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姓氏分布

合集下载

福建省姓氏人口占比(一)

福建省姓氏人口占比(一)

福建省姓氏人口占比(一)【福建省户籍人口“百家姓”排名】“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是流传于福建的说法,意思是陈、林、黄、郑是闽地四大姓,在福建子孙繁茂。

根据相传的福建省户籍姓氏人口排名,福建省2018年1月户籍人口3839万人,排名前十位的姓氏分别是陈、林、黄、张、吴、李、王、郑、刘、杨。

与福建流传的说法是基本吻合的,“陈林黄郑”都排进了前十位。

福建省共有9个行政区,各行政区第一大姓氏陈姓占8个,林姓占1个(见图2所示)【福建省泉州市常住人口“百家姓”排名】泉州市六普常住人口8128533人,排名前十位的姓氏分别是陈、林、黄、王、李、张、吴、刘、杨、许。

泉州市共有12个行政区,各县市区户籍第一大姓氏陈姓占8个,林姓占1个,黄姓占1个,蔡姓占1个。

【泉州石狮市户籍人口“百家姓”排名】2015年石狮市icon户籍人口32.76万人,排名前十位的姓氏分别是蔡、王、邱、林、吴、陈、黄、李、许、洪。

【漳州市大数据715个姓氏人口数量排名】漳州市户籍姓氏样本人口4580598人,在用姓氏715个,其中单姓705个,复姓10个。

排名前十位的姓氏分别是陈、林、黄、张、吴、杨、王、李、郑、蔡。

漳州市共有11个行政区,各县市区第一大姓氏林姓占4个,陈姓占3个,张姓占1个,吴姓占1个,沈姓占1个,邹姓占1个。

漳州市的10个在用复姓人口数量排序依次是欧阳5966人,上官75人,司徒25人,张廖20人,王孙5人,王游4人,爱新觉罗icon2人,诸葛2人,加斯米娜1人,夏侯1人。

漳州市的715个姓氏中,只有1个人在用的姓氏共有209个。

福建南平【福建省南平市样本人口“百家姓”排名】南平市2017年全市户籍人口322万人,排名前十位的姓氏分别是陈、张、吴、黄、叶、李、刘、王、林、杨。

南平市共有10个行政区,各县市区第一大姓氏陈姓占5个,张姓占2个,黄姓占2个,廖姓占1个。

【福建省莆田市户籍人口“百家姓”排名】莆田市2007年全市户籍人口3102646人,排名前十位的姓氏分别是陈、林、黄、郑、吴、李、张、蔡、王、刘。

漳州王姓——精选推荐

漳州王姓——精选推荐

漳州王姓漳州王姓-2(2008-07-13 14:07:28)分类:梁⼭⿅⽔-地⽅史民俗漳州王姓的⽀系和传衍(《漳州姓⽒》王姓部分节选)上苑⽀系王姓⼊漳⼤部分是延政的后裔,延政被迁往⾦陵(今南京),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封给太师之衔,听他⾃便回福建。

延政以其长⼦曾任漳州刺史⽽定居漳州。

延政⽣六⼦:继成、继昌、继元、继重、继晋。

继成后裔初居龙溪上苑,由上苑衍居恒坑(今龙⽂区步⽂镇),⼗七代孙王宣正于明永乐年间随母迁南靖靖城珩坑开基,成为始祖(即珩坑王⽒派系);继成后裔有的分迁漳浦,形成珩⼭王姓⽀系。

龙⽂区湘桥上苑(坂上)王姓派下⼗⼀世王东湖的裔孙王惠才,于明万历间(1573~1620)从⽂甲⽂桥迁居万松关下洲⾥社(今属龙海市榜⼭镇梧浦村)开基;王铣(号坦庵,王胜之孙)于明中叶由漳州乌⾐巷迁漳南邹塘(今属龙海市九湖镇)社开基;上苑王⽒裔孙王赞明于清代从上苑迁颜厝前社开基;王汉⽂由上苑(世系、时间不详)徙居塔尾(今属九湖镇⼩梅溪村)社开基。

⼜有⼀⽀开龙⽂区西边社、六⽯社、⼭头顶社衍居。

另有⼀⽀迁芝⼭镇上坂(上苑)村,迁⼊年代未详。

王宣正为珩⼭王⽒始祖。

⽣五⼦:长宣庄、次钦直、三神康世居珩坑,四昭定迁居南靖雁塔上厝;五敬璋幼时即随母居⼭城⼭边,为⼭边王⽒开基祖。

昭定与妣刘⽒⽣三⼦:长⼦居雁塔上厝,次⼦迁居⼭城翠眉,后裔分衍于翠眉(翠微)、军营、三卞城仔内、南坑⾦⽵、梅林镤⼭、船场龙⽔及⼴东等地。

三⼦迁居龙⼭东爱⼤⽥,另有后裔分迁四川省等地。

在南靖县珩坑王姓派系⼤体可归纳成:雁塔⽀系、⼭边⽀系、靖城东乾、枫林、观⾳⼭、后街⽀系。

后街王招郎于清初迁徙龙海新塘上园开基。

雁塔王姓⽀系;昭定乃宣正的四⼦,为雁塔王姓的开基祖,于明代在雁塔上厝定居,其后雁塔王姓⽀系裔:昭是的次⼦迁⼭城翠眉上车及龙⼭东爱⼤⽥;昭定的四孙天⽣⼜迁居⼭城三卞城仔内及分居四川。

(俗称四房四)。

天⽣⽣四⼦,长及四居三卞,为⼤厝房和楼房,次迁粤东开居,三善笃迁南坑⾦⽵开居。

多元一体、两岸一家——以福建小溪张氏为个案研究

多元一体、两岸一家——以福建小溪张氏为个案研究
二 、融合汇聚 。多民族 民系集合一体的血脉渊源
从 家族 谱 系的记 载 中可 以清楚 地表 明 ,小 溪 张 氏 当属汉 族 当 中的客 家 民系 。据 《珀 溪 ①张 氏世 谱 》
① 珀溪 即小溪镇 ,平和县城所在地 ,该地 旧名瑁溪镇。
· 56 ·
载 :小溪张氏始祖张铁崖 ,又名小一郎 ;二世祖张光昭 ,又字百一 郎 ~。又据《台湾张氏族谱 考增编》 载 :张铁崖祖父张腾辉 ,又称念一郎;张腾辉 之弟 张腾万称念 -fll ̄,并有万三 、念六郎 、小八郎等多位堂 弟。还有百六郎、千三郎 、五八郎等族众 。_3_3 另外 ,明代开基南靖永 丰里梅垄 贝岭 的张 良,其祀奉的先 祖 乃 张铁 崖 之兄 张珠 治 ,妣 钟 婆太 。生子 万 一 、万 二 … …万 五 郎 。④ 众所 周 知 ,大 、小 、百 、千 、万 、念 是客 家人 成年 后所 取 的郎 名 ,盛 行 于元末 明初 ,随着客 家人 的迁徙 繁衍 ,这 种特 殊 的命 名 方式 也流传 至今 ,成 为客 家宗 族社 会 的一个 显著 特 点 。
明末 清初 东南 地 区 的一位 客 家 风云 人 物— — 张礼 (又 名张 耍 ,万 礼 ,又 称 万 大 、万一 。《台湾 外记 》 称张要),亦平和小溪张氏后裔。张礼(1612—1659)生于平和小溪 ,幼时被诏安官陂富商张子可收为养 子 。明亡 后率 众归 附郑 成 功 ,_4 成为郑 军 当 中声威 显 赫 的 “五 虎将 ”之 一 。据 《从 征 实 录》载 :永 历六 至 八年 (1652—1654),郑成功交给张礼的重要任务有 :永历六年率军“往诏安九 甲、平和等处略地措粮 ”; 永 历七 年 “进入 龙岩 地 方征 饷二 十万 ”;永 历八 年 “进 入 永 定 地 方措 饷 养 兵 ” 等等 。 诏安 、平 和 、龙 岩 、 永 定 等都是 客 家人 的 主要居 住地 ,在 客家 地 区 的重 大 行 动 ,郑 成 功 多委 派 张 礼 参加 ,这 当然 是 因 张礼 本 身及其家族 ,不管是原乡的平和小溪张 氏,还是过继后 的诏安官陂张氏 ,世代都是 客家人 ,熟悉客家语 言、风俗的缘故 。即使在今 日,平和小溪张氏也多使用客家方言 ,奉行客家风俗礼仪。

