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中国文学史分期一中国文学史分期:1、中国古典文学史:(先秦至1840)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东汉建安年代至隋统一)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1644至1840)2、中国近、现代文学史(1840至1949)3、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至今)二、各阶段的主要文学成就和现象(一)先秦文学1、总体特点:从萌芽到初步发展阶段①、没有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②从本质上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①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诗歌305篇,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初步开创诗歌创作的艺术传统。
②历史散文:以记事记言为主,主要有《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战国策》(国别体)等③诸子散文: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了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等,《庄子》的文学性最强。
④楚辞:其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楚文化的独特风采,以六、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
屈原运用楚辞体创作了《九歌》、《九章》,其代表作《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与《诗经》并称“风骚”。
(二)秦汉文学1、总体特点: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1)出现完全以文学的感染力为目标的文学样式:赋(2)文学创作的兴盛(3)出现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4)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1)辞赋:汉赋经过了骚体赋、大赋、小赋几个发展阶段。
(2)乐府诗: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乐府本是建于西汉武帝时的官方采诗机构,其所采集的民歌即为乐府诗。
乐府诗长于叙事,五言、杂言为主,奠定了中国叙事诗的基础。
(3)文人五言诗: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与乐府诗长于叙事不同,五言诗长于抒情。
评价“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4)《史记》:代表两汉散文文学的最高成就的是《史记》。
中国文学史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形体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缎带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著作——钟嵘,诗品第一步文学理论和评论著作——刘勰,文心雕龙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梦溪笔谈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西游记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部个人创作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国文学源头是上古神话和原始歌谣。
原始歌谣的特点:劳动生活是原始诗歌的主题;宗教仪式和巫术祭祀;诗乐舞结合(核心)原始歌谣:候人歌,弹歌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四大神话保留在淮南子中)山海经是我国古代文献中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最具神话学价值。
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始祖神话:女娲补天洪水神话:大禹治水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发明创造神话与抗争神话神话的民族特点: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抗争精神。
神话的文学意义:乐观进取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征服自然的气概作为民族精神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源头,其想象、拟人、夸张的表现手法成为我国浪漫主义的基本特质,为历代作家广泛运用;神话是我国古代文学素材和文学形象的宝库,庄子、楚辞、唐传奇和明清小说都广泛借用了神话素材和形象。
神话的思维特征:神话是一种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思维特征;神话是一种具体的、形象的思维;神话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编订成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始称诗经。
诗经的编订:献诗说,公卿列士对朝政有所不满,献诗以陈,所献之诗,既有自己所作,又有采集而得。
采诗说,汉代认为周朝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与朝廷,编订成册删诗说,汉代人认为孔子周游列国,把收集来的诗经残本按照合乎礼仪的标准去其重杂,删成305篇。
最全中国文学史
最全中国文学史历史概述中国文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多样的文学之一。
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史书记载。
中国文学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
文学起源与古代文学中国文学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生活和宗教。
最早的文学作品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年前的神话传说和口头文学。
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以诗歌为主要形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诗经》。
此外,古代史书和哲学著作也被视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宋兴盛与古文运动唐代被视为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
著名的唐诗诗人包括杜甫、李白等。
宋代则是中国散文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家。
古文运动在宋代兴起,以提倡纯正的古文为特点。
官方文学与民间文学中国文学中存在着官方文学和民间文学两个不同的传统。
官方文学主要是指与官方有关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史书、官方编纂的诗集等。
民间文学是指从基层社会涌现出来的文学作品,包括民间故事、谚语、民歌等。
现代文学与当代作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维新运动和五四运动密切相关。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新兴作家,他们以自由探索和反映社会现实为特点。
近年来,中国文学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包容性,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当代作家,如莫言、余华等。
结论中国文学历经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而且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最全面的了解中国文学史,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
中华文学发展史
中华文学发展史
中华文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文学时期(公元前1100年-公元3世纪):此时期包括先秦时期和汉朝初期,主要是以诗歌为主要表达方式,代表作品有《诗经》和《楚辞》等。
