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资料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doc 7)

合集下载

(完整版)企业诚信现状及原因分析

(完整版)企业诚信现状及原因分析

企业诚信现状及原因分析(一)企业诚信现状根据调查表明,某些企业在诚信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产品质量偏低,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以次充好较为普遍,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败坏了私营企业的形象。

2.私营企业普遍没有工会组织,其劳资纠纷比其他企业增长快,使企业无法吸引优秀的员工,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3.财务不透明,形成了税务信用、贷款信用、财务信用缺失的不良状况。

4.公司治理薄弱。

5.赖债、躲债、恶性逃避债务的现象屡见不鲜,使私营企业之间存在大量且长期不能缓解的相互拖欠款,严重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后劲。

6.毁合同、打官司事件时有发生,导致私营企业在交往过程中提心吊胆,交易成本大大增加。

7.私营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也是其信用缺失的一种表现。

包括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搞低价倾销等,导致广大消费者对私营企业整体的不信任。

(二)诚信缺失的危害性企业诚信缺失会带来很多危害性,如:1.威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任何一个企业,其员工如能真诚团结,互相协作,各自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地调动起来,那么,企业就能促进创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增加利润。

但如果内部缺乏诚信,企业主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互不信任,情况就将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2.破坏市场秩序。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市场的疲软,许多企业经营困难,流动资金不足,为了维持再生产,一些企业采取拖欠其他企业贷款的方式来购买原材料,企业之间你拖欠我、我拖欠他资金的现象日益严重,形成“三角债”问题,严重阻碍了资金的正常流通,扰乱了市场流通秩序。

3.引致国际贸易摩擦。

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力量和开发能力薄弱,又急功近利,于是热衷于仿制、盗版、冒用他人商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和专利权。

这些问题,早已引起了外国企业的不满。

4.损害投资环境。

5.影响社会安定。

我国仅一、二十年就形成了极为悬殊的贫富差距,为世界见所未见。

收入差距合理拉大,广大群众还能认同,但是,某些私营企业主靠“偷税漏税”等各种非正常、非法手段而“暴富”起来,广大群众当然不满。

建筑工程质量保证资料的常见问题与原因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保证资料的常见问题与原因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保证资料的常见问题与原因分析质量保证资料是按国家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核对该工程资料是否符合要求,基本要求是真实、齐全、准确,是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真实记录。

本文就质量保证资料核查中常见的问题和通病作一些初步分析,供内业收集与核查时参考。

1、水泥的出厂合格证:(1)存在问题:1)出厂合格证无28d强度报告。

2)早期出厂合格证和28d强度报告在出厂日期、质保书编号、试件编号上不相符。

(2)原因分析:1)水泥生产厂家不可能等到水泥28d 强度到了后水泥再出厂,所以随水泥送到现场的仅是3d、7d强度的早期出厂合格证。

施工单位有了早期强度合格证后认为就可以,对28d 强度报告不重视,强度报告漏缺较多。

2)由于早期强度出厂合格证与28d强度报告有较长的时间差,加上材料采购与资料管理是两个部门,内部管理不完善,往往造成张冠李戴,将不是同一批的早期强度出厂合格证与28d强度报告错混在一起。

(3)注意事项:材料采购部门需有专人负责收集水泥每批的早期出厂合格证和28d强度报告,发现出厂合格证有漏缺,及早与水泥厂家联系补齐。

将完整的出厂合格证交给资料员。

2、水泥的复试报告:(1)存在问题:1)进口水泥未做复试。

2)用于装饰工程上的水泥不做复试。

3)对每批进场水泥未做到全数复试。

(2)原因分析:1)对进口水泥使用标准不了解。

2)错误认为用于装饰工程上的水泥因无强度要求,所以不做复试。

3)对有关文件规定不了解,认为统配水泥厂出厂的水泥可不做复试,或为了节约测试费用。

同一品种、同一标号的不同批水泥仅做一次复试。

(3)注意事项:1)对进口水泥,在使用前必须复试,合格以后才能使用。

2)用于装饰的水泥使用前仍需复试,但复试内容可仅做安定性。

因为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即为废品,不能用于工程之中。

3)所有水泥厂出厂的水泥在使用前必须复试,合格以后才能使用。

3、钢材的出厂合格证:(1)存在问题:1)合格证上内容不全,无厂家盖章。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多个问题,包括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信息不对称、违约行为频发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来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一、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价体系1. 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使企业的信用评价更加客观、科学。

2. 加强对信用评价机构的监管,确保其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3. 鼓励企业主动参与信用评价,提供真实、全面的信用信息。

二、加强信息共享与透明度1. 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公示制度,要求企业及时披露信用信息。

2. 加强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共享,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互联互通。

3.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从多个维度分析企业信用状况,提供准确的信用评估结果。

三、加强风险防控机制1. 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违约风险。

2. 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的分析和研判,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防范。

3. 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信用保险、担保等,降低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

四、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信用的法律地位和责任。

2. 加大对违约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追究违约企业的法律责任。

3. 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济,提高企业维权的渠道和效果。

五、加强企业自身信用管理能力1. 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建设,明确信用管理的责任和流程。

