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全解

合集下载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LOREM IPSUM DOLOR
2、变证, ①邪陷心肝 证候:高热,腮肿痛,神昏,嗜睡,项强,反复抽搐,头痛,呕吐,舌红,苔 黄,脉洪数。(腮腺 炎脑炎) 辨证:本证以高热腮肿及神昏、嗜睡、项强、反复抽搐为特征。 治法:清热解毒,熄风开窍。 方药:清瘟败毒散加减。(生石膏、生地、水牛角、黄连、栀子、桔梗、黄芩、 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 神志昏迷者,加服至宝丹清热镇惊开窍;抽风频作者,加服紫雪丹解毒平肝熄 风。
• 3.可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等。
• 4.血象正常,继发细菌感染则升高。
• 5.尿、血淀粉酶增多,与腮腺肿胀相平行。
四、鉴别诊断
• 1.化脓性腮腺炎:中医名为发颐,腮腺肿大多数为一侧,表面泛红, 疼痛拒按,按压腮部可见腮腺管口溢脓,无传染性,血WBC升高, N上升。
• 2.其他病毒性腮腺炎:流感腮腺炎、巨细胞包涵体腮腺炎、艾滋腮 腺炎等都可引起腮腺肿大,可依据病毒分离加以鉴别。
三、诊断
• 1.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 2.(临床表现)初病时可有发热(中度为多),腮腺肿大是疾病的首发体征,持续 7-10天,常一侧先肿2-3天后对侧亦肿大,部分可伴颌下腺肿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 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疼痛感,表面皮肤不红,腮腺 管口红肿。
五、辨证论治
本病治疗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基本法则,宜采用内服药物与外治法结合 治疗。 1、常证 ①邪犯少阳 证候:发热不高,微恶风寒,一侧或两侧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咽红,舌
质红,苔薄白或淡黄,脉浮数。 辨证:本证属痄腮初起,以轻微发热,腮部漫肿疼痛及伴见风温表证为特征。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药:柴胡葛根汤加减。(柴胡、天花粉、葛根、黄芩、桔梗、黄连、牛蒡子、 石膏、甘草、升麻)

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宣传单-(1)

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宣传单-(1)

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宣传单-(1)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腺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病毒在感染者体内繁殖,主要侵犯腮腺和其他涎腺、呼吸道上皮和淋巴组织,引起腮腺炎、耳前淋巴结炎、乳糜胸等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1.腮腺肿胀:流行性腮腺炎最明显的症状是腮腺肿胀,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一侧或两侧腮腺肿胀,呈现椭圆形或圆形,且质地柔软。

2.发热: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热度不高,一般在38℃以下,但有时也会超过38℃。

3.腮腺疼痛:腮腺肿胀会导致疼痛,尤其是在咀嚼或吞咽时。

4.口腔干燥:患者可能会感到口腔干燥,因为涎液的分泌减少。

5.疲劳: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劳或乏力。

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因此主要的治疗方法是缓解症状和控制传染。

1.休息:患者需要休息足够的时间以帮助缓解症状,也可以减少传染的风险。

2.饮食:患者需要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面条、软饭等,以避免对腮腺的额外刺激。

3.用冰袋:患者可使用冰袋敷在肿胀的腮腺上,以减轻疼痛和不适。

4.手术: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腮腺炎症状可能需要手术来减轻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1.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最有效方法。

在中国,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已纳入常规免疫程序之中。

2.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勿泡脚、勿在公共场所饮食,对于预防疾病也非常重要。

3.避免接触:在发病期和潜伏期,不要与患者接触、不要使用患者的餐具、毛巾等。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疾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预防疾病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暴露在可能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场合时,尽量避免接触患者。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 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 可经接触被病毒污染的
物品而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 和青少年更为常见。
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 春季为主,呈周期性流
行。
临床表现及分型
01
02
03
04
潜伏期
一般为14-25天,平均18天。
前驱期
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头痛、乏 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
定期随访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了解其康 复情况和病情变化。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流行性腮腺炎的 相关知识,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预防接种
建议患者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以 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
04
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价
西医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
抗病毒治疗
对症治疗
使用病毒唑、干扰素等药物,通过抑制病毒 复制来控制病情。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建议儿童在18个月龄时接种第一剂疫苗,并在入学前完成第二剂接种。对于未接种过疫苗或 接种不全的成人,也可进行补种。
03
并发症与危害程度评估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表现
脑膜炎
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 激症状。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和执行
评估患者病情 全面了解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
对病情进行准确评估。
执行治疗方案 严格按照治疗方案执行治疗过程,确

