4.1内力方程和内力图3.4.2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画法3.5 简捷法画梁的内力图3.5.1剪力、弯矩、荷载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3.5.2使用简捷法画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3.6 叠加法画梁的弯矩图3.7 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3.7.1 刚架的特点及类型3.7.2 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图3.8 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3.8.1桁架概述3.8.2结点法3.8.3截面法3.9 三铰拱的内力思考与练习模块4 应力与强度学习描述4.1 应力4.1.1 应力与应变4.1.2 应变4.2 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4.2.1 塑性材料的力学性能4.2.2 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4.3 轴向拉(压)杆的强度4.4 截面的几何性质4.4.1截面形心4.4.2惯性矩4.4.3抗弯截面系数4.4.4惯性半径4.4.5静矩4.5 梁的正应力强度4.5.1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4.5.2平面弯曲梁的正应力强度4.5.3提高梁抗弯能力的措施4.6 梁的剪应力强度思考与练习模块5 结构的变形计算学习描述5.1 梁的变形及刚度校核5.2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521 单位荷载法522 图乘法思考与练习模块6 压杆稳定学习描述6.1 压杆稳定的概念6.2 细长压杆的欧拉公式6.2.1 临界荷载6.2.2 临界应力6.3 压杆的稳定计算| 6.3.1 折减系数法6.3.2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思考与练习模块7 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学习描述7.1 超静定结构概述7.2 力法7.2.1 力法的基本原理7.2.2 力法应用举例7.3 位移法7.3.1 位移法基本原理7.3.2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7.3.3等截面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7.4 力矩分配法7.4.1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概念7.4.2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思考与练习模块8 建筑结构设计概论学习描述8.1 建筑结构的分类8.1.1按所用材料分类8.1.2按结构体系分类8.2 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8.2.1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8.2.2结构的极限状态8.3 建筑结构的荷载8.3.1何载的分类及代表值8.3.2常见荷载8.3.3何载组合思考与练习模块9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学习描述9.1 钢筋9.1.1钢筋的类型和级别9.1.3钢筋的选用9.2 混凝土9.2.1混凝土的强度9.2.2混凝土的变形9.3 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思考与练习模块10 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学习描述10.1 受弯构件的构造要求10.1.1板的构造要求10.1.2梁的构造要求10.2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0.2.1受弯构件正截面的试验研究10.2.2单筋矩形截面梁的承载力计算10.2.3双筋矩形截面梁的承载力计算10.2.4单筋T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思考与练习模块11 受压与受弯构件学习描述11.1 受压构件11.1.1受压构件的类型11.1.2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11.1.3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1.2.1受弯构件剪弯段的受力特点及斜裂缝的形成方式11.2.2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1.2.3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11.2.4构造要求思考与练习模块1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学习描述12.1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12.1.1预应力的基本概念12.1.2预应力的施加方法12.1.3张拉控制应力12.2 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及基本构造12.2.1 材料1222 基本构造12.3 预应力损失思考与练习模块13 钢筋混凝土平面楼盖学习描述13.1 钢筋混凝土平面楼盖概述13.2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13.2.1单、双向板的划分13.2.2楼盖的结构布置13.2.3楼盖的计算简图13.2.5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一一塑性计算法13.2.6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13.3 现浇双向板肋梁楼盖13.3.1双向板的计算13.3.2双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13.4 楼梯结构设计与构造计算13.4.1楼梯的分类及结构设计步骤13.4.2现浇板式楼梯的构造与计算13.4.3现浇梁式楼梯的构造与计算思考与练习模块14 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学习描述14.1 多、高层建筑结构概述14.1.1多、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14.1.2常用多、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14.2 框架结构14.2.1框架结构的变形特点14.2.2框架结构的布置14.2.3框架结构的一般规定14.3 剪力墙结构14.3.1剪力墙结构概述14.3.2剪力墙结构的一般规定14.4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14.4.1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概述14.4.2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布置1443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一般规定思考与练习模块15 单层工业厂房学习描述15.1 单层工业厂房的特点及结构形式15.1.1单层工业厂房的特点15.1.2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形式15.2 单层工业厂房排架结构的组成15.3 单层工业厂房排架结构的布置15.3.1柱网的布置15.3.2变形缝的布置15.3.3支撑的布置15.3.4围护结构的布置15.4 单层工业厂房各构件与柱的连接思考与练习模块16 砌体结构学习描述16.1 砌体结构概述16.1.1砌体结构的分类16.1.2砌体结构的优缺点16.1.3砌体结构的发展16.1.4砌体结构的理论研究与计算方法16.2.1块材16.2.2砂浆16.2.3灌孔混凝土16.3 砌体的力学性能16.3.1砌体的抗压性能16.3.2砌体的抗拉、抗弯、抗剪性能16.4 砌体房屋构造16.4.1砌体房屋的允许高厚比16.4.2防止或减少开裂的主要措施16.5 过梁、圈梁及挑梁16.5.1过梁16.5.2圈梁16.5.3挑梁思考与练习模块17 钢结构学习描述17.1 钢结构的特点与应用发展17.1.1钢结构的特点17.1.2钢结构的应用与发展17.2 钢结构的连接17.2.1焊接连接17.2.2螺栓连接17.3 