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计时方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干支计时知识集锦(PPT)5-2

干支纪年法
•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 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 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 干支纪年。
•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 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 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
(死去的)母亲:先~|考~。 【彼】代①指示代词。那;那个(跟“此”相对):~时|此起~伏|由此及~。②人称代词。对方;他:知己知~|~退 我进。 【彼岸】’名①〈书〉(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对岸。②佛教认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脱生死的境界(涅槃)好比彼岸。③比喻所向 往的境界:走向幸福的~。 【彼此】代人称; 少儿作文加盟 少儿作文加盟 ;代词。①那个和这个;双方:不分~|~互助。②客套 话,表示大家一样(常叠用作答话):“您辛苦啦!”“~~!” 【彼一时,此一时】ī,ī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改 变:~,不要拿老眼光看新事物。 【秕】(粃)①秕子:~糠。②形(子实)不饱满:~粒|~谷子。③〈书〉恶;坏:~政。 【秕谷】名不饱满的稻谷或 谷子。 【秕糠】名秕子和糠,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 【秕子】?名空的或不饱满的子粒:谷~。 【笔】(筆)①名写字画图的用具:毛~|铅~|钢~| 粉~|一支~|一管~。②(写字、画画、作文的)笔法:伏~|工~|败~|曲~。③用笔写出:代~|直~有关的:一~钱|三~账|五~生意。)用于字的笔画:“大”字有三~。)用于书画艺术:写一~好字|他能画几~ 山水画。⑦()名姓。 【笔触】名书画、文章等的笔法和格调:他用简练而鲜明的~来表现祖国壮丽的河山|他以锋利的~讽刺了旧社会的丑恶。 【笔答】 动书面回答:~试题。 【笔底生花】比喻所写的文章非常优美。也说笔下生花。参看页〖生花之笔〗。 【笔底下】?ɑ名指写文章的能力:他~不错(会写文 章)|他~来得快(写文章快)。 【笔调】名文章的格调:~清新|他用文学~写了许多科普读物。 【笔端】〈书〉名指写作、写字、画画时笔的运用以及 所表现的意境:~奇趣横生|愤激之情见于~。 【笔伐】动用文字声讨:口诛~。 【笔法】名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他的字,~圆润秀美|他以 豪放的~,写出了大草原的风光。 【笔锋】名①毛笔的尖端。②书画的笔势;文章的锋芒:~苍劲|~犀利。 【笔杆儿】名笔杆子??。 【笔杆子】?名①笔 的手拿的部分。②指写文章的能力:耍~|他嘴皮子、~都比我强。‖也说笔杆儿。③指擅长写文章的人。 【笔耕】动指写作:伏案~|~不辍。 【笔供】 名受审讯者用笔写出来的供词。 【笔管条直】〈口〉笔直(多指直立着):这棵树长得~|大家~地站着等点名。 【笔画】(笔划)名①组成汉字的横 (一)、
•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 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 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 干支纪年。
•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 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 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
(死去的)母亲:先~|考~。 【彼】代①指示代词。那;那个(跟“此”相对):~时|此起~伏|由此及~。②人称代词。对方;他:知己知~|~退 我进。 【彼岸】’名①〈书〉(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对岸。②佛教认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脱生死的境界(涅槃)好比彼岸。③比喻所向 往的境界:走向幸福的~。 【彼此】代人称; 少儿作文加盟 少儿作文加盟 ;代词。①那个和这个;双方:不分~|~互助。②客套 话,表示大家一样(常叠用作答话):“您辛苦啦!”“~~!” 【彼一时,此一时】ī,ī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改 变:~,不要拿老眼光看新事物。 【秕】(粃)①秕子:~糠。②形(子实)不饱满:~粒|~谷子。③〈书〉恶;坏:~政。 【秕谷】名不饱满的稻谷或 谷子。 【秕糠】名秕子和糠,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 【秕子】?名空的或不饱满的子粒:谷~。 【笔】(筆)①名写字画图的用具:毛~|铅~|钢~| 粉~|一支~|一管~。②(写字、画画、作文的)笔法:伏~|工~|败~|曲~。③用笔写出:代~|直~有关的:一~钱|三~账|五~生意。)用于字的笔画:“大”字有三~。)用于书画艺术:写一~好字|他能画几~ 山水画。⑦()名姓。 【笔触】名书画、文章等的笔法和格调:他用简练而鲜明的~来表现祖国壮丽的河山|他以锋利的~讽刺了旧社会的丑恶。 【笔答】 动书面回答:~试题。 【笔底生花】比喻所写的文章非常优美。也说笔下生花。参看页〖生花之笔〗。 【笔底下】?ɑ名指写文章的能力:他~不错(会写文 章)|他~来得快(写文章快)。 【笔调】名文章的格调:~清新|他用文学~写了许多科普读物。 【笔端】〈书〉名指写作、写字、画画时笔的运用以及 所表现的意境:~奇趣横生|愤激之情见于~。 【笔伐】动用文字声讨:口诛~。 【笔法】名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他的字,~圆润秀美|他以 豪放的~,写出了大草原的风光。 【笔锋】名①毛笔的尖端。②书画的笔势;文章的锋芒:~苍劲|~犀利。 【笔杆儿】名笔杆子??。 【笔杆子】?名①笔 的手拿的部分。②指写文章的能力:耍~|他嘴皮子、~都比我强。‖也说笔杆儿。③指擅长写文章的人。 【笔耕】动指写作:伏案~|~不辍。 【笔供】 名受审讯者用笔写出来的供词。 【笔管条直】〈口〉笔直(多指直立着):这棵树长得~|大家~地站着等点名。 【笔画】(笔划)名①组成汉字的横 (一)、
