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19日初中化学 酸碱中和图像题
【化学】初三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8b6a68ccbff121dd36837f.png)
【化学】初三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1.将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对应浓度的盐酸中,反应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实验中,a曲线所用盐酸浓度最小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作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C.当加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主要是Na+ Cl- H+ OH-D.当溶液pH=7时,a、b、c曲线中分别加入的溶液体积相同【来源】2019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工大附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在加入相同较少体积的氢氧化钠后,a中pH最小,说明酸的浓度较大,无法被氢氧化钠较快中和,所以a曲线所用盐酸浓度最大,选项A错误;B、开始反应时,溶液pH小于7为酸性,酚酞不变色,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超过25mL以后,才开始显碱性,酚酞使溶液变红色,所以是由无色变为红色,选项B错误;C、当加入20mL溶液时,三者的pH都小于7,说明酸过量,不会存在碱,所以没有氢氧根离子的存在,选项C错误;D、当pH=7时,三者相交于一点,此时加入溶液体积相同,选项D正确。
故选D。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入稀H2SO4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向相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的稀盐酸A.A B.B C.C D.D【来源】2013-2014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是不对应的,溶液的质量不能从0点开始;B选项是不对应,pH的起点应从大于7开始降低;C选项不对应的,金属的质量逐渐增加;D选项是对应的关系.考点:溶液中溶质的变化、酸碱中和反应、金婚活动性顺序3.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加入大量水B.向硝酸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C.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镁粉D.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来源】2013-2014湖北省松滋市中考化学模拟题一试卷(带解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操作,盐酸中加水溶液的pH不能大于7;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氢氧化钡沉淀不能从0点开始;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酸反应完金属有剩余,生成的氢气一样多;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氯化钠不能在一定量的水中无限制的溶解,故答案选择C考点:酸的性质、饱和溶液的定义4.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稀释B.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D.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镁粉【来源】备战2020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三:酸和碱【答案】C【解析】【详解】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稀释,pH值逐渐减小,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B、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待达到饱和状态时,质量分数不在改变;故选项错误;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然后与氯化铁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故选项正确;D、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镁,产生氢气质量相等,但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反应速率快,图像的斜率大;故选项错误;故选:C。
初三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初三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cd22f71711cc7930b7166c.png)
3.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操作的是
A. 向碱溶液中加水
B. 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C.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D. 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C、b点,pH=7,表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c点pH>7,说明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Cl,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B.等质量块状或粉末状的CaCO3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故选C。
12.下列曲线图能正确表达相应化学反应或过程的是。
A. 向一定质量的烧碱(NaOH)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B. 将pH=1的溶液加水稀释
C. 向饱和澄清石灰水[Ca(OH)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CaO)
D. 分别向质量相等的Fe和Zn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试卷三同步练
D、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碳酸钙固体,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难溶于水,随着碳酸钙的加入,混合液的pH值由小于7逐渐增加,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等于7,最后维持等于7,不会继续增加,D选项物质的加入与图中pH值的变化关系不对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下列图像与所对应操作不相符的是()
C、原溶液是稀盐酸,pH<7,当加入氢氧化钠与其反应,pH逐渐增大到等于7;当稀盐酸全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增多,pH>7,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pH的变化图像(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pH的变化图像(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99926c5022aaea998f0fdf.png)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1.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点所示溶液呈酸性B.图中c点所示的溶液中,含有Na2SO4和NaOHC.b.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反应完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硫酸溶液中【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a点溶液pH>7,溶液为碱性,A选项错误;B、c点溶液pH<7,为酸性溶液,所以溶液中应有H2SO4,B选项错误;C、b点溶液pH=7,说明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选项正确;D、溶液由碱性→中性→酸性,因此是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D选项错误;故选C。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B.向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C.向一定量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当达到饱和后固体就不会溶解,所以质量分数不会一直增大,选项错误;B. 向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完全反应后,沉淀不再增加,选项正确;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着反应溶液的pH值会增大,当氢氧化钠过量后溶液的pH值就会大于7,选项错误;D.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镁的活动性大于锌,所以镁先反应完,但是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镁反应完后产生的氢气质量多,选项错误。
故选B。
