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地质学-国科大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地质学专业 沉积学考试大纲.doc

《沉积学》考试大纲awerc木《海洋沉积学》考试犬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地质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海洋沉积学是海洋地质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也是地质学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课程。
海洋沉积学主要包括沉积物组成、来源、沉积过程与沉积环境,木大纲涵盖这些主要内容。
沉积物形成丁•特泄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是环境的产物,因此它是地球气候、环境和地质演化的肖•接记录,各种沉枳物中都蕴涵着气候及地质环境演化的丰富佶息。
尽管海洋沉积是个相对年青的学科, 但一肖是地质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点工作内容。
近年來,随着观测和分析实验手段的进步,无论是沉积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冇了迅猛的发展。
硕士研究生入学的海洋沉积学考试,主耍考察学生对海洋沉积学课程最基木知识的掌握稈度,耍求考生准确掌握海洋沉积的基木特征、研究方法、特肚沉积物的地质学意义,并具冇沉积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地质科学问题的基本能力。
一、考试范围1.沉枳物的沉枳与搬运过程2.沉积物结构、构造特征3.沉积物的分类及方法4.沉积作用及控制因素5.各种沉积体系的特征及分布6.早期成岩作用及其特点7.沉积物组成及其物源环境意义8.沉枳记录及其气候与构造环境响应9.海洋沉积学研究方法二、考试要求1、対各种沉积体系的特征、沉枳环境及影响因素冇初步了解,包括近岸、河口硅质沉积体系、陆架硅质沉积体系、陆坡陆隆沉积体系等。
2、对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和一般特征冇准确的把握,掌握沉积物分类方法。
3、准确把握碳酸盐沉积作用,包括矿物成分及结构成分,同位素特征;成岩作用及沉积模式等。
了解大洋沉积作用、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4、准确掌握早期成岩作用及其特点,包括压实和压溶作丿11、胶结作川及胶结类型、胶结物的结构、胶结物的世代、重结晶作用。
5、了解残留沉积与现代沉积的特征与区别,能区分砂质沉积与泥质沉积的“T 带格式的:项H 符号和编号形成环境与弟异。
6、了解口生沉积作用及产物,包括常见口生矿物的成因及形成环境,如, 海绿石、黄铁矿、重品石、方解石、H 云石等。
特邀主编姜在兴教授简介

特邀主编姜在兴教授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卷),期】2010(31)5
【摘要】姜在兴,男,1962年出生,1984年和1987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分别获得石油地质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3月于中科院地质所获得沉积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油气沉积地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Earth Science Frontier》、《古地理学报》、《沉积学报》编委,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中国地质大学;《沉积学报》;《古地理学报》;石油地质学;专业委员会;主编;中国地质学会;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
【相关文献】
1.特邀主编刘池阳教授简介/特邀主编任战利研究员简介 [J],
2.特邀主编金之钧教授简介/特邀主编王清晨研究员简介 [J],
3.特邀主编黄第藩教授、刘文汇教授简介 [J],
4.《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噬菌体抗病”专辑特邀主编徐永平教授简介 [J],
5.《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细菌耐药和应对策略”专辑特邀主编张菁教授、赵明主任药师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学课程设置的历史演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学课程设置的历史演变林秋雁;侯泉林【摘要】本文分析中科院研究生院课程设置历史及教学效果,探讨地质学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及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合理设置与研究生需求的关系.从而不断增加新的课程,涵盖地质学二级学科,使地质学成为一门有广泛应用前景与完整理论体系的学科.【期刊名称】《中国地质教育》【年(卷),期】2010(019)004【总页数】3页(P29-31)【关键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学教育;课程设置【作者】林秋雁;侯泉林【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0从1978~1979学年第二学期起,我院开始设置地质学课程,起初仅设置17门课程:“普通地质学”、“地貌学”、“地质基础”(由4位院士与地质所4位研究员并以张文佑为主授课)、“矿物晶体化学”、“中国大地构造和区域构造综合分析”、“岩石物理化学”、“岩体力学及有限元模拟”、“第四纪地质学”、“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地震地质”、“矿物学选题”、“高温高压技术及深部地质作用”、“岩体结构力学”、“地壳演变”、“板块结构”、“沉积岩专题”、“火成岩变质岩专题”等。
课程基本上涵盖了6个二级学科,平均每学科只有3门课,但有的学科并没有专业课(如古生物地层学)。
