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比较图文稿
对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比较和讨论

对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比较和讨论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中学(518066)夏献平本文依照课程标准1,以《稳态与环境》为例,侧重从内容上对人教版2和苏教版3教材的不同之处做举例比较,以便使读者更好地把握两本教材的特点。
欢迎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使互动话题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1对两本教材(必修三)的比较1.1 部分特有内容举例1.2 上表内容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两本教材的区别至少有以下几点:①同一概念不同名称。
例如,“免疫活性物质”和“免疫物质”,“淋巴因子”和“细胞因子”,“易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等。
②讲解重点不同。
例如,苏教版花了较大篇幅讲解了人教版没有做系统讲解的“昆虫的激素调节”,人教版花了较大篇幅讲解了苏教版未做明确介绍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
③相互矛盾。
例如,赤霉素的作用,“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概念。
④同一内容的设问角度不同。
例如,同样是对极性运输方面的实验,人教版是强调“评价和修正”,而苏教版则是“如何得出结论”。
⑤篇幅相差大。
人教版比苏教版多出近50%的篇幅。
⑥对课标理解有差异。
例如,对“活动建议部分”的尿糖检测实验,苏教版有,而人教版没有;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人教版有,苏教版却没有。
此外,在栏目设置,插图选用,习题安排,方法传授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两者显示各自特色。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表格中所列的某一教材所特有的内容,并非都是另一教材所没有的。
例如,关于昆虫的激素调节,人教版在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时,也有涉及,只是对昆虫的内激素方面的知识未提及。
再如,苏教版P.82有“农药和《寂静的春天》”专题,人教版在P.129对其中的部分内容也有提及。
2 两本教材在遵循课标的同时体现着创造性总体上看,两本教材都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内容要求,都能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努力反映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呈现形式体现了多样和生动之特点。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与苏教版对比研究(可修改).ppt

改革开放以来的语文教材: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实行一纲多本,将教 材引入竞争机制。当时的情况是沿海、内地、边疆,发展水平各不相同 ,“千书一面,万校一书”,“不管高矮胖瘦都穿同一号衣服”的教材 模式必须改变。实行一纲多本,将教材引入竞争机制的重大改革。各个 地区和学校,都可以在统一基本要求、统一审定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 需要选择教材。
材
六、压缩课本体积,扩大教材容量
特 点
演示课件
人
教
第一, 改革教科书的编排体系。
版 语
第二,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文
第三,重视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素养。
教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和创新精神。
材 特
第五, 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点
演示课件
本学期教学安排(9课时):
绪论………………………… 一课时 编写模式比较 ………………… 一课时 选文系统比较………………… 两课时 导读系统比较………………… 一课时 知识系统比较…………………两课时 练习系统比较…………………一课时 插图系统比较…………………一课时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人教版与苏教版比较研究
演示课件
程霖
壹
语文教材研究的重要性
贰
语文教材的概念及语文教材的发展
四个问题?