中国古代计时方法 优质课件

•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至今 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 分”。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 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 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关于“字”, 下面还将讲到。
• “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 律历志》载,秒为古 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 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 二是“漏”。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 合,从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
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 为计时。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 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 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昼夜共有
二、十二地支计时法
• 到西汉时期,人们便开始把一昼夜的名称固定下来,分为夜半、鸡鸣、 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哺时、日入、黄昏、人定十 二个时辰,并且用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标明, 又以十二生肖作代。具体划分如下: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 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 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 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 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 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 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 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 点,以十点为正点。比如,夜半就是子时,是现在的二十三点到一点, 所以古书上把这个时辰称为“子夜”。午时是从中午十一点到十三点, 也叫“日中”。古书上常有“点卯”的记载,点卯就是在卯时(即现 在的五点到七点)上班报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天文历法PPT精选文档

1911年 辛亥年
2010年 庚寅年
38
2011年 辛卯年 2012年 壬辰年
纪年纪时之 纪年
❖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 ❖ 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 ❖ 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
1662—1722年,历61年; ❖ 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年,历60年。 ❖ 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
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45
❖七曜之说影响颇广,直到现在,日、 韩等国日历,还用日、月、金、木、 水、火、土来表示一周的七天。
13
❖(二)二十八宿与四象 ❖星宿不是一颗星,而是邻近若干颗星
的集合。古人把比较靠近的几颗恒星 联系起来,东西南北各有七宿,把每 七宿,想象成一种动物,称为二十八 宿。
14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 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单位的历法是阳历。中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 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33
月的划分
❖ 每月的第一天:朔 ❖ 最后一天:晦 ❖ 大月十六、小月十五:望 ❖ 近在望后:既望
34
天干(十)地支(十二)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
35
36
古人纪年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关系
44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期》) ❖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王羲之《兰亭集