到1987年时,由于学生对课程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开设课程增加到30门,并按专业方向(8个方向),每个专业最少设置4门专业课,最多达7门(有一些不同专业重叠的课程)。
当时地学部有186名研究生,地质学方面的有44人,学校要求学生修满24学分,其中专业课要求18学分(约4门课左右),全校1987年已开400门各类课程。
自成立研究生院到1988年的10年中,我院在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在课程设置方面有了较大变动。
地学部以空间物理、大气物理、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地质、地理共6个1级学科设置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73门,其中地质学方面的课程为30门。
地质学一级与二级学科课程设置及课程大纲2010-中国科学院大学

一级学科课程地质学(0709)二级学科课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070901)二级学科课程地球化学(070902)二级学科课程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070903)二级学科课程构造地质学(070904)二级学科课程第四纪地质学(070905)地质学一级学科(070901)课程大纲大纲编号:S070900XJ001高等构造地质学Advanced Structural Geology课程属性: 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 40/2预修课程: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构造地质学专业硕士和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适当浓缩了传统构造地质学教科书的基础知识部分,重点增加了当前国际固体地球科学研究前沿问题所需要的新知识内容,介绍了一些当前国际国内研究热门课题的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概念,增加了部分实用知识内容和研究实例讨论,并尽量使狭义构造地质学知识向固体地球科学的相关学科进行扩展和衔接,同时注重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培养跨学科人才打好知识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板块构造基本理论;构造地质学专题;定量研究构造变形的基本方法-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基础;碰撞造山带基本理论和实例分析。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并能解决实际构造地质问题,为将来开展固体地球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内容提要: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板块构造学基础1.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板块构造地质学基本理论第三章:构造形迹与成因-几何学与运动学1.原生构造:沉积构造,接触关系,沉积构造与变动构造之比较2.线理:类型,成因,a线理和b线理3.劈理:破劈理,褶劈理,板劈理,片理;成因分析4.节理:类型,成因,与其它构造关系第四章构造岩基本问题1.基本类型2.构造岩类型3.构造岩特征第五章逆冲推覆构造1.几何结构:叠瓦式(前展式和后展式),双冲构造(duplex)2.组合型式:背冲,对冲,楔冲; 倾向腹陆式双冲构造(hinterland-dipping duplex), 背形堆垛构造(antiform stack duplex), 倾向前陆式双冲构造(foreland-dipping duplex)3.逆冲作用控制下的褶皱作用:断湾褶皱,断展褶皱,断滑褶皱,及其构造环境4.逆冲推覆构造发育的主要构造环境第六章韧性剪切带1. 基本类型和几何特征2. 糜棱岩的特征和鞘褶皱3. 剪切指向的判定和总位移量的测定第七章伸展构造和变质核杂岩1.伸展构造类型2.低角度正断层及最大有效力矩准则3.拆沉作用4.变质核杂岩5.伸展构造发育的大地构造背景第八章走滑构造与转换断层1.走滑断层特征和类型2.走滑断层不同部位的应力状态3.走滑拉分盆地、走滑挤压盆地、花状构造、牵引构造4.走滑断层与转换断层的区别第九章碰撞造山带1.造山带的概念与研究历史2.造山带的成因类型3.造山带构造样式与大地构造相4.造山带研究实例第十章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基础1.基本原理2.常用测量方法3.应用实例主要参考书:1.朱志澄主编1999, “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武汉2.J. H. Davis and S.J. Reynolds, 1996, Structural Geology of Rocks andRegions.John Wiley and Sons, INC., New York.3. D. Robert and Jr. Hatcher, 1995, Structural Geology -Principle,Concept, andProblem. 2nd Edition. Prentice Hall, Enlewood Cliffs, New Jersey.4.Hobbs B.E., Means W.D. and Williams P.F., 1976, An Outline ofStructuralGeology,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Canada. 刘和甫吴正文等译, 1982, 构造地质学纲要, 石油工业出版社. (显微构造、中尺度构造、大地构造,应力和应变分析等均作了概括介绍)。
我国深层沉积学步入快速发展之路——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沉积学教授朱筱敏

我国深层沉积学步入快速发展之路——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沉积学教授朱筱敏
王大锐
【期刊名称】《石油知识》
【年(卷),期】2016(0)3