钢结构构件的计算17.3.1受弯构件的计算17.3.2轴心受力构件的计算17.3.3偏心受力构件的计算思考与练习模块18 建筑地基与基础学习描述18.1 地基与基础概述18.2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18.2.1浅基础的类型18.2.2基础埋置深度18.2.3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18.3 桩基础18.3.1桩基础的分类18.3.2桩基础的构造思考与练习模块19 房屋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学习描述19.1 地震和抗震的一般知识19.1.1地震与构造地震19.1.2地震震级与烈度19.1.3地震的破坏作用19.1.4建筑物的抗震设防19.2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19.2.1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特点19.2.3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19.3 多层与高层框架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19.3.1框架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1932延性框架的设计原则1933框架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19.3.4框架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思考与练习附录附录I吊用荷载表附录n钢筋混凝土用表(节选)附录川等截面等跨梁在常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系数表(弹性理论)参考文献。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大纲2017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大纲2017](https://img.taocdn.com/s3/m/f86ed9403b3567ec102d8a45.png)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与性质建筑力学与结构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学科,其主要由建筑力学基础知识、建筑材料基础知识、钢筋混凝土结构、多高层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建筑基础、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等部分组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般建筑结构的组成方式、受力性能、构造要求、施工图表示方法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为学生以后正确计算结构工程量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任务与目的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静力学理论,能够计算简单结构的内力并绘制内力图,了解建筑工程基本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受力特点、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能对单筋矩形截面梁进行截面设计和截面复核。
对建筑物中楼梯、楼(屋面)板、基础等构件的受力特点、构造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钢混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等不同结构体系的基础知识。
(1)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力学知识,能够计算简单构件的内力,了解简单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效应变化情况,增强学生对建筑物结构体系的认识程度。
(2)通过学习各类建筑结构的组成方式、构造措施等基本概念和知识,提高学生理解、识读施工图的能力,为学生以后正确计算结构工程量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学作风。
三、课程总体结构、教学环节和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静力学基本知识 20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约束类型及其约束反力,能快速画出物体受力分析图,能准确运用平面力系的静力平衡条件求出约束反力。
教学重点:1. 力、力矩、力偶等概念;2. 静力学公理及其推论;3. 约束、约束反力的分析和受力图绘制;4. 列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出所有约束反力大小。
教学难点:1. 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其受力图的绘制;2. 列静力学平衡方程求出所有约束反力。
第一节静力学概述2学时一、结构和构件的概念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三、建筑力学的任务第二节静力学公理2学时一、力的基本概念二、静力学公理第三节力的投影1学时一、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二、合理投影定理三、解析法计算力系的合力第四节力矩和力偶1学时一、力矩二、力偶第五节物体的受力图4学时一、约束和约束反力二、物体的受力图第六节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4学时一、平面力系的简化二、平面力系的平衡作业辅导及习题课6学时第三章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 1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内力和变形的概念,熟练掌握轴向拉压杆内力计算和受弯构件内力计算。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88dcfd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1.png)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力学与结构学分:3学分先修课程:物理学、高等数学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各类结构系统的力学分析方法。
3.能够进行建筑力学与结构的设计计算。
4.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思维。
课程内容:第一章: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知识1.1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2力学基本原理和力学模型1.3结构受力分析和刚度计算1.4结构体系和构造系统第二章:杆系与平面刚架2.1温度变化引起的杆系变形和内力计算2.2杆系的静力学分析和平衡条件2.3刚架的组成和刚度计算2.4应力分析和弹性定理应用第三章:梁系3.1静定梁的受力分析和内力计算3.2非静定梁的受力分析和内力计算3.3简支梁、悬臂梁和连续梁的刚度计算3.4弯矩、剪力和轴力图的绘制方法第四章:桁架与空间刚架4.1平面桁架的受力分析和内力计算4.2空间桁架的受力分析和内力计算4.3平面刚架与空间桁架的刚度计算4.4桁架与刚架的设计与应用第五章:板系5.1平面板的受力分析和应力计算5.2薄壳结构的稳定性和固有振动频率计算5.3薄壳结构的应力分析和设计计算5.4钢筋混凝土板的设计与施工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课堂讨论,介绍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数学计算:通过演算题和作业,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思维。
3.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
4.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结构力学测试和实验方法。
教材与参考书籍:主教材:。
建筑力学课程学习指导书.
