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花木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花木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花木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b1944b2580216fc710afd24.png)
课题:花木兰课型:欣赏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在聆听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喜爱音乐塑造的花木兰形象,对河北梆子这种戏曲风格产生兴趣。
2、用聆听、模仿、声势、打击乐器、创编歌词、听辨记忆A、B主题旋律等方法感受豫剧唱腔的特点。
3、听辨板胡的音色特点;了解乐曲中河北梆子唱腔的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塑造的花木兰形象。
教学难点:唱准B主题中拖腔甩腔,感受河北梆子苍劲悲壮、激越高昂的唱腔特点。
教学环节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乐曲片段,提问: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一起来听听看,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你知道它是什么类型的音乐?2、导入新课:这段音乐是有浓郁河北梆子风格的戏曲音乐,而且呢,这段音乐还和一位女英雄有关,她替父从军,名扬天下,你知道她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一起来感受河北梆子的风格特点。
二、分段聆听,充分感受。
A段:1、初听A段,提问:这段音乐的让你感受到了哪些情绪?2、聆听A片段,提问: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你能听出来音的高低有什么变化?3、用拍手和跺脚感受乐器间的对话。
4、再听A片段,你能听辨出来这段乐器间的对话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吗?5、介绍板胡:板胡又称秦胡,梆子胡等,它是伴随着中国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擦奏弦鸣乐器。
音色高昂、坚实,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够很形象的模仿人声,是我国多种梆子腔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富有独特的地方色彩。
思考:板胡的音色有什么特点?(了解板胡铿锵有力、坚定高昂的音色特点。
)6、师用“bang”模仿管弦乐队的音色,学生用“eng”模仿板胡的音色,模唱主题旋律。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象声词来模仿板胡?7、用鼓和钹来为主题伴奏。
⑴这两件乐器分别适合在什么地方伴奏?⑵播放微课视频,了解铙钹常见的演奏方法。
思考:为这段音乐伴奏,铙钹应该用哪种演奏技法?⑶分层:A层模仿锣鼓经声势为主题伴奏,B层个别生演奏打击乐器。
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花木兰》教案
![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花木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0d432ea76e58fafbb00320.png)
《花木兰》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对传统戏曲有初步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通过欣赏乐曲《花木兰》,能够分辨乐曲结构,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欣赏乐曲《花木兰》,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教材分析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了解音乐各部分的情绪;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看大戏》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伴奏,学生进行复习演唱。
师: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看大戏》,这是一首具有河南豫剧风格的创作歌曲。
今天我们首先要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的器乐曲——《花木兰》。
二、欣赏乐曲《花木兰》1、简介花木兰。
2、完整聆听乐曲。
教师播放乐曲《花木兰》音频,在聆听前提出问题:(1)乐曲分成几个部分?(三个部分:A B A′。
)(2)乐曲的那几个部分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A段昂扬有力、B段抒情优美、A′欢快热烈。
)聆听以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初步感受。
3、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E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昂扬、有力,表现了木兰决心替父从军的决心及在战场英勇杀敌的飒爽英姿……(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A伴奏。
(4)再次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主题A是由哪件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学生自由回答:由板胡与管弦乐队演奏。
4、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二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B,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B或A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抒情、优美;表现了木兰及将士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
5、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三部分。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花木兰》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花木兰》人教新课标(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5cd7455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6a.png)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花木兰》歌曲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音乐基本技能和情感表达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花木兰》音乐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达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尽管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但部分学生在演唱时仍然难以把握歌曲的情感。这让我思考,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融入歌曲,表达出花木兰勇敢、孝顺的精神。
4.增加课堂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试创造性地运用音乐元素,发展个性表达和创作潜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学唱:《花木兰》主题歌曲的旋律、节奏及歌词的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演唱,并理解歌曲表达的意义。
举例:歌曲中的特定旋律、节奏型,如“5 5 6 1 2 3 2 1”等,以及歌词中表达的花木兰勇敢、孝顺的精神。
(2)民族乐器认识:了解二胡、笛子、琵琶等民族乐器的特点,辨识它们在歌曲中的音色及表现作用。
举例:区分二胡的悠扬音色与琵琶的清脆音色,理解它们在表现花木兰形象时的不同作用。
(3)音乐节奏与音高训练:通过学习歌曲,加强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训练,提高音乐表现力。
举例:练习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等基本节奏,以及简单的音程跳跃,如“do-re-mi-fa-sol”。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对音乐实验操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一些学生存在操作不规范、配合不默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课堂实践,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花木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花木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c78e79bcd126fff7050ba6.png)