2. 唐宋文学时期(公元618年-1279年):唐朝和宋朝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杜甫、李白的诗歌,苏轼、杨万里的散文等。
此时期文学形式丰富多样,体裁齐全。
3. 明清文学时期(1368年-1912年):明朝和清朝是中国文学的后期,明朝文学受到了宋朝文学的影响,诗词、戏曲等流派兴盛。
清朝时期以小说为主要表达方式,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等。
4. 现代文学时期(20世纪初至今):中国现代文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新文学运动”,代表作家有鲁迅、郭沫若等。
此后,中国文学经历了多个时期和流派,如抗战文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等。
总的来说,中华文学发展史包括了众多的文学流派、作家和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变迁。
文学在中国社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人们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遗产。
中国文学史(全)
在传承传统文学的基础上,中国文学将更加注重 创新发展,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推动 文学的进步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唐宋古文运动及其影响
要点一
唐宋古文运动的兴起
唐宋时期,古文运动逐渐兴起。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古 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反对骈文浮华的 文风。
要点二
古文运动的影响
古文运动对唐宋及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 方面,它推动了散文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它也 促进了诗歌、词曲等文学样式的变革和创新。同时,古文 运动所倡导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标准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学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态,吸引了大量读者和作者的参与。
网络文学的特点
网络文学具有创作自由度高、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出版和传播方式,为作者提供了更 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更多的读者群体。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
网络文学的兴起对传统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和题材内容;另一方 面,它也对传统文学的出版和传播方式提出了挑战。传统文学需要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和读者需求,不断 创新和发展。
魏晋玄学与文学观念转变
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哲学思潮,强调自然无为、任性放达的人生态度。这种思想 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文学作品更加注重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文学观念转变
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文学作品从过去的注重教化功能转变为注重审美功 能,追求形式美和艺术性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目标。
传统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 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可 以启迪人们的思想,提高 人们的文化素养。
《中国文学史》教案
《中国文学史》教案教案:《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学史》的基本内容,能够概述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发展历程;2.了解并分析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特点,掌握相关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和价值观念;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和解读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发展概述;2.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特点;3.先秦两汉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及其价值。
三、教学流程安排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先秦两汉时期文学史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
2.正片(30分钟)2.1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发展概述介绍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文献的记载、神话传说的描述、诗歌的创作等方面。
2.2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特点详细介绍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特点,包括思想性强、表现形式多样、语言简练等特点。
通过分析相关文学作品,让学生对这些特点有更直观的理解和感受。
2.3先秦两汉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及其价值介绍先秦两汉时期的代表性文学作品,包括《尚书》、《诗经》、《楚辞》、《离骚》等。
对于每一部作品,分析其风格特点、艺术特色和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其在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3.文学鉴赏与批评(40分钟)3.1分析先秦两汉时期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部代表性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讨论其风格特点、艺术手法和表达意义。
每个小组通过展示、演讲等形式向全班呈现分析结果。
3.2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对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独立评价,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分析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先秦两汉时期文学的重要性和价值,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肯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将具体的历史数据和文学作品融入到课堂中,提高学生对于先秦两汉时期文学的理解和认知;2.分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对于先秦两汉时期文学的深入思考和理解;4.影音资料展示法:通过展示相关影音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先秦两汉时期文学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参考书目一、教材类《中国文学史》袁行霈四本。
《中国古代文学》陈文新两本,重点看【导学训练】和【研讨平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一本。
《中国文学批评史》李建中一本。
