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3)城市在区域交通网中的位置
按照城市在区域交通网络中的位置和对外交通的组织形 式,可把城市分为:交通枢纽、尽头式和穿越式城市。 与城市交通网布局中外围环线的建设密切关联。 对于交通枢纽式城市,外围环线的规划、建设比较重要, 以避免不必要的过境交通通过式中心,造成城市中心区 的交通拥挤、阻塞。 对于尽头式城市,环线的规划、建设则应该慎重。 穿越式城市通常为小城市,交通网络规划应考虑城市的 发展,引导过境交通偏离中心区。
13
分散组团式结构

分散组团式城市的特点是城市由几个中心组成, 与此对应的交通网络应该是环形放射状或带状 形式。前者对应于一般的分散组团式城市;后 者对应于带状分散组团式城市。 适用于地形比较复杂的城市。

14
带状结构、棋盘式结构、自由式结构
带状城市的特点是城市由几个分布于同一带上 的组团组成,与此对应的交通网为带状形式。 适用于受地形限制的城市。 棋盘式城市的特点是城市均匀分布,与此对应 的交通网络为方格式交通网。适用于地形限制 较少的平原地区。 自由式城市的特点是城市受特定的地形、水系 等约束而自由发展,与此对应的交通网络为自 由式交通网。适用于海岸城市或水系比较发达 的地区。
24
(3)路网结构
路网结构是指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 路在长度上的比例,衡量道路网的结构合理性。 根据城市道路功能的分类和保证交通流的畅通, 路网结构应该为“塔”字型,即城市快速路的比 例最小、按照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 路的顺序比例逐渐增高。其比例值分别被推荐为 ≤5%、27%~30%、32%和33%~36%。

33
8.2 交通网络的拓扑建模
在交通网络中,节点集N由发生节点集R、吸引节点集 S 和交叉口之类的交汇节点等组成。一般,用正整数n 表示和识别。 对于将交通小区内诸指标进行集计处理的交通需求预 测方法,发生、吸引节点表示交通小区人口密集或政 府行政机关的集中的地点。将这些发生、吸引节点对 与 rs 对应,并称之为 OD 对。 路段集合A对应着实际道路路段、或由几条道路区间 合并成一条假想的道路路段。一般,路段集A的要素a 用正整数表示。
28.3 45.9 25.3 27.1
9.6
8.8
10.3 22.8 14.2 21.4
13.1 18.6 36.7 8.00 7.14 13.3 18.4 18.4 18.1 18.1 16.2
20
8 表 4.3-2 我国主要城市道路用地
城市名称
上海 北京 天津 沈阳 武汉 广州 哈尔滨 重庆 南京 西安 成都 大连 长春 太原 济南 兰州 昆明 郑州 长沙 杭州 南昌 石家庄
第8章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主要内容: 第1节 交通网络与线路布局规划
第2节
交通网络的拓扑建模
1
8.1 交通网络与线路布局规划
8.1.1 交通网络结构与布局 1. 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式
(1)方格网式
(2)带状
(3)放射状 (4)环形放射状 (5)自由式
2
方格网式
方格网式交通网优点是各部分的可达性均等, 秩序性和方向感较好,易于辨别,网络可靠性 较高,有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和建筑的布置。 缺点是网络空间形式简单、对角线方向交通的 直线系数较小。
指标
道路用地率 (%) 9.43 6.11 9.59 9.19 5.72 6.66 8.74 8.92 7.07 7.64 8.40 6.34 7.75 6.26 13.65 3.19 3.57 5.83 4.96 6.33 5.09 7.53 7.99 8.04
人均道路用地 (m /人) 3.2 4.8 7.1 4.7 3.6 4.5 5.3 4.0 4.8 5.5 4.2 7.0 5.0 6.6 10.4 4.2 2.9 5.0 4.3 5.0 2.9 6.0 4.8 7.4
22
(2)干道网间距(km)
干道网间距即两条干道之间的间隔,对道路网 密度起到决定作用。 我国没有规定城市干道的间隔,国际上各国采 用的标准也不一致。 荷兰规定干道间隔为800~1000m;美国为 1/2~2英里;丹麦哥本哈根为700m;德国慕 尼黑为700~1000 m;英国道路多采用区域自 动化控制,道路间距以250~700 m为宜;日 本没有规定干道间隔的具体数值。

