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创新能力的培养综述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要求和格式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报告的基本要求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论文。
文献综述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并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牛顿说过:如果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前人肩上的缘故。
对于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来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撰写本科毕业论文需要做好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其一是要了解前人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而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
熟悉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可以避免重复研究的无效劳动,可以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研究。
其二是要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入研究下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
上述两项基础性工作,在文献综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文献综述是由学生通过系统地查阅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加工,从而撰写出综合性叙述和评价的文章。
在文献综述中,要较全面地反映与本课题直接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来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也要指出该课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通过文献综述对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和评价,不仅可以进一步阐明本课题选题的意义,还可以为本课题组织材料、形成观点奠定基础。
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创作中一次重要的研究实践活动。
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反映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其中主要的则是中外文献阅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文献是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知识的载体,是各种资料的总称。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面三点。
第一,综合性。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
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流派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流派和观点。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研究综述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研究综述
赵露
【期刊名称】《黄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12)002
【摘要】大学英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和研究已获得显著成效.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基本动态以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总页数】4页(P114-117)
【作者】赵露
【作者单位】黄山学院,外语系,安徽,黄山,245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西安音乐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J], 杜丽萍
2.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研究综述 [J], 郑丽虹
3.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综述(2005-2015)--基于国内20种CSSCI学术期刊的数据分析 [J], 王婷婷
4.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综述(2005-2015)—基于国内20种CSSCI学术期刊的数据分析 [J], 王婷婷;
5.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探究——评《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J], 朱锦霞;朱长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研究综述
和 支 持 。各 高等 院 校 纷 纷 投入 到 这 一 改 革 大 潮 之
中。 他们以高昂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积极从事教学 改革和研究 , 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 现将大学 英语教
学 改革 与研 究情 况做 一综述 。
一
年开始酝酿 。 在此期间 , 教育部高教司多次 召开有 关 实旆 教学 改 革 的座 谈会 和研 讨会 , 国家 领 导 人李 岚 清 和 教 育 部 各级 领 导均 亲 临 会议 并做 了 重要 讲 话 。 们对 大 学英 语教 学 思想 和课 程 目标 定 位 等方 他 面提 出了 具有 创新意 义 的指导意 见 。 0 3年教 育部 20 制定 出《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 ( 》 以下简称 《 课程要求》 ,并委托四家 出版社研制基于计算机 ) 和 网络 的 “ 学英 语教 学软 件 ” 大 。同年 4月 , 育部 教 启动 了“ 等 学校 教学 质 量和 教学 改 革 工程 ”将大 高 ,
方 法 的动态 性和 实践性 。 大学 英语教 学改 革于 20 02
志着此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试 点阶段逐 步过渡 到示 范和 推 广阶段 ” 1 同年教 育部 组 织专家 组 对 。[ p 3
《 课程 要 求 ( 试行 )进 行 了修订 ,07年 2月教 育部 》 20 发布了《 关于 进 一 步深 化本 科 教学 改 革 全面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的若 干 意见 》 ,要求 进 一步 推 进 和 实施 大 学 英 语 教 学改 革 。要 全 面 推 广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改 革 成
语 综 合应 用 能力 的 高 素 质应 用 型 人 才 是 近 8年 来 大学 英 语教 学改 革 和研 究 的重点 。其核 心 表现 在 : 以培 养 应 用型人 才规 格 为 目的 , 以现 代 化技 术 为 教
多模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综述
多模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综述【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多模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多模态教学理论,探讨了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然后详细分析了多模态教学在听力、口语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讨论了其优势和挑战。
最后展望了多模态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综合分析不同模态的结合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同时也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模态教学将会成为未来英语教学的重要趋势,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适应和发展。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听力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优势、挑战、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多模态教学理论的出现,为大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路。
通过多种感官传输信息的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多模态教学不仅让学生可以通过听力、口语、阅读等多种方式学习英语,还可以更好地将英语与生活、文化等内容相结合,提高了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深入研究多模态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其优势和挑战,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部分将从多模态教学在教育领域的兴起和应用价值入手,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多模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探讨如何更好地结合多种模态优势,提高大学生在英语听力、口语和阅读方面的综合能力。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梳理和总结,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教师们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为学生们提供更加有效的学习途径,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进一步探索多模态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价值,为未来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多模态教学理论概述多模态教学理论是指通过多种感官和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传达信息的理论。