2. 加强企业员工的信用意识培养,提高员工的诚信意识和行为规范。

3. 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活动,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提升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水平需要从制度、技术、法律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信息共享与透明度、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以及加强企业自身信用管理能力等措施,不断完善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的信用水平和竞争力。

关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最新篇)

关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最新篇)

关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最新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引言:在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困扰和阻碍。

然而,这些问题并非无法解决,只需要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就能够逐步解决问题,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制度问题制度问题是导致许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许多情况下,问题的发生不是个案,而是制度如同“地基”一样形成的产品。

例如,在某些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不足,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导致服务与效率低下。

此外,一些不完善的制度无法有效约束行为,使得人们往往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及社会公共利益,从而产生一系列问题。

(二)观念问题观念问题也是造成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不同,决定了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式也不尽相同。

例如,一些人缺乏对法律法规的尊重和遵守,以及对个人权利和义务的清晰认知,导致违法和违反道德的行为屡禁不止。

此外,一些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度不足,缺乏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导致一些社会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三)教育问题教育问题对于存在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是培养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决定了人们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式。

然而,在一些地方,教育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一些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此外,一些教育资源不均衡,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差,使得一些人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增加了社会问题的发生。

(四)经济问题经济问题是导致存在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然而,在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扩大,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

此外,一些公司和企业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导致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未能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信息获取渠道不畅、监管不严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一:未能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是评估企业信用状况的重要手段。

但目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评价指标不够完善,评价标准的制定缺乏科学性、专业性等。

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解决。

对策一:完善评价指标完善评价指标,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可以通过广泛征求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指标,建立起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策二: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确保公正、公平、科学、有效。

同时,还可以严格实行标准化操作,不断完善评价标准。

问题二:信息获取渠道不畅企业信用评价需要大量的资料和信息,但目前信息获取渠道并不十分畅通。

这不仅妨碍了信用评价的工作,也对企业本身的运营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对策一: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全国性、地方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全面收集、统计和分析。

此外,政府、银行、财务、保险、律师等机构也应该向公众提供可供检索的信用信息。

对策二:采用互联网技术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开发一些智能查询平台,这些平台可以自主对信用信息进行筛查,更快、更准确地获取信用信息。

问题三:监管不严企业信用管理需要依托于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但现实情况是,监管工作存在不足。

一些企业利用舞弊手段和技术手段瞒报信息,导致企业信用管理无法有效实施。

对策一:完善监管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包括监管流程、监管机构、监管标准等,并定期更新和完善这套体系,确保监管工作能够更有效地实施。

对策二:加大处罚力度对于瞒报信用信息的企业,要依法给予处罚,根据企业的行为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的处罚力度,以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监管。

存在问题分析报告范文(通用7篇)

存在问题分析报告范文(通用7篇)

存在问题分析报告范文(通用7篇)财务分析报告整理经常出现的问题不能根本性叙述问题在每个企业经营中都会有最根本的问题,如同企业的病灶。

这一病灶又会引来诸多的不良反应或其他疾病,但这些反应与疾病都是次要的。

成功的财务分析需要透过财务数据,找出企业最根本的问题。

譬如,公司销售收入下降,有研发设计的原因,有成本价格的原因,有质量的原因,有广告宣传的原因,根本的原因可能是研发设计不够时尚。

如果不能拿捏住它,所有的分析都将是肤浅的,甚至可能是方向性误导的。

定性描述多,定量分析少“因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收入出现大幅下降,利润也因之降低。

”这是典型的定性式描述。

如果财务分析不能做到量化,只是宽泛地讲原因,分析结果的可信度要下降许多。

大家都希望能做到分析量化,言之有据,应该承认,很多时候数据确实不易取得。

有的是因为没有积累,有的是因为核算颗粒度太粗放,有的是因为核算维度未涉及,有的是因为组织架构调整。

除了这些原因,还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市场、对业务理解不透彻。

量化分析不仅是财务核算精准的体现,也是财务人员深入理解业务的体现。

把报告写成下对上的汇报财务分析应该成为公司管理的工具。

作为工具,财务分析应立足于财务数据,揭示公司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如果异位,把财务分析演变成下级对上级的汇报,分析报告将会变味,分析问题会变成寻找客观理由,解决问题会变成推诿责任。

最终,管理工具会沦落为表功道具。

经常出现的数字,不能说明业务层面的原因我们在财务分析报告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此类话语,“公司利率下降了20%,主要因为收入下降了10%,管理费用增加了20%,销售费用增加了15%”。

这样的数据罗列,实际不能称之为分析,因为我们看不出收入缘何而下降,费用因何而增高。

建议这么写,“因华南市场推广受阻,xx产品销量降低了30%,导致毛利减少xx万元”,“因写字楼租金上涨xx万元,导致管理费用增加了20%;华南市场广告投入增加xx万元,导致销售费用增加了15%”。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促进技术创新等方面功不可没。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资金链较为脆弱,往往面临信用评级不足的问题。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不足,不仅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也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评级标准不够科学严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评级标准不够科学严谨。

传统评级机构在评定企业信用时,主要依靠企业的资产规模、盈利情况、财务状况等指标进行评定,但这些指标并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真实信用状况。