叁 语文教材内容组成要素
肆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人教版”和“苏教源自版”各自特点演示课件
语文教材研究的重要性
演示课件
教材研究的重要性
语 文 教 材 研 究 课 程 的 价 值 体 现
这种编写方法和编辑理论,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语文教材编写 奠定了基础,是现代语文教材的雏形。
演示课件
建国以后的语文教材建设,是一个全面探索、曲折发展的过 程。自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时期,共编写了五套统编教材。
对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比较和讨论

对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比较和讨论(1)本文依照课程标准,以《稳态与环境》为例,侧重从内容上对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以便使读者更好地把握两本教材的特点。
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或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1对两本教材(必修三)的比较1.1部分特有内容举例(见表1)对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比较和讨论(2)1对两本教材(必修三)的比较1.1部分特有内容举例(见表1)(续)对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比较和讨论(3)1对两本教材(必修三)的比较(续)1.2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两本教材的区别至少有以下几点:(1)同一概念不同名称。
例如,“免疫活性物质”和“免疫物质”,“淋巴因子”和“细胞因子”,“易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等。
(2)讲解重点不同。
例如,苏教版用了较大篇幅讲解了人教版没有做系统讲解的“昆虫的激素调节”,人教版用了较大篇幅讲解了苏教版未做明确介绍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内容。
(3)两本教材中的个别地方相互矛盾。
例如,赤霉素的作用,“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概念。
(4)对同一内容的设问角度不同。
例如,同样是极性运输方面的实验,人教版是强调“评价和修正”,而苏教版则是“如何得出结论”。
(5)篇幅相差大。
人教版比苏教版多出近50%的篇幅。
(6)对课标理解有差异。
例如,对“活动建议部分”的尿糖检测实验,苏教版有,而人教版没有;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人教版有,苏教版却没有。
此外,两本教材在栏目设置、插图选用、习题安排、方法传授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显示各自特色。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表中所列的某一教材所特有的内容,并非都是另一教材所没有的。
例如,关于昆虫的激素调节,人教版在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时也有涉及,只是对昆虫的内激素方面的知识未提及。
再如,苏教版P. 82有“农药和《寂静的春天》”专题,人教版在P.129对其中的部分内容卫有提及。
2两本教材在遵循课标的同时体现粉创造性从总体上看,两本教材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内容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努力反映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呈现形式体现了多样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能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都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的区别

人教版与苏教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节教材的比较
在比较了两个版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节后,发现:
1、人教版教材这一节重在概念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自主构建相关概念,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而苏教版教材这一节重在知识的传授、概念的构建,教材本身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但在激发学生思维方面稍有欠缺。
2、在材料的组织方面,苏教版教材的各种材料集中服务于知识本身,比如选择的图片虽然能够贴切地说明相对应的知识,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隔较远;而在这一方面有所改善,能给学生以亲切感。
3、人教版教材知识内容较多较复杂、方法指导形式多样,对于刚刚从小学步入初中的孩子们来说,难度较大;苏教版教材知识内容相对简单,方法指导融入知识的学习中没有刻意单独列出,对初一新生来说难度较小。
4、与苏教版教材相比,人教版教材的开放程度更大,从模仿苏联教材到模仿英美教材的转变幅度更大,教材知识本身的系统性相对较差。
因此,人教版教材对初中生物教师的专业程度要求更高,非专业教师授课的难度更大。
5、两个版本教材在“面向全体学生”方面都做得比较充分,在“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方面则都强调了进行探究实验、概念教学和构建生物学知识体系。
总的来说,两个版本的教材在这一节的编排上各有优劣,个人觉得,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以及有利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人教版教材似乎更胜一筹。
苏教版教材更加简单和直接,对于缺少生物专业师资的学校来说,更有利于教师把握和理解教材。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的比较分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的比较分析打开文本图片集“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均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经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21年初审通过的语文教材。
两版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教材编写的新理念和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但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体现出各自的特色。
一、教材编写体系的比较1.教材的框架体例“人教版”教材主要有两个部分:课文和语文园地。
该册书共安排了40篇课文,其中精读24篇,略读8篇,选读8篇。
语文园地有四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和“读读背背”,八个机动栏目:“读读认认”、“展示台”、“我会填”、“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读读记记”、“连连认认”,每个栏目在各单元中平均出现两次。