《花木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本课的影视音乐,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与审美的享受。
2、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对传统戏曲有初步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3、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队合奏的《花木兰》,能够分辨乐曲结构,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2重点难点五年级的学生渐渐有自己的思想了,尤其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本节课将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及兴趣爱好的培养。
重点难点1、学会欣赏《花木兰》。
2、通过欣赏,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
3、聆听乐曲,从中体会花木兰不同时候的情感表现。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视频,学生进行复习跟唱。
提问:你们知道的戏曲种类有哪些呢?(请同学回答)2、豫剧:原名“河北梆子”,只要特点是平民化、生活化、质朴化。
主要的伴奏乐器:板胡、梆子等。
音乐以“高亢粗犷、豪迈激越”著称。
(播放音乐:《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活动2【导入】乐曲背景1、介绍乐曲主要人物:花木兰。
2、播放《木兰从军》故事影片。
活动3【讲授】欣赏民乐与管弦乐队合奏《花木兰》1、民族乐器有哪些?二胡、琵琶、古筝、笛子、扬琴、萧等(展示乐器图片、播放乐器的音色以及播放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管弦乐包括那些?管弦乐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等不同乐器组合而成。
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
木管乐器:短笛、长笛、双簧管、黑管等。
铜管乐器:大号、小号、圆号、长号等。
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鼓等。
(展示乐器图片,播放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3、初听乐曲《花木兰》。
第二遍倾听《花木兰》,回答问题。
a、这首乐曲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b、每个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c、每个部分的情景又是怎样的? (请同学回答)5、第三遍欣赏。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23.5花木兰、故乡是北京∣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23.5花木兰、故乡是北京∣人教新课标(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e42bde4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9.png)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3单元的3.2和3.5节,主要内容包括:
1.歌曲《花木兰》: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英雄花木兰的故事,认识民族英雄形象,同时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歌曲《故乡是北京》: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演唱、演奏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民族音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对于民族乐器的认识,难点在于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听觉辨识不同民族乐器的声音和演奏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视频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直观的认识。
-在音乐情感表达方面,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体会歌曲背后的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演唱。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歌曲背景、故事情境再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
3.音乐知识: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认识民族乐器,如二胡、笛子等。
4.音乐欣赏:欣赏与课程相关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5.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演奏民族乐器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音乐审美:通过学习《花木兰》和《故乡是北京》两首歌曲,使学生能够感受音乐旋律、节奏、歌词的美,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花木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花木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df3f8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0.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花木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花木兰》是一首五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通过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民间故事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感受到她的勇敢和坚强。
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适合学生进行音乐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喜欢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是,对于一些民间故事可能还不够熟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花木兰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花木兰的故事,理解她的勇敢和坚强。
2.学会歌曲《花木兰》,并能够进行演唱。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花木兰的故事,感受她的勇敢和坚强。
2.学会歌曲《花木兰》,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欣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花木兰的故事,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花木兰》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准备花木兰的故事课件。
3.准备音乐教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歌曲《花木兰》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花木兰的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花木兰的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她的勇敢和坚强。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音乐元素,如歌曲的节奏、旋律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花木兰》,让学生跟唱,注意指导他们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演唱能力。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有关花木兰的歌曲,如《木兰辞》、《花木兰从军》等,让学生感受不同歌曲风格,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 欣赏 花木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 欣赏 花木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c8809027d3240c8547efb6.png)