流行性腮腺炎课件

流行性腮腺炎课件

谢谢
5
饮食调理:多喝水,多 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刺激性食物
6
休息与运动:保证充足 的休息,适当进行运动, 增强身体抵抗力
预后与康复
01
预后:大多数患者预
后良好,少数患者可
能出现并发症
02
康复:患者康复后,
应加强锻炼,提高免
疫力
03
预防:接种腮腺炎疫
苗是预防腮腺炎最有
效的方法
04
治疗:及时就医,遵
最长可达25天
发病率:发病率 较高,但死亡率
较低
易感人群:儿童 和青少年为主要
易感人群
2
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
典型症状
01
发热:体温升高, 通常在38-40度
之间
02
腮腺肿大:两侧 腮腺肿大,疼痛,
触摸有压痛感
03
咽痛:咽部疼痛, 吞咽困难
04
头痛:头痛,全 身不适
05
食欲不振:食欲 减退,恶心呕吐
预防措施包 括接种疫苗、 保持良好的 卫生习惯等。
发病原因
病毒感染:腮 腺炎病毒是主 要致病原因
传染途径:飞 沫传播、接触 传播等
易感人群:儿 童和青少年为 主要易感人群
季节性:冬春 季节为高发期
流行特点
传染性强:通过 飞沫传播,易在
人群中传播
季节性:多发于 冬春季节
潜伏期:潜伏期 一般为14-21天,
医嘱进行治疗,避免
自行用药
4
流行性腮腺炎的案例分 析
案例介绍
案例一:某小学爆发 流行性腮腺炎,导致 多名学生感染
案例三:某家庭出现 流行性腮腺炎,导致 家庭成员间传播
案例二:某公司员工 感染流行性腮腺炎, 导致公司内部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温退而复升者,要警惕变证的发生,及时对症处理 4.并发睾丸肿胀明显,将阴囊托起,或局部冷敷以减轻疼痛
辨证论治
本病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基本治则
常证属邪犯少阳者,治以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属热毒蕴结者,治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变证属邪陷厥阴者,治以清热解毒,熄风开窍;属毒
窜睾腹者,治以清肝泻火,活血止痛 在内服药物的同时,配合外治疗法,则有利于腮部肿
胀的消退
辨证论治
常证 证候 发热恶寒,一侧或双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边缘不清,
辨证论治
邪陷心肝 证候 高热不退,腮部漫肿剧痛,坚硬拒按,头痛烦躁,呕吐
项强,甚或嗜睡神昏,反复抽搐,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 感邪较重,正不胜邪,邪毒内陷厥阴,引动肝风,蒙蔽
心窍。以高热,头痛,烦躁,神昏,惊厥,腮部漫肿疼痛为 特征。 治法 清热解毒,熄风镇惊 主方 清瘟败毒饮



辨证论治

证 候
鉴别诊断
其他病毒性腮腺炎: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
爱滋病毒等都可引起腮腺肿大,可依据病毒 分离加以鉴别
四、辨证论治
以经络辨证为主
同时辨轻重(常证变证) 常证:根据全身及局部症状,凡发热、耳下腮肿,但
无神志障碍,无抽搐,无睾丸肿痛或少腹疼痛者为 常证,病在少阳经为主 变证:若高热不退、腮部肿甚,疼痛拒按,高热烦躁 神志不清、反复抽搐,或睾丸肿痛、少腹疼痛者为 变证,病在少阳、厥阴二经
咀嚼不便,或伴头痛,咽痛,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数 辨证 本证见于感邪较轻或疾病初起的轻证。以发热恶寒,耳 下腮部漫肿疼痛,全身症状轻为特征。 治法 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主方 柴胡葛根汤
辨证论治
热毒蕴结 证候 高热持续,一侧或双侧腮部漫肿,疼痛剧烈,坚硬拒按,

流行性腮腺炎的健康教育

流行性腮腺炎的健康教育

流行性腮腺炎的健康教育流行性腮腺炎,又称腮腺炎或风疹样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有关流行性腮腺炎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病因、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一、病因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疾病。

腮腺炎病毒属于RNA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后,人体会产生免疫力,但并不意味着终身免疫,因为病毒有多个血清型。

二、传播途径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含有病毒的飞沫。

其他人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后,容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

