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几点解读
_管理会计基本指引_内容分析及评价_彭宏超
![_管理会计基本指引_内容分析及评价_彭宏超](https://img.taocdn.com/s3/m/c370beccb14e852458fb57bf.png)
2016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简称《基本指引》,这标志着我国在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尤其是在指引体系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本文主要对《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内容进行阐述及评价。
一、《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主要内容分析《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由总则、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法、信息报告以及附则组成。
第1章是总则,包括制定依据、应用范围、目标、原则、要素等内容;第2章至第5章分别对管理会计要素: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法、信息与报告进行展开阐述;第6章是附则,包含《基本指引》的解释权限和施行日期。
《基本指引》总体思路是:将管理会计要素等作为基本指引的核心内容,将管理会计目标、应用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管理会计主体、管理会计应用要素纳入总则;同时以管理会计要素为中心线,以应用要素为主题,构成了涵盖目标、原则、要素等在内的基本指引框架。
(一)总则内容分析1.《基本指引》的地位。
指导单位管理会计实践的是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主要包括基本指引、应用指引和案例库,三者的关系是基本指引为统领,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案例示范为补充。
《基本指引》在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中起统驭作用,是制定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和建设管理会计案例库的基础,并指导着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具体实践活动。
2.管理会计的目标。
管理会计目标是制定管理会计实施方案,评价管理会计应用效果的基本标准。
《基本指引》指出:管理会计的目标是通过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参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并为之提供有用信息,推动单位实现战略规划。
管理会计目标立足于有效提供信息这一管理会计基本特点,涵盖了计划、决策、控制、评价等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
通过提供有用的管理会计信息,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的功能,支撑相关的管理决策,增强管理控制,提高业务协同,从而实现单位的发展战略。
3.管理会计原则。
《基本指引》提出了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第一,战略导向原则。
对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应用指引的解读
![对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应用指引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e91d864804d2b160b4ec0f0.png)
对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应用指引的解读作者:***来源:《财会月刊·上半月》2019年第01期[摘要]针对财政部发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系列,结合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的实际情况,展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的政策引导与企业内在的自发创新相结合的宝贵经验。
通过解读和简要评价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重点内容与形成特征,围绕具体“落地”的内在要求以及未来发展的“升华”需求,对管理会计指引体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应用指引;原则;要素;工具方法[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9)01-0007-8一、引言中国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发挥理论与实务工作者积极性为基础,充分调动企业对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学习与创新培育为立足点,围绕企业对整体战略和长远经济前景的诉求,通过管理会计的控制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来实现企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中得到不断成长与壮大的过程。
可以肯定地说,我国拥有土生土长的“管理会计”,西方管理会计的导入、变迁促进了中国管理会计范式的形成与发展。
在我国,以“本量利”为代表的西方管理会计应用,早期主要以民营企业的管理实践为典型,并以局部或碎片化工具手段、技术方法的应用为主,效果极为明显。
之后,国有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迎头赶上。
如果说管理会计在民营企业的应用是自发形成的,那么在国有企业的应用则是由政府引导的,往往是通过先试点后普及,即树立企业标杆并形成管理会计的制度或规范体系等具体的感观形态来加以呈现。
2014年10月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中提出构想,即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将分两步展开,具体的时间安排是:第一步,从2014年起,争取用3~5年的时间,形成一套符合中国情境特征的管理会计制度规范系统。
第二步,再用5~10年的时间,努力使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深入中国大地(即“落地”),并进一步“升华”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从中提炼出具有中国情境的管理会计经验成果,贡献于全球的管理会计理论界,进而跻身全球管理会计的先进水平行列。
论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路径——兼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论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路径——兼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1aded93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64.png)
98 中国总会计师·月刊
THEORY RESEARCH 理论研究
在决策链的情境中,企业管理会 计发挥协同决策职能,将决策信息和决 策时机整合成为决策方案,纳入决策程 序,统一协调,达成共识,完成决策, 决策信息就形成政策命令和执行指标, 实际已经形成了更高级的行为信息。行 为信息再传递回价值链情境时,企业的 价值链就形成新的价值创造活动,行为 信息转化为价值行为,当活动完成的时 候,新的价值就创造出来了,企业管理 会计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2)修改意见:第二十条管理会计 工具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成本 效益分析、发展战略管理、投资融资管 理、规划预算管理、执行控制管理、绩 效评价管理。
参考文献: [1]郭文军,杨国辉.现代企业管
理会计结构重构研究[J].新会计,2015 (10).