【摘要】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我国石油科技工作们已经找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未来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叠合盆地深层能否找到大中型油气田
并发现大量油气储量。
为了让读者了解更多的我国深层石油地质学,尤其是沉积学
研究的进展与成果,我特意采访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著名沉积学教授朱筱敏。
【总页数】2页(P8-9)
【作者】王大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学之良师德之楷模——记我国著名沉积学家、煤田地质学家张鹏飞教授
2.科学
奋进无止境丹心热血育英才——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朱筱敏教授3.科技创新为我国医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教
授4.认清盆地多找油气——访我国著名含油气盆地沉积学专家薛叔浩先生5.古老地层学研究的新领域层序地层学的发展与展望——访层序地层学研究专家朱筱敏
教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深层沉积学步入快速发展之路——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沉积学教授朱筱敏

我国深层沉积学步入快速发展之路——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沉积学教授朱筱敏-工程论文我国深层沉积学步入快速发展之路——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沉积学教授朱筱敏本刊特约记者王大锐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我国石油科技工作们已经找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未来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叠合盆地深层能否找到大中型油气田并发现大量油气储量。
为了让读者了解更多的我国深层石油地质学,尤其是沉积学研究的进展与成果,我特意采访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著名沉积学教授朱筱敏。
问:近年来我国深埋以及古老沉积盆地油气勘探取得了快速发展和显著成效,其中沉积学科发挥了什么作用?答:沉积学是研究形成沉积地层的沉积作用、沉积过程和地质学分支的学科。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沉积学的研究对油气勘探成功起到了巨大作用。
而深层沉积学则向更深、更古老的沉积地层推进,为石油勘探提供了更多依据。
这几年,在我国中西部等多个含油气盆地中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都是与深层沉积学研究的指导分不开的。
比如,在四川盆地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发现的安岳气田,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8000多米深的深层碎屑岩中发现大量的天然气。
我国深层油气资源丰富,随着深层油气勘探和开发的持续深入,深层沉积地质学理论、方法和研究技术也得到了相应发展。
人们根据冲积扇发育构造背景建立了前陆盆地、断陷盆地和克拉通盆地的冲积扇沉积模式;依据进入盆地的河型以及沉积物粒度划分了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还依据三角洲沉积位置和沉积坡度、水深,划分出深水三角洲和浅水三角洲并建立了沉积模式;重力流沉积理论在重力流类型划分(泥石流、碎屑流、浊流)和沉积机制、沉积模式(水道型、非水道型)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石油勘探人员根据沉积学理论、沉积模式和砂体分布特征进一步开展储层性质研究,有效指导了深埋和古老沉积盆地的油气勘探。
问:在深层油气勘探中,我国深层沉积学研究有什么特殊性?答:基于我国中西部古老和深埋含油气盆地地质年代老、埋藏深度大、经历多旋回构造运动改造等地质特征,我国深层沉积学研究主要采用了层序地层学、现代沉积学以及地震沉积学理论方法,通过比较沉积学(现代沉积和露头)的研究,地质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重塑重大构造变革期的多尺度构造古地理以及盆地构造、沉积作用过程,恢复原型沉积盆地的沉积面貌和古地理格局,阐明在不同构造旋回中或深埋地层多尺度层序地层格架中的沉积体系类型及演化,揭示我国中西部沉积盆地沉积背景、构造变革和沉积岩性、沉积相带的差异性,精细刻画少井区、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的地区定量古地理格局、深层砂体的形成过程及主控因素,采用源汇系统新观点、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新方法定量分析预测沉积体系和深埋有效储层分布,建立深层沉积学与深层油气勘探开发之间的良好对应关系,更好地指导深层油气勘探开发。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2沉积相分析

砂
类似于 Ss,Sh,Sp
风成沉积
砂,粉砂,泥
细粒纹层,极小型波 痕
பைடு நூலகம்
溢岸或落洪沉积
粉砂,泥
纹层到块状
后沼沉积
泥
块状,淡水软体动物 后沼、水塘沉积
泥,粉砂
块状,干裂
溢岸或披覆沉积
粉砂,泥
根系
根土
煤,碳质泥
植物,泥膜
沼泽沉积
碳酸盐
古土壤现象
土壤
②垂向层序分析
a.垂向层序是地下地质工作中沉积相分析的重要依 据。一般来说,一定的微相有一定的垂向沉积层序,但 一种垂向层序可能有几种微环境成因,所以垂向层序是 很重要的相标志,而不是绝对标志,需结合其它标志综 合判别;
(1)岩心观察和描述
①资料收集和准备。现代岩心管理一般有现场地质 人员完成的岩心综合柱状图和连续岩心照片,岩心已经 过井深校正归位于测井曲线(放射性测井归位),标有 正确的取样位置及样品编号,以及钻取岩心过程中机械 原因引起的破碎、磨损和缺少等情况,因此储层微相研 究人员在岩心观察描述以前,应收集这些资料,并以此 为基础进行工作。
++
小型
缓波状层理
++
+
+
+
++ +
+
++ ++
+
+
? ++
++ ++
+
水平层理
++ ——+
+
++ +
++
++ +
递变层理
斜交层理
复
簇状层理
杂
树枝状层理
+!