序》)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 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中国古代计时方法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20/12/109 Nhomakorabea2020/12/10
1
特定称谓计时法
• 古代人们根据寒暑的变化现象,把一年分为春 夏秋冬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不同的 时段。 • 古人还根据天上有没有月亮和月亮的圆缺来记 月,称为晦、朔、弦、望。
2020/12/10
2
• 古代人们又根据日夜的轮换,把一天分为 若干时段。比如按照太阳的出没,分为日 出、日中、日入。
2020/12/10
5
时、刻、字、秒、忽计时
•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 时辰。 •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 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
2020/12/10
6
• 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 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 人们将“大时”淡忘,而“小时”则沿用至今。
2020/12/10
7
古时计时工具有两种:
• 一是“日晷”。古代有一种测定时间的仪器叫 做“日晷”,它是由一只斜放的有刻度的巨大 “表盘”和位于“表盘”中心的一根垂直竖立 “表针”组成,是以太阳移动,“表针”对应于 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的。日晷在北京故宫里可以 见到。
2020/12/10
8
PPT教学课件
2020/12/10
3
十二地支计时法
• 到西汉时期,人们便开始把一昼夜的名称固定 下来,分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 中、日中、日映、哺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 个时辰,并且用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来标明,又以十二生肖作代。
2020/12/10
4
五更计时法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20/12/109 Nhomakorabea2020/12/10
1
特定称谓计时法
• 古代人们根据寒暑的变化现象,把一年分为春 夏秋冬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不同的 时段。 • 古人还根据天上有没有月亮和月亮的圆缺来记 月,称为晦、朔、弦、望。
2020/12/10
2
• 古代人们又根据日夜的轮换,把一天分为 若干时段。比如按照太阳的出没,分为日 出、日中、日入。
2020/12/10
5
时、刻、字、秒、忽计时
•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 时辰。 •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 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
2020/12/10
6
• 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 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 人们将“大时”淡忘,而“小时”则沿用至今。
2020/12/10
7
古时计时工具有两种:
• 一是“日晷”。古代有一种测定时间的仪器叫 做“日晷”,它是由一只斜放的有刻度的巨大 “表盘”和位于“表盘”中心的一根垂直竖立 “表针”组成,是以太阳移动,“表针”对应于 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的。日晷在北京故宫里可以 见到。
2020/12/10
8
PPT教学课件
2020/12/10
3
十二地支计时法
• 到西汉时期,人们便开始把一昼夜的名称固定 下来,分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 中、日中、日映、哺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 个时辰,并且用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来标明,又以十二生肖作代。
2020/12/10
4
五更计时法
古代计时器.ppt

伽利略的這個發現,物理教科書中稱為『等時性』。
你知道利用單擺的等時性來製作鐘的 是誰嗎?
第一座擺鐘,是年輕的荷蘭天 文學家兼數學家惠更斯 (Christian Huygens)在 1656年的耶誕節設計出來的。 那已是伽利略死後14年的事了。
圖說︰ 惠更斯他是第一位將鐘擺應用到機 械鐘的人。這座彈簧帶動的機械鐘
資料來源:小叮噹科學遊樂區:::科學小百科:::
/main06_1_8a.htm
測量時間的故事
「漏 (漏壺) 刻 (刻箭)」是利用水量多 少來計量時間的儀器。 漏刻是全天候 計時儀器,能彌補日晷受太陽有沒有 露臉 (陰晴)、或晝夜的局限,是我國 古代重要的計時器。 古代計時器「漏 壺」(如上圖是元代的銅壺滴漏) 相當 於現代的鐘錶
活動三:善用計時工具
現代的計時工具 ─ 和生活用品結合,例如電腦、手機等用品 都有時鐘的功能
你使用過哪些計時工具? 手錶、時鐘、鬧鐘、電腦上的計時、手機上的計 時、電子錶、咕咕鐘、上發條的老爺鐘、懷錶… 這些工具適合用於什麼情況下?
鬧鐘 碼錶 手錶 懷錶 起床時、需要特別提醒時間的時候。 100公尺跑步、做實驗、需要做精確計時的時候。 想要知道時間的時候。 裁判、表示身分地位的人。
測量時間的工具
實驗設計《一》
〈P.10〉
實驗名稱:一炷香的時間 實驗目的:藉由測量並比較各組燃燒一炷香的時間, 察覺一炷不能精確的表 示一段時間 實驗器材:線香一支、碼錶一個、 長尺、打火機 實驗步驟: 1.準備一支線香,先量出整支香的長度 2.在線香的前段量出一公分的距離 3.點燃線香,等燃燒到1公分的起算點時, 按下碼錶,開始計時,燃燒到1公分的結算點 時,停止 計時 4.將燃燒1公分的時間,乘以線香總長 5.記錄各組一炷香的時間,並作比較
你知道利用單擺的等時性來製作鐘的 是誰嗎?