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B.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C.向pH=l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D.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B、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的质量不断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少,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C、向pH=l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酸性逐渐变弱,pH逐渐增大,但溶液始终显酸性,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符合题意;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0,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中考化学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试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f3ef58b0717fd5370cdc02.png)
中考化学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向一定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中不正确...的是A. B.C. D.解析:A【解析】A.由于盐酸溶液呈酸性,反应开始溶液的PH应该小于7,故A错误;B.盐酸和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另外添加的NaOH溶液中也有水,则反应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多,故B正确;C.盐酸和NaOH反应生成NaCl和水,刚开始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由0逐渐增大,完全反应后,随着添加的NaOH溶液增多,NaCl的质量分数由逐渐变小,故C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过程中溶液中的氯元素的质量始终不变,故D 正确;答案为A。
2.向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C.D.解析:C【解析】向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A、开始时溶液的pH>7,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减小至等于7,小于7,错误;B、当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错误;C、当氢氧化钠与盐酸开始反应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最大,随着稀盐酸的继续加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较小,正确;D、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时才生成水,错误。
故选C。
3.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蜇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A.食盐水(pH≈7 )B.牙膏(pH≈9)C.肥皂(pH≈10 )D.米醋(pH≈3)解析:D【解析】【详解】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黄蜂的毒液呈碱性,所以应使用米醋中和。
选D。
4.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B.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C.该图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D.该反应实质是Na+和Cl-结合生成NaCl解析:B【解析】由题中信息知,A. 反应前后,溶液的pH变小。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7单元常见的酸和碱两例中和反应图像题释疑解析素材鲁教版(new)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7单元常见的酸和碱两例中和反应图像题释疑解析素材鲁教版(new)](https://img.taocdn.com/s3/m/8ae0fcd5eefdc8d377ee32a0.png)
两例中和反应图像题中和反应一直是学业水平测试的重点和热点,常与图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现结合两道典型考题,对其易错点进行辨析,以帮助同学们突破难点。
易错点1 忽视题意,无法找准起点例1 向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pH变化的曲线合理的是()。
A B C D错因分析没有弄清楚滴加的物质到底是酸还是碱,因而起点判断错误。
正确解法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向NaOH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呈中性,由于溶液中氢氧化钠不断减少,溶液的pH不断减小,中和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溶液的pH等于7;再滴加稀盐酸,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溶液的pH小于7。
答案选A.易错点2 忽视反应原理与过程,不能有效分析图像信息例2向盛有50 g10%Ba(OH)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如图(纵坐标表示烧杯中其他量的变化)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错误的是()。
A B C D错因分析对Ba(OH)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原理与过程不明确导致错选。
正确解法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两者不断反应时,溶质[Ba(OH)2]质量逐渐减少,当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变为零,硫酸过量时,溶质(H2SO4)质量又会逐渐增大。
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随着硫酸量的增加,溶液中的OH—不断减少,pH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后,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
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不断增大,直至恰好反应,沉淀量不再改变.不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水的质量不断增加,不会出现不变的情况。
答案选D。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化学)初中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
![(化学)初中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565090c5da50e2524d7f8b.png)
(化学)初中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一、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1.把盐酸溶液逐滴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直至过量,这个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为()A.B.C.D.【来源】上海市静安区实验中学沪教版五四制九年级下册5.4碱的性质3【答案】C【解析】【详解】把盐酸溶液逐滴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直至过量,开始表现为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pH值大于7;把盐酸溶液逐滴滴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中和至中性,pH值等于7;再滴入盐酸,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则pH值小于7。
故选C。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①常温下向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②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③向一定量的锌粉中加入足量的CuSO4溶液④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a使用催化剂,b未使用催化剂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来源】【万唯】2019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成果检测卷(一)《逆袭卷》【答案】C【解析】【详解】常温下向HCl 和MgCl 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开始时溶液的pH<7,NaOH 先与HCl 反应,pH 逐渐增大,当HCl 完全反应后(pH=7),氢氧化钠再与MgCl 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 不变,当MgCl 2反应完全后,继续滴加NaOH ,溶液pH 增大,接近氢氧化钠溶液的pH ,①正确;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 3溶液中加入KNO 3固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从零开始,②错误;向一定量的锌粉中加入足量的CuSO 4 溶液,发生的反应为44=Zn + CuSO ZnSO + Cu ,每65份质量的Zn 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Cu ,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当Zn 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③正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生成物的质量,④正确; ①③④正确,故选C 。