6
自由式
多为因地形、水系或其他条件限制而使道路自由 布置。 优点是较好地满足地形、水系及其他限制条件。 缺点是无秩序、区别性差,同时道路交叉口易形 成畸形交叉。 适合于地形条件较复杂及其他限制条件较苛刻的 城市。

7
2.城市交通网络形式与城市类型
(1)城市规模 (2)城市性质
(3)城市在区域交通网中的位置
(1)道路网密度(km/km2)


我国城市道路网密度普遍偏低。 原因在于:一是我国经济基础薄弱、资金不足和政策 导向等,致使城市基础设施条件非常薄弱,建设水平 低。二是从城市结构布局看,我国的城市多为用地紧 凑、人口高度密集型城市,道路用地也受到很大程度 的限制。 在进行城市中心区改造时,应该考虑加强交通基础设 施的建设,增加道路网的密度,有条件的城市考虑增 加轨道网的密度;对于规划区或新开发区,应该参考 发达国家的道路网密度值确定。

15
8.1.2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评价
交通网络是城市或区域的骨架,是保证用地功 能发挥和保持拉动经济、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 础设施,左右着城市或区域的发展方向或规模。 因此,交通网络布局的合理性也应作为研究的 问题。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评价主要是对其空间布局合 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其内容主要有: 评价指标的选择与确定和评价方法。
32
40
2.5
45
68
3.0
9
8
1.8
17
32
3.8
方格加环形放射式路网的连接度较方格式路网高,连接性能好; 环形放射式路网比单纯放射式路网的连接度高;说明城市道路 网成环成网的状况越好,其连接度越好。
2.评价方法
利用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方法主要有:

层次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19
表 8-1 发达国家城市道路用地
芝 加 哥 旧 金 山 巴 塞 罗 那 名 古 屋 平 均 值
城市名称 指标
道路用地率 (%) 人均道路用地 (m 2 /人) 道路网密度 (km/km 2 )
纽 约
伦 敦
米 兰
巴 黎
东 京
大 阪
25.4 23.4 14.9 16.6
8.7
20.0 15.8 14.1 14.4 17.2 17.1 —
31
层次分析法 (AHP)
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层次结构模型
32
8.2 交通网络的拓扑建模

网络可以描述道路和交叉口等物理性构造之间的 概念性结构。 网络是由点集和与此连接的线组成,并将点的集 合称为节点 (Node) 集,用N表示;将连接节点 的线段的集合称为路段 ( Link) 集 ,用A表示。 网络可以用由点和线段组成的有向图G(N,A)进 行数学描述。
1.评价指标
(1)道路网密度(km/km2)

道路网密度是指单位城市用地面积内道路的长
度,表示区域中道路网的疏密程度。

道路网密度(km/km2)=城市建成区内道路总长
(km)/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km2) 道路网密度既体现城市道路网建设数量和水平, 又可反映城市道路网布局质量优劣。

18
1.评价指标

11
(4)城市发展形态结构
①中央组团式结构
②分散组团式结构
③带状结构 ④棋盘式结构 ⑤自由式结构
12
中央组团式结构


中央组团式城市的特点是有一个强大的城市中心,因 此与此对应的交通网络应该是放射形或环形放射状, 以处理城市的内外交通和过境交通。 适用于平原城市城市。 J.M.Tomson将如图所示方格加环形放射交通网络布局 称为限制交通战略模式,并指出其适用于具有强大的 市中心,周边设置卫星城,采用分级规划建设,且具 有较好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城市。

16
1.评价指标
以城市道路网络布局为例,在确定评价时,主要 遵循以下原则:
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静态指标指道路网密度、 道路面积率、各等级路网的比例等。动态指标对道路 网服务的交通流因素的评价指标。 科学性定量评价与专家经验判断相结合。 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避免过高确定目标。