[2]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 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Z].2014-10.
[3]财政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Z]. 2016-06.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城医院)
2021·01 总第210期 99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 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完善 管理会计指引,明确和开展企业管理会 计的应用路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路径 是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的基本逻 辑路线
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路径是发挥管 理会计职能,驱动管理会计要素,贯彻 管理会计原则,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的基 本逻辑路线和基本思维模式。企业管理 会计应用路径的模型如图1。
理论研究 THEORY RESEARCH
论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路径
——兼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杨国辉
摘要:本文提出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路径问题。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路径是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的基本路线,其以管理会 计的职能和管理会计活动为基础,表现为企业价值信息的创建和更迭的运动轨迹,是管理会计应用的目标、原则和要素的相互 链接。
解读《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解读《管理会计基本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b96881d158f5f61fb736669d.png)
另类解读《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导读:本次发布的指引内容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在于指导企业建立一个管理会计的框架。
财政部经过数月的征求意见之后,终于正式发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这是中国会计界的大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因为这是首次以官方发布基本指引的形式确立了管理会计在中国会计体系中的地位。
正如当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一样。
不一样的地方有两点:一是《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只有指导意义而没有强制性。
二是《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对后续将要陆续颁布的应用指引中未做出描述的新问题提供处理依据。
一、重要意义按照惯例,我们先要谈谈重要性意义。
官方意义请看财政部会计司的答记者问。
我这里谈一下个人观点:窃以为还是有意义的。
但是有几位朋友认为意义不大,都是教科书上讲的东西,不落地,不接地气,也不能指导企业实践。
实话讲,但是笔者在看征求意见稿时,也想为国家分忧提点意见,可是最后觉得无从下嘴。
一是,本基本指引在管理会计体系中的定位就是总结普遍规律和统一基本认识,二是后面还有更重要的应用指引。
可谓各司其职,基本指引不能说得太多。
讲个故事:老子让儿子做事。
儿子说:我不知道怎么做。
老子说:我给你个指引。
儿子看到指引后说:这些都在教材里写着呢。
老子说:教材里有你为什么还不会做?儿子只能说:全还给老师了。
老子说:那我替老师再教你一遍。
先告诉你基本概念和常识,等过几天再告诉你具体怎么做。
儿子问:为啥?老子说:现在告诉你你记忆不深。
(这是笑话)也有朋友认为财务会计准则制度体系中的会计科目对管理会计有重大的制约。
因为会计科目是死的,很多科目并不能提供管理会计所需要的信息。
也有人认为,报表项目以及会计科目对于对外报告的规范化是有很大贡献的,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但是管理会计可以从新建立一套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我赞同后者,因为基本指引中也有专门一章讨论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
如:“单位应充分利用内外部各种渠道,通过采集、转换等多种方式,获得相关、可靠的管理会计基础信息。
管理会计升级战—管理会计指引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升级战—管理会计指引管理会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98105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4.png)
管理会计升级战—管理会计指引管理会计引言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都在积极地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以满足市场的变化。
管理会计是联合企业战略、财务一体化和业务的管理定位,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会计工作对会计准则的规范化、合理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两点。
基于此,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
一、基本指引:强化会计管理职能指导系统的构建是一个重要的中心工作。
近年来,管理会计指引在理论界、实务界和政策学界的不断探索下,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企业进行了分析。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简称《基本指引》)是通过多年的管理会计实践和理论分析,归纳和提炼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原则,为广大企事业单位正确认识和正确运用管理会计的基本理念和手段,提供了基本的框架和方向,可以拓宽会计管理的范围,强化会计管理的功能。
(一)管理会计目标管理会计的目标是“通过运用管理会计方法,为过去、现在和未来做准备”,为相关决策提供帮助,并强化和改进管理控制,推动企业的业务协调,从而达到企业的战略。
它对会计的功能、程序、目的等进行了总结,并对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从而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并具有运用经济信息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评价的技能。
战略管理会计的根本目的是长期持续地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益,战略管理会计目标是战略管理会计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指导企业战略管理会计行为的方向,是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制度的动力和行为准则。
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内外信息,通过统计和计算的方法,对涉及企业的内外环境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企业做好战略决策,提供最多的内部和外部的有效信息[1]。
(二)管理会计原则管理会计的基础是战略导向、融合、适应性、成本效益等。
