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大使馆妈妈教案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大使馆妈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ca2c6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e.png)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大使馆妈妈教案大使馆妈妈教学目标、会认“驻、逗、厨、鞠、躬、衷”等六个生字二、自学文内容,明白得陈小龙什么缘故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3、默读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咱们的爱,教育学生酷爱祖国,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明白得大使馆是如何帮忙陈小龙的,及称霸小龙给大使馆那封信的内容,从而明白陈小龙什么缘故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教学难点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咱们的爱,教育学生酷爱祖国,报效祖国。
教具预备生字卡片导学过程二次备一、前谈话,导入新、当你身处异地、语言不通、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时,最期望取得的是什么?(他人的帮忙)。
的确,有如此的一名小伙子,也有一样的感受,而明一他的经历更让人难忘。
让咱们一路走进文——《大使馆妈妈》。
二、板书题。
(齐读题)3、看着题,你有哪些疑问?(什么缘故称大使馆为妈妈呢?)带着这些疑问,读读文,从中找到答案。
二、通读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址多读几遍,要读得流畅。
、师巡视指导导。
二、检查自读情形,正音,专门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驻、厨、忱、衷都是翘舌音。
3、再读文,想一想什么缘故陈小龙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三、小组讨论,深化感悟依照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问题一:陈小龙是在什么情形下取得中国大使馆帮忙的?、在文第4自然段,学生汇报:在市拉格机场,由于他一句外语都不懂,看着周围的乘客纷纷离去,他呆呆地站在候机厅,不明白如何办才好。
二、想象一下那时陈小龙的心情如何?(可怕)问题二:中国大使馆是如何帮忙陈小龙的?他的心情又是如何的?、在文的第至7自然段,学生汇报:第一……然后……接着……二、现在的心情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感动、快乐、像抵家一样的温暖)3、找出感动的句子读一读“他朝大使馆深深地行了一个鞠躬礼,然后钻进大门,双手抱头,哭了起来。
问题三:陈小龙什么缘故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朗诵陈小龙写给大使馆的信,体会人物的情感。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百花园三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百花园三](https://img.taocdn.com/s3/m/f0f4740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a.png)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百花园三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呆小鹅故事》的基本意思。
2.培养学生锻炼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心和保护意识。
4.关注学生口语表达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并引导学生理解小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
2.教学难点: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感受和行为。
教学过程Part One: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段小游戏视频,因为视频中有关于小鹅的场景和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小鹅在视频中没有做什么事情?2.为什么小鹅无法在水中游?3.小鹅的妈妈在哪?Part Two:自主阅读与赏析(15分钟)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呆小鹅故事》,并引导学生想象小鹅的形象,感受小鹅的心情,在阅读时,学生要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意思。
Part Three:集体阅读与讲解(2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集体阅读课文,并引导学生回顾、总结课文中的重要内容。
2.教师详细讲解环境和情境,生动形象地描述小鹅和小伙伴的生活方式,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问,促进学生思考和理解。
Part Four: 学生交流和答疑(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互相交流。
同时,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Part Five:课外拓展(5分钟)教师提供相关动物的知识,例如:鸭、鹅、鸟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了解动物世界。
作业布置1.让学生认真完成课堂笔记,整理课堂重点和难点。
2.要求学生阅读一篇关于小动物的文章,加强阅读训练并注重口语表达能力。
3.学生口语表达任务:每个学生都要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动物,记录100字左右的心情故事或者是生活感悟。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水平来看,这个教案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教师要注重课堂的互动和引导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在阅读和听讲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阅读能力。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孔子学琴》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孔子学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c2173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6e.png)
教案设计1【内容简析】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解并描述了宏大的思想家、教化家孔子五十岁时向师襄学琴,勤学苦练,最终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故事,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文章语言朴实简练,人物形象显明,以孔子学琴为主线绽开故事,凸显孔子坚韧进取、追求卓越的艺术形象。
全文既有对孔子学琴的正面描写,又有从师襄的眼睛看孔子学琴的侧面描写,还有师襄神态的不断改变。
课文先描述师襄对孔子学琴的表现不解,再写师襄看到孔子弹琴后的恳切评价与确定,接着写师襄愉悦地观赏孔子弹琴,最终写师襄惊异于孔子琴艺的超群,由衷地佩服孔子。
通过师襄对孔子学琴过程的看、问、听、赏的动作与语言的描写,读者感受到孔子刻苦练习,技艺不断提高,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过程。
全文线索明晰,层次清晰。
根据时间的依次,写了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即学会曲谱——驾驭技巧——弹出思想——曲中识人,情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化,使故事既连贯又紧凑。
让读者在阅读故事中感受到孔子孜孜以求的学习看法与进取的精神,从而产生深深的敬意,受到感染与教化。
围绕课文的主要情节,课文配有一幅插图,表现的是孔子专心弹琴,师襄沉醉于琴声之中的情景。
观看插图,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理解课文。
【设计理念】先哲前贤的故事闪耀着先贤的才智光线与生命的色调,是后人成长的养分与学习的楷模。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与先贤进行精神对话,了解他们的经验,解读他们的人生,体会我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在阅读中受到启发与教化,学习其精神、吸取其力气,为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精神的根基。
【教学目标】1.辅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搜集并选择、整理有关孔子的资料,扫除阅读障碍,逐步养成运用工具书及背景资料进行独立阅读的习惯。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尝试归纳默读的方法,沟通默读的阅历,提高默读的效率。