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综合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综合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98ceb8763231126fdb1103.png)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1.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下列图象中V表示加入稀H2SO4的体积,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不断增大,直至恰好反应,沉淀量不再改变,图象正确,故此选项正确;B、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C、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D、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相应变化的是A.向等质量等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镁粉和铁粉B.向pH为3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C.向一定质量的铜粉中加入硝酸银溶液D.将一定量的红磷置于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2442Fe+H SO=FeSO+H982↑,2442Mg+H SO=MgSO+H982↑可知,向等质量等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镁粉和铁粉,稀硫酸完全反应,等质量等体积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镁粉、铁粉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此选项错误;B、向pH为3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酸性减弱,碱性增强,所以溶液的pH从3开始增大,当恰好反应时,溶液的pH=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大于7,由于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反应后的溶液浓度小于开始的氢氧化钠浓度,最终溶液的pH小于11,此选项错误;C、根据332Cu+2AgNO=2Ag+C()6u NO4216可知,向一定质量的铜粉中加入硝酸银溶液,铜粉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溶液,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此选项正确;D、将一定量的红磷置于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由于燃烧放出热量,密闭容器中压强先变大,反应消耗氧气,无气体生成,冷却至室温后,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小于反应前的压强,此选项错误。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pH的变化图像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pH的变化图像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af9d4f0975f46527d3e1db.png)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1.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两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溶液的烧杯中D.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图示,c点所示溶液pH﹤7,呈酸性,选项A不正确;B、从图中溶液的pH由大逐渐变小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图中a点所示溶液pH﹥7,呈碱性,溶液中氢氧化钾没有全部被反应,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应该是K2SO4和KOH,选项B不正确;C、根据图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溶液的pH起点大于7,且随着试剂的加入pH由大逐渐变小,可见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选项C不正确;D、图中b点溶液的pH=7,此时硫酸和氢氧化钾恰好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不和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因此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pH继续减小。
根据分析,虽然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溶液pH继续减小,但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选项D正确。
故选D。
2.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B.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D.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比镁弱,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不能与硝酸镁溶液反应,铁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小于生成铜的质量,则溶液的质量应减少,故错误;B、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横坐标是硫酸的量,故等量的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当金属全部参加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2价的金属),则镁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于铁,故正确;C、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加入稀盐酸时,溶液pH小于7,但是不能减小到3,更不能小于3,故错误;D、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后和氯化铜反应,因此开始不能产生沉淀,故错误。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典题精讲系列10.2酸碱中和图像题(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典题精讲系列10.2酸碱中和图像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115c3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8.png)
向装有50 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 10% 的 Ba(OH)2溶 液至过量(提示:Ba(OH)2与硫酸反应后生成BaSO4沉淀和水)。有 关量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 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向装有50 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 液至过量(提示:Ba(OH)2与硫酸反应后生成BaSO4沉淀和水)。有关 量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 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拓展提升】
向装有10%的Ba(OH)2溶液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 过量(提示:Ba(OH)2与硫酸反应后生成BaSO4沉淀和水)。有关量 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横坐标表示稀硫酸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 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B )