也就是说,企业会计必须以战略计划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基于企业的特性和所处的环境需求,权衡企业的执行成本和效益,使企业能够更加合理、高效地运用管理会计进行企业的价值创造,从而使企业的业财融为一体。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34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含解读】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34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含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33d4db7998fcc22bcd10d79.png)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及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342019-2-15[]含解读目录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通知 (11)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12)第一章总则 (12)第二章应用环境 (12)第三章管理会计活动 (13)第四章工具方法 (13)第五章信息与报告 (14)第六章附则 (14)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答记者问 (15)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 号——战略管理》等22 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答记者问 (18)财政部权威发布:管理会计22 项应用指引(独家解读) (22)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包含哪些内容 (23)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意义是什么? (25)企业和个人如何落实应用指引? (25)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100 号——战略管理》等 22 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通知 (26)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204 号——作业预算》等 5 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的通知27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202号——零基预算》等7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通知 (28)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204号——作业预算》等5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通知 (29)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100 号——战略管理 (30)第一章总则 (30)第二章应用环境 (30)第三章应用程序 (30)第四章附则 (31)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101 号——战略地图 (32)第二章战略地图设计 (32)第三章战略地图实施 (33)第四章工具方法评价 (34)第五章附则 (34)附录:专有名词解释 (35)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200 号——预算管理 (36)第一章总则 (36)第二章应用环境 (37)第三章预算编制 (37)第四章预算执行 (37)第五章预算考核 (38)第六章附则 (38)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201 号——滚动预算 (39)第一章总则 (39)第二章应用环境 (39)第三章应用程序 (39)第四章工具方法评价 (40)第五章附则 (40)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202 号——零基预算 (41)第一章总则 (41)第二章应用环境 (41)第三章应用程序 (41)第四章工具方法评价 (41)第五章附则 (42)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203 号——弹性预算 (43)第一章总则 (43)第二章应用环境 (43)第四章工具方法评价 (44)第五章附则 (44)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204 号——作业预算 (45)第一章总则 (45)第二章应用环境 (45)第三章应用程序 (45)第四章工具方法评价 (46)第五章附则 (46)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0 号——成本管理 (47)第一章总则 (47)第二章应用环境 (47)第三章应用程序 (48)第四章附则 (48)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1 号——目标成本法 (49)第一章总则 (49)第二章应用环境 (49)第三章应用程序 (49)第四章工具方法评价 (51)第五章附则 (51)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302 号——标准成本法 (52)第一章总则 (52)第二章应用环境 (52)第三章应用程序 (52)第四章方法评价 (55)第五章附则 (56)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3 号——变动成本法 (57)第一章总则 (57)第四章工具方法评价 (59)第五章附则 (59)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304 号——作业成本法 (60)第一章总则 (60)第二章应用环境 (60)第三章应用程序 (61)第四章工具方法评价 (64)第五章附则 (64)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400 号——营运管理 (65)第一章总则 (65)第二章应用环境 (65)第三章营运计划的制定 (65)第四章营运计划的执行 (66)第五章营运计划的调整 (67)第六章营运监控分析与报告 (67)第七章营运绩效管理 (68)第八章附则 (68)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401 号——本量利分析 (69)第一章总则 (69)第二章应用程序 (69)第三章工具方法评价 (70)第四章附则 (71)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402 号——敏感性分析 (72)第一章总则 (72)第二章在短期营运决策中的应用程序 (72)第三章在长期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程序 (73)第一章总则 (75)第二章应用程序 (75)第三章工具方法评价 (76)第四章附则 (76)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404 号——内部转移定价 (82)第一章总则 (82)第二章应用环境 (82)第三章应用程序 (82)第四章工具方法评价 (84)第五章附则 (84)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405 号——多维度盈利能力分析 (85)第一章总则 (85)第二章应用环境 (85)第三章应用程序 (85)第四章工具方法评价 (86)第五章附则 (86)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500 号——投融资管理 (101)第一章总则 (101)第二章投资管理程序 (101)第三章融资管理程序 (102)第四章附则 (103)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501 号——贴现现金流法 (104)第一章总则 (104)第二章应用环境 (104)第三章应用程序 (104)第一章总则 (107)第二章项目管理的基本程序 (107)第三章项目财务管理 (108)第四章项目管理的工具方法 (109)第三节价值工程法 (110)第五章附则 (111)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503 号——情景分析 (112)第一章总则 (112)第二章应用环境 (112)第三章应用程序 (112)第四章工具方法评价 (113)第五章附则 (113)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504 号——约束资源优化 (114)第一章总则 (114)第二章应用环境 (114)第三章应用程序 (114)第四章工具方法评价 (115)第五章附则 (115)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 号——绩效管理 (116)第一章总则 (116)第二章应用环境 (116)第三章绩效计划与激励计划的制定 (116)第四章绩效计划与激励计划的执行 (118)第五章绩效评价与激励的实施 (118)第六章绩效评价与激励管理报告 (119)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601 号——关键绩效指标法 (120)第一章总则 (120)第二章应用环境 (120)第三章应用程序 (120)第四章工具方法评价 (121)第五章附则 (122)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602 号——经济增加值法 (123)第一章总则 (123)第二章应用环境 (123)第三章应用程序 (123)第四章工具方法评价 (126)第五章附则 (126)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603 号——平衡计分卡 (127)第一章总则 (127)第二章应用环境 (127)第三章应用程序 (127)第四章工具方法评价 (129)第五章附则 (130)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604 号——绩效棱柱模型 (149)第一章总则 (149)第二章应用环境 (149)第三章应用程序 (149)第四章工具方法评价 (151)第五章附则 (151)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700 号——风险管理 (153)第一章总则 (153)第二章应用环境 (153)第四章附则 (154)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701 号——风险矩阵 (155)第一章总则 (155)第二章应用环境 (155)第三章应用程序 (155)第四章工具方法评价 (156)第五章附则 (156)附录:1.风险矩阵图 (157)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702 号——风险清单 (158)第一章总则 (158)第二章应用环境 (158)第三章应用程序 (158)第四章工具方法评价 (159)第五章附则 (160)附录 1:经营层风险清单 (163)附录 2:业务层风险清单 (164)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801 号——企业管理会计报告 (165)第一章总则 (165)第二章战略层管理会计报告 (165)第三章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 (166)第四章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 (167)第五章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的流程 (168)第六章附则 (168)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802 号——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169)第一章总则 (169)第二章应用环境 (169)第三章建设和应用程序 (169)第五章预算管理模块 (171)第六章绩效管理模块 (172)第七章投资管理模块 (173)第八章管理会计报告模块 (174)第九章附则 (174)管理会计应用指引 803 号——行政事业单位 (175)第一章总则 (175)第二章应用环境 (175)第三章战略管理 (176)第四章预算管理 (176)第五章成本管理 (177)第六章绩效管理 (177)第七章附则 (178)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通知财会[2016]10 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为促进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我部制定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现予印发,请各单位在开展管理会计工作中参照执行。
对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应用指引的思考
![对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应用指引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204630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1.png)
203对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应用指引的思考周馨瑶作者简介:周馨瑶(1996-),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研究生,新疆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公司财务与会计。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2)摘要:针对财政部发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系列,结合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的实际情况,展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的政策引导与企业内在的自发创新相结合的宝贵经验。
通过解读和简要评价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重点内容与形成特征,围绕具体“落地”的内在要求以及未来发展的“升华”需求,对管理会计指引体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基本指引一、引言在我国,管理会计主要是依靠高校教师等理论方面的研究人员以及哥哥中高层实践方面的研究者共同的努力成为逐渐被重视和发扬光大的学科。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认识以及学习不断的进步。
管理会计主要是运用信息支持系统以及控制系统针对企业的总体的规划,远期目标等运用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来实现企业商业价值的增值的最终目标。
中国的管理会计是真正的从本土出品的产物,西方管理会计的引入使得中国的管理会计范式被需要。
在我国,早期对于管理会计中西方的管理会计的运用,比如具有代表性的“本量利”,主要是以一些民营企业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的都是很不具有整体性不具有完整性的方法,但是依然很有效果。
接下来,管理会计的应用在国有企业中逐渐发展起来并最终赶上了早期刚开始的民营企业。
所以说,管理会计在民营企业中的运用以及发展是自主的,而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政府的指引,一般来说,都是先选取部分企业作为试点企业,现在试点企业展开管理会计的运用,并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对策等最终形成出具体的规范体系的运用感受。
政府基于的在管理会计方面的指导建议和企业自己的摸索是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最大的特点和优点。
建设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需要知道的几个观念,首先财务会计会慢慢的向财务会计转变。
目前国外的会计从业者中管理会计的从业人员远远的多于财务会计人员,在我国这种比例则刚好相反,我国目前的会计从业者还主要以财务会计为主,所以在我国会计从业者的结构还有很大的改变空间,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进步,财务会计的繁琐机械的工作必然会一步一步的被计算机等人工智能取代。
浅析《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浅析《管理会计基本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10b763e569eae009591bec5b.png)