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全环节”渗透实践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全环节”渗透实践研究作者:张富民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9年第02期【摘要】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既是英语语言本身的要求,也是英语及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对中国学生而言,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既给教师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重视交际能力“全环节”渗透是培养中国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重视并开展交际能力“全环节”渗透符合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能为学生创设大学英语学习英语语境,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语言材料的意义,也能拓展学生通过语言意义进一步认知和表达自身经验世界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环节;交际能力;语境渗透【作者简介】张富民,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8年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全环节”渗透实践)。
一、引言语言具有表情达意、传递思想、承载知识、传播文化的功能,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也是人在受教育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学习的对象之一。
母语是人的自觉学习对象,而外语则是人的不自觉学习对象。
在我国,英语作为主流外语之一,是大中小学生甚而大部分就职人员必须学习的外语之一。
从一定意义上讲,作为外语之一,绝大多数的中国学习者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学习英语的。
尽管史蒂芬·平克(2015:1)认为“语言是人的本能之一”,但是他的这一观点是就母语而言的,或者是从“语言普遍性”角度而言的。
作为外语的学习,除非学习者遗传了该种语言的基因,那么,他们对该种语言的学习仍然处于非自觉学习状态之中。
换言之,如果我国的语言政策中弱化或取消英语语言学习的强制性规定,那么很多的学习者是会放弃该种语言的学习的。
有鉴于此,英语教学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着眼于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也是英语教育工作者较为关注的议题之一。
二、文献综述1.国内研究现状。
英语教学当中如何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近年来关注的学者较多,但显然要晚于国外学者。
从中国知网主题模块检索“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可知,相关文献有3614篇;其中,“交际能力”为主题的文章698篇,“英语交际能力”为主题的文章373篇。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综述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综述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1.转变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的转变是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而不再是只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教师单方向的传授,学生一味的被动接收,老师以词汇,语法以及课文的讲解作为主要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发挥和发展,而且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新式的教学将加大口语和听力的重视程度,使之与书面交流的培训放在同等位置。
2.转变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改变是指加大对练习听,说能力设备的投资力度,从局限性的被动式向灵活的主动式转变。
由传统的"黑板,教材,粉笔"模式向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向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3.转变教学重点。
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上,而不是过分的强调过级考试。
社会上众多用人单位过多的看重四六级证书,使学校教育过度的重视四六级考试,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措施1.教与学的正确理解。
语言的教学既要关注语言本身,又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改变师生之间一味的传授和接受的教学模式,增加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
使学生对语言的实践和应用得到提高,从"学校知识"向"行动知识"转化。
2.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参与课堂教育,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构建,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学习过程中的课堂参与,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决策者。
由学生自由选择和遵照学生个人意愿的学习目标会大大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树立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各个学校的定位,正确的树立人才培养目标。
对"基础英语"、"学术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进行合理定位。
同时不同的学校对应不同的英语教育体制定位。
合理结合教与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从而解决学生在语言上的沟通问题。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4872-多模态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多模态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 问题的提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专业课程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特别强调“注重学思结合。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由此可见,思辨能力是现代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培养目标。
然而,自黄源深(1998,2010)提出“思辨缺席”以来,这一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改善。
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和作文中的观点常常因缺乏有力的论据而显得苍白无力,缺少说服力和可信度;阅读课上,对所读文章的思想和观点倾向于全盘接受,缺乏批判性思维。
何其莘(1999)指出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强调模仿记忆,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有待提高,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亟待改革。
1.2 课题的界定思辨(critical thinking)指为做出判断而进行的思考,思辨的核心目的是做出有理据的判断;思辨者的特征包含认知技能与倾向两个维度;思辨的过程包括思考者对自身思维的监控、调整与修正。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和辨析的能力。
思辨能力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比如思辨及思辨能力概念的界定,思辨理论模型的建构,思辨能力发展实证研究等。
本课题属于思辨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拟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角度探讨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1.3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3.1选题意义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高等教育英语专业人才质量。
通过实施多模态教学模式,英语专业学生逻辑能力得到提升;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推理和评价能力;作文和口语中的“无病呻吟”现象有所改善,能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对输入的信息有一定的批判态度,敢于质疑别人的观点;学生的思辨气质得到提高,善于用理性、思辨的眼光看待问题,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不会在茫茫信息爆炸中迷失自我。
大学英语教学法综述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法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大学英语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并对不同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阐述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教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法研究综述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英语教师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学法就显得特别重要。
教师要尽快适应一种信息量大、任务性强、教学节奏快、教学形式多样、气氛活跃、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学习者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
1 国外研究现状对二十世纪对我国外语教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几种教学法,即语法翻译法、听说法、认知法和交际法作一番概述,就其片面性和准确性进行客观分析,以深入探索和准确把握外语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对问题有个整体的把握。
1.1 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起源于十六世纪拉丁语教学法。
在交际法引进之前,一直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其主要特点为: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法教学;充分利用和依靠母语。
反复进行母语和外语互译。
1.2 听说法听说法又称句型教学法。
它在我国外语教学法发展期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
听说法是以美国语言学上的结构主义为其语言学基础,以行为主义为其教育心理学基础,形成了外语学习中的s—r(stimulus-response) 即刺激—反应理论。
