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箕
这些说明什么?
麦克风
二、头脑中的变化
• 读报纸、看电影。
中国最早的电影
• 第一部中国电影的问世 早期在中国放映的电影都 是由外国人拍摄的。1905年,由开设在北京的丰 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片断纪录片《定军山》,是 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这一年也因此 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的诞生日。
大华电影院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第三课
封建时代结束,近代化的社会生活开始, 东西混杂的、中国味浓烈的社会生活。
一、生活中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变化(19世纪70年代后)
• 最先 ———— 轮船 • 19世纪末———— 铁路,火车 • 20世纪初———— 自行车 • 民国初 ———— 出租汽车,公共汽车
我国早期船业的发展
○与过去相比,民国时期的课程增加 了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内容 ○与现在相比,那时的课程设置还是 比较少,并且比较单一的。
将近代我国社会生活新变化归类填表
社 物质生活 火车、电车、电报电话、轮船、铁路
会 生 文化生活
看电影、读报纸等
活 生活习俗 穿洋装、剪发、禁缠足、吃西餐等
思 想
科学思想 废科举、上新学
徐寿(1818年—1884年),江苏无锡人,清末科学家, 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精通数学、化学与机械制造,并 造出中国最早的轮船“黄鹄号”。实现了19世纪40年代以 来林则徐、魏源、等爱国者自造轮船的梦想,开启了我国 近代的造船业。他制定的钠、钾、钙、铅、镍、锌等20种 元素译名,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 带来新的社会生活观念,促进了文明进步。 • 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公共建设的发展。 • 诞生了新的社会行业,原来的老行业趋于没落。 • 社会的变迁带来文学创作的素材,促进文化创作。
第七单元第四课《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
第四课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课程目标5-1 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5-2 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5-3 选择具体事例,展示女性在历史上的贡献,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
理解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过程与方法:以交通工具的变化为例,通过学生举例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揭示发生变化的原因,感受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变化趋势;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精神。
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在学习中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教材线索明线:由于受到辛亥革命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近代社会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暗线:由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由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逐层递进的顺序,展示了一幅丰富的近代社会生活画卷。
教材框架教学建议本课课题是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主张时时处处要牢记回到现实生活中去,理解和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
这是源于生活,追根朔源。
[课时安排]建议教学2课时。
[新课导入]八年级学生对《骆驼祥子》的课文有所了解。
可以用电影《骆驼祥子》中车夫“老马”饿昏的片断,然后提问学生:“是谁抢了人力车夫的生意?”从而引入主题。
[生活中的变化]1. 新的交通通讯工具在中国出现(1)比较工业革命中的机器发明与在中国新出现的交通、通讯工具来揭示变化的原因。
(联系工业革命)(2)结合图7-44、7-45阅读课文,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身份的人(如扮演慈禧太后、保守大臣、开明人士、在北京读书的学生、黄包车夫等),并用动作、表情或语言反映对这种交通或通讯工具的态度。