教材后的生字表(一)有200个生字,带有拼音,要求认识;生字表(二)有300个生字,没有拼音,要求会写;词语表里共有341个词语,没作具体要求,教师可自主安排。
“苏教版”教材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
教材共有24篇课文,不分精读和略读。
不同的是,“苏教版”将“习作”从单元综合练习中抽出来自成体系,突出了“习作”的重要性。
单元练习共有五个固定栏目:“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写好毛笔字”,没有安排其他机动栏目。
教材只有生字表,共安排生字378个,全部带有拼音,要求会写的233个,并用不同的字号做出区分。
从总体要求上看,人教版的教材生字的总量比苏教版多122个,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比苏教版多67个,而且有341个词汇需要学生了解。
可见人教版教材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苏教版。
2.单元的组合方式“人教版”教材的32篇课文(精读和略读),每个单元都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课文共分为八个单元,以专题组织,即每个单元都是由相近或相似的课文组成。
高中三套化学新教材目录比较(人教、苏教、鲁科)

主题
走进化学科学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探秘膨松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电解质 氧化剂和还原剂 科学认识和使用含氯消毒剂 铁的多样性 硫的转化 氮的循环 论证应对重污染天气的“汽车限行”议题
Ⅲ、苏教版上册
23ຫໍສະໝຸດ Ⅱ、鲁教版章节第 1 章---认识化学科学---第 1 节 第 1 章---认识化学科学---第 2 节 第 1 章---认识化学科学---第 3 节 微项目 第 2 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 1 节 第 2 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 2 节 第 2 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 3 节 微项目 第 3 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第 1 节 第 3 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第 2 节 第 3 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第 3 节 微项目
人教版、鲁教版、苏教版新教材必修一目录对比
Ⅰ、人教版
章节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 第二章---海水中重要的元素---氯和钠---第一节 第二章---海水中重要的元素---氯和钠---第二节 第二章---海水中重要的元素---氯和钠---第三节 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 1 第三章---铁 金属材料---第一节 第三章---铁 金属材料---第二节 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 2 第四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第四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第四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 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 3 附录Ⅰ
附录Ⅱ 探究
研究与实践
1
主题
物质分类及其转化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钠及其化合物 氯及其化合物 物质的量 配制一定物质量浓度的溶液 铁及其化合物 金属材料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化学键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常见废弃物的 处理方法 一些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 钠和水的反应 p34 利用覆铜板制作图案 p70 碱金属化学性质的比较 p94 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 p103 了解纯碱的生产历史 p39 检验食品中的铁元素 p71 认识元素周期表 p99
重点小学数学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内容结构的对比分析

精心整理小学数学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内容主题结构的对比分析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数与代数的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与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有关部分相比,两个个版本“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结构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一)数的认识“仔2.分数的初步认识,原来安排在四年级(上册),两个个版本依据《标准》的要求,安排在三年级。
人教版安排在三年级(上册),苏教版安排在三年级(上、下册)。
两个版本对分数初步认识的安排不仅是学习时段的不同,更主要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有较大差异。
人教版采用传统的做法,只安排认识一个物体(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而苏教版则大胆创新,将分数的初步认识分为两个循环阶段,即在三年级(下册)安排“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和求整体的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内容,意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对于小学阶段分数的认识,传统的编排方式是分成两段,先初步认识,再系统教学。
有人认为“这种编排比较符合数学的逻辑顺序”,“但不足的是由于分段较少,两段内容的差异较大,且相距的时间较长,给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苏教版编者亦有同感,因而在第一学段增加分数初步认识的内容,意在缩小两个学段的内容差异。
这样编排是否真的合理,有待于教学实践的检验和进一步的研究。
3.小数的初步认识,两个版本都安排在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和苏教版是先认识分数,以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为教学的起点来认识小数。
另外,苏教版只认识一位小数,而人教版认识到两位小数。
2.表内乘除法分两段编排,不至于学生在一学期接触大多是类似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还有一个重大创新,就是都采用了把5的乘法口诀提至2、3、4的乘法口诀的认识以前进行,有人认为,“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5的乘法口诀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便于记忆,同时与双手的十指有一种对应关系,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另,关于乘法口诀,人教版和苏教版采用的是小九九,而北师大版采用的是大九九。
