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滑块模型专题
专题20 滑块-滑板模型-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专题精炼与单元测评(解析版)
专题20 滑板-滑块模型一、单选题1.(2020·四川省高三三模)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物块A 、B 叠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 的物块C 用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轻绳与B 连接,且轻绳与桌面平行,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物块A 、B 未发生相对滑动,物块A 受到的摩擦力为2f MmgF M m=+B.要使物块A 、B 发生相对滑动,应满足关系1Mm μμ>- C.若物块A 、B 未发生相对滑动,轻绳拉力的大小为mgD.若物块A 、B 未发生相对滑动时,轻绳对定滑轮的作用力为22MmgF M m=+【答案】A【解析】A .若物块A 、B 未发生相对滑动,A 、B 、C 三者加速的大小相等,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mg M m a =+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Ma =解得2f MmgF M m=+,故A 正确;B .当A 、B 发生相对滑动时,A 所受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Ma μ=解得a g μ=以A 、B 、C 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mg M m a =+解得21Mm μμ=- 故要使物块A 、B 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则21Mm μμ>-,故B 错误;C .若物块A 、B 未发生相对滑动,设轻绳拉力的大小为F ,对C 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ma -=解得F mg ma mg =-<,故C 错误;D .若物块A 、B 未发生相对滑动时,由A 可知,此时的加速度为2f mgMmF a M ==+对C 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ma -=解得22MmgF M m=+根据力的合成法则,可得轻绳对定滑轮的作用力2222+=MmgN F F =故D 错误。
2.(2020·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期中)如图,质量为M 且足够长的倾角为θ的斜面体C 始终静止在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的长方形木板A 上表面光滑,木板A 获得初速度v 0后恰好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当木板A 匀速下滑时将一质量也为m 的滑块B 轻轻放在木板上,滑块B 在木板A 上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与B 组成的系统在沿斜面的方向上动量不守恒B.A 的加速度大小为2g sin θC.A 的速度为012v 时B 的速度也是012v D.水平面对斜面体有向右的摩擦力 【答案】C【解析】A .因木板A 获得初速度v 0后恰好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即沿斜面方向受合力为零,可知sin cos mg mg θμθ=当放上木块B 后,对AB 系统沿斜面方向仍满足2sin 2cos mg mg θμθ=⋅可知系统沿斜面方向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则系统沿斜面方向动量守恒,选项A 错误; B .A 的加速度大小为sin 2cos sin A mg mg a g mθμθθ-⋅==-选项B 错误;C .由系统沿斜面方向动量守恒可知012v mv mmv =+ 解得12v v =选项C 正确;D .斜面体受到木板A 垂直斜面向下的正压力大小为2cos mg θ,A 对斜面体向下的摩擦力大小为2cos =2sin mg mg μθθ⋅,这两个力的合力竖直向下,可知斜面体水平方向受力为零,即水平面对斜面体没有摩擦力作用,选项D 错误。
牛顿运动定律巧解滑块-滑板模型
例题三:滑块与滑板在碰撞中的运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碰撞中的滑块-滑板模型需要考虑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通 过牛顿运动定律可以求解碰撞后的运动状态。
当滑块与滑板发生碰撞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 碰撞后的速度。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碰撞是否为 弹性碰撞。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碰撞后滑块和滑 板的加速度。通过分析加速度和初速度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详细描述
该定律指出,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会对施力物体施加 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的,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 上。
03
CATALOGUE
滑块-滑板模型中的牛顿运动定律
THANKS
感谢观看
滑块与滑板间的相互作用力分析
01
02
03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滑块 与滑板间的作用力和反作 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摩擦力分析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 面的粗糙程度和正压力有 关,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 相反。
支持力分析
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 向被支持的物体,与重力 等其他外力平衡。
滑块与滑板间的动量守恒分析
以判断滑块是否从滑板上滑落。
例题二:滑块与滑板在斜面上的运动
总结词
斜面上的滑块-滑板模型需要考虑重力的影 响,通过牛顿运动定律可以求解滑块和滑板 的运动状态。
详细描述
当滑块放在滑板上,在斜面上运动时,除了 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外,还需 要考虑重力的分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 以求出滑块和滑板的加速度。通过分析加速 度和初速度的关系,可以判断滑块是否从滑 板上滑落。
滑块滑板模型
第二轮
假设又经历t2二者速度相等, 则有a2t2=v1-a3t2, 解得t2=0.5 s
第二轮
滑块-滑板模型
此过程中,木板向左运动的位移 x3=v1t2-12a3t22=76 m, 末速度 v3=v1-a3t2=2 m/s 小物块向左运动的位移 x4=12a2t22=0.5 m 此后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匀减速运动,二者的相对位移最大, Δx=x1+x2+x3-x4=6 m 小物块始终没有离开木板, 所以木板最小的长度为6 m
F=8N
变式2:若F作用在小物块上,其它条件不变,要使两者保持相对
静止,F不能超过多少? F=4/3N
变式3:若F作用在小物体上,地面粗糙且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 μ2=0.01,其它不变为使两者保持相对静止,F不能超过多少?
F=1.2N
变式4:若F作用在小物体上,地面粗糙且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也 为μ=0.1,其它条件不变,随F的变化小物块与木板如何运动?
大静摩擦力,故最大加速度 a=μg=1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有 Fm=(m+M)a=4 N (2)当 F=10 N>4 N 时,两者发生相对滑动
对小物体:a1=μg=1 m/s2 对木板:F 合=F-μmg=Ma2 代入数据解得 a2=3 m/s2
由位移关系有:L=12a2t2-21a1t2
第二轮
反思总结
易错点
滑块-滑板模型
(1)不清楚滑块-滑板类问题中滑块、滑板的受力 情况, 求不出各自的加速度. (2) 画不好运动草图, 找不出位移、速度、时间等 物理量间的关系. (3) 不清楚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 速度. (4)不清楚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
牛顿运动定律之滑块与传送带问题(含解析)
牛顿运动定律滑块与传送带专题一“滑块—滑板”模型1.模型特点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两物体发生相对滑动.2.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3.解题思路处理此类问题,必须弄清滑块和滑板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关系.(1) 加速度关系如果滑块和滑板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可以用“整体法”求出它们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如果滑块和滑板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应采用“隔离法”分别求出滑块和滑板的加速度.应注意找出滑块和滑板之间是否发生相对运动等隐含的条件.(2) 速度关系滑块和滑板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分析速度关系,从而确定滑块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应注意当滑块和滑板的速度相同时,摩擦力会发生突变的情况.(3) 位移关系滑块和滑板叠放在一起运动时,应仔细分析滑块和滑板的运动过程,认清对地位移和相对位移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就是解题过程中列方程所必需的关系,各种关系找到了,自然也就容易列出所需要的方程了.例一、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 A=1 kg和m B=5 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4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 m/s.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解析:(1)滑块A和B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设A、B和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 f1、F f2和F f3,A和B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和a B,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为a1,在物块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F f1=μ1m A g ①F f2=μ1m B g ②F f3=μ2(m+m A+m B)g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1=m A a A ④F f2=m B a B ⑤F f2-F f1-F f3=ma1 ⑥设在t1时刻,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其大小为v1,由运动学公式有v1=v0-a B t1 ⑦v1=a1t1 ⑧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代入已知数据得v1=1 m/s,方向与B的初速度方向相同⑨(2)在t1时间间隔内,B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 B=v0t1-12a B t21⑩设在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1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2,对于B与木板组成的体系,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1+F f3=(m B+m)a2 ⑪由①②④⑤式知,a A=a B;再由⑦⑧式知,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A的速度大小也为v1,但运动方向与木板相反.