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应开展生命线系统安全的综合评估_金磊
城市应开展生命线系统安全的综合评估_金磊

城市应开展生命线系统安全的综合评估_金磊中华建筑报/2011年/9月/6日/第014版前沿城市应开展生命线系统安全的综合评估金磊回顾历史,非工程防灾评估及对策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针对防洪问题提出的,而本人的研究倡导的非工程性评估广泛地涉及了创新管理体制、制定并完善法规、编制防灾规划及预案、推进保险制度、储备应急备灾资源等方面。
在2011年5月~8月间空前的强降雨考验面前,全国大城市几乎都没有交上让全国人满意的答卷。
面对远远超出“城市病”范畴的城市灾变,民众不禁发问:这些欲“打造”国际化生活的城市究意该如何作为,才能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时全面提升保障水平、转“危”为“机”和不再添“雷区”?对城市防灾减灾的前瞻性研究和教训总结是比表彰经验更重要的事。
生命线系统安危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大事。
纵观城市发展历程,几乎人类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沉重的代价,研究教训、找出避灾规律是必须投入力量上好的“功课”。
对于研究和教训的总结,我的基本思考是:要按规律办事,发展太快易出事故;城市化建设盲目求大,易忽略地下工程,失衡必然“灾事”重重;城市现代化项目太多不行,《管子?轻重》曰:“物多则贱,寡则贵”,无序上马,急功近利必然招致缺少安全细节控制的事故与灾难。
国外城市生命线系统安全经验借鉴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
国外管理地下管线系统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部分参考。
美国管道与危险品安全管理局制定了一系列制度鼓励所有相关机构自发合作以减少破坏性事故。
美国各洲都成立了相应的“一呼通中心”,为挖掘方和基础设施所有者搭建沟通平台。
近两年来,管理局简化了沟通流程。
管线挖掘者只需拨打811专线,便会自动转接到相应地区的“一呼通中心”。
目前,该管理局正在维吉尼亚洲试运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进一步提高通讯质量。
自1984年印度博帕尔化工厂泄漏事件后,加拿大政府对在建成且又无法搬迁的各类化工设施周边兴建居民区、校园区、工业区又有了更严格的限制。
把脉城市安全——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金磊

系 列 前 所 未 有 的全 球 灾 害 风 险 趋 势 分 析
,
灾 害分 布 图
。
以及 相关
它 极 有助 于 重 新 界 定 全 球 减 灾 重 点
如 在 中低 收 八 的
经 常发 生 的 灾 害 破 坏 了人 们 的 生 活
而 缺 少政 府 关 注
一
毫
无 计 划 的城 市 化 以 及 低 迷 的 经 济 形 势 更 加 剧 了 这
r 及 2 0 0 |8 年 初 我 国 的冰 雪灾 害 和 5 12 以 汶 川 特大地 震 灾 害 ㈠ ¨ 刘 酣 ¨ 1 1 } 都 在极短 的时 间 里 让 现 代 化 大 城 市 感 受 到 自身 的 脆 弱 体 会 到 城
; 件
i
安全 减 灾 建 设 必 须 同 时 关 注 传统 安全 与 非传 统 安 全 对于这 些
防止 居 住 人 口 和
.
住 宅 密 度过 大 以及 交 通 灾 害 应 急 救 援和 处 置 机 制
电力等 公 共 基 础 设 施 过 于 集 中
.
应 成 为 各 地 方 城 市 发展 规 划 与 建 设 的 重 要 任 务
.
并要 健 全 相 应 的
通 过 各种 途 径提 高 民 众 应 对 自然 灾害
, ,
~ 把脉城市安全
’
9
11
‘
事件
20 。 3 年 全球30
,
,
多 个 国 家和 地 区 先 后 发 生 的 s
j
● ,
访 中 国 灾 害 防 御 协会
。
我们 要 做 些 什 么
+
又 能做些什 么
,
带 着这
。
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运营标准

《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运营标准》一、引言城市生命线工程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承担着输送能源、供水、供气、供热等重要功能,因此对于它们的安全运行监测运营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二、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重要性城市生命线工程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其名字所示,它们就像城市的“血管”一样,负责输送和分配城市运行所需的一切资源。
如果这些生命线工程运行不畅,将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正常运转。
1. 供水系统2. 供电系统3. 供气系统4. 供热系统这几个方面是城市生命线工程的核心,它们关乎城市居民的生活安全和城市的正常运转。
三、安全运行监测运营标准的必要性城市生命线工程的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这些意外往往给城市和居民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降低或避免这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必须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安全运行监测运营标准。
1. 提升安全性2. 减少事故风险3. 保障居民生活通过制定和执行安全运行监测运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进而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
四、安全运行监测运营标准的内容和要求1. 设备定期巡检2. 安全隐患排查3. 应急预案制定4. 数据实时监测5. 运行状态评估6. 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安全运行监测运营标准的内容应该包括设备定期巡检、安全隐患排查、应急预案制定、数据实时监测、运行状态评估以及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等内容。
五、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安全运行监测运营标准不仅仅是一项技术规范,更是一项关乎城市居民生活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只有严格执行这些标准,才能确保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安全运行,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安全。
六、总结总体来说,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安全运行监测运营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城市的安全和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制定严格标准,可以有效降低事故风险,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七、参考资料- 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运营标准制定指南-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期刊- 城市生命线工程运营管理案例分析以上便是我对于《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运营标准》的文章撰写,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主题。
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解决方案

