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之比较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较为显著。
中华文化强调团队合作、传统文化、家庭观念,尊重长辈,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美德。
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人权、利益至上、重视民主自由。
1、家庭观念家庭在中国文化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家人会尊重长辈,有责任照顾家人。
而在西方文化里,独立和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更受重视,家庭并不如中国文化一样被视为社会的基础单位。
2、人权和民主西方文化倡导人权和民主,西方国家注重公民的个人权利,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在中国文化里,虽然国家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仍然有许多不同于西方的特点。
二、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相对更加注重内省和集体思维,强调借助集体智慧而不是独立判断,而西方文化则强调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
1、传统观念和现代思维在中国文化里,许多人仍然保留着传统观念。
这种传统观念是一种内省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世界。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现代思维,对于过去的经验、传统观念持有的态度较为谨慎。
2、群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中国文化里有着集体思维的传统,许多人更愿意充分利用集体思维。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体思维,更倾向于自己做出独立的判断和决策。
三、行为方式的异同中国和西方文化有着许多行为方式上的异同。
中国文化更加强调文明礼仪、尊重长辈,而西方文化则更多地侧重自由和快乐。
1、文明礼仪和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化里,文明礼仪是一种值得尊重的行为方式。
尤其是在家庭和公共场合中,礼节非常重要。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直接、简单、直率的表达方式。
2、享受生活和慈善公益西方人看待生活方式的态度比较开放,观念较为自由,在生活中更注重享受生活的美好,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在中国文化里,许多人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慈善公益方面,关注社会问题,尝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涉及到许多方面,例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
请列举东西方文化的十点差异
请列举东西方文化的十点差异差异如下:1.在饮食方面,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而欧洲人很讲实际2.再看看餐具的差别:刀叉和筷子3.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是: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4.在生活态度上的差别是: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
5.文化上:我们的东方文化主要是体现“和谐”观念.这个观念注重的是人与天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主张一切都顺应自然,合乎天道.尤其不提倡过分的干预自然.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更注重人的精神生活,而不是物质生活.我们的科学也更注重技术.西方人的文化更注重理性.主张从根本上来认识世界,要运用理性思维来把握世界,并且积极改造世界,使世界来适应我们.在这种思想下,人们更加注重物质生活.而且科学也更注重理论的研究.6.消费观。
人生来就要谋求生活,生活贵在质量。
东、西方的消费观差异较大,西方的价值取向是以人生活质量为本,提倡“三为”和“三不为”:一是为自己活着,不为别人活着,个性自由求质量;二是为今天活着,不为明天活着,敢于贷款超前消费;三是为这代人活着,不为下代活着,不紧衣缩食为子女攒钱。
7、隐私观。
西方人尊重人性,不窥视和传播别人的隐私,比如年龄、收入、性生活等。
寻问和讲究他人的隐私是最不道德和令人反感的事情。
可东方人对个人隐私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兴趣,私下里爱议论隐私,小道消息传播隐私,甚至把隐私作为整人的工具,乐此不疲,这是一种文化的愚昧和落后。
8、生育观。
欧洲人都不愿生孩子,怕孩子多影响生活质量。
所以一般西方发达国家都呈人口负增长态势,人口、资源和生态压力小。
中国仍有相当多的人崇尚多子多福,养儿防老,9。
竞争观上的差异一是要不要竞争。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封建的儒教文化为核心。
儒教强调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以和为贵。
而市场经济则崇尚竞争,强调商战打败对手,赢得自己的发展。
从儒教看,竞争是不道德的。
欧洲人认为,社会需要竞争,人与人需要竞争,竞争出动力,竞争出人才,经济才会在多元化竞争中得到快速发展。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中西文化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两个文化系统之一,它们在历史、宗教、价值观念、社会组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
1.历史与传统中西文化从历史和传统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而中国文化则源于古代儒家文化,注重社会秩序、家庭和谐。
西方文化以发展和创新为主要动力,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中国文化则更加强调集体和家庭的利益。
2.宗教与信仰宗教对于中西文化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强调个体与神的关系,并倡导人类平等和博爱。
中国文化则以儒家思想为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的培养。
虽然现代中国有多种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但儒家思想仍然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3.社会组织与价值观念中西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也有明显的差异。
西方社会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组织,强调竞争和个人的权利。
而中国社会则更加强调集体,注重家庭和社群的利益。
在价值观念方面,西方文化主张自由、公平和个人主义,而中国文化强调稳定、和谐和集体主义。
4.沟通和交流方式中西文化在沟通和交流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直接和明确的表达,倾向于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中国文化则更加注重间接和含蓄的表达,倾向于通过暗示和隐喻传达信息。
此外,在个人关系方面,西方文化注重私人空间和个人隐私,而中国文化注重团体互助和群体利益。
总的来说,中西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历史、宗教、社会组织和沟通方式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共识。
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比较