百家姓之林姓的人口分布

百家姓之林姓的人口分布

百家姓之林姓的人口分布林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96位。

2016年,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国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之林姓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林姓历史发展主要源流1、源自子姓,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属于王侯赐姓为氏。

商末,纣王无道,比干犯颜直谏被杀。

比干正妻夫人陈氏逃入长林山中,生下了儿子泉。

周灭商后,因泉生于林中,其父比干坚贞不屈,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

史料记载,商朝殷太师封于比,故名比干,是一位爱国忠臣和政治家。

他为民请命、冒死进谏,直到遭残暴的纣王剖心殉国。

比干的遗孤赐姓林氏,后裔逐渐遍及海内外。

2、源自姬姓,出自周平王的世子姬开,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名字为氏。

3、源自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林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林衡,又称林人,是西周中期开始设置的机构官称,主要负责掌管林木,并负责植树造林,养护浇灌等。

林姓得姓始祖林坚4、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①源自鲜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后,命鲜卑人改用汉字姓,把代北的丘林氏改为林氏。

[8]②源自高山族改姓:台湾地区的高山族,是中国大陆古“百越族”迁居台湾的一个分支,世居林木茂密之地,因此有以林为汉姓者。

③源自满族改姓:满族布萨氏,满语为Busa Hala,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后多冠汉姓为林氏。

林佳氏,满语为Lingiya Hala,世居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林氏。

部分得姓始祖林坚,得姓始祖林坚是比干的遗腹子。

因商纣王残暴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

当时,比干的夫人陈氏身怀六甲,带着四个侍女逃到牧野避难。

她们住在树林掩映的石洞里,后来,夫人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坚,字长思。

闽南姓氏厦漳泉十大姓,竟然来自同一个地方!

闽南姓氏厦漳泉十大姓,竟然来自同一个地方!

闽南姓氏厦漳泉十大姓,竟然来自同一个地方!闽粤台民间历史上,常常流传着关于百家姓的俗谚,福建“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台湾是另一种变化版本“陈林半天下,黄张排成山”,处于粤东的潮州则是'陈林蔡,天下得一半'。

而此三种版本,都与闽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泉州,三王开闽第一站厦门,介于漳泉之间漳州,开漳圣王平蛮之地闽南十大姓,分别为陈、林、黄、王、李、张、吴、杨、郑、蔡。

泉州十大姓,分别为陈、林、黄、王、李、张、吴、刘、杨、许。

漳州十大姓,分别为陈、林、黄、张、吴、杨、王、李、郑、蔡。

厦门十大姓,分别为陈、林、黄、王、李、张、吴、叶、洪、杨。

闽南及厦漳泉十大姓于闽南十大姓中,陈、林、黄三姓有史以来一直稳居前三强,第四~七位与泉州位序相同,而第九、十位则与漳州相近。

厦门十大姓基本为漳泉两地的结合版,泉州以其大人口基数影响着前几位,而漳州则与泉州共同影响后续排序。

闽南十大姓基本上代表着闽南人的主体构成,研究其开基祖的籍贯、入迁历史背景、入迁地,可以窥视闽南人的人口构成,为简计,每姓仅取三个主要的流派进行统计。

闽南十大姓30个派系开基祖分布明细(一)开基地点因各姓开基祖均在北宋以前播迁至闽南,当时莆田及仙游尚属泉州,故汇总计算时仍将莆田算入泉州。

按郡一级,漳州共有10个派系,泉州14个;按县计,漳浦5个,龙溪5个,莆田6个,晋江4个,南安4个(此时含同安、永春),由此知闽南人的来源以泉州为主,而莆田则是不可忽略的存在。

(二)历史背景历史上,中原人南迁福建一般分成四个阶段,最早为永嘉之乱八姓衣冠南渡,次者唐永章年间泉潮间蛮獠啸乱陈政父子奉命入漳平乱,第三为王潮三兄弟入闽建立闽国,最后为靖康之耻北人南迁。

而闽南人的形成在五代、北宋时期,故仅考虑前三者。

闽南十大姓30个派系,开漳者9个,开闽6个,衣冠南渡4个,可见闽南人的主体来自于开漳圣王的入闽平乱。

(三)籍贯闽南人,一般称为河洛人,闽南语,亦称为河洛语,这意味着在他人眼里,闽南人就是中原人后裔,且来自于中原黄河与洛河一带。

漳州庄氏繁衍与分布

漳州庄氏繁衍与分布

漳州庄氏繁衍与分布前言最近,有不少宗亲向老铁咨询,说他们先祖来自漳州,希望老铁能帮他们实现认祖追踪之愿找点资料,故摘录《漳州锦绣庄氏族谱》漳州庄氏源流载于平台(略有改动),以便宗亲对接、溯源,如有错漏以原文为准。

南宋末年,宋端宗受元兵追赶,从福州往南败退,时永春始祖庄森十二世孙青阳始祖庄佑孙(号古山)的五个儿子公哲、思齐、公茂、公望、公从兄弟及庄弥渊(授挂印大将军),庄罗(封护国大将军)众族亲,忠于宋室,毁家纾难,变卖家财作军需,还有表弟潮州司户参军蔡若济等,外出泉州城南七里下辇埔迎驾端宗,随陈宜中、文天样继续南逃,经漳州入潮州,庄公望在漳州战死殉难,被追封为“义勇将军”,留下三子,隐居在漳州。

庄公从随军至潮州后,被乱兵冲散,隐居于潮州龙溪都庄陇,后其孙庄三郎从广东大埔徒步入南靖奎洋。

漳州庄氏自此繁衍生息。

一、肇漳庄氏肇漳有四个派系:唐代庄肃鸾派系,宋代庄公望派系、元代庄三郎派系、庄夏后裔派系。

1庄肃鸾派系庄肃鸾,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唐高宗总章二年(669)随陈政将军奉诏南下平闽粤之“啸乱”,任府兵队。