第一座擺鐘,是年輕的荷蘭天 文學家兼數學家惠更斯 (Christian Huygens)在 1656年的耶誕節設計出來的。 那已是伽利略死後14年的事了。
圖說︰ 惠更斯他是第一位將鐘擺應用到機 械鐘的人。這座彈簧帶動的機械鐘
資料來源:小叮噹科學遊樂區:::科學小百科:::
/main06_1_8a.htm
測量時間的故事
「漏 (漏壺) 刻 (刻箭)」是利用水量多 少來計量時間的儀器。 漏刻是全天候 計時儀器,能彌補日晷受太陽有沒有 露臉 (陰晴)、或晝夜的局限,是我國 古代重要的計時器。 古代計時器「漏 壺」(如上圖是元代的銅壺滴漏) 相當 於現代的鐘錶
活動三:善用計時工具
現代的計時工具 ─ 和生活用品結合,例如電腦、手機等用品 都有時鐘的功能
你使用過哪些計時工具? 手錶、時鐘、鬧鐘、電腦上的計時、手機上的計 時、電子錶、咕咕鐘、上發條的老爺鐘、懷錶… 這些工具適合用於什麼情況下?
鬧鐘 碼錶 手錶 懷錶 起床時、需要特別提醒時間的時候。 100公尺跑步、做實驗、需要做精確計時的時候。 想要知道時間的時候。 裁判、表示身分地位的人。
測量時間的工具
實驗設計《一》
〈P.10〉
實驗名稱:一炷香的時間 實驗目的:藉由測量並比較各組燃燒一炷香的時間, 察覺一炷不能精確的表 示一段時間 實驗器材:線香一支、碼錶一個、 長尺、打火機 實驗步驟: 1.準備一支線香,先量出整支香的長度 2.在線香的前段量出一公分的距離 3.點燃線香,等燃燒到1公分的起算點時, 按下碼錶,開始計時,燃燒到1公分的結算點 時,停止 計時 4.將燃燒1公分的時間,乘以線香總長 5.記錄各組一炷香的時間,並作比較
古人计时方法ppt课件

6
漏刻计时法
• 漏刻是古代的计时方法, “漏”是盛水计时器具, 一般用铜制。把一昼夜分 一百份,每份即为一刻
7
古人的计时工具
8
• 1、圭表 : 我国最古 老的计时器 , 利用太 阳射影的长短来判 断时间。它由两部 分组成 : 直立于平地 上测日影的标杆或 石柱 , 叫做表 ; 正南 正北方向平放的测 定表影长度的刻 板 , 叫做圭。
3
十二时段计时法
• 把一昼(zhòu)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 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 是:夜半、鸡鸣、平旦(dàn)、日出、食时、 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 入、黄昏、人定。“夜半”相当于“子 时”,就是23点至1点;“鸡鸣”就是1点 至3点;“平旦”就是3点至5点;“日出” 就是5点至7点……依次类推
11
4.沙漏: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 《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zhān)希元创造了“五
轮沙漏”。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 改用六个轮子。宋濂(lián)(1310~1381)著《宋学士
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
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 间的测(cè)景盘
4
.更点计时法
这种计时法出现较晚,它是专用计夜间时间 的。“更”与“点”是两种计时单位。
•
先说“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 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 “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 一更是19点至21点,二更是21点至23点…… 依次类推•来自•打更人5
更点计时法
• 再说“点”。“点”是比“更”小的夜计时单位。 “点”本来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颇似小铜钟。 中间突起,两边有孔,孔可以穿上绳把“点”系在 更夫手上,以便手敲打。古时习惯是报更时敲钟鼓, 报点时则击打“点”,“点”便成为计时单位了。 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个“更”划分为五 个“点”。经推算可知,一“点”等于现今的二十 四分钟,五个“点”的时间正好是一“更”。
漏刻计时法
• 漏刻是古代的计时方法, “漏”是盛水计时器具, 一般用铜制。把一昼夜分 一百份,每份即为一刻
7
古人的计时工具
8
• 1、圭表 : 我国最古 老的计时器 , 利用太 阳射影的长短来判 断时间。它由两部 分组成 : 直立于平地 上测日影的标杆或 石柱 , 叫做表 ; 正南 正北方向平放的测 定表影长度的刻 板 , 叫做圭。
3
十二时段计时法