第四课 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电子 .do
金华五中 李小龙
第四课 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
主题 生活 中的 变化 内容 范例 目标 轮船、火车、电车、 物质生活 轮船、火车、电车、 从近代中国 电报、 电报、电话 社会生活的 变化感受人 看电影、 文化生活 看电影、读报纸 类文明发展 的趋势。 的趋势。感 社会习俗 剪辫子、放足 剪辫子、 科学思想 废除科举制度、建立 受科学技术 废除科举制度、 给社会生活 近代教育制度 带来的影响 民主观念 自由平等 妇女地位 夫妻平等、妇女走向 夫妻平等、 社会
光明的根据地
中国人 民站起 来了
解放战化
第五课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
主题 中华 民族 到了 最危 险的 时候 全民 族的 抗战 内容 日本帝 国主义 制造侵 华事件 范例(历史事件) 范例(历史事件) 目标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感受国破 南京大屠杀、731部队 部队、 南京大屠杀、731部队、 家亡的苦 三光政策、 三光政策、日本教科书 痛与中国 人民反抗 事件 外敌入侵 的不屈不 挠的精神, 挠的精神,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东北人民 激发民族 抗日、 抗日、西安事变 情感与反 抗精神, 抗精神, 明确学习 中国军民抗战(游击战、 中国军民抗战(游击战、 历史的重 台儿庄战役)、 )、国际友 台儿庄战役)、国际友 要性 人支持抗战、 人支持抗战、日本投降
抗日民 族统一 战线形 成 抗日战 争取得 胜利
第六课 新中国的诞生
主题 两种命 运的决 战 内容 黑暗的国统区 范例(历史事件) 范例(历史事件) 独裁专政、 独裁专政、少数官 僚掌握大量财富、 僚掌握大量财富、 物价飞涨 民主选举制度、大 民主选举制度、 生产运动、 生产运动、争取和 平赴重庆谈判 三大战役、渡江战 三大战役、 役 政治协商会议、 政治协商会议、开 国大典 目标 体会中 国共产 党的领 导、走 社会主 义道路 是中国 人民的 历史选 择。
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坐轮船或火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传递信息方面--
清末开始采用, 民国时期,逐渐 发展起来。
开始使用电报、电话。
驿站和民间信局
转变
邮政方式
“德律风”--电话
问题:还有哪些日常用品称呼 的来历类似电话。 三明治、白兰地、维他 命、沙发、麦克风、霓 虹灯、卡通片等。
新的文化生活方式
读报纸、看电影。
思考:
1.当时学生的学习内容同过去和现在各有什
么不同? ○与过去相比,民国时期的课程增加 了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内容, ○与现在相比,那时的课程设置还是 比较少,并且比较单一的。
思考:
2.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科举制培养出来的是封建统治下的 盲从者和拥护者,而近代教育制度所 要培养的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由于受西方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 当时还出现了不少手工技术方面的课 程。
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被接受
称呼的变化:
“老爷”、“大人”改称为--
“先生”、“女士”
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 与溥仪离婚的有关报道
婚姻的变化:
古代的“包办婚姻”逐渐改为--婚姻自由。
妇女地位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丈夫觉得应该尊敬妻子,夫妻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方应该平等相待。 妇女开始觉醒,奋力挣脱几千年来陈规陋习 套在身上的枷锁,争取个人应有的权利。 许多妇女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在教育、新 闻、工商、政治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习俗的改变
民国以后: 男子-- 剪掉辫子。
妇女-- 缠足越来越少。
畅 所 欲 言
谈谈你对古代妇女缠足的看法。
缠足-----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 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 自辛亥革命成功,民国政府禁止缠足以来,废止缠足 历时半个多世纪,可见缠足对中国社会影响之深。 禁止缠足是近代社会生活的一次重大转变。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PPT
祥子的生活(一)
祥子在刘四爷的车行,由于非常勤快,接触多了虎妞渐渐喜欢上了祥子,并且要嫁给他,可刘四爷却坚决不同意,但没有用,结果虎妞还是毅然嫁给了祥子。
这说明什么?
说明当时开始冲破家庭的阻挠,争取婚姻自由
祥子原来在刘四爷的车行里拉车,虎妞与刘四爷共同管理着车行
祥子的生活(二)
这说明什么?