Y圆桌论坛UAN ZHUO LUN TAN 浅析《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王民兴摘要:本文首先从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管理会计形成历史,体现构建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体系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现有基本指引的内容,提出几点问题,以期在基本指引应用层面得到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二元化;互联网一、引言纵观我国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它是以丰富的理论指导和初期碎片化的管理会计实务为基础,以不断寻求先进的操作方法和创造性工具为立足点,围绕企业的内在生产经营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通过会计体系中的管理控制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实现企业资源配置,使企业不断实现增值的体系。
我国的管理会计体系自发形成于民营企业,随着国有企业的壮大,以及会计应用的逐步精细化,政府开始优先在国有企业积极引导管理会计系统形成。
通过先试点后普及,先树立标杆后全面推行的方式,一步步搭建了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
构建中国有特色的会计指引体系,应立足于中国管理会计理论形成的历史,结合“民间会计实践的自发性”和“政府引导的规范性”,做到以下三个目标。
一是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目前财务会计核算方法的复杂性和标准化报表制作方法都可以都过精准的会计工具和先进的会计操作软件来实现,企业缺乏的是与企业生产经营和战略目标相契合的灵活管理会计实现途径,而我国管理会计从业人员不到财务从业者总数的10%。
二是要实现管理会计的“二元化”,管理会计既要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生产经营,同时还要与终端消费者对接,在计划、决策、控制、反馈四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要保持管理会计个性化,我国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相匹配。
二、对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解读为了使管理会计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财政部2016年制定并颁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以下简称《基本指引》),一共分为六章、二十九条标准规则,这二十九条标准规则都是根据《会计法》和2014年颁布的《指导意见》重新拟定的。
学习“管理会计指引”的两个基本视角
![学习“管理会计指引”的两个基本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5a015fc8a98271fe910ef9a9.png)
管理领域的概念、原则,该领域所用 工具方法的种类及共性的应用环境、 应用程序;具体应用指引则介绍某种 工具方法的基本定义、应用原则、应 用环境、应用程序、预期效果及其优 缺点等。
截至目前,财政部已发布的 《管 理会计应用指引》 文本共 34 个,包含 了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主要内容,其 结构框架可总结列示如表二。
处理 (Act) 四个阶段 (简称 PDCA 管 中管理、事后管理等程序进行。”“投
- 57 -
·财 务 管 理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主要应用领域 战略管理 预算管理
成本管理
营运管理
投融资管理
绩效管理 风险管理 其他领域
表二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 结构框架
概括性指引 第 100 号——战略管理 第 200 号——预算管理 第 300 号——成本管理
第 400 号——营运管理
第 500 号——投融资管理 第 600 号——绩效管理 第 700 号——风险管理
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利用管理会计信息,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方面服务于单位 管理需要的相关活动。
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的具体手段。主要应用于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 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领域。
(详见下文表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 结构框架) 管理会计信息包括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所使用和生成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应具有相 关、可靠、及时、可理解等质量特征;管理会计报告是管理会计活动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为报 告使用者提供满足管理需要的信息,按期间分为定期报告和不定期报告,按内容分为综合性报告 和专项报告。
引》 中也被广泛运用。比如,“营运管 照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调整、
理指引”第一章第三条明确指出:“企 预算考核等程序进行。”“成本管理指
解读《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解读《管理会计基本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b96881d158f5f61fb736669d.png)
另类解读《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导读:本次发布的指引内容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在于指导企业建立一个管理会计的框架。
财政部经过数月的征求意见之后,终于正式发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这是中国会计界的大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因为这是首次以官方发布基本指引的形式确立了管理会计在中国会计体系中的地位。
正如当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一样。
不一样的地方有两点:一是《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只有指导意义而没有强制性。
二是《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对后续将要陆续颁布的应用指引中未做出描述的新问题提供处理依据。
一、重要意义按照惯例,我们先要谈谈重要性意义。
官方意义请看财政部会计司的答记者问。
我这里谈一下个人观点:窃以为还是有意义的。
但是有几位朋友认为意义不大,都是教科书上讲的东西,不落地,不接地气,也不能指导企业实践。
实话讲,但是笔者在看征求意见稿时,也想为国家分忧提点意见,可是最后觉得无从下嘴。
一是,本基本指引在管理会计体系中的定位就是总结普遍规律和统一基本认识,二是后面还有更重要的应用指引。
可谓各司其职,基本指引不能说得太多。
讲个故事:老子让儿子做事。
儿子说:我不知道怎么做。
老子说:我给你个指引。
儿子看到指引后说:这些都在教材里写着呢。
老子说:教材里有你为什么还不会做?儿子只能说:全还给老师了。
老子说:那我替老师再教你一遍。
先告诉你基本概念和常识,等过几天再告诉你具体怎么做。
儿子问:为啥?老子说:现在告诉你你记忆不深。
(这是笑话)也有朋友认为财务会计准则制度体系中的会计科目对管理会计有重大的制约。
因为会计科目是死的,很多科目并不能提供管理会计所需要的信息。
也有人认为,报表项目以及会计科目对于对外报告的规范化是有很大贡献的,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但是管理会计可以从新建立一套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我赞同后者,因为基本指引中也有专门一章讨论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