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比较文化是人类自我表达和自我认识的一种形式,它在一个社会或一个地区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成为该社会或该地区的基本精神内涵。
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人们的观念,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有所不同。
在世界范围内,东西方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文化,它们的不同点和相似点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比较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
1. 社交礼仪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在社交礼仪方面有很大的区别。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比较注重个人空间的保护和个人权利的表达,因此在交往中会更加直接,讲究个人独立和自主的原则。
在会面时,他们通常是握手或者拥抱互致问候。
他们也喜欢喝酒和跳舞来增加气氛。
相反,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比较强调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因此需要注意他人的情感和感受。
在中国文化中,与人见面时应该先行询问对方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等,不要过于直接。
中餐时会互相推杯换盏,但不会喝酒过量或跳舞来增加气氛。
2. 文化内涵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在文化内涵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西方文化讲究科学性和实用性,强调个体权利和信仰自由,个人的品德成就和社交听闻比较重要。
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和信仰是自由民主,市场经济和人权,强调个人选择和自由的生活方式。
中国文化更侧重于道德性和人文性,强调社交关系和亲情友情,个人的学识和文化艺术水平比较重要。
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和信仰是文化自信,尊重传统,团结和睦,强调国家的统一和生态环境保护。
3. 教育观念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在教育观念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学习和成就,更注重实际操作和技能。
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创新的能力,推崇“内行不如己行,外行多多益善”的原则。
而中国文化则更加注重集体和国家的教育,强调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推崇“行行出状元”的原则。
中国学生在学校中更多的修炼课外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例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4. 消费观念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在消费观念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文化和欧美文化的差异
中国文化和欧美文化的差异一、饮食文化世界上有三大美食:中国、法国和意大利,我们看看这些美食方面最基本的差异。
在饮食方面,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讲究“色、香、味”,所以中国烹调里,菜的样式千变万化,具体到每一道菜又非常讲究色香味的搭配。
而欧洲人很讲实际,在菜的花色变化上从不下什么工夫,更讲究其营养搭配和保护,注重菜的内在质量。
这是中餐和西餐的主要差异。
餐具的差别: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
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
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
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
二、思维方式东方思维方式的最大特点是整体,而西方思维方式的显著特点是分析,用哲学语言来说东方是合二为一,西方是一分为二。
中国传统哲学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是最高境界。
无论是儒家的自然人化还是道家的人自然化,都是把人和自然视为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这都是整体思维方式的体现。
而西方人着重去探索万物的本原,认为人与自然始终处于永恒的矛盾对立之中。
正是“东方重整体,西方重分析”的思维习惯导致英汉语言结构上的差异。
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使汉语重意合,即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子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组词造句中完全依据逻辑和动作发生的时间先后决定词语和分句的排列顺序。
而分析型的思维方式使英语具有“形合”的特点,即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中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三、生活态度生活态度上的差别是: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
中国人一般重视直觉、内省,重先验理性与伦理精神。
这种理性与实践相脱离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中国人重整体、轻个别,重系统、轻局部,重形象、轻抽象,重混沌、轻精细,喜欢作定性研究。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文化。
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各种原因,中西方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总结。
1.宗教信仰: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在于宗教信仰。
西方主要是基督教文化,这种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人权。
而中国的主要宗教是儒家道教和佛教,这些宗教强调的是集体和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2.价值观: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利是价值观的核心。
而在中国,集体主义、家庭和传统价值观更重要。
3.教育:中西方文化在教育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个人发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而中国教育重视纪律和记忆,强调考试成绩和学术成就。
4.礼仪:中国和西方的礼仪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人们通常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比较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
而中国人更注重面子和尊重。
他们可能会使用一些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情感。
5.家庭观念:中国和西方文化对家庭的看法也有差异。
在中国,家庭是社会的核心,非常重视家庭关系和父母的地位。
而在西方,个人独立和自主性较为重要,家庭更多是一个相互支持的单位。