小学数学教材比较(苏教,人教,北师)

(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对比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一年级上册1. 生活中的数2. 比较3. 加减法(一)4. 整理与复习(一)5. 大家来锻炼6. 分类7. 位置与顺序8. 认识物体9. 加减法(二)10. 整理与复习(二)11. 认识钟表12. 统计13. 迎新年14. 总复习一年级下册1. 生活中的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三单元《分一分》第四单元《认位置》第五单元《认数(一)》第六单元《认识物体》第七单元《分与合》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认数(二)》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第十二单元《加法》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一年级上册1 数一数2 比一比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4 认识物体和图形5 分类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7 11~20各数的认识8 认识钟表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 总复习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目录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实践活动:认识周围的数3、分一分,认一认物体实践活动:我有一双小巧手4、11-20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6、20以内的退位减法7、总复习一年级下1,100以内的认识2,方向与位置3,认识图形4,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5,认识钟表课题6,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二)7,统计8,总复习二年级上册1、表内乘法(一)2、角的初步认识3、表内乘法(二)4、测量长度实践活动:小小测量员5、表内除法实践活动:庆祝元旦6、总复习2. 观察与测量3. 加与减(一)4. 有趣的图形5. 整理与复习(一)6. 加与减(二)7. 购物8. 加与减(三)9. 统计10. 整理与复习(二)11. 总复习二年级上册1. 数一数与乘法2. 乘法口诀(一)3. 观察物体4. 节日广场5. 分一分与除法6. 整理与复习(一)7. 方向与位置8. 时、分、秒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减法》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第三单元《认数》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二)》第七单元《统计》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除乘法》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一年级下册1 位置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3 图形的拼组4 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5 认识人民币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 认识时间8 找规律9 统计10 总复习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我长高了3 角的初步认识4 表内乘法(一)实践活动:走进田园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万以内数的认识2.认识图形3.三位数的加减法四则混合运算4. 千米毫米5. 有余数的除法6,时分秒7,统计8,总复习三年级上册一克、千克、吨的认识第1课时认识克、千克第2课时认识吨第3课时实践活动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第1课时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第2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第3课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第4课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第5课时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一)第6课时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二)9. 月球旅行10. 乘法口诀(二)11. 整理与复习(二)12. 除法13. 统计与猜测14. 趣味运动会15. 总复习二年级下册1. 除法2. 混合运算3. 方向与路线4. 生活中的大数5. 测量6. 整理与复习(一)7. 加与减(一)8. 认识图形9. 加与减(二)10. 整理与复习(二)第四单元《认识除法》第五单元《口诀求商(一)》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第九单元《时、分、秒》第十单元《观察物体》第十一单元《统计和可能性》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认数》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第四单元《加法》5 观察物体6 表内乘法(二)看一看摆一摆7 统计8 数学广角9 总复习二年级下册1 解决问题2 表内除法(一)3 图形与变换4 表内除法(二)5 万以内数的认识6 克与千克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有多重8 统计9 找规律10 总复习第7课时解决问题第8课时整理与复习三东、南、西、北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第2课时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第3课时实践活动四旋转与平移现象第1课时旋转、平移(一)第2课时旋转、平移(二)五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第1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第3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第4课时解决问题第5课时整理与复习六周长第1课时认识周长第2课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第3课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4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应用七分数的初步认11. 统计三年级上册1. 乘除法2. 观察物体3. 千克、克、吨4. 搭配中的学问5. 乘法6. 整理与复习(一)7. 周长8. 交通与数学9. 除法10. 年、月、日11. 时间与数学(一)12. 时间与数学(二)13. 整理与复习(二)14. 可能性15. 