• 把一昼(zhòu)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 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 是:夜半、鸡鸣、平旦(dàn)、日出、食时、 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 入、黄昏、人定。“夜半”相当于“子 时”,就是23点至1点;“鸡鸣”就是1点 至3点;“平旦”就是3点至5点;“日出” 就是5点至7点……依次类推
11
4.沙漏: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 《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zhān)希元创造了“五
轮沙漏”。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 改用六个轮子。宋濂(lián)(1310~1381)著《宋学士
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
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 间的测(cè)景盘
4
.更点计时法
这种计时法出现较晚,它是专用计夜间时间 的。“更”与“点”是两种计时单位。
•
先说“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 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 “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 一更是19点至21点,二更是21点至23点…… 依次类推•来自•打更人5
更点计时法
• 再说“点”。“点”是比“更”小的夜计时单位。 “点”本来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颇似小铜钟。 中间突起,两边有孔,孔可以穿上绳把“点”系在 更夫手上,以便手敲打。古时习惯是报更时敲钟鼓, 报点时则击打“点”,“点”便成为计时单位了。 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个“更”划分为五 个“点”。经推算可知,一“点”等于现今的二十 四分钟,五个“点”的时间正好是一“更”。
古代计时PPT课件

类似。
机械漏刻
机械漏刻是漏刻发展的 最高阶段,通过机械传 动装置控制时间计量。
漏刻的应用
漏刻在古代广泛应用于天文、航海、军事等领域,是古代人 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计时仪器。
在古代,漏刻也是国家的重要仪器,被用于制定时间标准、 颁布时令等方面。
02
CATALOGUE
古代计时器的原理
漏刻的原理
漏刻是以水滴计时的工具,其原 理是利用滴水和指针的移动来计
。
小说
在古代小说中,时间成为情节发展 的重要线索,计时器的描述有助于 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
戏曲
在古代戏曲中,时间元素常与人物 命运、情节发展紧密相连,计时器 的运用丰富了戏曲的艺术表现力。
计时器在古代艺术中的表现
绘画
古代绘画中经常出现各种 计时器的形象,如日晷、 漏壶等,成为画面中不可 或缺的元素。
无法准确测量细微时间
古代的计时器无法准确测量非常短的 时间,如秒、毫秒等,这对于需要高 精度计时的活动如天文观测、历法制 定等造成很大的不便。
计时器的维护和使用问题
需要定期校准和维护
古代的计时器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准确性。然而,由于技术和 材料的限制,维护和校准的难度较大,且容易受到环境和使用情况的影响。
使用不便
古代的计时器多为大型设备,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此外,由于其 精度问题,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以免造成误差。
计时器的地域和时代局限性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由于技术和文化的差异,计 时器的发展程度也不同。一些地区可 能因为缺乏技术和资源而无法发展出 先进的计时器。
时代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计时器的技术和材 料也在不断进步。古代的计时器在当 时可能是最先进的,但随着时间的推 移,其局限性也日益显现。
机械漏刻
机械漏刻是漏刻发展的 最高阶段,通过机械传 动装置控制时间计量。
漏刻的应用
漏刻在古代广泛应用于天文、航海、军事等领域,是古代人 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计时仪器。