战事结束后,庄肃鸾派往闽中定居,并繁衍后裔于闽清、仙游、泉州、晋江与江西鹰潭一带,漳州查无其后裔,云霄县将军山有碑文记载。

2庄公望派系庄森十三世孙入漳始祖庄公望,号西池,晋江青阳庄佑孙(号古山公)第四子(庄氏入闽始祖庄森第十三世孙),生于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赐封进士,曾在江苏淮阴县为官。

宋末(1277年),庄公望奉诏率师护驾,殁于王事,时年仅48岁。

宋帝悯其忠烈,御封为“义勇将军”。

墓葬于海澄县九都凤田(今龙海市榜山镇田边村)。

公望传三子:长子庄守圻往华安县汰口社,明初第四代孙庄汉卿迁居举龙海市颜厝镇马洲村;次子庄守埏往平和县五寨乡;三子庄守址往长泰县武安镇欧欧山村。

3庄三郎派系南靖奎洋始祖庄三郎,名德馨,字登晦,号太极,生于元代元贞二年(1296),出生地在广东潮州府龙溪都(今潮安县庵埠庄陇),跟随叔父庄敏学习堪舆知识,后旅居南胜县(今南靖)奎洋,被朱员外招赘入嗣。

福建省漳州市何氏志二

福建省漳州市何氏志二

福建省漳州市何氏志主任:何小平副主任:何联同主编:何荣进、何井泉二0一八年春目录一、溯源二、繁衍三、人口分布四、谱谍五、堂号、文化遗产、古墓六、人物一、溯源闽自安抚使公,肇基白石崇本,派衍清源逖基,脉拓何浔鼠尾。

吾何入闽始祖何衍公也,系河南光州固始县人,于唐朝昭宗年代(约公元885年间),随周旨王、陈将军带兵定闽,因安插闽民,使耕者有其田,所以吾祖何衍有功,表授安抚节度使之职,分镇泉州,食采螺阳,为闽省何氏分派之祖,简称安抚使公。

安抚使公生有一子名成,字子绎,官授指挥昭信校尉,坐镇漳州卫千户,定居于龙溪白石(今漳州市龙海角美杨厝村)肇基于此白石祠堂为“崇本堂”,世代子孙昌盛,是为闽省何氏发祥之地。

白石“崇本堂”直传至十五世逖基公,讳普成,字正献生于宋朝嘉定年代,任过南京留守右卫朝阳门左千户,于南宋理宗淳祐间,朝政腐败,辞退职务,回泉州之地,而隐居清源洞学道修练,有书写“深谷逖居”于洞壁,尊称为清源山翁,简为逖基公也,是为漳泉始祖。

吾派逖基公,生有五子廿四孙,(称五元廿四添)。

长为元镇、次为元钊、三为元钲、四为无镛、五为元铉。

长元镇有七子分布于漳泉、厦门、闽南地区,次元钊分居惠安埔崎,三元钲有四子,分居漳州南门莲花埔、诏安县梅岭、漳州岳口、莆田何桥,延平顺昌,四元镛有四子,分居漳州海澄浮宫,龙岩县口、漳州南门外黄山脚下,南安溪仔尾前路,五元铉分居邵武光泽。

吾系元镇公衍派,长子添清辞官后,为避灾祸隐世,从泉州逃至厦门,带六个小弟同至顺济宫边定居(今厦门何厝),不久七兄弟为避兵役追迫,长添清依留厦门,次添治、添润返回于晋江泉州、当时四添到七添四兄弟皆无家室,就由四添沮带领,在顺济宫始祖面前问其去之方向,求得南方为吉,所以四添沮身背“定光佛”(何氏保护神)带五添湢、六添河、七添漪等四兄弟坐船入九龙江,往南溪而入,至官浔起船定居,至今有七百多年历史。

从此,四添就改为四信祖,五信福、六信哥、七信奇,立业于壕浔之地,直至明朝洪武九年分为上下宗,四信祖为上宗,五信福为下宗、六信哥分居平和云霄、七信奇分居龙溪九溪口何僚(已重迁于泉州安溪珍地,浙江苍南)。

漳州族谱研究三:漳州各区、市、县黄氏世系

漳州族谱研究三:漳州各区、市、县黄氏世系

漳州族谱研究三:漳州各区、市、县黄氏世系族谱研究三:漳州各区、市、县黄氏世系芗城区芗城区黄氏主要有六支:一支是黄岸派黄致政支系;一支是黄守恭派黄纯朴、黄纯直、黄国纶支系;一支是圣王部将黄氏派黄楮支系;一支是黄杰派黄郡庠支系;一支是黄膺派黄彦臣、黄梧支系;一支是黄天从派均辈支系。

北斗黄致政支系属黄岸派。

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始祖黄致政从莆田迁到龙岩,任龙岩尉。

生一子黄朴斋。

后迁漳州北斗社,生三子:黄美才、黄美琪、黄美艺。

黄美才生育黄秉尧、黄秉和。

黄美琪无生育。

黄美艺迁徙广东丰顺县北斗社。

路头黄国纶支系属黄岸派。

清康熙五年(1666年),始祖黄国纶由龙文区打山堡张坑社迁徙至芗城路头村定居。

南山黄郡庠支系属黄杰派。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始祖黄郡庠从龙文区朝阳镇坂头社迁到芗城区石亭镇南山村定居。

漳州黄彦臣支系属黄膺派。

黄彦臣,字叔灿。

龙溪人。

宋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

黄彦臣为黄膺派鸣凤房,系黄膺第七世,生七子:愿、硕、预、頖、颖、豈页、显。

历任南宁主簿。

任宿州录参,长汀、南安知县,转调泉、广二州通判,后任莆、汀、剑、建知州。

官至朝散大夫,累赠少师。

后裔传衍到芗城区、芝山镇、山美社等地。

下岱山黄德支系属黄天从派。

宋末元初(1279年),始祖黄均忠后裔黄日光从南靖湖山岩仔迁至南靖湖朴。

芳、黄九开基祖。

二世黄德的传六房,迁至芗城区下岱山,至今繁衍十一代。

下庄黄芳、黄九支系属黄天从派。

清顺治七年(1650年),始祖黄芳、黄九从华安县玉兰村迁至到芗城区浦南镇下庄社开基。

繁衍至今15代。

黄文显支系属黄天从派。

明洪武三年(1370年),九世黄文显迁东园地卜。

明景泰元年(1450年)又迁东泗迁清泉北径,又分芗城涂岭。

黄塘源支系属黄天从派。

明代末,始祖黄塘源从芗城区金丰下边村迁至芗城区石亭镇塘边村。

龙文区龙文区黄氏主要有六支:一支是黄守恭派黄元珍、黄振田支系;一支是圣王部将黄氏派黄秋涧支系;一支是黄杰派系黄君璧、黄孟杰支系;一支是黄膺派黄亮支系;一支是黄峭山派黄德新支系;一支是黄天从派均辈支系。

