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考试大题总结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马原分析题总结(最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马原分析题总结(最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马原分析题总结(仅供参考)一、分析题答题思路分析大题三步走:①是什么?联系原理,照抄理论该材料联系的是······原理,该原理认为······②怎么讲?联系材料,解释说明;批驳错误观点(如果有)这个材料告诉我们·······;③怎么干?提出行动,建议措施调动三个积极性:人+科技+自然条件分析题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是什么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实践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②由于人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时,首先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人和自然需要和谐相处③人类社会与自然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协调共同发展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①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②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二、怎么讲◇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坚决践行科学发展观①中国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②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③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怎么干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②依靠技术进步,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和可持续能源③“少生孩子多种树”:ⅰ. 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ⅱ. 绿化改善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加强环保的法制宣传分析题二: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其他一切一、是什么: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1)矛盾双方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相互吸收利己的因素2)双方可向各自对立面转化(需一定条件)3)共同规定事物发展的方向★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制约造成量变,实现质变。

马原考试题库及答案本科

马原考试题库及答案本科

马原考试题库及答案本科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能量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A. 剩余价值理论B. 劳动价值论C. 资本积累理论D. 阶级斗争理论3.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A. 资本主义社会B. 社会主义社会C. 共产主义社会D. 封建社会4.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社会发展的间接动力C. 社会发展的次要动力D. 社会发展的非主要动力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标准C. 认识的唯一目的D. 认识的唯一手段6.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7.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A. 夺取政权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D. 消灭私有制8.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公有制占主导地位B. 按需分配C. 消灭阶级D. 以上都是9.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A. 人的全面发展B.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C.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D. 以上都是10.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决定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无关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属性包括()A. 客观实在性B. 可知性C. 运动性D. 多样性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 生产过剩B. 资本积累C.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D.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3.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A.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D. 消灭阶级差别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A. 公有制占主导地位B. 按劳分配C.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 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5.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A. 人的全面发展B.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C.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D. 阶级差别的消灭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称为:A. 马克思主义B. 列宁主义C. 毛泽东思想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A. 商品生产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D.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4.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C. 工人与资本家的平等关系D. 资本家与工人的合作关系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人的理性C. 科学技术的进步D. 社会制度的变革6.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公有制B. 私有制C. 混合所有制D. 无政府状态7.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A. 阶级消亡B. 社会不平等C. 贫富差距扩大D. 个人主义盛行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是:A.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建立封建专制D. 建立民主共和国9.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物史观B. 唯心史观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10.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途径是:A. 暴力革命B. 和平演变C. 经济改革D. 文化革命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2. 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五阶段论。

3. 马克思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机制?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分析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马原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B4. A5. A6. A7. A8. B9. A10. A二、简答题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B. 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辩证法C.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答案:A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研究的是: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B.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C. 封建主义生产方式D.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答案:A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 劳动价值论D. 剩余价值论答案:D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A. 阶级斗争B. 剩余价值C. 劳动异化D. 社会契约论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之一,它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7. 什么是剩余价值?它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剩余价值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资本家从工人的劳动中获取的超出工人工资的那部分价值。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来源,也是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8. 请简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阶级的社会。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

马原理大题知识点总结

马原理大题知识点总结

马原理大题知识点总结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是辩证的、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包括的主要内容是:1、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物质存在着是客观的和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

唯物主义是以物质第一性为基础的,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离开物质就是空想。

唯物主义否定了任何形式的精神唯心主义和它的全部外延。

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现象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独立于人的意识和主观意志之外的,物质是可以感知的、可以认识的、是客观存在的,认识不能完全脱离物质存在,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者都赞成认识不能完全脱离物质存在。

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认识自己的客观条件就是我们能够通过思维来反映这个世界,正如上述多唯物主义者所述,认识不能完全脱离物质存在。

2、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辩证的。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了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普遍性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对立的双方通过相互作用互相渗透、互相转化而统一起来。

比如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对立的双方,但他们也是构成社会的两个统一的方面。

矛盾普遍性规律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过程中,并能够推动事物的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事物的发展是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比如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否定了封建主义,而社会主义否定了资本主义。

3、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和发展决定于人类物质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资本主义发展变革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每一种制度都有其发展的必然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马原历年真题大题总结

马原历年真题大题总结

历年真题大题总结马克思主义概述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

〔11.10〕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殊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同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需是在根本观点、根本立场、根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样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局部,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底,处于核心地位的那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理论品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09.01/09.10)〔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根底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依据世界的原来面目去相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以实践性为根底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动身点和归属点。

3、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11.01〕〔1〕目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驾驭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宏大工具;全面提高人的素养。