由题意知,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v2,设A的速度大小从v1变到v2所用的时间为t2,则由运动学公式,对木板有v2=v1-a2t2 ⑫对A有v2=-v1+a A t2 ⑬在t2时间间隔内,B(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1=v1t2-12a2t22⑭在(t1+t2)时间间隔内,A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 A=v0(t1+t2)-12a A(t1+t2)2 ⑮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也恰好相同,因此A和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s0=s A+s1+s B ⑯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s0=1.9 m.(也可用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线求解)答案:(1)1 m/s方向与B的初速度方向相同(2)1.9 m【题后反思】求解“滑块—滑板”模型问题的方法技巧(1)弄清各物体初态对地的运动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根据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情况,确定物体间的摩擦力方向.(2)正确地对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各物体的加速度,结合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3)速度相等是这类问题的临界点,此时往往意味着物体间的相对位移最大,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可能发生突变.跟踪练习1. (水平面光滑的“滑块—滑板”模型)如图所示,质量M=8 kg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施加一水平拉力F=8 N.当小车速度达到1.5 m/s 时,在小车的右端由静止轻放一大小不计、质量m=2 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从物体放上小车开始经t=1.5 s 的时间,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为(g取10 m/s2)()A.1 m B.2.1 mC.2.25 m D.3.1 m解析:选B.放上物体后,物体的加速度a1=μg=2 m/s2,小车的加速度:a2=F-μmgM=0.5 m/s2,物体的速度达到与小车共速的时间为t1,则a1t1=v0+a2t1,解得t1=1 s;此过程中物体的位移:s1=12a1t21=1 m;共同速度为v=a1t1=2 m/s;当物体与小车相对静止时,共同加速度为a=FM+m=0.8 m/s2,再运动0.5 s的位移s2=vt′+12at′2=1.1 m,故从物体放上小车开始的1.5 s时间内,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为1 m+1.1 m=2.1 m,选项B正确.2. (水平面粗糙的“滑块—滑板”模型)如图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某时刻(t=0)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图中的()解析:选A.放上小物块后,长木板受到小物块施加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和地面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在两力的共同作用下减速,小物块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作用,做匀加速运动,当两者速度相等后,可能以共同的加速度一起减速,直至速度为零,共同减速时的加速度小于两者相对运动时木板的加速度,故A 正确,B、C错误;由于水平面有摩擦,故两者不可能一起匀速运动,D错误.3.(多个板块的组合模型)如图所示,两木板A、B并排放在地面上,A左端放一小滑块,滑块在F=6 N的水平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已知木板A、B长度均为l=1 m,木板A的质量m A=3 kg,小滑块及木板B的质量均为m=1 kg,小滑块与木板A、B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4,木板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1,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小滑块在木板A上运动的时间;(2)木板B获得的最大速度.解析:(1)小滑块对木板A的摩擦力F f1=μ1mg=4 N,木板A与B整体受到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F f2=μ2(2m+m A)g=5 N.F f1<F f2,小滑块滑上木板A后,木板A保持静止设小滑块滑动的加速度为a1,则:F-μ1mg=ma1,l=12a1t21,解得:t1=1 s.(2)设小滑块滑上B时,小滑块速度为v1,B的加速度为a2,经过时间t2滑块与B脱离,滑块的位移为x块,B的位移为x B,B的最大速度为v B,则:μ1mg-2μ2mg=ma2,v B=a2t2,x B=12a2t22,v1=a1t1,x块=v1t2+12a1t22,x块-x B=l,联立以上各式可得:v B=1 m/s.答案:(1)1 s(2)1 m/s4.(斜面上的“滑块—滑板”问题)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固定斜面底端放置一个长度L=2 m、质量M=4 kg 的木板,木板的最上端放置一质量m=1 kg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现沿斜面向上对木板施加一个外力F使其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斜面倾角θ=30°,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3 2,g取10 m/s2.(1)当外力F=30 N时,物块和木板保持相对静止,求二者共同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当外力F=53.5 N时,物块和木板之间将会相对滑动,则二者完全分离时的速度各为多大?解析:(1)物块和木板共同运动时,分析整体的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m)g sin θ=(M+m)a解得a=1 m/s2.(2)设木板和物块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二者完全分离的时间为t,分离时速度分别为v1、v2,分析木板和物块的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g sin θ-μmg cos θ=Ma1μmg cos θ-mg sin θ=ma2又L=12(a1-a2)t2v1=a1tv2=a2t联立解得v1=6.5 m/s,v2=2.5 m/s. 答案:(1)1 m/s2(2)6.5 m/s 2.5 m/s二、传送带模型(一)、水平传送带问题1.情景特点分析项目图示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情景1(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情景2(1)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2)v0<v时,可能一直加速,也可能先加速再匀速情景3(1)传送带较短时,滑块一直减速达到左端(2)传送带较长时,滑块还要被传送带传回右端.其中v0>v返回时速度为v,当v0<v返回时速度为v0水平传送带问题:求解关键在于对物体所受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摩擦力发生突变.例1、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紧绷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恒定的速率v=1 m/s运行,一质量为m=4 kg的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 m,g取10 m/s2.(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2)求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处,求行李从A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解析:(1)行李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F f=μmg=0.1×4×10 N=4 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f=ma,加速度大小a=μg=0.1×10 m/s2=1 m/s2.(2)行李达到与传送带相同速率后不再加速,则v=at1,得t1=va=11s=1 s.(3)行李始终匀加速运行时,所需时间最短,加速度大小仍为a=1 m/s2,当行李到达右端时,有v2min=2aL,得v min=2aL=2×1×2 m/s=2 m/s,所以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为2 m/s.由v min=at min得行李最短运行时间t min=v mina=21s=2 s.答案:(1)4 N 1 m/s2(2)1 s(3)2 s 2 m/s(二)倾斜传送带问题1.情景特点分析项目图示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情景1(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情景2(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3)可能先以a1加速后以a2加速2.解题的关键在于分析清楚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情况,从而确定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当物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物体所受摩擦力可能发生突变.例2、如图所示为货场使用的传送带的模型,传送带倾斜放置,与水平面夹角为θ=37°,传送带AB足够长,传送皮带轮以大小为v=2 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转动.一包货物以v0=12 m/s的初速度从A端滑上倾斜传送带,若货物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且可将货物视为质点.(1)求货物刚滑上传送带时加速度为多大?