花木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分辨各乐段主奏乐器,认识打击乐器梆子,并能用梆子为音乐进行简单的伴奏。
2、通过学习对河北梆子音乐特点有初步了解,增强学生对戏曲的热爱之情。
3、欣赏民乐与管弦乐队合奏《花木兰》,能够分辨音乐的结构,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
2重点难点欣赏民乐与管弦乐队合奏《花木兰》,能够分辨音乐的结构,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
能分辨各乐段主奏乐器,认识打击乐器梆子,并能用梆子为音乐进行简单的伴奏。
3教学过程一、导入:看河南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
师:同学们,今天艾老师要考考你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地方戏剧呢?生:京剧、豫剧。
师:今天老师就请你们听一段河南豫剧,听听这段豫剧讲的是谁的故事?二、欣赏乐曲《花木兰》。
1、完整聆听乐曲。
(1)初听乐曲片段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也是表现花木兰的音乐作品,你们听一听它与豫剧《花木兰》有什么不同?这首器乐曲借鉴了河北梆子的音调创作而成。
(2)完整聆听乐曲。
师:请同学们完整欣赏乐曲,根据乐曲的速度、情绪的变化给乐曲分成段。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1)唱主题师:请同学们跟琴轻声哼唱主题,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聆听主题A师:这段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除了主奏乐器外,还有什么乐器?如果听出来了,请模仿演奏(3)介绍板胡板胡归属于拉弦乐器。
它的名称是因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
音色明亮,高亢。
是我国多种梆子腔戏曲,北方戏曲和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
(4)再听主题A师:请同学们听到板胡演奏时,用动作模仿并思考:音乐家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只用板胡演奏不好吗?(5)再听主题A师:跟音乐模仿板胡演奏,体会各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作用。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1)聆听主题B师:这段乐曲与主题A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表达了木兰此时怎样的情感?(2)复听主题B师:这段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乐曲的主题出现了几次?(3)介绍打击乐器梆子。
梆子又名梆板,汉族打击乐器。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三单元《花木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三单元《花木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4fa9af915f804d2a16c110.png)
2.花木兰出征
(1)教师出示主题A
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音乐表现了什么?
(2)跟琴哼唱
同学们观看曲谱,跟老师弹琴轻声哼唱,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3)认识板胡
大家在聆听欣赏时注意到音乐是由哪件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吗?
(4)表现A主题
提示同学分两组模仿板胡演奏和打击乐伴奏。
3.花木兰思乡
(1)对比A主题,这段音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
绪昂扬、有力,表现了木兰
决心替父从军的决心及在
战场英勇杀敌的飒爽英
姿……
教师重点引导
教学生可能说出二胡等乐
器。
教师出示板胡并引导
学生认知。
一组随音乐模仿板胡演
奏;二组用xx x节奏,
持打击乐器在
偶数小节内伴奏。
教师指
挥。
抒情、优美的音乐情绪表达
体现自主学习的
能力,培养学生赏析
能力,为完成过程目
标打基础。
感知戏曲风格,为加
入打击乐器伴奏做
准备。
(教师可适当
降调,以符合学生音
高。
)
、为加入打击乐表现
主题A作铺垫。
培养学生的合作
能力,为后面表演环
节做铺垫。
(用哼唱
的形式和用乐器模
仿的方式参与表现,
增强学生的体验及
理
解。
五年级音乐下册《花木兰》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音乐下册《花木兰》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635b0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1.png)
五年级音乐下册《花木兰》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五年级音乐下册《花木兰》教案五年级音乐下册《花木兰》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故乡是北京》,对传统戏曲有初步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通过欣赏乐曲《花木兰》《故乡是北京》,能够分辨乐曲结构,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欣赏乐曲《花木兰》《故乡是北京》,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时安排1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看大戏》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伴奏,学生进行复习演唱。
师:上节我们学唱了歌曲《看大戏》,这是一首具有河南豫剧风格的创作歌曲。
今天我们首先要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的器乐曲——《花木兰》。
二、欣赏乐曲《花木兰》1.简介花木兰。
2.完整聆听乐曲。
教师播放乐曲《花木兰》音频,在聆听前提出问题:(1)乐曲分成几个部分?(三个部分:ABA′。
)(2)乐曲的那几个部分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A段昂扬有力、B段抒情优美、A′欢快热烈。
)聆听以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初步感受。
3.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E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昂扬、有力,表现了木兰决心替父从军的决心及在战场英勇杀敌的飒爽英姿……(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A伴奏。
(4)再次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主题A是由哪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学生自由回答:由板胡与管弦乐队演奏。
4.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二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B,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B或A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抒情、优美;表现了木兰及将士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
.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三部分。
提示学生注意:(1)这部分音乐与前面哪个部分基本相同?(与第一部分相同,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结束部分情绪更为热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欣赏曲:花木兰》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欣赏曲:花木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e112f1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9.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欣赏曲:花木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欣赏曲:花木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花木兰为题材,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勇敢战斗、不畏艰险的英勇事迹。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花木兰的感人故事,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和实践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欣赏曲:花木兰》,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花木兰的勇敢、坚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知识与技能:了解花木兰的感人故事,认识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等。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欣赏曲:花木兰》,理解歌曲的内涵。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图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花木兰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欣赏的情境。
