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 三天背完《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21214e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4.png)
CHAPTER 04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 的学科。它主要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认知、情感、动机 和行为等方面。
性质
社会心理学具有跨学科性,它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人类 学等多个领域。同时,社会心理学也具有应用性,它对于解 决现实问题、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婴儿期
婴儿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主要任 务是解决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问题,发展 出基本的信任感。
青少年期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五个阶段,主要 任务是解决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问题 ,发展出自我同一性。
幼儿期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主要任 务是解决自主性和羞怯感的问题,发展出 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CHAPTER 02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相结 合的产物,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 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 学科,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学习心理
研究学习的本质、过程、条件、类型、 策略等,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
社会认知过程与偏差
社会认知过程
社会认知过程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和理解过程。它包括对 他人的知觉、印象形成、归因和判断等方面。
认知偏差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可能会出现认知偏差。常见的认知偏差 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这些偏差会影响人们对他人 和社会的正确认知和理解。
促进个性化教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 点和需求,从而进行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42abd19eff00bed5b9f31df1.png)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梳理根据测试大纲:一、认知发展和教育1、感觉: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
学生观察力的培养:①明确观察目的,提高观察效果;②制定观察计划,提高观察的条理性;③观察过程中要进行指导。
3、学生想象力的培养:①丰富小学生的表象;②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成年)。
二、情感、意志的发展和教育三、个性发展和教育3、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四、学习心理和教育1、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产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的分类:①按学习水平分(加涅):信号、刺激—反应、连锁、言语联想、辨别、概念、规则、解决问题。
②按学习结果分(加涅):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③按教育目标分(布卢姆):知识、理解、使用、分析、综合、评价。
④二维分类法(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和原有的知识关系(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学生学习的特点: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③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2、学习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类型:①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②直接近景性学习动机和间接远景性学习动机;③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4、学习动机的培养:①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②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③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④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的师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ebc64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3.png)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引言招教考试中,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中的心理问题,还能够提高教育者的教育能力。
本文将总结招教考试中常见的心理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对考生有所帮助。
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感知、认知、情绪、学习、记忆、意识等方面。
2. 发展心理学的重要人物和流派•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人,强调无意识的影响和童年经验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潘洛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主张将心理学研究对象限定为可见的外部行为。
•皮亚杰:认知心理学的奠基人,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
•麦克斯韦特: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研究人的社会心理学行为。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案例研究法。
•实验法:通过控制变量,观察因果关系。
对于某个心理现象,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施加不同的条件,然后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问卷调查法:通过向被试者提供一系列问题,收集数据来了解心理现象。
通常使用大样本,而且可以快速收集大量数据。
•观察法:通过观察被试者的行为来了解心理现象。
观察法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或者观察录像等方式进行。
•案例研究法:深入研究特定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现象。
通常通过详细记录、访谈和观察来收集数据。
4. 学习理论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过程,学习理论研究了学习过程的规律和机制。
•条件反射:帕夫洛夫的研究表明,通过多次有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配对,可以形成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帕夫洛夫的经典实验中,用铃声和食物刺激狗的唾液分泌。
•试错学习:索缪尔森的研究认为,通过试错可以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认知学习:认知心理学研究了人类思维的过程和结构,认为学习是对现有知识的解释和重构。
5. 智力和智力测量智力是个体智力发展程度的度量,是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智力测试:通过测量个体在某些智力能力上的表现,来间接衡量智力水平。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0fe27e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c.png)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对于招教考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下面对部分招教心理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学习理论学习是一个人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示范、引导等。
掌握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进行引导。
2.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由出生到成熟过程中,心理能力和行为方式的变化。
根据爱尔兰发展心理学家莫拉的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了解这些发展阶段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求。
3.动机与情感动机和情感是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
了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情感状态。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投入,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4.学习困难与特殊教育学习困难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较差等。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特殊教育方法和手段,例如个别化教学、智力测查等,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取得进步。
5.心理健康与教育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能力的表现。
对于教师而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心理疏导技巧,例如情感沟通、倾听、关怀等,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心理学在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有效地应对各种教育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以上总结对于招教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背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背诵](https://img.taocdn.com/s3/m/21ec16b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08.png)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背诵对于准备参加教师招聘考试的朋友们来说,心理学这一部分的知识背诵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仅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也是我们日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
