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社会—一当代美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社会—一当代美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
美国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这使得美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尤其引入注目。它不仅是其高等教育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摆脱美国社会经济与科技衰退困境的必要措施。当代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特点是:高等院校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化。
当代美国高等教育在继续发扬高等院校为社会服务的传统这一过程中,十分注意到用高校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想的优势来发展新兴工业。近年来,美国建立了上百个“大学与社会联合体”,如合作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多学科研究中心及各种类型的科学园、科技开发区。美国的绝大多数高校都设有企业与高校联合规划的协作机构以促进产学合作。同时,学校被看成是社会的缩影,完善的教育不仅在为学生打好稳固的学术基础,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如何步入社会。当前有一批教育工作者正在学校里推行“微型社会”计划,为学生日后投身社会铺平道路。
本文拟从美国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与社区学院教育三个不同层次的教改模式和特点入手,探讨当代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进程和现状;进而重点阐述美国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不同层次的当代美国高等教育及其改革方向
(一)多方向多途径培养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当代美国高等教育中,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日益扩大,内容不断更新,培养模式和途径亦趋于多样化。概括起来,美国的研究生培养途径主要有三种:高等院校常规培养,高校与企业或科研单位联合培养,企业及科研单位独立培养。除此之外,美国大学的商学院目前正在综合利用这三种培养途径,培养一种“三项全能人才”,即将商业和技术更加周密地融为一体,以独特的方式培养技术型工商管理项士
(techno-MBA)。
1、高等院校常规培养—一美国的高等院校拥有严格而系统的研究生教育体系,高校仍然是其培养研究生的主要场所。自70年代以来,进大学研究生院研修的学生数量大为增加,其中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各级学校教育的师资水准。美国各高校目前都已相继建立了提高师资水准的制度,要求中学教师的学历须获硕士学位,而一般认为博士方有资格担任专科以上学校的任课教师。
美国的研究生论文选题一般要强调某个领域在国内外科技发展中的动态,尤其是理工科论文,不仅要注意国际理论水平的进展,还要特别留心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新理论的开拓。
2、与企业及科研单位联合培养—一高等教育职能的拓宽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增强了高等院校的开放性,使得研究生的培养与企业及科研机构紧密联系起来,尤其在应用性学科方面。一般认为,美国大学与企业界联合培养研究生最早起源于电子计算机工业的发展。这是因为计算机的应用使得工业发展需要大量具有研究生水平的专业人员攻克电子技术领域的难关。为此,美国大学纷纷实行“合作教育计划”来培养研究生。这种计划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大学制定研究生学习计划,学习期间到企业进行工作实践;二是由企业输送生产技术人员到大学学习研究生课程。譬如:斯坦福大学在“硅谷”的筹建和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该校为使工科研究生毕业后即能适应工作,满足人才需求,鼓励在校研究生去“硅谷”从事公司、企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同时该校还用闭路电视系统为“硅谷”的工作人员开设计算机及工程两类研究生课程,每学期(学季制)学两门课程,修止两年可获得硕士学位。
美国高校与企业的联合是建立在合同基础上的。此类合同一般规定:学生可在学习期间到公司参加企业的有关工作,合同要求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对学生的工作予以指导并由企业付给学生一部分劳动报酬。到目前为止,美国约有1300多所高校与国内5万个以上大中小型企业推行这种合作教育计划,约有97%的参加合作的企业、公司对联合培养的学生提出聘请,约有60%的学生应聘。
美国为了保持其工业、经济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从本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陆续在一些大学中建立了14个工程研究中心。创立这些中心旨在密切高校与企业界的联系,综合大学各门学科的优势,把大学和企业界的研究目标凝聚到探求技术的基础知识和设计原理上来,增进那些具有基础性、共生性及能产性的技术革新方面的知识研究。目前有大批研究生在这些工程研究中心从事科研工作,撰写博士论文。这些中心吸引着成千上万个大学生、研究生参与其中的研究课题。工程研究中心的创立是工程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新模式,对青年学生涉足科学、工程发展的前沿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
3、科研单位或企业独立培养—一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不再局限于高等院校内,有条件的科研单位和企业也通过各种形式培养本专业的研究生。
美国的公司和企业为了增加其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60年代开始便日益重视企业内教育和培训,用大量的财力和时间对职员进行继续教育。据估计,全美目前每年企业内教育总投资金额达400多亿美元,接近于美国四年制大学和研究生院的年投资总额。每年参加企业内教育的人数在800万左右,与上述高等院校的年招生人数差不多。一些企业创办的学校能授予学位(含副学士学位)。二战以前,能授予学位的此类学校只有3所,1985年达18所,1992年达43所。能授予硕士以上学位的企业学校,1970年前有5所,1989年已达14所,其中4所可授予博士学位。如美国兰德公司和纺织研究所等均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而王安公司、小阿瑟股份公司等可给学员授予硕士学位。
4、“三项全能”人才的培养—一综合以上三种研究生培养途径,美国的商学院目前正在注重培养一种“三项全能”人才,极力将商业和技术周密地融为一体,培养技术型工商管理硕士。这种“三项全能”人才,简言之,就是按照新型横向型公司的要求,通过把工程学、计算机和商业管理的课程结合起来,培养公司需要的技术型工商管理人才。美国一些名牌大学的商学院给接受这种训练的学员授予技术型MBA学位。获得此类学位的研究生,不仅懂得营销学、会计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还掌握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能够帮助公司营销产品,招徕服务。创立技术型MBA的行动在美国始于1986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全国工程科学院的一次会议。当时,波音公司和通用电器公司等美国大公司的代表与大专院校的代表会晤,提出培养技术型管理人员的主张。90年代初,这种主张得到更多的支持。美国拥有工程学科专业的综合大学的商学院率先采取这一行动,如麻省理工学院、珀杜大学、卡内基一梅隆大学、伦斯勒工艺学院、利哈伊大学、班顿学院、得克萨斯大学、伯克利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由于具有工程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的工商管理人才近年来在美国非常走俏,所以美国的商学院希望把这种MBA专业扩大为在职学习的课程。但有些刚裁员不久的公司不愿有发展前途的人才离开时间太长。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商学院采取了高技术手段,除了在校园里开办短期寒暑假训练班外,这些在职学生一边工作,一边通过交互式视频工具同教授和同学们讨论课程内容。目前这种教学手段正在推广。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院长格伦·厄本(Glen L.Ur-ban)预言道,最终将形成一个“把新加坡、汉城和华盛顿的学生联结在一起的世界性网络”。
(二)注重能力培养,改进本科教育
当代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注重能力培养应该说是本科教育改革的最显著的特点。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