福建福莆泉漳四府各姓氏所占人口比例

福建福莆泉漳四府各姓氏所占人口比例

福建福莆泉漳四府各姓氏所占人口比例一、福州府(今福州宁德两市)福州市全市:1.林(971038人,占16.08%)、2.陈(952143人,占15.78%)、3.黄、4.郑、5.王、6.张、7.李、8.吴、9.刘、10.杨市区:1.陈(14.9%)、2.林(14.7%)、3.郑、4.黄、5.王、6.张、7.刘、8.李、9.吴、10.江福清:1.陈(20.17万人)、2.林(18.43万人)、3.王、4.何、5.郑、6.薛、7.翁、8.吴、9.张、10.黄长乐:1.陈(27%)、2.林、3.李、4.郑、5.王、6.刘、7.黄、8.张、9.高、10.吴平潭:1.林(26%)、2.陈(14%)、3.高、4.李、5.王、6.杨、7.吴、8.郑、9.薛、10.翁闽侯:1.林(20%)、2.陈、3.张、4.黄、5.郑、6.李、7.吴、8.江、9.王、10.刘永泰:1.陈(4.13万人)、2.林(4.12万人)、3.张、4.黄、5.郑、6.王、7.吴、8.叶、9.李、10.鲍连江:1.林(18%)、2.陈(17%)、3.郑、4.吴、5.黄、6.张、7.邱、8.王、9.杨、10.刘罗源:1.陈(14%)、2.林、3.黄、4.郑、5.张、6.蓝、7.雷、8.吴、9.李、10.叶闽清:1.黄(17%)、2.刘、3.林、4.陈、5.张、6.吴、7.许、8.王、9.郑、10.池宁德市全市:1.陈(10.8%)、2.林(8.7%)、3.黄(4.5%)、4.张、5.王、6.郑、7.李、8.吴、9.刘、10.雷蕉城:1.陈(13%)、2.林(10%)、3.黄(10%)、4.周、5.郑、6.吴、7.刘、8.张、9.王、10.李福安:1.陈、2.林、3.郑、4.王、5.刘、6.雷、7.钟、8.黄、9.吴、10.张霞浦:1.林(12%)、2.陈(11%)、3.王、4.李、5.张、6.吴、7.郑、8.黄、9.雷、10.谢周宁:1.陈、2.张、3.叶、4.郑、5.李、6.周、7.汤、8.萧、9.林、10.黄柘荣:1.林(10%)、2.吴(9%)、3.陈(7%)、4.游、5.袁、6.魏、7.张、8.郑、9.杨、10.王寿宁:1.吴、2.叶、3.张、4.陈、5.李、6.刘、7.王、8.林、9.龚、10.范古田:1.陈(11.8%)、2.林(7.4%)、3.黄(6.8%)、4.余、5.李、6.郑、7.张、8.吴、9.魏、10.彭屏南:1.张、2.陈、3.陆、4.郑、5.吴、6.叶、7.周、8.林、9.黄、10.苏福鼎:1.陈(11%)、2.林(9%)、3.王、4.李、5.张、6.吴、7.郑、8.黄、9.蔡、10.周二、兴化府(今莆田市)莆田市全市:1.陈(478493人,占15.9%)、林(442649人,占14.7%)、3.黄、4.郑、5.吴、6.李、7.张、8.蔡、9.王、10.刘市区:1.陈(314748人)、2.林(298834人)、3.黄、4.吴、5.郑仙游:1.陈(163745人)、2.林(143815人)、3.郑、4.黄、5.李三、泉州府(今泉州厦门两市)泉州市全市:1.陈(83万人)、2.林(55.89万人)、3.黄(55.87万人)、4.王、5.吴、6.李、7.张、8.蔡、9.苏、10.郑市区:1.陈(61352人)、2.黄(60576人)、3.吴、4.林、5.王、6.杜、7.李、8.杨、9.张、10.蔡泉港:1.陈(6.9万人,占18%)、2.林、3.庄、4.刘、5.连、6.张、7.黄、8.郑、9.吴、10.郭南安:1.黄(16%)、2.陈、3.洪、4.王、5.林、6.李、7.吴、8.苏、9.叶、10.刘、安溪:1.陈(14%)、2.林、3.王、4.李、5.黄、6.苏、7.吴、8.谢、9.许、10.张永春:1.林(14%)、2.陈(12%)、3.郑、4.黄、5.李、6.王、7.潘、8.刘、9.康、10.颜德化:1.陈(16%)、2.林、3.苏、4.赖、5.张、6.郑、7.曾、8.颜、9.黄、10.李石狮:1.蔡(19%)、2.王、3.邱、4.林、5.吴、6.陈、7.黄、8.李、9.许、10.洪晋江:1.陈(11%)、2.蔡、3.林、4.王、5.吴、6.李、7.黄、8.张、9.施、10.许惠安:1.陈(14%)、2.张(11%)、3.王、4.李、5.黄、6.庄、7.林、8.曾、9.郑、10.何厦门市全市:1.陈 240351人(占15%) 2.林 143423人 3.黄 88391人 4.王 77085人 5.李 73611人 6.张 72297人 7.叶 54955人 8.吴 54821人 9.洪 50552人 10.蔡 45924人四、漳州府(今漳州及龙岩的新罗漳平两地)漳州市全市:1.陈(557300人)、2.林(535927人)、3.黄、4.张、5.吴、6.杨、7.王、8.李、9.郑、10.蔡芗城:1.陈(11%)、2.林、3.黄、4.吴、5.郑、6.杨、7.王、8.张、9.李、10.蔡龙文:1.林(17%)、2.黄、3.陈、4.王、5.张、6.杨、7.郑、8.蔡、9.郭、10.严长泰:1.林(14%)、2.杨、3.陈、4.叶、5.张、6.王、7.戴、8.黄、9.郑、10.蔡东山:1.林(24%)、2.陈(14%)、3.黄、4.沈、5.李、6.张、7.朱、8.吴、9.何、10.王华安:1.邹(13%)、2.林、3.陈、4.黄、5.李、6.杨、7.郭、8.汤、9.郑、10.童龙海:1.陈(13%)、2.林、3.黄、4.郑、5.郭、6.蔡、7.王、8.许、9.苏、10.杨南靖:1.吴(10%)、2.陈、3.张、4.黄、5.王、6.林、7.庄、8.刘、9.简、10.李平和:1.林(13%)、2.张、3.陈、4.赖、5.曾、6.黄、7.叶、8.吴、9.朱、10.杨云霄:1.张(12%)、2.方(12%)、3.吴(12%)、4.林、5.陈、6.何、7.汤、8.罗、9.蔡、10.黄漳浦:1.陈(19%)、2.林(16%)、3.杨、4.黄、5.蔡、6.郑、7.王、8.洪、9.李、10.许诏安:1.沈(18%)、2.张、3.吴、4.陈、5.林、6.许、7.李、8.黄、9.胡、10.王加龙岩的新罗漳平新罗:1.陈(14%)、2.林(10%)、3.张、4.谢、5.黄、6.吴、7.邱、8.李、9.郭、10.郑漳平:1.陈(25%)、2.林、3.李、4.黄、5.刘。