二、通论类《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傅璇琮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谈艺录》钱钟书著中华书局1999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中华书局1984年《文心雕龙》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著商务印书馆2002年三、先秦文学《先秦诸子系年》钱穆商务印书馆2001年《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年《诗三百解题》陈子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论语正义》刘宝楠中华书局 1990年《庄子集释》郭庆藩中华书局1961年《楚辞集注》朱熹广陵古籍刻印社1980年《楚辞通故》姜亮夫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两汉思想史》徐复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中国中古文学史》刘师培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中国文学史论》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罗宗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年《秦汉文学编史年》刘跃进商务印书馆2006年《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曹道衡、刘跃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中古文学文献学》刘跃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中华书局1983年《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中华书局1958年四、唐宋文学《唐才子传校笺》傅璇琮主编中华书局1995年《李太白全集》清﹒王琦中华书局1981年《杜诗详注》清﹒仇兆鳌中华书局1979年《唐诗品汇》高棅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唐诗杂论》闻一多上海古籍出版1998年《唐代科举与文学》傅璇琮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唐诗综论》林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隋唐佛教史稿》汤用彤中华书局1981年《江西诗派研究》莫砺锋齐鲁书社1986年《唐诗学引论》陈伯海知识出版社1988年《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葛晓音北大出版社1998年版《宋代文学通论》王水照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宋诗选注》钱钟书中华书局或者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苏轼选集》王水照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宋代诗学通论》周裕锴巴蜀书社1997年《唐宋文举要》高步瀛中华书局1999年五、元明清文学《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梁启超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7年《明代文学批评史》刘明今、袁震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清代文学批评史》邬国平、王镇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谢国桢中华书局1982年《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中华书局1978年《宋明理学史》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等人民出版社1984年《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明、清卷傅璇琮、蒋寅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廖可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清诗史》严迪昌浙江古籍出版2002年《晚明小品研究》吴承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中国小说史略》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杨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中国戏曲史》张庚、郭汉城戏剧出版社1980年《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王季思齐鲁书社1991年《中国散文史》郭预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六、诗词学《宋词三百首笺注》上疆村民重编唐圭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7年《稼轩词长短句编年笺注》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东坡乐府编年箋注》石声淮著唐铃铃箋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詞曲史》王易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词学论丛》唐圭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中国词学理论批评史》方智范、邓乔彬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中国词学史》谢桃枋著巴蜀书社2002年《词学史料学》王兆鹏著中华书局2004年《唐宋词流派史》刘杨忠著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唐宋词美学》杨海明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王昆吾中华书局1996年《龙榆生词学论文集》龙榆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灵蹊词说》缪钺叶嘉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唐宋词史》杨海明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金元词论稿》赵维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明词史》张仲谋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清词史》严迪昌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七、叙事文学《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孙楷第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话本小说概论》胡士莹著中华书局1980年《话本与古剧》谭正璧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中国文言小说史稿》侯忠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993年《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董乃斌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明代小说史》陈大康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宁稼雨编著齐鲁书社1996年《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刘世德等编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中国小说史丛书”(共十八种)》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王国维撰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庄一拂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八、名著选读《山海经校注》袁琦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诗经今译今注》杨任之译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屈原赋译注》袁梅注齐鲁书社1983年版《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庄子集释》郭庆藩辑中国书店1988年版《先秦散文选》罗根泽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史记》(校点本) 