向装有50 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 液至过量(提示:Ba(OH)2与硫酸反应后生成BaSO4沉淀和水)。有 关量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 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向装有50 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 液至过量(提示:Ba(OH)2与硫酸反应后生成BaSO4沉淀和水)。有 关量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 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复习附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复习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385f37ec3a87c24028c4e2.png)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1.如图所示曲线正确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B.一定量的Fe加到AgNO3溶液中C.等质量的Mg和Zn分别加足量盐酸D.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当加热一段时间,达到一定温度后,高锰酸钾才开始分解生成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质量逐渐增加,待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故不是一开始就产生氧气,不符合题意;B 、一定量的Fe 加到AgNO 3溶液中,332=Fe Fe+2AgNO NO ()+2Ag ,56份的铁置换出216份的银,固体质量不断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C 、等质量的Mg 和Zn 分别加足量盐酸,镁与盐酸反应:22Mg+2HCl=MgCl +H ↑,锌与稀盐酸反应:22Zn+2HCl=ZnCl +H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镁,故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符合题意;D 、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浓度变小,pH 值逐渐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 ,但是不会小于7,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2.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向NaOH 溶液中加水稀释B .等质量的Al 、Zn 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C .向稀硫酸中加入Ba(OH)2溶液D .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NaCl 溶液的水分【答案】C【解析】【分析】A.向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一开始呈碱性,pH>7,加水稀释后,碱性减弱,pH逐渐减小,但也不会呈酸性,故A错误;B.金属活动顺序中,Al比Zn活泼,与酸反应速率Al比Zn快,在图像中表现应为Al的斜线倾斜率大于Zn的斜线倾斜率,故B错误;C. H2SO4+Ba(NO3)2=2HNO3+BaSO4↓,二者完全反应后,Ba(NO3)2溶液过量后,就不会产生BaSO4沉淀,故C正确;D.在恒温下,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量的变化关系的是()A.碳和氧化铜粉末高温加热恰好完全反应B.向水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C.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镁和铝D.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答案】C【解析】【分析】A. 碳和氧化铜粉末高温加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最终剩余的固体是铜,固体质量不能为0,不符合题意;B. 向水中不断滴加NaOH 溶液,起始时只有水,水的pH=7,不符合题意;C. 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镁和铝,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2Mg 2HCl MgCl =H ++↑,322Al+6HCl=2AlCl 3H +↑,根据方程式可知,每24份质量的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4份质量的铝产生6份质量的氢气,所以相同质量的镁和铝,铝产生的氢气多,当镁和铝过量时,因为稀盐酸的质量和浓度均相等,所以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也相等,图像正确,符合题意;D. 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 2的情况下产生O 2,有MnO 2的反应速率较快,但过氧化氢溶液完全相同,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也相同,不符合题意。
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2d859d49649b6648d747f0.png)
C.探究加MnO2与不加MnO2对等质量、质量分数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稀盐酸
【来源】2019年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象正确。
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至过量
C. 向一定量硝酸银溶液中逐渐加入铜粉至过量
D. 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来源】2019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太原第五中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故选:C。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试卷三同步练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烧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在未加入盐酸时,pH应大于7,随着盐酸的加热,pH开始减小,当最终消耗完毕氢氧化钠后,溶液pH小于7,选项A错误;
B、pH=1的溶液为酸性溶液,无限稀释后,最终趋近于水的pH,无限接近于7,不能大于7,选项B错误;
中考化学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7e2cf88e9951e79b89279e.png)
中考化学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室温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如右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图像表示的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
溶液的pH等于7C.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D.滴入溶液体积为15mL时,再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由曲线的起点pH小于7可知,该图像表示的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选项A正确;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物氯化钠呈中性,溶液的pH等于7,选项B正确;C.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此时pH小于7,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HCl,选项C 不正确;D.滴入溶液体积为15mL时,溶液显碱性,故再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选项D 正确。
故选C。
2.苯甲酸(C6H5COOH)是一种酸,可用于食品防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甲酸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液变蓝B.苯甲酸能和铜反应产生氢气C.苯甲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D.在食品中可以大量添加苯甲酸以延长保质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酸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苯甲酸溶液属于酸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A错;B、铜排在了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故B错;C、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苯甲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D、防腐剂要放入适量,不能大量使用不利于身体健康,故D错,故选C。
考点:考查酸的化学性质3.如表是“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中的一部分,下列与“★”处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处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CuNO3B.★对应物质属于盐C.★处应填“不”D.★对应物质的溶液为浅绿色【答案】B【解析】A. ★处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Cu﹙NO3﹚2,。
故A错误。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综合经典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综合经典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6d5cb302020740bf1e9b04.png)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1.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两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溶液的烧杯中D.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图示,c点所示溶液pH﹤7,呈酸性,选项A不正确;B、从图中溶液的pH由大逐渐变小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图中a点所示溶液pH﹥7,呈碱性,溶液中氢氧化钾没有全部被反应,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应该是K2SO4和KOH,选项B不正确;C、根据图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溶液的pH起点大于7,且随着试剂的加入pH由大逐渐变小,可见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选项C不正确;D、图中b点溶液的pH=7,此时硫酸和氢氧化钾恰好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不和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因此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pH继续减小。