妇女参与社会生活,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1.精神生活的变化(之二)
(2)看电影
丰富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
①“大人,你何时回来?” ②“先生,小姐生病了”③老爷,北京的女学生自由恋爱一定很多吧。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 ----摘自1927年女仆与男主人的通话记录
2.思想观念的变化
(1)民主思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5.中国第一家电话公司开办于( )A.1870年 B.1880年 C.1882年 D.1905年
B
C
B
C
8.现代意义的报纸传入中国的时间是( )后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9.以下是1927年上海的女仆与北京的男主人的通话记录:①“大人,你何时回来?” ②“先生,小姐生病了。”③老爷,北京的女学生自由恋爱一定很多吧。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通话记录中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头脑中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
“报刊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选自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
1.精神生活的变化(之一)
(1)读报刊
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
1909年,《大公报》载文宣传一种文化娱乐方式:“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的一样,不妨时常看看。”问:该文化娱乐方式是什么?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PPT课件 人教版
悄 然 转 变 的 社 会 生 活
生 活 中 的 变 化 头 脑 中 的 变 化
从近代 中国社 会生活 文化生活:看电影、听音乐、看演出、读报 的变化 感受人 类文明 社会习俗:剪辫子、放足 发展的 趋势、 科学思想:废除科举制度、建立近代教育制度 感受科 学技术 给社会 民主观念:自由平等 生活带 来的影 妇女地位:夫妻平等、妇女走向社会 响
物质生活:轮船、火车、电车、电报、电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 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
二、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林语堂 三、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四、拥有梦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也让人羡慕。当大多数人碌碌而为为现实奔忙的时候,坚持下去,不用害怕与众不同,你该有怎么样的人生,是该你亲自去撰写的。加油!让我们一起捍卫最初的梦想。——柳岩 五、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俞敏洪 六、将相本无主
07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成为铁路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观”。
喷火的大蟒,决不能
1.发甲展午时战间败晚后、,发中展国速被度列慢强、侵铁略路,里铁程路短的; 贸然引进。他们认为, 路权也被西方列强所掌控,成为掠夺中国 铁路容易伤地脉,你
财程2.国富仅内的有保1重.3守要万派工公的具里反,,对到且和1不9抵2在5制年中;,国中人国自铁己路的里手
随着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以来,中国出现了哪些新的通 讯工具?
新的通讯工具在中国出现
邮 ①1897年2月20日,“大清邮政”在北京开办,标志 政 着我国国家邮政正式开始。(大龙邮票)
②清末,台湾改驿为邮,创办近代邮政; ③民国时期,“中华邮政”取代“大清邮政”;
电 ① 19世纪70年代,丹麦私自在上海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 报 ②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推广到各省
1.民主、平等的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
内容
时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礼节变化
辛亥革命前
跪拜、磕头
辛亥革命后
鞠躬、握手
称呼变化 大人、老爷 先生、女士
2.追求婚姻自由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买卖婚姻
自由婚姻
3.妇女地位的提高
妇女地位的提高,不仅体现在家庭中、体现在男女双方的地 位上,更体现在社会地位上,她们开始走出家庭,走进社会,在教 育、新闻、工商、政治等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代教育制度的变化
当时学生的学习内容同过去和现在各有什么不同?
民国时期的课程增加了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内容,与 现在相比,那时的课程设置还是比较少,并且比较单一的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科举制培养出来的是封建统治下的盲从者和拥护者, 而近代教育制度所要培养的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八年级历史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工业革命对落后地区产生什么影响?
发达国家的掠夺给落后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并给当地造成了长期的贫穷与落后。 客观上也造成了工业文明在这些地区的传播。
工业文明包括些什么呢? 政治制度 先进技术与科技成果 思想观念 物质生活文化生活
试结合所学列举工业革命后列强给我国带 来的灾难。和工业文明传入我国的事实。
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 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参 加淞沪铁路通车典礼的一位记者在《申报》 上写文章说:“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 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 其大半”“先闻摇铃之声”“又继以汽笛数 声,而即闻作响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 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注目凝 视火车。开”通之前中国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呢? 材料说明人们对乘坐火车态度怎样?说明什么 思想逐渐进入人们头脑?
词是什么意思:Sandwich
Sofa
三明治
沙发
Vitamin Cartoon
维他命 卡通
Microphone
这些说明什么?