福建姓氏志朱氏章

福建姓氏志朱氏章

福建姓氏志•朱氏章第一节源流一、溯源(一)古老朱姓在远古中原地区,有支崇拜赤心木(朱木)的氏族,以朱木作为图腾。

进入文字时代把自己的血缘群体名称写成“朱”,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朱姓族群(朱襄氏)。

还有支生活在东夷(今山东)的先民,把蜘蛛作为氏族的图腾,甲骨文的“邾”就是一只爬行蜘蛛的画像,称本氏为“邾”。

《元和姓纂》记载:“朱,颛顼之后,周封曹侠于邾,为楚所灭,子孙去邑以为朱。

”颛顼乃黄帝之孙,其5世陆终。

陆终第五子晏安,辅佐舜帝有功,被封于曹地,建立曹国,赐姓曹。

曹国在商末灭国。

后裔曹侠辅佐周室,周室把曹侠改封于邾地(今山东邹城一带),建立邾国,以国为姓,改曹姓为邾姓。

邾国历时780年,后被楚宣王伐灭。

大夫邾夷鸿早为躲避灭国灭族之灾,携带家室逃到沛邑(今江苏沛县)隐居,把邾氏改姓朱氏(一说其子朱秺移居相邑去邑姓朱)。

后人尊为朱氏的得姓大始祖。

如今绝大部分朱氏的血缘都源自曹姓邾氏族。

(二)改姓为朱朱氏也是源于不同的姓,特别姓氏合一时期。

以氏为姓,改姓朱的有赢姓朱氏、祁姓朱氏、子姓朱氏、宋姓朱氏、南北朝时北方渴烛浑氏和鲜卑族人可足浑氏均改为朱氏。

胡人可足浑长生,改姓朱,叫朱长生。

徙居河南,其后裔发展形成六朝望族,河南朱氏。

又有可足浑昌,后改姓名朱瑞,字元龙。

(三)赐姓为朱明朝,朱元璋为赐外族夷蛮为朱氏,许多蒙古人被赐为朱姓。

为褒奖臣下,以示恩宠,赐义子李文忠、沐英、何文辉、徐司马等人均为朱姓。

湖南澧水流域有支“安福朱氏”始祖朱义,原名郭信,明太祖赐郭信姓朱名义,沿袭至今。

明正德年间,朱厚照皇帝曾赐其他姓百余人为朱姓。

赐姓是朱姓鼎盛时期的标志,当朱姓处于衰落状态时,除给蒙古族赐姓未复原姓以外,其他绝大多数的汉姓赐姓都恢复原姓。

二、入闽(一)东晋未年(400-420年),朱穆16世朱桓,由南京入闽,定居福州。

后裔迁居福安、政和、寿宁等地。

(二)隋大业九年(613年),朱福(朱一郎)从河南入闽,先后定居闽城东坊(今闽侯县),后迁宁德霍童石桥、周宁咸源等地。

全国叶氏哪里多?叶氏分布状况,叶家人速看!!!

全国叶氏哪里多?叶氏分布状况,叶家人速看!!!

全国叶⽒哪⾥多?叶⽒分布状况,叶家⼈速看!!!叶姓是现代中华诸姓⽒中⼈⼝发展较快的姓⽒族群。

在北宋出现的《百家姓》所收录504个姓⽒中,叶姓排在第257位,⾄1987年叶姓已位居中华100个⼤姓的第49位,500余万⼈。

在600多万叶姓⼈⼝中,绝⼤多数居住在长江以南的浙江、⼴东、福建、江西、⼴西、贵州、四川、重庆、云南、上海、台湾及江苏南部、安徽南部。

2007年4⽉,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中国全国户籍⼈⼝的⼀项统计分析显⽰,叶姓⼈⼝位列全国46位。

2008年,叶姓⼈⼝位列全国为第42位。

2010年,根据第六次全国⼈⼝普查主要数据,总⼈⼝位列中国第49位。

北宋时期的两浙路是当时叶姓⼈⼝第⼀的⾏政区域,占全国34万叶姓⼈⼝的34%,九百多年后的今天,当年的两浙路:浙江、苏南、皖南、赣东北、闽东、闽北及上海市、聚居了151万叶姓⼈⼝,占全国叶姓⼈⼝的24%。

在浙闽赣三省毗邻的丽⽔(16万)、温州(20万)、台州(14万)、衢州(6万)、上饶(12.3万)、宁德(8.86万)、南平(11.5万)等七市叶姓⼈⼝达88.6万,占全国叶姓⼈⼝的14%,为中华叶姓⼈⼝最密集的居住区域。

当代,中国长江以南的⼴东、浙江、福建、江西四省叶姓⼈⼝占全国632万(含台湾27万)叶姓总⼈⼝的48.2%,⽽南⽅的湖北(35.5万)、江苏(25.5万)、安徽(37.1万)、⼴西(23.4万)、四川(38.8万)、重庆(13.4万)、贵州(12.1万)、云南(11.9万)、上海(8.35万)、台湾(27万)、海南(5.57万)等⼗⼀个省市区⼜集中了37.8%的叶姓⼈⼝,因此在中国南⽅各省市区聚居了叶姓⼈的86%,可以看出叶姓是现代典型的南⽅姓⽒。

南⽅叶姓⼈⼝主要省份有:⼴东全省叶姓⼈⼝117万,其中万⼈以上的县市区有38个,叶姓⼈⼝占⼴东省百家姓⽒的第12位,绝对数列全国各省市叶姓⼈⼝之⾸。

在⼴东叶姓⼈⼝最多的市是东莞,有91000多⼈;陆河和龙川县有5万多,3万以上的还有和平县(4.2万)、紫⾦县(3.3万)、南雄市(3.2万)。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姓氏分布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姓氏分布
2.15
80.6
九峰镇
4.34
朱1.01;曾2.25;杨0.35
3.60
83.1
芦溪乡
3.70
叶1.93;陈0.91;郑0.18
3.02
81.8
表3-6
各乡镇部分大姓聚居地情况表
姓 氏
主 要 聚 居 地

安厚乡:美峰、三龙、汤厝、田径、龙头;坂仔乡:宝南、东风、民主、和平、金京洋;山格乡:三美、平寨、铜中、白楼、山格、高磜;南胜乡:法华、云后、龙心、安石坑、南胜、糠厝、欧寮;五寨乡:前岭、侯门、埔坪、新美;崎岭乡:新南、南湖、顶寨、诗坑、溪头、下石;文峰乡:文洋、黄井、南霞、三坪、文美、柴船;小溪镇:高南、岩坂;芦溪乡:九曲;长乐乡:葵山。
表35各乡镇主要姓氏情况表乡镇乡镇总人口万人主要姓氏及人口数万人合计万人占乡镇总人口比例安厚乡4
1989年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姓氏分布
时间:07-03-30栏目:人口统计作者:蔡氏宗祠评论:0点击:681 次
姓氏分布
同宗同姓聚族而居是平和农村姓氏分布的一个重要特点。全县各乡镇都有几个大姓聚居,俗称“九峰朱、曾,芦溪叶、陈”,即指此而言。九峰镇总人口4.34万人中,就有朱姓1.01万人,曾姓2.25万人,两姓合计3.26万人,占全镇总人口的75.16%;芦溪乡总人口3.7万人中,有叶姓1.93万人,陈姓9106人,两姓合计2.84万人,占全乡总人口的76.78%,其它乡镇也与此类同,详见下表:

霞寨乡:西安、建设、村东、坑里、钟腾、黄庄、古隆、高山;国强乡:乾岭、白叶;长乐乡:坪回;崎岭乡:浮坪;九峰镇:陈彩;安厚乡:大径、三马;小溪镇:旧县。
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芦溪乡:蕉路、芦峰、双峰、树林、九曲、新村、梨坑、连益、山岗、华峰;大溪乡:庄上、硕卿、豪林、三华、云中、大松;坂仔乡:东坑、梨洋;南胜乡:子坑;下寨乡:五美。

《福建苏氏人物志》平和苏明

《福建苏氏人物志》平和苏明

《福建苏氏人物志》平和苏明《福建苏氏人物志》平和苏明苏登科【作者按】福建苏氏,是由众多家族组成的。

《福建苏氏人物志(古代部分)》就是展现福建苏氏先民们光彩的一章,祖先的功德应该受到后世的缅怀和颂扬。

本书主要依据现存志书所收录的福建籍苏氏人物进行编写,总计820人。

其中,福建苏氏历代进士(含特奏名、武进士)达100人之多,举人(含武举人)124人,贡生(含五贡)145人。

可谓人杰地灵,栋材辈出。

本书所收录的唐以前苏姓入闽定居先祖,计9人:南朝苏清(侯官),隋苏惟忠(福安)、苏惟智(福安)、苏惟信(福安)三兄弟,唐苏道(漳州)、苏发(晋江)、苏谅(晋江)、苏义(南安)、苏益(同安)。

五代以后苏姓入闽定居者,计12人:五代苏猛(漳州)、苏省权(永春),北宋苏唐卿(德化),南宋苏兴甫(福州)、苏绍成(德化)、苏展(晋江)、苏巍(晋江)、苏一道(永春)、苏宋杰(漳州),元代苏文叔(长泰)、苏宝(漳州)、苏唐舍(晋江)。

本文将专题介绍平和苏明生平史料,以飨诸位。

漳州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东濒台湾海峡,与厦门市隔海相望,东北与泉州市接壤,西北与龙岩市相接,西南与广东省的潮州市、汕头市毗邻。

漳州苏氏,是闽南一大望族。

苏姓入闽肇漳于唐总章年间(668-760年)。

宋時,我们漳州苏氏已有苏顽、苏逢、苏迪、苏传、苏绍、苏良翰、苏叔和、苏元、苏竦,苏溥等10位进士。

其中,苏顽是福建苏氏第3位进士,排名仅次于泉州晋江苏国华、苏季成兄弟二人。

正如元末进士郭惠写的《苏氏族谱序》所说:“龙溪大姓曰苏氏,为清漳之世家”。

据志书所载,漳州籍古代苏姓名人有150人。

其中唐代1人,五代1人,北宋5人,南宋7人,元代8人,明代41人,清代87人。

历代进士有12人,举人23人,贡生25人。

品级最高者,为一品内大臣苏明和福建陆路提督苏明良二人。

苏明,是漳州乃至福建苏氏有清一代品级爵位最高者。

据《大清顺治朝实录》卷116载:“以军功,授右都督苏明精奇尼哈番”,后苏明进京,晋一品内大臣。

福建省韩氏源流及宗亲分布

福建省韩氏源流及宗亲分布
猊佑四子均爵,在南靖靖城繁衍,有靖城西街,镜山、山城、翠微、五斗、大萍、磨坑、西山等。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分居移地无考。
猊宁,元延祐间由莲浦移居漳浦县西门外水洋头。其子孙分支派移漳浦惠灶及漳州沿海各地。
福建省莆田市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壕头镇后温村;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新溪社区
宁德市霞浦县沙江镇梅洋村、北壁乡四门桥村松村、长春镇武曲村半种洋
福建省漳州市
韩氏开漳始祖韩器受封昭德将军,附祀陈圣王庙。
韩器公16世孙韩官至户部尚书,为莲浦系开基祖。韩器公24代孙的韩祖兴,妣彭氏、生三子,猊佐、猊佑、猊宁,元延祐年间为三支派。
睨佐妣周氏生三子,均玄、均友、均政,留祖地莲浦社头,莲浦社又称韩厝前,为龙溪十二三都(今龙海颜厝前)睨佐为元莲浦始祖(即开基次祖)。观佐七世二元,分居迁龙溪二十四都龙山寺边(今多城区石亭镇蔡前村竹围附近)的后径社。莲浦和后径社的韩氏后裔又散居闽西各地。
福•、
万天银四员科•;
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中街村;
龙岩市新罗区万安镇陈洋村
福建省三市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城镇上源村黄源
福建省宁德市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城南镇岐头村、城南镇福洋村、漳湾镇官沪村、九都镇乌坑村;
宁德市屏南县寿山乡梨后村、寿山乡降龙村、寿山乡前J乾村、寿山乡北山村;
宁德市福安市溪潭镇王里村、溪潭镇仙石村、下白石镇湖头村;
猊佑十二世、过塘必强之四代孙,清乾隆间由过塘移黄林社繁衍。大寨八世时珍,一支移田中央。十一世六房文相派迪吉一支移花萍岭(天宝五峰)。路边十二世,鹿错移一支丹坑寨。大寨西文大房开六支至后溪社、过厝社、习山社、石盘头坑、北之社等。
猊佑次子均海(兆兴),在南靖一带繁衍,有山城杉行街的银德行属长房,庵尾(即顶庵尾)属二房,下庵尾属二房祖居地。葛山社(原称葛园),径山社(原称霞径)属三房。源湖社属四房,还有三六社等。另又阡邱,前板、坑尾、五峰、永丰、司前、下坂、三团社已废无考。

?平和县霞寨镇(大坪、小坪)姓氏渊源

?平和县霞寨镇(大坪、小坪)姓氏渊源

平和县霞寨镇(大坪、小坪)姓氏渊源平和县霞寨镇(大坪、小坪)姓氏渊源黄武疆笔者按: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华夏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本文概述霞寨镇的姓氏渊源。

地处平和中西部的霞寨镇,是闽粤(漳州--潮州)交通要道,是人口大镇(总人口七万左右),也是平和的经贸、文化重镇。

霞寨原为平和县清宁里五图,由大坪、小坪、霞寨、岩岭四个乡组成,因此也叫“四乡”;“霞寨”一名主要在1958年9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地处交通要冲的“霞山-寨内(里)”附近成为人民公社社址,自此“四乡”统称为“霞寨”,也曾简化为“下寨”和“下在”。