司马迁著中华书局1959年版《史记选》王伯祥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三曹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陶渊明集译注》魏正早译注天津出版社1994年版《谢灵运诗选》叶笑雪选注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搜神记》 (晋)干宝著中华书局1981年版《世说新语笺疏》 (南朝宋)刘义庆著,余嘉锡笺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唐诗鉴赏辞典》程千帆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唐宋诗举要》高步瀛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唐宋传奇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王维诗选》陈贻欣注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杜甫诗选注》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李白选集》郁贤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白居易选集》王汝弼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出版《宋诗鉴赏词典》缪钺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宋词选》胡云翼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宋文选》四川大学中文系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宋话本选》中国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欧阳修选集》陈新,杜维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苏东坡传》林语堂著作家出版社1997年版《李清照集校注》王仲闻(署名王学新)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陆游选集》朱东润选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稼轩词编年笺注》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金元明清词精选》严迪昌选评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元曲选》 (明)臧晋叔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关汉卿戏曲集》吴晓铃等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版《西厢记》(元)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6年版《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著作家出版社1988年版《容与堂本水浒传》 (明)施耐庵著,凌赓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西游记》(明)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金瓶梅词话》(明)兰陵笑笑生著,戴鸿森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明)冯梦龙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著,章培恒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封神演义》(明)许仲琳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牡丹亭》(明)汤显祖著,徐朔方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明诗选》袁行霈选注春秋出版社1988年版《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石头记》(清)曹雪芹著,红楼梦研究所编定中华书局1987年版《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聊斋志异选》(清)蒲松龄著,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水浒后传》(清)陈忱著宝文堂书店1983年版《镜花缘》(清)李汝珍著,张友鹤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桃花扇》(清)孔尚任著,王季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长生殿》(清)洪升著,徐朔方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清诗选》福建师大中文系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清名家词》陈乃乾辑上海书店1982年版《方苞,刘大槐,桃鼐》陈耀东选注香港三联书店1990年版《袁枚诗选》周舸岷选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近代散文选注》靳代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近代诗选》靳代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著,张友鹤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吴活尧著张友鹤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老残游记》(清)刘鄂著,戴鸿森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孽海花》(清)曾朴著中华书局1960年版《柳如是别传》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文学史全
❖ 第二段,诗人发挥想象力,进行了大量超现 实的描写。上天入地,涉水登山,来表达自 己的愿望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路漫漫其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24页,共267页。
❖ 5、《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 位
❖ 《诗经》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 它的出现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 就,是我国文学发达较早的标志, 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 高的地位。
第25页,共267页。
《楚辞》
楚辞产生的文化 政治背景:
先秦北方
史官文化同南 方巫官文化融 汇、交流的产 物,是春秋以 来楚国形成的 独特地方文化 的结晶。
第22页,共267页。
《关雎》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参差荇菜,左右 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23页,共267页。
❖ 总的来看,诗经里的爱情诗,昵而不亵,谑而不 虐,乐而不淫,洋溢着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 《宾之初筵》具体描写了贵族宴饮的 场面;《鸣鹿》“呦呦鹿鸣,食野之 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通过喜 迎嘉宾,欢天喜地,表现了社会景象 的繁荣太平。
❖ 另外《大雅》中的一些诗篇叙述周族 历史的一些片段,如《公刘》叙述周 的远祖公刘率领部族迁移到幽的经历。
第16页,共267页。
❖ “雅颂”有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 “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 “商颂”的全部则是平王东迁以 后至春秋中叶的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与文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两个大的纬度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史,即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学的主要流派。
一、文学的发展历程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元明清文学等阶段。
