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我要的是葫芦人教(部编版)

14 我要的是葫芦

文本分析:

本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却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共有4个自然段,以葫芦的生长变化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可笑但令人深思的故事。课文语言朴实,用词准确。课文的两幅插图形成鲜明的对比:图一描绘了葫芦长势良好,种葫芦人的欣喜之态;图二描绘了葫芦叶子飘落,小葫芦掉落,种葫芦人的惊讶之态。二年级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简单概括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大致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因此课堂上可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故事的过程。但学生可能对同一个意思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且句中情感也不同的理解能力还稍有欠缺,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学生的交流和朗读中加以点拨。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表达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治、怪”4个左窄右宽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感叹句,体会感叹句的特点。

3.结合课文插图感受葫芦的变化,懂得葫芦的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前准备好的葫芦实物,谈话激趣。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看看这是什么?谁认识?(生答)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葫芦的样子?这个葫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自由发言,师板书:葫芦,指导读好轻声)

2.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认一认,了解葫芦的功用、葫芦文化。

过渡:葫芦不仅好看,还能制作成许多精美的工艺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葫芦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两端一般呈圆球形,嫩时做蔬菜用,长老后硬壳可做器皿。

葫芦文化葫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众多的吉祥含义。葫芦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给人喜气祥和的美感;葫芦与“福禄”谐音,因此人们常用葫芦来表示福禄。枝叶繁茂、多果的藤蔓与多籽的葫芦还有着“子孙万代、繁茂吉祥”的

美好寓意。

3.在板书的“葫芦”前补全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葫芦”要重读。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葫芦,了解了葫芦文化。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一个与葫芦有关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4.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谁想要葫芦?这个人为什么要葫芦?他最后得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动笔圈一圈本课生字,同桌合作互读,归类识字。

(1)字音识记:“藤、盯”是后鼻音,“赛”是平舌音。

(2)结构识记:“葫、芦、藤、赛、感”是上下结构;“蚜、盯、怪、慢”是左右结构。

(3)熟字加偏旁:胡+艹→葫;咸+心→感;牙+虫→蚜。

(4)对比识记:赛——比赛、赛过;寒——寒冷、寒风。指出“赛过”就是“比得过”的意思。

(5)同偏旁归类识记:“葫、芦、藤”都是草字头,它们跟植物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

(6)借助图片识记: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葡萄藤、南瓜藤、西瓜藤等,识记“藤”字。

3.扩词练习。

藤:(葫芦藤)(丝瓜藤)谢:(谢谢)(感谢)

芦:(葫芦)(芦苇)盯:(盯住)(盯人)

赛:(比赛)(赛跑)感:(感动)(感情)

怪:(奇怪)(古怪)慢:(减慢)(快慢)

4.教师和学生合作串读课文,相机正音,反馈评价。

三、书写指导,练习提高

1.学写汉字“棵、盯、治、怪”。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一棵葫芦盯着治一治奇怪

2.学生看范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熟记字形,归纳出“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3.教师指导书写,学生书空。

【盯】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目”横间距均匀;“丁”字横拉长,竖钩收笔靠近竖中线。

【棵】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果”的撇、捺要舒展。

【治】左窄右宽,左低右高,第四笔撇折的折点在田字格中心的左侧。

【怪】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上部“又”横撇、捺要舒展,右下部“土”的最后一横不要超出横撇、捺的宽度。

4.学生描红,再在田字格中书写。教师投影反馈学生作品,学生相互交流。

四、再读课文,梳理因果

(一)学习第1自然段第1至3句。

1.学习第1自然段第1句: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思考:句子中“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

2.观察第一幅插图,联系上下文,明白“一棵葫芦”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

3.感受葫芦的生长顺序。

(1)思考: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呢?

①动笔画出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②课件突出“雪白”,引导学生说出“雪白”的近义词。(洁白)思考:还有什么东西是雪白的?(雪白的棉花、雪白的云朵。)

(2)用“△”标出一连串的动词。(种、长、开、谢、挂。)

(3)学生利用查字典选义项的方式,查一查“谢”字的不同意思。(在课文里指葫芦花开过了、花谢了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大多表示“谢谢、感谢”。)(教师相机板书:种了葫芦;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小花;挂了小葫芦。)

4.指导朗读,规范学生语言。

(1)朗读时,要强调动词和“细长、雪白、小”等修饰性词语,用喜爱的语气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2)借助以下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种植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