6.时间观念:时间观念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
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
西方人通常会尽量按时完成任务,而中国人对时间可能会更加灵活,他们注重与人的交流和关系。
7.食物和饮食习惯:中国和西方的饮食习惯也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荤素搭配,重视米饭和粥类食品。
而西方人更强调肉类和面食,蔬菜和主食的比例可能较低。
8.婚姻观念:中西方文化对婚姻的看法也有差异。
中国文化中婚姻被看作是家庭的延续和传承。
在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有较大的影响力。
而在西方,个人选择和幸福感更重要,婚姻更多是两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
总结起来,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价值观、教育、礼仪、家庭观念、时间观念、食物和饮食习惯以及婚姻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也是两种文化在长期发展中的产物。
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是什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道德等。
1、思维方式: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事实,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加以识别、理解和进行整体判断。
与直观的思维方式相联系,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体知”而不是“认知”。
2、价值取向:西方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西方人的价值观认为,个人是人类社会的基点。
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有个人才有社会整体,个人高于社会整体。
中国人注重群体、社会、和谐。
中国人的价值观,强调群体意识,社会意识,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只有整个社会得到发展,个大才能得到最大利益。
3、伦理道德:西方人注重个人放任,创新发展,张扬荣誉;西方人崇尚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成就而自豪,从不掩Word文档 1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和获得成就后的狂喜;西方文化鼓励个人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西方人的家庭观念比较淡漠。
中国人注重谦虚谨慎,不偏不倚。
中国文化在个人取得成就时,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谨慎,反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在人际关系上,中国传统的文化则要求人们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维护现状,保持和谐。
扩展资料:差异互补东西方文化从现象上看,显然有很大差异,从本质上看,东方属于整体文化,而西方是个体文化。
但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也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
欲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许多社会基本条件有待酝酿成熟,承认东西方文化差异,使东西方文化互补和融合便是重要一条。
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是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文化基础。
文化格格不入的国家之间很难实现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需要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性善与性恶中国人相信人本性善,西方人相信人本性恶。
中国人是农业文明,土地固定、人员固定,是熟人社会。
在熟人社会中,熟人的约束,使得村民更多展示了人本性善的方面,性恶被抑制了。
而西方人是海洋游牧文明,游走不定,是生人社会。
在生人社会中,缺少熟人,人与人之间时刻保持着警惕,使得西方人更相信人本性恶。
善分为真善与伪善,恶分为真恶与伪恶。
真恶不可怕,惹不起可以躲,要是实在是十恶不赦,会有法律惩罚。
但是伪善就不一样了,因为它无法分辨,无法制裁。
二、人治与法治中国人是人治国家,西方人推崇法治。
中国的人治思想来自性善,正是因为相信人本性善,所以才会相信有永远不犯错误、即便犯了错误,也会自我纠正的大贤。
所以说性善和人治是中国立国的根本,是一对不可拆分的“双胞胎”。
所以中国人是人治国家。
西方人相信性恶。
崇尚理性的西方人认为,人是神与兽的结合体,及时是最好的人也不能消除兽性和私人感情,这种兽性和私人感情一旦获得没有限制的权利的辅佐,就会无限制的膨胀。
所以西方人推崇法治。
三、集体与个体中国文化看重整体,西方文化尊重个体。
一方面,中国是农业文明社会,通常是以家庭生产和消费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在大工业机械生产之前,由于农业生产非常繁重,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所以得依靠家庭甚至是家族的力量。
另一方面,中国人是靠天吃饭的,一年四季必须得是风调雨顺,中国人得依靠大自然,这就是天人合一。
所以中国人看重整体,人与人之间的整体和人与自然之间的整体。
西方的文化区别于中国,导致了西方人看重个人。
商业的根本是“利己”。
个人的利益、个性的维护成为商业运营的保证。
海外冒险也需要合作,但是因为贸易是流动的,那么合作也是流动的,而不是固定的。
为了保证贸易的顺利进行,能够做到的,就是在遵守契约的前提下,每个人的个体权益得到最大的限度的保障。
所以西方人尊重个体。
总的来说是地理位置倒置了不一样的经济基础与文化。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1. 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注重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强调菜肴的口感和烹饪技巧。
而西方饮食文化则更注重营养均衡和食物的原汁原味,强调生食、沙拉和烤肉等。
2. 家庭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尊老爱幼、孝道等价值观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同。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较为突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独立。
3. 礼仪文化:在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在社交场合非常注重礼仪,如尊老爱幼、谦虚有礼等。
而西方文化中,礼仪相对简单,更强调平等和直接的表达。
4. 教育观念:中国教育观念注重学术成绩和考试分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压力。
而西方教育观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5. 时间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观念相对灵活,人们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而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较为严格,人们注重效率和准时性。