的 复杂的波状层理
复杂的条带状层理
+
+
+
++ +
+ ++ +
+!
热烈庆祝《中国沉积学》(第二版)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一等奖

热烈庆祝《中国沉积学》(第二版)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
秀出版物奖(图书奖)一等奖
佚名
【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
【年(卷),期】2015(17)4
【摘要】由冯增昭、鲍志东、邵龙义、于兴河、朱井泉和郑秀娟主编的《中国沉积学》(第二版),已于2013年8月由石油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自2009年5月正式启动编撰以来,历时4年有余,由高校、中国科学院、石油、地质、煤炭、冶金和核工业各个研究领域中卓有造诣的97位沉积学专家参加撰写,经过50位审稿专家的多次评审,是一部以中国的实际材料为基础,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反映中国当今沉积学各个领域的研究状况、水平和特色的专著。
【总页数】1页(P576-576)
【关键词】中国石油;沉积学;出版物;第二版;化学工业;图书;审稿专家;中国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22
【相关文献】
1.联合会公示2018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教材奖)评审结果 [J], ;
2.2018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教材奖)评选工作启动[J],
3.《天然气净化工艺》荣获中国石油化学工业优秀图书一等奖 [J], 本刊讯
4.《PVC热稳定剂及其应用技术》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一等奖 [J], 吴茂英
5.《反渗透系统优化设计与运行》一书荣获2017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二等奖 [J], 石雪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史学复习资料--国科大

一、中国古近纪和新近纪地史特征1、中国东部地区:受构造环境和气候带控制,古近纪时期中国东部地区存在4种类型的沉积盆地:⏹隆起带上的含煤断陷盆地分布在南北两个潮湿气候带内古阴山-燕山以北:抚顺盆地-河湖沉积。
含暗色砂岩、页岩,底部含油页岩、煤层及玄武岩。
古南岭以南:广东茂名、广西白色盆地:潮湿含煤盆地,油页岩及煤层,局部可遭受海泛,发现咸水介形类化石。
⏹红色膏盐断陷盆地:秦岭和南岭之间的中南地区大型:红色河湖相沉积,含石膏岩盐,出现有孔虫化石海泛层。
等。
如江汉盆地小型:红色山麓堆积和河湖相。
如南雄盆地▪强烈凹陷的海泛河湖盆地:分布于古秦岭以北至古阴山-燕山间的华北地区,古近纪处干湿过渡气候带,渤海沿岸地区、冀中、鲁西北▪半地堑型凹陷,沉降强烈。
▪干湿相间的气候带:同一地点的剖面上,可见红色岩层、暗色岩层,石膏与煤线、油页岩交替出现▪强烈凹陷的海泛河湖盆地:▪东营组砂岩、粉砂岩、泥岩 240-1000m▪沙河街组粉砂岩、泥岩、灰岩,1500-2000m▪孔店组砂岩、粉砂岩夹泥岩厚 50-400m▪准平原游移河湖盆地:内蒙中部地区地壳升降微弱,处于准平原状态。
渐新世末期的地壳活动使很多地方的古近系发生程度不同的微弱褶皱变形,与上覆的新近系不整合接触。
在新近纪时期,中国东部地区在构造、古地理和古气候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渤海湾地区的裂谷作用基本停止;地壳活动表现为大范围的上升或下降,沉积区域普遍扩大。
▪东部干旱气候带消失。
▪新近纪后期沿海地区有大面积玄武岩喷发活动。
▪大型沉降河湖盆地:▪松辽盆地:沉积区范围覆盖整个松辽平原,暗色碎屑岩含煤。
200m▪华北-苏北:沉积区范围扩大,杂色河湖相沉积。
1000-2000m▪隆起带上的静水湖盆和土状堆积:北部大型盆地两侧的隆起区▪山东山旺盆地:泥岩、硅藻土、油页岩及玄武岩组成,厚70-80 m。
▪晋陕高原,“三趾马”红土▪隆起带上的含煤断陷盆地:西南地区的云贵地区滇桂粤闽的一些小型盆地,温湿气候下的湖沼含煤沉积▪隆起带上的游移河湖盆地与古近纪相似,但沉积范围有所扩大。
南极罗斯海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海洋意义

南极罗斯海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海洋意义王家凯;李铁刚;熊志方;常凤鸣;秦秉斌;王琳淼;贾奇【期刊名称】《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年(卷),期】2018(38)5【摘要】大洋深部氧化还原环境与深部水体流通状况以及表层水体生产力密切相关。
表层生产力与深部流通性变化影响着有机碳-呼吸CO_2的转化及其在海洋-大气中的转移,最终与大气CO_2分压(pCO_2)变化密切相关。
故探明大洋深部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对于解决大气pCO_2冰期旋回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以中国第31和32次南极科考获得的南极罗斯海柱状岩心ANT31-R23及表层样为研究材料。
通过元素钙、钛,以及氧化还原敏感元素(RSE)锰、钼、镍、钴、镉的测试分析,以表层样中RSE与Ti的比值作为判断ANT31-R23孔中相应RSE富集程度的背景值。
结果显示,Mn在沉积期均表现出富集,表明罗斯海深部在该孔沉积期为氧化环境。
根据Mn在不同层位出现的富集峰识别出4次强氧化脉冲事件,可能由南大洋底层水流通性增强和/或生产力降低导致。