此外,流行性腮腺炎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唾液或被污染的物体传播。

三、症状1. 腮腺炎:患者腮腺区域肿胀,一侧或两侧腮腺肿胀,常伴有疼痛和压痛。

肿胀通常在两天内达到最大,然后逐渐减轻。

肿胀可持续数天至一周左右。

2. 其他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咽喉痛、乏力、食欲不振、头痛、肌肉痛等症状。

四、预防措施1. 接种疫苗: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市场上有单独的腮腺炎疫苗和联合疫苗可供选择。

儿童在1岁时接种第一剂疫苗,然后在4-6岁时接种第二剂疫苗。

成年人如果没有接种过疫苗或未患过流行性腮腺炎,可以考虑接种疫苗。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接触到患者的唾液或被污染的物体后,要及时用肥皂和水洗手。

3. 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减少与患者接触的机会,尤其是在患者发病期间。

4. 避免共用物品:不共用餐具、杯子、毛巾等个人物品,以防止病毒传播。

五、治疗方法1. 对症治疗:使用非处方药物缓解症状,如退烧药、止痛药等。

患者应多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2. 避免传播: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在发病期间。

同时,患者应使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咳嗽或打喷嚏,以减少飞沫传播。

3. 就医咨询: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并发症,患者应及时就医咨询。

医生可能会根据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建议。

总结: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2024版儿科学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精品版)

2024版儿科学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精品版)
疫力的成人亦可发病。
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 主,呈周期性流行。
临床表现及分型
潜伏期
8~30天,平均18天。
前驱期
部分患者在腮腺肿大前1~2天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 欲减退等前驱症状。
腮腺肿痛期
以腮腺肿痛为主要表现,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 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 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途径探讨
加强疫苗接种
及时准确诊断
提高疫苗覆盖率,特别是在易感人群中加强 疫苗接种,是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和复 发率的关键措施。
通过加强医生培训、提高诊断设备性能等方 式,实现流行性腮腺炎的及时准确诊断,以 便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个性化治疗方案
加强患者教育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包括合理的药物选择、治疗周期等,以提高 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
发病原因
腮腺炎病毒经飞沫传播,人群普遍 易感,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感染后一般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04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 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而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 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无免
饮食受限
患儿因腮腺肿痛而导致张 口困难,影响进食和饮水, 长期饮食受限可导致营养 不良。
心理影响
长期患病和疼痛不适可对 患儿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如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03 治疗原则与方法
一般治疗原则
隔离患者
确诊后应立即隔离,直至腮腺肿胀完 全消退。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03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 毒随飞沫传播给他人。
接触传播
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 可经口-口接触传播。
空气传播
病毒在空气中存留时间较 长,可经呼吸道感染。
02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流行 性腮腺炎的最有效方 法。
疫苗接种应优先考虑 儿童和青少年等高风 险人群。
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感 染风险和减轻疾病症 状。
需要及时就医检查,针对不同 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 食习惯。
05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与控制
加强疫苗接种宣传与推广
制作和发布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 种的宣传资料,包括宣传册、海报和 视频等,向公众普及疫苗接种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
与媒体合作,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 等渠道广泛宣传疫苗接种信息,扩大 宣传覆盖面。
能。
提供在线咨询和热线服务,解答 公众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疑问和 困惑,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和能力。
加强疫情监测与防控措施
建立健全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为 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和实施防控措施,如隔离治疗、消毒等,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 延。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如教育、卫生、交通等部门,共同做好流 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工作。
THANKS。
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或死亡。
脑膜炎通常在腮腺炎发病后1-2周内出现,需要积极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降低颅 内压、对症治疗等。
心脏疾病
01
02
03
04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会影响人体 的免疫系统,导致身体虚弱,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临床表现
潜伏期8~ 天 一般2~ 周 潜伏期 ~30天,一般 ~3周。 前驱期症状一般较轻 可有轻、 症状一般较轻, 前驱期症状一般较轻,可有轻、中度 体温升高,头痛、肌痛、 体温升高,头痛、肌痛、全身不适 及纳差。 及纳差。
临床表现
腮腺肿大:前驱期后 ~ 天腮部肿痛 天腮部肿痛, 腮腺肿大 前驱期后1~2天腮部肿痛,常 前驱期后 一侧先肿, ~ 天后对侧亦肿 天后对侧亦肿, 一侧先肿,2~3天后对侧亦肿,或仅有 颌下腺肿而无腮腺肿大。 颌下腺肿而无腮腺肿大。腮腺肿大是以 耳垂为中心的漫肿 边缘不清, 的漫肿, 耳垂为中心的漫肿,边缘不清,触之有 弹性感,张口、 弹性感,张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 时疼痛加重。肿痛在3~ 天达到高峰 天达到高峰, 时疼痛加重。肿痛在 ~5天达到高峰, 一周左右消退。 一周左右消退。
并发症
1.脑膜脑炎 男女之比3~5:1。发病机制:① . 男女之比 ~ : 。发病机制: 是腮腺炎病毒感染神经元; 是腮腺炎病毒感染神经元;②是感染后脑炎 为高热、 伴有脱髓鞘病变。临床表现为高热 头痛、 伴有脱髓鞘病变。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 嗜睡、颈项强直、呕吐等。脑脊液压力增高, 嗜睡、颈项强直、呕吐等。脑脊液压力增高, 细胞数大多<500×106/L,亦有 细胞数大多 × ,亦有1000×106/L × 以淋巴为主,蛋白正常或增高, 者,以淋巴为主,蛋白正常或增高,糖及氯 化物正常。一般预后良好,大多1~ 周内恢 化物正常。一般预后良好,大多 ~2周内恢 脑炎可能留下永久的后遗症或死亡。 复。脑炎可能留下永久的后遗症或死亡。
并发症
3.卵巢炎 青春期女性患者有 . 7%可发生卵巢炎。表现有发 %可发生卵巢炎。表现有发 呕吐、下腹疼痛及压痛, 热、呕吐、下腹疼痛及压痛, 但不影响日后生育功能。 但不影响日后生育功能。