在古代,漏刻也是国家的重要仪器,被用于制定时间标准、 颁布时令等方面。
02
CATALOGUE
古代计时器的原理
漏刻的原理
漏刻是以水滴计时的工具,其原 理是利用滴水和指针的移动来计
。
小说
在古代小说中,时间成为情节发展 的重要线索,计时器的描述有助于 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
戏曲
在古代戏曲中,时间元素常与人物 命运、情节发展紧密相连,计时器 的运用丰富了戏曲的艺术表现力。
计时器在古代艺术中的表现
绘画
古代绘画中经常出现各种 计时器的形象,如日晷、 漏壶等,成为画面中不可 或缺的元素。
无法准确测量细微时间
古代的计时器无法准确测量非常短的 时间,如秒、毫秒等,这对于需要高 精度计时的活动如天文观测、历法制 定等造成很大的不便。
计时器的维护和使用问题
需要定期校准和维护
古代的计时器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准确性。然而,由于技术和 材料的限制,维护和校准的难度较大,且容易受到环境和使用情况的影响。
使用不便
古代的计时器多为大型设备,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此外,由于其 精度问题,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以免造成误差。
计时器的地域和时代局限性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由于技术和文化的差异,计 时器的发展程度也不同。一些地区可 能因为缺乏技术和资源而无法发展出 先进的计时器。
时代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计时器的技术和材 料也在不断进步。古代的计时器在当 时可能是最先进的,但随着时间的推 移,其局限性也日益显现。
计时方法的演变PPT课件

木人,每一刻一击鼓,一个时辰(相当于一个2个小时)
一撞钟。元代郭守敬也曾发明出不同声音的机械报时钟。
民间更多使用燃香,蜡烛等计时方法。
SUCCESS
THANK YOU
2019/6/24
• 在钟表未诞生的数千 年间,漏刻是人类生 活中的重要计时工具。 到了汉代漏刻已有了 较大发展,从出土文 物分析,汉代初期已 有单壶泄水型沉箭漏, 单级受水型浮箭漏, 二级补赏式浮箭漏。 本文所要讲述的是我 国现存最早的西汉漏 刻:
古人计时方法
• 1.太阳和月亮和星星 古代人们仰望天空来断定时光。太 阳显示日期月亮显示月份。古巴比伦人把一天禀成24个部 分也就是24小时。
• 2.日晷 人们留意到跟着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树木和岩石 投下的影子从一边移到另一边以此可肯定一天时光的变更。
• 3.水计时 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应用水钟计量照射的针影投射在晷盘的
分划上,就能指示出时刻。
漏壶与自鸣钟
•
阴雨天和夜晚则用漏刻。漏刻又称漏壶,包括下有小
孔的铜壶和带有刻度的刻箭两部分。水匀速流下,通过刻
度观察水位变化,即可确定时刻。
•
唐代僧一行发明了最早的自鸣钟,用漏水激轮,一日
一夜转一周,29转多为一个月365转为一年。同时装有2个
• 4.火计时 古代中国人经由过程燃烧一根以固定距离打 结的湿绳索来计时。后来人们记下了燃烧一根蜡烛或一盏 油灯里的油所需的时光。
• 5.沙漏 沙子以平均的速度从一个玻璃球流到另一个 玻璃球。很多年来海员们携带这些计时对象出海航行。
• 现代机械钟,电子钟,石英钟等钟表是从 西方陆续传人的。
SUCCESS
计时方法的演变
七4班
清皇宫前日晷
古代计时
日晷(课件)(共20张PPT)

圭表的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谢 谢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日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5日
1.将日晷模型固定在白天一直能被太阳照射到的平地上。利用指南针使晷针朝向正北方。2.调整晷面的倾斜角度,使晷针影子指向的时刻与钟表的时刻一致。3.在其他时间检查日晷的准确性。
把我们制作的日晷放在校园中空旷的地方,经常观察,验证我们的研究成果。
拓展活动
认识圭表及其用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圭表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表的影子,根据影子和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
日晷
古人是怎样利用太阳计时的?