首先,我们要明确心理学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地位。
心理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和管理班级。
无论是教育心理学还是普通心理学,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知识领域。
那么,如何进行高效的背诵呢?第一步,构建知识框架是关键。
我们可以将心理学的内容按照不同的主题和章节进行分类,比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每个主题下再细分出具体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
例如,在认知心理学中,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等方面;发展心理学则涵盖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阶段和特点等。
在构建好框架后,要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
不要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实际例子、实验研究来帮助自己理解。
比如说,在学习记忆的规律时,可以想一想自己平时是如何记忆东西的,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方法效果不佳。
这样能够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
同时,利用多种记忆方法也能提高背诵效率。
比如,联想记忆法,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口诀记忆法,把一些复杂的知识点编成简短易记的口诀;还有图表记忆法,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表格等方式,直观地呈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另外,及时复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要在学习后的短时间内进行多次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可以制定一个复习计划,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回顾之前学过的心理学知识。
在背诵过程中,还可以结合练习题进行巩固。
通过做题,我们能够了解考试的题型和出题思路,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背诵和准备。
同时,对于做错的题目,要认真分析原因,及时查漏补缺。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背诵心理学知识可能会比较枯燥和繁琐,但不要因此而产生焦虑和抵触情绪。
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并且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8af9f9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3.png)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知识,对于应试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应试者系统地学习和理解。
一、心理学基础知识1.1 定义与发展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1.2 心理学的科学性与应用性心理学的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可观察性、可度量性和可复制性;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意义。
二、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2.1 学习与发展学习的定义及特点;学习的主要过程和影响因素;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阶段。
2.2 认知与智力认知发展理论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智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智力与学习的关系。
2.3 人格与情感人格的构成要素和形成机制;人格发展理论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情感与学习的关系。
2.4 教与学的心理过程教与学的基本原理和模式;有效教学策略及教师角色;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重要性。
三、学生特殊需求与教育适应3.1 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学习障碍的类型和特点;特殊教育的原则和组织形式;教育心理学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3.2 多元智能与差异教育多元智能的理论和分类;差异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方法。
四、教师的职业素养与发展4.1 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和意义;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和作用;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4.2 教师的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教师的自我认知的意义和方法;教师的自我管理的原则和策略;教师自我发展的途径和机制。
五、评价与考核5.1 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评价的概念和作用;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差异与衔接。
5.2 考核与激励考核的目的和方式;激励的概念和原则;有效的激励措施和策略。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应试者需要掌握心理学的基础概念和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通过系统学习和梳理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应试者将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背诵(三十三点)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背诵(三十三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b242d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c.png)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背诵(三十三点)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背诵(三十三点)一、感知觉的规律及作用1、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2、感觉的作用感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人类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
感觉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离开了感觉,人类已有的正常心理活动也会遭到破坏,没有感觉人不仅不会产生新的认识,而且正常的心理活动也将遭到破坏。
3、感觉的种类①根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感觉可以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②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与味觉,皮肤感觉。
③内部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4、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应。
5、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通过感觉可获得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识,而知觉则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应,这种反应不在是孤立的属性或部分,而是事物的整体。
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到基础之上产生的,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丰富,对该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充实越完整。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是比感觉较复杂的认识过程。
6、知觉的分类不同的角度和标准知觉分类是不同的根据知觉映像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反映实际的精准程度,可以把知觉分为精确知觉,模糊知觉,错觉和幻觉。
精准知觉可以分类为:对物的知觉和社会知觉。
7、知觉的特性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8、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按照感知觉规律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1、基本的直观教学形式:包括,实物直观、教具直观、言语直观。
2、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效果,教师应根据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组织直观教学,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感性认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感知事物的清晰度,是形成感知觉的基础。
使用活动的教学辅助手段,使对象更容易被感知。
重视感知对象的组合,以形成整体知觉。
3、语言与形象结合4、尽量使学生的多种分析感觉参加活动二、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1、观察和观察力观察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知觉,这种特殊形态的知觉之所以异与一般知觉就在于人们在观察之前必须先有一定的目的,并且根据一种目的拟定计划,按照计划去全面、仔细、准确地知觉事物,所以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c931ef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d.png)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一、文章类型及要点本文将针对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心理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和实践,为成功通过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心理学基本概念:简要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研究方法,为后续知识点的理解做好铺垫。
2、重要理论及发展:对招聘考试中常涉及的心理学理论和发展进行详细阐述,如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等。