流行性腮腺炎讲课PPT课件

流行性腮腺炎讲课PPT课件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接种腮腺炎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 避免接触:避免与患有流行性腮腺炎的人接触,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 保持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注意口腔卫生,增强免疫力。 及时就医:如有疑似流行性腮腺炎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应隔离治疗。
Part Four
定期加强免疫,提高抗体水 平
合理饮食,增强身体免疫力
及时接种腮腺炎疫苗,预防 疾病发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减少病毒传播
加强疫情监测与控制措施
监测手段: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病例报告和监测数据的分析
控制措施:加强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 防性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的 并发症包括脑膜 炎、心脏疾病等, 对儿童和青少年 健康造成严重威
胁。
接种腮腺炎疫 苗是预防流行 性腮腺炎的有 效手段,家长 应按时带孩子
接种疫苗。
流行性腮腺炎 的早期症状包 括发热、头痛、 肌肉疼痛等, 出现症状应及
时就医。
加强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对儿童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有效减少病毒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腮腺炎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提供充足的医疗资源和疫苗接种服务。
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
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见并发症
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中最严重的一种,可能导致脑部受损、智力障碍等。
睾丸炎:男性患者易患,可能导致不孕不育。 卵巢炎:女性患者易患,可能导致月经失调、不孕等。 胰腺炎: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的严重并发症
脑膜炎:流行性腮腺 炎病毒会影响脑部, 引发脑膜炎,表现为 头痛、呕吐、发热等 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原则
1.及早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失, 自发病起算,隔离10天。 2.注射流 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1岁以上儿童 及青少年均应接种。
填空
1。流行性腮腺炎 病毒含有5种蛋白,即() ()()()()
2。流行性腮腺炎 常见的并发症有()() ()()()
3。拟诊流行性腮腺炎 并发胰腺炎时应做 ())检查。
④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如单纯性腮腺肿大多见于青春 期男性,无症状,与功能性分泌增多致代偿性腮腺肿大。
并发症
1.神经系统并发症
1)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多见于儿童患者。 - 腮腺炎脑炎的发病率约0.3%~8.2% - 在无并发症的腮腺炎中有30%~65%脑脊液中白细胞增高 - 脑膜炎和脑膜脑炎症状可发生于腮腺肿前6天或肿后2周内。头痛、 呕吐明显,有脑水肿表现。 - 脑脊液与症状与其他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相仿。脑电图以脑受累为 主。
流行性腮腺炎
概况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全身性病毒 性感染,多发生于学龄期儿童,亦见于青壮年。
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非化脓性唾液腺肿胀和触痛, 大部分病例累及一侧或双侧腮腺。疾病良性且自 限性。1/3人表现为亚临床感染。 • 附睾-睾丸炎和脑膜炎是本病两大重要并发症。 如同一般病毒性疾病,青春期后患腮腺炎症状重 于儿童,且易发生唾液腺以外的全身性感染。
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结合,使红细胞发生凝集(简称血