如:“单位应充分利用内外部各种渠道,通过采集、转换等多种方式,获得相关、可靠的管理会计基础信息。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内容分析及评价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内容分析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1713a160b4c2e3f5727638b.png)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内容分析及评价作者:彭宏超来源:《新会计》2016年第10期【摘要】为了提高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2016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本文从管理会计目标、原则、要素、应用领域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认为《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是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及应用的新突破,为我国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提供了基本指导,必将提高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力,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增强管理会计的影响及地位,促进经济与管理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内容分析评价2016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简称《基本指引》,这标志着我国在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尤其是在指引体系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本文主要对《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内容进行阐述及评价。
一、《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主要内容分析《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由总则、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法、信息报告以及附则组成。
第1章是总则,包括制定依据、应用范围、目标、原则、要素等内容;第2章至第5章分别对管理会计要素: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法、信息与报告进行展开阐述;第6章是附则,包含《基本指引》的解释权限和施行日期。
《基本指引》总体思路是:将管理会计要素等作为基本指引的核心内容,将管理会计目标、应用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管理会计主体、管理会计应用要素纳入总则;同时以管理会计要素为中心线,以应用要素为主题,构成了涵盖目标、原则、要素等在内的基本指引框架。
(一)总则内容分析1.《基本指引》的地位。
指导单位管理会计实践的是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主要包括基本指引、应用指引和案例库,三者的关系是基本指引为统领,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案例示范为补充。
《基本指引》在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中起统驭作用,是制定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和建设管理会计案例库的基础,并指导着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具体实践活动。
2.管理会计的目标。
管理会计目标是制定管理会计实施方案,评价管理会计应用效果的基本标准。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解读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e43b5ca964bcf84b9d57be5.png)
为促进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
计工作,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
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我部制定了《管理会计基
本指引》,现予印发,请各单位在开展管理会计工作中参
照执行。
财政部
2016年6月22日
我国“4+1”管理会计体系
,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
(三)适应性原则。管理会计的应用应与单位应用环
境和自身特征相适应。单位自身特征包括单位性质、规模
、发展阶段、管理模式、治理水平等。
(四)成本效益原则。管理会计的应用应权衡实施成
本和预期效益,合理、有效地推进管理会计应用。
管理会计的应用主体
第五条 管理会计应用主体视管理决策主体 确定,可以是单位整体,也可以是单位内 部的责任中心。
要形成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统领、以管 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以管理会计 案例示范为补充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
管理会计指引体系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统领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具体指导
管理会计示范案例:补充
管理会计 指引体系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性质
但是,不同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管 理会计基本指引只是对管理会计普遍规律 和基本认识的总结升华,并不对应用指引 中未做出描述的新问题提供处理依据。
第一阶段,研究起草阶段:于2014年10月 启动了《基本指引》起草工作
第二阶段,形成讨论稿阶段:组织英、美 国外管理会计专业团体展开专题讨论,并 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交换了意见
第三阶段,公开征求意见阶段:2015年12 月29日印发,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 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16年3月31日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解读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b0507051ed9ad51f01df292.png)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7e22cb9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5.png)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是指在企业的管理决策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做出更准确、更科学、更有效的决策。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包括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业绩评价等方面,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关注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和控制。
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减少企业成本,提高效益。
在成本管理中,首先需要确定成本对象,即确定需要计算成本的产品、服务或项目。
接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如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等。
然后,通过成本控制手段,如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对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