这些只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例子,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比较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一种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西方都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背景,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以及它们各自的长处和不足。
1. 社会结构首先,中西方文化在社会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集体主义,认为个人的行为应该符合集体的利益。
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认为个人享有自由和权利。
这种差异体现在两种文化的社会结构上,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都是以家庭和家族为核心,而西方文化则普遍采用国家和市场作为核心。
2. 调性和思维方式中西方文化在个体的情感和思维方式上也存在一些不同。
中西方文化都强调道德价值观,但在道德观念的体现上有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仁爱和道德,强调的是情感上的接纳和关注。
而西方文化更强调来自历史、逻辑和证据的分析思维,偏向于理性思维。
此外,中西方文化在语言和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注重象征和深层次的含义,更加隐晦。
而英语注重直率、结构和逻辑,更加直白明了。
这也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更加有意向性、虚拟和审慎,而西方文化则更加务实、明确、直接和确定。
3. 教育和文化崇拜教育是重要的文化传承和传播手段。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经典”,传播的是“识字文化”,注重记忆、背诵和应试技巧。
而西方文化更加注重的是实用性和创造性,注重启发和启示式教育,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
此外,两种文化在文化崇拜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的是思想家、文人和士人。
他们被誉为文化的最高层次的代表人物。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崇拜成功和成就的人物,往往将他们视作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 追求幸福的方式中西方文化在追求幸福的方式上也存在一些不同。
中国文化普遍采用内敛和内在化的方式,强调与天地人相通,与自然和谐相处,尽量避免过度追求物质财富。
但西方文化则更加关注物质、技术和科学的进步,追求更大的幸福感。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尽管那种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但中西文化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无论是在宏观层面,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还是在微观层面,表现在教育制度、餐饮文化、服饰追求等方面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中西文化差异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跨文化交流: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比较
跨文化交流: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比较1. 引言跨文化交流在全球化背景下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和西方文化代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了解其中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本文将比较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一些主要差异,并探讨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2. 社会价值观中国和西方在社会价值观上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强调孝敬父母和尊重长辈。
而西方则更加强调个人主义,注重个体权益和自由。
这种差异会影响到人们在工作、教育和生活中的行为表现。
3. 沟通方式沟通方式也是中西方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人倾向于使用间接方式进行沟通,注重含蓄和隐晦的表达,而西方人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需要学习如何适应不同的沟通风格。
4. 社交礼仪在社交场合,中国和西方的行为规范和礼仪也有所不同。
中国人注重面子和尊严,通常会避免直接拒绝他人的请求或建议。
而西方社会更注重个体自主权,倾向于直接表达意见。
这种差异在商务谈判和人际关系中都会产生影响。
5. 时间观念时间观念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显著特点。
中国文化强调灵活性和弹性,往往以事件为中心而非时钟。
与此相比,西方文化更加注重准时以及时间管理。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约会、会议等活动的延误或冲突。
6. 周末休假对于工作生活平衡的观念,在中国和西方也存在一定差异。
在中国,一些员工可能愿意牺牲自己的个人时间来完成工作任务,并且周末常常需要加班。
而在西方国家,周末通常被视为休闲和家庭时间,加班是例外。
7. 尊重传统与现代化中国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有着深厚的尊重,传统节日和习俗仍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比之下,西方社会更加注重个人独立和现代化。
这种差异体现在宗教信仰、婚姻观念和道德观念等方面。
8. 结论了解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跨文化交流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有效地解决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问题。
中西文化差异实例
中西文化差异实例
5. 教育价值观:中国文化中,教育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 度较高。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被看作是评价个人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发 展和创造力更受重视,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只是一些中西文化差异的例子,实际上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非常广泛,涉及到许多方 面,如价值观、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等。这些差异也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 和行为习惯的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实例
3. 饮食习惯:中国文化中,饮食被看作是社交和团聚的重要方式,人们通常会共享一些菜 肴和饭菜。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更为重要,人们更倾向于独立点餐并注 重个人偏好。
4. 个人空间和隐私: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更接近并愿意共享个人空间,例如在公共场 所排队时,可能会比较靠近其他人。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空间和隐私更受重视,人们更倾 向于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私密性。
中西文化差异实例