![建筑力学课程学习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382167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70.png)
建筑力学课程学习指导书.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它是工程结构设计孕育的基础,提供了结构力学及其实际应用的知识和方法,是建筑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学科。
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份建筑力学课程学习指导书。
一、课程的内容1.力学基础:讲解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如力、力矩、力的合成和分解、静力平衡、动力学等。
2.弹性力学:讲解材料的弹性性质及变形模型,如胡克定律、弹性模量、剪切模量等,及其在工程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3.结构静力分析:讲解力学与结构力学基础知识在静力分析中的应用,如结构受力分析,支反力的计算,结构的平衡条件、变形等。
4.结构动力分析:讲解结构物动态响应的规律,如自由振动、强迫振动、阻尼振动等。
5.钢结构力学:钢结构的流行使其成为了结构设计的首选,讲解钢结构设计所需的关键力学知识,如钢结构杆件的计算、受力分析等。
二、学习建议1.了解基本概念:在学习建筑力学时,首先需要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力、等效力、力矩、静原力、动力学、等等。
熟练掌握这些概念是深入学习结构力学的基础,也是日后工程实践中必不可少的。
2. 着重于弹性力学:建筑工程中材料的弹性性质极为重要,弹性力学为其提供了基本工具和方法。
因此,建议着重学习弹性力学的内容,并且要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注重结构分析:建筑工程中的结构分析对于结构设计和实施过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建议学生注重结构分析的学习并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方法。
4.注重实践能力:在学习建筑力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多通过实例分析、课堂作业等途径进行实战练兵。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且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建筑工程提供充足的准备。
5.重视拓展应用:建筑力学可拓展到多个应用领域,如桥梁设计、地质力学、机械力学等。
因此,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其应用拓展,并注意结合实际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学习。
三、总结在建筑工程的学习和实践中,建筑力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力学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5216ba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1.png)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力学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力学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建筑物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规律,为工程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从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作用、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建筑力学是以牛顿力学为基础,应用数学方法剖析建筑物受力和变形的学科。
建筑力学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部分。
静力学研究建筑物在静力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和变形规律。
通过对建筑物各部分的静力平衡分析,可以确定结构材料的尺寸和受力状态,保证建筑物的承载力和刚度满足设计要求。
动力学则研究建筑物在外力作用下的响应及其对结构的影响。
在自然现象、人为活动或外力冲击等作用下,建筑物会受到不同的力和变形,动力学通过研究这些响应规律,为工程设计和抗震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二、建筑力学的作用建筑力学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 动力学分析:通过建筑物结构的动力学分析,可以评估建筑物在自然灾害和人为行为等外力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和抗风性能,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2. 结构优化:结构的合理设计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承载力和经济性至关重要。
建筑力学可以通过分析不同结构构型和材料的力学特性,寻找最优解,提高结构的性能。
3. 施工过程控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合理的施工控制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建筑力学可以通过结构变形、应力等参数的监测,为施工过程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调整措施。
4. 工程维护与修复:建筑物的维护与修复需要了解结构的力学性能,通过建筑力学的分析,可以判断建筑物的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的维修方案。
三、建筑力学的应用建筑力学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建筑工程管理的各个阶段。
1. 建筑设计阶段:建筑设计师需要通过建筑力学的分析,确定结构的荷载、应力和变形等参数,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施工阶段: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力学的原理和计算结果,进行施工工艺设计,确保建筑物在施工和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或损坏。
建筑力学与结构(72学时)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与结构(72学时)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d1cc2bf65ce05087632136b.png)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力学与结构考核方式:考试课学时:72(60)前导课程:后续课程: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建筑力学是建筑装饰、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性质。
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建筑结构几部分。
2.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一般建筑结构的组成方式,对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对结构内力、应力及位移的分析计算问题具有初步的能力,了解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钢结构等初步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对一般的建筑工程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学习本课程要求有较好的数学基础知识。
二、适用专业、课程代码本课程大纲适用于建筑装饰、工程造价专业。