1. 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包括《诗经》、《楚辞》等代表性著作。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涵盖了以周朝为主的早期诗歌。
而《楚辞》则以其浓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称。
2. 汉魏六朝文学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多样化,涵盖了散文、诗歌、小说等各个体裁。
3. 唐宋元明清文学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代表作家有杜甫、白居易、李清照、苏轼等。
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以其唯美的意境和精致的语言风格被后世推崇。
而元曲则是元代文学的代表,以其朗朗上口的曲调和丰富多彩的题材闻名。
二、文学的主要流派中国古代文学还可以根据其内容和体裁划分为史传类、哲学类、诗词曲类等流派。
1. 史传类史传类作品是古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性著作有《史记》、《资治通鉴》等。
这些作品以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注重客观性和真实性。
2. 哲学类古代中国的哲学类文学作品以儒家经典为代表,如《论语》、《孟子》等。
这些作品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方面,对后世的思想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诗词曲类诗词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作品有《诗经》、《唐诗宋词》等。
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和优美的诗意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总结:中国古代文学历经漫长的发展,留下了丰富而多样的文学遗产。
从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来看,古代中国文学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这些经典之作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文学史上的瑰宝。
通过学习和传承古代文学,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中国文学史的发展阶段
中国文学史的发展阶段
中国文学史上可以分为六个重要阶段:
一、古代:以先秦为盛况。
先秦时代,诗文已经达到顶峰,商朝时代流传下来的诗歌和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二、隋唐:可谓文学家的盛况。
隋朝诗歌形式完善,唐朝文学传统创新,诗文繁荣昌盛,是文艺复兴的阶段。
三、宋元:写实为主,形式多样化。
宋代的世俗小说和元曲艺术发展壮大,使得中国文学发展更加完善。
四、明清:文学形式多变,语言表达丰富。
明清小说已十分完善,而明清诗文依然彰显着浓郁的语言色彩,更令中国文学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五、近代:新文字语言迅速发展,结合现实社会。
近代中国新文字语言迅速发展,诗歌和小说不断创新,以一种全新的语言形式反映社会现实,是中国文学不可缺少的阶段。
六、现代:以小说、诗歌、戏剧为主的文学发展。
现代中国文学体裁以小说、诗歌、戏剧为主,集多种精神传统于一身,探索现实社会内涵,推动了中国文学发展进入新时期。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国古代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丰富多样的变革。
从古代神话传说、诗歌、散文到小说,中国古代文学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文学流派。
中国古代文学孕育于早期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被视为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如《山海经》、《史记》中的前秦法家学派创始人李斯等。
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乃至故事情节,成为后来文学作品的重要素材。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最早的诗歌作品出现在商朝的甲骨文中,代表作为《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地区和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以描写当时社会风貌、家族典礼为主题。
其中的《离骚》、《蒲汀》等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艺术独特性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代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散文的发展。
先秦时期,散文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文化、修身养性等方面。
其中,鲁迅所倡导的"白话文运动"为散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古代文化名家如庄子、韩非、吕氏春秋等人的散文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前206年-220年)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汉朝时期,文人墨客追求儒家思想的精髓,使文化繁荣一时。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像司马相如、刘向、班固等文学巨匠。
他们的作品基本上保存下来,成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在汉代,乐府民歌也迎来了较为繁盛的时期。
乐府民歌作为一种表现民间生活和社会风俗的形式,为后来音乐以及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以世俗为题材的作品。
诗人陶渊明以其清新淡泊的作品而闻名于世,被尊为"田园诗人"。
与此同时,古代小说开始崭露头角,代表作为《三国演义》,该作以描写英雄人物、战争场景和政治斗争为主线,深受读者喜爱。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 文学史
文学史是研究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发展变化的学科,通过对文
学作品的系统整理和分析,探讨文学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规律。
2. 名词解释
2.1 文学
文学是人们通过语言艺术表达情感、思想和体验的创造性活动,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体裁。
2.2 文学史
文学史是对一定时期内的文学发展进行总结和研究的学科,它
关注文学的演变和作品的特点。
2.3 文学现象
文学现象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下的文学作品、风格或潮流等表
现形式,它可以反映社会、文化和个体的变迁。
2.4 发展变化
发展变化指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演进和变化过程,包括创作思潮、艺术风格、主题内容等方面的转变。
2.5 历史变迁
历史变迁是指文学在历史发展中所经历的变迁和演化过程,包括社会背景、文化影响和时代特征等方面的变化。
2.6 发展规律
发展规律是指文学发展中的一系列普遍规律或趋势,反映了作品的发展轨迹、艺术特征以及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3. 结论
文学史名词解释了文学史、文学、文学现象、发展变化、历史变迁和发展规律等相关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中国文学史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汉赋、乐府诗、史书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陈涉世家》等)、贾谊《过秦论》、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文学自觉,诗歌Βιβλιοθήκη 荣,小说萌芽建安诗歌、正始诗歌、田园诗、山水诗、志怪小说、志人小说
“三曹”(曹操《短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洛神赋》等)、“竹林七贤”(阮籍《咏怀》等)、陶渊明《饮酒》系列、刘义庆《世说新语》
小说、戏曲、散文