(2)经过多长时间货物的速度和传送带的速度相同?这时货物相对于地面运动了多远?(3)从货物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货物再次滑回A端共用了多少时间?(g=10 m/s2,已知sin 37°=0.6,cos 37°=0.8)解析:(1)设货物刚滑上传送带时加速度大小为a1,货物受力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沿传送带方向:mg sin θ+F f=ma1,垂直传送带方向:mg cos θ=F N,又F f=μF N由以上三式得:a1=g(sin θ+μcos θ)=10×(0.6+0.5×0.8) m/s2=10 m/s2,方向沿传送带向下.(2)货物速度从v0减至传送带速度v所用时间设为t1,位移设为x1,则有:t1=v-v0-a1=1 s,x1=v0+v2t1=7 m.(3)当货物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由于mg sin θ>μmg cos θ,此后货物所受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设货物加速度大小为a2,则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2,得:a2=g(sin θ-μcos θ)=2 m/s2,方向沿传送带向下.设货物再经时间t2,速度减为零,则t2=0-v-a2=1 s.沿传送带向上滑的位移x2=v+02t2=1 m,则货物上滑的总距离为x=x1+x2=8 m.货物到达最高点后将沿传送带匀加速下滑,下滑加速度大小等于a2.设下滑时间为t3,则x=12a2t23,代入解得t3=2 2 s.所以货物从A端滑上传送带到再次滑回A端的总时间为t=t1+t2+t3=(2+22) s.答案:(1)10 m/s2,方向沿传送带向下(2)1 s7 m(3)(2+22) s【总结提升】解答传送带问题应注意的事项(1)比较物块和传送带的初速度情况,分析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其主要目的是得到物块的加速度.(2)关注速度相等这个特殊时刻,水平传送带中两者一块匀速运动,而倾斜传送带需判断μ与tan θ的关系才能决定物块以后的运动.(3)得出运动过程中两者相对位移情况,以后在求解摩擦力做功时有很大作用.跟踪练习1.(物块初速度不为零的倾斜传送带模型)(多选)如图所示,倾斜的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一物块从传送带上端A滑上传送带,滑上时速率为v1,传送带的速率为v2,且v2>v1.不计空气阻力,动摩擦因数一定.关于物块离开传送带的速率v和位置,下面哪个是可能的()A.从下端B离开,v>v1B.从下端B离开,v<v1C.从上端A离开,v=v1D.从上端A离开,v<v1解析:选ABC.物块从A端滑上传送带,在传送带上必先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由于不确定物块与传送带间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沿传送带下滑分力的大小关系和传送带的长度,若能从A端离开,由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必有v=v1,即选项C正确,D错误;若从B端离开,当摩擦力大于重力的分力时,则v<v1,选项B正确;当摩擦力小于重力的分力时,则v>v1,选项A正确;当摩擦力和重力的分力相等时,物块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v=v1,故本题应选A、B、C.2. (物块初速度为零的倾斜传送带模型)如图所示,传送带AB的长度为L=16 m,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传送带以速度v0=10 m/s匀速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在传送带最上端A处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m=0.5 kg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物体从A运动到底端B所用的时间;(2)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大小.解析:(1)开始阶段,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1,解得a1=10 m/s2.物体加速到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时的位移为:x1=v202a=5 m<16 m,即物体加速到10 m/s时,未达到B点,其时间t1=v0a1=1 s.由于mg sin θ=3 N>μmg cos θ=2 N,所以物体将继续做加速运动.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2,经历的时间为t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2,解得a2=2 m/s2.由位移公式L-x1=v0t2+12a2t22,解得时间t2=1 s,所以总时间t=t1+t2=2 s.(2)在传送带上取一点M.M点做匀速运动,物体一直做加速运动.法一:整体法整个过程物体的位移大小为x物=L=16 m,传送带位移大小为x传=v0t=20 m,故物体相对于传送带(M 点)的位移大小为: x =x 传-x 物=4 m.由于M 点的位移大于物体的位移,故全过程物体向后远离M 点4 m. 法二:v -t 图象法相对位移的大小为两个阴影三角形面积之差,即: x =10×12-1×(12-10)2=4(m).法三:分段法第一个过程:M 点的位移为v 0t 1=10 m , 所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相对位移大小 x 相对1=v 0t 1-x 1=5 m.由于M 点的速度大于物体的速度,故此过程物体在M 点后面5 m 处. 第二个过程:M 点的位移为v 0t 2=10 m , 物体的位移为L -x 1=11 m , 故相对位移大小为x 相对2=1 m. 此过程物体追M 点,并靠近M 点1 m.故相对位移大小x =x 相对1-x 相对2=4 m .即全过程物体向后远离M 点4 m. 答案:(1)2 s (2)4 m精选练习1.(多选)如图所示,表面粗糙、质量M =2 kg 的木板,t =0时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2.5 m/s 2,t =0.5 s 时,将一个质量m =1 kg 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木板最右端,铁块从木板上掉下时速度是木板速度的一半.已知铁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木板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5,g =10 m/s 2,则( )A .水平恒力F 的大小为10 NB .铁块放上木板后,木板的加速度为2 m/s 2C .铁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时间为1 sD .木板的长度为1.625 m解析:选AC .未放铁块时,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F -μ2Mg =Ma ,解得F =10 N ,选项A 正确;铁块放上木板后,对木板:F -μ1mg -μ2(M +m )g =Ma ′,解得:a ′=0.75 m/s 2,选项B 错误;0.5 s 时木板的速度v 0=at 1=2.5×0.5 m/s =1.25 m/s ,铁块滑离木板时,木板的速度:v 1=v 0+a ′t 2=1.25+0.75t 2,铁块的速度v ′=a 铁t 2=μ1gt 2=t 2,由题意:v ′=12v 1,解得t 2=1 s ,选项C 正确;铁块滑离木板时,木板的速度v 1=2 m/s ,铁块的速度v ′=1 m/s ,则木板的长度为:L =v 0+v 12t 2-v ′2t 2=1.25+22×1 m -12×1 m =1.125 m ,选项D 错误;故选A 、C .2.(多选)如图甲为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乙的模型,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 =1 m/s 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 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 、B 间的距离L =2 m ,g 取10 m/s 2.若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v =1 m/s 的恒定速率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到B 处取行李,则( )A .乘客与行李同时到达B 处B .乘客提前0.5 s 到达B 处C .行李提前0.5 s 到达B 处D .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最快也要2 s 才能到达B 处解析:选BD .行李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μg =1 m/s 2,历时t 1=v a =1 s 达到共同速度,位移x 1=v2t 1=0.5 m ,此后行李匀速运动t 2=L -x 1v =1.5 s 到达B ,共用2.5 s ;乘客到达B ,历时t =Lv =2 s ,B 正确;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一直加速运动,最短运动时间t min =2La =2×21s =2 s ,D 正确. 3.如图甲所示,倾角为37°足够长的传送带以4 m/s 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现将小物块以2 m/s 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下冲上传送带,小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试求:(1)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 (2)0~8 s 内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划痕为多长. 解析:(1)根据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a =Δv Δt =22m/s 2=1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cos 37°-mg sin 37°=ma , 解得μ=78.(2)0~8 s 内只有前6 s 内物块与传送带发生相对滑动0~6 s 内传送带匀速运动距离为:x 带=4×6 m =24 m .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则0~2 s 内物块位移为:x 1=12×2×2 m =2 m ,方向沿斜面向下,2~6 s 内物块位移为:x 2=12×4×4 m =8 m ,方向沿斜面向上.所以划痕的长度为:Δx =x 带+x 1-x 2=(24+2-8) m =18 m. 答案:(1)78(2)18 m4.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停放着一质量为M =2 kg 的木板,木板足够长,某时刻一质量为m =1 kg 的小木块以某一速度v 0(未知)冲上木板,木板上表面粗糙,经过t =2 s 后二者共速,且木块相对地面的位移x =5 m ,g =10 m/s 2.求:(1)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从木块开始运动到共速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结果可用分数表示) 解析:(1)设冲上木板后小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1, 对小木块,有μmg =ma 1,设木板开始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对木板, 有μmg =Ma 2,二者共速时,有v 共=a 2t =v 0-a 1t , 对小木块,有x =v 0t -12a 1t 2,联立得μ=18.