4次氧化脉冲事件层位中Mo、Ni、Co的明显富集,是由于锰(氢)氧化物对其捕获或吸附所致。
此外,推测分析认为罗斯海对冰期大气pCO_2降低似乎没有明显贡献,但很可能对冰消期大气pCO_2迅速升高起重要作用。
然而这些有关南极罗斯海深部氧化还原环境与大气pCO_2变化之间关联的推测,有待后续该孔精确年代模式的构建,方可进一步验证。
【总页数】10页(P112-121)【关键词】罗斯海;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氧化脉冲;深部流通性;碳循环【作者】王家凯;李铁刚;熊志方;常凤鸣;秦秉斌;王琳淼;贾奇【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4.2【相关文献】1.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古海洋沉积环境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J], 张金亮;张鑫2.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对古海洋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 [J], 常华进;储雪蕾;冯连君;黄晶;张启锐3.南极罗斯海柱样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 [J], 修淳;霍素霞;周勐佳;张旭;邢健;徐美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沉积学-碎屑岩部分(于兴河教授)

一、基本成熟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世纪50 年代) 基本成熟阶段(20世纪 ~60年代
1、浊流与牵引流的认识: 浊流与牵引流的认识: 碳酸盐岩生物化学成因论与浊流的“鲍马序列” 碳酸盐岩生物化学成因论与浊流的“鲍马序列” 2、水槽实验对沉积构造解释的作用 了解了床沙形体变化的顺序:无运动平坦床沙→ 沙纹→沙浪→沙垅→ 了解了床沙形体变化的顺序:无运动平坦床沙→ 沙纹→沙浪→沙垅→ 过渡区→平坦床沙→逆行沙丘→ 过渡区→平坦床沙→逆行沙丘→冲坑和冲槽 3、粒度分析应用于水动力条件的解释 Passega和Visher提出了 Passega和Visher提出了 C—M图和牵引流解释的累积概率图 4、垂向相模式序列的建立 Visher: 建立了13种相模式,其中包括四个河流模式,四个海退模式, 建立了13种相模式 其中包括四个河流模式,四个海退模式, 种相模式, 两个海进模式,一个三角洲模式, 两个海进模式,一个三角洲模式,一个深海模式和一个湖相模式 Bill Yu
沉积地质学发展新航程——地震沉积学

第 21 卷 第 2 期 2019 年 4 月
古地理学报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 Chinese Edition)
文章编号: 1671-1505( 2019) 02-0189-13 DOI: 10.7605 / gdlxb.2019.02.011
Vol. 21 No. 2 Apr. 2019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90°相移 地层切片 研究流程 发展趋势 第一作者简介 朱筱敏,男,1960 年生,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地球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沉积地质学 和层序地层学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 xmzhu@。 中图分类号: P512. 2 文献标志码: A
New developmen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rend of sedimentary geology: Seismic sedimentology
Zhu Xiao-Min1 Dong Yan-Lei1 Zeng Hong-Liu2 Huang Han-Dong3 Liu Qiang-Hu4 Qin Yi1 Ye Lei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地质学专业 《沉积学》考试大纲

《沉积学》考试大纲qwere本《海洋沉积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地质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海洋沉积学是海洋地质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也是地质学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课程。
海洋沉积学主要包括沉积物组成、来源、沉积过程与沉积环境,本大纲涵盖这些主要内容。
沉积物形成于特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是环境的产物,因此它是地球气候、环境和地质演化的直接记录,各种沉积物中都蕴涵着气候及地质环境演化的丰富信息。
尽管海洋沉积是个相对年青的学科,但一直是地质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点工作内容。
近年来,随着观测和分析实验手段的进步,无论是沉积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有了迅猛的发展。