麦克风
[自我测评]
• 读报纸、看电影。
大华电影院
正在演出的艺人 围着西洋镜的儿童
提倡天足
缠足起源之迷
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 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 女子是不缠足的。古语云: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 古代妇女缠足是个异常痛 苦的过程,通常会选在女 孩五六岁时开始缠足,因 为脚骨还未长大、长硬, 较易收效,目标是将小脚 缠成符合“瘦、小、尖、 弯、香、软、正”七个要 诀的小脚。
○与现在相比,那时的课程设置还是 比较少,并且比较单一的。
○科举制培养目标是封建统治下的盲 从者和拥护者,而近代教育制度所要 培养的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我社会生活
第二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1、能够收集近代社会中国在交通、邮政、通信等社会生活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资料和事例,了解近代人们在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方面所发生的变化(重点)
2、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难点)
3、了解近代社会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理解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重点)
学习方法
读图分析法、读文分析法
学习过程
一、初读教材,梳理基础
1. 19世纪70年代,是人们最先看到的,它逐渐取代木帆船成为水上交通的主要工具,到19末,清政府大力建造铁路,随之传入中国。
2.清末,率先“改驿为邮”,在近代驿站的基础上创办了。
3.清末,看电影、拍照片等新的生活方式在中国悄然流行,受到人们的欢迎。
是中国第一部电影。
4.辛亥革命以后,逐渐被人们接受。
二、再读教材,加深理解
读图或文字,将你的理解写在教材相关位置旁边
1.读图1-40、1-42,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读p21中有关新型通讯工具的材料,结合图1-43谈谈哪些因素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变化,并回答p21的两问。
三、精读教材,系统分析
1.辛亥革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称呼变化到婚姻自由,再到妇女地位的提高,都显现了民主思想的逐步传播,结合书本p22的内容,找出对应变化,并尝试回答引起这样变化的原因?(辛亥革命影响)
2.清末中国社会的各种变化既有主动的成分,又有被动的因素,其中掺杂了很多无赖与纠结,在逐渐适应的过程之中中国人努力的走向近代文明,对于这种既主动又被动的融入与变革你是怎么理解的,对于我们今天又什么样的启示?(顺应潮流,改革进取)
整理本目知识结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在七、八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到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对于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有所了解。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已经从简单的记忆逐步转变为理解和分析,他们能够通过史料来推断和解释历史现象。
8. 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学生需要了解近代城市与乡村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差异和变化。
9. 女性地位的变动:学生需要了解近代女性地位的变化,包括教育、工作、家庭等方面的权益。
10. 社会生活的国际化:学生需要了解近代社会生活国际化的趋势,包括外来文化的影响、国际交流的增加等。
这些知识点可以通过查阅教材、辅助教学材料、历史文献等途径进行梳理和整合。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点以清单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和拓展。通过知识点梳理,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这一章节的内容,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和体验这些历史变迁。
课堂
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 提问: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 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 测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小测试或练习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生 物质生活:轮船、火车、电车、电报、电话 从近代
悄活
中国社
然 转 变
中 的 变 化
文化生活:看电影、听音乐、看演出、读报 社会习俗:剪辫子、放足
会生活 的变化 感受人 类文明
的
发展的
社 会
头 脑
趋势、 科学思想:废除科举制度、建立近代教育制度 感受科
看材料思考下列现象体现出人们缺 乏科学思想还是民主观念?