在默读中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及作用,达到读懂课文的目的。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孔子刻苦学习的看法及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从中受到启发与教化。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百花园六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百花园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5b337131b765ce05081456.png)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1.区分音形相似的字2.是体会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
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语文百花园”,去采撷一朵朵知识的花朵、智慧的花朵。看谁的花朵开得最鲜,开得最艳!
二、分项训练
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两幅图画)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画,它们有什么不同?再读读泡泡框的内容,你能说说图画的意思吗?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二次
备课
教学
反思
编写组成员:
审稿:
教学时间:
年月日
第周
星期
上午
下午
第节
课题
四年级第六单元语文百花园六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1、懂得交朋友的重要,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
(3)学生读文,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可结合短文中的句子来理解,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教师不进行过多的分析讲解。]
(4)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提出来共同讨论。
语文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三维改全版)教案
![语文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三维改全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77ece4910ef12d2bf9e715.png)
教学计划一、教材简析:1、指导思想:本册教材是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发展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的编排注意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结构清晰,分段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并加强过程与方法、只是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2、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本册教科书编排了8个单元。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
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其中,精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略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及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
在本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
编排了一些名人介绍。
3、教材特点:(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3)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4)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全班共有名学生,其中语文能力强的只占 %,大多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较差,通过几学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好转,但还不够自觉,还有几人的语文基础更差,连最简单的汉语拼音也不会拼读。
平时应加强训练。
三、学期教学目标: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从生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此举的意思:能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睁开字帖。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024年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钓鱼》教案
![2024年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钓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7efd0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2.png)
2024年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钓鱼》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钓鱼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描绘场景的想象与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并进行评价。
3.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齐读,并解释字词的意思。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生字词在课文中的运用。
4.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课文中所描绘的钓鱼场景。
学生分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生字词。
2.绘画展示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钓鱼的场景。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绘画过程中的感悟。
3.表演展示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内容的表演。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4.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钓鱼的理解,以及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拓展活动学生进行“钓鱼”主题的写作练习。
教师选取几篇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
3.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5.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课文背诵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巩固记忆。
3.知识竞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关于课文内容的竞赛。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大使馆妈妈》语文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大使馆妈妈》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c580b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e.png)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大使馆妈妈》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大使馆的工作内容,理解大使馆妈妈的工作2.学习如何写一篇感谢信3.通过朗读表演,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4.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的感恩心,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教学重点1.理解大使馆的工作内容2.学习感谢信的写作格式及常用语句3.朗读表演,训练口语表达能力4.培养感恩心,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教学难点1.情感教育:如何培养学生感恩心,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2.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呈现出感谢信的真实情感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标准发音的朗读版《大使馆妈妈》教材•制作好感谢信写作格式及常用语句的PPT•四年级下册学生作业板书•大使馆妈妈的相关图片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为感谢感人之举留意周围的事情教学流程步骤一:导入教师用儒雅的笑容欢迎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到温馨而放心。