硕士研究生入学的海洋沉积学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海洋沉积学课程最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准确掌握海洋沉积的基本特征、研究方法、特定沉积物的地质学意义,并具有沉积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地质科学问题的基本能力。
一、考试范围1. 沉积物的沉积与搬运过程2. 沉积物结构、构造特征3. 沉积物的分类及方法4. 沉积作用及控制因素5. 各种沉积体系的特征及分布6. 早期成岩作用及其特点7. 沉积物组成及其物源环境意义8. 沉积记录及其气候与构造环境响应9. 海洋沉积学研究方法二、考试要求1、对各种沉积体系的特征、沉积环境及影响因素有初步了解,包括近岸、河口硅质沉积体系、陆架硅质沉积体系、陆坡陆隆沉积体系等。
2、对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和一般特征有准确的把握,掌握沉积物分类方法。
3、准确把握碳酸盐沉积作用,包括矿物成分及结构成分,同位素特征;成岩作用及沉积模式等。
了解大洋沉积作用、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4、准确掌握早期成岩作用及其特点,包括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及胶结类型、胶结物的结构、胶结物的世代、重结晶作用。
5、了解残留沉积与现代沉积的特征与区别,能区分砂质沉积与泥质沉积的形成环境与差异。
6、了解自生沉积作用及产物,包括常见自生矿物的成因及形成环境,如,海绿石、黄铁矿、重晶石、方解石、白云石等。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沉积岩石学》教学大纲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沉积岩石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沉积岩石学;英文名称:Sedimentary Petrology课程编码:131031学分:5分总学时:8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6学时,实验学时:24学时适应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先修课程: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普通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执笔人:何幼斌审订人:李维锋、胡明毅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沉积岩石学》属于学科基础课。
沉积岩的分布面积很广,大陆表面约有75%的面积被沉积层覆盖,大洋底几乎全部被沉积物和沉积岩所覆盖。
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包括沉积矿产)的特征、生成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的一门地质科学。
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主要讲授沉积岩和沉积相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沉积岩和沉积相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沉积岩和沉积相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鉴别沉积岩的基本技能,学会开展沉积相研究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具有沉积岩石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程和毕业后进行油区岩相古地理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学时)沉积岩、沉积岩石学、沉积学的概念(重点);沉积岩石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沉积岩石学的任务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6学时)本章重点是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沉积岩的分类。
第一节沉积岩原始物质的来源母岩的风化作用及其风化产物类型,碎屑岩的矿物成熟度概念及其研究的地质意义,风化壳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地质意义第二节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碎屑物质在流水、空气、冰川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第三节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溶解物质(胶体溶液、真溶液)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生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和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及其二者关系;正常沉积和事件沉积的概念及关系第四节沉积期后变化沉积后作用概念、基本类型、特征及其阶段划分第五节沉积岩的分类第三章沉积岩的构造和颜色(6学时)本章重点是层理、波痕第一节绪论研究沉积岩构造和颜色的意义,沉积构造分类第二节物理成因的