(2)由(1)得a 2=58 m/s 2,得v 共=54m/s.木板发生的位移x ′=v 共2t =54m ,二者相对位移为Δx =x -x ′=154m , 产生的热量为Q =μmg ·Δx , 联立得Q =7516J. 答案:(1)18 (2)7516J5. (多选)滑沙运动是小孩比较喜欢的一项运动,其运动过程可类比为如图所示的模型,倾角为37°的斜坡上有长为1 m 的滑板,滑板与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916.小孩(可视为质点)坐在滑板上端,与滑板一起由静止开始下滑.小孩与滑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取决于小孩的衣料,假设图中小孩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小孩的质量与滑板的质量相等,斜坡足够长,sin 37°=0.6,cos 37°=0.8,g 取10 m/s 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小孩在滑板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B .小孩和滑板脱离前滑板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 2C .经过 2 s 的时间,小孩离开滑板D .小孩离开滑板时的速度大小为433m/s 解析:选AC .对小孩,由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大小为a 1=mg sin 37°-μ1mg cos 37°m =2 m/s 2,同理对滑板,加速度大小为a 2=mg sin 37°+μ1mg cos 37°-2μ2mg cos 37°m =1 m/s2,选项A 正确,B 错误;要使小孩与滑板分离,12a 1t 2-12a 2t 2=L ,解得t = 2 s(另一解不符合,舍去),离开滑板时小孩的速度大小为v =a 1t =2 2 m/s ,选项C 正确,D 错误.6.如图甲所示,倾斜的传送带正以恒定速率v 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的倾角为37°.一物块以初速度v 0从传送带的底部冲上传送带并沿传送带向上运动,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物块到传送带顶端时速度恰好为零,sin 37°=0.6,cos 37°=0.8,g=10 m/s2,则()A.传送带的速度为4 m/sB.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为14 mC.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 8D.摩擦力方向一直与物块运动的方向相反解析:选A.如果v0小于v1,则物块向上做减速运动时加速度不变,与题图乙不符,因此物块的初速度v0一定大于v1.结合题图乙可知物块减速运动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继续向上做减速运动,由此可以判断传送带的速度为4 m/s,选项A正确.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等于v -t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即12×(4+12)×1 m+12×1×4 m=10 m,选项B错误.0~1 s内,g sin θ+μg cos θ=8 m/s2,1~2 s内,g sin θ-μg cos θ=4 m/s2,解得μ=14,选项C错误;在1~2 s内,摩擦力方向与物块的运动方向相同,选项D错误.7.如图所示,倾角α=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上放一长L=1.8 m,质量M=3 kg的薄木板,木板的最上端叠放一质量m=1 kg的小物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32.对木板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使木板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1)为使物块不滑离木板,求力F应满足的条件;(2)若F=37.5 N,物块能否滑离木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求出物块滑离木板所用的时间及滑离木板后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解析:(1)若整体恰好静止,则F =(M +m )g sin α=(3+1)×10×sin 30° N =20 N. 因要拉动木板,则F >20 N ,若整体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物块和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 +m )g sin α=(M +m )a , 对物块有f -mg sin α=ma , 其中f ≤μmg cos α 代入数据解得F ≤30 N.向上加速的过程中为使物体不滑离木板,力F 应满足的条件为20 N<F ≤30 N.(2)当F =37.5 N>30 N 时,物块能滑离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木板有F -μmg cos α-Mg sin α=Ma 1,对物块有μmg cos α-mg sin α=ma 2,设物块滑离木板所用的时间为t ,由运动学公式得 12a 1t 2-12a 2t 2=L , 代入数据解得t =1.2 s.物块滑离木板时的速度v =a 2t , 由-2g sin α·s =0-v 2, 代入数据解得s =0.9 m. 答案:见解析8.如图所示为车站使用的水平传送带模型,其A 、B 两端的距离L =8 m ,它与水平台面平滑连接.现有一物块以v 0=10 m/s 的初速度从A 端水平地滑上传送带.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6.求:(1)若传送带保持静止,物块滑到B 端时的速度大小;(2)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的速率恒为12 m/s ,物块到达B 端时的速度大小;(3)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的速率恒为4 m/s ,且物块初速度变为v 0′=6 m/s ,仍从A 端滑上传送带,物块从滑上传送带到离开传送带的总时间.解析:(1)设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受力分析可知F N=mg,F f=ma,F f=μF N,得a=6 m/s2.传送带静止,物块从A到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x=v202a=253m>L=8 m,则由v2B-v20=-2aL.得v B=2 m/s.(2)由题意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的速率12 m/s>v0,物块所受的摩擦力沿传送带方向,即物块先加速到v1=12 m/s,由v21-v20=2ax1,得x1=113m<L=8 m.故物块先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即物块到达B时的速度为v B′=v1=12 m/s.(3)当物块初速度v0′=6 m/s时,物块速度减为零时的位移x2=v0′22a=3 m<L,所以物块先向右减速后向左加速由v2=v0′-at1,得t1=1 s;当物块向左加速到v3=4 m/s时由v23-v22=2ax3得x3=43m<x2=3 m,故物块向左先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由v3=v2+at2,得t2=23s;当物块向左匀速运动v4=v3=4 m/s,x4=x2-x3=53m.由x4=v4t3,得t3=512s,故t=t1+t2+t3=25 12s.答案:(1)2 m/s(2)12 m/s(3)25 12s。
统考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三 动力学中的“传送带”和“滑块—滑板”模型
系为xB=xA+L
物块A带动长为L的木板B,物块恰好不
从木板上掉下的临界条件是物块恰好滑
到木板右端时二者速度相等,则位移关
系为xB+L=xA
例2. [2021·全国乙卷,21](多选)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长木板,
木板的左端上有一质量为m2的物块,如图(a)所示.用水平向右的拉力
专题三
动力学中的“传送带”和“滑块—滑板”模型
关键能力·分层突破
关键能力·分层突破
模型一
“传送带”模型
1.模型特点
传送带在运动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的力,是传送带模型难点的原因,
例如物体与传送带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
等;该模型还涉及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以及相对传送带的运动等;该
F作用在物块上,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其中F1、F2分别
为t1 、t2 时刻F的大小.木板的加速度a1 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c)所
示.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μ2.假设最大静摩擦力均与相应的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大
小为g.则(
)
A.F1=μ1m1g
央.空香皂盒的质量为m=20 g,香皂及香皂盒的总质量为M=100 g,香皂盒与
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风洞区域的宽度为L=0.6 m,风可以对香皂
盒产生水平方向上与传送带速度垂直的恒定作用力F=0.24 N,假设最大静摩擦
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香皂盒可看作质点,取重力加速度g=10 2 ,试求:
跟进训练
1.如图所示,物块M在静止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0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
然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在此传送带的速度由0逐渐增加到2v0后匀速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1册 第四章 专题3 滑块-滑板模型
a′2=f1-f2=-4 M
m/s2,木板从
1
s
末到停下来的位移
xM=-2av′22=21×24
m=0.125 m,小物块从 1 s 末到停下来
的位移 xm=-2av′12=21×21 m=0.5 m,1 s 末到两者都停下,小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Δx′=xm-xM=0.375 m.故
小物块最终停在距木板右端Δx=Δx1-Δx′=3 m-0.375 m=2.625 m 处.
A.P 在 Q 上时,P、Q 两个物体加速度分别为 6 m/s2、4 m/s2 B.P 在 Q 上时,P、Q 两个物体加速度分别为 6 m/s2、2 m/s2 C.P 滑块在 Q 上运动时间为 1 s D.P 滑块在 Q 上运动时间为 2 s
解析
P 受重力和 Q 对 P 的支持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Pgsin 37°=mPaP,解得 aP=gsin 37°=6 m/s2, Q 受重力、斜面对 Q 的支持力、摩擦力和 P 对 Q 的压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Qgsin 37°-μ(mP+mQ)gcos 37°=mQaQ,解得 aQ=2 m/s2,A 错误,B 正确;设 P 在 Q 上滑动的时间为 t,因 aP=6 m/s2>aQ=2 m/s2,故 P 比 Q 运动得快,根据位移关系有 L=12aPt2-12aQt2,代入数据解得 t=2 s,C 错误,D 正确.
