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产业化
余祖超
农业产业化是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经营形式。其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区域性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加、农工商、内外贸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
政府,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主导组织者、社会资源的管理者、市场经济环境的调控者,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责无旁贷。本人有机缘从事基层行政领导工作,没有觉得是一种幸运,更觉得是时代和历史的安排,分明感到责任重大、担子艰巨、使命不容推卸。怎样竭尽所能,结合农村环境,发挥自己年轻而旺盛的生命力,真正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我要思考的!现立足地方实际,谈谈我对推进农村产业化举措的一些看法。
一、政府引导,科学规划
山区地区的产业发展,因交通不便、资源贫乏、人才匮乏、资金短缺、观念保守、小农经济历史惯性等方面因素限制,产业化的瓶颈极为难以突破。但危机就是转机、难题就是机遇,时势造英雄,
危难展雄才。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正是体现党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是党治国本领、领导水平的展现。
政府在引导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作为,而不仅仅停留于等靠要。一切从地方实际出发,切实调查研究资源、人力、市场、产业特性、群众认同度等情况,科学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激发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大胆果敢的开创精神。历史证明,只要政府给予支持帮助,农民群众生产建设的能量和智慧是无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模式也正是政府支持下农民自己的创举。
农业生产具有先天脆弱性、风险性、周期性的特征,又有准公共性的特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因而政府不能袖手旁观、放任自留,必须加以引导。农村发展落后的现实,城乡二元结构的拉大,需要政府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杠杆的支持引导。农民小农经济分散经营,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在市场经济中处于竞争的劣势,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培育现代农民。
(一)是思想引导。农村走产业化道路,必须得到农民的理解认同支持,转变农民的传统耕作观念,统一思想,引导农民做科技化、规模化、合作化、一体化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形成思想合力。通过组织农民外出考察、集中培训等形式打破农民思维惯性,引导走现代农业之路。
(二)是特色引导。当今农产品的竞争已进入卖方市场,只有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应避免农民跟风而,盲目生产。政府应引导
农民做好来两个基础:做好规划研究,规划要从本地实际等出发,引导发展切实可行的项目,切忌盲目模仿别人;做好市场研究,选择那些效益好、销路好、前景好、在市场有竞争优势的项目,切忌盲目搞特色,违背人民意愿和市场规律。
(三)是技术引导。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新型农业技术支撑,政府应该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应积极发挥农业服务站、畜禽服务中心在技术推广上的职能,把会技术、善经营、懂管理的农业人才组织起来加强,加强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培育农民技术专家,进行典型示范,让百姓眼见为实。
(四)是组织引导。农户分散,规模较小,没有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生产过程难以标准化,应组织农民形成产业协会,并有效地使协会发挥在提供信息、交流技术、统一销售、打造品牌等环节的应有作用。
二、市场对接,畅通供销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紧紧以市场为试金石。一个区域产业的是否成功,最终有待于市场的检验,在于能否在市场上有销路,受消费者欢迎,形成品牌效应和群众认同度。
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一定得做充分的市场调研,依据市场需求形成强大产业供应源。当今市场经济已经完全饱和,要想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必须使产品适应市场,使产品成为非可替代品,使产品具有别的产品无法比拟的特色,而且该特色不可复制、不可照搬。
目前好多地区一味追求生产规模,大肆宣传造势,实际产品产量有限,质量一般,不具有特色,在市场上很容易遭到同类产品的冲击。结果辛辛苦苦培育的产业不能造福于民,装了脸面,农民得不到真正的实惠,这样的产业当然只是短暂的大泡沫,不能久远,也得不到农民热心支持,也就不具有可持续性。
盯着市场抓产业,尊重市场规律。在产业酝酿阶段,就要考虑到产业的可行性,可能遭遇的生产风险、市场障碍、产品竞争力等,切忌盲目上马,一哄而上。一个产业的发展,应紧紧围绕两点,一是有上规模的东西可卖,二是可卖的东西在市场上有竞争力。要做到这两点,就要使生产上规模,产品有特色,品质有保证,营销有技巧。
三、规模经营,做强品牌
要想一个产业具有持续性、稳定性,在市场上保持稳定的份额,成为一个地方财政可靠收入来源,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就必须进行规模化经营,并形成驰名一方的品牌。
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迈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生产力进步带来的产业结构和社会分工重新分化整合的必然结果。可以通过对现有部分承包经营土地使用权的出租、转让、出卖等方式,鼓励那些主要劳力已向非农业转移、或已经不依靠农业作为生活来源的农户将承包的责任田转移到种田能手之中,以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可以以村、组为单位成立农业专业队,承包经营全村、全组的农
业生产项目,采用联户承包、股份合作式、其他形式的农业集体经营、开发,形成以企业为龙头的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开发。
在打造品牌时应结合自身优势,以工业理念推进现代化农业进程,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依托主打品种和特色产业,对现有种养基地进行统筹规划、有机整合,发展城郊型、观光型农业,重点打造出几个基地和几大产业带。一是制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引导措施。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发挥其产业优势,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并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农业技术部门加以技术引导,不断通过项目向上级申请发展资金,壮大产业实力;二是突出主导产业,不断做强做大。三是树立品牌意识,提高竞争实力。
应以现代农民合作组织保障品牌优势。为确保品牌优势,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合作组织建设,推广“订单农业”、“公司+大户”、“公司+基地+农户”、“股份合作”、“龙头企业+农业公司+农业工人”、“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农企共赢。
选准品牌产品,品牌经营的首要条件是商品交换和竞争,没有交换和竞争就不需要品牌化;品牌经营的第二个条件是商品存在差异。做好品牌营销。单纯品牌化并不是解决农民问题和农业问题的灵丹妙药。虽不能说单纯品牌化无益,但它不会解决根本问题。农产品品牌化要求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要有市场观念,要以现代商业市场营销观念为指导,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方面综合考虑,寻找对策,开展经营。现实中农民遇到的问题往往不是单纯品牌方面的问题,而是市场营销的综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