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5诊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但热不寒
• 壮
• 潮
热:多为里热炽盛
热:日晡潮热-多为阳明腑实证


午后潮热,入夜加重或骨蒸痨热-阴虚潮热
午后热盛,身热不扬者-湿温潮热

身热夜甚-温热病热入营血
• 长期低热:发热时间较长,热势较轻微,体温稍高或不高
• 4. 寒热往来:发无定时-主半表半里证
• 发有定时-疟疾
• 2.问汗:汗出部位、时间、性质、多少等。
• 2.呼吸:喘、短气、 上气、少气、气粗、气微
• 3.咳嗽
• 4.呕吐、呃逆、嗳气
• (二)嗅气味
• 病体气味: 口臭、 汗气、 痰涕气味
• 排出物气味 :二便气味,经带气味
• 病室气味 • 一般而言,各种排泄物与分泌物,恶臭者多属实证,凡带腥味
者多属虚证、寒证
三 问诊
• (一)问诊的方法
• 态度和蔼,严肃认真,环境安静,语言亲切,通俗易懂,围绕
第六节
诊法述要
• 诊法,是指中医收集临床资料,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包括望、
闻、问、切四个方面,简称“四诊”。
• 《难经·六十一难》 :“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
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一 望诊
• 望诊的注意事项
•(1)光线充足,避免干扰
•(2)充分暴露,排除假象
•(3)熟悉生理,以常衡变
肌肤失养所致。见于面部、皮肤、白睛等部位。
• 白色:主虚、寒、失血。为阳气虚衰,血行无力,脉络空虚,
气血不荣所致。见于颜面、口唇、舌及皮肤、爪甲、眼眦等部
位。
• 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为阳虚阴盛,水饮内泛,气血凝
滞,经脉肌肤失养所致。多见于面部或口唇及眼眶。
• (三)望形态
• 1.望形体:是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及体质类型和异常表 现等来诊察疾病的方法。 • 皮毛、肌肉、脉管、筋腱、骨骼是构成形体的五种基本组 织,称之为“五体”。
• 腐腻、剥落

苔色:白、黄、灰黑
• 正常舌象
• 淡红舌,薄白苔
• 舌质淡红明润;胖瘦适中;柔软灵活;
• 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
• 提示相关脏腑机能正常,气血津液充盛,胃气旺盛。
• 3.望舌质
• (1)望舌神
• 有神:红活鲜明滋润活动自如,即“荣”。
• 无神:晦暗枯涩,运动不灵活,即“枯”。
• 以是否红活润泽为辨证要点。
苍老,纹理粗糙
主实证或热证
• 娇嫩舌:舌体浮胖
娇嫩或边有齿痕。
主虚证或寒证。
• 胖肿舌:舌体肥大肿胀
主脾虚湿蕴。
• 瘦薄:舌体瘦小薄瘪
主气血虚(瘦薄色淡)
或阴虚火旺(瘦薄色
红绛干燥)。
• 芒刺舌:舌面有乳头高突如刺,状如草莓,扪之碍手,
主热盛。
• 裂纹舌:舌面有裂沟,深浅不一,浅如划痕,深如刀割
• 望咽喉:反映肺胃与肾的情况
• (六)望皮肤
• 1.望皮肤色泽
• 2.润燥、斑疹、疮疡
• (七)望络脉
• 望小儿指纹(仅适用于三岁以下的幼儿)
• 食指近掌部的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
• 三节为“命关”。
• 正常指纹:
• 淡红略紫,隐现于风关之内,不
• 浮露,多为斜形、单枝,粗细适中
• (2)望舌色
• 淡白舌:主虚证,寒证
多为阳气虚弱或气血不足
• 红舌:主实热、阴虚。
• 绛舌:主热盛,主瘀。
• 实热者多为外感热病,虚热者多为内伤杂病。
• 青紫舌:青舌主阴寒、瘀血;紫舌主气血壅滞、瘀血。
• 色淡紫无红者为青舌,舌深绛而黯者为紫舌,两者常并见。
• (3)望舌形
• 苍老舌:舌质坚敛
• 酸痛-湿阻
冷痛-寒邪阻络或阳虚
灼痛-阳热亢盛
• 走窜痛-气滞或风胜
固定痛-血瘀或痹证
• 掣痛-筋脉失养或邪阻经络
• (2)问疼痛部位
• ① 头痛:如头项痛属太阳经病,前额痛连及眉棱骨属阳明经
病,头侧部痛连及耳部属少阳经病,头顶痛连及目系属厥阴经
病,头痛连齿属少阴经病
• ② 胸痛:多为心肺之病
• ③ 胁痛:多与肝胆病关系密切
• (一)脉诊
• 1.脉诊的部位和方法
• 寸口诊法:腕后高骨定关,中指定关,食指诊寸部,无名指诊
• 尺部。