步骤二:学生阅读教材1.教师用口吐清晰明了的语音朗读一遍教材,使学生快速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自主阅读一遍教材。
3.让学生到“阅读角”自行阅读教材第一段,并回答课堂提问:“大使馆妈妈的工作是什么?”步骤三:教授感谢信写作格式及常用语句注意:感谢信写作是本课的核心内容,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需仔细演示和讲解每一个步骤。
1.写作格式•头部:称呼对方,介绍自己,说明写信目的。
•内容:感谢对方的善良之举,给出具体感谢表述。
•结尾:表达再次感谢之情,并希望有机会再次见面。
2.常用语句•感谢您的XXX,让我感到很XXX。
•从心底感谢您做的每一件事情,我感到非常XXX。
•我很感激您给予我的XXX。
•非常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为我做了XXX。
•谢谢你那么认真地做了XXX。
•多谢你关心,让我XXX。
•让我知道了朋友间互相帮助的价值。
•谢谢你带给我XXX,我从中学到了很多。
步骤四:操练感谢信的写作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认真讲解的感谢信格式,利用教师提供的常用表达语句,写一封感谢信,辅导学生如何适度表达他们的感觉。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钓鱼》教案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钓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f1812979563c1ec5da7168.png)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钓鱼》教案《钓鱼》教学目标.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多媒体。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题纲.初读课文,独立学习生字。
2.自由读课文,根据记叙的线索,体会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注意抓住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和表达深刻的语句。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
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
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二.初步了解课文.学习生字词(1)生字读音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
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显示:放好鱼饵抛出钓线湖面涟漪耐心等待鱼竿剧抖大鱼挣扎小心翼翼操纵钓线鱼跃不已筋疲力尽拉鱼上岸父子得意乞求无果不容争辩放鱼回湖依依不舍月光如水获得启示遇到诱惑思父告诫道德抉择简单问题道德实践勇气力量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3)课文内容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三.练习朗读课文.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大使馆妈妈》教案
![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大使馆妈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8f86dc58fb770bf68a55bc.png)
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大使馆妈妈》教案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大使馆妈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陈小龙在孤助无援时中国大使馆是怎样帮助他脱离困境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懂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陈小龙在孤助无援时中国大使馆是怎样帮助他脱离困境的。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你身处异地、语言不通、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时,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别人的帮助)的确,有这样的一位小伙子,也有同样的感受,而他的经历更让人难忘。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大使馆妈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大使馆是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称大使馆为妈妈?资料袋:大使馆是一国在建交国首都派驻的常设外交代表机关。
大使馆代表整个国家的利益,全面负责两国关系。
大使馆的首要职责是代表派遣国,促进两国的政治关系,其次是促进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关系,使馆同时具有领事职能。
促进两国关系和人民间的往来是领事馆的重要职责,但其最主要的职责是领事工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
2.师范读课文,按要求扫除生字、词障碍并指导朗读。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我会读。
驻(zhù)足逗(dòu)留厨(chú)师鞠躬(jūgōng)由衷(zhōng)(2)理解词语。
举目无亲:形容只身在外,十分孤单。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使馆妈妈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使馆妈妈](https://img.taocdn.com/s3/m/7cca304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1.png)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使馆妈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所针对的是四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材,本节课程的教材部分为第七单元“实事求是”,包括一篇短文《大使馆妈妈》。
本篇短文主要介绍一个妈妈工作在使馆里,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质导致了一些孩子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家庭生活的变化,但是她一直坚持着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他心理和生活的关爱,尽管有时候因为工作的忙碌而无法亲自照顾。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大使馆妈妈的工作情况和孩子的成长情况,理解文中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2)通过文中人物特点的描写,学习如何给予别人关爱和帮助,了解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听阅读、交流思想、提出问题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阅读短文,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关爱、什么是友情,培养学生的关爱和帮助他人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在家里的生活习惯和在学校的生活习惯有哪些不同。
(2)通过展示一张在大使馆里的照片,引导学生联想到大使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殊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教学(1)大声朗读文章,让学生跟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2)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标记,理解文章的旨意和表达方式。
(3)展示文章的图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4)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文章中的问题和自己的问题,鼓励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5)响应提问,让学生回答细节问题,加深对短文的理解。
3.感悟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理解大使馆妈妈不仅是一个工作者,更是一个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秉持着亲情和友情的信念,给予家庭和孩子的关爱和帮助。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他人的需要,给予他们帮助和关爱,共同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4.生活实践教学让学生谈谈自己关心和帮助别人的经历,分享一些关爱他人的经验和感受,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拥有爱心和友情。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呼唤》教案设计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呼唤》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ad63d75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2.png)