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三言二拍”(冯梦龙《喻世明言》等、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等)
清代
公元1644年-1911年
文学总结,戏曲、小说继续发展
小说、戏曲、散文
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孔尚任《桃花扇》、洪昇《长生殿》
词、散文、话本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李清照《声声慢》、柳永《望海潮》、欧阳修《醉翁亭记》、司马光《资治通鉴》
元代
公元1271年-1368年
戏曲繁荣,元杂剧成为代表
元杂剧、散曲
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明代
公元1368年-1644年
小说兴起,四大名著诞生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时期
时间范围
主要特点
代表文体
代表作家及作品
先秦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
文学萌芽,神话传说丰富
诗歌、散文
《诗经》(《关雎》、《蒹葭》等)、《楚辞》(屈原《离骚》等)、《左传》(《曹刿论战》等)、《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等)、《论语》、《道德经》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1.先秦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点,古代文人主要以诗歌和骈文为主要形式。
《诗经》是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它由300多首民歌组成。
《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以抒发痛苦和思念为主题。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诞生了一些重要的文学流派,如乐府诗、陶渊明的田园诗和琴谱诗。
乐府诗是一种流行的民间诗歌,描述了战争、恋爱和社会问题。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描绘自然和田园生活为主题,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琴谱诗是以琴谱形式写成的诗歌,通过琴曲传达情感和思想。
3.唐代文学:唐朝文学素有“盛唐”之称,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
唐代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坊间流传的古代诗人有杜甫、李白、白居易等。
杜甫是“诗圣”之称,他的诗歌着重抒发社会不公和个人苦难。
李白则以其豪迈的风格和奇特的想象力而闻名。
白居易则以写人、风景和感情为主题,他的诗歌通俗易懂。
4.宋代文学:宋代文学以散文和词为主要形式。
宋代散文注重语言的优美和思想内容的深度。
陈亮、苏轼、欧阳修都是杰出的散文家。
宋代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短小精练的形式表达丰富的情感。
李清照是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描绘了她个人的苦闷和对逝去的青春的思念。
5.元代文学:元代文学以戏剧为主要形式,被称为“元曲”。
元曲包括才子佳人、历史剧和民间故事,在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实甫和关汉卿是元代最重要的戏剧作家,他们的作品被后世奉为经典。
6.明代文学:明代文学以小说为主要形式,小说成为大众文学的代表。
《水浒传》描绘了宋朝波澜壮阔的江湖故事,《西游记》则揭示了佛教的传世神话,《红楼梦》是一部描写封建家族的家族矛盾和妇女悲惨命运的巨著。
杨慎的《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晋朝文化与风俗的文学杰作。
7.清代文学:清代文学以纯文学为主,以小说和戏曲为代表。
小说《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描绘了贾府的衰败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中国文学的历史
中国文学的历史
中国文学是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在
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学从最初的祭祀诗歌、史书纪传,到
唐诗宋词、元曲明传,再到现代文学作品,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下面我们将中国文学的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 古代文学(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900年)
古代文学的主要作品包括《诗经》、《楚辞》、《论语》、《道德经》等。
这些作品是中国文学的奠基之作,对中国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2. 唐宋文学(公元618年-1279年)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诞生了很多伟大的文学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唐诗宋词。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以及宋代词
人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
3. 古典小说(公元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
其中
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4. 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开端,这一时期作家以真实、现实为主题进行创作,代表作品有鲁迅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
5. 1949年以来的现代文学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文学开始迈向现代化。
作家们带着创作的责任和社会的现实感开始创作。
代表作品有钱钟书的《围城》、杨绛的《家》等。
总的来说,中国文学历经数千年的沉淀和发展,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成为了世界文学的宝库之一,对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文学史(1)
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五千年古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在其中舒卷;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
悠久的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应称前时期为“古代”,后时期为“近代”,“古代”为中国文学发生以后不断的发展,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学,而使其传统文学发展到其顶点的时期,就是中国文学最光荣的时期。
“近代”为中国的传统文学受某种势力的压力,失去自己的传统,不能再向上发展,由其顶点日趋下坡的时期。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分明而极重要的事实。
绪论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一、史家记述:1.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贾谊立传,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辞赋家,文学发展过程初步描述。
2.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史记》前史官之文发展过程追述;3.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以前诗歌发展历程,关于诗歌史比较详细论述。
4.(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文学发展线索。
二、目录学著作:1.斑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诗赋略论》对诗赋发展有初步的描述。
2.此后,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时考辨源流。
(清)幻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