课程代码:。
三、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基本理论的讲授以应用为目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点讲授建筑构件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的平衡,构件的强度及承载能力的计算校核、各类建筑结构构造要求及简单计算。
2.能力目标具有对一般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内力分析和绘制内力图的能力;具有测试强度指标和构件应力的初步能力;具有对常用建筑构件进行强度计算、设计和演算的基本能力,具有处理施工中有关结构问题的一般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勤奋向上、严谨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工作态度;具有创新与创业的基本能力;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具有自学的能力;具有拓展知识、接受终生教育的基本能力四、课程教学设计及学时分配五、教学内容纲要第一部分绪论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关于本课程的几组基本术语和概念(结构、构件以及构件的分类;变形、位移、变形;力、力系、外力与内力;刚体与变形体;平衡、平衡力系与力系的平衡条件;构件的强度与构件的承载能力);本课程的内容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安排与学习要求。
第二部分静力学基本知识、结构计算简图及力系的平衡方程§2-1 力与力系力的作用效应(对物体和刚体的作用效应;二力平衡公理与二力构件;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与力在刚体中的可传性;作用与反作用公理;变形体的刚化原理;力的单位与力的分类);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与力的三角形法则;力系的等效、合力与分力;力的分解;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力矩的概念与计算(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与力矩关系定理;合力矩定理;力矩的两种计算方法);力偶的概念与性质;力系的组成与分类。
建筑力学与结构学习计划200字
![建筑力学与结构学习计划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4b2788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0.png)
建筑力学与结构学习计划200字第一部分:建筑力学基础知识1.1 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 了解力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掌握建筑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 学习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1.2 建筑结构设计原理- 理解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学习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掌握力学方法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1.3 建筑结构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了解常见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 学习建筑材料的选用原则- 掌握建筑材料的施工和加工工艺第二部分:结构力学基础知识2.1 结构受力分析- 学习结构受力的基本原理- 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理解结构受力的影响因素2.2 结构设计原理- 理解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学习结构材料的选用和设计- 掌握结构设计的施工和加工工艺2.3 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了解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概念- 学习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分析的方法- 掌握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设计原则第三部分:建筑力学与结构实践3.1 结构力学实验- 参与结构力学实验课程- 学习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巧3.2 建筑结构设计实践- 参与实际建筑结构设计项目- 学习建筑结构设计的实际应用- 掌握结构设计的实际操作技能3.3 结构施工实践- 参与建筑结构施工项目- 学习结构施工的实际操作方法- 掌握建筑结构施工的实际技能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学习计划,我将全面掌握建筑力学和结构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和实验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我相信在学习和实践中,我将迎来更多挑战和机遇,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力学与结构学专业人才。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9c8772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e.png)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大纲《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大纲学分:4分学时:64学时适应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建筑力学与结构》是建筑类专业必修的专业课,它主要介绍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以及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2.课程的任务:通过学习《建筑力学与结构》,使学生领会必要的力学概念,掌握简单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了解常见结构的内力分布特点;掌握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的主要构造要求,能理解建筑工程中的一般结构问题;明确结构施工图的内容,掌握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能识读结构施工图。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平面力系和简单静定结构的内力是力学部分的重点,教学中应讲练结合,并安排适量的课外练习;2.构造要求是结构部分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教学中应从结构、构件的受力特点入手,着重讲清内力分布与构造的关系,以便学生理解,切忌死记硬背;3.抗震构造措施分散安排在相应章节讲授,教学中应注意与非抗震构造的比较,以利学生掌握;4.结构施工图部分是本课程的落脚点,应结合施工图讲解,并应使学生识读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屋盖施工图各一套;5.结构标准图是一个重要内容,各教学班应结合本地区实际加强教学。
6.《建筑力学与结构》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为目的,采用“教、学、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条件为保证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加强实习和实践性教学,《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要有足够的图形实例,相应的实验室及多媒体教室。