2.聆听:学生认真聆听《欣赏曲:花木兰》,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3.学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学生跟唱,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歌曲的歌词、旋律等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5.实践活动: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如合唱、舞蹈等,展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花木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花木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8a748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a.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花木兰》教案一. 教材分析《花木兰》是一首五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通过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民间故事和英雄人物花木兰,感受她的勇敢和善良。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适合学生演唱和欣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花木兰的故事不太熟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花木兰的故事,理解她的勇敢和善良品质。
2.学会演唱《花木兰》这首歌曲,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节奏。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花木兰故事的理解和歌曲的演唱技巧。
2.歌曲中的高音和节奏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花木兰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她的勇敢和善良品质。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演唱,教师指导纠正。
4.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花木兰的故事资料,图片和视频。
2.准备钢琴或其他乐器,用于伴奏演唱。
3.准备歌曲乐谱,分声部发放给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花木兰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她的勇敢和善良品质。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花木兰》歌曲,让学生感受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高音和节奏的把握。
教师分组指导,纠正发音和动作。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观摩和评价,巩固所学。
5.拓展(5分钟)欣赏其他关于花木兰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花木兰的勇敢和善良品质。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花木兰》,准备下次课堂展示。
8.板书(2分钟)书写课题《花木兰》,标注重点音符和节奏。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估计值,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三单元《花木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三单元《花木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95b6ab2f60ddccdb38a048.png)
《花木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河北梆子音乐特点进行初步了解,增强学生对戏曲的热爱之情。
2.欣赏民乐与管弦乐队合奏《花木兰》,能够分辨乐曲的大体结构,乐曲的音乐形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欣赏乐曲《花木兰》,感受音乐所表达的音乐形象。
三、教学过程:1老师为学生展示穿在身上的名族风服饰师: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穿的这一身衣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生;师:是的,非常的民族风,具有民族特色,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和民族风有关系。
2.欣赏乐曲《花木兰》。
(1)老师演唱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
(2)简介花木兰:教师请同学向大家介绍课前收集有关花木兰的资料。
一起读读古诗《花木兰》。
【设计意图】老师演唱《谁说女子不女男》,大家一起说说花木兰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乐曲的欣赏做铺垫。
(3)完整聆听乐曲。
①乐曲分为几个部分?(A B A’)②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聆听后请同学谈谈初步感受。
(4)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①老师出示主题A,学生轻声跟琴哼唱,感受乐曲戏曲风格。
(可适当降调)②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结合花木兰故事说说表现了什么?(音乐昂扬、有力,表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和花木兰的飒爽英姿。
)③聆听音乐A部分,请同学为A部分自选乐器伴奏。
(模仿演奏)④提示学生在听的时候注意A部分乐曲是由那件民族乐器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呢?(板胡)【设计意图】用哼唱的形式感受旋律特点,加深印象。
用乐器模仿表现,增强学生的体验及理解。
(5)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老师出示主题B,学生随琴哼唱,感受戏曲风格。
①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抒情、优美的音乐情绪表达了木兰及将士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②聆听第二部分请学生为音乐自选伴奏乐器伴奏。
(模仿表演)③提示第二部分是由管子、笛子与管弦乐队一起演奏的。
(6)欣赏乐曲第三部分。
老师播放第三部分。
①提示学生注意第三部分与前面哪个部分基本相同?(是与第一部分基本相同,只是结尾处更为激烈。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三单元《花木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三单元《花木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b8daeb1eb91a37f0115c87.png)
第二课时
《花木兰》教学反思
在学习《花木兰》这首乐曲时,我首先创设情景播放河南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简单了解花木兰的故事。
在导入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讲解花木兰的故事,导入乐曲《花木兰》,并说出演奏形式是民乐与管弦乐。
了解河北梆子以及伴奏乐器。
然后分乐段欣赏,并说出各部分的演奏乐器。
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表现没一个乐段。
根据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进行创编练习,培养了学生创作能力,最后在拓展部分让学生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