基础数据
桥梁、燃气、供水、排水、热力等管网位 置及属性数据 城市POI、重点场所、防护目标、应急资源、 避护场所……
实时监测数据
桥梁:挠度、加速度、位移、视频等 燃气:压力、流量、相邻空间可燃物气体 浓度、视频等 供水:压力、流量、漏水声波等 ……
其他实时数据
人口流量、实时交通、天气实况、实时车 流……
综合监测告警、风险预警
平
桥梁监测告警、风险预警
战
结
燃气监测告警、风险预警
合
业
供水监测告警、风险预警
务
其他专项……
场
景
预警发布
响应处置
大屏端 PC端 app
9
业务流程
整体感知,决策支撑
大屏端
复盘评估 监测优化 降低风险
告警信息 预警信息 模型评估 多维分析 风险数据 资源数据 承灾载体数据
专项系统
PC端
排水管网水位监测
内涝分析评估
排水分析预警
排水隐患排查
黑臭水溯源
排水巡检维护
23
供水专项
针对供水管网业务应用需求,对供水管网进行供水流量、压力、漏水等进行实时监测,爆管分析等,提高供水运行效益,降低漏损
率,保障城市正常供水。
供水运行监测
漏损隐患热力图
爆管分析
流向分析
24
综合管廊专项
针对综合管廊业务业务应用需求,进行地上、地下管理二三维精细化管理、组态化运行监控、运维巡检养护以及 应急指挥调度等,支撑综合管理日常顺畅运行。
16
桥梁专项
➢ 桥梁分布GIS图 ➢ 桥梁资产卡片 ➢ 桥梁设计图纸 ➢ 桥梁BIM模型
支持: 桥梁指标监测, 风险评估预警, 巡检养护管理。
“十三五”规划的城市防灾减灾综合对策--以京津冀一体化为例

“十三五”规划的城市防灾减灾综合对策--以京津冀一体化为例金磊【期刊名称】《上海城市管理》【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11-15)【关键词】“十三五”规划;京津冀一体化;城市防灾减灾【作者】金磊【作者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一、国家“十三五”城市防灾规划的基本编研审视研究发现,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各级地震50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约1%,这其中能造成轻微破坏的千次左右,而造成巨大破坏的地震十几次。
据中国地震局专题报告,中国1990~2013年间发生的地震共造成10 250.17亿元经济损失(其中2008年汶川地震损失最大),平均每年地震灾害事件12.1次。
地震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已呈现同等震级条件下地震损失越来越高的态势。
越来越多的共识是:地震不杀人,是倒塌的建筑物杀人。
如在世界上130次巨灾地震中,90%~95%的伤亡是建筑物倒塌所致。
在突如其来的地震面前,各类房屋的安全度有着天壤之别。
最近美国公布了《气候与社会安全》报告,其核心是探求人类与城市该如何作为才能应对气候威胁。
该报告在分析气候是如何影响社会安全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有待展开基础研究的项目,目的在于提升气候等相关灾害的全球综合系统分裂因素对城市安全的影响。
另据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巨灾报告:“2015年上半年,先是尼泊尔地震,后是影响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热浪,两场自然巨灾致1.2万人死亡……截止6月底,自然巨灾造成的死亡人数远高于2014年同期的2800人,也远低于过去30年间平均2.7万人的水平。
4月25日尼泊尔7.8级地震,共有8850人丧生,大量建筑遗产被毁……”据此,要以国家正在编研的“十三五”规划为契机,将综合减灾、尤其是防御巨灾对城市的侵袭作为规划研究重点,建立涵盖灾害风险评估、规划制度设计、重大隐患排除的对策,使国家在应对“十三五”防灾规划的编制中,既有宏观政策,也有针对提升城乡公众住房安全度的微观操作措施,旨在追求社会治理与应急安全管理的合一。
合肥市:风险看得见、城市更安全 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成效显著