构造流动成因的构造、侵蚀成因的构造、同生变形构造、暴露成因的构造第三节化学成因的构造结晶构造、压溶构造、结核第四节生物成因的构造生物遗迹构造、生物扰动构造、生物生长构造、植物根痕第五节沉积岩的颜色第四章陆源碎屑岩(10学时)本章重点与难点:碎屑岩的成分与结构、砂岩分类第一节碎屑的物质成分碎屑物质(矿物碎屑、岩石碎屑)、化学沉淀物质;碎屑岩的化学成分第二节碎屑岩的结构碎屑岩的结构组分(碎屑颗粒、杂基、化学胶结物、孔隙)的概念及各结构组分的特点;碎屑岩的胶结类型、颗粒支撑性质;碎屑岩的结构成熟度概念及研究的地质意义第三节砾岩和角砾岩砾岩的一般特征,砾岩的分类,砾岩主要成因类型的特点,砾岩研究方法和意义第四节砂岩及粉砂岩砂岩的一般特征,砂岩的分类,各类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的特点及其形成环境,通过砂岩资料研究物源区构造背景,粉砂岩的一般特征及粉砂岩的成因第五节粘土岩粘土岩的一般特征,粘土岩的分类及其主要类型的特点,粘土沉积物的沉积后变化及其与油气关系第五章火山碎屑岩(1学时)火山碎屑岩的概念及岩石的一般特征,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及各主要岩石类型的特征,火山碎屑岩的成因类型及其识别标志第六章碳酸盐岩(8学时)本章重点是与难点: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石灰岩的分类、白云岩的生成机理第一节碳酸盐岩概论碳酸盐岩岩石学研究新进展,碳酸盐岩的物质成分和结构组分特点,碳酸盐岩的构造和颜色。
中国沉积学的回顾和展望

中国沉积学的回顾和展望
刘宝珺
【期刊名称】《矿物岩石》
【年(卷),期】2001(21)3
【摘要】本文对中国沉积学 5 0年来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 ,并对中国沉积学未来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解释。
中国沉积学经历了 5 0年代的奠基阶段、5 0年代末和 6 0年代初的总结提高阶段、70年代科学的沉积学发展阶段和80年代之后的走向国际和走向全球阶段。
中国的沉积学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总页数】7页(P1-7)
【关键词】沉积学;中国;沉积岩石学;层序地层学;人口;资源;环境;沉积矿床
【作者】刘宝珺
【作者单位】成都地质矿产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12.2
【相关文献】
1.中国沉积学发展战略:沉积学相关实验室及设备现状与展望 [J], 王璞珺;陈桐;张立斌;高翔;高有峰
2.中国沉积学发展战略:沉积学教育现状与展望 [J], 高有峰;张立斌;陈桐;王璞珺
3.地震沉积学在中国:回顾和展望 [J], 曾洪流
4.中国沉积学若干领域的回顾与展望——庆祝《沉积学报》创刊二十周年 [J],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
5.六十年来中国沉积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J], 叶连俊;孙枢;郭师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2-14-NSFC-白云石解析

2014-2-14-NSFC-白云石+白云岩检索条件:修改项目名称OR 摘要OR 主题词= 白云石批准时间= 1955年- 2014年1.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微生物白云岩成因及同期古海水对白云石形成的影响和制约负责人:由雪莲金额:25万申请时间:2015学科代码: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D0206)项目批准号:41402102申请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关键词:微生物白云岩;下古生界;塔里木盆地;古海水已收藏2.基于岩石学的TSR机制及其对碳酸岩储层改造机理研究负责人:姜磊金额:24万申请时间:2015学科代码:石油、天然气地质学(D0207)项目批准号:41402132申请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关键词:热化学硫酸盐反应(TSR);白云岩溶解;次生孔隙;成岩流体;碳酸盐岩储层已收藏3.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白云岩成因机理研究负责人:钟大康金额:100万申请时间:2015学科代码: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D0206)项目批准号:41472094申请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关键词:热水沉积;白云岩;成因机理;沉积序列与沉积模式;白音查干凹陷已收藏1.含白云石碳酸盐岩在水泥混凝土中高效和安全应用基础研究负责人:许仲梓金额:83万申请时间:2015学科代码:新型水泥材料(E020501)项目批准号:51472116申请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关键词:白云石微粉;低碳水泥;碱-碳酸盐反应;去白云石化反应;辅助性胶凝材料已收藏2.微细粒胶磷矿与白云石絮凝浮选分离机理研究负责人:张覃金额:85万申请时间:2015学科代码:矿物加工工程(E041102)项目批准号:51474078申请单位:贵州大学关键词:微细粒;胶磷矿;白云石;分散絮凝;浮选已收藏3.