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二版)考前练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

一、辨析题

附:参考答案

1. 借贷资本家得到的利息应该相当于平均利润。

解答:

此观点不正确。

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资本。借贷资本是一种商品资本,同时也是一种所有权资本。同一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发生分离,从而取得了双重存在。对于借贷资本家来说,它是所有权资本,他要求得到利息;对于职能资本家来说,它是职能资本,他要求获得经营利润。但是,双方的要求需要从企业的经营利润中共同获得。于是,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一般而言,利息率都介于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

2.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是生产关系。

解答: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对于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学科有着完全不同的认识视角。即使是从纯粹的经济观点看,人与人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也包括了性质不同的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人与人之间的技术关系,另一种类型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技术关系主要是指分工与协作的关系,这种关系虽然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但是,就其实质来说,它是生产力的要素而不是生产关系的要素。与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等其它关系不同,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经济关系是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这种关系归根结底是人们在劳动时间的分配上形成的关系。它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从内容上来看,它是以劳动为内容的,是调节人们之间劳动以及劳动产品的占有的社会规则;从行为方式来看,它是以节约为特征的,也就是说,在经济交往中,每一个人都倾向于支付较少的劳动,占有更多的劳动产品,正是这种行为特征,导致了人们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为了使人们之间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使社会生产中的各要素能够合理组织起来,就必须建立各种各样的社会规则,以便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约束个人的经济行为。否则,人们的经济行为就失去了规范,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无休止的利益冲突之中。因此,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3. 国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常用的经济手段有价格、税收、工资、利率、汇率等。

解答:

此观点是正确的。

经济手段即是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以利益诱导的方式,引导微观经济主体向国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宏观调控的任务和目标。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有价格、税收、工资、利率、汇率等。如国家希望发展某种产业,不是通过行政命令去促其发展,而是通过在价格上的倾斜,或税收上的减免,或利率的优惠来促进这种产业的发展,就是运用价格、税收、利率杠杆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二、论述题

附:参考答案

1.如何理解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具体含义?

解答: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有两方面的含义:

(1)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意味着把收入分配的劳动标准与所有权标准结合。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标准支配着收入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所有权标准支配着收入的分配;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收入分配中,劳动标准和所有权标准,二者兼而有之。

(2)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还意味着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与按要素分配的实现形式的结合。

由于各种生产条件的分配都要通过市场来进行,要素价格的决定与收入的分配联系在一起,因此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都要借助于价格机制来实现。

对于非公有制经济来说,要素的市场配置过程,既是所有权的交易过程,同时也是所有权的实现过程,即所有者凭借所有权获取等于要素价格报酬的过程,在这里按要素分配就是按所有者提供的要素和要素的价格来分配。

在公有制经济中,由于劳动不具有直接的社会性,对劳动者的按劳分配只能借助于商品交换实现的价格量作为衡量劳动者提供劳动量的尺度;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不可能是纯粹的,其实现过程和实现程度都或多或少地渗透着按要素分配的影响。这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有助于形成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收入分配结构。

应当指出的是,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意味着劳动和生产要素都参与了价值的创造,应当把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区分开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使得社会成员能够通过提供劳动和物质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不仅有助于调动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促进劳动的积累和资本积累,而且有利于生产要素的有效、合理利用,促进其使用效率的提高。

2.如何理解分工的内在矛盾?

解答:

分工首先使不同劳动部门和不同劳动者之间相互分离和相对独立,使他们的劳动具有了个体性质。劳动的个体性表现为:(1)每一个人的劳动都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不同劳动者在经济利益上是相互独立的,在我的劳动和你的劳动,我的劳动产品和你的劳动产品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界限。(2)每一个劳动都是在独立的状态下进行的,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在自己意志的控制下,自主地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等问题。