3、实践应用:结合教师职业特点,阐述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学生动机激发、师生关系建立、学生个性化教育等。
二、心理学基本概念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一门科学。
2、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简述心理学从哲学心理学到实证心理学的演变过程,介绍现代心理学的分支和流派。
3、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介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常见的研究方法,以及其优点和局限性。
三、重要理论及发展1、行为主义理论:阐述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奖励、惩罚、行为塑造等。
2、人本主义理论:介绍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尊重学生个性、情感交流、自我实现等。
3、认知主义理论:阐述认知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元认知、认知策略、知识构建等。
四、实践应用1、学生动机激发:结合心理学理论,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2、师生关系建立:运用心理学原理,阐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效果。
3、学生个性化教育:结合心理学理论,探讨如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总结归纳本文对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心理学知识点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分析,涵盖了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发展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
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考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心理学知识,为未来的教育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汇总——心理学篇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汇总——心理学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5a0565a98271fe910ef95b.png)
(1) 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 (2) 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 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二)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1)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技能是对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概 括,能力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 (2) 在一个人身上,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 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 (3) 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28. 根据能力适应活动范围的大小,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 能力的核心。 根据从事活动时创造性程度的高低,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是动物和人类的 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即我们一般所 讲的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操作能力如劳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社 交能力如沟通能力,解决纠纷的能力等。 29. 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 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 30. 智力和智力理论 (一)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论,他认为,智力包括两种因 素:一般因素(即 G 因素)和特殊因素(即 S 因素) 。一个人智力高低取决于 G 因素的数量。S 因素参与不同的智力活动,但每种智力活动中主要有一种特定的 S 因素存在。人在从事任何一项智力活动时都需要 G 因素和 S 因素的共同参与。 一般智力测验所测量的只是普通能力(G 因素) 。 (二) 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了智力的群因素理论。他认为,智力是由几个彼此无 关的“原始的心理能力”组成。各种智力活动可分为不同的族群,每一族群中 有一种基本的因素是共同的。他概括出七种基本因素: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流 畅程度、数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知觉速度、记忆能力和推理能力。这七种 因素彼此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三)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论。他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 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 果的三维结构。内容是指思维的对象,包括视觉、听觉、符号、语义和行为五 种。操作是指智力活动的反应方式,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辐合思维和 评价五种。成果是指智力活动的产物,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 寓意六种。每个维度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与其他两个维度中的一项结合成一 种智力因素。因此,形成的智力因素总共有 150 种(5X5X6) ,其中每一种智力 因素都是一个特殊的能力。该理论中,操作真正代表智力的高低。 (四) 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的形态。 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而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
教招心理学必备知识点总结
![教招心理学必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1723c9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1c.png)
教招心理学必备知识点总结教招心理学必备知识点总结导言:招聘是组织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与行为的学科,对于招聘和选拔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总结教招心理学中的一些必备知识点,以帮助招聘人员更好地进行招聘策划和选拔工作。
一、人力资源招聘的重要性在任何组织中,人力资源都是最重要的资产。
招聘是组织获得人力资源的第一步,对于组织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招聘与选拔的概念与区别招聘是指组织寻找、吸引、筛选潜在员工的过程,而选拔是在招聘的基础上,对应聘者进行评估和选择的过程。
三、招聘策划的步骤1.明确需求:根据组织战略和岗位需求,明确所需要的人才素质和能力。
2.市场调研:了解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的招聘策略。
3.制定招聘目标:明确吸引优秀人才的目标,如招聘数量、质量等。
4.制定招聘渠道:根据目标人群特征和市场调研结果,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如招聘网站、猎头公司、校园招聘等。
5.招聘广告设计:设计信息准确、吸引人的招聘广告,突出职位特点和福利待遇。
6.简历筛选:对申请者提交的简历进行筛选,初步匹配岗位要求。
7.面试评估:对通过初步筛选的候选人进行面试,评估其是否符合职位要求。
8.背景调查:验证候选人的履历和能力,了解其背景信息。
9.录用决策:根据各项评估结果,最终确定录用人选。
四、常用的面试方法1.结构化面试:按照预定的面试指标和问题,对所有应聘者进行一致的评估。
2.行为面试:通过询问候选人过去的行为和经验来预测其未来的行为表现。
3.组织情境面试:让候选人在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表现,以评估其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
4.能力测试:通过量化的测验来评估候选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
五、心理测试的应用心理测试可以通过评估人的智力、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为招聘和选拔提供科学依据。
1.智力测试:评估候选人的智力水平,包括逻辑推理、言语理解、创造思维等。
2.性格测试:了解候选人的性格特点,包括外向性、稳定性、配合性等。
(全)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心理学》必考知识点
![(全)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心理学》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46fb68c192e45361066f5f2.png)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心理学》必考知识点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
可以说感觉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4)2. 在味觉中,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中对咸味最敏感,舌的两侧头酸味最敏感,舌后对苦味最敏感。
(P145)3.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受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一最小刺激强调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6)4. 差别阈限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又称为最小可觉差。
能够感受刺激之间这一最小差异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6)5. 知觉的整体性主要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7)6. 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形式。
(P150)7.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了“遗忘曲线”。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52)8. 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而成为无效劳动。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52)9. 回忆是记忆的最高表现。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53)10. 克服遗忘最好的方法是加强复习。