【导语】母亲亲切的呼唤,是很多⼈曾经拥有的甜蜜体验。
看那可爱的⼩婴⼉,在摇篮⾥舒适地躺着,听到母亲轻柔的呼唤,便绽开了笑脸;还有那天真的⼩宝贝,学⾛路的时候,在母亲的呼唤下,慢慢地踏出⼀步⼜⼀步。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学习⽬标: 1、在朗读中认识“憔、悴、愚”3个⽣字; 2、理解“憔悴不堪、声嘶⼒竭、愚笨”3个词语; 3、了解课⽂的主要内容。
4、抓住重点段落的朗读,体会“母爱的呼唤”中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 难点独⽴阅读课⽂,争取⽤前三篇课⽂的学习⽅法,⾃读⾃悟,读懂课⽂。
三、学法指导: 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四、⾃主学习预习导学: 1、读⽂识字,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通过看拼⾳、查字典或问别⼈来认识,难读处做上记号,多读⼏遍,争取读正确。
2、通过以上认真朗读课⽂,你能认准⽣字吗?给下⾯加点字注⾳。
( )()()() 憔悴不堪愚笨声嘶⼒竭 3、请你再把课⽂读⼀遍,在读不明⽩的词语下打“?”,⾃⼰能解决的词意,我就⾃⼰解决,不依赖别⼈。
你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憔悴不堪:愚笨: 声嘶⼒竭:温馨: 五、问题解决: 1、通过朗读课⽂,知道这篇课⽂围绕,主要讲了三件事: 把三件事连起来,就是⽂章的主要内容。
2、同桌⼀起把课⽂开头和结尾两段连起来深情地读读,你们发现课⽂是呼应的写法;再联系全⽂想想:全⽂具备的叙述特点。
六、达标测试: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两个装进课后的词语花篮⾥。
⼀()⼀()()()⽽泣 ( )声()语 ()憔()()()嘶()竭天()海() 2、收集⼀些关于母爱的名⾔、诗句,写在采集本⾥。
找⼀条作为⾃⼰的座右铭,写下来。
篇⼆ 教学⽬标 1、读懂课⽂,会认会写“憔、悴、愚”等⽣字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汇。
2、理解句⼦、把握课⽂主要内容,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
了解课⽂“总—分—总”的叙述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776a7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c.png)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爬山》选自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7课。
课文描述了一个夏天的中午,小作者和爸爸去爬山的故事。
在爬山过程中,小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爬山的乐趣。
课文通过描绘山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爬山的艰辛和喜悦。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爬山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描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爬山的乐趣。
2.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一座美丽的山,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山的特点。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爬山的经历?爬山时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然后,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朗读,并对朗读过程中出现的生字词进行讲解。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将生字词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认读并组词。
教师选取一些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文理解(10分钟)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去爬山?在爬山过程中,作者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回答。
5. 课文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如山的变化、大自然的美丽等,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爬山的乐趣。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小练习,如填空、连线等,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课文《爬山》山的变化大自然的美丽爬山的乐趣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并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小学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表格式)
![小学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78576b3daf45b307e871975e.png)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本册教科书编排了8个单元。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
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第八单元2篇略读课文)组成。
其中,精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部分课文后面编排有带“*”号的选做题)和“词语花篮”;略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及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
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编排了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巴士德、春秋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人物简介,以及王安石推敲诗句和云南丽江古城被列入文化遗产等情况介绍。
在第一、三单元各安排了一次“指南针”,分别讲了“学习转述”“学习使用资料”。
本册教科书继前七册之后,仍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8个专题。
它们依次是:成长的足迹、秀美的山川、科学与环保、爱国精神、人间真情、故事的启示、人与自然、中外文化。
每个专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本册教科书要求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后面的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精读课文后面的田字格里。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8个“语文百花园”。
每个百花园由4—5个栏目组成。
其中有三个固定的栏目:“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能说会道”“笔下生辉”和“语文大课堂”交叉安排。
“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各安排6次,分别排在第l、2、4、5、6、8单元。
“语文大课堂”安排2次,排在第3、7两个单元。
二、教材的特点(一)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在单元前安排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单元导语和情境图。
导语的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和“语文百花园”的学习做好准备。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8a7c8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5.png)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的《爬山》一文。
该文属于第三单元“自然之旅”,具体章节为第10课。
文章详细描绘了作者童年时与父亲一起爬山的经历,通过生动有趣的叙述,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长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在爬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有趣经历,引入课题《爬山》。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句子仿写和口语表达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爬山》2. 主要内容:爬山经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勇敢、坚强的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自然景观,写一篇50字左右的描述。