17

25
(4)道路面积率(%)
道路面积率即道路用地 (S1)面积占城市建设用 地面积的比例。 我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 标准》中,要求道路广场用地(S)占城市建设 用地的比例为8%~15%。 我国国标的规定值偏小。 建议调整到10%~30%较为合适。

26
(5)人均道路面积(m2/人)

3
带状
带状交通网是由一条或几条主要的交通线路沿 带状轴向延伸,并且与一些相垂直的次级交通 线路组成类似方格状的交通网。 此种交通网络形式可使城市的土地利用布局沿 着交通轴线方向延伸并接近自然,对地形、水 系等条件适应性较好。

4
放射状

常被用于连接主城与卫星城之间。
5
环形放射状
城市骨架交通网络由环形和放射交通线路组合 而成。 以放射状交通线路承担内外出行,并连接主城 与卫星城; 环形交通网承担区与区之间或过境出行,连接 卫星城之间,减少卫星城之间的出行穿越主城 中心。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九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
9
(2)城市性质
城市按照其主要的土地利用、经济位置等可分 为:工业城市、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及特 殊功能城市。 交通枢纽城市又可以分为铁路枢纽城市、海港 城市、河埠城市和水上交通枢纽城市等。 该种分类方式与城市道路网的关系不明确。

23
(2)干道网间距(km)
确定道路网布局应该考虑以下内容: ① 交通流的连续性。为了保持车辆行驶效率、提高道 路的通行能力,以次干道间距不小于300m,主干道间 距不小于600m为宜。 ② 城市用地。对于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中心区一般为 商务区,出行率高,客流较为集中,干道间距过稀不 利于居民出行;居民小区一般规模较大,而小区内部 不能行驶过境交通和公共交通。因此,以次干道间距 为300~400m,主干道间距为600~800m为宜。对于 城市工业区及城市边缘地区,由于交通量较小,干道 间距可以适当增大,以次干道间距为500~600m,主 干道间距为1000~1200m为宜。
人均道路面积是指城市居民人均占有的道路面 积。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给 出了道路广场用地为7~15 m 2 /人。 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指标也应该相应提高。

27
(6)道路网的可达性
道路网的可达性 (Accessibility )是指所有交通 小区中心到达道路网最短距离的平均值。 该指标值越小,说明其可达性越好,路网密度 越大。
(4)城市发展形态结构
8
(1)城市规模
城市的规模通常用城市人口规模表示。 特大、大城市的道路网一般比较复杂,多为集 中典型路网形式综合的混合式路网。 中等城市的路网布局相对比较简单,多以一种 典型形式为主,在平原地区和限制条件比较少 的地区,多以方格网式为主。 小城市一般以几条主干街道为主。

1 La Nz
L
Hale Waihona Puke Baidui 1
Nz
i
式中, Nz—交通小区数; Li—i交通小区到道路网的最短距离。
28
(7)道路网连接度

道路网连接度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 程度。
2M J N
式中, M—道路网中路段数; N—道路网的节点数。
29
表 4.4-3 简单道路网布局的连接度值 网络布局形式 节点数 网络总边数 联结度值



我国1991年3月颁布的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 划建设用地标准》,该标准将我国的城市用地分为10 大类、46中类、73小类。 10大类中,第5类为对外交通用地(T)、第6类为道路广 场用地(S)。前者为担负城市对外交通的综合交通设施 的用地,而后者又分为道路用地(S1)、广场用地(S2) 和社会停车场库用地(S3)。 道路用地(S1)又分为主干道用地(S11)、次干道用地 (S12)和支路用地(S13),并被界定为包括主干道、次 干道、支路、交叉口用地,不包括居住区内居住小区 级及其以下级道路,也不包括各种用地内部的道路。
2
道路网密度 (km/km ) 9.07 5.98 9.29 9.16 6.06 6.66 10.4 11.46 6.98 7.59 7.74 4.28 6.60 6.96 11.09 3.09 3.38 4.90 6.61 8.19 9.37 7.27 7.34 3.65 6.55
2
乌鲁木齐 深圳 平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