(P154)11. 最早进行注意广度实验的是汉密尔顿。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63)12.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P166)13. 人的行动是以意识为中介,以自觉目的为特征的意志行动,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人主观能动性的最突出表现,是意志的首要特征。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e90d88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4.png)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为教师招聘过程中涉及的心理学知识点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框架。
通过这些知识点,招聘团队可以更好地评估候选人的心理素质,确保他们具备与学生有效互动和促进学习环境的能力。
二、心理学知识点的重要性- 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心理素质在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心理素质与教师职业满意度和留存率的关系三、招聘过程中的心理学评估- 心理学测试的类型和目的- 面试中的心理学评估技巧- 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在评估中的应用四、关键心理学知识点1.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2. 发展心理学- 儿童和青少年发展阶段- 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里程碑 - 发展性差异和特殊需求3. 教育心理学- 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 评估和反馈4. 社会心理学- 群体动力学- 领导力和权威- 跨文化交流和多元包容5. 情绪与行为管理- 情绪智力- 压力管理- 行为干预策略五、候选人心理学背景调查- 背景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心理学证书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参考检查和心理评估报告六、心理学培训和专业发展- 持续教育在教师心理学准备中的作用- 专业发展计划和资源- 教师心理健康和自我护理七、结论强调心理学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过程中的重要性,并鼓励招聘团队采用综合性的评估方法来选择最合适的候选人。
八、附录- 心理学术语表- 推荐阅读和资源- 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上述内容,并确保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在准备文档时,应考虑到适用的法律法规、教育标准和最佳实践。
此外,为了确保文档的可编辑性和可操作性,建议使用Word文档格式,并采用清晰的标题和子标题,以便阅读者可以轻松地找到相关信息。
教师编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编心理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0dd6d70de80d4d8d05a4f05.png)
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1、心理状态:是指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
心理状态是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阶段。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3、心理学建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中间科学。
4、心理现象及其结构第二节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神经系统的结构(1)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2)神经元一般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3)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大脑分为四叶,包括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额叶: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顶叶:调节机体触、温、动感觉等;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对听觉进行加工。
大脑左半球是抽象逻辑思维和语言中枢的优势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运算和推理等;大脑右半球是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知觉的优势半球,主要处理的信息是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情感、欣赏音乐和艺术等。
延髓被称为“生命中枢”。
3、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1)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实现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2)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又叫信号反射。
巴普洛夫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叫作第一信号系统,如:望梅生津;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如:谈虎色变、望梅止渴。
(3)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①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②兴奋和抑制相互诱导。
由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抑制过程是负诱导,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兴奋过程是正诱导,互相诱导可能是同时性的,也可能是相继的。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第三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教师招聘--三天背完《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三天背完《心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de36f9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c.png)
三天背完《心理学》知识点老师招考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 心理学的探讨对象1.心理学定义:是探讨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性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是一门中间学科2.心理现象及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特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 心情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⑴认知过程:包括感觉, 知觉, 记忆, 想象, 思维等。
⑵心情情感过程:宠爱, 欢乐, 满足, 忧愁, 悲伤, 憎恨等现象。
⑶意志过程:动机, 目的, 行动等。
特性心理:特性心理倾向性, 特性心理特征⑴特性心理倾向性:须要, 动机, 信念, 志向, 价值观世界观等⑶特性心理特征:实力, 气质, 性格二, 心理学的人物和意义1.心理学的探讨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2.老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探讨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相识论和辩证法供应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肯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说明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完成教化工作2.有助于运专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化改革3.有助于老师推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开展心理异样调试工作4.有助于老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化三,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心理学产生历史背景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则标记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 铁钦纳。
认为心理学的探讨对象是意识阅历,探讨方法上主见采纳试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切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探讨的行为问题。
[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和安吉尔也主见探讨意识,不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集合,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 络绎不绝的过程。
(全)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心理学》必考知识点
![(全)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心理学》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46fb68c192e45361066f5f2.png)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心理学》必考知识点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
可以说感觉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4)2. 在味觉中,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中对咸味最敏感,舌的两侧头酸味最敏感,舌后对苦味最敏感。
(P145)3.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受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一最小刺激强调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6)4. 差别阈限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又称为最小可觉差。
能够感受刺激之间这一最小差异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6)5. 知觉的整体性主要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7)6. 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形式。