通过学习,我感觉到层次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但是也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学生缺乏自信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多鼓励学生,培养勇敢坚强的性格。
增强对歌曲的表现力。
花木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花木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847e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e.png)
花木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花木兰》这首经典歌曲的故事背景。
2.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3.掌握唱歌时的基本技能,如节奏、音高、调性等。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花木兰》这首歌曲的故事背景,表达思想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要求学生在不看歌词的情况下,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习《花木兰》的故事背景
1.讲述《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向学生介绍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播放相关配乐,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情境。
活动二: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1.向学生介绍歌曲的歌词和曲调,让学生跟着曲调唱歌,体会歌曲中的情感。
2.分段学唱歌曲,每一段结束后,带领学生分析歌曲中的情感。
活动三:欣赏《花木兰》
1.播放音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音乐中的情感。
2.请学生在不看歌词的情况下听歌,尝试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
思考题
1.你们对《花木兰》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2.你们在听歌的过程中,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音乐中的情感?
3.你们是如何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的?。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三单元《花木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三单元《花木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0b76e454028915f814dc210.png)
(三)介绍河北梆子
1先请同学结合河南梆子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认为的河北梆子
2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认识河北梆子(强调河北梆子的主要伴奏乐器)
3.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主题
(一)设问聆听
1结合河北梆子中常用的伴奏乐器回答主题一用什么乐器演奏?
2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生回答
(二)演唱乐曲的第一部分主题
注意事项:1把握音准
课时数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钢琴梆子
教学过程
一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知道许多大英雄,今天老师带来一段豫剧,介绍的就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在听的过程中,如果你想到了她是谁,请举起手来!
生回答
师:有谁知道这段豫剧选自《花木兰》中的哪一段?
生回答
教师点评
请学生简单的讲述花木兰的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具有河北梆子音调的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合奏的《花木兰》,让学生充分感受其丰富的音色变化与浓郁的民族风格,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向学生展示《花木兰》的故事。
教学重点
熟记音乐不同段落主题并划分
感受不同主题的速度及情绪
教学难点
1感受音乐作品的三个段落的不同速度,情绪
2能够熟悉作品A乐段主题,并用打击乐器,声势等动作参与表现
人民教育出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五年级(下)
花木兰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
(2)分辨乐曲的结构,感知其音乐形象
(3)辨别乐曲中出现的民族乐器,切身体会戏曲的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感受作品《木兰》
聆听音频,分辨乐曲的结构,感知音乐形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花木兰》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花木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d5bd14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0.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花木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花木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花木兰为题材,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勇敢战斗,凯旋而归的英勇事迹。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花木兰的精神品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音乐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学会了识谱、唱歌和简单的音乐鉴赏。
然而,对于花木兰这一传统故事,部分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花木兰的故事背景,感受音乐与故事之间的联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花木兰》,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理解歌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歌曲《花木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花木兰的勇敢、善良、忠诚品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花木兰》,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以及花木兰故事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花木兰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感受歌曲的内涵。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提高演唱技巧。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演唱、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讲述花木兰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学唱歌曲: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注意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
3.分析歌曲: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理解歌词的含义。
4.演唱练习:学生分组演唱,教师点评指导,提高演唱水平。
5.情境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情境表演,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花木兰的勇敢、善良、忠诚品质。
《花木兰》教学设计
![《花木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5af26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6.png)
