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分析
身体素质:运动生理学把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柔韧和平衡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 P165
速度素质: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 P166 按其在运动中表现形式分为:①反应速度②动作速度③位移速度
反应速度:人体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
有氧耐力:机体依靠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能进行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P170最大摄氧量:人体在心肺功能被充分动员的情况下,单位时间里摄入并被机体利用的最大的氧气量。 P171
乳酸阈:人体在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由有氧氧化分解供能过渡到大量动用糖酵解供能的临界点(转折点)。
无氧耐力:机体依靠糖酵解供能进行较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赛前状态:在训练和比赛前,人体某些器官、系统将产生一系列机能反应。
准备活动:在正式训练或比赛前所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活动。
进入工作状态:在运动后的一段时间内,人体的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逐步提高。P178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的开始阶段,往往会出现一系列暂时性的身体不适的感觉。P179重新振奋:极点出现后,如果继续坚持运动,一段时间后身体不适的感觉消失,机体重新出现呼吸均匀自如、动作轻松有力、精神振奋等现象。
稳定状态:在一定强度的周期性项目运动过程中,当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及机体工作能力均处于一个较高的,变动不大的水平上,此时的功能状态称为稳定状态。
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不能将机能保持在某一个特定的水平上,或者不能维持对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的生理现象。
运动效果:经常从事运动训练的人,在重复运动的影响下,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机能,所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及良好反应。P189
详述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和训练原则。
生理基础:⑴肌肉的形态和结构:肌肉生理横断面积
肌纤维类型
肌肉的结缔组织
⑵神经调节机能:神经冲动的频率与运动单位的募集
相关运动中枢之间的协调
⑶年龄和性别
⑷体重
训练原则:超负荷原则,专门性原则,有序性原则
决定短跑速度的生理基础。
短跑速度只要取决步长和步频两个变量。步长主要受到肌力的大小、腿长和下肢关节的灵活性等因素的影响。步频只要受到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快肌纤维的百分比及其肥大程度、与运动有关的神经中枢协调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有氧耐力的定义和生理学基础及其评价的生理学指标。
有氧耐力:机体依靠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能进行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P170
生理学基础:(高强度低血乳酸值重复训练法)
1、氧运输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三大组成部分协同配合
2、肌肉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受肌纤维类型影响,快肌纤维利用氧能力差;慢肌纤维线粒体数目多、体积大,氧化酶活性高,对氧利用能力强。中小强度运动时,募集的慢肌纤维多。
3、耐高温能力:38℃最适宜。当体温过高时,肌细胞有氧氧化酶活性下降,有氧代谢低;机体散热,皮肤血流量增加,肌肉内血流量减少;大量出汗,体内水分减少,破坏内环境平衡。
评价的生理学指标:
最大摄氧量:人体在心肺功能被充分动员的情况下,单位时间里摄入并被机体利用的最大的氧气量。 P171
乳酸阈:人体在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由有氧氧化分解供能过渡到大量动用糖酵解供能的临界点(转折点)。
无氧耐力的定义和生理学基础 P172
无氧耐力:机体依靠糖酵解供能进行较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生理学基础:(大强度高血乳酸值间歇训练法)
1、肌纤维类型及其糖酵解能力:快肌的糖酵解能力比慢肌好。
2、缓冲乳酸的能力:机体依靠血液中的缓冲对缓冲糖酵解产生的乳酸,保持内环境的酸碱平衡。
3、肌细胞和脑细胞耐受乳酸的能力:脑细胞对酸性物质很敏感。
准备活动的定义及其作用。P176
准备活动:在正式训练或比赛前所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活动。
(准备活动可改善人体机能状态,能调整赛前状态,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还有助于防止运动损伤。)
作用:1、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和促进相关运动中枢之间的协调
2、使体温升高,提高代谢水平
3、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
4、调节赛前状态
运动性疲劳的定义和产生的机理P180及其判断的方法。
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不能将机能保持在某一个特定的水平上,或者不能维持对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的生理现象。
产生机理:1、衰竭学说 2、堵塞学说 3、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4、保护性抑制学说 5、突变学说 6、自由基学说
判断的方法P194:⑴自我感觉
⑵观察法
⑶机能指标测定法(①心率②尿蛋白③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计数④最大摄氧量⑤PWC170间接测定⑥免疫机能指标⑦心电图⑨血清睾酮⑩血清皮质醇⑾血清肌酸激酶CK⑿血尿素氮⒀动脉血压⒁连续五次肺活量)
运动强度的生理学评定。P185
(反应运动强度常用的指标有心率、血乳酸值、血清肌酸激酶含量、METs<敏拖值>等)
1、心率
2、运动后血乳酸含量
3、肌酸激酶
4、乳酸脱氢酶
生理学指标评定训练效果时应注意的问题。P189
(1)选择符合运动专项生理学特点的指标
(2)运动能力的自然增长现象和自然下降的现象
(3)生理学指标反映训练效果的局限性
1、运动项目的局限性
2、指标本身的局限性
3、指标之间相互影响的局限性
4、实际应用的局限性
(4)注意可比性
(5)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与评定
定量负荷运动和最大负荷运动时训练效果生理学评定的原则。
(P191-192)
定量负荷运动时,训练水平高者,其机能变化应符合动员快、反应小和恢复快的特点。
在最大负荷运动过程中,训练水平高者,机能变化的特点是动员快、幅度大和恢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