合肥市:风险看得见、城市更安全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
成效显著
无
【期刊名称】《城乡建设》
【年(卷),期】2022()7
【摘要】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电力、综合管廊、输油管线等,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生命线。
然而,管网深埋在地下,桥梁矗立于空中,如何及时感知它们的异常,将风险消弭于萌芽,确保城市生命线无虞?在网络空间搭建起一套城市生命线的数字孪生系统,每一座桥梁、每一条管道、每一处地下管网相邻空间都一一对应,城市的“血液运转”尽在
掌握……在安徽合肥,这个场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风险防控的重要决策部署,2015年起,合肥市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建设,运用公共安全科技和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平台,构建城市安全运行智慧监管体系,推动实现城市运行风险可视化、监管规范化、运行透明化、管理精细化、保障主动化,使城市安全运行管理“从看不见向看得见、从事后
调查处置向事前事中预警、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成效显著。
【总页数】3页(P57-59)
【作者】无
【作者单位】合肥市城乡建设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共享云服务平台研究与应用
2.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
3.重塑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系统
4.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工程的做法与思考
5.大力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提升新城建发展水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十年中国城市防灾减灾的成就与思考

近十年中国城市防灾减灾的成就与思考
金磊
【期刊名称】《中国减灾》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强化公共安全体系的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事故灾害等,是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尤应关注的是,“十八大”报告中开辟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专章,对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深度和广度都进行了意义深远的拓展,它进一步联系了人口、资源、环境、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主线。
因此,可以说,包括防灾减灾思想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金磊
【作者单位】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近十年我国书目出版的成就与问题
2.共铸辉煌--中国城市规划行业10年成就展暨中国城市规划行业改革与发展报告会在武汉开幕
3.广东近十年水旱风灾害与防灾减灾工作的回顾和思考
4.我国医学教育70年成就与新时代改革路径思考
5.道成肉身——最近十年的一点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全城市的综合减灾应急管理策略

安全城市的综合减灾应急管理策略文 \ 金 磊 \ 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北京减灾协会副会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摘要:城市作为自适应的复杂系统,面对不断发生的多重灾变,很难找到最佳的安全态。
从研究安全城市科学建构的体系与诸环节出发,研讨如何建构一个能与自然、与人为灾难相抗争的安全城市,这里有适应融合的文化智慧,更有生命力旺盛的技术系统建设,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有强大生命力支持的管理系统建设。
据此期望在寻找城市与灾难的不可逆过程中,开启新的发现之路,即打破城市运行管理中致灾的“隐秩序”,从而构建由专业人士与公众共同参与的城市安全运行且刚柔并济的自适应减灾体系。
关键词:城市安全;综合减灾;应急管理;安全设计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9.04.005城市是人类居住栖息的地方,也是文化与财富最为集中的区域,灾害对城市的破坏性极大,从世界安全减灾的格局出发审视城市防灾问题十分有价值。
历史与当下对城市安全的威胁不仅源于自然灾害,更来自城市化的人类活动。
不当的选址、不当的设防、不当的规划、不当的营造、不当的运营与管理都在招致城市灾害并使灾情扩大化。
中国城市化呈现显性与隐性两大类问题,前者是城市面临的事故灾害问题,后者是与城市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问题。
因此,从观念到行动,从技术到管理,规划师、建筑师、公众和管理者,都需要提升对城市防灾减灾的应对能力。
城市天然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城市的发展具有不可逆性,防灾减灾不仅需要方法论,也离不开互联网与大数据。
从国际上看,从2001年美国“9•11”事件到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火灾都在挑战世界一流城市的综合减灾应急管理措施。
本文从提升我国大中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入手,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讨城市综合减灾规划设计的理念和策略,希望对建筑师、规划师及管理者有些启示。
一、城市灾害类型按照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城市安全主要包括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两大类,在灾害类型上分为以下4种:一是自然灾害,即与天地生态系统相关的由气象、水文、生物、植物等引发的地质地震、海啸等灾害;二是人为灾害,即来自人工、技术、工业的事故或管理操作失当的灾害扩大化;三是公共卫生事件,即“非典”SARS等超级病毒、H7N9禽流感、重大急性传染病、重大流感疫情、食品药品安全等;四是社会安全,即社会恐怖、战争等。
基于Cite_Space的我国城市防灾减灾研究进展分析

26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高俊龙,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
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参加江苏省首届安全韧性城市科研创新大赛并获二等奖,获上海师范大学2023年度“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引言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加剧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长。
根据应急管理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2022年,我国年均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689.5亿元。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中人口和经济等要素的集聚效应愈加明显,城市系统更加复杂,城市各要素的脆弱性和暴露也随之在增加,较小的致灾因子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形成灾害链,对城市造成较大影响。
由此可见,灾害风险已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展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也成为降低城市灾害风险的重要途径。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成立了统筹防灾减灾工作的中央减灾委员会。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法治建设,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减灾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 2002年的“SARS”事件中,我国的防灾减灾体系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此后不仅设置了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等机构,还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以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0—2015年)》等,这些部门和法制法规的出现较大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也标志着我国的应急管理进入了“一案三制”的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应急管理部的设立,以及《“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和《“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等规划的出台更是标志着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进入了现代化的建设进程。
基于Cite Space 的我国城市防灾减灾研究进展分析高俊龙 徐慧 王春阳 陈馨怡27在这一过程中,学者们围绕城市防灾减灾展开研究产出了丰富的成果。
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中的综合减灾问题