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规模较小,财务状况的波动性较大,传统的评级标准难以准确评估企业的信用状况。

2.评级信息不足另一个问题是中小企业的评级信息不足。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信用记录系统,评级机构缺乏可供参考的数据,导致评级结论不够客观准确。

3.评级费用高昂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金链较为脆弱,评级费用对中小企业而言是一项不小的支出。

传统的评级机构收费较高,这对中小企业而言是一项不小的负担。

4.评级机构精力不足传统评级机构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大型企业的评级上,而对于中小企业的评级精力投入不足。

这导致中小企业的评级服务质量不高,也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对策建议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需要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评级标准。

不仅要考虑企业的资产规模、盈利情况、财务状况等指标,还应该考虑到企业的行业地位、市场前景、技术实力等因素,以便更好地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

2.加强信息披露中小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信息披露工作,建立完善的财务、信用记录系统,提供更多的可供评级机构参考的数据,以便评级机构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信用状况。

传统评级机构应该着眼于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中小企业的规模和财务状况,合理调整评级费用,降低中小企业的负担。

企业诚信自查自纠报告模板

企业诚信自查自纠报告模板

企业诚信自查自纠报告模板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为了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提高员工的诚信意识,我公司积极开展了企业诚信自查自纠活动。

在此,特向领导和各位同事汇报自查自纠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指导。

一、自查自纠情况1. 自查情况自查是企业诚信建设的基础,通过自查,我们了解到了一些企业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1)员工诚信意识薄弱。

部分员工对企业诚信意识不强,存在违纪违规行为。

(2)合同履约不力。

部分合作商未能按照合同规定履行义务,导致公司利益受损。

(3)不良竞争行为。

某些部门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了企业形象和利益。

(4)信息披露不及时不透明。

在一些重大事项上,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不透明,导致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方不满。

2. 自纠情况基于自查结果,我们积极开展自纠活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强员工诚信教育培训。

组织公司内部培训和外部专家讲座,提升员工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

(2)强化合同管理。

建立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合同执行监督,对不履行合同的合作商采取相应措施。

(3)规范市场行为。

通过培训和督导,加强市场部门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防范不正当竞争行为。

(4)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加强信息披露工作,提高透明度,规范披露流程,确保信息披露及时、准确、完整。

二、存在问题分析通过自查自纠活动,我们发现企业诚信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1)企业诚信意识不强。

部分员工对企业诚信缺乏认知和理解,出现违规违纪行为。

(2)内部管理不规范。

公司在合同管理、市场行为规范等方面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3)信息披露不及时。

在重大事项上,公司的信息披露存在滞后、不透明的情况。

三、改进措施1. 强化员工诚信教育培训。

加大企业诚信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员工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规章制度宣传和教育培训。

2.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加强合同管理、市场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3. 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

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摘要: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诚信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同时也应看到,在现实的经营活动中,有些企业经营确实不讲诚信,存在着大量的诚信问题。

本文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出现的信用问题出发,论述了企业信用管理重要性。

并针对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信用缺失;原因分析;对策一、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俗话说,从广东到北京,买的没有卖得精,就是说,在商品买卖的过程中,卖方在信息上掌握的比较全面,在交易过程中,卖方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对买方进行质量、价格或者服务上的欺骗,以谋取超额利润。

现在中国市场上比比皆是的假冒伪劣商品就是典型的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这与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是不相适应的。

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契约经济,要求所有从事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诚实经营,信守承诺,如果参与者不守信用,会使交易成本大大上升,经济活动陷入混乱,每个参与者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严重的甚至会威胁经济的发展,破坏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社会的稳定。

(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据商务部报道: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

由于失信现象的严重性,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发展难、融资难的问题。

随着企业生产及规模的扩大,企业避免不了会发生借贷和融资业务,债权人以有条件让渡形式贷出货币或赊销商品,债务人则按约定的日期偿还借贷或偿还货款,并支付利息。

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中小企业拖欠货款或贷款已是屡见不鲜,这些成为我们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关键在于企业的信用管理缺失或不到位。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比较滞后,信用管理水平较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比较单一,这与当前经济发展和我国的贸易大国形象是不相称的。

统计表明,中国仅11%的涉外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信用管理部门和信用管理制度,此外,我国企业的信用销售能力和西方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当前我国企业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企业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企业诚信缺失原因分析作者:贾莹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19期摘要企业伦理支撑着企业和谐,而企业的和谐支撑着社会的和谐,由此可见,企业诚信建设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课题中的应有之义。

中国社会各界对诚信问题的讨论日益激烈,因为信用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企业诚信缺失原因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1信用缺失表现作为一个正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诚信在中国社会经济中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中国市场上缺乏信用的例子不胜枚举,由此导致的一些重大经济事件频频发生,造假、欺诈行为猖獗,并且已达到一定程度的泛滥。

分析当前社会的信用缺失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企业虚假经营。

假账、假信息、假文件、假证明、假广告、假产品等已经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仅假产品一项造成的经济损失一年就已达到2000亿元。

这不仅有损企业信誉形象,而且也危害到了人民的身心健康。

(2)企业债务赖账。

在我国最近几年,赖账造成的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非常严重。

据估计,目前全国“三角债”已经达到1.5万亿元。

由于“三角债”,企业增加的财务费用一年达2000亿元,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率。