2. 答案:(1)略(2)例:我喜欢大海。
它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给人一种壮观的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互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萧山杨梅》精品教案
![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萧山杨梅》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8e718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4.png)
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萧山杨梅》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萧山杨梅》。
本文以作者童年时在萧山采摘杨梅的经历为背景,生动描绘了杨梅的生长环境和果实特点,以及与小伙伴们共同劳作的欢乐场景。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采摘过程以及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掌握文章中关键词汇和句型;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合作精神,感受劳动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关于杨梅生长环境和特点的描述,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杨梅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杨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3. 讲解课文:结合课文,详细讲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采摘过程,指导学生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杨梅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萧山杨梅》2. 内容:杨梅生长环境:山地、阳光充足、湿润气候杨梅特点:果实圆形、紫红色、味酸甜作者情感:怀念童年时光、珍惜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杨梅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2. 答案:(1)杨梅生长在山地上,阳光充足、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其生长。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巴斯德征服狂犬病》优秀教案及反思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巴斯德征服狂犬病》优秀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063179280eb6294dd886cb7.png)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巴斯德征服狂犬病》优秀教案及反思教学导案一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2.了解巴斯德驯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领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领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
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
教学重点:1.品位、心得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领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2.了解课文的构造,学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领会巴斯德驯服狂犬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崇高的品质。
2.“搏”的右上最后一笔是横折,不是横着钩;区别“搏”与“博”3.了解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准备:1.巴斯德的有关介绍资料2.课件3.生字、词语卡片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习题。
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巴斯德与狂犬病的资料。
[进入本学期学习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己查找资料的能力,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二)谈话引入了解巴斯德与狂犬病、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闻名世界的人物,他就是——2.板书课习题:巴斯德3.经过查找资料同学们一定知道巴斯德是怎样一个人了,谁愿意说一说你了解的情况?4.课件出示链接资料5.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也简略地介绍了巴斯德。
打开书,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6.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主要介绍巴斯德的什么事?7.板书:驯服狂犬病8.齐读课习题9.理解:驯服10.交流对狂犬病的了解。
课件出示:指名读狂犬病人和各种动物都可感染,其病原是狂犬病病毒。
病犬主要表现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攻击人畜,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因此又称疯狗病。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脑组织及脊髓中。
病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向体外排出。
病犬出现临床症状前的10~15天,至症状消失后的6~7个月内,唾液中都可含有病毒,因此,当动物被病畜咬伤后,就可感染发病。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27课麋鹿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27课麋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37c7b169eae009591bec37.png)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27课《麋鹿》教案1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大丰自然保护区,在那里,我们认识了一种漂亮的野生动物,它是谁呀?2、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内容,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3、让我们回到课本中去,看看课文主要给我们讲了哪些内容?二、整体感知1、同学们,课文主要给我们讲了哪些内容呢?(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传奇经历)2、同学们,麋鹿还有另外一个名称,人们也称它为“四不像”,为什么叫“四不像”呢?过渡:正是因为它有这样奇特的外形,所以在我国古代的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把“四不像”当作姜子牙的坐骑,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3、麋鹿独有的外形特征,跟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吗?请同学们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麋鹿生活习性的句子,谈谈体会。
4、是呀!正是因为它拥有独特的生活习性,才富于它奇特罕见的外形,以便它在自然环境中生存,那文中还给我们介绍了麋鹿的哪些生活习性呢?5、同学们,正是因为麋鹿拥有这些多奇特的地方,于是在麋鹿的身上,还有着一段传奇经历呢,大家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故事吗?请自由的读课文5—7自然段,读到又感受的句子,可以用笔做做记录。
过渡:是啊!麋鹿的传奇经历让我们的内心充满感动,正是因为国家的强大,繁荣,又使这些小动物从新回归故土,过着幸福的生活。
