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三单元 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1 伟大的先人》教案_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先人之司马迁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的简单生平和忍辱负重写《史记》的事迹,初步了解《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感悟司马迁锲而不舍,奋斗不息的精神;
2.通过了解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分析、学习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中华民族精神。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悟司马迁身处逆境,锲而不舍、奋斗不息的精神。
教学准备:
1.师生课前搜集关于司马迁等历史人物的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尽管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或者其他渠道学到了一些历史知识,部分学生已初步具备收集、梳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对于司马迁的事迹以及《史记》的价值还是知之甚少。尤其是我校学生全部来自于农村,资料搜集的渠道相对狭窄,甚至有些家庭不具备网络查询条件。为了切实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课前我先指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和学生一起搜集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史记创作的历史背景。课上我又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尽量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气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目的,使他们有所感,有所得。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司马迁 与 《史记》
课后反思:
司马迁与《史记》一课是历史题材的德育课程,其教学目的是感悟司马迁锲而不舍,奋斗不息的精神,进而产生对民族的认同和自豪。但是,这些内容距离学生实在是遥远的,如何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瓶颈,所以在这节课上,我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在对资源的分析与利用中提高认识,获得学习体验,实现有效学习的目标。
1.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集光、声、色、像为一体,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人以动力。本课在了解司马迁生平的过程中既借助了课本及课外的文字资源,更为学生展示了一段视频资料,将冷冰冰的文字转化为动感的视频,将声音、图像、文字等融为一体,激发起他们学习、探究的欲望,使之变苦学为乐学,便厌学为愿学,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性地学。
2.对于教学中如何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司马迁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我采用了综合利用资料的方法,从《史记》所记载内容跨越的时间久、写作时间长、创作条件差、身心打击大等方面理解司马迁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但面对困难司马迁丝毫没有退缩,而是凭借坚强的毅力、执着的精神完成了鸿篇巨制《史记》的创作。在对这一内容的理解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将多媒体课件由奋斗不息 锲而不舍 无韵之离骚 史唱
线性结构,改为互动模式,通过学生的汇报,师生进行多维交流,能够满足学生心理的不一样需求,起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将遥远的历史与学生的现实相接,将抽象的基础知识分解为几个层面的认知,起到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的作用,从而将难点转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感悟。如在介绍《史记》的体例时,教师采用拓扑图的形式,将其一目了然地利用PPT展现给学生,感悟《史记》创作困难时,也是从时间、条件、身心等层面予以解剖,巧妙地降低了难度,为学生搭建了理解、感悟、深化的桥梁。
本节课从整体上看兼顾了学生的发展和理解,但在一些细节上还存在着问题。如课堂上学生的齐答较多,这不利于学生独立的思考与反思,教师应及时予以引导。再有就是课堂上学生主体性虽有一定的发挥,但教师在方法的引领和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方面还有待提高;此外,课堂上历史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还有些牵强,这一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用历史引领学生的道德成长这还是一个需下大力气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