(P150)7.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了“遗忘曲线”。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52)8. 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而成为无效劳动。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52)9. 回忆是记忆的最高表现。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53)10. 克服遗忘最好的方法是加强复习。
(P154)11. 最早进行注意广度实验的是汉密尔顿。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63)12.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P166)13. 人的行动是以意识为中介,以自觉目的为特征的意志行动,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人主观能动性的最突出表现,是意志的首要特征。
2024年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点大全
![2024年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584353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e.png)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性学派。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人的认知过程: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联想、想象等;2.人的情感过程:情绪、情感、价值观等;3.经验对学习的影响:类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行为习惯等;4.成长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的阶段、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5.社会文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三、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原则:1.个体差异的教学:个体差异的特征及教育对策;2.情感体验的教学:情感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方法;3.有效性和困难的教学: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困扰的解决;4.信息处理的教学:注意力、记忆、思维等信息处理过程在教学中的应用;5.自主学习的教学:自主学习的定义、特征、培养策略和教师的角色;6.教师引导的教学:引导式教学的原则、方法和效果。
四、学习与记忆的心理机制:1.多种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启示;2.记忆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五、学生发展与教育:1.儿童、青少年、成人发展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启示;2.心理问题学生的诊断与教育。
六、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教师行为与教师效能;2.学习策略、评价、激励和自我调节;3.教育潜能的发现与培养;5.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
七、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应用技术:1.研究方法及其实施步骤;2.数据的统计处理与分析;3.测量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八、学习障碍的诊断与教育:1.学习障碍的概念、特征和诊断要点;2.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矫治方法;3.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管理策略。
总结起来,2024年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章节的重点知识点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原则、学习与记忆的心理机制、学生发展与教育、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应用技术、学习障碍的诊断与教育。
备考时,考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在考试中能够灵活运用和综合应用。
心理学教师公招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教师公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f5baab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8.png)
心理学教师公招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基础知识1. 心理学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古典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三个阶段。
古典心理学由哲学家和医学家共同开创,强调人的心智与生理之间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以实验方法为主要手段,强调心理活动的客观量化和实证研究。
现代心理学则注重心理活动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研究。
2. 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心理学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不同的分支学科着眼于不同的心理活动和现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
3.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感知、学习、记忆、思维、情绪和动机等。
这些原理对于理解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法、文献研究法等。
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能够帮助心理学家获取丰富的研究数据和信息。
二、发展心理学1. 心理发展的定义和特点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
心理发展具有动态性、继承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2.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环境因素则对个体的生活和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3. 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心理学家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提出了多种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
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培根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都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框架和参考模型。
4. 心理发展的评价和测量方法评价和测量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包括观察法、测验法、问卷调查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客观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
三、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任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其任务是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导教育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笔记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1acf78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02.png)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笔记整理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以下是对心理学相关知识的整理。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人获取、加工、存储和运用信息的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如喜怒哀乐等;意志过程则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则是个体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点,如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二、感知觉(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种类包括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和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
感觉的特性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则是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二)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特性包括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知觉的种类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映;运动知觉包括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三、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种类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26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26页)](https://img.taocdn.com/s3/m/2ccda88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9.png)
错觉一概念: 对事物必然产生的K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M的特殊怡况。 (错误的知觉,不可克服)
种类: 大小、形状和方向、时间、倾斜
感觉规律一感受性与感觉闻限~>感受性: 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擅征)
2.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晌是心理的器宵,布洛卡(选) 神经系统的结构: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I:耍物质a础
祌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结构:树究、细胞体、轴突