(3)企业骗税现象十分普遍。

个别城市骗税案不仅影响了整个地区的信誉,而且还影响到了外来投资。

与此同时,企业劳动环境信息披露不真实,在劳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企业提供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危害了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

(4)企业合同欺诈。

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因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高达50多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其实,这种企业信用缺失现象还普遍存在于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药品等领域。

纵观目前现状,“三鹿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等一系列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及危害还未完全平息,新一轮的有关食品药品安全的曝光又一次席卷而来,近期出现的“皮鞋果冻”、“皮鞋酸奶”、“毒胶囊”等事件再次引起大家的恐慌,这又是对道德的一次猛烈冲击,这些不诚信的行为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动摇和打击了人们对企业的信任,恶化了企业的经营环境,也损害了守信企业的利益。

当前企业信用修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案例

当前企业信用修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案例

当前企业信用修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案例当前企业信用修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案例:一、存在的问题:1.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目前,企业信用修复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相关规定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范,这使得企业在信用修复过程中无法可依,操作不规范。

2. 信息共享不畅:企业信用信息分散在多个部门和机构,由于信息共享不畅,企业难以全面了解自身的信用状况,也难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信用修复。

3. 修复成本高:企业信用修复需要付出较高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等。

企业在信用修复过程中需要寻求专业的咨询服务,这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4. 缺乏专业人才:企业信用修复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而目前市场上缺乏此类人才,这使得企业在信用修复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二、建议案例: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政府应制定完善的企业信用修复法律法规,明确企业信用修复的条件、程序和标准,为企业提供明确的操作规范和依据。

2. 加强信息共享:政府应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各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方便企业全面了解自身的信用状况。

3. 降低修复成本:政府可以给予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信用修复成本,提高企业的信用修复意愿和积极性。

4. 培养专业人才:政府、高校和企业应联合培养企业信用修复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企业的信用修复能力和水平。

例如,某市出台了《企业信用修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企业信用修复的条件、程序和标准,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操作规范和依据。

同时,该市还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了各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方便企业全面了解自身的信用状况。

针对信用修复成本高的问题,该市政府给予了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的信用修复成本。

此外,该市还与高校合作,开设了企业信用修复专业课程,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该市的企业信用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信用缺失的表现、原因与对策

信用缺失的表现、原因与对策

信用缺失的表现、原因与对策摘要:信用问题是中国经济转型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企业信用缺失问题十分突出。

主要表现在: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企业合同违约率极高,大量逃废银行债务,财务信息失真等方方面面。

信用缺失恶化了企业经营环境,困扰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要从根本上治理和防范企业信用风险,就要建立以道德伦理建设为基础,以信用中介和法律建设为保障的全社会的信用管理体系,通过明晰企业产权,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来形成有效的信用监督和约束机制.规范企业的信用行为。

关键词:信用缺失、表现、原因、对策众所周知,信用是奠定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维系社会经济生活正常秩序的道德准绳。

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我国也逐渐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

由于尚处于起始阶段,个人信用机制滞后、企业信用制度未完全建立、社会上存在着大量信用缺失现象等一系列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也成为制约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为了我国保持快速发展、稳定增长的步伐,这一切都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我通过搜集多方面的资料,发现我国现阶段信用缺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间拖欠三角债。

“三角债”是指企业之间超过托收承付期或约定付款期应当付而未付的拖欠货款。

在现在的商业社会中,一方面,巨额的未清偿的债务拖款使企业难以进一步申请信贷,另一方面,由于拖欠,致使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因缺乏资金难以扩大生产,最后令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债务死角之中。

同时,因为商业信用缺失而产生三角债,不少企业宁愿放弃大量定单和客户,也不肯采取信用结算方式,不得不采取现款支付的方式,这样交易就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等原始方式退化了。

据有关资料显示,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占贸易额的比重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仅为0.25%-0.5%;而我国目前超过5%,其水平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10倍到20倍!还有,1991年底全国企业间三角债约为3523亿元,1994年底上升到7000亿元,1996年为9269亿元,2000年已达12000亿元,目前已逾几万亿元了。

企业运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运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运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什么是运营分析运营分析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最早由美国银行家所倡导, 用于银行对企业进行的信用分析。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和组织结构的日益复杂, 运营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也不断丰富完善, 由过去以资产负债表为核心的财务分析发展为对运营活动各环节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由对企业的整体分析发展为深入到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的分析, 由单一的事后分析发展为事前预测、事中监控、事后分析总结的全面分析, 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

二、企业运营分析存在的问题1、运营分析制度和业务流程建设不完善完善的制度流程是事前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 制度能使管理者和员工明确哪些事该做, 哪些事不能做, 由谁做以及如何做等问题, 流程则更加清晰明了。

企业进行运营分析应经常化、制度化。

有的企业制定了财务分析管理规定, 明确了分析报告的结构、内容以及报送流程, 但对于企业其他经营活动却缺乏明确规定, 导致数据资料不真实, 分析内容不完整, 分析频率低, 大大降低了分析的可利用性。