五、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作业、操作练习、课堂答问和出勤占总成绩的40﹪六、教学说明1.关于教学:本课程计算量较多,要求学生自己准备科学计算器一台。
并且要求学校拥有完整的实验室。
2.关于习题:选取有代表性深浅适度的习题进行练习,以利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建筑结构力学学习指南
![建筑结构力学学习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2e8b85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c.png)
建筑结构力学学习指南建筑结构力学是建筑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讲解建筑结构的原理、设计和力学分析,是建筑师必备的基础学科。
在这门课程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建筑材料的作用、力的作用及分析,以及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等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学习建筑结构力学的方法和技巧。
一、学好材料力学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的基础,因此在学习建筑结构力学之前,需要学好材料力学。
学好材料力学对于理解建筑结构设计的力学原理、材料性质及其作用、结构的性能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建议先学习《力学基础》、《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基础课程,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做练习题学习建筑结构力学的过程中,建议多做练习题,尤其要多做计算题。
通过做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对公式的熟练度。
建议选择一些经典的建筑结构作为练习对象,比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
三、注重细节建筑结构力学的学习需要注重细节。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选择、构件的布置、受力状态的判断等问题。
同时,对于计算中的近似处理也需要小心,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筑结构力学是一个很实用的学科,因此在学习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参观建造中的实际工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同时,可以通过实际的设计和计算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五、参加科技竞赛参加科技竞赛是提高建筑结构力学水平的好方法。
比如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钢结构设计竞赛等,这些比赛旨在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水平,同时也可以为将来的职业奠定基础。
六、多参加学术讲座参加学术讲座是提高自己建筑结构力学水平的好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多关注学科领域内的前沿技术和研究成果,多听领域内专家的讲座,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建立学术网络,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学习建筑结构力学需要注重基础,注重细节,注重实践和参与,只有全面提高才能在未来的建筑领域有所作为。
1建筑力学与结构(第3版)第一章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
![1建筑力学与结构(第3版)第一章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8901dea6ad02de80d5d84044.png)
在一般工程问题中,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地球保持 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显然,平衡是机械 运动的特殊形态,因为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而运 动
才是永恒的、绝对的。
我们将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称为力系。按照力系 中各力作用线分布形式的不同形式,将力系分为以 下内容:
(1)汇交力系:力系中各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
第四节 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一、物体受力分析
1.物体受力分析的定义 在工程中,人们常常将若干构件通过某种连接方式 组成机构或结构,用以传递运动或承受荷载,这些机 构或结构统称物体系统。
2.脱离体 在工程实际中,经常有几个物体或几个构件相互联 系,构成一个系统的情况。例如,楼板放在梁上,梁支 承在墙上,墙又支承在基础上。 3.受力图 在脱离体上画出周围物体对它的全部作用力(包括 主动力和约束反力),这种表示物体所受全部作用力 情况的图形称为脱离体的受力图,简称受力图。
(2)在梁的中点C画主动力F。
(3)在受约束的A处和B处,根据约束类型画出约束反 力。B处为可动铰支座约束,其反力通过铰链中心且 垂直于支承面,其指向假定如图 (b)所示;A处为固定 铰支座约束,其反力可用通过铰链中心A并相互垂直 的分力XA、YA表示。受力图如图 (b)所示。
此外,注意到梁只在A、B、C三点受到互不平行的三 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因此,也可以根据三力平衡汇 交公理进行受力分析。已知F、RB相交于D点,则A处 的约束反力RA也应通过D点,从而确定RA必通过沿A、 D两点的连线,可画出图 (c)所示的受力图。
2.拱
拱的轴线通常为曲线,它的特点是:在竖向荷载作用 下产生水平反力。水平反力的存在将使拱内弯矩远 小于跨度、荷载及支承情况相同的梁的弯矩(下图)。
《建筑力学与结构》说课定稿
![《建筑力学与结构》说课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46ed74a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7.png)
建筑力学与结构一、引言建筑力学与结构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建筑物的受力和结构的设计原理。
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学习对于建筑工程师和结构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建筑力学与结构的相关内容。
二、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2.1 建筑力学的定义建筑力学是研究建筑物在承受荷载和受力状态下的力学行为的学科。
它包括静力学、动力学、热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基本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建筑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维护中。
2.2 建筑物的力学模型建筑物的力学模型是建立在力学原理基础上的建筑物的简化模型。
它可以将复杂的建筑结构简化为一组力学元件,从而进行力学分析和设计。
2.3 建筑荷载建筑荷载是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外部荷载作用,包括常见的重力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了解建筑荷载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3.1 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受力状态下保持平衡的能力。
包括静力平衡、受力图、结构位移等。