认识日晷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 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
沙漏 水钟
认识其他计时仪器
焚香计时 闹钟 铯原子钟
做日晷模型
思考: 怎么画刻度呢? 晷针和晷面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
把一天中影子的样子记录在圆形纸板上,并注明时间。在纸板中心插入小木棍,并倾斜放置,就制成了简易日晷。
方法指导
谢 谢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日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5日
1.将日晷模型固定在白天一直能被太阳照射到的平地上。利用指南针使晷针朝向正北方。2.调整晷面的倾斜角度,使晷针影子指向的时刻与钟表的时刻一致。3.在其他时间检查日晷的准确性。
把我们制作的日晷放在校园中空旷的地方,经常观察,验证我们的研究成果。
拓展活动
认识圭表及其用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圭表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表的影子,根据影子和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
日晷
古人是怎样利用太阳计时的?
认识日晷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 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
沙漏 水钟
认识其他计时仪器
焚香计时 闹钟 铯原子钟
做日晷模型
思考: 怎么画刻度呢? 晷针和晷面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
把一天中影子的样子记录在圆形纸板上,并注明时间。在纸板中心插入小木棍,并倾斜放置,就制成了简易日晷。
方法指导
中国古时候的计时方法

中国古时候的计时方法
中国古时候的计时方法
我国古代记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天色记时法:古人根据一天中的天色变化而将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
2、地支记时法:就是以十二地支来表示。
它们间的关系是:
(1)天色:「夜半」;地支:「子时」;现代记时:「23-1点」
(2)天色:「鸡鸣」;地支:「丑时」;现代记时:「1-3点」
(3)天色:「平旦」;地支:「寅时」;现代记时:「3-5点」
(4)天色:「日出」;地支:「卯时」;现代记时:「5-7点」
(5)天色:「食时」;地支:「辰时」;现代记时:「7-9点」
(6)天色:「隅(音‘娱’)中」;地支:「巳时」;现代记时:「9-11点」
(7)天色:「日中」;地支:「午时」;现代记时:「11-13点」
(8)天色:「日昳(音‘跌’)」;地支:「未时」;现代记时:「13-15点」
(9)天色:「晡(音‘哺’)时」;地支:「申时」;现代记时:「15-17点」
(10)天色:「日入」;地支:「酉时」;现代记时:「17-19点」
(11)天色:「黄昏」;地支:「戌时」;现代记时:「19-21点」
(12)天色:「人定」;地支:「亥时」;现代记时:「21-23点」
正午指中午12点,正子时指零点(夜间12点)。
3、五更: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
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点
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点
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1点
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3点
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十二时段计时法
• 把一昼(zhòu)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 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 是:夜半、鸡鸣、平旦(dàn)、日出、食时、 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 入、黄昏、人定。“夜半”相当于“子 时”,就是23点至1点;“鸡鸣”就是1点 至3点;“平旦”就是3点至5点;“日出” 就是5点至7点……依次类推
10
3.漏刻,又称刻漏、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 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 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 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 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 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 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 高了计时精度
4
.更点计时法
这种计时法出现较晚,它是专用计夜间时间 的。“更”与“点”是两种计时单位。
•
先说“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 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 “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 一更是19点至21点,二更是21点至23点…… 依次类推
•
•
打更人
5
更点计时法
• 再说“点”。“点”是比“更”小的夜计时单位。 “点”本来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颇似小铜钟。 中间突起,两边有孔,孔可以穿上绳把“点”系在 更夫手上,以便手敲打。古时习惯是报更时敲钟鼓, 报点时则击打“点”,“点”便成为计时单位了。 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个“更”划分为五 个“点”。经推算可知,一“点”等于现今的二十 四分钟,五个“点”的时间正好是一“更”。
史料 记载 沙漏
现代沙漏
12
5.另外还有东汉张衡 (公元78~139年)制造的 浑天仪;北宋元祐三年(1088)苏颂、韩公廉 等人所制的水运仪象台;中国元代的郭守 敬制成大明灯漏等。
13
已经结束了! 同学们,你们看懂了吗?