《花木兰》教学设计课型:欣赏课年级:五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花木兰》教材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设计思路】《花木兰》是一首具有河北梆子唱腔特点的乐曲,演奏形式为民乐与管弦乐队合奏。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聆听、声势、律动、模仿的方法,在听、唱、演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河北梆子独特的魅力。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传统戏曲河北梆子,启发孩子认识和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在学生心中播撒民族文化精粹的种子,弘扬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2.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河北梆子音乐特点,能够运用音乐要素对曲子的结构进行简单的分析,进而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能够听辨乐曲中的民族乐器并了解其音色特点,能准确的敲击乐曲中的节奏,能用明亮的声音,明朗的情绪演唱曲子的旋律。
3.过程与方法:尝试用聆听、声势、律动、模仿的方法,在听,唱、演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活动中,感受河北梆子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比音乐三个乐段中的情绪、速度,感受音乐塑造的花木兰形象,了解河北梆子苍劲悲壮、激越高昂的唱腔特点。
教学难点:用聆听、模仿、声势、创编歌词、听辨记忆A、B 主题旋律等方法感受唱腔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钢琴、梆子、堂鼓、铙钹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唱段,请同学们欣赏边思考:唱段中表现得人物是谁啊?。
(老师随音乐演唱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师:唱段中表现得人物是谁啊?生:花木兰师:没错,花木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浴血奋战,荣归故里。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具有河北梆子戏曲风格的《花木兰》,现在请同学们伸出小手,跟随图形谱完整的欣赏乐曲,并思考: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播放音乐,教师跟随音乐画图形谱。
)师:通过观察图形谱,你发现了什么?(ABA’)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这首音乐作品,慢慢走进这位女英雄的内心世界。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欣赏曲:花木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欣赏曲:花木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4b2d7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17.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欣赏曲:花木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欣赏曲:花木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花木兰为题材,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勇敢战斗的英勇事迹。
歌曲旋律优美,富有民间特色,歌词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花木兰的故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善于模仿和表现,对民间故事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花木兰的故事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欣赏角度尚在培养阶段,需要在教学中逐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花木兰的故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学会歌曲《欣赏曲:花木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准确演唱。
2.理解花木兰的故事,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学会欣赏音乐,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花木兰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景。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演唱。
3.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4.欣赏法:聆听歌曲,分析歌曲的艺术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花木兰的故事课件或视频。
2.准备歌曲《欣赏曲:花木兰》的乐谱。
3.准备音响设备。
4.准备教学挂图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介绍花木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她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欣赏曲:花木兰》,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演唱结束后,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木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对传统戏曲有初步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通过欣赏乐曲《花木兰》,能够分辨乐曲结构,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欣赏乐曲《花木兰》,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教材分析
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了解音乐各部分的情绪;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看大戏》
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伴奏,学生进行复习演唱。
师: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看大戏》,这是一首具有河南豫剧风格的创作歌曲。
今天我们首先要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的器乐曲——《花木兰》。
二、欣赏乐曲《花木兰》
1、简介花木兰。
2、完整聆听乐曲。
教师播放乐曲《花木兰》音频,在聆听前提出问题:
(1)乐曲分成几个部分?(三个部分:A B A′。
)
(2)乐曲的那几个部分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A段昂扬有力、B段抒情优美、A′欢快热烈。
)
聆听以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初步感受。
3、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E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昂扬、有力,表现了木兰决心替父从军的决心及在战场英勇杀敌的飒爽英姿……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A伴奏。
(4)再次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主题A是由哪件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
学生自由回答:由板胡与管弦乐队演奏。
4、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二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B,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B或A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抒情、优美;表现了木兰及将士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
5、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三部分。
提示学生注意:(1)这部分音乐与前面哪个部分基本相同?(与第一部分相同,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结束部分情绪更为热烈。
)
(2)乐曲第三部分表现了什么?(表现了木兰与将士们在战场英勇杀敌,得胜后荣归故里,家乡父老热烈欢迎壮士凯旋的场景。
)
6、完整欣赏乐曲《花木兰》,随音乐进行展开想象。
三、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