三、在诗文评方面:1.(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论述。
2.(梁)钟嵘的《诗品序》,文学发展详细论述。
3.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起源,历数周文、武、成王以至懿、夷、厉、幽王时政治变迁与诗歌关系,政治角度对诗歌发展描述。
4.(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
5.白居易《与元九书》,《诗》、《骚》以来诗歌发展历程作总结。
中国文学历史
中国文学历史
中国文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商朝。
以下是中国文学的主要时期和代表作品:
1. 先秦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诗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包含了305首民歌、宴会歌谣和祭祀诗等。
2. 刘宋时期(420-479年):这一时期出现了文言小说的先驱,如《世说新语》和《初刻拍案惊奇》。
3. 唐代(618-907年):唐代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
代表作品包括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甫的《登高》和李白的《静夜思》。
4. 宋代(960-1279年):宋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黄金时期,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和《西游记》。
5. 元代(1271-1368年):元代是中国古代戏剧的重要时期,代表作品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的作品。
6. 明代(1368-1644年):明代是杂剧的兴盛时期,代表作品有汤显祖的《牡丹亭》、郑光祖的《南柯记》和关汉卿的《窦娥冤》。
7. 清代(1644-1912年):清代是古代小说和戏曲的继续发展时期,代表作品有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除了以上时期,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发展阶段,包括现代派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当代文学等。
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和余华的《活着》等。
中国文学史资料
中国文学史资料
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五千年古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在其中舒卷;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
悠久的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应称前时期为“古代”,后时期为“近代”,“古代”为中国文学发生以后不断的发展,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学,而使其传统文学发展到其顶点的时期,就是中国文学最光荣的时期。
“近代”为中国的传统文学受某种势力的压力,失去自己的传统,不能再向上发展,由其顶点日趋下坡的时期。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分明而极重要的事实。
中国文学起源于生产劳动。
它的产生一直要追溯至人类生活的最原始阶段。
原始人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由于筋力的张弛和工具动用的配合,自然地发生劳动的呼声。
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规律之后,就产生了节奏。
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源。
在远古时代的村落中,每当春天到来,准备开始农耕之际,为了祈求丰盛的收成,要举行祭祀之类的活动。
秋天收获之后,也要举行类似的活动、仪式,从中便产生了歌谣,这些歌谣就成了中国文学的源泉之一。
原始的神话传说和歌谣,在人们口头代代流传,经过漫长的时间,才用文字记下一鳞半爪。
由于时间久远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
这些远古歌谣和神
话,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昆体⒈“西昆体”来由·“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诗歌流派,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宋初馆阁文臣唱和风气到真宗朝臻于极胜,《西昆酬唱集》就是这种风气之下的产物。
·杨亿编《西昆酬唱集》,共收录17位诗人的诗,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⒉西昆体的特色①题材内容·咏史怀古·咏物·流连光景的馆阁生活·思想内容单调贫乏,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联系,缺乏真情实感和生活气息②艺术风格·诗歌体裁多为近体,七律居多·以李商隐为宗,诗歌形式上对仗工整,文字华美,用事深密,形成整饬、典丽、深密的艺术风格;诗歌形式华美,但缺乏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没有内在的气韵·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晏殊词*《珠玉词》·题材内容书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但过滤了“花间”词的轻佻艳冶,显得纯净雅致·情感基调雍容和缓,忧愁之中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清丽淡雅,温润秀洁*词作特色——“情中有思”·在词作中表现对生命的忧思,于浓情中渗透出理性沉思的的特质*被后世誉为“北宋倚声家初祖”■欧阳修词⒈词的革新①扩大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突破传统类型化的相思离别,用词书写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感慨②改变了词的审美情趣,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与柳永词相互呼应·用生活化的俗语描写个人的日常私生活,接近大众的审美情绪·借鉴吸收民歌“定格联章”的表现手法,创作了两套分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鼓子词”,对苏轼用联章组词的方式抒情纪事有一定的影响■范仲淹词·词作内容多描写塞外景象、边塞生活,书写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和报国立功之志,开辟了词新的审美世界,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风格沉郁苍凉,为豪放词的滥觞■张先词⒈对词的开拓·扩大词的实用功能,借词来酬唱赠别·使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打破词作有调无题的传统格局,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张先词被视为“古今一大转移”⒉艺术特色·长于表现歌舞艺术的美妙,用形象化的语言传达琵琶、胡琴等美妙动人的乐音·善于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如“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坠轻絮无影”,被后世誉为“张三影”■王安石词·词作注重抒发个人的性情怀抱,由表现个体人生的感受转向表达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增强了词的历史感和现实感·词的表现功能由娱人转向言志,标志着词风向诗风的靠拢■柳永词⒈声腔体式革新①慢词的发展:大量创作慢词,根本上改变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格局,扩大了词的内容含量,增强了词的表现能力②词调的丰富:自创词调,避免因袭③形式体制完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⒉艺术成就①题材内容*世俗化、大众化·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被遗弃或失恋平民女子痛苦的心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自我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民地展现出柳永一声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抒写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是一种抒情自我化的表现②铺叙:以赋入词,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铺陈描绘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抒情中含有叙事性和情节性③白描: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④结构——多重情感结构*多重时间结构: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回环往复*多重空间结构: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⑤语言:充分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和俚语,富有表现力和生活气息,平易亲切,耐读有味■欧阳修诗文改革⒈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