热点专题突破系列 滑块—滑板模型综述
热点概述
(2)牛顿第三定律;
(3)运动学公式; (4)动能定理; (5)功能关系; (6)动量守恒定律;
(7)能量守恒定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动力学中的滑块—滑板模型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1.模型特点: 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并且两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 生相对滑动. 2.建模指导 解此类题的基本思路: ( 1 )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 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
动力学中的滑块—滑板模型
典型例题
[规范解答]—————————该得的分一分不丢! (1)A、 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m> μ1mg=0.3× 1× 10 N= 3 N(2 分 ) 假设 A、 B 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 对 A、 B 整体: F=(M+m)a(2 分 ) 对 A: fAB= Ma(2 分) 解得: fAB=2.5 N(1 分 ) 因 fAB<fm,故 A、 B 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1 分 ) (2)对 B: F- μ1mg=maB(2 分) 对 A: μ1mg- μ2(M+m)g= MaA(2 分 ) 据题意: xB- xA= L(2 分 ) 1 1 xA= aAt2; xB= aBt2(2 分) 2 2 解得: t= 2 s. (2 分 ) [答案] (1)不会 (2) 2 s
同时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及能量守恒定律解决
综合问题的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具体如下:
1.常见的三类问题:
(1)滑块和滑板的初速度相同; (2)滑块和滑板中有一个物体初速度为零; (3)滑块和滑板的初速度均不为零。
动力学中的滑块—滑板模型
2.考查角度:
(1)“滑块+滑板”的动力学问题; (2)“滑块+滑板”的动量守恒问题。 3.规律应用: (1)牛顿第二定律;
滑块 滑板模型 教师版
【模型分析】 相互作用:滑块之间的摩擦力分析 相对运动:具有相同的速度时相对静止。
两相互作用的物体在速度相同, 但加速度不相同时, 两者之间同样有位置的变化,发生相对运动。
通常所说物体运动的位移、 速度、加速度都是对地而言的。
在相对运动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的 物体之间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一定存在关联。
它就是我们解决力和运动突破口。
求时间通常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
求位移通常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加运动学公式或动能定理, 物体或可以看成单个物体的整体。
求速度通常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加运动学公式或动能定理。
[模型概述](1)滑板一一滑块模型的特点①滑块未必是光滑的.②板的长度可能是有限的,也可能是足够长的(无限长) 的上、下表面可能都存在摩擦,也可能只有一个面存在摩擦,还可能两个面都不存在摩擦.(2)滑板一一滑块模型常用的物理规律律、功能关系等.[模型指导](1)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 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⑵解题思路找出物体之刚的位移(路段)关眾或速 度关系足解题的吳破n.求擁中更应拄意 联系两个过棵的纽帶,毎-个过程的 速度是下一个过^^^的初瑚度+滑块 滑板模型专题应用动能定理时研究对象为单个 .③板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豐黜翹翹魏鷄釧餵蠢毀力||理權建模6例.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 m 2m 的物块A 和木板B, A 、B 间的最大静 摩擦力为卩mg 现用水平拉力 F 拉B,使A 、B 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 F 的最大值。
分析:为防止运动过程中 A 落后于B ( A 不受拉力F 的直接作用,靠 A 、B 间的静摩擦力 加速),A B 二起加速的最大加速度由 A 决定。
口朋g 尬0 二 二解答:物块A 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用••• A 、B 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 的最大值为:F 租=3 + 2曲)% = 3#耿色变式1.例中若拉力F 作用在A 上呢?如图2所示。
专题滑块木板问题1分析课件
第5页,共34页。
学习指导
1.模型特点: 两个物体上、下叠放在一起,发生相对滑动,运
动上——两者的加速度是不同的,受力上——两者 有相互的滑动摩擦力相联系。相对静止时,两者之间 为静摩擦力。
第6页,共34页。
2.解题思路: (1)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
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 (2)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
学习目标
1、了解“滑板-滑块模型”的模型特点和动力 学特征。
2、掌握“滑板-滑块模型”问题的分析方法 和技巧。
第2页,共34页。
考情分析
1.“滑板-滑块”模型,具有涉及考点多(运
动学公式、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 情境丰富,设问灵活,解法多样,思维量高 等特点,是一类选拔功能较强的试题,也是 高考常考的模型。
A尚未露出平台)后,将A取走。B离开平台后的落地点与平台右 边缘的水平距离x=1.2m。(取g=10m/s2)求: ⑴B离开平台时的速度vB。
⑵B从开始运动到刚脱离A时,B运动的时间tB和位移xB。
⑶A左端的长度l2。
第26页,共34页。
板块问题的解决思路
找
运
出
依
动
临
据
初
界
已
态
状
作
知
分
态,
运
所
析,
短时间;
(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假设木板上表面也粗
糙,其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µ1=0.3,欲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对
木板施加的拉力应满足什么条件?
(4)若木板的长度、木块的质量、木板的上表
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与地面间的 动摩擦因数都不变,只将水平恒力增加为
高中物理课件-期中复习专题1:滑块模型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 m1 的
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
图1
m2 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 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 t 增大的水平力 F
=kt(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a1 和 a2.
下列反映 a1 和 a2 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答案( A )
•
• 【练习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 着长L=4 m,质量为M=3 kg的木板(厚度 不计),一个质量为m=1 kg的小物体放在 木板的最右端,m和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1,今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g取10 m/s2)
• (1)为使两者保持相对静止,F不能超过 多少?
• (2)如果F=10 N,求小物体离开木板时 的速度?
• 答案 (1)4 N (2)2 m/s
练习2: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 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 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 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 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图6
解析 (1)设木板和物块的加速度分别为 a 和 a′,在 t 时刻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分别为 vt 和 vt′,木板和物块之间滑动摩
擦力的大小为 F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得
Ff=ma′
①
Ff=μmg,当 vt′<vt 时
②
Vt 2′=vt 1′+a′(t2-t1)
③
F-Ff=2ma
④
vt 2=vt 1+a(t2-t1).