2、分析方法过于简单、内容不完整通过科学的运营分析, 企业管理者能对企业财务和经营活动具有全面的、本质的认识, 明确企业财务和经营活动变化的规律, 做出合理的决策。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等。

虽然方法众多, 但被企业所采用的却很少。

企业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 仅对营运数据和财务数据做出简单的汇总和对比, 而且数据往往仅局限于两个期间, 缺少对长期变化趋势的分析和预测。

对计算的各种比率指标的分析也停留在就事论事上, 能深入挖掘其影响因素的很少。

从内容来看, 企业的运营分析应包括财务分析、预算分析和经营分析, 其中经营分析又应涉及到进、销、存各环节的分析和对内部管理活动如人力资源的分析。

目前企业多侧重于财务分析, 而财务分析又局限于就财务论财务, 与经营分析尚不能实现有机整合。

县域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县域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责任 编辑 : 袁 井香 ) ( 校对: l X)
要 牢 固树 立 “ 以人 为本 ” 的管 理 理念 , 针
内蒙古金融研究 2 0 1 3 . 0 9
发生了重大变革 ,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提高了贷 款授信标准 ,将更多的中小企业排除在授信对 象之外 ,即使企 业信 用较 高往 往也 可能 不符 合 银行信贷条件。因此金融机构认为开展中小企 业信用档案征集有利于其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信 贷风 险 , 但 目前 其作用 并 不十分 明显 , 也 不能 真 正改变其信贷现状 , 故其积极 性并不是很高。 ( 二) 相 关部 门的关 系难协 调 。按 照 国家 发
四、 加 强教 育 引 导 。 着 力提 升 保 卫人 员综 合 素质
盾, 增进相互之 间的理解和信 任 , 切实关注和 解 决 保 卫 人 员 工 作 、生 活 中存 在 的 困难 和 问 题, 积极 营造 和 谐 向上 的 工作 氛 围 。引导保 卫
人 员 树 立 大 局 意 识 ,增 强做 好 本 职工 作 的责
机关 、 金 融机 构和相 邻单位 的协 调 , 创 新安全 管 理方式 , 切实 强化应 急处 置联 动机制 建设 , 提高
应急机 制和 防范措 施 的有 效性 。要深 入开展 平
贷的直接关系;另一方面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
对 安 全保 卫 工 作 的 特殊 性 ,以解 决 人 的思 想 问题 为 根 本 , 站在尊重人 、 理 解人 、 关 心 人 的 角度 , 从 体 察 内情 和 正 面 引导 两方 面人 手 , 坚 持“ 面对面” 和“ 心 连心 ” 。通 过 日常交 流 和 集 中座 谈 等 方 式 , 发现 问题 、 理顺情绪 、 化 解 矛
任感和使命感 ,使其能够以饱满 的热情投身 于本 职 工 作 , 自觉 做 到 忠 于 职 守 、 服从 需要 。

企业信用修复事实及理由

企业信用修复事实及理由

企业信用修复事实及理由一、违规行为说明在过去的经营活动中,我企业由于疏忽或对相关法规了解不足,存在一些违规行为。

具体违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未按时提交年度报告、违反环保规定排放污染物、雇佣员工未按规定缴纳社保等。

这些行为给企业信用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违规原因分析违规行为的发生主要源于以下原因:一是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不足;二是企业管理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三是受到突发事件影响,导致违规行为的发生。

为了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我们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整改。

三、采取的纠正措施针对上述违规行为,我们已采取以下纠正措施:一是组织全体员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法律意识;二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三是积极配合监管部门检查,及时整改问题,并按照要求提交整改报告。

四、纠正效果评估经过上述纠正措施的实施,企业的合规经营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违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了整体素质。

目前,企业运营平稳,各项业务均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五、信用修复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信用修复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信用修复,可以恢复企业的信用记录,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信用修复还有助于建立企业的合规经营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申请信用修复是合理且必要的。

六、对未来行为的承诺与保证为确保类似违规行为不再发生,我们承诺加强企业合规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同时,我们将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和学习,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在未来的经营活动中,我们将始终坚守诚信经营的原则,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七、请求信用修复的意愿我们诚恳地请求监管部门给予企业信用修复的机会。

我们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全面落实整改措施,确保企业信用得到有效恢复。

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小微企业在活跃地方经济和解决居民就业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但由于缺乏有效抵质押置资产,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重要障碍,而信用贷款的快速发展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为了深入了解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情况,本文以C市为例,调查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效率提供政策建议。

一、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现状分析本次调查涵盖了C市主要银行金融机构(不含农业发展银行、村镇银行和异地农商行),并剔除了部分没有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机构,最终被调查的机构共计14家。

(一)信用贷款规模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5月末,C市主要金融机构共对34959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70.11亿元,其中通过信用方式发放的贷款户数为12651户、贷款金额43.06亿元,信用贷款的户数、金额占比分别为36.19%和15.94%。

从变动趋势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总体规模和占比均较前两年呈现上升趋势,信用贷款规模分别较2018年、2019年上升18.27亿元、8.79亿元,占比分别上升3.25和1.83个百分点。