神经元一种类: 感觉祌经元(传入)、运动神经元(传出)、联络神经元(中间) 神经系统的组成一中枢神经系统: 脑一大脑四叶(额叶: 动: 顶叶: 感: 枕叶: 视;颞叶: 听) 大脑两半球: 不对称(左: 右半躯体;抽象逻辑思维,言语中枢) (右: 左半躯体;形象思维、
高度空间直觉) 脊髄 周围神经系统:脑、脊、植物神经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反射: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主反射弧: 反射的生理结构。
(选)反射种类一无条件反射: 先天(吸兌、眨眼) 条件反射: 后天(第一信号系统: 具体事物,望梅生津、含梅止渴、迎风流泪; 第二信号系 统: 语词符号,谈虎、H饼、谈梅生津、望梅止渴) (人和动物根本区别在第二信号系统)
和理论思维。 概念一定义: 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填) 属性: 内涵(本质特征)、外延(范例);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所包括的外延就越小。 种类: 1)拫据讪象与概括程度: 具体概念(外在表面)、抽象概念(内在本质) 2) 根据数量及相互关系: 合取(同时存在)、析取(不同标准,好孩子)、关系(相互关系) 3) 根据槪念形成途径:前科学概念(日常)、科学槪念(教学中,定义等) 结构: 名称、定义、属性、例证 概念学概念获得、概念运用 科学概念的掌握: (简,3级)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21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变式”;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选(变式: 改变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突出車物的本质特征的教学方式)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d6537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2.png)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教师招聘中,教育学和心理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下面分别介绍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知识点:1.教育的定义和本质: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和引导人的发展过程,旨在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的基本原理:包括差异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师生互动原则、积极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
3.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4.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协作学习方法等,以及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方法。
5.教育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社会构建主义教育学等理论。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教育学理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
6.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小学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教师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心理学知识点:1.心理发展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
2.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个体差异和诊断评估:包括智力、性格、情商等个体差异的诊断评估方法。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
4.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教育心理学:包括认知发展心理学、动机与情绪心理学、教育评估心理学等。
教师应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6.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包括心理疾病、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等。
教师应了解常见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天背完《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考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版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学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性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是一门中间学科
2.心理现象及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⑴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⑵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⑶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⑴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⑶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二、心理学的人物和意义
1.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2.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
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
学依据
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开展心理异常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三、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心理学产生历史背景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
题。
[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和安吉尔
也主张研究意识,不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集合,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不赞成构造主义对心理结构进行分析的目标与方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华生。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它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组成部分来说明。
格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称为第二势力,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研究,认为人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和冲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被成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驱使的野兽。
反对行为主义只相信可以观察到的刺激与反
应,认为正是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内部经验,才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个体。
[现代认知心理学]---标志奈赛尔《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
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收集信息,经分析储存和转化,然后加以利用。
第二章认知过程
一、注意
1.注意概念: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
2.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的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引起条件:(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及其相对强度(2)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况
[有意注意] 由预先目的、必须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维持条件:(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有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意,但实际工作中两种注意都需要。
如果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工作会使人疲劳,使工作进行不下去;如果只有无意注意,稍有困难或干扰,注意就容易分散,同时也不能做好工作。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发生,一些简单不重要的活动只需要无意注意,而对于复杂重要的则必需有意注意。
3.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指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的知觉出的对象数目影响因素:(1)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
(2)与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
(3)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经验和知识
[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时间长短特征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有无坚定的目的;个人的主观状态注意的起伏(动摇):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的不随意跳跃的现象注意的分散(分心):注意离开了当前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注意的分配]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条件:(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时已经熟练(自动化)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经熟练(自动化)
(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注意的转移]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二.感觉与知觉
1.感觉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种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动觉、静觉和机体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