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中的综合减灾问题
金磊
【期刊名称】《中州建筑》
【年(卷),期】1995(000)003
【摘要】现代城市化运动的重要特点是,人类的社会活动。
产业经营活动和环境生态活动越来越高度集中于有限的空间内。
城市的集约化及发展规模的过速,使得城市的各类矛盾变得更为突出和尖锐,必须承认近150年来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人们像索取自然资源一样索取城市空间,于是城市空间枯竭的危险已经来临。
大量统计数据证明,到2000年,人们不但未开发的城市空间所剩无几,而且已利用的空间也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本文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总页数】8页(P57-64)
【作者】金磊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3
【相关文献】
1.论城市综合减灾战略--兼谈北京城市综合减灾的体系建设 [J], 金磊
2.我国城乡综合减灾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兼论汶川"5.12"大地震的灾后重建问题 [J], 金磊
3.广州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地下空间开发与环境地质问题 [J], 宫清华;郭敏;黄光庆
4.21世纪初中期北京城市综合减灾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兼论发展北京城市紧急
救援产业的建议 [J], 金磊
5.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主课题——搞好当前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的几个问题 [J], 汪德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u>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的重要性及应用</u>城市生命线工程是指城市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例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通信等,它们是城市正常运转的支柱和保障。
关注城市安全的九大问题

关注城市安全的九大问题
金磊
【期刊名称】《城市与减灾》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近两年,通过主持、参加北京城市应急体系框架建设的工作,并先后完成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修编中关于综合防灾规划的研究和北京市发改委在“十一五”期间有关北京城市综合减灾应急体系建设等专题的研究,我感到必须从一个新的层面上去重新审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必须从综合减灾模式的建构上建立城市公共安全新体系。
为此,提出关于推进中国城市综合减灾事业必须关注的九大问题。
【总页数】4页(P2-5)
【作者】金磊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
【相关文献】
1.发扬抗洪精神提升减灾能力织牢九江城市安全的"防护网"——专访中共江西省九江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彬杨 [J], 田琳
2.国外投资基金关注中国电信业九大问题 [J], 赵艳
3.业界关注的八大问题—退货与库存为八大问题之首,以下依次为:网络出版、开拓农村市场、期刊市场、人力资源开发、WTO、集团化、市场规范 [J], 包韫慧;
于海岩;等
4.财政部强调关注2010年报九大问题 [J],
5.“房地产税时代”须关注九大问题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城市综合减灾“十二五”规划编制思考

中国城市综合减灾“十二五”规划编制思考
金磊
【期刊名称】《住宅产业》
【年(卷),期】2009(000)008
【摘要】国家极有必要组织相关部门结合正在和将要开展的“十二五”规划,研究本部门、本产业链中有可能涉及的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公共卫生、社会危机四大类)问题。
本文的思考与分析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如何评估国内外灾情及发展态势;如何抓住推进中国城乡综合减灾战略的要害并明确“十二五”必须要做的综合减灾的事项等。
【总页数】4页(P22-25)
【作者】金磊
【作者单位】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6
【相关文献】
1.中国综合减灾"十二五"规划编制思考 [J], 金磊
2.编制和实施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思考 [J], 蔡阳
3.编制和实施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思考 [J], 蔡阳
4.中国城市综合减灾的系统化战略研究——兼议编制城市减灾科技蓝皮书的思考[J], 金磊
5.地方高校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思考与建议——以黑龙江省高校为例 [J], 郭翔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面提升安全减灾观

全面提升安全减灾观
金磊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04(000)007
【摘要】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将“以人为本”与“紧急状态”写入了修改后的宪法。
综合减灾与应急管理已成为各级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议题。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金磊
【作者单位】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6
【相关文献】
1.浅议树立国家安全减灾的科学发展观 [J], 金磊
2.安全减灾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观 [J], 金磊
3.城市科学发展观不可缺安全减灾要素 [J], 金磊
4.浅议树立国家安全减灾的科学发展观 [J], 金磊
5.安全减灾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观 [J], 金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灾”并非不可防患于未然--也议如何谋划“十三五”安全发展之策