凝)。血凝现象可以被特异性抗体所抑制,称为血凝抑
制 (HI) 现象;
2. 病毒颗粒可借助于HA吸附到宿主细胞上,是病毒进入
宿主细胞的先决条件;
3. 具有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NA的主要功能有: 1. 可水解受染细胞表面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神经氨酸,
刺突
HA,NA
副粘病毒
-ssRNA 不分节段
大 150~300nm
低、无变化、只一 个血清型 HA,HL
流行病学
传染源 腮腺炎病人,在早期阶段有传染性, 自腮腺肿前7日至腮腺肿后9天均可自患者唾 液中检出病毒,因此在此2周内有高度传染性。
传播途径 腮腺炎病毒由飞沫经呼吸道感染。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男女均患。在 1967年前腮腺炎发生在5~9岁儿童占50%,而 14岁以下的儿童患者占90%。2岁以下较少。
个别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 心肌炎
- 多见于病程第5~10天,可与腮腺肿同时或恢复期后发生 - 发生率4%~5% - 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减慢、心音低钝、心律不齐、暂 时性心脏扩大、收缩期杂声。可有心电图改变 。
治疗原则
隔离患者,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流 质饮食,避免酸性食品,注意口腔清洁,保证足 量液体摄入等。
腮腺炎的病理特征是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导管壁 细胞肿胀,导管周围及腺体壁有淋巴细胞浸润, 间质组织水肿等病变可造成腮腺导管阻塞,扩张 和淀粉酶潴留。淀粉酶排出受阻,经淋巴管进入 血流,使血和尿淀粉酶增高。脑膜,睾丸,卵巢 和胰腺等亦可受累;腮腺炎合并脑膜炎,考虑是 血溶-细胞融合蛋白所致的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 和炎性浸润,亦可见急性血管周围脱髓鞘。
3 其它系统损害:可有睾丸炎、胰腺炎、脑膜炎
儿童腮腺炎
流行性性腮腺炎的腮腺乳头
化脓性腮腺炎的腮腺乳头
诊断要点
❖ 实验室检查:
血象: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细 胞相对增多。
血清和尿淀粉酶:90%患者有轻至中度增高。 此检查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但诊断胰腺炎 需做血清脂肪酶检测。
血清学检查:
其他并发症
❖ 胰腺炎
-儿童少见,见于5%成人患者 - 常发生于腮腺肿胀后3~4天或1周时 - 上腹剧痛和触痛伴呕吐、发热、腹胀、腹泻或便秘。一般7天 内消失。 - 脂肪酶常在起病后72小时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即提示最近发 生过胰腺炎。血淀粉酶不宜作诊断依据。
❖ 肾炎:病毒侵犯肾脏,轻者尿中少量蛋白,重者如同肾炎表现,
鉴别诊断
①化脓性腮腺炎:局部红肿压痛明显,多为单例,有波动 感,挤压时有脓液自腮腺管流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 细胞增高;
②症状性腮腺肿大:常并发于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 或应用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肾上腺素等过程中,腮 腺肿大双侧对称,质软无肿痛感。
③颈部或耳前淋巴结炎: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样坚硬 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伴有咽峡 炎、耳部疮疖等。
单选题
1。流行性腮腺炎 的隔离期: 2。流行性腮腺炎 最常见的并发症:a胰腺炎 b睾丸炎 c
脑膜脑炎 d卵巢炎 e肺炎 3.流行性腮腺炎 表现为:a呈非化脓性炎症,腮腺管口红
肿 b腮腺肿大,局部红肿痛明显 c腮腺肿大,压痛明显, 挤压后腮腺管口有脓性分泌物 d颌下肿大,局部皮肤发 红 e耳后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 4。患者,男,10岁,发热伴双侧腮腺肿大2天,上腹部 疼痛伴呕吐1天入院,入院拟诊流行性腮腺炎 并发胰腺 炎 ,应做下列哪一项检查以确诊:a血尿淀粉酶 b血常规 c血培养 d血脂肪酶 e尿培养 5。 预防该病的重点是:
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壳为螺旋对称。
包膜上有HA和NA等突起。
病毒可在鸡胚羊膜腔内增 殖,在猴肾等细胞培养中 增殖能使细胞融合,出现 多核巨细胞。
腮腺炎病毒只有一个血清 型。
此病毒有5种主要的蛋白质: 1。核蛋白(NP),相当于S 抗原。病后1周出现