心(小肠)

肝(胆 )

三部九候
肾(膀胱)

肺 (大肠)
脾(胃)
肾(命门)
• 诊脉方法
位数形势
• 时间:“平旦”, 也就是清晨未起床,未进食为最佳。 • 一般情况:让病人在安静环境中休息5~10分钟,诊脉时病人情绪应稳定。 • 体位:正坐或仰卧。前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坐位时屈肘),手掌向上, • • 手腕向背侧下垂腕下垫脉枕。
• 灰黑苔:主里热、里寒之重证。
二 闻诊
•(一)听声音
• 1.语声
•(1)语声:音哑与失音、鼻鼾 、呻吟、惊呼
•(2)语言:
• 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语意数变,声音高亢 --热扰心神 • 郑声:神志不清,声音细微,语多重复,时断时续 --心气大伤,精神错乱 • 独语:神志不清,喃喃自语,喋喋不休,逢人则止 --心气不足,痰气郁结 • 狂语:精神错乱,语无伦次,不避亲疏 ---痰火扰心
• 2.正常脉象
• 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至 来去从容,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 脉象的生理变异 • (1)个体因素的影响
• (2)外部影响因素地理环境
• 3.常见病脉及主病
• 浮脉 • 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 主病:主表证,虚证。 • 生理:瘦人偏浮,秋脉偏浮,亦有六脉皆浮者。
• 湿内停或阳气虚弱;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多为瘀血之象;口渴
• 伴多饮多尿者,见于消渴
•(3)口味:口苦,口淡,口甜,口酸,口咸,口腻
• 5.问二便
•(1)问大便: 便次异常、便质异常、排便感觉异常
•(2)问小便: 尿次异常、尿量异常、排尿感异常
• 6.问睡眠
• 失眠:虚证多为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或阴虚火旺
• (4)望舌态
• 痿软:舌体痿软无力, 伸卷不灵,病情较重 • 强硬:舌体板硬强直, 活动不利,言语不清,
为无胃气之重证。
• 震颤:舌体不自主的颤动,
• 新病热极生风,久病血虚风动
• 歪斜:风中经络或风痰阻络
• 蜷缩:舌体蜷缩,不能伸
• 出口外,多为危重之证
• 吐弄:舌红吐弄心脾有热
舌紫绛吐弄疫毒攻心
• (3)局部汗
• 头汗:为阳热或湿热
• 额部汗出:脉微欲绝,为元阳离散,虚阳浮越之危象
• 半身汗:多为风痰、瘀血、风湿阻滞,营卫不和或中风 • 手足心汗:多为脾胃湿热或阴经郁热
• 3.问疼痛
• 疼痛的原因: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 (1)问疼痛性质
• 胀痛-气滞 刺痛-瘀血 绞痛-实邪阻滞或阴寒凝滞 重痛-湿邪困阻 • 隐痛-精血亏虚或阳虚有寒

• 沉脉
• 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 主病:里证。 • 生理:肥人脉偏沉,冬季脉偏沉,或六脉皆沉细而无病,称六阴脉
• 迟脉 • 脉象:脉来缓慢,一息不足四至。

• 主病: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亦见于邪热结聚
于里之实热证。
• 生理:长期体力劳动者或运动员,脉迟而和缓 • 数脉
• 2.望姿态
• (1)动静
• (2)抽搐 :主肝风内动
• (3)偏瘫 :中风偏枯证
• (4)痿痹:痿证,痹证
• (四)望头与发
• 1.望头 2.望发
• (五)望五官
• 望目:色泽和形态,反映五脏的情况
• 望耳:反映肾与肝胆的情况
• 望鼻:反映肺与脾胃的情况
• 望口唇:反映脾胃的情况
• 望齿龈:反映肾与胃的情况