最后,通过对成本进行分析和评估,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通过编制和执行预算,帮助企业实现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预算管理的步骤主要包括预测、编制、执行和控制。
首先,通过对市场环境和内外部因素的分析,预测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销售收入、成本、利润等情况。
接着,根据预测结果,制定企业的预算计划。
预算计划包括财务预算、资本预算、生产预算等。
然后,执行预算计划,按照预算指导企业的日常运营和决策。
最后,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和控制,及时调整预算计划,确保企业的财务目标的实现。
业绩评价是管理会计的第三个重要方面,它通过对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估,评估企业经营绩效。
业绩评价的目的是揭示企业的优势和不足,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在业绩评价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指标和方法,如财务比率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投资回报率分析等。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本回报率、市场份额等情况。
同时,还可以对企业的品牌价值、员工满意度等进行测量和评估。
通过业绩评价,企业可以找出问题和潜力,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方法。
通过成本管理、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更准确、更科学、更有效的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几点解读财政部继颁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后,于2016年6月22日印发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简称《基本指引》),标志着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是我国建成管理会计体系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文章主要从《基本指引》发布的必要性、创新点和管理会计要素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旨在使业内外人士深入了解管理会计,夯实管理会计概念框架,为我国“4+1”管理会计体系的建成提供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基本指引》发布的必要性(一)《基本指引》为进一步建成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指明了方向《基本指引》提出管理会计概念框架,共分六章节二十九条。
第一章和第六章分别为总则和附则,其余章节分别按照管理会计要素分为: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法和信息与报告,基本涵盖了涉及管理会计目标、原则、要素等概念框架,为下一步推进应用指引和案例库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整个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起到理论支撑和统驭全局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指引》主要帮助各单位明确管理会计的各项工具方法的内容、特点、条件、运用及优化,以便单位内部正确开展管理会计工作,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虽然《应用指引》提供了具体的工具方法,是整个指引体系的主体,但是少了《基本指引》的框架指导,管理会计工作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利于应用指引的建设与长远发展。
此外,从我国管理会计实践来看,各单位对管理会计的认知还较薄弱,理论深度不够,急需一套规范度高、系统性强、能够为单位所借鉴的管理会计标准。
《基本指引》正是在此之际,阐释了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指明了未来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的方向,有助于“4+1”管理会计体系的建成。
(二)《基本指引》有利于推进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1 ]。
《基本指引》秉承这一理念应运而生。
会计按照服务对象不同可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前者主要服务于单位外部财务信息使用者,后者主要为内部管理层与治理层服务。
由于财务会计理论起步较早,其概念框架的设计与具体准则的建立在全球已经成熟,而管理会计则启蒙于20世纪初,随着经济社会宏观环境、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变迁与进步,管理会计走过了近90年,但仍未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管理会计准则规范。
我国对管理会计理论的引入较晚,对管理会计的认知往往停留在工具方法的学习上,理论上缺乏系统性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
《基本指引》提供了管理会计概念框架,是众多业内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为进一步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基本指引》的创新点通过读《基本指引》不难发现它有许多创新点:首先,在我国首次提出管理会计的目标、原则和要素并形成管理会计概念框架,搁置理论争议,重在应用。
还将战略管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符合现代管理发展趋势,有利于管理会计工作落地。
其次,《基本指引》的正式稿在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
(1)特别强调注重管理会计理念、知识培训和人才培养,这说明单位应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走学习经济路线;(2)正式稿特别对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及其应用领域进行了详细说明,增强了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可理解性和应用性,方便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3)删除了“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应用领域”,强调统一管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特点。
最后,《基本指引》是在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综合考量的产物。
国外相关文稿尚无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也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会计概念框架可供参考。
例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全球管理会计原则》和美国管理注册师协会发布的《管理会计公告》等,均未综合成理论概念框架。
因此,《基本指引》在管理会计概念框架设计方面尚属先例。
总之,《基本指引》开创了我国管理会计的历史先河,夯实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根基,推动了国内外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进步。
三、关于应用环境要素由于管理会计四要素是管理会计概念框架的主体部分,其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理论的构建与应用指引和案例库体系的建立,因此本文主要就四要素对《基本指引》作简要剖析。
《基本指引》指出各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充分了解和分析其应用环境。