平和(霞寨)民系文化:闽南、潮汕、客家交融由于历史渊源和地理关系,霞寨的先民多来自临近的广东和古汀州地区。

根据霞寨各姓氏的族谱记载,入霞开基始祖多集中在宋末、元、明初(即西元十三世纪至十五世纪之间)。

霞寨四面皆山,偏安一隅,历史上曾有不少姓氏来这里繁衍,有的姓氏已定居六、七百年,蔚为大族,如黄、卢、周姓;有的姓氏保持较慢、稳定增长如:吴、许、沈、章、朱、叶等;有些姓氏另外择地开基,如温、欧、罗、廖、吕、车、彭等,只剩下一些与此相关的旧地名。

一定要记住自己的根霞寨镇区一角,黄、卢、周、庄聚集于此以一首《霞寨姓氏歌》概之:自古四乡平安境霞寨岩岭大小坪黄卢周庄乃著姓沈王吴叶亦同行边社陈林与朱赖许章钟欧布零星九曲形胜真宝地一方山水育万丁一、大坪黄氏世系渊源黄姓是霞寨镇第一大姓,三万多人,占全镇人口一半以上。

南宋末年。

元兵入侵,战乱频仍,黄峭公第九子化公后裔潭公乃宦裔望族,为逃避祸乱,即挈眷前来荒僻之奥杳浮山中村,筑应日楼而居,妣梁氏、吴氏共生五子,预防不测,五子疏散,长子念一郎公移居潮州大埔恋州都;次子念二郎公(又名国章)守祖居奥杳;三子念三郎公移居潮州海阳;四子念四郎公移居上杭官田,后移辛留汤田,支分平和大坪;五子念五郎公(即桂稀公)移南靖上坂寮。

族谱研究二:漳州黄氏分布

族谱研究二:漳州黄氏分布

族谱研究二:漳州黄氏分布
族谱研究二:漳州黄氏漫衍
漳州市黄氏人口截至2006年6月共有308822人,黄氏在全市姓氏人数占第3位。

全市2區1市8县均有黄氏人口漫衍。

黄氏在各县姓氏人数所占位置如下:龍文區黄氏人口17174人,占全區第2位;龍海市黄氏人口61402人,占全市第3位;芗城區黄氏人口31190人,占全區第3位;東山县黄氏人口10626人,占全县第3位;漳浦县黄氏人口53713人,占全县第4位;南靖县黄氏人口24600人,占全县第4位;華安县黄氏人口16412人,占全县第4位;平和县黄氏人口43401人,占全县第6位;诏安县黄氏人口26309人,占全县第8位;長泰县黄氏人口9991人,占全县第8位;雲霄县张氏人口14004人,占全县第10位。

2006年漳州市黄姓人口漫衍环境。

平和县黄氏简介

平和县黄氏简介

平和县黄氏简介平和县黄氏简介平和县位于漳州西南部,与广东省潮州市接壤,自古以来就是河洛人、客家人聚居地。

根据研究,平和黄氏人口约有六万人,占全县人口十分之一,是本县十大姓氏之一,排行前五名,多数是峭山公派奥杳分支,分别有:元吉、质斋、保生等支系,当然也有少数其他支系,人口较少,如黄天从派黄宜盛支系、紫云支系。

平和黄氏还开基闽、粤、台、桂、琼及南洋等地区,如:云霄县黄氏、漳浦沙西黄氏也是平和分支;台湾有一百二十万黄氏宗亲,百分六十以上属于峭山公派,其中祖籍平和的黄氏有十多万。

明末清初,平和黄氏还迁徙至广东潮州、大埔、海陆丰、惠州、广州,广西柳州、河池及海南岛。

奥杳-霞苑黄元吉支系属峭山公派。

元泰定二年(1325年),始祖黄元吉从汀州上杭县金丰里(今永定县奥杳村)迁至平和县琯溪霞苑开基,至今繁衍二十六代。

奥杳-大坪黄质斋支系属峭山公派。

明洪武元年(1368年),黄质斋从汀州上杭县辛留汤田(今永定县奥杳村)迁至平和县大坪(今属于霞寨镇)开基,至今繁衍二十七代。

奥杳-霄岭黄均德支系属峭山公派。

明洪武三年(1370年),乾岭又称霄岭、小岭、秀岭,位于平和大芹山东北,乾岭黄姓是平和大坪黄姓开基始祖黄久美、黄久安之派下。

始祖黄均德从汀州上杭县塘背墘(今永定县奥杳村)迁至平和县霄岭,至今繁衍二十六代。

奥杳-霄岭-大径黄仲南支系属峭山公派。

明景泰元年(1450年),始祖黄仲南从霄岭迁至平和安厚大径村,至今繁衍二十二代。

奥杳-大坪-秀峰黄保生支系属峭山公派。

明成化三年(1467年),黄质斋后裔黄保生从大坪迁至秀峰乡坪洄社开基,至今繁衍二十二代。

奥杳-大坪-九峰黄质斋支系属峭山公派。

清嘉庆元年(1796年),黄质斋后裔从平和大坪迁至平和九峰南门洋,至今繁衍八代。

其他-翠岭黄宜盛支系属黄天从派。

明成化元年(1465年),始祖黄宜盛从漳浦县前亭镇大社村迁至平和县翠岭(实际上平和县并无“翠岭”,可能是南靖县翠薇村),至今繁衍二十二代。

1990年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姓氏人口数

1990年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姓氏人口数

1990年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姓氏人口数1990年,人口普查的219姓为丁、刁、卜、马、于、己、万、义、方、王、邓、孔、尤、韦、仇、毛、牛、贝、卞、友、叶、石、占、卢、甘、田、冯、白、申、古、邝、龙、左、史、包、禾、司、丘、立、乐、弗、瓜、汤、朱、许、刘、江、庄、孙、阮、任、伍、吕、邬、农、纪、关、安、年、乔、祁、毕、邢、兴、华、臼、红、妈、张、吴、陈、何、李、杨、沈、苏、连、邱、余、肖、严、杜、宋、贡、利、邹、巫、汪、应、佘、芦、劳、杞、陆、林、罗、周、郑、欧、范、卓、宠、武、岩、金、官、尚、房、苗、冼、易、施、柳、钟、胡、骆、柯、洪、赵、侯、项、姚、拱、饶、俞、段、相、蚁、急、荆、封、郝、高、郭、徐、翁、唐、殷、倪、凌、袁、涂、夏、秦、顾、栾、莱、贾、莫、柴、珠、黄、龚、梁、康、符、梅、萧、淡、崔、章、培、商、粘、菖、曹、袋、曾、谢、董、游、温、程、傅、蒋、彭、葛、辜、覃、童、韩、湖、棕、畲、赖、詹、蓝、蒲、褚、阙、雷、简、谬、鄢、锦、裘、滔、蔡、廖、熊、管、翟、豪、漂、臧、谭、潘、颜、黎、潮、滕、薛、戴、霜、魏、瞿、司徒、欧阳、加斯米娜(归侨家属)。

人口万人以上的有张(47597人)、方(45823人)、吴(45429人)、陈(29559人)、林(29332人)、何(22630人)、汤(22105人)、罗(16984人)、黄(13568人)、朱(13559人)、蔡(12728人)等姓。