“城灾”并非不可防患于未然--也议如何谋划“十三五”安全发展之策金磊【期刊名称】《中国应急救援》【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4-6)【作者】金磊【作者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城市是人类伟大的发明,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成果。
但事实是,并非每个城市都如其表象那般光鲜亮丽,没有秩序的城市往往比丛林更危险。
2014年纵观世界,一个“航空灾难”的岁末又再添亚航QZ8501航班悲剧,全球“灾事”正如瑞士再保险公司披露的信息:2014年全球因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达1130亿美元,较2013年的1350亿美元有所下降,其中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1060亿美元,也低于近十年1880亿美元的年均水平。
不过瑞士再保险公司的报告提醒说2014年灾难的高风险度必须关注。
纵览中国城乡“灾事”十分严重:位列2014年中国十大天气事件之首的是1949年以来最强台风“威马逊”袭击华南,受其影响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多地出现洪涝、交通、电力通讯中断事件,致76人死亡,此外,华南前汛期开始早雨量大,深圳5月8日-11日遭遇2008年以来最强暴雨,当地出现150处道路积水,5千辆公交车无法运营,2千余辆汽车被淹,近百架次航班被取消;2014年全国“地灾”频发,呈现“小震级,大灾害”的特点如5月24日、5月30日云南盈江县先后发生5.6级、6.1级地震;8月3日云南鲁甸县6.5级地震;10月7日云南普洱市6.6级地震;据国家安监总局统计,2014年1月至11月发生的37起重特大事故已结案25起,在全国2853个县中,已筛选出182个安全生产重点县,涉及50个煤矿县、60个危化品县、22个烟花爆竹县、50个非煤矿县;2014年全国因建筑施工坍塌事故严重,仅下半年五个月造成死亡的事故就有:12月6日湖北潜江市曹禺大剧院平台坍塌、11月26日河北唐山市厂房模板脱落坍塌、11月19日广西防城港市某工程挡土墙坍塌、河北保定市某项目排污管道坍塌、11月10日辽宁朝阳市某工地塔吊倾覆、11月7日安徽淮南市工地脚手架坍塌、11月4日甘肃兰州境内某隧道坍塌、10月31日四川南充市某在建居民楼坍塌、10月20日江西吉安市某在建宾馆坍塌、9月28日福建三明市某在建隧道坍塌、8月2日新疆昌吉州某项目模架垮塌等。
中国城市生命线系统呼唤安全可靠性能力建设

中国城市生命线系统呼唤安全可靠性能力建设
金磊
【期刊名称】《《资源与人居环境》》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2003年中国的大城市发展遇到的难事很多。
6月24日北京非典“双解除”后不久,上海于7月初发生了损失巨大、影响甚差的地铁轻轨四号线汛期坍塌事故。
当所有这些事件尚未平息,一场波及中国南方多个大城市的持续热浪席卷而来,顷刻间从上海、南京、杭州、武汉等地传来拉闸限电、供电事故所导致的城市断水等应急事态。
【总页数】4页(P4-7)
【作者】金磊
【作者单位】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
【相关文献】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现状与安全能力建设 [J], 苗彦英;秦国栋
2.基于连通可靠性的生命线管网系统抗震加固优化设计 [J], 何明胜;何满军;潘国庆
3.生命线:电力系统对供水系统抗震可靠性影响模型 [J], 刘晓航;贺金川;郑山锁;陈点新;吴星霞
4.生命线工程系统中运行设施元件可靠性的分析研究 [J], 杜景林;杨亚弟
5.具有中介状态的生命线网络系统抗震可靠性分析 [J], 陈艳艳;王光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龄化社会需要营造安全防灾空间

老龄化社会需要营造安全防灾空间金磊【期刊名称】《上海城市管理》【年(卷),期】2015(024)006【总页数】3页(P33-35)【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安全养老;设计营造;防灾空间【作者】金磊【作者单位】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正文语种】中文一、从国内外事故灾难围绕“老人”的事件谈起中国老龄化社会与世界各国老龄化一样,面临需要积极应对的严峻挑战,问题是我们系统化的考量才刚刚开始。
纵观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是老年人口基数大、困难老人数量多、老年人口增加快、人口红利锐减等。
对于多重养老建设模式看,无论是“护老”还是适老的设计研究都还远远未开展,在衣、食、住、行诸方面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安康老年模式在国内外都是正着力探寻的课题。
2015年是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十周年。
2005年8月那场灾难共造成1330人死亡,其中在路易斯安那州因灾死亡人数年龄统计中,由于老年人生理、心理的原因导致行动迟缓,60岁以上占总死亡人数的71%,这当中超过75岁的占47%。
从卡特里娜飓风灾难暴露的老年人与受害者的关系看,必须研究并反思如何才能在减灾防灾中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实现联合国“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社会”的公平目标。
2014年联合国“国际减灾日”主题为“提升抗灾能力就是拯救生命——老年人与减灾”,旨在提醒全人类要保护脆弱的老年人,要汲取他们在灾难中用生命换来的经验和教训。
据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十周年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披露,当时老年人并没有像妇女、儿童那样受到重视,他们确实被忽视了。
在飓风到来前,新奥尔良市至少有10万人未提前转移,占全市人口的20%,美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法扫说:未提前转移人群中残疾人与老人比重较大,其中11.7%的人是65岁以上的老人(美国联邦统计局2000年的数据,在65岁以上人口中残疾人高达50%)。
针对新奥尔良居民为什么没有被提前转移,有三方面原因:没有转移的交通工具、低估了飓风的危险、残疾或年龄偏大行动不便。
浅谈城市安全管理急需面对的几个问题