(二)信用贷款投向以制造业为主,并在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信用贷款占比最高的C建行为例,2020年5月末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前3位的行业分别为制造业42.81%、批发零售业22.24%和建筑业14.32%。

此外,在疫情期间,金融机构加大了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投放。

在医疗企业众多的天长市,5月末天长农商行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户数和余额181户、45082万元,分别较年初增长112.94%和109.27%,在提升抗疫物资企业有效产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皖东农商行对因疫情影响宜庭家纺有限公司、C爱佳密胺制品有限公司、C市志成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发放信用贷款1000万元、200万元和200万元,资金用于企业购置原材料,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09年第4期(总第219期)学术论坛ACADE M I C FORU MNO.4,2009(Cumulatively NO.219)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胡月红,杜鹏程[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

在一个完整的社会信用构成体系中,企业信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企业的灵魂,良好的信用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基,它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环境中缺乏信用文化积累,信用缺失现象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严重、最突出的一个问题,而企业信用尤其是中小企业信用的缺失,已给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带来极大危害。

因此,关注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对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现象及其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完善信用理论和信用法制体系,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已成为当前最紧迫的问题。

文章从信用的基本概念出发,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现状及信用缺失现象进行了考察,对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危害性进行了分析,并在对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和企业微观层面就如何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信用;信用建设[作者简介]胡月红,合肥学院经济系讲师,工商管理硕士,安徽合肥230601;杜鹏程,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合肥230039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09)04-0121-05发展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遵循效益原则,这无疑使得物质利益和金钱观念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显得更加突出。

但同时也应看到,市场经济本身也蕴含着诚信原则,蕴含着对市场主体的道德诉求。

市场经济其实是一种建立在契约关系基础之上的信用经济。

诚实守信不仅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黄金规则,更是现代文明进步的基石。

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通用7篇)

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通用7篇)

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通用7篇)建议,是个人或团体,对某件事情未来要如何的操作,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又指通常是在适当的时候指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或意见,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加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完善和发展,是有益处的。

出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一、企业纳税风险管理控制的必要性一方面,随着国内外企业各种税务门的发生,违规纳税而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

不依法纳税不仅会造成企业经济上的损失,也会让企业蒙受信誉上的损失。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的税收政策和征收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税务机关对纳税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也越来越大,违规纳税的风险也日益加大。

因此,对企业进行全面的纳税风险管理是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二、企业纳税风险基本分析(一)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纳税风险1.增值税纳税风险。

增值税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税种,相关的税收政策很多,如果纳税人对增值税的政策把握不准,就很容易出现多缴或漏缴税款的情况,使企业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并带来税务风险。

2.所得税纳税风险。

作为我国的第二大税种,企业所得税采取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办法征收,汇算清缴的主体纳税人在自主申报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税务风险。

企业在汇算清缴中是否能够正确的运用税收法规,是企业能否产生税收风险的关键。

3.发票管理风险。

发票开具不规范的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对发票的开具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企业不按规定开具发票不仅会增加购货方逃税的可能,同时自身也会受到税务机关的行政处罚。

虚假发票流入企业的风险。

企业涉税人员在发票鉴别方面的技能相对欠缺,而对于取得的虚假发票,无论是否出于善意均不得抵扣,其列支的成本费用也不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

(二)企业非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纳税风险1.筹资的纳税风险。

企业信用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doc 7)

企业信用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doc 7)

企业信用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doc 7)我国企业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初探一、企业信用管理滞后一是信用法律体系不完善。

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完整、系统的法律体系支持。

我国目前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市场还未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信用体系,缺乏有效约束信用缺失行为的完善的法律制度,使得信用缺失行为和投机行为有机可乘。

虽然近几年来国家经贸委、人民银行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如《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的通知》、《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但就总体而言我国的信用法制建设还很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一套规范的、完整的企业信用建设的法律体系。

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社会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缺乏刚性约束,守信成本高,失信成本低且利润巨大,造成一些企业违约不讲信用的收益远比付出的代价大,导致守信的市场主体被迫退出市场或者主动放弃守信原则。

二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客观上要求政府适时转变职能。

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职能主要在于制定规则,规范监管,推动信用经济不断发展。

政府应积极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的绝对主导。

因此,要注意克服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无限政府”的倾向,防止出现政府垄断,背离市场经济的规律。

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探索和建设宁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三是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不完善。

社会信用担保体系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和支撑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我国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缓慢,尽管部分地区相继建立了一批投资担保机构。

就总体而言,这些机构大多隶属于政府部门,管理分散、规模过小、分2.执法环境:执法队伍素质低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打击报复。

权利寻租现象普遍,为了各自的利益来定义法律法规,甚至千方百计钻法律的空子。

甚至是执法者和企业互相勾结,谋同私利。

3.社会环境:公众信用意识不强,维权能力欠缺。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揭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就立法、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信用评价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对于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我国的信用评估行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一直没有建立起来。

国家对信用评估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

信用评估机构的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和中立性,失去了信用评估的公示和监督作用。

为切实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有必要进一步加快我国中小型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

一、我国中小型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㈠信用评级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信用立法尚未完善,国家对信用行业尚未出台明确的政策规定,诚信数据的采集与使用、评估行业管理、信用评级的应用等方面都缺乏法律依据。