⒉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同时又反对险怪艰涩“太学体”。
●“太学体”·宋仁宗时,石介写了《怪说》三篇,猛烈攻击西昆体。
以太学生为主的青年士子随之而矫枉过正,竞弃西昆体华美密丽之文风,走上了险怪艰涩的道路,形成了风行一时的“太学体”·太学体”虽然提倡古文反对骈俪,但其自身怪僻生涩,不是健康的文风。
·欧阳修在反对西昆体的同时,还反对“太学体”,痛加排抑,“太学体”终于消声匿迹。
⒊欧阳修对文与道的关系持有新的观点①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②文道并重,把文学看得和道一样重要,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和思想内容同样重要,大大提高了文学的地位⒋欧阳修的诗歌理论:“诗穷而后工”⒌欧阳修的散文特色①内容充实·切刺时弊·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②形式多样·议论文;记叙文:历史散文、游记文、哀祭文、碑志文③抒情性——叙事、议论、抒情有机融合·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低回往复,感慨淋漓·记叙文:哀乐由衷,情文并至④发展散文文体·文赋:对骈赋、律赋进行改造,去除排偶、限韵两重规定,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四六:遵守旧制用四六体写公牍文书,参用散体单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为四六体注入了新的活力⑤平易自然的散文风貌·语言简洁流畅·文风纡徐委婉⒍欧阳修的诗歌特色①题材内容重视现实生活内容·以社会现实为题材·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抒发个人的情怀·咏史②艺术特色·以文入诗,以议论入诗·议论、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得韩诗畅尽之致而避免其枯燥艰涩之失·章法委婉平易,语言清新流畅,形成流丽婉转的风格■梅尧臣——得宋诗风气之先①题材内容·关切时政,反映民瘼·日常生活琐事:饶有兴味②艺术风格——平淡、老成、古拙,言尽而意不止■苏舜钦·题材内容揭露时弊,抒发政治感慨;描写雄奇阔大之景·直率自然,意境开阔,风格雄豪奔放■王安石散文⒈文学观念:重道崇经⒉散文风格·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直陈己见,不枝不蔓,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议论透辟精警,形象性不够,艺术感染力不足⒊诗歌特色①前期——直截刻露·反映社会现实·思亲怀友·咏史述志②后期——丰神远韵·写景抒情■曾巩散文·文字简练平正,议论委曲周详,结构严谨舒缓■苏轼的文⒈散文理论①文道观·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②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③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孟子、纵横家、庄子⒉散文成就①文风:气势雄放②语言:平易自然③具体表现*议论文——史论文、政论文、杂说、书札、序跋·形式活泼·翻新出奇·议论生动,夹叙夹议,兼带抒情,以艺术感染力加强逻辑说服力*记叙文——游记文·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小品文·“辞达”特色:当行即行,当止即止*辞赋·吸收诗歌的抒情意味,融入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四六·典赡高华,浑厚雄大,性情之作■苏轼的诗⒈题材内容①对社会现实不合理现象的批判,从封建社会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着眼,显示出深沉的批判意识②对自然现象、人生遭遇的理性思考,从中挖掘出深刻的哲理内涵⒉思想格调诗歌洋溢出一种昂扬乐观旷达的精神,看尽荣辱沉浮,表现出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⒊艺术技巧·比喻生动新奇,层出不穷,妙喻联生·用典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对仗精工、活泼流动⒋诗歌风貌——清雄·糅合阳刚之气和阴柔之美,以雄放为主■苏轼的词⒈词学观念——“诗词一体”,从理论上打破了诗尊词卑的传统观念,诗与词在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上一致的⒉创作主张——“自是一家”,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⒊词体革新①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内心世界的开拓·表现性情怀抱和个人个性·表现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外在世界的拓展·日常交际·闲居读书·躬耕·射猎·游览游记:将对自然山水的关照与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融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的感慨;在和谐宁静的自然山水中寄托忘怀物我、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②以诗为词,变革词风——突破音乐的制约和束缚,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题序: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创作动机和缘起,便于点明情感指向,对词作的内容给予补充,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又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法③词风——豪迈奔放: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苏门六君子: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陈师道、李廌■黄庭坚诗歌⒈诗歌理论①创作观:诗歌要有所寄托,批判现实;更强调诗歌应抒写性情,以道德修养为根本,反映了宋代士大夫趋于内敛的心态②创作方法:字斟句酌,法度井然③诗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自成一家,主张循序渐进④题材意境上的创新之法:“点铁成金”,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⒉诗歌创作特点①文人气、书卷气浓厚·人文意象密集:书画作品、亭台楼阁以及笔、墨、纸、砚、香、扇·注意开掘人文意蕴:写自然意象,从古代典籍中入手·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诗歌的形象性②艺术风貌——“山谷体”:生新廉悍·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修辞手法:善于出奇制胜·语言: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意象:通过常见的字词组成新奇的意象·声律奇峭:句中音节打破常规;律诗中多用拗句,避免平仄和谐以致圆熟的声调③晚年诗风:返璞归真——平淡而山高水深·语言流畅·意境清新■陈师道诗歌⒈题材内容:主要写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范围狭窄,但真挚诚恳,是寒士生活的真实写照⒉风格特征:朴拙·创作方法:字斟句酌的苦吟,是陈师道自觉的创作行为·简洁精练,质朴无华,外表浑朴而意味深长■江西诗派的发展演变⒈北宋末年①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谓其源流皆出豫章也”,江西诗派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