浅谈城市安全管理急需面对的几个问题
金磊
【期刊名称】《中国应急救援》
【年(卷),期】2016(0)1
【摘要】城市如何遵循发展规律、城市如何端正建设思想、城市如何提升内涵,都急需“把脉治病”,这是中国城市走向真正现代化的大势所趋,是中国城市必须尽快补上多年积累欠账的关键.本文从改变城市粗放型建设与管理方式入手,从四方面探讨了强化城市安全减灾综合管理的对策,希望为创新中国城市安全管理建构科学体系与模式.
【总页数】4页(P30-33)
【作者】金磊
【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防灾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农业科研改革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J], 李晓煜
2.让作文展现鲜活“真我”——浅谈中学作文教学应面对的几个问题 [J], 李筱俐
3.面对WTO,招商市场急需正视的几个问题 [J], 姚岱
4.浅谈十大孔兑治理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J], 郝婧
5.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J], 李秋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城市的灾害特点与规律

现代城市的灾害特点与规律
金磊
【期刊名称】《安全与健康(上半月版)》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2006年是我国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倡导“安全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大量城市防灾减灾的综合研究表明,把握新形势下的城市灾害特点及规律是有效开展城市安全减灾科技与管理工作的前提。
早在1997年12月的《城市灾害学原理》一书中笔者曾对城市灾害源作了十四大类的归纳,在2005年3月出版的全新版本的《城市灾害概论》一书中又对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予以适合现代发展的归纳。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金磊
【作者单位】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9
【相关文献】
1.近代西北地区自然灾害特点规律初探——自然灾害与近代西北社会研究之一
2.现代城市的灾害特点与规律
3.四川丘区旱作农田鼠害与外来入侵生物灾害发生特点与规律
4.现代城市家庭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苏联社会学新著《巩固家庭》介绍
5.崇州市地质灾害特点与发育规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全减灾业的基础性研究及量化模式──兼论安全减灾数学理论方法的体系建设