生活中的推第五单元《认识方向》第六单元《减法》第七单元《认识角》第八单元《乘法》第九单元《统计》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第二单元《认数》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第四单元《加和减》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七单元《乘法》第八单元《观察物体》第九单元《统计三年级上册1 测量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 四边形4 有余数的除法5 时、分、秒填一填,说一说6 多位数乘一位数7 分数的初步认识8 可能性9 数学广角10 总复习三年级下册1 位置与方向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识第1课时认识分数第2课时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第3课时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二)八年、月、日第1课时年、月、日第2课时24时计时法第3课时实践活动九总复习第1课时总复习(一)第2课时总复习(二)第3课时总复习(三)三年级下册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实践活动:考查素质教育基地3、三位数除以以为是的除法4、统计实践活动:纸与生活小调查5、小数的初步认识6、轴对称实践活动: 美化我们的小天地7、总复习理16. 总复习三年级下册1. 元、角、分与小数2. 对称、平移和旋转3. 乘法4. 整理与复习(一)5. 面积6. 认识分数7. 整理与复习(二)8. 统计与可能性9. 总复习四年级上册1. 认识更大的数2. 线与角3. 走进大自然4. 乘法与可能性》第十单元《认识分数》第十一单元《整理与复习》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第二单元《年、月、日》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第四单元《乘法》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六单元《千米和吨》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第九单元《长方形3 统计4 年、月、日制作年历5 两位数乘两位数6 面积7 小数的初步认识8 解决问题设计校园9 数学广角10 总复习四年级上册1 大数的认识1亿有多大?2 角的度量3 三位数乘两位数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6 统计四年级上册一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第2课时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第一单元检测二多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读写第1课时读数第2课时写数第3课时比较大小用万或亿做单位表示数第1课时用万或亿做单位表示数第2课时求近似数数字编码整理与复习第二单元检测三多位数的加减法口算与估算用计算器计算加减法的关系加法运算律第1课时加法运算律(一)第2课时加法运算律(二)整理与复习第三单元检测四角线段、直线和射线角的度量5. 整理与复习(一)6. 图形的变换7. 除法8. 方向与位置9. 生活中的负数10. 整理与复习(二)11. 统计12. 数据告诉我四年级下册1.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 认识图形3. 小数乘法4. 数图形中的学问5. 整理与复习(一)6. 观察物体7. 小数除法8. 激情奥运和正方形的面积》第十单元《统计》第十一单元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第二单元《角》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第五单元《找规律》第六单元《观察物体》第七单元《运算律》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十单元《认数》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法》第二单元《升和毫升》你寄过贺卡吗?7 数学广角8 总复习四年级下册1四则运算2位置与方向3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营养午餐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7统计8数学广角小管家9总复习第1课时角的度量第2课时角的分类第3课时画角第四单元检测五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和估算第1课时口算和估算(一)第2课时口算和估算(二)笔算乘法第l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2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五单元检测六相交与平行第1课时相交与平行(一)第2课时相交与平行(二)第六单元检测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口算和估算第1课时口算和估算(一)第2课时口算和估算(二)笔算除法第1课时笔算除法(一)第2课时笔算除法(二)第3课时笔算除法(三)第4课时笔9. 游戏公平10. 整理与复习(二)11. 认识方程12. 图形中的规律13. 总复习五年级上册1. 倍数与因数2. 图形的面积(一)3. 整理与复习(一)4. 分数5. 数学与交通6. 整理与复习(二)7. 分数加减法8. 图形的面积(二)9. 尝试与猜测10. 整理与复习(三)第三单元《三角形》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六单元《找规律》第七单元《运算律》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第十一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十二单元《统计》第十三单元《用字母表示数》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五年级上册1小数乘法2小数除法3观察物体4简易方程量一量找规律5多边形的面积6统计与可能性铺一铺7数学广角8总复习五年级下册1图形的变换2因数与倍数3长方体和正方算除法(四)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七单元检测八可能性第1课时可能性(一)第2课时可能性(二)第八单元检测九总复习期未归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专题二计算专题三图形与可能性专题四综合应用五年级上册一小数乘法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第2课时小数乘小数第3课时积的近似值第4课时解决问题第5课时整理与复习二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第1课时图形的平移第2课时图形的旋转第3课时轴对称图形第4课时设计图案11. 可能性的大小12. 数学与生活13. 总复习五年级下册1. 分数乘法2. 长方体(一)3. 分数除法4. 整理与复习(一)5. 数学与生活6. 长方体(二)7. 分数混合运算8. 百分数9. 整理与复习(二)10. 数学与购物11. 统计六年级上册1. 圆2. 百分数的应用第三单元《认识小数》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五单元《找规律》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二)》第十单元《统计》第十一单元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第二单元《确定位置》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第五单元《找规律》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体粉刷围墙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6统计打电话7数学广角8总复习六年级上册1. 位置2. 分数乘法3. 分数除法4. 圆确定起跑线5. 百分数6. 统计合理存款7. 