根据分析,虽然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溶液pH继续减小,但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选项D正确。
故选D。
2.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A.往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B.某温度下,将KNO3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C.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D.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答案】D【解析】【详解】A、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滴加盐酸中至过量,碱性逐渐变弱,酸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B、某温度下,将KNO3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0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大,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C、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后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D、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了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为0,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不合理。
中考化学复习《pH的变化图像》专项综合练习附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复习《pH的变化图像》专项综合练习附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e4f3944b35eefdc8d333e3.png)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1.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两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溶液的烧杯中D.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图示,c点所示溶液pH﹤7,呈酸性,选项A不正确;B、从图中溶液的pH由大逐渐变小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图中a点所示溶液pH﹥7,呈碱性,溶液中氢氧化钾没有全部被反应,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应该是K2SO4和KOH,选项B不正确;C、根据图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溶液的pH起点大于7,且随着试剂的加入pH由大逐渐变小,可见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选项C不正确;D、图中b点溶液的pH=7,此时硫酸和氢氧化钾恰好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不和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因此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pH继续减小。
根据分析,虽然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溶液pH继续减小,但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选项D正确。
故选D。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粉B.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C.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D.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等量且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铜与稀硫酸不能反应,不能生成氢气,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盐酸,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pH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加入稀硫酸时pH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时,最终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pH的变化图像(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及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pH的变化图像(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及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56a5b152d380eb62946de5.png)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1.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两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溶液的烧杯中D.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图示,c点所示溶液pH﹤7,呈酸性,选项A不正确;B、从图中溶液的pH由大逐渐变小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图中a点所示溶液pH﹥7,呈碱性,溶液中氢氧化钾没有全部被反应,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应该是K2SO4和KOH,选项B不正确;C、根据图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溶液的pH起点大于7,且随着试剂的加入pH由大逐渐变小,可见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选项C不正确;D、图中b点溶液的pH=7,此时硫酸和氢氧化钾恰好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不和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因此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pH继续减小。
根据分析,虽然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溶液pH继续减小,但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选项D正确。
故选D。
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将饱和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B.稀释等质量的30%的H2SO4溶液和10%的H2SO4溶液C.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D.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饱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B、硫酸加水稀释仍显酸性,pH小于7,不会等于7,且10%的稀硫酸的pH要比30%的稀硫酸的pH大,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C、根据化学方程式Zn + H2SO4= ZnSO4+ H2↑,Fe + H2SO4= FeSO4+ H2↑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铁大于锌,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D、由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可知,每56份铁参与反应时,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小,直至硫酸铜完全反应时不再改变,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pH的变化图像附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pH的变化图像附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297786aaea998fcd220e9c.png)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1.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两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溶液的烧杯中D.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图示,c点所示溶液pH﹤7,呈酸性,选项A不正确;B、从图中溶液的pH由大逐渐变小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图中a点所示溶液pH﹥7,呈碱性,溶液中氢氧化钾没有全部被反应,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应该是K2SO4和KOH,选项B不正确;C、根据图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溶液的pH起点大于7,且随着试剂的加入pH由大逐渐变小,可见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选项C不正确;D、图中b点溶液的pH=7,此时硫酸和氢氧化钾恰好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不和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因此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pH继续减小。