安全减灾业的基础性研究及量化模式──兼论安全减灾数学理
论方法的体系建设
金磊
【期刊名称】《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年(卷),期】1994(4)1
【摘要】国家标准GB/T13745-92即《学科分类与代码》及国内外安
全减灾的科学实践表明,安全减灾科学由学科群构成,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及学科相对独立性,其基础理论研究及建设至关重要。
这门科学发展迟缓除了管理原因外,缺乏基础性研究和学科建设是主因之一。
据此,重点论证加强安全减灾业基础性研奖的必要性,并从建立安全减灾量化模式及数学体系试作探讨。
【总页数】7页(P10-16)
【关键词】安全减灾科学;基础性研究;方法论
【作者】金磊
【作者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4
【相关文献】
1.新世纪城市综合减灾规划研究--兼论北京奥运建设"三大理念"与安全减灾问题[J], 金磊
2.新世纪中国城市综合减灾规划问题研究--兼论北京奥运建设"三大理念"的安全减灾 [J], 金磊
3.中国西部开发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兼论西部生态安全建设山川秀美评价指标体系 [J], 金磊
4.大型工程建设科学决策为先--兼谈生存环境安全减灾的工程评价审批体系 [J], 金磊
5.关于安全减灾业的基础性研究及量化模式探讨 [J], 金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建筑报/2011年/9月/6日/第014版前沿城市应开展生命线系统安全的综合评估金磊回顾历史,非工程防灾评估及对策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针对防洪问题提出的,而本人的研究倡导的非工程性评估广泛地涉及了创新管理体制、制定并完善法规、编制防灾规划及预案、推进保险制度、储备应急备灾资源等方面。
在2011年5月~8月间空前的强降雨考验面前,全国大城市几乎都没有交上让全国人满意的答卷。
面对远远超出“城市病”范畴的城市灾变,民众不禁发问:这些欲“打造”国际化生活的城市究意该如何作为,才能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时全面提升保障水平、转“危”为“机”和不再添“雷区”?对城市防灾减灾的前瞻性研究和教训总结是比表彰经验更重要的事。
生命线系统安危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大事。
纵观城市发展历程,几乎人类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沉重的代价,研究教训、找出避灾规律是必须投入力量上好的“功课”。
对于研究和教训的总结,我的基本思考是:要按规律办事,发展太快易出事故;城市化建设盲目求大,易忽略地下工程,失衡必然“灾事”重重;城市现代化项目太多不行,《管子・轻重》曰:“物多则贱,寡则贵”,无序上马,急功近利必然招致缺少安全细节控制的事故与灾难。
国外城市生命线系统安全经验借鉴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
国外管理地下管线系统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部分参考。
美国管道与危险品安全管理局制定了一系列制度鼓励所有相关机构自发合作以减少破坏性事故。
美国各洲都成立了相应的“一呼通中心”,为挖掘方和基础设施所有者搭建沟通平台。
近两年来,管理局简化了沟通流程。
管线挖掘者只需拨打811专线,便会自动转接到相应地区的“一呼通中心”。
目前,该管理局正在维吉尼亚洲试运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进一步提高通讯质量。
自1984年印度博帕尔化工厂泄漏事件后,加拿大政府对在建成且又无法搬迁的各类化工设施周边兴建居民区、校园区、工业区又有了更严格的限制。
同时,地块用途的更改要经过综合评估、公众听政、议会表决等一系列复杂手续。
加拿大列治文市中心附近的一块农业规划用地,因为市民意见分歧,前后历时近20年才被更改为住宅及商业用地。
日本对地下管线的管理更为严格。
以丙烯这个被列入一等危险品的化学气体为例(在中国属重大危险源),从管理到运输涉及7项法律法规。
与此同时,包括丙烯在内的一些危险品地下保存管道,按照规定必须埋在地下至少1.2米深处。
在原则上,距管道约0.5米的范围内禁止施工,如果必须施工,要对地下管道所在位置进行清晰标示,并采取防护措施。
日本很早就开始建造地下综合管廊,1963年专门制定了《共同沟法》。
共同沟是一种地下隧道,它犹如一个大口袋,可将各种城市生命线系统管线按规范安全收入其中。
同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的通道,便于科学合理地做好地下管线的规划和管理。
有了它,在绝大多数变更、检修、铺设各类管网时,工作人员就不用再挖掘道路,重要的是可将事故发生机率降至最低。
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安全保障设计背景电力系统、交通系统、通讯系统、城市供水与排水、城市供热与燃气等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可形象地被称作城市生命线系统。
这一概念可进一步被定义为维系现代城市功能的基础性工程设施系统,其功能的正常发挥与否是城市防灾减灾应急能力的标志。
城市生命线系统特征可被归纳为:城市的安全保障运行不仅要稳定有序,更要具有抗风险、抗干扰的能力。
其特征可用“命悬一线”来形容:突发事件→危在旦夕→情况复杂→联合排险。
《北京市“十一五”期间城市减灾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北京主要灾种中,生命线事故与酿灾问题十分突出。
北京所面临的生命线系统事故有水、电、气、热、交通和通信等方面。
北京减灾协会在“安全奥运北京2008”研究中已将影响2008年奥运会的安全风险五大要素的第二位定在“生命线系统事故”上,这是基于北京城市尚脆弱的城市生命线系统现状决定的。
2005年北京市安监局检测发现,地铁复八线、13号线和八通线安全隐患已列入市级重大隐患。
这些事实使人对城市基层的生命线系统的保障能力甚为担忧。
生命线系统防灾规划评估研究生命线系统的防灾规划属工程防御能力范畴,它通过对城市生命线系统规模、发展状况的评价,来反映城市在遇到灾害事件时可能达到的损失程度。
从生命线系统保障看,其工程防御能力指城市建筑防御整体能力状况,城市生命线各子系统的工程易损性及应急能力状况和城市生命线系统防御联动体系完善程度等方面。
生命线系统防灾规划设计不仅涵盖生命线系统的各子系统的防灾准备与应急,也应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防震避难疏散、救援通道及场地、消防站救援中心及城市治安布局和重要城市人防设施布局等。
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防灾工程强调规划为先、加强城市联动体系建设为重。