数学广角8. 总复习第5课时整理与复习三小数除法第1课时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第2课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第3课时商的近似值第4课时循环小数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第6课时解决问题(二)第7课时整理与复习四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第2课时解决问题五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2课时三角形的面积第3课时梯形的面积第4课时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第5课时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第6课时解决问题(一)第7课时解决问题(二)第8课时整理与复习六可能性可能性七倍数与因数3. 图形的变幻4. 整理与复习(一)5. 数学与体育6. 比的认识7. 统计8. 整理与复习(二)9. 生活中的数10. 观察物体11. 看图找关系12. 总复习六年级下册1. 数学与环境2. 数学与社区3. 数学与体育4. 数学与科技5. 总复习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十单元《圆》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方程》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四单元《分数除法》第五单元《认识比》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可能性》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六年级下册1 负数2 圆柱与圆锥3 比例自行车里的数学4 统计6 整理与复习(1)数与代数(2)空间与图形(3)统计与概率(4)综合应用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第1课时倍数、因数第2课时2,3,5的倍数特征第3课时合数、质数八总复习第1课时总复习(一)第2课时总复习(二)第3课时总复习(三)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目录1、分数2、长方体和正方体综合运用: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3、分数加减法综合运用:一年"吃掉"多少森林4、方程5、折线统计图综合运用:发豆芽6、总复习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目录1、四则混和运算2、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综合运用:节约一滴水3、确定位置4、三角形5、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综合运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调查6、平行四边形和梯形7、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三单元《比例》第四单元《确定位置》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总复习8、统计综合运用:我们长高了9、总复习六年级上册一分数乘法第1课时分数乘法(一)第2课时分数乘法(二)第3课时解决问题(一)第4课时解决问题(二)二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第3课时设计图案第4课时圆的周长第5课时圆的面积第6课时解决问题第7课时整理与复习三分数除法第1课时分数除法(一)第2课时分数除法(二)第3课时解决问题(一)第4课时解决问题(二)第5课时探索规律第6课时整理与复习四比和按比例分配第1课时比的意义和性质第2课时解决问题第3课时整理与复习五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第1课时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第2课时比例尺(一)第3课时比例尺(二)第4课时物体位置的确定(一)第5课时物体位置的确定(二)六分数混合运算第1课时分数混合运算第2课时解决问题(一)第3课时解决问题(二)第4课时解决问题(三)七负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负数第2课时负数的应用八可能性可能性九总复习第1课时总复习(一)第2课时总复习(二)六年级下册1、百分数综合运用:有奖购书活动中的数学问题2、圆柱和圆锥3、正比例和反比例4、统计综合运用:设计"六一"庆祝活动方案5、总复习。
2012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的比较范文

2012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的比较[内容摘要]: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的指导下,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不管是在教材编写理念,还是在编排、选文和练习设计,甚至装桢上都有较大的变革。
[关键词]:语文教材编写理念,编排体系,课文编选,练习设计2002年9月,全国10000多万中小学生使用了新课程教材。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共有三套:1、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2、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3、语文出版社语文教科书。
新教材适应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本文拟就人教版和苏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的异同谈点看法。
一、教材编写的新理念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对教材和教学都提出了全新的目标、理念和要求。
人教版的指导思想为: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力求课堂的开放性和教学的弹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情趣;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1)苏教版的编写理念:一是以人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尊重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体现民族语文的特点;三是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注重丰富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重视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广影响,又注重科学而严格的读、听、写、说语文基本技能训练;四是加强整合优化,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构建全方位开放的语文综合实践系统;五是确认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材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意识,有助于学生自主独立学习,在自我构建的过程中获得能力;六是压缩课本体积,扩大教材容量,开拓语文学习资源,既要减轻过重学习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