以下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些实例:
1. 礼仪和礼节:在中国文化中,尊重长辈和上级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人们通常会行礼、 称呼长辈或上级的称谓,并注重面子和礼貌。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自由和平等更为重要 ,人们更注重直接和开放的交流方式。
2. 时间观念:中国文化中,时间观念相对灵活,强调人际关系和情感的重要性。会议和约 会可能会有一定的延迟,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建立更重要。而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更为 注重准时和效率
中外文化的异同
中外文化的异同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的标志,它不仅是人们文化传承、历史发展和现实生活的产物,更是某种心理属性与行为模式的体现。
文化成为某种共识时,就不再是一个小范畴,而成为一种为人类所共知的东西。
中外文化在历经时空和截然不同的生存环境下,演化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那么中外文化究竟有何异同之处,让我们见略其一斑。
一、角色观念不同中国文化中一直重视集体主义,崇尚家庭、团队和国家的利益大于个人的权益,追求和谐相处和平衡,以和为贵。
而西方文化则打造和强调个人主义的理念,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西方文化中在个人和团体中更倾向于个人自由、自我实现和个性表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比较看重物质单元,家庭比较重要,相对独立的个体在群体生活中的身份比较低。
文化中比较突出的是身份的重要性,而非资质和能力。
二、时间观念不同中国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讲求一种相对放缓的时间观。
人们比较追求的是时间的自由度,重视事情的进程和状态,照顾好每一步细节和环节;但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更加现实和有效,按照快速反应,注重结果和成功。
一秒钟一秒钟的时间是有相对价值的金钱、资源和情感,西方人的时间观更加符合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和生产力的需要。
三、交际礼仪不同中国文化强调”情深义重”,但在交际礼仪上,中国文化的形式较为局限,重视礼仪、形式和外表。
而在西方文化中,交际仪式建立在亲切、友好的基础上,较少局限于礼节和形式,更加直接和高效。
在一般交往场合,中国人会把握住所谓的“面子”,讲究礼节、细节和外在形式。
西方人并不那么看重细节、形式和外在礼仪,而是更加注重效率和实效。
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交际的方式、规则和内容。
四、审美取向不同不同文化之间对审美上的认知、评价和选择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中国文化审美强调“内涵”,具备意境和喻意,厚重且富有哲理;而西方文化呈现的审美偏“形式”,偏视觉艺术为主,更加还认可实现形式美的作品。
比如说,中国人茶道、书法和绘画更强调画面所传达的情感,如诗意、意境、情致等等;西方人相对更强调线条、比例、对称、色彩与光影等元素,注重建筑、雕塑、摄影、时尚等方面的作品。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引言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为重要和影响力最大的文化之一。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等方面,还反映在人际交往、教育观念、礼仪行为等方面。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文化认知,有效开展国际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方面,以期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一、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根源于历史和文化的不同。
西方哲学以理性和个体为中心,强调逻辑思维、分析和实证研究。
而中国传统哲学则强调和谐、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价值观念。
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价值观念的侧重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体现。
沟通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沟通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
西方文化注重直接表达,追求明确和直截了当的沟通方式。
而中国文化则注重间接表达,尽量避免冲突和尴尬,更倾向于使用含蓄、委婉的语言。
另外,中西方在非语言沟通方面也存在差异,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二、价值观念的差异社会关系的看待方式中西方在对待社会关系的看法上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主义和独立性,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权利。
而中国文化则重视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注重社会和谐以及对家庭和社群的责任。
这种差异体现在对待亲情、友情和礼仪观念上。
时间观念的差异中西方对待时间的观念和态度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更加注重精确计划和时间管理。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注重时间的弹性和灵活性,更重视人际关系,对时间的看法较为宽容。
三、行为习惯的差异社交礼仪的差异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交往方式和礼节习惯上。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空间和个人隐私,注重直接而简洁的交流方式。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注重尊重和面子,在交往中更注重细节和形式的礼仪。
比如,在进餐方面,西方文化注重快速就餐和使用刀叉,而中国文化则倾向于慢慢品味和使用筷子。
教育观念的差异中西方在教育观念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待学习方式和学生发展的态度上。
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比较,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
1. 社交礼仪:中西方的社交礼仪差异较大,比如在西方,人们经常用握手来问候和告别,而在中国,人们更倾向于用鞠躬或行礼来表示尊重和敬意。
2. 风俗习惯:中西方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比如在西方,人们吃饭时会用刀叉,而在中国,人们则使用筷子;西方国家的圣诞、复活节等节日在中国并不普及。
3. 教育观念:中西方的教育观念也不同,比如在西方国家,注重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中国,则更注重考试成绩和应试能力。
4. 宗教信仰:中西方的宗教信仰也有差异,西方国家基督教是主流宗教,而在中国则有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
5. 思维方式: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也不同,比如西方强调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而东方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细节把握。