谢谢观赏 三年级三班:巩心怡
14
15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沙漏: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 《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zhān)希元创造了“五
轮沙漏”。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 改用六个轮子。宋濂(lián)(1310~1381)著《宋学士
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
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 间的测(cè)景盘
古人计时方 法和工具
巩心怡
1
古人计时方法
2
干支计时法
• 古人把一昼(zhòu)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 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 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 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刻 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这十二时辰与现 今计时法的关系是:子时--23点至1点,丑 时--1点至3点,寅时--3点至5点……以下依此 类推,亥时是现时的21点至23点。
6
漏刻计时法
• 漏刻是古代的计时方法, “漏”是盛水计时器具, 一般用铜制。把一昼夜分 一百份,每份即为一刻
7
古人的计时工具
8
• 1、圭表 : 我国最古 老的计时器 , 利用太 阳射影的长短来判 断时间。它由两部 分组成 : 直立于平地 上测日影的标杆或 石柱 , 叫做表 ; 正南 正北方向平放的测 定表影长度的刻 板 , 叫做圭。
9
2. 日晷(guǐ) : 又称 “ 日规 ” , 也是通过观测日影 计时的仪器 , 通常由铜制的晷针和石制的晷 盘组成。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 , 这样 , 晷针 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 , 下端正好指向南天 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画出12个大格 , 每 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 时 , 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 针 , 以此来显示时刻
十二时段计时法
• 把一昼(zhòu)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 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 是:夜半、鸡鸣、平旦(dàn)、日出、食时、 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 入、黄昏、人定。“夜半”相当于“子 时”,就是23点至1点;“鸡鸣”就是1点 至3点;“平旦”就是3点至5点;“日出” 就是5点至7点……依次类推
10
3.漏刻,又称刻漏、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 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 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 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 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 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 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 高了计时精度
4
.更点计时法
这种计时法出现较晚,它是专用计夜间时间 的。“更”与“点”是两种计时单位。
•
先说“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 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 “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 一更是19点至21点,二更是21点至23点…… 依次类推
•
•
打更人
5
更点计时法
• 再说“点”。“点”是比“更”小的夜计时单位。 “点”本来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颇似小铜钟。 中间突起,两边有孔,孔可以穿上绳把“点”系在 更夫手上,以便手敲打。古时习惯是报更时敲钟鼓, 报点时则击打“点”,“点”便成为计时单位了。 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个“更”划分为五 个“点”。经推算可知,一“点”等于现今的二十 四分钟,五个“点”的时间正好是一“更”。
史料 记载 沙漏
现代沙漏
12
5.另外还有东汉张衡 (公元78~139年)制造的 浑天仪;北宋元祐三年(1088)苏颂、韩公廉 等人所制的水运仪象台;中国元代的郭守 敬制成大明灯漏等。
13
已经结束了! 同学们,你们看懂了吗?
谢谢观赏 三年级三班:巩心怡
14
15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沙漏: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 《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zhān)希元创造了“五
轮沙漏”。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 改用六个轮子。宋濂(lián)(1310~1381)著《宋学士
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
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 间的测(cè)景盘
古人计时方 法和工具
巩心怡
1
古人计时方法
2
干支计时法
• 古人把一昼(zhòu)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 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 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 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刻 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这十二时辰与现 今计时法的关系是:子时--23点至1点,丑 时--1点至3点,寅时--3点至5点……以下依此 类推,亥时是现时的21点至23点。
6
漏刻计时法
• 漏刻是古代的计时方法, “漏”是盛水计时器具, 一般用铜制。把一昼夜分 一百份,每份即为一刻
7
古人的计时工具
8
• 1、圭表 : 我国最古 老的计时器 , 利用太 阳射影的长短来判 断时间。它由两部 分组成 : 直立于平地 上测日影的标杆或 石柱 , 叫做表 ; 正南 正北方向平放的测 定表影长度的刻 板 , 叫做圭。
9
2. 日晷(guǐ) : 又称 “ 日规 ” , 也是通过观测日影 计时的仪器 , 通常由铜制的晷针和石制的晷 盘组成。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 , 这样 , 晷针 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 , 下端正好指向南天 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画出12个大格 , 每 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 时 , 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 针 , 以此来显示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