人教版和苏教版的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确立的,因而有着明显的共同点:(一)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材一改以往“前言”的模式,以谈心的方式介绍课本,着眼于学生自学,全面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创新能力、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人教版、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比较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人教版、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比较分析“生物学教科书是依据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编写,学生使用最多且在师生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材,它既体现了中学培养目标,又体现了生物学科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我国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版本主要有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中图版、浙科版、河北版等,其中人教版教材在全国使用地区较为广泛,具有普适性,苏教版教材则是在我国教育发达地区使用率较高的版本,选择以上两版教材进行比较分析,易于发现两版教材存在的差异之处。
本文选取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专题“细胞的分子组成”模块进行比较分析,此模块是高中生物学习的开篇,是学习其他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因而,从两版教材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探究能力引导、教材课程容量、内容难度、编写体例等维度的异同进行分析较具代表性,以便教育者更好地了解两版教材的独特之处,继而能更精准地领悟新教材观的理念实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有效展开。
一、两版教材的共同特征1.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及探究能力的培养新课改教学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尤其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探究、进行合作性学习,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两版生物教材均在内容设计上融入了这一理念,不仅注重培养生物学基本知识与技能,更加涵盖了与学生紧密相关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内容,始终将培养学生的基本生物学素养,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整个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两版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又尽可能地体现当今社会生态教育所倡导的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理念。
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两版教材均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人教版教材编排的“问题讨论、实验、思考与讨论”等板块;苏教版教材编排的“边做边学、课题研究、积极思维及课外探究”等板块。
教材中的实验内容遍及各个章节,且两版教材在编排部分实验活动时,均没有直接给出相关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动手操作、数据分析、结果讨论等得出相应的结论。
苏教版和人教版教科书数列内容设计呈现方式比较分析

习题类型的比较(单位:题)
苏教版
题数 百分率(%) 题数
人教版
百分率(%)
口答题 选择题
12 4
6.5 2.2
0 6
0 4.0
填空题
解答题 合计
6
163 185
3.2
88.1 100
8
135 149
5.4
90.6 100
• 说明:
• 1、苏教版和人教版都很重视解答题的作用,苏教版的口 答题实际上是判断题,现在的学生很容易去证明一个已知 的问题,而对于判断一个问题对错的能力有待提高。苏教 版判断题的出题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人教 版没有口答题,这一点苏教版做的比较好。 • 2、上面已经提过,人教版的练习主要是例题的变式或者 加深,注重提高,AB组题的设置是从纵向难度来划分, 层次深入。 • 3、习题的设置较为灵活,如人教版第62页一道关于教育 储蓄的习题,设置了8个不同的小题,有利于启发学生联 想,发散学生思维。
• 例题图片
• (四)数列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对比分析 • 苏教版:在目录中有提到数列在EXCEL编 程方面的应用,注重实际操作,这应是苏 教版的一大特色。 • 人教版:课后阅读中有讲到把数列与程序 算法联系起来,利用计算机解决有关数列 问题。
• 人教程序框图,苏教EXCEL应用图
• (二)数列章首语章前图章结语和目录设 计分析 • 1、章首语章前图设计 • 苏教版和人教版的教科书中都在必修5数列 部分设置了“章首语”“章前图” •
• 图片1苏教版章前图 • 图片2人教版章前图
• 章首语章前图的作用:
• 1、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章首语选取 了大量与本章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 生熟悉的素材。 学生通过阅读章首语欣赏章前 图可以了解数列的用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想 要学习数列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起到了“凤凰头” 的作用。 • 2、从知识角度分析,它担当着“先行组织者”的作用, 学生可以对即将学习的数列内容,学习方法有一个总体认 识,有利于高中生把握数学课程的学习方向,了解数学是 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美。
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比较

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比较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比较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我国现行教科书包括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版本。
我选取了人教版和苏教版两个版本,从二者的内容框架、相同模块的教学内容、活动设计以及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等方面进行比较。
一、内容框架特点教材的内容框架都不仅仅是对课程标准的照搬,而是都融入了认真的编排,各章间层层递进相互联系,每小节又是对每大章主题的进一步分析与阐明,节与节间同样是层层递进,能相互联系起来共同呈现本章的内容。
尽管两本教材各章的编排顺序不是完全相同但都是在围绕新课程标准构建知识体系。