分工使不同劳动部门和不同劳动者相互分离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同部门和不同劳动者之间的相互依赖,使每一个人的个别劳动具有了社会性。劳动的社会性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分工造成了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同生产者之间全面的相互依赖,每一个劳动者生产的产品都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他人或社会的需要。比如,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和食物;生产部门为非生产部门提供物质产品,非生产部门为生产部门提供精神产品和服务;生产资料部门为消费资料部门提供物质设备,消费资料部门为生产资料部门提供消费品,等等。(2)从工厂内部分工看,由于实行劳动分工,每个劳动者都只能承担某种产品生产的一个环节或一道工序,工厂所出产的纱、布、金属制品,都是许多工人的共同产品,都必须顺次经过他们的手,

然后才变为成品。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这是我做的,这是我的产品。在这种结合劳动的过程中,每个劳动者都只是一个特殊的器官,执行一种特殊的职能。从而造成了各个局部的操作环节和局部的工人之间的全面的相互依赖。

在分工生产中,每一个人的劳动同时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两种属性,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但是,这两种属性之间又存在着矛盾。从社会分工看,个别劳动能否通过交换被社会所承认,从而转化为社会总劳动的一个部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一旦这种转化不能成功,个别劳动就不能被社会所承认,也就是说,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种劳动就是无效劳动,就是一种浪费。从工厂内部分工来看,劳动的个体化导致了生产的专业化,提高了单个劳动者的劳动效率;另一方面导致了劳动者劳动能力的片面化和劳动活动的单调化,造成了劳动者个人的畸形发展,制约了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劳动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分工所包含的这些内在矛盾是支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矛盾。

3. 现代资本主义具有哪些新特点?

解答:

(1)资本社会化

从19世纪末开始,股份公司开始成为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股份资本是一种社会资本,股份公司的普遍化,使得以单个私人资本为基础的古典资本主义开始转化为以社会资本为基础的现代资本主义,资本出现了社会化的趋势:

①资本积累方式的社会化。

②资本占有方式的社会化。

③资本生产方式的社会化。

④资本管理职能的社会化。

由于资本社会化的发展,使得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日益复杂,这是资本主义私有制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所进行的调整和发展。

(2)国家参与的全面化

在经历了资本主义30年代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干预成了被广泛接受的经济政策。政府作为宏观调控主体,通过财政预算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并由此对生产资源的使用、个人收入的分配以及整个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

税收政策已经成为现代资本主义比较常用的一种中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调节手段。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着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3)资本国际化与资本主义全球化

国际分工导致生产国际化和资本的国际化,并最终引起产业资本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出现。经济全球化是指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其最实质性的内容在于金融全球化,即资本流动的全球化。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备,资本的触角伸向了全球每一个角落,在面向全球化的今天,资本国际化成了它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资本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所决定的。资本社会化、国家参与的全面化、资本国际化与资本主义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不管今天的资本主义制度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其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特征没有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还会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资本主义将为新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仍然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材料题

附:参考答案

1. 材料一:

对于当代中国来讲,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社会主义,二是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两句话,不能只强调前者而不讲后者,更不能只强调后者而不讲前者。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主体必须是公有制,这要坚定不移。同时,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材料二:

20多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是建国50多年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大大高于同期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年均增长2.5%、世界年均增长3%和发展中国家年均增长5%的速度。

请结合材料回答

问题1:什么是所有制?

问题2:现阶段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多样化的所有制结构,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答:

1.即生产资料所有制,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关系,主要包括生产资料的归属、生产资料的控制和剩余劳动的占有。生产资料的归属是所有制关系的前提;对生产资料的控制是所有制关系的展开;对剩余劳动的占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实现,没有对剩余劳动的占有,所有制就失去了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不平衡具有多层次性,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决定了所有制形式必然是多形式的。所有制形式的选择应当服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从材料看,实践也证明这是正确的。

2. 材料一:

1978年以来,广东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农村居民收入每年都有实际增长,但是增长速度逐渐趋缓。农民收入平均每年实际增长速度,八十年代为9.0%,"八五"期间为7.2%,"九五"期间只有4.4%,2000年只有0.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纯收入之比,1978年为2.1∶1,2000年为2.7∶1。即改革开放20多年,城乡居民收入差别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继续扩大。近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

材料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