〔2〕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物质世界开展规律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09.04〕定义:物质是不依靠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意义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靠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相识的,同不行知论划清了界限。

马原期末考试大题试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大题试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大题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哪种经济现象?A. 商品交换B. 剩余价值C. 货币流通D. 社会分工答案:B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答案:B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决定?A. 商品的使用价值B. 商品的交换价值C. 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D.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案:D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A. 市场供求失衡B. 资本积累的无序性C. 货币供应不足D. 社会总需求不足答案:B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异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劳动产品异化B. 劳动过程异化C. 人的本质异化D. 所有以上答案:D6.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什么?A. 资本家如何获取利润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C. 工人阶级的贫困化D. 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答案:B7.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积累是通过什么实现的?A. 技术创新B.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 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D. 市场扩张答案:C8.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什么?A. 科技进步B. 阶级斗争C. 政治革命D. 思想启蒙答案:B9.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 思想观念的变迁B. 经济基础的变革C. 政治制度的更替D. 文化传统的传承答案:B10.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A. 没有阶级差别B.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C.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D. 所有以上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唯物论强调物质的首位,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人类的思维、认识和社会意识都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方法,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和思维方式。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面和矛盾,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就是矛盾斗争的结果。

•辩证法强调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量变引起质变,从而形成新的事物。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无穷尽的运动发展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3. 什么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理论。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等意识形态上的东西。

•转型理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如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革命理论:社会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实现的,新的社会形态的产生是通过推翻旧的社会形态来实现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相通之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通之处包括:•人的本质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自我完善和修养有相似之处。

•社会公平与正义观念:马克思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类似的价值观。

•对自然的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指导性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原则。

马原重点大题总结

马原重点大题总结

一、联系的观点:循环、环环相扣、中介、桥梁、全面原理: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总特征之一。

定义:事物之间和内部要素之间会相互制约、作用、影响。

性质:2.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3.联系是客观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4.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是多样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性质不拆开: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应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二、发展的观点创新、过程、事物的运动变化原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之一。

发展是螺旋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做法: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推动新事物的发展,将事物看作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三、矛盾分析法(一)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统一:对子,转化1.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连接、相互制约的,事物发展不仅相辅相成而且相反而成。

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促进事物的转化。

(二)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问题一定会有,不可避免矛盾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我们要正视矛盾,承认矛盾,全面看待和解决矛盾。

(三)矛盾具有特殊性:1.简版:矛盾是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所以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2.详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特点。

表现为三种情形: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中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马原期末考试原题

马原期末考试原题

马原期末考试原题第一部分:选择题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是()。

– A. 实践与认识– B. 劳动与生产– C. 利益与权力– D. 人与自然2.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 A. 无产阶级专政– B. 社会公有制– C. 计划经济– D. 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是()。

–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科学发展观–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是()。

– A. 自由– B. 平等– C. 公平– D. 全面发展5.认识对象的实在性和把握实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特征之一。

以下关于实在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实在性是指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 实在性是指事物的变动性– C. 实在性是指人们主观的认识– D. 实在性是指事物的绝对性第二部分: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和认识论的关系是什么?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实践的和革命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意义是什么?4.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与自然观是什么?第三部分:论述题请回答下列论述题。

1.人是社会历史中的自然存在,也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者。

请你谈谈对此观点的理解。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以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立场和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哲学学说。

请你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第四部分:分析题请分析下面的论述,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实际情况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产物。

问题: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第五部分:应用题请针对以下情景进行分析和解答。

情景:某国政府计划推行一项改革措施,但遭到部分人民的质疑和反对。

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你会如何理解和回应这种质疑?解答: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回应这种质疑。

大二马原考试题库和答案

大二马原考试题库和答案

大二马原考试题库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历史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B)A. 欧洲的启蒙思想B.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C. 德国古典哲学D. 法国大革命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C)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C.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D)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以上都是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A)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C)A. 决定作用B. 否定作用C. 反作用D. 无影响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BC)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文化学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中,以下哪些是正确的(ABC)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新自由主义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ABC)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 坚持改革开放D. 以阶级斗争为纲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D)A. 政治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文化发展D. 阶级斗争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以下哪些是重要的历史节点(ACD)A.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B. 改革开放的提出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三、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正确)2.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

(正确)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原理必背要点(大题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必背要点(大题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主要包括:①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不同回答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②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不同回答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意识的本质是人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技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是物质的产物又不是物质。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规律是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只有在认识掌握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

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人能通过自觉活动认识规律并按照规律改造世界,满足自己的需要。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条件: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实践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4.世界统一于物质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生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物质体系;③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从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本质上,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作用上,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5.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6.三大规律p43(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①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②是贯穿否定之否定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理解这些规律的“钥匙”;③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因此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认识和正确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②量变质变规律③否定之否定规律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发展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联系起来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批判又继承,克服消极因素保留积极因素。