根据分析,虽然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溶液pH继续减小,但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选项D正确。
故选D。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 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B.加水稀释盐酸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D.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B、向浓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大于7,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开始不生成沉淀。
2017年03月19日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图像题
![2017年03月19日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图像题](https://img.taocdn.com/s3/m/cd361cc76edb6f1aff001fdc.png)
2017年03月19日酸碱中和图像初中化学组卷一.填空题(共8小题)1.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下图表示:向盛有10mL稀的甲溶液(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中,加入乙溶液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请分析曲线回答问题:(1)甲是溶液;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甲溶液呈色.(2)当加入乙溶液的体积为 mL时,甲、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3)当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2.数字化装备正逐步进入校园.利用数字传感器可以测得酸与碱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的图象.如图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的图象.(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当溶液呈中性时,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mL;(3)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3.在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该实验操作是将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克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克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色.4.某校化学性质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B.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D.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溶液酸碱度随加入物质质量变化趋势的是()A、往稀硫酸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B、往水中加入稀硫酸C、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硫酸D、.6.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是将滴加到另一种物质中.A.盐酸 B.氢氧化钠(2)在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3)B点表不的意义是.(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7.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猜想四: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理由是.【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Na2CO3溶液、BaC12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实验方案测溶液的pH 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如下两处错误: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实验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同学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甲溶液由红色变成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乙U型玻璃管中边的红墨水液面下降(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忽略不计)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丙用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再测定溶液的pH最后溶液的pH (填“≥7”、“≤7”、“不变”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评价反思】你认为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同学是,理由是.【拓展延伸】另有一位同学向自己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溶液变红色,可是红色即刻消失了,出现此意外情况的原因是(填以下序号).A.所用的酚酞试液是变质的B.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太大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二氧化碳.二.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9.如图1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1)未滴加盐酸时,烧杯中溶液呈色.(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2所示.某时刻测得溶液的温度是32℃,请判断b点时溶液的酸碱性并说明理由.(4)当溶液的温度为38℃时,可证明溶液不含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是(填选项).A.品尝烧杯中溶液的味道B.用手沾取烧杯中溶液并体验是否有滑腻感C.往烧杯中再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溶液颜色.10.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性,还可能呈性.【实验验证】【分析与思考】(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由色刚刚变为色时,则为中性.(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要选用两种不同类别物质)方案一:取样,加入,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化学方程式.方案二:取样,加入,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11.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过量.小明同学却断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如表:(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A.生锈的铁钉 B.碳酸钠粉末 C.硫酸钠粉末 D.氢氧化铜(4)如图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试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填序号).2017年03月19日无敌的寂寞的初中化学组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8小题)1.氢氧化钠;蓝;9;NaCl,HCl;2.NaOH+HCl=NaCl+H2O;10;NaOH和NaCl;3.2NaOH+H2SO4=Na2SO4+2H2O;氢氧化钠溶液;H2SO4和Na2SO4;红;4.A;硫酸钠;5.向稀硫酸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6.A;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NaOH+HCl=NaCl+H2O;7.H2SO4+2NaOH=Na2SO4+2H2O;有Na2SO4和NaOH;猜想三;H2SO4和NaOH在溶液中不能共存;NaOH;有气泡产生;pH试纸浸入溶液中;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8.无色;HCl+NaOH=NaCl+H2O;左;pH 试纸;≤7;乙;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放出热量.;B;二.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9.