综上所述,中西文化差异存在于社交礼仪、风俗习惯、教育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需要更深入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一、中国人信奉儒教, 讲顺从孝顺。
而西方人就有所不同了!他们讲民族自由.个人权力。
二、中国人民与外国人的吃饭习惯也有所不同:中国人常常围着一大桌,同吃一盘菜,虽然热闹,但一点儿也不卫生。
西方人自己吃自己的,这就是自助餐,既卫生又方便;三、中西方教育也大不相同,中国人教育学生,大多是一种封闭教育,得遵守校规,西方教育完全是一种开拓自由思维的空间,他们是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
四、中西方文化在请客吃饭方面的差异:中餐通常先上菜,后上汤,西餐相反;中餐主人一般多次向客人敬酒、敬莱,而西餐主人通常只敬一次五、西餐主人通常不会坚持要客人非吃非喝不可,而是希望客人自己动手(Help yourself),不要拘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六、电影文化:美国人喜欢调侃总统,英国人喜欢调侃一些暴力机构,比如监狱。
中国人最喜欢调侃老百姓。
七、伦理型与法理型。
从文化性质来看,中国文化属于“伦理型”文化;西方文化属于“法理型”文化。
中国文化从“性善”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主张建立良好的伦理道德以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教化来使人形成自律意识,自觉克服人的动物性本能,自觉克服个人的私欲,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西方文化从“性恶”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主张“原罪说”,认为人生下来就有罪,主张建立严密的法律来抑制个人的私欲和动物性本能.以“他律”来促使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
八、内向型与外向型。
从文化性格来看,中国文化属于内向型文化,西方文化属于外向型文化。
九、整体性思维型和个体性思维型。
从思维方式来看,人的思维通常可分为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综合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整体性思维和个体性思维。
一般而言,中国人形象思维较强,逻辑思维不发达,西方人则逻辑思维较强。
笔者认为,中国人整体性思维较强,而西方人个体性思维较强。
十、家族本位型与个人本位型。
从文化取向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以“家族”为本位的文化,西方是以“个人”为本位的文化。
中西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文化差异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复杂且有趣的话题。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的独特性和各自的优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包括价值观、沟通方式、饮食习惯和节日等。
一、价值观差异价值观在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西方在价值观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社会更加注重个人主义,追求个体的独立和自由。
而在中国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更为突出。
中国人更加关注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平衡,乐意为集体和家庭做出牺牲。
二、沟通方式差异中西方的沟通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直接和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喜欢展示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而在中国文化中,传统的沟通方式更加注重间接表达和含蓄。
人们会尽量避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通过暗示、比喻和隐约的方式传达信息。
三、饮食习惯差异中西方的饮食习惯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重视均衡和协调,强调五味的平衡和食物的烹饪方式。
相比之下,西方餐饮文化更加注重个人口味的满足和多样性。
西餐中强调每个食材的独立味道,允许食物更加原生态地展现自身的特点。
四、节日传统差异中西方的节日传统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在西方文化中,圣诞节是一个重要且庆祝程度最高的节日之一。
而在中国文化中,春节则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度这个特殊的时刻。
此外,西方还拥有复活节、感恩节等一系列特色的节日,而中国则注重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
五、教育观念差异中西方教育观念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注重独立思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被鼓励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思考方式。
而在中国文化中,重视基础教育和强调集体主义观念。
学生过多的时间投入于学习基础知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
在中国,教育被视为一种提升社会地位和为家人争光的手段。
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探讨,我们不但能够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的根源和特点,还可以更加宽容地看待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习俗。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和融合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例子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例子中西文化差异,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比如说,西方人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中国人则更注重含蓄。
想象一下,在美国,一个人可能会直截了当地说:“我不喜欢这个。
”而在中国,可能会用“这个还可以”来表达不满。
这样的交流方式,让人觉得文化的差异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背后还有深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一、价值观念1.1 在西方,个人主义是根深蒂固的理念。
每个人都被鼓励追求自己的梦想。
比如,美国梦,人人都有机会。
人们努力奋斗,渴望成功。
反观中国,集体主义更为突出。
大家的目标常常与家庭、社会紧密相连。
家庭荣誉,往往比个人成就更重要。
1.2 西方人习惯追求自我表达,倾诉内心的真实感受。
他们的社交场合中,分享个人故事是一种常态。
而中国人则常常选择“走心”的方式,避免直接触及敏感话题。
朋友间的互动,多是一种默契。
二、教育观念2.1 教育在中西文化中占据不同的位置。
在西方,教育更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课堂上,学生们积极提问,参与讨论。
教师的角色更像是引导者,而不是权威。
而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以灌输为主。
考试成绩决定一切,学习压力巨大。
2.2 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家庭教育上。
西方父母倾向于让孩子自由探索,犯错被视为成长的一部分。
孩子们可以尝试各种活动,培养多元化的兴趣。
而在中国,父母更倾向于规划孩子的未来,补习班、特长班一应俱全,目的只有一个:成绩好。