操作不公正的企业不能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使评估机构在企业需求面前失信,丧失了市场需求。

这可以从我国近年来有关信用评估政策规定的出台情况得到证实。

如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险公司可以买卖经5家信用评估公司评级在AA级以上的企业债券;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出通知,要求信用评估机构员工必须通过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国家发改委要求企业债券必须经过承担过国务院特批企业债券评级业务的信用评估机构评估。

由于政出多门,不利于规范管理,也难以避免不协调、不一致情况的发生,使信用评估行业的法律法规缺乏必要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㈡信用评级的主体资格较为混乱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与信用体系评估不相关的机构,如工商、海关等职能部门也对企业搞信用评估。

这些内部评价机构与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的信用评级,在评价标准、评价目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所依据的信息范围等很多方面都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企业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初探一、企业信用管理滞后一是信用法律体系不完善。

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完整、系统的法律体系支持。

我国目前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市场还未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信用体系,缺乏有效约束信用缺失行为的完善的法律制度,使得信用缺失行为和投机行为有机可乘。

虽然近几年来国家经贸委、人民银行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如《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的通知》、《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但就总体而言我国的信用法制建设还很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一套规范的、完整的企业信用建设的法律体系。

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社会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缺乏刚性约束,守信成本高,失信成本低且利润巨大,造成一些企业违约不讲信用的收益远比付出的代价大,导致守信的市场主体被迫退出市场或者主动放弃守信原则。

二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客观上要求政府适时转变职能。

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职能主要在于制定规则,规范监管,推动信用经济不断发展。

政府应积极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的绝对主导。

因此,要注意克服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无限政府”的倾向,防止出现政府垄断,背离市场经济的规律。

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探索和建设宁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三是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不完善。

社会信用担保体系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和支撑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我国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缓慢,尽管部分地区相继建立了一批投资担保机构。

就总体而言,这些机构大多隶属于政府部门,管理分散、规模过小、分布不平衡,且缺乏科学的管理和风险补偿机制,因此作用十分有限。

由企业和个人出资建立的商业型担保机构,在运营机制、业务操作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是企业融资的好帮手,可是这样的担保机构太少,且多数是区域性经营,甚至有的省份还没有这样的机构,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

此外,担保机构在自负盈亏的情况下常常片面提高担保条件从而限制了企业资金的融通。

四是缺乏统一的征信机构。

对企业信用的管理大多处于自发的各自为政状态。

现有的信用评价分散,而且规范性差、随意性大,甚至有的只要缴费就发牌。

企业信用信息不能共享,各政府部门基于安全和部门利益等方面的考虑,对自己所拥有的信用信息采取垄断式保护,使得信用信息公开无法实现,信用行业无法快速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因缺少必要的基础性条件而进展缓慢。

五是企业自身信用管理机制欠缺。

企业自身信用管理不到位和相互间信用关系的混乱与失控,是债务拖欠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拖欠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信用风险问题,它源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其中内部管理起决定性作用。

我区许多企业缺乏信用意识,没有信用管理机构和相关管理制度,对自身信用状况缺乏评估和改善的机制,甚至自治区部分大型企业也存在严重的信用管理与风险控制缺陷,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近几年来,由于信用问题给商业银行造成了大量呆坏帐;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财务状况失真、贪污挪用大量资金以及恶意逃避债务等行为,甚至出现了高官人员集体犯罪等严重问题。

一定程度上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对宁夏的授信额度相应减少,对宁夏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二、企业信用环境欠佳1.政府环境:政府信用尚未完全建立。

政府诚信缺失,企业上行下效。

尤其是在政府强力推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政府信用对企业的影响更大。

2.执法环境:执法队伍素质低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打击报复。

权利寻租现象普遍,为了各自的利益来定义法律法规,甚至千方百计钻法律的空子。

甚至是执法者和企业互相勾结,谋同私利。

3.社会环境:公众信用意识不强,维权能力欠缺。

金钱至上、道德沦丧、世风日下,规则意识被追逐经济利益的铁蹄践踏。

4.舆论环境:有偿新闻、虚假新闻、形式主义新闻。

新闻媒体也有自己的利益,甚至在利益驱动下逐渐丧失了监督的功能,至少丧失了公平监督的功能。

三、企业信用评价标准缺失标准不一,鱼龙混杂的评价和证书。

政府部门、金融部门、行业协会、甚至研究机构都在做企业信用方面的评价和发放证书和牌匾,各部门为一己私利,缺乏统一标准,大家都在发牌匾、做宣传,甚至有的企业只要没有大的问题暴露出来,交纳若干费用就可以被评为某种信用企业。

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使企业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另一方面使消费者无所适从、眼花缭乱。

四、宁夏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信用问题被计划经济掩盖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往来频繁,商品流动性增大,这些情况导致信息的不对称,产生很多短期投机行为,使国家、企业和个人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 信息不真实:信息虚假问题。

企业自己粉饰、广告策划商和媒体协助粉饰、政府有关部门鼓励粉饰甚至逼迫粉饰,重压之下企业信息失真。

2. 信息不准确:信息传播不专业、不规范问题比较突出。

部分新闻媒体说外行话、写外行文章,使得消费者和相关利益主体茫然失措。

3. 信息不全面:单一信息居多,综合信息匮乏;年度信息居多,历史信息匮乏;关联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不明晰。