《点石斋画报》:“闻报云泰州为扬属
一大邑,早经设立电报局,-----近有匪徒 造谣谓电报局所用电气,系以死者魂炼成, 故专收人家供奉之神主牌。每牌价值洋四 五十元,须在三年以内者方合用,局中买 得此牌后,饬人领至坟所,念咒语即有小 虫出,即系死者之魂,捉入木匣,又挖取 牌上主字,则有鲜血迸出,滴入瓶内持归 合药炼成电气,便可传递消息。”
第四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1、物质生活的变化 2、文化生活的变化 3、社会习俗的变化
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
新的交通工具-- 轮船、火车 新的通讯工具-- 电报
1937年,中国的铁路长度达到 二万多千米。
20世纪前期,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发展变化: 形成了从沿海、内河到远洋的完整体系。
中国人对火车的反应
中国人对火车有哪些反应?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
好奇 疑惧或疑惧 支持或反对
人们接受新事物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
火车,这个最初被慈禧太后看成会喷火吐烟的怪物。 “这个怪物整天跑不累啊,它吃得是什么呢?”老佛 爷慈禧发话了,“我们有牛车、马车、人力车,还要 火车干什么?”
保守派认为火车这种喷火的大蟒,决不能贸然引进。 他们认为,铁路容易伤地脉,你遇到山就要开隧道, 你把山神地神全都惹怒了,会带来大灾难。他们历数 修铁路的种种弊端,比如说火车叫声,会让老百姓害 怕,扰民。
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演示文稿
• 回归现在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参与 实践。让学生谈谈:“你认为周围 哪些社会习俗属于陋习?它们长期 存在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要采取 什么措施才能让人们放弃陋习?”
1、妇女缠足这一陋习,在近代是怎样屏除的? 2、你的身边有哪些社会陋习?他们长期存在 的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要采取哪些措施让人们放弃陋习?
教材线索
明线:由于受到辛亥革命及中西文化交流
的影响,中国近代社会在物质生活、精神 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深 刻变化。
暗线:由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由经济基础
到上层建筑逐层递进的顺序,展示了一幅 丰富的近代社会生活画卷。
教学建议
本课课题是“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处处回到现实生 活中去,注意引导理解和分析引起变化 的原因。源于生活,追根朔源。
中西方文明的从碰撞到交汇--发生变化的原因
• 中国人对火车的反应
• 中国人经历了一个从把火车当成“怪龙” 到逐渐接受的过程。 • 我国最早的铁路---凇沪铁路是从今天的上 海河南北路通向吴淞的.光绪二年(1876年) 通车,中国人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注目凝视。 “然究未有一人不面带喜色也。”
第四课 悄然转变中的 社会生活
水果湖二中 章彰
• “悄然转变”说明这种变化在时间上的渐 进性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跨入20世纪后, 悄然不觉中,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 念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课程标准
• 5-1 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
人们的物资生产与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 5-2 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 等方面,了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及 其变化。 • 5-3 选择具体事例,展示女性在历史上 的贡献,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 义。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清末报纸
民国报纸
电影和电影院 我国古代有灯影戏,现 我国古代有灯影戏, 大光明电影院享有"远东第一影院" 大光明电影院享有"远东第一影院" 代的电影是19世纪最末的几年从国外引进的. 19世纪最末的几年从国外引进的 代的电影是19世纪最末的几年从国外引进的. 的盛名,它始建于1928年 的盛名,它始建于1928年,由德国 1896年 上海的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1896年,上海的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杰出的建筑师乌达克设计. 杰出的建筑师乌达克设计 这是电影在我国的首次放映. .大光明 这是电影在我国的首次放映.国人尝试自已摄 具有欧美建筑风格的特色令人注目, 具有欧美建筑风格的特色令人注目, 影片始于1905 1905年 影片始于1905年,北京丰录照相馆摄制了谭鑫 培的戏剧短片.由于电影有戏剧无法相比的通 培的戏剧短片. 中国政府将它列为近代优秀建筑, 中国政府将它列为近代优秀建筑, 俗性,娱乐性,普及性,竞争性, 俗性,娱乐性,普及性,竞争性,常常挟一片 这都标志着大光明在建筑界的地位. 这都标志着大光明在建筑界的地位. 而利润丰厚,因而发展十分迅猛, 而利润丰厚,因而发展十分迅猛,影院争相兴 电影厅上下二层的观众厅共有座位 数目益增,规格益高. 30年代上海一地 建,数目益增,规格益高.以30年代上海一地 1554只 1554只,其中有豪华座任观众择需 的统计,即有电影院33 36所之多 33~ 所之多. 30年代 的统计,即有电影院33~36所之多.而30年代 花费百万金重建的"大光明"和80万金建造的 花费百万金重建的"大光明" 80万金建造的 享用. 享用. 大上海"为电影院冠首. "大上海"为电影院冠首.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网络教学设计)