(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
滑块、滑板模型专题
滑块、滑板模型专题例题:如图所示,滑块A 的质量m =1kg ,初始速度向右v 1=8.5m/s ;滑板B 足够长,其质量M =2kg ,初始速度向左v 2=3.5m/s 。
已知滑块A 与滑板B 之间动摩擦因数μ1=0.4,滑板B 与地面之间动摩擦因数μ2=0.1。
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
在两者相对运动的过程中:问题(1):刚开始a A1、a B1问题(2):B 向左运动的时间t B1及B 向左运动的最大位移S B2问题(3):A 向右运动的时间t 及A 运动的位移S A问题(4):B 运动的位移S B 及B 向右运动的时间t B2问题(5):A 对B 的位移大小△S 、A 在B 上的划痕△L 、A 在B 上相对B 运动的路程x A问题(6):B 在地面的划痕L B 、B 在地面上的路程x B问题(7):摩擦力对A 做的功W fA 、摩擦力对A 做的功W fB 、系统所有摩擦力对A 和B 的总功W f问题(8):A 、B 间产生热量Q AB 、B 与地面产生热量Q B 、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问题(9):画出两者在相对运动过程中的示意图和v -t 图象1、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块A 、B 通过一轻质弹簧连接,B 足够长、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光滑。
弹簧开始时处于原长,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
在物块A 上施加一个水平恒力,A 、B 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当A 、B 加速度相等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B .当A 、B 加速度相等时,A 、B 的速度差最大C .当A 、B 的速度相等时,A 的速度达到最大D .当A 、B 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2、如图所示,质量为M=8 kg 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8 N 。
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v 0=3m/s 时,在小车右端轻轻放上一质量m=2 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物块始终不离开小车,从小物块放在小车上开始计时,经过3 s 时间,摩擦力对小物块做的功是多少?(g 取10 m/s 2)A B v 1=8.5m/s v 2=3.5m/s F m M3、如图(a )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一长为L =1 m 、质量为m 1=0.5 kg 的木板A ,一质量为m 2=1 kg 的小物体B 以初速度v 0滑上A 的上表面的同时对A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 ,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g =10 m/s 2;小物体B 在A 上运动的路程S 与F 力的关系如图(b )所示。
重难点08滑块--滑板模型专题高一物理题组法突破重难点(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相对运动模型---滑块滑板模型专题(题组分类训练)题组特训特训内容题组一外力作用下的滑块滑板(水平面)模型题组二有一定初速度的滑块滑板(水平面)模型题组三滑块滑板中的图像问题题组四倾斜面上的滑块滑板模型基础知识清单2.解题方法:(1)明确各物体对地的运动和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情况,确定物体间的摩擦力方向.(2)分别隔离两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个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3)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即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3.常见的两种位移关系: 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4.注意摩擦力的突变: 当滑块与木板速度相同时,二者之间的摩擦力通常会发生突变,由滑动摩擦力变为静摩擦力或者消失,或者摩擦力方向发生变化,速度相同是摩擦力突变的一个临界条件.5.解题思路题组特训一:外力作用下的滑块滑板(水平面)模型1.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足够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上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t =0时刻起,给木块施加一水平恒力F .分别用a 1、a 2和v 1、v 2表示木板、木块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下列图中可能符合运动情况的是( )【答案】AC【解析】木块和木板可能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等,故A 正确;木块可能相对于木板向前滑动,即木块的加速度a 2大于木板的加速度a 1,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 、D 错误,C 正确.2.(多选)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A 、B 两物体,已知m A = 6kg 、m B = 2kg ,A 、B 间动摩擦因数μ = 0.2,在物体A 上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 ,g 取10m/s 2,则( )A .当拉力F < 12N 时,A 静止不动B .当拉力F > 16N 时,A 相对B 滑动C .当拉力F = 16N 时,B 受A 的摩擦力等于4ND .当拉力F < 48N 时,A 相对B 始终静止 【答案】CD【解析】当A 、B 发生相对运动时的加速度为 220.2610m/s 6m/s 2A Bm ga m μ⨯⨯=== 则发生相对运动时最大拉力为 ()86N 48N A B F m m a =+=⨯=当拉力0 < F < 48N 时,A 相对于B 静止,而对于地面来说是运动的,A 错误、D 正确; 由选项A 知当拉力48N > F > 16N 时,A 相对于B 静止,而对于地面来说是运动的,B 错误; 拉力F = 16N 时,A 、B 始终保持静止,当F = 16N 时,整体的加速度为2216m/s 2m/s 8A B F a m m '===+则B 对A 的摩擦力为 22N 4N B f m a '==⨯=C 正确。
滑板滑块模型专题含答案
滑板滑块模型专题(一)专题复习素材选择的理由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是新课程标准异于原教学大纲的关键点,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精髓,表现了改革所承担着的“新期待”。
2、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给我们的启示:引导教学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和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调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并且把渗透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到了考查目标中。
命题坚持能力立意、问题立意。
主干、重点知识重点考。
3、在高中物理总复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个滑块在一个木板上的相对运动问题,我们称为“滑块+木板”模型问题。
由于两个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相互影响,其运动过程相对复杂,致使一些同学对此类问题感到迷惑。
此类问题曾是旧教材考试中热点问题,在我省实施的新课程高考中,由于高中物理3—3和3—5系选考内容,系统不受外力所遵循的动量守恒的情况在高考必考内容中一般会回避,因此,这类问题近些年在我省有些被冷落、受忽视。
但千万记住有受外力情况下的相对运动依然是动力学的重要模型之一。
(二)专题复习素材的编制为了提高训练的有效性,针对高考题目类型,选用题组进行强化训练,我们可以将训练试题分为“典例导学”、“变式训练”和“强化闯关”三部分。
“典例导学”和“变式训练”主要起方法引领的作用,适用于课堂教学,试题以典型性、层次梯度分明的基础题、中档题为主,训练解题思路,指导解题方法,规范解题过程,培养解题能力。
“强化闯关”供学生课外进行综合训练,一般采用各地质检和历届高考经典试题,试题综合性较强,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所掌握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应用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不仅练习考点稳定的高考题型,还练习可能的符合时代气息的创新题型、拓展题型,特别是那些能够很好地体现高考改革最新精神和学科思想方法(如对图象、图表的理解应用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试题,让学生实战演练,提前进入实战状态,提早体验高考,揭去高考神秘的面纱,努力提高学生娴熟的技能技巧和敏捷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树立高考必胜的信心。
动力学之---------“滑板—滑块”模型
高考计算题突破动力学之---------“滑板—滑块”模型(一)[模型概述](1)滑板——滑块模型的特点①滑块未必是光滑的.②板的长度可能是有限的,也可能是足够长的.③板的上、下表面可能都存在摩擦,也可能只有一个面存在摩擦,还可能两个面都不存在摩擦.(2)滑板——滑块模型常用的物理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等.[模型指导](1)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2)解题思路[典例](20分)如图所示,可看成质点的小物块放在长木板正中间,已知长木板质量M=4 kg,长度L=2 m,小物块质量m=1 kg,长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两物体皆静止.现在用一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于小物块上,发现只有当F超过2.5 N时,才能让两物体间产生相对滑动.设两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重力加速度g=10 m/s2,试求:(1)小物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若一开始力F就作用在长木板上,且F=12 N,则小物块经过多长时间从长木板上掉下?规范解答(1)设两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f,当F=2.5 N作用于小物块时,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m)a①(2分)对长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Ma②(2分)由①②可得F f=2 N(2分)小物块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所受支持力F N=mg,摩擦力F f=μmg得μ=0.2(2分)(2)F =12 N 作用于长木板上时,两物体发生相对滑动,设长木板、小物块的加速度分别为a 1、a 2,对长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f =Ma 1(1分) 得a 1=2.5 m/s 2(2分)对小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ma 2(1分) 得a 2=2 m/s 2(2分)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两物体在t 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 s 1=12a 1t 2(1分)s 2=12a 2t 2(1分)小物块刚滑下长木板时,有s 1-s 2=12L (1分)解得t =2 s(3分) 答案 (1)0.2 (2)2 s[突破训练]1.质量M =9 kg 、长L =1 m 的木板在动摩擦因数μ1=0.1的水平地面上向右滑行,当速度v 0=2 m/s 时,在木板的右端轻放一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如图所示.