生命线系统防灾规划一般从构建城市生命线系统综合管理模式入手,并与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相整合;再在灾害发生的全过程管理层面上,实现灾前、灾中、灾后各个阶段的整合;尤其从优化配置城市减灾资源角度,优化配置防灾备灾资源。
从生命线系统在灾后损毁环节看,至少从规划上要着重评估的三个方面是:一、抗灾恢复保障力。
具备不同危机技术的专家应急队伍、各相关志愿者队伍的人员保障;城市灾害应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处置城市灾害的物资和体现备灾能力的储备应急物资等保障;拥有恢复力的信息系统和指挥系统的技术装备能力;灾难现场有效急救及合理转送医院的应急医疗能力;保障应急交通管制,并提供最不可毁道路或快速抢修的交通能力等;二、灾害损失评估力。
经济损失评估力,不仅指恢复生命线时间和灾害损失经济值,也指生命线工程抢险,恢复、排除建筑物险情和抢修生命线工程能力,灾后评估能力也指对灾害发生过程中政府应急行政能力水平的评估;三、灾后恢复重建能力。
城市生命线系统在灾后快速恢复的能力;城市生命线系统按重要度的安全性、可靠性水平的反应;灾后补偿、规划和总结能力;在基本生命线系统修复基础上,根据城市防灾规划的城市重建能力等。
从规划上讲,生命线工程在城市防灾减灾的基础设施中有着重要地位,关系到对整个城市防灾能力评估和重建难易程度的总体把握。
生命线系统对如何综合考虑各种潜在灾害对城市生命线系统的综合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尚显薄弱,这在本质上影响了对城市生命线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的评估。
生命线工程综合防灾规划在编制中主要包括基础数据收集与处理、现状评述与灾害识别、灾害风险分析模型建立与评价、设防标准的优化选择等方面(见图一)。
城市生命线大系统可被具体划分为电力、通讯、给排水、燃气、交通、医疗急救等多个子系统。
虽各个工程面对的灾害特征,致灾因素和机理、任务是不同的,但在编制规划的思路上则是相通的。
大中城市的生命线系统越来越多地采用地下管线,从管段、接口、线路等生命线管网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是强化自身网络的安全建设,并解决主灾害的应对要素布局问题,从而得到生命线工程合理的工程规划设计建议。
生命线系统的非工程性评估城市防灾减灾研究愈来愈使人们对生命线系统的认识建立在更广阔、重要的背景中,它已经被定义为维系城市功能或区域经济功能的基础性和备灾工程。
现实中,城市生命线系统事故灾害及其影响力已扩展到以网络空间、电磁空间为代表的非实体生命线系统的人为事故及人为灾害上,所以极有必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生命线系统危机,采取相应的减灾对策和评估方式。
回顾历史,非工程防灾评估及对策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针对防洪问题提出的,而本人的研究倡导的非工程性评估广泛地涉及了创新管理体制、制定并完善法规、编制防灾规划及预案、推进保险制度、储备应急备灾资源等方面。
生命线系统的工程防灾减灾是有局限性的,一般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系统按防御标准而建,因此难免超过建设防御标准,多且复杂的技术保障反而有可能会酿成新灾害。
另外,在工程的电力系统中存在电厂主厂房、高压输电塔和各类变电站建筑设备,其抗灾性能、健康状态、耐久性和安全性都会影响到供电的可靠性。
非自然实体空间生命线系统的破坏也需引起人们的关注。
长期以来,随着城市财富的不断聚集,由事故引发的商业交易中断、信息丢失、公众心理受挫等社会损失更为严重。
美国2001年“9.11”和2005年伦敦地铁及公共汽车恐怖袭击事件,社会损失远大于工程损失。
因此,强化生命线系统的非工程性评估亦重要。
我们至少要把握:一、城市灾害管理体制的创新。
受长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城市实行的是分灾种、分部门的灾害管理模式。
城市生命线系统除灾种区分明显外,还因按照行政区划对应了不同的灾害管理主体。
这种旧模式不符合生命线系统覆盖面广、灾害损失耦合并逐级放大的特点。
我们应根据不同的灾害损失及影响程度而分组响应生命线管理系统,以达到整合各种减灾资源,确保生命线系统按防灾规划组成高效生命线系统的目的;二、法规支持生命线系统的安全运行。
针对城市生命线系统建设和有效性问题,我国有一系列相应的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
例如,针对饮用水的安全问题,我国于1985年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规定饮用水检测项目,但我国不少城市在21世纪初发生多起饮用水污染事故,这说明饮用水安全标准已经失效。
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水污染源主要是微生物和重金属,而现在却出现了有机物、人工化合物和含农药成分的化合物等新污染元素,因此新公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已将检测项目增至106项,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相吻合。
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现行法律并没有为非政府组织(NGO)减灾作为提供必要社会空间。
2008年春的南方冰雪之灾,电力部门为修复某地区中断的线路,踩压破坏了当地百姓的庄稼。
因为法律上未授予电网企业以在紧急情况时的行政征用权,导致抢险救灾者在灾后遭遇了民事诉讼。
因此,灾害立法必须要将应急状态下,抢险生命线系统等关键环节的举措作为政府行为以支持并强化;三、保障生命线系统离不开防灾保险。
我国的灾害救助分为:政府投入、救灾保险、集体互助、民政实业、社会募捐和国际援助等6个方面。
其中灾害保险是一种将灾害风险分担以减小的经济行为,即将灾害保险贯穿于防灾救灾的整个过程,可对城市生命线系统给予经济赔偿。
由于我国救灾体制仍以国家的无偿救助为主,灾害保险业务还未充分开展,所以发展灾害保险是生命线系统灾害得以恢复的客观要求,也是防灾工程科学研究的市场导向和产业化趋势。
近来世界著名瑞士再保险公司发布《综合风险管理:先进的救灾机制》报告,强调:“先进的救灾机制”体现为社会可预测其所面临的很多灾难风险并对此做好准备,建立起对灾难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灾难得到快速控制和救助。
保险公司的整体业务模式必须严格地评估、认识和平衡各种风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
只有这样,保险公司才能在针对某种特定灾害或趋势的风险时,调整保险的业务。
进一步说,面对我国城市生命线系统安全保障,需政府、工程界、保险界合作,培育并发展潜力无限的生命线系统灾害保险市场,并完善其体制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