听说法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听说领先;反复操练,形成习惯;教学以句型为中心;尽量避免母语,重视培养学生外语思维习惯;尽量避免和消除学生的错误。
1.3 认知法认知法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引入我国外语教学。
认知法试图用认知—符号学习理论(cognition —code approach)来代替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认知法强调语法理论知识的重要,被认为是语法翻译法的现代形式。
个人大学英语学习综述作文
个人大学英语学习综述作文As I reflect on my university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 I am filled with a sense of gratitude and accomplishment. The journey has been both challenging and rewarding, shaping my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personal growth in profound ways. In this essay, I will share my insights, challenges, and the strategies that have contributed to my progress in master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during my time at university.Entering university, I was eager to build upon the foundation of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I had acquired in my previous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However, I quickly realized that the academic demands of university-level English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rigorous and multifaceted. The transition was not without its difficulties, as I found myself navigating a new academic environment, adapting to various teaching styles, and grappling with the complexities of advanced English usage.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llenges I faced was the need to develop a more sophisticated vocabulary and command of academiclanguage. Whereas in my earlier studies, I had primarily focused on basic communication and conversational skills, university-level coursework required me to engage with complex texts, participate in discussions on abstract topics, and produce well-structured written assignments. This shift necessitated a concerted effort to expand my lexical repertoire and to deepen my understanding of grammatical structures, idiomatic expressions, and nuances of language.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 I adopted a multifaceted approach to my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Firstly, I made a conscious effort to immerse myself in English-language media, such as academic journals, news articles, and literary works. By exposing myself to a diverse range of authentic materials, I was able to encounter new vocabulary, familiarize myself with different writing styles, and develop a more intuitive grasp of language usage.Secondly, I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class discussions and sought out opportunities to engage in academic discourse with my peers and professors. These interactions not only allowed me to practice my speak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but also provided valuable feedback and insights that helped me refine my language abilities. I found that the process of articulating my thoughts, defending my ideas, and responding to questions and critiques was instrumental in developing my confidence and fluency in English.In addition to these classroom-based activities, I also dedicated time to independent language learning. This included keeping a vocabulary journal, where I systematically recorded and reviewed new words and their contextual usages. I also made use of online resources, such as language learning applications and educational websites, to supplement my formal instruction and to target specific areas of weakness.One of the most rewarding aspects of my university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journey has been the opportunity to apply my skills in real-world contexts. Through internships, volunteer work,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 was able to put my language proficiency to the test in professional and community-based settings. These experiences not only reinforced my language abilities but also allowed me to develop valuable soft skills, such a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oblem-solving, and adaptability.Moreover, the diverse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my university campus has been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shaping my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Interacting with classmates and colleagues from various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has exposed me to a rich tapestry of English dialects, accents, and communication styles. This exposure has not only broadened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but has also fostered my appreciation for the nuances and complexitie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s I reflect on my university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journey, I am struck by the profound personal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I have experienced. The challenges I have overcome, the skills I have developed, and the connections I have forged have all contributed to a deeper sense of self-awareness and confidence. I have learned to embrace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learning as an ongoing, dynamic endeavor, one that requires persistence, flexibility, and a willingness to step outside of my comfort zone.Looking ahead, I am excited to continue my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journey, both within the context of my academic pursuits and in my future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endeavors. The skills and insights I have gained during my time at university have equipped me with a strong foundation to navigate an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world, where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English is a valuable asset.In conclusion, my university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 has been a transformative and multifaceted journey. Through the challenges and triumphs, I have developed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power of language,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awareness, and the personal growth that can come from embracing the challenge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As I move forward, I am confident that the lessons I have learned will continue to serve me well, guiding metowards new opportunities and empowering me to make a meaningful impact in the world.。