万人以下千人以上的有周(8872人)、李(7224人)、王(5382人)、许(4322人)、郑(4302人)、施(4259人)、高(3354人)、郭(3337人)、柳(2465人)、刘(2152人)、曾(1940人)、江(1795人)、赖(1676人)、杨(1649人)、谢(1481人)、钟(1186人)、徐(1136人)、胡(1058人)等姓。

千人以下百人以上的有廖(941人)、龚(920人)、庄(820人)、骆(699人)、柯(649人)、沈(615人)、翁(422人)、唐(417人)、梁(377人)、叶(354人)、洪(324人)、董(307人)、欧(280人)、连(266人)、石(264人)、苏(260人)、孙(182人)、邱(170人)、赵(156人)、颜(151人)、潘(140人)、游(133人)、占(125人)、余(108人)、马(108人)、戴(104人)等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4
62.7
文峰乡
1.64
林0.68;张0.46
1.14
69.6
小溪镇
5.81
蔡0.87;张0.86;李0.78;林0.61
3.11
53.6
崎岭乡
2.30
林0.51;曾0.47;陈0.26;黄0.20
1.44
62.4
长乐乡
2.67
曾0.54;罗0.45;游0.39;杨0.25;黄0.21;朱0.20
大溪乡:江寨、溪口、赤坑。

长乐乡:秀峰。

南胜乡:前山、南胜、龙溪。

崎岭乡:时陂、下石。

芦溪乡:东槐;山格乡:双坑。

山格乡:山格;文峰乡:三坪。

芦溪乡:连城。

长乐乡:坪东。

芦溪乡:连新。

小溪镇:旧县山腰。
3.70
84.3
坂仔乡
3.56
赖1.65;林0.89;叶0.24
2.78
77.8
南胜乡
2.47
林0.80;杨0.39;陈0.32;胡0.35
1.86
75.1
五寨乡
1.68
庄0.73;林0.72
1.45
86.5
国强乡
2.01
赖0.59;陈0.43;张0.31
1.33
66.2
山格乡
3.73
林0.88;吴0.67;张0.42;陈0.36
1989年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姓氏分布
时间:07-03-30栏目:人口统计作者:蔡氏宗祠评论:0点击:681 次
姓氏分布
同宗同姓聚族而居是平和农村姓氏分布的一个重要特点。全县各乡镇都有几个大姓聚居,俗称“九峰朱、曾,芦溪叶、陈”,即指此而言。九峰镇总人口4.34万人中,就有朱姓1.01万人,曾姓2.25万人,两姓合计3.26万人,占全镇总人口的75.16%;芦溪乡总人口3.7万人中,有叶姓1.93万人,陈姓9106人,两姓合计2.84万人,占全乡总人口的76.78%,其它乡镇也与此类同,详见下表:

安厚乡:大坑、双马、东寨、田径、华美、山口、下新楼、东川、马三、径内;小溪镇:古楼、玉溪、新桥、宝善;文峰乡:龙山、黄井、文美、文洋、南霞、龙东;山格乡:白楼、平寨;大溪乡;廖安、赤安;国强乡:泮池、白水、安厚农场。

大溪乡:店前、新红、宜盆、新光、新农、新荣、下村、大芹、大松;芦溪乡:东槐、秀芦、漳汀、西新、村坑;国强乡:高坑、三五、松湖、梅子;南胜乡:云后、南胜;崎岭乡:合溪、南湖;长乐乡:乐北;霞寨乡:官峰;山格乡:宝丰。

大溪乡:峰山、大二、壶嗣、山布、石寨、宜盆、坪塘;山格乡:新陂、山格。

九峰镇:复兴、三坑、城中、苏洋、平等、军溪、城东、东街Leabharlann 长乐乡:福塘;崎岭乡:崎南。杨
九峰镇:下坪、联峰、城西;长乐乡:南庭、福塘;南胜乡:义路;山格乡:高磜、土田、前进;坂仔乡:峨嵋。

霞寨乡:团结、彭林、三合、后塘、长汀、红楼、高寨;小溪镇:枋埔;坂仔乡:金京洋。
表3-5
各乡镇主要姓氏情况表
乡镇
乡镇总人口
(万人)
主要姓氏及人口数(万人)
合计(万人)
占乡镇总人口
比例(%)
安厚乡
4.72
张1.79;赖1.09;林0.97;何0.35
4.2
87.9
大溪乡
4.46
陈1.49;吴0.98;叶0.76;江0.50;张0.49
3.15
70.6
霞寨乡
4.39
黄1.77;卢1.09;周0.74;庄0.10

小溪镇:坑里、溪州、湖田、厝丘、旧楼;山格乡:隆庆。

小溪镇:联星、西林、内林、联光、产坑、五村;山格乡:双坑;五寨乡:前岭。

霞寨乡:群英、寨里、内坑、大湖、洋坑、寨北、联荣。

五寨乡:优美、新美、寨河;霞寨乡:岩岭。

安厚乡:岐山、顶楼;崎岭乡:彭溪。

长乐乡:建南、联胜、秀山、联三、建三。

2.15
80.6
九峰镇
4.34
朱1.01;曾2.25;杨0.35
3.60
83.1
芦溪乡
3.70
叶1.93;陈0.91;郑0.18
3.02
81.8
表3-6
各乡镇部分大姓聚居地情况表
姓 氏
主 要 聚 居 地

安厚乡:美峰、三龙、汤厝、田径、龙头;坂仔乡:宝南、东风、民主、和平、金京洋;山格乡:三美、平寨、铜中、白楼、山格、高磜;南胜乡:法华、云后、龙心、安石坑、南胜、糠厝、欧寮;五寨乡:前岭、侯门、埔坪、新美;崎岭乡:新南、南湖、顶寨、诗坑、溪头、下石;文峰乡:文洋、黄井、南霞、三坪、文美、柴船;小溪镇:高南、岩坂;芦溪乡:九曲;长乐乡:葵山。

霞寨乡:西安、建设、村东、坑里、钟腾、黄庄、古隆、高山;国强乡:乾岭、白叶;长乐乡:坪回;崎岭乡:浮坪;九峰镇:陈彩;安厚乡:大径、三马;小溪镇:旧县。

芦溪乡:蕉路、芦峰、双峰、树林、九曲、新村、梨坑、连益、山岗、华峰;大溪乡:庄上、硕卿、豪林、三华、云中、大松;坂仔乡:东坑、梨洋;南胜乡:子坑;下寨乡:五美。

九峰镇:黄田、福田、九峰、眉山、下北、下西、积垒、福山、西街、上仓、东富、澄溪、联峰、福坑、新山、振阳;长乐乡:福塘、文田、双塘、龙岭、坝头、三联、农家;崎岭乡:桂竹、南湖、新南、彭溪、磜头;国强乡:古爽、岩坑。

坂仔乡:五三、仁山、五星、东坑、联建、宝南、西坑、山边;安厚乡:安厚、龙门、莲塘、白石、顶楼;国强乡:碧岭、延山、新建、凤山;小溪镇:豆坪;山格乡:双田;崎岭乡:溪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