网络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设计——《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一、学习目标: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尝试进行探究性学习,深切了解和感受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以及了解近代社会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体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了解变化产生的影响;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到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2、借助网络,创设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及方法:本课教学对象为有较熟练电脑网络操作能力的初二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使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究,包括在网上阅读有关文字、图片资料,观看视频资料,并自学教材中的内容,有目的地搜集并灵活运用自己所搜集的资料,通过在专题学习网站上完成相关的思考题以及在“交流平台”上交流讨论,学会处理信息资料和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并通过“边学边练”的方式进行学习反馈,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网络教学环境设计:本课学习环境为校园网、区域网和Internet交替。
学习资源类型:专题学习网站和Internet。
教学所用媒体主要为我校本学科组所建的教学网站,在网站内容的设计上,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和努力:1、大容量的信息:为了有助于丰富学习的感性认识,在教学网站中,输入了大量经过教师筛选、加工、整理的资料和相关网址,补充较多的相关知识,加大课堂的信息量,使学生通过对同一主题领域的素材宽泛的阅读,针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抽提内核,以达到学习目标,同时制作有关学习内容的Powerpoint 课件更好地指导学生理出学习思路,帮助他们掌握本课知识体系;通过在教学网站上加入相应的讨论区和习题区,对需要落实的知识点进行巩固。
2、图文并茂的网页:为了使学生对课文主题《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形成较全面的认识,在网站建设中,将生动的图片、录像资料和详实的文字资料有机结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庞大使用的信息资源库,同时将网页设计得富有美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2014年新版)
(1)图一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这一事件在社会上起了什 么作用? 戊戌变法 思想启蒙 (2)图二反映出这场政治变革产生的作用是什么? 推翻封建帝制;推动国民思想解放 (3)图三反映清末民初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有哪些? 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
(1)新型交通工具传入中国,能 够从哪些方面促进社会的变迁? 促进了交通的便利,加强人们联系; 促进了货物运输,运量大、速度快;
促进了人们观念的改变,如时空观念;
(2)新型交通工具给人力车业带 来哪些冲击?如何看待这些冲击?
人力车业生意萧条,逐渐被公 共汽车替代;
先进文明必然取代落后文明。
英国邮票 “黑便士”
课堂练兵
Hale Waihona Puke 1.19世纪70年代以后,相继传入中国的新式交通工具有( ) ①火车 ②轮船 ③电车 ④飞机 ⑤自行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 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 ) ①人们出行乘坐汽车 ②报纸上刊登德国投降的消息 ③留学生搭乘轮船回国 ④青年学生热议巴黎和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3.上海市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 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 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2
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被接受
称呼的变化: “老爷”、“大人”改称为-- “先生”、“女士”
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 与溥仪离婚的有关报道
婚姻的变化: 古代的“包办婚姻”逐渐改为--婚姻自由。
妇女地位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丈夫觉得应该尊敬妻子,夫妻双 方应该平等相待。
妇女开始觉醒,奋力挣脱几千年来陈规陋习 套在身上的枷锁,争取个人应有的权利。
社会习俗的改变
民国以后: 男子-- 剪掉辫子。 妇女-- 缠足越来越少。
二、头脑中的变化