2.3 这也导致了中西文化对成功的定义有所不同。
在西方,成功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艺术、科技、甚至是生活方式。
而在中国,成功往往被简化为高学历、高收入。
三、社交礼仪3.1 社交方面,中西文化有很大差异。
西方人常常通过握手、拥抱等肢体接触表达友好。
眼神交流也非常重要,显示出真诚和信任。
而中国人则更注重礼节,比如见面时的问候和相互的尊重,避免过多的肢体接触。
3.2 当然,节日庆祝也各有特色。
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家人团聚,热闹非凡。
中国的春节,则是家庭团圆的时刻,象征着团结和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成绩__________ 《中西文化比较概论》课程论文题目中西方文化差异之比较与融合姓名黄有发学号 **********专业年级 1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4年 05月 10 日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前言 (2)二、文化概念的界定 (2)三、中西方文化之差异 (5)(一)在思维方式上差异 (5)(二)在本体论上差异 (7)(三)在宇宙观上差异 (8)四、和谐文化——中西方文化之融合 (9)(一)将“用心”与“动脑”相结合 (10)(二)将“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相融合 (11)(三)将“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相融合 (12)五、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附录 (16)中西方文化差异之比较与融合摘要在当今社会,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与研究已经成为文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于中西方文化各自特点与相互之间的联系的正确把握,对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前进道路是非常重要的。
文章从中西方文化的三个典型差异,即思维方式、本体论、宇宙观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各自特色,寻求中西方文化的相通融合路径,从而加强对两种文化更深层次的认识。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融合一、前言自“西学东渐”以来,学者们关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和研究就一直进行着,思考的角度不断翻新,相关的著作也日益丰富。
改革开放之后,中西方的交流日益频繁密切,文化比较更成为思想界的热点。
本文将从中西方文化的各自特点入手,透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寻求中西方文化的融合点。
二、文化概念的界定在研究之前,我们需要界定一个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何谓文化,以及人为什么需要文化?“文化”是一个外延和内涵都非常丰富的概念。
在我国,文化一词最初来源于《易经》中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成”,它的意思是按照人文进行教化。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本身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以对付会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
”即文化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以对付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
无论任何定义,文化的内涵必须体现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人与动物的区分;二是人的主体性。
“文化”是人的自我确立、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的方式、过程与状态,是人的自我肯定。
“文化”具有动词的性质:“文”者,纹也,其本质在于改变事物本身的自然;“化”者,变化之谓也。
因此“文化”就是人化,它是人摆脱质朴的本然状态或野蛮状态,不断开化,走向文明的方式与过程,也是人不断地摆脱动物世界,使人成为人的方式与过程。
其生长的元点与发展的特殊方向的最深刻的根源便存在于人类由野蛮社会向文明社会转化的方式与过程中,他就像遗传基因一样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起制约作用。
文化的目的是服务人的生命、生活,它创造了意义世界,用来解释、超越人类生存困境;意义世界与生活世界互补互动,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摆脱了野蛮状态的、具有高品位高素质的群体!所以,文化与我们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需要靠文化来提高自身素质、为走出生存困境指明道路方向。
由于文化与人类上生活息息相关,关呼人的开化的方式与开化的程度,由此产生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方式与各个体不同的文化程度。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化既包括了现有文明的一切成果,又包含了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还体现了不同民族对自己文化的选择,它是客观状态、历史过程、主观选择的统一。
正是文化的此种特征,才形成了中西方各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与内涵。
只有确定掌握了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我们才能更加清晰透彻地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各自特征与差异。
三、中西方文化之差异中西方文化之差异,本文主要从思维方式、本体论和宇宙观上进行比较分析。
(一)在思维方式上差异中国文化之“用心”与西方文化“动脑”。
人类的思维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作用下人脑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机能,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某个民族将长时间以来对现实的认识凝聚成某种经验和习惯,就形成了这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它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用心”文化,即强调直观体悟。
从历史上,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相信人们用心来思维,正如孟子所说的:“心之官则思”、《墨经》所讲的:“循所闻而得其意,心之察也”。
这种“用心”看待事物的方式使其与讲究分析、注重普遍、偏于抽象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式思维更着重于特殊、具体的直观领悟中去把握真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直观的。
直观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有限的事实,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做出洞察、识别、理解和整体判断的思维过程,它带有非同一般的逻辑性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以一种充溢伦理精神的道德体验来达到对客观外物的认同,道家以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驰骛去寻求与“道”的契合,都是“用心”思考事物的智慧结晶。
西方文化主要是“动脑”文化,即注重思辨理性。