4. 信息不及时:过时信息不及时更新。

因特网是目前最便捷的信息传播途径,但是许多政府部门、企业的网站内容数年如始,只是高科技陈设。

这样的信息平台除了浪费资源,别无他用。

5. 信息不共享:如各大银行之间对某企业的信用等级及信用历史资料没有实现共享,客户信用资料、纳税信用资料、融资信用资料等不共享,各个主管部门之间了解到的信息不共享,协作沟通不畅,出现吃了上家吃下家的流动信用缺失想象。

6. 信息不公开: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不能得到企业全面系统真实的信用信息。

7. 信息不统一:评价标准不统一,发布方式不统一,发布时间不统一,发布范围不统一等等。

五、宁夏企业信用观念不强、信用能力较弱1. 大量信用缺失企业的发迹,在负面推波助澜。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企业信用缺失的问题日益突出,不讲信用的行为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其根本原因是在体制转型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不讲信用的企业和个人获得暴利,这种负面影响非常严重。

部分企业和个人不是在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中、而是在分配社会财富的过程中成了一朝雀起。

2. 传统”无商不奸”思想余韵犹存。

市场经济利益为先的思想潜移默化。

市场经济对大众行为的根本影响,主要表现在行为的动机方面。

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假设绝大多数人都会在社会给定的条件下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当人们长期受限制的求利心理渐渐被“正名”而得到认可,并被当作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一些人便堂而皇之地采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追求自身的利益。

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不诚信现象渐渐向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蔓延,这是导致人们背离诚信意识的一个重要原因。

3. 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法律观念和诚信意识淡薄。

由于宁夏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法律观念和信用意识淡薄,把追逐企业利益最大化和诚信传统道德相对立,缺乏共赢理念,固守你死我活的传统商业斗争哲学,从而催生出种种不讲信用的动机和行为。

4.内部监督的缺失。

许多企业内部质量监督、信用监督、财务控制软化。

市场经济为各自拥有独立产权的经济主体的产权交易提供了场所和平台,社会信用制度以产权制度为基础,产权与社会信用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产权明晰才是社会信用体系赖以运转的基础和前提。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许多企业或多或少带有国有、集体的成份,产权不清晰,经营者缺乏信用风险管理的意识;许多国有中小企业产权改革步伐小,改革效果不明显。

产权模糊下的企业没有严格的约束机制,使个人或小集体私利膨胀,广泛存在“寻租”活动,有些企业动辄就实行破产或重组,以逃避债务,甚至地方政府帮助企业以破产为名逃避债务。

六、职工在企业信用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产生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历史、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体制、机制和管理方面的原因。

从根本上看,企业信用的提升要靠企业内部信用控制机制发挥作用,而职工在企业信用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由于广大职工在企业中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他们在企业信用控制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他们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却并不是企业命运的决定者。

尽管广大职工希望企业长久繁荣发展,但他们在企业重大决策和日常监督管理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因此,面对企业失信行为,大多数职工往往看在眼里却又无能为力。

七、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企业信用缺失,并非计划经济的之过,恰恰是由于市场经济过程中规则无效性的反映。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出现信用缺失的现象。

一是企业信用意识淡薄。

一些企业、个人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是通过诚实劳动、加强管理、照章纳税、依法经营获取合法利益,而是不择手段,采取投机取巧、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谋取不正当利益。

有的地区错误地提出发展经济靠走私贩私,靠制假售假,有了原始积累再规范经营,这一观点起了很不好的误导作用。

在走私贩私和假冒伪劣猖獗的地方,百姓吃食品不放心、住房子不放心、用消费品不放心,出行不放心,缺乏起码的安全感。

消费者、经营者自我保护意识差,对侵犯自身的不良行为没有组织有效的抵制和斗争,往往息事宁人,使其有可乘之机。

最终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不公平竞争,损害了消费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法律还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中,经济生活尤其是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不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现行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和修改,还需制定关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的法律、法规,修改、补充、完善原有的法律、法规,特别增加有关企业信用的内容,以加大对企业信用的监督管理,强化对企业信用缺失的惩处范围和手段。

三是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

缺乏统一的企业信用执法协调机构。

目前我国在人民银行建立了企业信用监管协调机构,但企业信用牵扯银行、证券、保险、经贸、公安、工商、质检、环保、卫生等多个部门,难免出现重复执法和执法不到位的情况。

执法力量不足,特别是一线执法人员严重缺乏,一些执法部门缺乏必需的强制手段,以查封非法财物、冻结账户、关闭非法企业等,难以完成繁重的监管任务。

执法队伍素质不适应监管任务的需要,疏于执法,执人情法以及失职渎职现象时有发生,个别情节十分恶劣。

四是社会中介组织发展滞后。

中介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沟通生产与消费、连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在诚信建设中作用显著。

目前我区中介组织数量少、规模小、管理不规范,更有甚者伙同企业弄虚作假,提供虚假报告,欺骗消费者,逃避执法机关监管的问题,必须加以整顿和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