思想观念的改变: 清末逐渐改变;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后,更加显著。
教育制度的改变
清末,科举考试被废除。
1912年中国初中课程表
修 国 外 历 地 数 博 理 法 图 乐 体 手家 园 缝
身 文 国 史 理 学 物 化 制 画 歌 操 工事 艺 纫
第四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一、生活中的变化
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
新的交通工具-- 轮船、火车 新的通讯工具-- 电报
1937年,中国的铁路长度达到 二万多千米。
一、生活中的变化
20世纪前期,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发展变化: 形成了从沿海、内河到远洋的完整体系。
思考: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许多妇女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在教育、新 闻、工商、政治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谈谈你的看法。
[自我测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我测评]
1.图7-52体现了由于受到西方女性审 美观念和西方服饰潮流的影响,服饰在 色彩、款式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图7-53说明随着社会变革,服装在清 代具有的区分身份地位的作用已经消失, 代之以体现民主、平等思想的中山装。 思想观念的变化对服饰的变化起着推波 助澜的作用。
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
找一找:促成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因素。
西方列强肆意侵略中国的同时,客观上将工业文明的成果带 入中国。 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外国先进 技术。 维新变法提倡的新观念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带来巨大 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思想, 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做出了重大贡献。
…… ……
当十二姨看到自己与十三姨的差异时, 她会是什么态度呢?说说你的理由。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既要主动地汲取西方世界先进的工业 文明成果,也要充满自信地传承自身 所拥有的优秀传统文明。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人物中,谁说的是真话, 谁说的是假话。
小赵说:前几天,我去博物馆看到了郑和的照片。 小钱说:火车、轮船、有轨电车从西方传入后,马上受到 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小孙说:近代中国一些人提倡婚姻自由,据说当时有人在
十二姨的告白:我的生活范围很小,就是家庭。每天在家
里烧菜、做饭、做女红,因为有被缠足,所以几乎不出远门。 我唯一的爱好就是坐轿子去看戏。家里有五口人,丈夫就是 我的天,我对他唯命是从;两个儿子都在村里的私塾念书; 女儿还在家,等过几年找个好人家托个媒人便可以出嫁了。
十三姨的告白:我是一个喜欢穿欧式洋服,吃西餐,追
报纸上刊登征婚广告。
小李说:民国以后,提倡放足,那时的妇女就不再缠足了。
缠足-----中 国古代的一种 陋习,即把女 子的双脚用布 帛缠裹起来, 使其变成为又 小又尖的“三 寸金ຫໍສະໝຸດ ”。中国古代主要的交通工具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四、教育体制的变化
1 修 中 外 法 地 算 历 讲 理 图 博 体 9 身 国 国 治 理 学 史 经 化 画 物 育 0 文 语 理 读 4 学 财 经 1 修 国 外 法 地 数 历 家 理 图 博 体 园 手 乐 缝 9 身 文 国 治 理 学 史 事 化 画 物 育 艺 工 歌 纫 1 语 经 女 女 女 2 济 两者对比看看初中生的学习内容有何不同?请说明原因?
2、新式通讯工具
书信
变
早期电话机
早期电报机
通讯方式的转变
清末台湾率先,民国 时期,国家邮政的专 营权得到强化。
驿站和民间信局
转变
邮政方式
大清邮政
中华邮政
二、大众传播、娱乐方式的变化
1、报纸
近代出版业的出现 有什么重要意义?
(1)对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 学文化 (2)保存中国传统文化 (3)促进近代教育发展起了重 要作用
第一部有声电影:
我国第一部无声 电影是1905年拍 摄的 《定军山》
《歌女红牡丹》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 节获奖的影片——《渔 光曲》剧照
三、思想观念的变化
材料一:1902年在《大 公报》上,刊登的一则 征婚广告,其条件是 “一要天足。二要通晓 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 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 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以上材料(结合阅读卡)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了哪些变 化?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 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 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仔细观察这张拍摄于20世纪初上海外滩的 老照片,找一找上面有哪几种交通工具?