(一)人教版人教版教科书将“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以及“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这三个内容设置在了第一章,人教版教材特有的内容有: 生命系统的层次,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形成,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蓝藻细胞, 细胞骨架, 溶酶体,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 活化能, 化能合成作用,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等。
(二)苏教版苏教版教科书则是在一开始增加了“生物科学和我们”这一章的内容,包括“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和“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
苏教版教材还将多个内容进行了归纳合并,比如将四种生物大分子合为“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一节,还有“细胞的类型与结构”一节,也是将多个内容合为一节。
苏教版教材特有的内容有: 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挑战“自然发生说”, 观察池塘水中的“生命世界”, 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显微镜介绍, 酶促反应, 物体颜色的形成, 观察植物器官的切片, 坏死细胞与凋亡细胞的电泳比较等。
二、相同模块教学内容方面的异同两种教材在相同的模块中除了都涵盖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外,各自选取了不同的教学素材,更进一步的体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比
较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对人教版和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的比较当前所进行的课程改革打破了一种版本的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
各种版本的教材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教材版本的多样化,给学校提供了自主选择教材的机会。
我们小组将人教版和苏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作了比较。
一、比容量
人教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内容分为十个单元,它们分别是:①数一数;②比一比;③ 1~5的认识和加减法;④认识物体和图形;⑤分类;⑥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⑦ 11~20各数的认识;⑧认识钟表;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⑩总复习。
苏教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内容包含十三个单元,它们分别是:一、数一数;二、比一比;
三、分一分;四、认位置;五、认数(一);六、认物体;七、分与合;八、加和减(一);九、统计;十、认数(二);十一、认钟表;十二、加和减(二);十三、期末复习。
从内容的容量上来看,人教版比苏教版的容量小。
人教版比苏教版减少了认位置、统计、分与合三个单元的知识内容。
人教版的计算部分内容安排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没有出现退位减法,而苏教版在第十二单元“加和减(二)”里出现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比编排
就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来说,人教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分成: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四个单元来学习。
“分与合”的内容作为“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里的一个小节“几和几”知识来呈现。
而苏教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分成四部分内容,即:认数(一)--先认识1、2、3、4、5,接着认识0,继续认识6、7、8、9、10;加和减(一)--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认数(二)--认识11~20各数;加和减(二)--包括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人教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比一比”知识,先出现独立单元“比一比”,学习同样多、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再在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里学习比大小“3=3、3>2、3<4”。
苏教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中也先学习独立单元“比一比”,有比长短、高矮、大小、轻重,却把“同样多”的知识放在认数(一)里来学,接着再比大小“4=4、5>3、3<5”。
从上述两个方面来看,人教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内容编排跃性小于苏教版,难度也小于苏教版。
三、比生活情境插图
人教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生活情境插图以校园生活或跟校园生活有关的场景为主,如第一单元“数一数”、第114页的“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中出现的都是快乐的校园生活图,第6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里一开始就出现清扫教室的场景。
苏教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生活情境插图以儿童乐园、家等校外生活为主,如第一单元“数一数”,以儿童游乐场的场景来出现,让学生数出有1架滑梯、2副秋千、3只木马、4架旋转飞机……第二单元“比一比”中出现了客厅、厨房。
由此可以看出,人教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生活情境插图以学生现有生活为基础,比较适合乡村学校中的农村孩子使用。
而苏教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生活情境插图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对有城市生活经验的孩子比较适用。
四、比实践活动
人教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即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
苏教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实践活动安排了三次,分别为有趣的拼搭、丰收的果园、愉快的周末。
五、比呈现方式
人教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内容的呈现方式比较直接,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比较小。
如第112页的20以内进位加法表,表的上方有标题,表中把所有内容都归纳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