大学马原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马原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马原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它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分别是:A.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B.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学说C.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D.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答案: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答案:B3.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剩余价值的产生是通过:A.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C.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D. A和B答案:D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生产过剩B.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答案:D5.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是:A. 实现个人自由B. 建立无阶级社会C. 消除贫富差距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生产方式D. 上层建筑答案:B C7.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市场调节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 资本家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答案:A B C8.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 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C. 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D. 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答案:A B三、简答题9.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内容。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探讨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以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剥削关系,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过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科学社会主义则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大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B. 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C.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学说D.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答案:B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剩余价值是:A. 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B. 工人的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C. 工人的劳动时间等于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D. 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答案:A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 生产力的过剩B.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C. 消费能力的不足D.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答案:B4.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社会发展的间接动力C. 社会发展的障碍D. 社会发展的次要因素答案:A5.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A. 社会意识B. 社会制度C. 社会结构D. 社会关系答案:A...(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2. 解释什么是“异化”以及马克思如何理解异化。

答案:异化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的劳动变成了一种商品,工人失去了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控制,从而失去了自我。

马克思认为异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它不仅表现在物质生产领域,也表现在人的精神和社会关系上。

3. 论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

答案: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阶级的社会。

马原期末试题大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试题大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试题大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解:本大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1.()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唯物史观,是指()。

A.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历史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前进形式C.历史发展是一步一步翻越的逐步推进过程D.历史只能是历史的个案答案:A2.()在人的实践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社会各种思想,就是指()。

A.意识形态B. 生态思维C.知识经验D.历史概念答案:A3.()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关于社会形态分析的方法是()。

A.唯物辩证法B. 唯物史观C.唯物论D. 辩证唯物主义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1.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具体内容包括……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答: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指……三、论述题(共150分)1.阶级斗争是指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表现为阶级之间的斗争。

请回答以下问题:(1)阶级斗争是什么?为什么说阶级斗争是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表现为阶级之间的斗争?(2)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什么?(3)在当代中国,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答:(1)阶级斗争是指……2.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唯物史观。

请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的演变有哪些?(2)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并阐述其内涵与作用。

(3)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在当代有什么现实意义?答:(1)社会形态是指……3.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学领域的理论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键内容之一。

请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1)科学社会主义是指……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

马原期末考试题大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大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大题及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认为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历史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的体现。

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如何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答案: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出了他们自身劳动力的价值,这部分超出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即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剩余价值,从而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3. 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是什么?答案: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都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主要的阶级斗争形式,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阶级社会。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商品的二重性理论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意义。

答案:马克思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商品交换中所体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二重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价值的形成和转移过程。

这一理论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积累和剥削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2.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原因。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此外,资本主义经济的无计划性、竞争和资本积累也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共30分)案例:某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次经济危机,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社会矛盾激化。

马原复习题及答案

马原复习题及答案

马原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是:A.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B. 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实践辩证法C. 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D. 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答案:D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B.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经验主义、法国启蒙思想C. 德国浪漫主义、英国经验主义、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启蒙思想答案:A3.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研究的是: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B.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C.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D. 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答案:ABCD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答案:BC三、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直线上升的。

(错误)2.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正确)3.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实践的观点,坚持社会历史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运行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指导。

五、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的结果。

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时,社会形态就会发生更替。

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不是直线上升的。

马原大题总结终结版

马原大题总结终结版

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发展形态: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哲学意义)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二、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哲学范畴。

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3 意识问题:(产生)意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能动作用)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三,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基本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实践既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也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1联系:(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二联系具有普遍性。

普遍性: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二,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联系着。

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马原大题总结(完整版)

马原大题总结(完整版)

材料分析题(30分)【材料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

“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

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

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

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

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

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阐述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并由其后各个时代、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
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第一章
为什么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统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统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因为同一是指内在的包含着差别、对立的矛盾双方的同一,统一性必然为斗争所制约。

总之,没有离开斗争性的统一性。

斗争性也离不开统一性,因为斗争性是寓于矛盾统一体中的斗争性,是具
有内在本质联系的对立面之间的斗争。

所以,也没有离开统一性的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质变、量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变化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质变和量变是互相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存在着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
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意识及其的能动作用
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第二章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其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性;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
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一方
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中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

另一方便,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综合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真理永远处在
由相对向绝对转化的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3.总而言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态”上看,即从他们的相
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都表现为一个过程。

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对立: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
相互联系:真理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
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真理与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
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
接现实性的特点。

第三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
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3.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第四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1.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劳
动力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