稳定性分析是结构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保证了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3.2 结构的强度与刚度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在承受荷载作用下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结构的刚度是结构在受力时变形的能力。
强度和刚度是建筑结构设计的两个重要指标,需要通过力学分析和计算来确定。
四、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应用4.1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指根据建筑和结构的要求,通过合理的力学分析和计算,确定建筑结构的形式、尺寸、材料和构造等。
结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荷载、材料性能等因素,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经济。
4.2 结构施工和检验结构施工是根据结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和安装。
结构检验是通过对已建成结构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五、建筑力学与结构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学科,它研究建筑物的受力和结构的设计原理,为建筑工程师和结构工程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建筑力学与结构涵盖了静力学、动力学、热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内容,涉及结构的稳定性、强度和刚度等关键要素。
建筑力学与结构-第1章总结归纳
![建筑力学与结构-第1章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b16917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e.png)
平衡状态与平衡方程
掌握物体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以及平衡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
弹性力学基础
理解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原 理和应用,包括应力、应变、 弹性模量等。
结构分析方法
掌握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包 括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
难点解析
力的矩和力矩平衡
理解力矩的概念,掌握力矩的计算方法和平衡方程的建立,是本章的 难点之一。
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包括:高强度、良好的耐久性和防火性能 、易于施工和维护。然而,混凝土结构也存在一些缺点,如 自重大、抗震性能较差等。
钢结构
钢结构是一种由钢材制成的建筑结构类型。钢结构的构件 通常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钢结构 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 和大跨度结构中。
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是一种采用砖块、石材等砌 筑而成的建筑结构类型。砌体结构具 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和耐久性,广泛应 用于各类民用和工业建筑中。
砌体结构的优点包括:抗压性能好、 耐久性强、保温性能好。然而,砌体 结构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自重大、施 工效率较低等。
03
建筑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原则
安全性
经济性
结构设计应确保建筑在正常使用和偶然超 载情况下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防止结构破坏和倒塌。
结构对力学的影响
结构形式决定受力特点
不同的结构形式会对力学性能产生影响,如梁、柱、板等结构的 受力特点各不相同。
材料性质影响力学性能
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同,如混凝土和钢材的力学性能差异较大。
结构细节影响力学性能
结构的细节设计如连接方式、节点构造等都会影响结构的力学性能。
力学对结构的影响
力学分析指导结构设计
大一建筑力学与结构知识点
![大一建筑力学与结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d448b6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1c.png)
大一建筑力学与结构知识点建筑力学与结构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建筑结构的原理和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我对大一建筑力学与结构的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一、静力学基础1. 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特点、力的分类和合力的计算方法。
2. 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力的共线与平行、力的三角法和力的多边形法。
3. 刚体平衡:刚体平衡的条件、力的杠杆原理和测量方法。
4. 操纵: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二、结构的受力分析1. 结构的组成:结构的基本要素、节点、构件和力的传递原理。
2. 等效力原理:等效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重力和支持力的等效力。
3. 杠杆原理:杠杆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4. 悬臂梁:悬臂梁的受力分析和计算方法,应力分布及其特点。
三、物体的内力1. 内力的概念:拉力和压力的概念,内力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2. 平衡梁:平衡梁的受力分析和计算方法,应力分布及其特点。
3. 悬链线:悬链线的受力分析和计算方法,应力分布及其特点。
4. 剪力和弯矩:剪力和弯矩的概念,应力分布及其特点。
四、桁架结构1. 桁架结构的概念:桁架结构的组成和分类。
2. 桁架结构的受力分析:桁架结构的受力平衡条件,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3. 桁架结构的应用:桁架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桁架结构的设计和计算。
五、梁的受力分析1. 梁的基本概念:梁的组成和分类,梁的受力特点。
2. 等强度截面:等强度截面的概念,梁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3. 弯曲和剪切:梁的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的计算。
4. 梁的应力分布:梁的正应力和剪应力的分布,应力集中和应力集中系数。
六、柱的受力分析1. 柱的基本概念:柱的组成和分类,柱的受力特点。
2. 等强度截面:等强度截面的概念,柱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
3. 柱的稳定性:柱的稳定性失效形式和计算方法。
七、基础与地基1. 地基的分类:地基的类型和特点,地基的选择和设计。
2. 基础的设计:基础的类型和特点,基础的选择和设计。
建筑力学与结构学习计划
![建筑力学与结构学习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7635c4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c.png)