红;减小;NaOH+HCl=NaCl+H2O;酸性,因为是溶液的温度由高到降低;C;10.中;酸;红;中性或酸性;OH﹣;红;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冒出;Na2CO3+2HCl═2NaCl+H2O+CO2↑;锌粒;有气泡产生;Zn+2HCl=ZnCl2+H2↑;11.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溶液一定不显碱性,所以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有气泡冒出;没有气体生成;C;C;。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附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附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353a1fdd3383c4ba4cd20c.png)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1.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两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溶液的烧杯中D.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图示,c点所示溶液pH﹤7,呈酸性,选项A不正确;B、从图中溶液的pH由大逐渐变小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图中a点所示溶液pH﹥7,呈碱性,溶液中氢氧化钾没有全部被反应,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应该是K2SO4和KOH,选项B不正确;C、根据图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溶液的pH起点大于7,且随着试剂的加入pH由大逐渐变小,可见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选项C不正确;D、图中b点溶液的pH=7,此时硫酸和氢氧化钾恰好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不和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因此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pH继续减小。
根据分析,虽然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溶液pH继续减小,但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选项D正确。
故选D。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粉B.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C.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D.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等量且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铜与稀硫酸不能反应,不能生成氢气,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盐酸,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pH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加入稀硫酸时pH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时,最终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中考化学 pH的变化图像 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 pH的变化图像 综合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cdc4b7cc175527072208e1.png)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 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B.加水稀释盐酸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D.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B、向浓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大于7,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开始不生成沉淀。
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沉淀的质量不断上升,完全反应后不变,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D、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中氢元素来源于稀盐酸,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则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应相等,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C。
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A.a图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B.b图足量的Zn和Mg分别与一定量的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C.c图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D.d图等质量块状和粉末状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不断产生白色沉淀,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沉淀达到最大值,对应关系正确;B、镁比锌活泼,镁和稀硫酸的反应速率较快,足量的Zn和Mg分别与一定量的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镁和锌过量,盐酸完全反应,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对应关系不正确;C、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pH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的pH大于7,对应关系正确;D、首先粉末状碳酸钙和盐酸反应速率大于块状的,所以对应图象斜率要大,同时由于碳酸钙质量相同,所以二者图象的终点也相同,对应关系正确。
初中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初中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5c2b05d0d233d4b04e6953.png)
初中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1.把盐酸溶液逐滴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直至过量,这个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为()A.B.C.D.【来源】上海市静安区实验中学沪教版五四制九年级下册5.4碱的性质3【答案】C【解析】【详解】把盐酸溶液逐滴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直至过量,开始表现为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pH值大于7;把盐酸溶液逐滴滴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中和至中性,pH值等于7;再滴入盐酸,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则pH值小于7。
故选C。
2.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B.向pH=1的溶液中加水C.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O2D.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益阳卷)化学(带解析)【答案】D【分析】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产生的氢气质量应不断增大,直至反应结束后不变,错误;B、向pH=1的溶液中加水,随着水量的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越小,酸性就越弱,PH就不断增大,但不会大于7,错误;C、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O2,由于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故反应后剩余的固体质量不可能变为0,错误;D、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故生成的沉淀质量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而不断增大,直至反应结束后不变,正确,故选D3.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加入大量水B.向硝酸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C.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镁粉D.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来源】2013-2014湖北省松滋市中考化学模拟题一试卷(带解析)【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操作,盐酸中加水溶液的pH不能大于7;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氢氧化钡沉淀不能从0点开始;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酸反应完金属有剩余,生成的氢气一样多;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氯化钠不能在一定量的水中无限制的溶解,故答案选择C考点:酸的性质、饱和溶液的定义4.