三、讨论探究同学们,当我们再次回顾麋鹿的传奇经历时,你会想到什么呢?四、角色扮演如果你是这些可爱的小麋鹿,当你回到祖国的土地上时,你会说些什么?五、总结质疑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六、作业请写一段关于麋鹿的小片段,说明清楚麋鹿的特征。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27课《麋鹿》教案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4、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冒充身份》优秀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冒充身份》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52efbf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a.png)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冒充身份》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本节课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的一节教学活动,主要内容是《冒充身份》故事的研究与讨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故事中人物的身份变化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故事中人物的身份变化。
2. 故事导读:简要介绍《冒充身份》故事的主要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3. 阅读理解:分小组进行阅读理解练,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身份变化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5. 角色扮演:根据故事情节,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中的关键情节,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
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角色扮演进行总结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改进意见。
三、教学工具与资源1. 课本《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2. 《冒充身份》故事文本3. 小组讨论练题4. 角色扮演道具和服装四、教学评估与反馈1. 阅读理解练的答案评讲,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讲解。
2. 角色扮演表演后的反馈,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五、教学延伸1. 小组讨论的题目可以拓展并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 可以邀请学生再创作一个类似的故事,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3.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摩表演,让其他班级的学生也能欣赏到学生们的表演才华。
以上是对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冒充身份》优秀教学设计的简要概述,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详细的教案设计或其他支持,请随时与我联系。
2024年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钓鱼》教案
![2024年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钓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279a5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1b.png)
2024年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钓鱼》教案一、教学内容1. 钓鱼的准备2. 钓鱼的经过3. 钓鱼的收获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题。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a. 针对钓鱼准备部分,讲解拟人修辞手法。
b. 钓鱼经过部分,讲解比喻修辞手法。
c. 钓鱼收获部分,讲解排比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钓鱼》2. 内容:a. 钓鱼准备:拟人b. 钓鱼经过:比喻c. 钓鱼收获: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题。
b. 仿写文章中的一个段落,运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手法。
2. 答案:a. 文章主题:亲情、耐心、坚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a. 布置学生观察大自然,以日记形式记录自己的感受。
b. 开展“我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实际例句,帮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含义和作用。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百花园四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百花园四](https://img.taocdn.com/s3/m/31b41c2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4.png)
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概述《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是一份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大纲的教材,主要围绕语文这一核心素养展开。
此教材为半年制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课堂里的表演”、“阅读与写作”、“感受茁壮成长的力量”、“传统文化魅力”、“发现身边的文学世界”和“美丽的祖国”。
1.2 教材特点《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融入了多种任务型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同时,教材注重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并通过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阅读体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潜能。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熟练掌握每个单元中的生字词和句型。
•了解和理解每个单元中的相关知识点。
•熟练掌握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
2.2 能力目标•能够有效地阅读、理解和写作教材中的内容。
•能够进行合理的思辨和判断。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帮助学生学会分享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确定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包括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3.2 教学难点•学生思维能力、判断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培养和提高。
•学生阅读和写作技巧的提高和巩固。
四、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生动活泼的演示法•老师讲解法五、板书设计《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要点:知识目标- 生字词和句型- 相关知识点- 文学作品阅读和解读能力目标- 阅读、理解和写作- 思辨和判断情感目标- 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注重培养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六、教学过程6.1 学习前准备•准备好教学课件。
•为学生提供相关练习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6.2 学习过程6.2.1 导入通过课前问题和课后复习,导入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意思,懂得经受锻炼和考验,才能变得坚强勇敢。
2、能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会认6个生字。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四课《爷爷的芦笛》(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词语:芦笛婉转悠扬温润脸颊潮汛喷洒摇撼打碎裹挟恐惧驱赶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5、指名说三、自学生字1.自己把课文中难度大的生字再记一记2.交流难字:裹:把“衣”字拆成上下两部分,中间是个“果”碎:“卒”的左边加上“石字旁”颊——挟:“夹”字加偏旁3.其他字按照预习情况进行交流四、交流预习的词语五、深入学习课文1、在强强的想象中,爷爷的小闸屋是什么样子的呢?回读第一自然段2、默读思考:来到小闸屋后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着给课文分段。
3、同桌交流4、全班交流(1)兴奋强强为什么兴奋?指导朗读2——6自然段(2)害怕你从哪儿看出强强十分害怕?指名说:①“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
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