变异
最主要的是抗原性变异:HA和NA
1。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t):
又叫变种(株)变异。 H和N都是小变异。多引起小流行。经常
发生。
2。抗原性转换(antigenic shift):
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即病毒株表面H和N都
发生了变异,与前次流行株抗原相异,形成新亚型。 可引起世界性的大流行。每30-40年发生一次。
-补体结合试验对可疑病例有诊断价值,双份 血清效价4倍以上的增高或一份血清效价达 1:64者有诊断意义
-亦可进行血凝抑制试验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无脑膜炎表现的流行性腮腺 炎,约50%的病例脑脊液中白细胞数轻度 增高,且能从脑脊液中分离出腮腺炎 病毒。 如并发脑膜炎,脑脊液变化和其他病毒性 脑膜炎相同。
流行特征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温带 地区以冬季或春季最多。
发病原理
腮腺炎病毒从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在局部 黏膜上皮细胞和脸部淋巴结中复制,然后 进入血流,播散至腮腺和中枢神经系统, 引起腮腺炎和脑膜炎。
有2次病毒血症,临床上出现多个器官相继 发生病变,是一种多器官受累的疾病。
病理变化特点
NP抗体,无保护作用,可用于诊断。 2.多聚酶蛋白(P) 3。基质蛋白(M) 4。含血凝素的神经氨酸酶糖蛋白(HN),又称
V抗原,感染后2-3周出现相应的抗体,有保护作 用。
5。血溶-细胞融合糖蛋白(F),和神经细胞的变性 坏死有关系。
生物学性状
核酸 核衣壳 基因重组
正粘病毒 -ssRNA 分节段 小 90~120nm 高
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无效。
中医中药治疗,采用内外兼治。内服以普济消毒 饮方为主随证加减。局部外涂可用紫金锭或青黛 散醋调外涂,1日数次。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无肯定效果,仅在重症或并 发脑膜脑炎、心肌炎时给予短期使用。
男性成人患本病早期应用己烯雌酚(乙芪酚), 每日3次,每次1mg口服,以防睾丸炎发生。
病原学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
简称流感病毒,是流感的病原体。正粘病毒。 甲(A): 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
性大流行;
乙(B): 对人类致病性较低; 丙(C): 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上呼
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
➢形态与结构
形态
生物学性状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2)多发性神经炎: - 常发生于腮腺炎后1~3周,预后良好。 - 腮腺肿大压迫面神经致暂时性面神经麻痹。 - 偶有出现共济失调、三叉神经炎、偏瘫、截瘫或上升性麻痹。也可 有导水管狭窄而并发脑积水。
3)耳聋:因听神经受累。发病率约1/1.5万,但可成为永久性和完全性 耳聋,75%为单侧性。
并发症
2. 生殖系统并发症
结构:
核衣壳 核酸:分节段的 –ssRNA。
生物学性状
核蛋白(nucleoprotein,NP):螺旋对称,无感染性,
抗原结构稳定,有型特异性。
RNA多聚酶:三种蛋白质PA、PB1、PB2组成。
包膜 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MP):稳定,有型特异性。
脂蛋白(Lipoprotein,LP):来源于宿主细胞膜
诊断要点
❖ 临床表现: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自然病程约为10~ 14天
1 发热:大多起病急,伴全身不适,体温与病情 成正比,热型可呈双峰型。1-2日后腮腺肿胀 疼痛。
2 腮腺肿胀: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 不清,质韧、胀痛、触痛、张口及咀嚼时加 重,局部皮肤发亮但不红,表面发热无化脓。 肿胀多于1~3天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 退。
病原学
❖ 致病菌:
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 - 属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 - 系RNA型病毒。 - 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迄今只有一
个血清型,病毒很少发生变异,各毒株间抗原 性较近似,再次感染发病者很少见
- 病毒在1%甲酚皂液(来苏)、乙醇、0.2%甲醛 溶液等于2~5分钟内灭活。56℃ 20分钟可灭活。 但在4℃时保持活力2个月,-70℃可以存活数 年。
3。亚型变异。H发生大变异,N不变或仅小变异。10余年发 生一次。也可引起大流行。
生物学性状
➢分型与变异
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亚型变异的机制可 能与基因组分8个节段以及病毒对猪、禽等动 物宿主的感染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