舌尖、舌中、舌根、舌边
•(4)染苔:食物或药品影响
•(5)年龄与体质、习惯和嗜好

2.望舌的意义
•(1) 判断正气盛衰
•(2) 辨病位深浅
•(3)区别病邪性质
•(4)推断病势进退
源自文库
• 望舌内容:
• 舌质:
• 舌神:舌的荣枯;舌色:舌体颜色
• 舌形:舌的形状;舌态:舌的动态
• 舌苔:苔质:薄厚、润燥、
• 4.望小便 观察小便要注意颜色,尿质和尿量的变化
• (九)望舌
• 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
方法,是中医望诊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
肾 肝胆 脾胃
心肺
• 1.望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伸舌姿势
•(2)光线
•(3)顺序:先舌苔,再舌质,再舌下络脉;
• 恶风:病人遇风觉冷,避之可缓者,谓之恶风。
• 恶寒: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不能缓解
• 畏寒: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能够缓解者
• 发热:是指病人体温升高和体温正常而病人自觉全身或局部发
热。
•(1)恶寒发热: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是表证的特征
•(2)但寒不热:新病为寒邪直中,久病多为阳气虚衰
• ④ 脘腹痛:其病多在脾胃,有寒热虚实之分
• ⑤ 腰痛:为寒湿痹证,湿热阻络,瘀血阻络或肾虚所致
• ⑥ 四肢痛:多见于痹证
• ⑦ 周身痛:新病多为实证,久病不愈者多为虚证。
• 4.问饮食与口味
•(1)食欲与食量
•(2)口渴与饮水:可见津液已伤,或水湿内停,津液不运
• 渴喜热饮为热盛伤津;喜热饮、饮水不多或饮入即吐为痰饮水
常见于舌面的前半部及舌尖两侧。主阴血亏虚。
• 齿痕舌:舌边有齿痕印为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并见
• 主脾虚、水湿内停。


舌疮:以舌尖或舌边为多,形如粟粒,或为溃疡,局部红痛,
主心经火热上攻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
• 舌下络脉:舌体上翘,可见舌体两侧脉络呈青紫色。若舌下脉
• 络粗大迂曲,兼见舌有瘀斑、瘀点,多为血瘀之象
• 实证多为邪气内扰或气机失调或痰热实滞
• 嗜睡:实证多为痰湿困阻清阳;虚为阳虚阴盛或气血不足
• 7.问妇女
• 问月经:月经周期及色、质、量发生异常改变称月经不调。
• 问带下:白带、黄带、赤白带
• 8.问小儿
• 注意询问出生前后情况,喂养情况、生长发育情况及预防
接种情况,传染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
四 切诊
• 脉象:脉来急促,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 主病: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 • 生理:情绪激动、各种运动后、婴幼儿等均可见数脉
•(4)四诊合参,综合判断
•(5)动态观察
得神
• (一)望神
• 重点观察患者的
• 精神表情、意识思维、
• 面色眼神、语言呼吸、
• 动作体态
少神
失神
• (二)望色
• 1.常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 主色:是与生俱来的基本肤色。
• 客色:受季节气候、生活和工作环境、情绪及运动等不同因素
影响所致气色的短暂性改变
• 望指纹的临床意义
• 1. 纹位变化:三关测轻重
• 2. 纹色变化:红紫辨寒热
紫热红伤寒,青惊白是疳
• 3. 纹形变化:浮沉分表里,淡滞定虚实
• (八)望排出物
• 1.望痰涎
• 痰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
• 涎
小儿口角流涎,涎渍颐下
• 2.望呕吐物
• 3.望大便 主要是察大便的颜色及便质、便量
小儿弄舌为惊风先兆
或久病危候,或先天
不足,智能低下
• 4.望舌苔
• 苔质:厚薄、腐腻、润燥
• 苔色:白、黄、灰、黑
• (1)苔质
• 厚薄:反映病邪的深浅和轻重。
• 润燥:反映津液的存亡
• 腐腻:反映中焦湿浊情况。
• 剥落:显示胃阴大伤
• (2)望苔色
• 白苔:多主表证、寒证。
• 黄苔:多主里证、热证。
• 2.病色
• 善色:明润光泽而含蓄
• 恶色:晦暗枯槁而显露
• 五色主病
• 青色:主寒,痛,瘀血,惊风。为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 见于面部、口唇、爪甲、皮肤等部位
• 赤色:主热,为火热内盛,鼓动气血,充盈脉络所致。
• 见于面、唇、舌、皮肤等部位
• 黄色:主湿、虚、黄疸。为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气血乏源,
• 指法:医生布指之后,运用指力的轻重、挪移及布指变化以体察脉象。
常用指法有举、按、寻、总按和单诊等。
• 平息:以医生一次正常呼吸为时间单位,来检测病人脉搏搏动的次数。 诊脉时,医生应清心宁神,思想集中,精神专一。 • 时间:五十动,指诊脉时间不得少于脉搏跳动50次 每次诊脉每手不少于1分钟,两手以3分钟左右为宜。
主诉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询问,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细致全
面。
•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明·张景岳《十问歌》
• (二)问诊的内容
• 1.问寒热
•(1)表证辨汗:有汗表虚,无汗表实
•(2) 里证辨汗
• 自汗:指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后加重的症状。
• 盗汗:指睡时汗出,醒则汗止的症状。 • 绝汗:指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出现大汗不止的症状 • 战汗:指病人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的症状。
• 冷汗 • 热汗 • 黄汗
指所出之汗有冷感的症状。多因阳气虚或惊吓所致 指所出之汗有热感的症状,多因里热蒸迫所致。 指汗出沾衣,色如黄柏汁的症状。多因风湿热邪交蒸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