建筑力学与结构学习计划一、课程介绍建筑力学与结构学是建筑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力学和结构分析基础、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结构计算和构造、结构可靠度等内容,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通过学习建筑结构的基本力学原理和方法,了解结构的设计、计算和施工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建筑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建筑力学与结构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理解建筑结构设计和计算的原则和程序;3. 学习掌握建筑结构的构造、施工和可靠度分析;4. 提高建筑结构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对工程实践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学习内容1. 建筑力学(1)力的概念和原理(2)平衡条件和受力分析(3)结构受力分析(4)弹性力学基础(5)变形与位移(6)挠度与变形2. 结构分析基础(1)结构的受力分析(2)静定结构与不静定结构(3)荷载和作用(4)结构的内力和应力分析3. 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1)结构设计原则(2)结构设计方法(3)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4)结构设计的实例和案例分析4. 结构计算和构造(1)结构计算方法(2)结构构造设计(3)结构构造技术(4)结构施工工艺5. 结构可靠度(1)结构可靠度分析(2)结构安全评价(3)结构抗震设计原则(4)结构几何不稳定性分析四、学习方法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实验等方式加深对建筑力学与结构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实践训练通过实验课、设计课、综合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科研训练通过选题、课题研究、科研论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4. 综合训练通过综合实训、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综合能力。
五、学习评价1. 考核方式结合考试、实验、设计、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2.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建筑力学与结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与结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424faa2a0116c175e0e4828.png)
《建筑力学与结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课程类别:基础学习领域、核心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216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定位:本学习领域课程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的性质是在研究建筑力学与结构基本构件受力特点的基础上,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的强度和变形问题,从而进一步解决构件的设计问题,包括结构方案、构件选型、材料选择和构造要求等问题。
是集实验、计算、构造、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二)学习目标: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砌体结构基本构件和结构设计的计算方法和与施工及工程质量有关的结构基本知识,具有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力学与结构设计的能力,为理解和掌握各种结构设计规范,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将来从事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管理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学科。
(三)前导课程:《工程数学》、《土木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基础知识》(四)后续课程:《建筑施工技术》二、课程内容标准(一)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三、课程实施建议(一)课程教学模式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让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在亲自实践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教学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典型的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注重“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重合同守信用意识,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力学与结构》学习指南
1.课程简介
1.1课程性质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以力学知识为基础,学习结构和构件设计工作任务及相关知识与技能,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的应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并且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应用技术课程。
是工程监理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本课程以结构设计工作任务来组织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能力、绘制与识读结构施工图能力。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建筑制图》、《建筑CAD》、《建筑构造》、《建筑材料等》,后续课程有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抗震》、《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等。
1.2课程作用
本课程主要学习力学基本知识和建筑结构一般结构构件的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会设计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常用构件,会绘制与识读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对常见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建筑施工、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提供有关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将来从事施工技术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该课程是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平台。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标准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及态度意识的培养。
此外,混凝土结构设计涉及到方案拟定、数据计算和绘图等诸多环节,可以为学生创造沟通、表达、协作的素养。
2学习目标
2.1能力目标:
具有对一般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内力分析和绘制内力图的能力;了解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并有测试强度指标和构件应力的初步能力;掌握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计算的方法;掌握各种构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构造要求,能进行各种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和一般民用房屋的结构设计,具有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和绘制简单结构施工图的能力,并能处理解决与施工和工程质量有关的结构问题。
2.2知识目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重点学习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常用杆件及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结构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的绘制方法、结构位移的计算方法及常用结构构件的设计方法。
2.3素质目标
(1)培养基本职业素养和良好的劳动纪律观念;
(2)具有获取、分析、归纳、交流、使用信息的能力。
(3)具有合理利用与支配资源的能力
(4)具有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与交流能力
(5)培养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科学态度;
6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根据工作任务合理分工,互相帮助、协作完成任务;
7 .培养学生正确描述工作任务、工作要求,任务完成后独立完成技术总结。
3学习内容及要求
建筑施工技术专业主要为建筑企业、施工单位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即具有结构设计基本知识,能够理解设计意图,正确指导现场施工的技能型人才。
为此,课程组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在“工作流程模块化、模块内容项目化、项目实施情景化、情景模拟任务化、任务考核行业化”的课程开发理念的指导下,针对土建施工企业生产一线施工员为主的职业岗位对建筑力学与结构所需要的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种类和性能,结构构件的计算和验算,配筋图的绘制与识读,钢筋的绑扎、安装和质量验收等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完成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并根据现代建筑业、建筑企业的发展方向,选取教学内容。
经过分析将《建筑力学与结构》整合为现设有5个模块,14个任务和项目,35个学习
情景,将课程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任务化,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并通过集中实践环节进一步加强。
教学内容
3.2综合实训教学
1)课程设计实训(一周)
安排一周课程设计,主要内容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并绘制施工图。
2)结构施工图识图实训(一周)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及后续课程的衔接,经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该课程必须让学生获得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实训以选取典型的真实的工程项目(至少选取砖混结构、框架结构两个代表性工程)为载体,设计识图实训教学过程,并学习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实现“教、学、做”相结合。
4教学安排
5考核方式
1.采取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
知识考核占总分的50%,能力考核占总分的50%。
(主要选择平时表现和作业考核)
2.知识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主要选择平时表现、课堂提问和作业考核)和期末考试两种形式。
两部分的分数比例为:课程知识考核成绩=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80%)。
期末考试以卷面的形式出现(开卷和闭卷相结合),集中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能力考核包括项目作业、实验、实训(含课程设计实训和结构施工图识读实训)和顶岗实习。
为便于成绩管理,顶岗实习成绩单独记入毕业综合实践成绩中。
作业、实验、结构施工图识读实训的成绩权重依次为:0.2、0.3、0.5。
4.课程教学中,把人才的培养标准与职业资格的标准和行业用人的标准有机的结合,推动双证书教学,把施工员(未来的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中《建筑力学与结构》考试大纲融入到《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与考试中。
5.题型应包括基本概念、填空、选择(单选、多选)、判断、简答、作图、计算等且不少于四种类型。
题量要适中,确保2个小时做完,但也不得少于1.5小时;考题宜先易后难,基本知识的题量占80%,难度题量占20%。
闭卷考试,时间2小时。
学生必须在完成作业和正常考勤后,方能参加考试。
6学习指导
6.1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本课程的重点:
(1)常用结构的受力分析、内力计算和内力图的绘制方法;
(2)各种构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构造要求,各种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和砖混结构房屋的结构设计;
(3)结构工程图识读和简单结构施工图的绘制。
2)本课程的难点:
(1)力学知识的抽象化;
(2)结构知识的综合应用;
(3)用结构理论指导施工实际。
3)解决方法:
(1)利用大量图例的方法降低力学知识的抽象化程度,使之易于理解,并能扎实地掌握知识要点;
(2)以工作任务的完成组织教学内容;
(3) 通过大量的课程实践(认识实习、项目作业、课程设计及施工图识读实训、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及案例教学。
(4)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实物、图像、网络、多媒体等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大信息量,职得了良好效果。
6.2校内实训条件
目前,用于该课程的实训室主要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大棚、
建筑构造陈列、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作室,可满足本课程校内实践教学要求。
6.3校外实训条件
通过积极的努力,相继与南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南天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七局四分公司、平顶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洛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郑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南方建筑设计院、河南国基建设集团、洛阳城建集团等十多家资质高、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的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创教学、就业、生产服务平台。
通过校企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共同设计开发实验实训、编写工学结合实训指导教材。
部分校外实习基地实训内容
7学习资源7.1参考教材
7.2行业标准
多种结构设计规范、相关标准图集等,主要见下表:
7.3参考网站
(1)国家精品课程网站:
(2)网易结构/index.php?gid=32
(3)天工网http:///
7.4参考期刊
(1)《施工技术》;
(2)《建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