小物块刚好滑到木板左端时,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取g =10 m/s 2,求:(1)从物块放到木板上到它们达到相同速度所用的时间t ; (2)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2.(15分)有一项“快乐向前冲”的游戏可简化如下:如图所示,滑板长L =1 m ,起点A 到终点线B 的距离s=5 m.开始滑板静止,右端与A平齐,滑板左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对滑块施一水平恒力F使滑板前进.板右端到达B处冲线,游戏结束.已知滑块与滑板间动摩擦因数μ=0.5,地面视为光滑,滑块质量m1=2 kg,滑板质量m2=1 kg,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滑板由A滑到B的最短时间可达多少?(2)为使滑板能以最短时间到达,水平恒力F的取值范围如何?3.(15分)如图所示,薄板A长L=5 m,其质量M=5 kg,放在水平桌面上,板右端与桌边相齐.在A上距右端s=3 m处放一物体B(可看成质点),其质量m=2 kg.已知A、B间动摩擦因数μ1=0.1,A与桌面间和B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2,原来系统静止.现在在板的右端施加一大小一定的水平力F持续作用在A上直到将A从B下抽出才撤去,且使B最后停于桌的右边缘.求:(1)B运动的时间;(2)力F的大小.4.如下图所示,质量M=4.0 kg的长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m=1.0 kg的小滑块A(可视为质点).初始时刻,A、B分别以v0=2.0 m/s向左、向右运动,最后A恰好没有滑离B板.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0,取g=10 m/s2.求:(1)A、B相对运动时的加速度a A和a B的大小与方向;(2)A相对地面速度为零时,B相对地面运动已发生的位移大小x;(3)木板B的长度l.5.【2013江苏高考】(16 分)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 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 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重力加速度为g.(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需所拉力的大小;(3)本实验中m1 =0. 5 kg m2 =0. 1 kg, μ=0. 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 =0. 1 m,取g =10 m/ s2. 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 =0. 002 m,人眼就能感知. 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6. (12分)质量M=3kg的滑板A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A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µ1=0.3,其上表面右侧光滑段长度L1=2m,左侧粗糙段长度为L2,质量m=2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B静止在滑板上的右端,滑块与粗糙段的动摩擦因数µ2=0.15,取g=10m/s2,现用F=18N的水平恒力拉动A向右运动,当A、B分离时,B对地的速度v B=1m/s,求L2的值。
滑板滑块模型专题
(滑板-滑块模型专题)2019.111、(2019天津第2题).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 受到的摩擦力A .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 .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 .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2、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
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 )A .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 .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 .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3、(新课标理综第21题).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kt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和a 2,下列反映a 1和a 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4、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 2 m 和 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及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μ.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 g. 现对 A 施加一水平拉力 F,则( )A 当 F < 2 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B 当 F =5μmg /2 时, A 的加速度为μg /3C 当 F > 3 μmg 时,A 相对 B 滑动D 无论 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0.5μg5.一质量为M=4kg 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1kg 的滑块(可以视为质点)以某一初速度V 0=5m/s 从木板左端滑上木板,二者之间的摩擦因数为µ=0.4,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作用,木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滑落,求木板长度为多少?6. 如图所示,质量M=0.2kg 的长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长木板及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现有一质量m=0.2kg 的滑块以v 0=1.2m/s 的速度滑上长板的左端,小滑块及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4.滑块最终没有滑离长木板,求滑块在开始滑上长木板到最后静止下来的过程中,滑块滑行的距离是多少?(以地面为参考系,g=10m/s 2)?7.如图所示,m 1=40kg 的木板在无摩擦的地板上,木板上又放m 2=10kg的石块,石块及木板间的动摩擦因素μ=0.6。
高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滑块滑板专题
第四讲滑块和滑板一、滑块—滑板类问题分析1.高考分析:滑块一滑板模型题是动力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也是综合性很强的难题,由于从中能很好地考核和反映学生运用动力学规律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因此在历年的高考压轴题中频频出现2.滑块—滑板类问题的特点(1)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2).滑块和滑板常见的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3.滑块—滑板类问题的解题方法(1)此类问题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并且物体间还存在相对运动,所以应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运动过程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更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2).板块模型类问题中,滑动摩擦力的分析方法与传送带类似,但这类问题比传送带类问题更复杂,因为木板往往受到摩擦力的影响也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处理此类问题,要注意从速度、位移、时间等角度寻找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
4.物块不从木板的末端掉下来的临界条件是:物块到达木板末端时的速度与木板的速度恰好相等。
阅卷教师提醒易失分点1.不清楚滑块、滑板的受力情况,求不出各自的加速度.2.画不好运动草图,找不出位移、速度、时间等物理量间的关系.3.不清楚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4.不清楚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二、滑块—滑板选择题部分例题1.(多选)如图所示,一只猫在桌边猛地将桌布从鱼缸下拉出,鱼缸最终没有滑出桌面,若鱼缸、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则在上述过程中()A.桌布对鱼缸摩擦力的方向向左B.鱼缸在桌布上的滑动时间和在桌面上的相等C.若猫增大拉力,鱼缸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D.若猫减小拉力,鱼缸有可能滑出桌面例题2.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 ). A .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 .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 .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例题3.放在足够长的木板上的物体A 和B 由同种材料制成,且表面粗糙程度一样,现随长木板以速度v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
专题05 滑块木板模型--2024届新课标高中物理模型与方法(解析版)
2024版新课标高中物理模型与方法专题05滑块木板模型目录【模型归纳】 (1)模型一光滑面上外力拉板 (1)模型二光滑面上外力拉块 (1)模型三粗糙面上外力拉板 (2)模型四粗糙面上外力拉块 (2)模型五粗糙面上刹车减速 (2)【常见问题分析】 (3)问题1.板块模型中的运动学单过程问题 (3)问题2.板块模型中的运动学多过程问题1——至少作用时间问题 (3)问题3.板块模型中的运动学多过程问题2——抽桌布问题 (4)问题4.板块模型中的运动学粗糙水平面减速问题 (4)【模型例析】 (5)【模型演练】 (13))g-μ抽桌布问题图(a)图(b)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第二步:分解过程模型。
(1)认为地面各点的粗糙程度相同,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到速度大小为(2)木板与墙壁碰撞过程:小物块受到滑动摩擦力(设置的初始条件块速度不变,木板的速度方向突变(设置的初始条件),如图丙所示。
(3)然后小物块向右减速,木板向左减速,经1s小物块速度减小为零小,故小物块速度为零时,木板仍有速度。
然后小物块向左加速,图戊所示)。
(4)分析临界条件,包括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如图戊所示。
(5)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答案】(1)0.10.4(2)6m(3)6.5m【解析】(1)根据图象可以判定碰撞前小物块与木板共同速度为-0【例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两个滑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A 1kg m =和B 5kg m =,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10.5μ=;木板的质量为4kg m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0.1μ=。
某时刻A 、B 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0=3m/s v 。