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加水稀释pH=3的稀盐酸的是A.B.C.D.【来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答案】C【解析】【详解】A、加水稀释稀盐酸后,溶液的pH值逐渐变大,不能超过7;故选项错误;B、未加水稀释的稀盐酸pH=3,小于7,图像起点位置错误;故选项错误;C、加水稀释稀盐酸后,溶液的pH值逐渐变大,不能超过7,但无限接近7;故选项正确;D、加水稀释稀盐酸后,溶液的pH值逐渐变大;故选项错误;故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03月19日酸碱中和图像初中化学组卷一.填空题(共8小题)1.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下图表示:向盛有10mL 稀的甲溶液(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中,加入乙溶液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请分析曲线回答问题:(1)甲是溶液;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甲溶液呈色.(2)当加入乙溶液的体积为mL时,甲、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3)当溶液的pH=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2.数字化装备正逐步进入校园.利用数字传感器可以测得酸与碱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的图象.如图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的图象.(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当溶液呈中性时,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mL;(3)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3.在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该实验操作是将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克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克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色.4.某校化学性质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B.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D.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溶液酸碱度随加入物质质量变化趋势的是()A、往稀硫酸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B、往水中加入稀硫酸C、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硫酸D、.6.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是将滴加到另一种物质中.A.盐酸 B.氢氧化钠(2)在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3)B点表不的意义是.(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7.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猜想四: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理由是.【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Na2CO3溶液、BaC12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实验方案测溶液的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如下两处错误: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实验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同学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甲溶液由红色变成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乙U型玻璃管中边的红墨水液面下降(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忽略不计)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丙用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再测定溶液的pH最后溶液的pH (填“≥7”、“≤7”、“不变”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评价反思】你认为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同学是,理由是.【拓展延伸】另有一位同学向自己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溶液变红色,可是红色即刻消失了,出现此意外情况的原因是(填以下序号).A.所用的酚酞试液是变质的B.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太大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二氧化碳.二.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9.如图1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1)未滴加盐酸时,烧杯中溶液呈色.(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2所示.某时刻测得溶液的温度是32℃,请判断b点时溶液的酸碱性并说明理由.(4)当溶液的温度为38℃时,可证明溶液不含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是(填选项).A.品尝烧杯中溶液的味道B.用手沾取烧杯中溶液并体验是否有滑腻感C.往烧杯中再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溶液颜色.10.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性,还可能呈性.【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无色酚酞溶液变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溶液呈【分析与思考】(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由色刚刚变为色时,则为中性.(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要选用两种不同类别物质)方案一:取样,加入,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化学方程式.方案二:取样,加入,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11.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过量.小明同学却断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如表:试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如果则盐酸过量如果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A.生锈的铁钉 B.碳酸钠粉末 C.硫酸钠粉末 D.氢氧化铜(4)如图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试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填序号).2017年03月19日无敌的寂寞的初中化学组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8小题)1.氢氧化钠;蓝;9;NaCl,HCl;2.NaOH+HCl=NaCl+H2O;10;NaOH和NaCl;3.2NaOH+H2SO4=Na2SO4+2H2O;氢氧化钠溶液;H2SO4和Na2SO4;红;4.A;硫酸钠;5.向稀硫酸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6.A;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NaOH+HCl=NaCl+H2O;7.H2SO4+2NaOH=Na2SO4+2H2O;有Na2SO4和NaOH;猜想三;H2SO4和NaOH在溶液中不能共存;NaOH;有气泡产生;pH试纸浸入溶液中;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8.无色;HCl+NaOH=NaCl+H2O;左;pH试纸;≤7;乙;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放出热量.;B;二.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9.红;减小;NaOH+HCl=NaCl+H2O;酸性,因为是溶液的温度由高到降低;C;10.中;酸;红;中性或酸性;OH﹣;红;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冒出;Na2CO3+2HCl═2NaCl+H2O+CO2↑;锌粒;有气泡产生;Zn+2HCl=ZnCl2+H2↑;11.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溶液一定不显碱性,所以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有气泡冒出;没有气体生成;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