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辨理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
因此,从古希腊时代起,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们都把抽象的逻辑思维方式作为认识和把握事物真理的最基本的手段,并把“分析学”或“逻辑学”视为一切科学的工具。
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作为灵魂的三部分:“专思感性的欲望在胃里,沉湎于愤怒和好斗的情欲在心中,而最高贵的理性在头脑中。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这种实证和分析的思想方法更加发展,逻辑思维和实证分析便成为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二)在本体论上差异中国文化之“家族本位”与西方文化之“个人本位”。
中国伦理精神的根基是“家族本位”,“家”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具有绝对的地,正如陈独秀所说:“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
”“家”是中国人心中生活的宇宙,是一个人生活的港湾,具有超长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说它是中国文化的堡垒。
孔子以孝为一切德行的根本,而孝是以家庭中的长辈为对象的。
他的学生曾子以“修身、齐家”为“内圣外王”的枢纽,孔子的孙子子思也把明诚之教归本于孝悌之行,从而拓展了中国以孝治天下的特殊文化。
这种文化正像一个十字架,以自己为中心,上孝父母及于天,下爱子女以垂万世;两旁以兄弟、姐妹、夫妇而及于朋友。
这个伦理的十字架组成一个以我为中心的家,个人的思维与行为要以这个家为对象,以它为首要目的。
“这种家族本位的最深刻表现就是家与国直接同一,形成家—国一体的社会体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伦理政治的社会结构原理与人情主义的伦理精神形态,成为传统伦理最为重要的基础与根源”。
家族本位对东方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家族本位出发,中国文化强调群体和社会意识,个人利益应该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只有整个社会得到发展,个人才能得到最大利益,在集体中一人取得成就被视为集体成就,集体感到光荣。
可见,“中国文化中家的意识对于中华民族是至关重要的,由此,中国的民族就有一种同根意识,形成很强的凝聚力”。
在西方,个人本位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化的首要原则,这种原则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注重人的人格和尊严,并倡导人的自由与平等,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父母与子女也不例外。
相对中国而言,西方的家庭组织相对较小,家庭结构松散得多,家的意识相对淡泊,个体意识极强。
西方人认为,个人是人类社会的基点,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有个人才有社会整体,个人高于社会整体。
这种个人本位主义的价值观正如美国的《独立宣言》所说:人生而平等,上帝赋予他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以及对幸福的追求。
可见,西方这种个人本位主义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并对个人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他们相信:不受家庭束缚,免遭其他群体、派别羁绊的个人,才拥有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机会。
(三)在宇宙观上差异中国文化之“天人合一”与西方文化之“征服自然”。
中国文化主要是从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自然产物、人是自然界一部分的立场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人与自然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不可分离,即“天人合一”。
这里的“天”,不是简单意义所说的人们头顶上蔚蓝色的大气层和夜晚繁星闪烁的天幕背景,而是指“中国文化的一个-黑洞.,既是人们精神的最后归依,又可以使人间的一切现象从中得到疏解,人们可以从中找到精神的寄托与灵魂的安顿”。
人们生活在“天下”,时时感受到“天”与“地”的对应,内求己性,外接诸天,努力实现个体利益对整体利益、个体德行对人伦规范的认同,努力达于天人合一。
“可以说,‘天人合一’的模式是中国伦理精神的内在原理与性格特征”,这种观念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根深蒂固,它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融入了许多社会活动和文化成果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思想特征,在医学、农业、工程技术、文学、古典音乐、书法绘画等方面。
由此可见,重天、尊天、畏天、顺天的“天人合一”思想早已深入到中华文化的灵魂当中。
相对于中国文化,西方人则强调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以求得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非中国的“天人合一”。
西方文化也认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看到人与自然的同一性,但西方文化认为自人类出现以后,就与自然分为两极,因此他们把人看成是主体,把自然世界看成是客体,提倡认识自然世界的本来面貌、客观本质与发展规律,并改造、征服自然,从而发展出其理性精神。
当然,西方征服自然思想也具有发展的轨迹:在基督教文化兴起之前,西方人对自然界基本上还是持敬畏态度;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结束,其间已经有了一些局部的征服自然的活动。
明确提出“征服自然”主张是在文艺复兴之后,那时地理大发现带动了经济活动的空前繁荣。
西方人从自然界中索取了很多,他们的经济迅猛发展,但由于人类的无止尽掠夺,一些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引起了人们的反思。
恩格斯是最早提出“征服自然”的负面影响的学者之一,他在列举了许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恶果之后,指出统治自然界绝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绝对不能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
“征服自然”的口号只是在西方的生态环境问题边得极为明显后才逐渐沉寂下去,但人类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三、和谐文化——中西方文化之融合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影响越来越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我们也面临着如何对待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文化碰撞问题。
当前,西方文化风俗的浪潮汹涌充斥着中国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洋媚外,将西方文化放在比中国传统文化还重要的位置,面对这样一个局面,我们应该如何做呢?纵览古今,无论中外,人们一直都在追求社会的平等、安定、和谐,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追求美好和谐的历史。
尽管中199西方文化中的和谐理念的内涵不尽相同,但就其本质而言,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哲人都非常注重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间建立和谐理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