A 、B 相遇时,A 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2=10m /s 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互作用,木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滑落,求木板长度为多少?(滑板-滑块模型专题)2015.111、(2011天津第2题).如图所示,A 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 .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2、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
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3、(新课标理综第21题).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 (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4、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 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卩,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卩.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A当F < 2卩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B当F =5卩mg /2时,A的加速度为卩g /3C当F > 3卩mg时,A相对B滑动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0.5卩g5. —质量为M=4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1kg的滑块(可以视为质点)以某一初速度V o=5m/s从木板6.如图所示,质量M=0.2kg的长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长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少=0.1.现有一质量m=0.2kg的滑块以v o=1.2m/s的速度滑上长板的左端,小滑块与长木板间A .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 .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 .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77T77777T777777777777T77的动摩擦因数卩=04滑块最终没有滑离长木板,求滑块在开始滑上长木板到最后静止下来的过程中,滑块滑行的距离是多少?(以地面为参考系,g=10m/s2)?A B C 7.如图所示,m,! =40kg的木板在无摩擦的地板上,木板上又放叫=10kg的石块,石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素卩=0.6。
试问:(1)当水平力F=50N时,石块与木板间有无相对滑动?(2)当水平力F=100N时,石块与木板间有无相对滑动?(g=10m/s2)此时叫的加速度为多大?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8.如图所示,质量为M=4kg的木板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左端放置着一质量为m=2kg左端滑上木板,二者之间的摩擦因数为尸0.4,经过一段时间的的滑块(视作质点),某时刻起同时给二者施以反向的力,如图,已知F I=6N , F2=3N,适时撤去两力,使得最终滑块刚好可到达木板右端,且二者同时停止运动,已知力F2在t2=2s时撤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卩=0.5开始时车和物块以V o=6m/s的速度向右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拼使车与墙发生正碰,设碰撞时间及短,且碰撞后车的速率与碰前的相等,车身足够长,使物块不能与墙相碰,取g=10m/s1 2 3,求:9. 如图所示,固定在地面上的光滑圆弧面与车C的上表面平滑相接,在圆弧面上有一个滑块A,其质量为m A=2kg,在距车的水平面高h=1.25m处由静止下滑,车C的质量为m c=6kg , 在车C的左端有一个质量m B=2kg的滑块B,滑块A与B均可看作质点,滑块A与B碰撞后粘合一起共同运动,最终没有从车C上滑出,已知滑块A和B与车C的动摩擦因数均为10. 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平板车左端放有质量为m=2kg的物块(看成质点),物块与去,板长为S=4.5m, g=10m/s2,求:⑴力F I的作用时间t i(2) 二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卩⑶t2=2s时滑块m的速度大小V m(1)小车与墙第一次相碰以后小车所走的总路程.⑵为使物块始终不会滑出平板车右端,平板车至少多长?m V0* =0.5,车C与水平地面的摩擦忽略不计.取g= 10m/s2.求:参考答案1. 【解析】: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简单题。
对于多个物体组成的 物体系统,若系统内各个物体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应优先选取整体法分析,再采用隔离法 求解。
取 A B 系统整体分析有 f 地A = '(m Am B )g =(m A m B )a ,a = g , B 与A 具有共同的运动状态,取B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AB =」m Bg 二mi B a 二常数,物体B 做速度方向向右的匀减速运动,故而加速度方向向左。
所以正确答案是A 。
2. BC 解析:对于物块由于运动过过程中与木板存在相对滑动,且始终相对木板向左运动, 因此木板对物块的摩擦力向右,所以物块相对地面向右运动,且速度不断增大,直至相对 静止而做匀速直线运动, B 正确;对于木板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知受到物块给它的向左 的摩擦力作用,则木板的速度不断减小,直到二者相对静止,而做直线运动,C 正确;由于水平面光滑,所以不会停止,D 错误。
3. 解析:主要考查摩擦力和牛顿第二定律。
木块和木板之间相对静止时,所受的摩擦力为静 摩擦力。
在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前,木块和木板以相同加速度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kt"m 2g ,kt | 丁 a !。
木块和木板相对运动时,a ! - 恒定不变,a ?g 。
所m^m 2m !m 2以正确答案是Ao34. BCD 根据题意可知,B 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Bm =- ,因此要使B 能够相对3一 (Mg地面滑动,A 对B 所施加的摩擦力至少为:f AB = f Bm, 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ABm = 2 Eg ,因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当满足: 3 -fimgwfAB v 2 mg ,即- WFV 3 ^mg 时,A 、B 将一起向右加速滑动,故选项 A 错误;当F >3 mg 时,A 、B 将以不同的加速度向右滑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 2 ^mg = 2ma A ,3 F1 5一— —fig一口删g 2(img = ma B ,解得:a A = - — ^g , a B =- ,故选项 C 、D 正确;当 F =-5-3 1 ---- fig - fig时,a A = a B = 】 =匚 ,故选项 B 正确。
_ um 2g _ 0.6* 10* 102 2m/s =1.5 m/s因为 (2) m 140a< a m ,所以m 1与当F=100N 时,假设 a= ------------m 1+ m 2m 2相对静止,二者一起以m 1与叫共同加速度: a=1 m/s 2运动。
皿=2m/s 240 + 10m 2与m 1间有最大静摩擦力 F max 时,m 1最大加速度 m/s 2max _ um 2 g _0.6* 10* 10 m m 1m/s 2=1.5 40因为a> a m ,所以叫与m 相对滑动。
此时m 2的加速度:a 2 = _曲2 g =4 m/s m 25•解:对 m 有:-mg = ma 1对M 有:mg = Ma 2 设经过时间t 两者达相同速度,则有:v = v 0a 」=a 2t1 21 2 木块恰好不滑离木板,有: L = v 0ta 1t a 2t 2 2 解得:L=2.5m6.解:对 m 有:-■打mg 二 ma 1对 M 有:"1mg -」2(m M )g = Ma 2 设经过时间t 两者达相同速度,则有:v = v 0a, = a 2t1 2滑块的位移:$ = v 0ta 1t =0.16m2达到共速后一起匀减速:-' 2(m M )g = ( m M )a 32-vs 20.08m2a 3故 s =白• s 2 = 0.24m7.解析(1)当F=50N 时,假设m 1与叫 共同的加速度: F 502 2a==m/s =1m/sm 1+ m 240 + 10m 1与m ?间有最大静摩擦力 F max 时,m 最大加速度因为mv>Mv ,所以v i >0,即系统的共同速度仍向右,因此还会与墙发生碰撞,这样反复碰撞 直至能量消耗殆尽.车与墙碰后,车跟物块发生相对滑动,以车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 有:a f mg = 10m/ S 2 .设车与墙第n 次碰撞后的速度为V n ,碰后的共同速度为 V n+1,那么V n+1M M也就是第n+1次碰撞后的速度,对系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有 :mV n — MV n =(M - m)V n .1,所以 V n 1 = m 一 M V n =〕V n . M +m 32设车第n 次与墙相碰后离墙的最大位移为s ,则$ =也.2a所以m 在t 2=2s 时的速度乳卞=a n t i -L. (t 2-t 1) 代入数据得 乳卞=1.2m/s 9.解:(1)设滑块A 滑到圆弧未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 i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 A V i = (m A m B )V 2 ...................... ③代入数据解得v 2 =2.5m/s ……④s/S s 2 亠 亠 s 「)=2 S i £ (庆Q)七 IL 999S i =2- 4.05m1」 9(2)对物块和平板车组成的系统,在整个过程中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得1 2二 E k = Q ,即"mgL = 1 (M m)v 0 • 则平板车的最小长度为:L =(M *m)V。
=5.4m2»mg(3)设车C 的最短长度为L ,滑块A 与B 最终没有从车C 上滑出,三者最终速度相同设为 V 3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m B M =叽 m B m 。
M ……⑤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1 21 2"叽 m B )gL(m A mpM 叽 m B mcM ……⑥ 2 2联立⑤⑥式代入数据解得L = 0.375m ……⑦10.解:(1)因为小车与墙第一次相碰以后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动量守恒 取向右的方向为正 得:mv-Mv=(M+m) V 1整个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未增加,由功能关系得 F 1S 1+F 2S 2- i mgs=0代入数据得1 =0.09(3) 在t 2=2S 内,m 先加速后减速,撤去F i 后,m 的加速度大小为=0.09m/s2 V n^1Sn -1二2a1 2 2a肯.2则S i 唱”8m ,由此可知,车每次碰后与墙的最大位移成等比数列,公比为1/9,所以小车与墙第一次相碰后所走的总路程为8. (1)以向右为正,对整体的整个过程,由动量定理得 F i t i -F 2t 2=0 代入数据得 t i =1s⑵ 在11时间内,对 m 由F ^ma 得F 1-卩mg=ma[Tm 在11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S i = _ ant i 2 同理在12时间内,对M 有F 2-mg=Mam Aghm AV |2 ……① 2代入数据解得V i = 2gh =5m/s ................. ②(2)设A 、B 碰后瞬间的共同速度为 V 2,滑块A 与B 碰撞瞬间与车 C 无关,滑块 A 与B 组 成的系统动量守恒M 在t 2时间内的位移大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