黄包车、摩托车、电车。
中国人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态度: 1902年,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来的汽 车时,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怎样的议论 封建保守大臣:“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 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 黄包车夫:“完了,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 意罗,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可就没有着落了!” 改革开明人士:“真是了不起的发明啊!要是中 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
课程目标
5-1 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5-2 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5-3 选择具体事例,展示女性在历史上的贡献,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
理解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过程与方法:以交通工具的变化为例,通过学生举例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揭示发生变化的原因,感受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变化趋势;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精神。
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在学习中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教材线索
明线:由于受到辛亥革命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近代社会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暗线:由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由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逐层递进的顺序,展示了一幅丰富的近代社会生活画卷。
教材框架
教学建议
本课课题是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主张时时处处要牢记回到现实生活中去,理解和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
这是源于生活,追根朔源。
[课时安排]
建议教学2课时。
[新课导入]
八年级学生对《骆驼祥子》的课文有所了解。
可以用电影《骆驼祥子》中车夫“老马”饿昏的片断,然后提问学生:“是谁抢了人力车夫的生意?”从而引入主题。
[生活中的变化]
1. 新的交通通讯工具在中国出现
(1)比较工业革命中的机器发明与在中国新出现的交通、通讯工具来揭示变化的原因。
(联系工业革命)
(2)结合图7-44、7-45阅读课文,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身份的人(如扮演慈禧太后、保守大臣、开明人士、在北京读书的学生、黄包车夫等),并用动作、表情或语言反映对这种交通或通讯工具的态度。
接着让其他同学逐一点评表演的同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为学生展示某交通或通讯工具传入中国后,中国人民从误解到逐渐习惯和接受这种文明辐射和过程。
(3)从交通工具中移出,面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收集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如电话、邮政、三明治、白兰地、维他命、沙发、麦克风、霓虹灯、卡通片等。
再次感受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2.新的文化生活方式传入
指导学生读图7-47、7-48阅读教材内容,围绕读报和看电影进行设疑,让学生进行探究这种文化生活“新”在哪里?(“新”在内容上,要从当时报纸上反映的新的社会思潮、社会变化等方面入手。
)
3.社会习俗改变
(1)男人剪辫子、女人缠足是近代社会风俗改变的典型。
应突出强调其在社会习俗的改革中具有的与清政府决裂的革命性意义。
(2)回归现在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参与实践。
让学生谈谈:“你认为周围哪些社会习俗属于陋习?它们长期存在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让人们放弃陋习?”
[头脑中的变化]
1.科学思想渐入人心
(1)联系中国近代哪些重大事件,提问:近代哪些重大事件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入?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让学生体验科学思想的传入历程。
(2)近代教育制度下的学校是科学思想传播的主阵地。
让学生对比,“当时的学生的学习内容同过去和现在各有什么不同?”(民国时期的课程增加了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内容,与现在相比,那时的课程设置还是比较少,并且比较单一的.)不同的教育内容下,培养了不同的人,科举制培养出来的是封建统治下的盲从者和拥护者,而近代教育制度所要培养的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正是接受了新式教育的新型知识分子,引导着中国社会缓慢然而又是不可逆转地向着文明和民主的方向前进。
2.民主观念的影响
(1)学生两个人一组通过对话来体验清朝时期称“老爷”、“大人”和民国时期称“先生”、“女士”的不同情感态度,同时让学生思考造成称呼差异的原因。
前者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
后者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2)婚姻变化,主题是体现婚姻的自由、平等。
让学生看阅读卡,了解西方新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同时点明,婚姻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的物质、精神和习俗的变化。
3.妇女地位提高
(1)妇女地位提高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让学生看图7-51,问学生从这则报道中获得哪些信息?从而引导学生从事件背后分析社会文明进步的原因。
(2)探讨妇女缠足问题。
让学生对周围最年长的妇女和自己的母亲分别进行一个调查采访,了解妇女缠足的过程,从而体会放足对中国妇女地位提高及生活改变的意义。
并写一篇调查报告作为这个问题的课后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