应用环境是指各单位所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它奠定了单位管理活动的基调[ 2 ]。
内部环境包括价值创造模式、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资源保障、信息系统等。
外部环境包括经济、市场、法律、行业环境等。
由于管理会计的目标是服务于单位战略管理,因此从战略的角度分析,内部环境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类:单位资源与能力、价值链创造和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是内部管理活动的起点,组织结构管理混乱会波及企业文化,不利于各部门协调工作。
在此基础上要分析单位自身有什么资源优势和核心能力。
资源分为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后两者经常会成为一个单位的竞争优势。
例如:专利技术作为一种无形资源,其稀缺性、不可模仿性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企业文化往往因其路径依赖性和因果含糊性造就了企业独有的竞争地位;而核心能力是将以上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也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如身处大数据时代,企业对信息的整合能力要求提升一个档次,高效的数据处理系统,准确的数据分析结果往往会使企业占领行业制高点。
因此,《基本指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明确提出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加强资源整合,重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及时高效提供与管理相关信息,推进管理会计的实施。
当然,外部宏观环境也深深影响着每个单位的日常工作。
总之,企业在开展管理会计工作时,要充分重视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为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应用和管理会计活动开展提供适合的条件。
四、关于管理会计活动要素管理会计活动是在充分考虑单位内外部环境,将获取的相关信息生成管理会计信息后,运用一定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为单位提供管理需要的相关信息的活动[ 3 ]。
管理会计活动经常涉及预测、决策、控制、评价等管理活动,它是建立在优良信息的基础上,凭借先进的定量工具分析方法,生成有关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支持和引导单位实现高效的战略管理过程。
因此,管理会计活动的使命就是提供有价值的管理信息,以供决策层顺利开展战略管理。
管理会计活动是综合性活动,它与财务会计活动不同。
财务会计活动只涉及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通常不涉及业务活动;而管理会计活动应融合财务和业务等活动,包括利用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控制、评价等。
因此,管理会计活动是在财务会计活动基础上展开的,后者是前者的充分但非必要条件,前者的活动范围更广。
由此可见管理会计活动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
五、关于工具方法要素根据《基本指引》第四章的规定,目前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这二十多种,并应用于七个领域,基本涵盖了单位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和战略管理。
因为每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管理活动,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工具方法。
如果单位是追寻规模经济效益,应重视成本管理活动,优选成本管理方法;如果单位规模较小,且投资风险较高,则应重视预算管理和投融资管理,谨慎选择预算管理方法,进行资本成本分析等。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科技的兴起,现代制造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为解决我国制造业目前大而不强的境地,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 4 ]。
对于管理会计工作者而言,这意味着企业的成本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
举例来说,“机器换人”使得企业固定成本增加,人工成本降低,因此在计算总成本时要考虑固定资产折旧如何准确核算,决策时要把固定资产折旧当作相关成本处理,这样在使用工具方法时才能有的放矢,提供理想的管理会计信息,实现科学决策与管理。
此外,身处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定量分析手段也需要不断发展。
如何从海量信息资源中提取出对管理活动有价值的信息,并应用到战略规划决策中,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 ]。
在大数据环境下,管理会计与数据挖掘的结合可以很好地解决该问题。
管理会计需要提供财务与非财务数据,而传统财务信息系统和传统定量分析方法只能提供有限资源,资源整合能力受到局限,无法满足决策者的决策需要,而数据挖掘在数据提纯、数据清洗和数据分析等领域则会大显神通,提供与决策分析相关的信息。
这样,将两者结合起来会大幅提高管理活动的决策效率和效果。
因此,单位可以考虑成立数据挖掘研究机构,优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借助其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为内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
六、关于信息与报告要素《基本指引》指出管理会计信息应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生成的管理会计信息应相关、可靠、及时、可理解。
单位应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管理会计基础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和传递,以满足管理会计应用需要[ 5 ]。
管理会计仅停留在传统活动是无法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借助现代信息处理系统,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将使管理会计信息如虎添翼。
《基本指引》还规定管理会计报告是管理会计活动的主要成果体现,它与财务会计报告的相同点在于两者均以财务信息为起点服务于信息使用者。
不同点在于:(1)信息性质不同。
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提供与财务相关的信息,而管理会计报告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提升到一个重要程度来看待,提供的信息更全面。
(2)信息使用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报告只对单位外部信息使用者负责,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监管人对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效果和现金流量的了解,而管理会计报告主要对内部管理层负责,提供有价值的管理信息,帮助管理层实现战略规划,提高和改善管理效率和效果。
(3)报告规范程度不同。
《基本指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指出管理会计报告内容按期间分为定期报告和不定期报告,单位可以根据管理需要和管理会计活动性质设定报告期[ 5 ],而财务会计报告有严格的规定,报告期应为一年,且报告内容是法定的,不得任意修改。
因此,管理会计报告更为灵活多样。
总之,各单位要因地制宜,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使管理会计真正服务于单位的发展。
作者:杜亚光来源:会计之友2016年18期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