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微生物白云岩成因及同期古海水对白云石形成的影响和制约负责人:由雪莲金额:25万申请时间:2015学科代码: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D0206)项目批准号:41402102申请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关键词:微生物白云岩;下古生界;塔里木盆地;古海水已收藏4.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碎屑岩储层中具高δ13C白云石胶结物的成因负责人:黄可可金额:26万申请时间:2015学科代码: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D0206)项目批准号:41402104申请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关键词:白云石胶结物;高δ13C值;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已收藏5.白云石与水溶液之间镁同位素分馏系数的实验标定负责人:李伟强金额:95万申请时间:2015学科代码:同位素地球化学(D0301)项目批准号:41473002申请单位:南京大学关键词:镁同位素;同位素分馏;白云石;热液实验;标定已收藏6.冷泉系统中原生白云石(岩)形成环境的地球化学示踪负责人:佟宏鹏金额:25万申请时间:2015学科代码:海洋地质学(D0603)项目批准号:41406075申请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关键词:冷泉;白云石;流体环境;地球化学示踪已收藏1. 生物质催化气化过程中橄榄石负载镍催化剂对焦油裂解及再生机理研究负责人:武宏香参与人:李海滨, 王小波, 刘安琪, 冯宜鹏, 陈泽安金额:24万申请时间:2013学科代码:生物质能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E060702) 项目批准号:51306192申请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生物质;焦油;镍/橄榄石;催化;再生查看摘要收藏摘要生物质气化技术是生物质高效利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副产物焦油限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如何高效去除焦油成为生物质气化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地质学”问题思考
第一章沉积地质学发展历程与趋势
1、沉积地质学主要发展阶段划分及科学社会背景。
2、沉积地质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成就及事件。
3、沉积地质学发展趋势或热点领域(3个以上)。
第二章地球表面层圈作用及地史演化记录
1、地球层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演化的基本过程。
2、沉积记录全球对比的基本因素和时空观。
3、晚元古代、显生宙重大地质事件的沉积记录特征。
4、地质历史时期重大沉积记录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效应)。
5、温室效应、缺氧事件的沉积记录特征及类型。
6、重要生物演化界面上下沉积记录特征及控制因素。
7、重要冰期-间冰期的沉积记录特征及发育规律。
8、大气CO2循环、成因与沉积记录发育规律。
第三章沉积系统过程与沉积标志
1、沉积物原始生产的主要类型、基本过程及其控制因素。
2、牵引流与重力流的异同。
3、重力流沉积物的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研究进展。
4、沉积过程中生物作用的基本类型及机制。
5、沉积分异作用的主要类型、机制及存在问题。
6、混合沉积作用的基本类型。
7、沉积构造的类型、特征及环境意义。
第四章沉积相与沉积体系
1、冲积扇沉积的基本类型与模式。
2、曲流河与辫状河沉积特征的差异。
3、三角洲沉积的基本类型与模式。
4、碳酸盐台地发育的基本条件与控制因素。
5、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的基本类型与模式。
6、冷水碳酸盐沉积的基本组成特征及环境特征。
7、深水沉积类型与控制机制。
8、火山碎屑沉积类型与控制机制。
7、沉积相与沉积体系研究基本方法。
第五章成岩作用与成岩序列
1、碎屑岩/碳酸盐岩成岩阶段划分及其界定参数。
2、碎屑岩/碳酸盐岩主要成岩类型、特征与对比。
3、沉积成岩过程中微生物的主要作用及效应。
4、碎屑岩/碳酸盐岩主要成岩作用序列与模式。
5、常见白云岩化模式、机理及研究问题。
6、碎屑岩/碳酸盐岩主要无机与有机成岩地球化学反应机理。
7、构造成岩作用的基本类型及鉴别特征。
第六章沉积地层的结构与盆地形成分布
1、沉积旋回的成因类型、特征及驱动机制。
2、沉积层序类型及其发育的驱动机制。
3、盆地类型划分的原则。
4、主要盆地的基本充填序列与控制机制。
第七章沉积古地理与古构造
1、威尔逊旋回与非威尔逊旋回。
2、碎屑沉积物源示踪指标类型与源-汇体系分析方法。
3、古地理图类型。
4、活动(构造)古地理基本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九章沉积地质与资源形成分布
1、有机相的内容。
2、优质烃源岩与非烃源岩发育环境与主要因素。
3、储层中有机酸分布与来源。
4、控制砂岩与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的因素。
5、储层沉积-成岩非均质性及其时空属性研究思路。
6、沼泽类型、沉积特征及演化趋势。
6、层控矿床主要类型及主要控制因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