论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论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摘要:大学英语作为高等院校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部分,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保证。
该文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英语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探讨如何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为了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在高等院校的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1 职业能力的基本内涵职业能力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各类教育的本质特征。
所谓职业能力不是简单的操作技能,而是一般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
1.1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根据高等教育理念及就业岗位的需求,高等英语教学目标为: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英语交际能力是指人们使用英语相互交往的能力。
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个综合的过程。
交际能力包括日常交际能力和业务交际能力。
所谓日常交际能力,即能使用英语进行课堂交流及日常交流,包括介绍、问候、感谢、致歉、道别、指路、爱好、饮食、健康等。
能够阅读和翻译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如科普、人物、政治、商贸、文化、生活等。
能够书写日常题材的短文。
所谓业务交际能力,即能用英语进行一般涉外活动,迎送安排日程与活动、住宿、宴请与迎送会,能够陪同外国客户进行购物、游览、就诊等。
及用英语进行一些涉外业务如面试、介绍公司、工厂的历史现状。
能够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的文字材料,如信函、技术说明书、合同等。
能够填写和模拟套写简短的英语应用文,词句基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格式恰当,表达清楚。
能借助词典将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和对外交往中的一般业务文字材料翻译成汉语。
1.2 培养学生继续学习能力高等院校大学英语课时缩减的越来越少。
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将所有的英语知识传授给学生。
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要求学生具备终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为推进校教育转型深入发展,适应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全面深化《大学英语》课程综合教学改革,经充分研究论证,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一、指导思想本方案以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和《军队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和国际化军事合作与交流为主要内容,贯彻落实《信息工程大学2010-2012年推进教育转型规划纲要》精神,以“紧贴人才培养、创新教学方法,体现因材施教”为原则,以“夯实基础,加强能力,提升素质”为目的,努力通过课程教学培养我校本科学员的英语综合素养。
二、综合改革思路1. 紧贴人才培养,体现课程的可延续性。
紧贴新形势下我校人才培养使命任务,遵循“先基础,后专业化”的基本教学规律,注重学员自我发展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实现四年不断线的大学阶段外语课程体系学习创造条件,为体现通识教育基础上的特色军事教育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
2. 创新教学方法,体现课程的先进性。
改变以往学生接受式的单纯教学方式,以建构主义、双主模式、多元智力理论、认知心理学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遵循语言教学与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为前提,以发挥学员主体性、注重学员的语言实践活动为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精炼课内学时,采用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的教学手段,突出学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3. 体现因材施教,体现课程的科学性。
科学划分层级,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因材施教,重视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加强课堂教学与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良性互动,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
4. 创建客观、高效的考核评价模式和学员学习管理模式。
改革评价模式和学员学习管理模式,对学员能力和教学质量的评估采用多维度的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多时间点的学员自评、互评与教员评价相结合的完整的评价体系,客观的评估学员的能力发展与教员的教学质量。
东华大学学术英语教学改革综述
2020年46期总第538期ENGLISH ON CAMPUS东华大学学术英语教学改革综述文/宁 妍 颜海璐【摘要】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和对外交流的扩大要求中国大学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新一代大学生,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度速发展也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东华大学在其一流学科学院——服装学院和纺织学院中设置学术英语教学试点。
本文从本次教学改革的背景、课程设置理念以及学术英语的教学理论出发,探讨了学术英语教学改革之路的可行性,既而分析东华大学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的特色,研究学术英语教学教材和教法。
本次教学改革试点的效果表明学术英语教学在东华大学有着较好的前景,值得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学术英语;课程设置;教学实践【作者简介】宁妍(1977-),女,满族,吉林四平人,东华大学外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美国文学研究;颜海璐(1978-),女,汉族,上海人,东华大学外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英国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东华大学外语学院教改基金项目,编号:18wybk027。
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对外交流的扩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大学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尊重教育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身心健康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拔尖创新人才。
为此,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13年制订了《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以下简称《框架》),指出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新目标:以学术英语为核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学术英语交流技能,使他们能用英语直接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在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素质修养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修养,提高他们跨文化交流、沟通和合作,以及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以适应国家,特别是上海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须成为教育他 自己的人 ; 别人 的教育必须成为他们获 得知识 的 最高主人 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 ” 这就要求学 校对学生进行 日常教育 的时候 , 要着重 注意学 生的 自我管理和创新 能力 的培
养 。实现文明、 科学的发展是创新教育的根本 目的 , 而 创新 教育
二、 高 校 英语 专 业 学 生 创 新能 力现 状 及 原 因
1 2 . 9 8 4 . 3 7
’ 表明 P值小于 0 . 0 5 , ”表明 P值小于 0 . O 1 ; 上表分析结果 显示 : 2 0 1 1级英语专业学生 的创新能力值 为 1 1 . 3 6± 4 . 5 1 , 2 0 1 1 级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值为 1 2 . 9 8± 4 . 3 7 。两个专业 创新 能力 比较 T值 为 一2 . 1 1 5 , 对 应 P值 为 0 . 0 3 6 , 小于 0 . 0 5, 具有显著 的统计学 意义 , 说 明两个专业 的创 新
[ 中图分类号 ]C 6 4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3 ) 0 5 — 0 0 1 6 — 0 2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3 . 0 5 — 0 0 9 当今 的时代 , 世界经 济逐 步实现一体化 , 各 国之 间的竞争 也 日益激烈。无论 是哪方面的竞 争 , 其实质均 是人才储备 的竞 争, 国家之 间的竞争也是如此。而人才综合 素质 中的创新 能力
能力具有显著差异。2 0 1 1级会计专业学 生的创新 能力显著 高