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②“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③“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四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2教学目标: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2、初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重、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词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5、指名说三、练习朗读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默读课文思考: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板书:地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
(神奇而美丽)(2)默读课文。
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第三、四自然段:(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五、六自然段:(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
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5、揭示中心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3一、学习目标设计: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铺展、凝结、折射”等词意。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能力目标:通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朗读感受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
指导学生进行“五彩池成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以及同伴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学生了解五彩池是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重、难点分析: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2、3、4自然段,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想象和探究,了解五彩池的奇异以及五彩池水的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趣探奇。
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水有颜色吗?媒体显示:五彩池的画面师述:在我国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有个五彩池,那里的水不但有颜色,而且还非常奇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
(板书:五彩池)(二)、理清思路,检查预习。
1、课文围绕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板书:数量、形状、颜色、成因)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找出容易出错的字,查阅小字典,帮助记忆。
(2)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并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些什么?(3)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提出疑问。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并用朗读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学生交流(1)理解句子A:“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体会到:水池很多。
从哪里体会到的?(漫山遍野、大大小小)媒体显示:大大小小的水池师:是呀,据资料统计藏龙山上的水池有400多个。
把水池多的意思读出来。
齐读句子。
水池真多,还有谁来交流?(2)理解句子B:“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体会到:水池很美。
请学生听师范,读边听边想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生:看到了宝石。
媒体显示:视频“宝石般的水池”师:宝石很美,晶莹剔透。
藏龙山上的水池就像宝石一样,铺展在绿地毯上,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
把水池的美读出来。
女同学齐读句子。
水池除了美,还怎么样?(3)理解句子C:“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
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
”体会到:水池很好玩。
媒体显示:大小深浅不同的水池打比方理解,读出好玩的意思。
男同学齐读。
(4)理解句子D“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体会到:水池的形状很多,各种各样。
师:那省略号说明什么?生:还有很多形状,作者没有都写出来。
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请同学发挥想象力,想想还有哪些形状的?学生交流。
师: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把五彩池的多姿多彩展现给了我们,我们能通过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吗?齐读句子。
3、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通过数量、形状写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
媒体显示: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下欣赏美丽的画卷。
五彩池真美啊!美得让我惊奇。
4、默读课文第三段,找找课文中用了几个“却”字,去掉这些“却”字再读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
媒体显示:有着各种颜色的水池师生对读,再次感悟。
(颜色的神奇)小组赛读。
指导朗读。
师:五彩池仅仅是五种颜色吗?请同学换个词语说说。
换词练习。
(四)、协作学习,深入探究。
学习第四自然段。
媒体显示:“流动的水池”师: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请同学读读课文,打开知识库找找有关的资料,同桌的同学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
小组交流。
小结成因:(1)池底长着许多石笋,高低不平。
媒体显示:高低不平的石笋。
(2)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媒体显示: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讲述:作者是在夏天去五彩池,阳光特别强烈,被石笋折射成各种色彩。
(3)再加上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
(五)、欣赏品味,体悟情感。
假如你就站在这五彩池边,你会说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难怪作者会说:“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齐读第五自然段。
小结;课文最后一节和开头呼应,再次突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
(六)、动手实践,拓展延伸。
师述:同学们,我们刚才细细游赏了五彩池,我相信那儿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请你当小导游,给五彩池写一句精彩的广告词,看看谁能吸引更多的游客?现在,请同学打开写一写,点击回复进行发挥。
交流广告词。
布置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在《五彩池》中不断朗读可以理清课文思路,更能体会作者感情。
对《五彩地》这样描写细致、语句优美、句法整齐的佳作,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第一步是细读课文,理清思路。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口诵心惟,读思结合,看看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把神奇的五彩池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初步感知“人间五彩池”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的巧妙构思。
第二步是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课文的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深厚感情。
指导学生朗读就要引导学生“入境”,入境才能动情。
读前让学生思考酝酿:当你面对向往已久的神奇美景时,是怎样的心情。
学生一旦进入了作者描绘的意境中,对五彩池的景色、对文中抒发的情感便会有一种亲切感,就会主动地去品味:小时候对瑶池的神往。
初见五彩池的惊喜、细看池水时的惊奇、了解成因后的恍然大悟、观后的由衷赞美。
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