该调查情况做 出详细报道 。
多模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综述
多模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综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多模态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多模态教学是指通过多种感官和媒体来传达信息和知识,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需求。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本文将从多模态教学的概念和特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探讨多模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一、多模态教学的概念和特点多模态教学是指通过多种感官和媒体来传达信息和知识,包括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
它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多模态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元化:多模态教学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呈现知识,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
2. 互动性:多模态教学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互动,通过多种媒体的交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趣味性:多模态教学具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4. 实用性:多模态教学能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往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通过课堂讲授和书写作业的形式进行。
而现在,随着多模态教学理念的深入人心,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开始尝试将多种媒体形式带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图像与视频在听力和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在大学英语听力和口语教学中,多模态教学的应用尤为明显。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英语电影、英语新闻等多种视频和图像形式来进行听力材料的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听力技巧。
通过观看英语情景剧、英语歌曲等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动画与图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应用3. 音频和录音在语音和语法教学中的应用三、多模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果多模态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带来很多积极的效果。
“三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三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频繁,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通用语言。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愈发显现出来,尤其是在大学阶段。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各大学纷纷进行了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其中“三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和热点。
本文将结合文献综述、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围绕“三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展开探讨。
大学英语课程的三位一体体系构建是指听、说、读、写、译及文学欣赏六个方面的综合教学体系。
在这一体系下,通过对英语能力的全面培养,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全面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实现其对英语教育的全面素质要求以及以英语为工具的能力要求。
这样的体系构建不仅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英语课程体系中,注重的往往是对语法、词汇等的死记硬背,而对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培养则相对薄弱。
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语法、词汇的运用只是语言交际的手段,真正能够实现语言交际的是听、说、读、写等能力。
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在当前的国际化背景下,学生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
通过构建“三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可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仅仅获得语言能力的提升,还能够获得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社会。
“三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国际交流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各大学已经在探索和实践“三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山东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实践。
关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文献综述
关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文献综述引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是英语专业学生在毕业时撰写的具有一定价值的学术性论文。
它是考查英语专业学生大学四年以来所学的英语专业知识的重要方式,也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是本科学生获得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院校都要求英语专业本科生必须用英语撰写学位论文,而且对于撰写英语毕业论文基本上没有限制条件,只要考试成绩合格者都可以参加毕业论文的写作。
但是,从有关的调查中显示,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存在很多的问题。
目前已有很多的学者和教师就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了一定的研究年,旨在提高学生撰写英语毕业论文的水平。
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讨论的重点是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取,论文的格式等;第二类主要一调查问卷为主,讨论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以此为背景,为了让广大学生对英语论文写作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本文就关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的性质和意义,选题策略,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的文献进行综述。
对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如是否要创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性质和意义1.英语毕业论文的性质臧学运认为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除了具备一般论文的学术特征:学术性(scholarly),规范性(formal), 创新性(original)之外,必须体现出其英语专业的特色,即专业性(professional)。
就其题材和体裁而言,具有说明和议论的性质,论文讨论的重点应该是与英语的文化,语言,翻译,文学或教学法等相关的专业学术性的话题,专业突出性极强。
其次,论文的论点和论据要具备独创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要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论据需要翔实,材料真实可靠。
当然,论文的结构必须规范,完整一致,语言流畅简练,用词准确,得体,生动,多样。
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论文质量才会高。
2.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包括很多的步骤,如选题,文献的检索和收集,撰写初稿,修改再到定稿等。
关于国内外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综述
84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3期总第790期No.3,2020Total of 7900 引言自主学习的观点是Holec 在1981出版的专著《自主性与外语学习》中提出,并且一直是二语教育研究范畴的热点话题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网络技术的辅助以及人们自主学习意识的更新换代,人们对于自主学习的研究热情只增不减。
本文将首先对概念进行总结,并且梳理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1 英语自主学习的概念Holec 作为“自主学习”观点的最初引进者,在《自主性与外语学习》(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中指出学习者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负责[1],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水平来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定可达成的学习计划并且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与评价手段,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做以总结。
他的定义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回应和认同。
D. Little [2]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能力,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自主决定并且对自身独立行为起到提示作用。
Pintrich [3]则把自主学习看做是一个积极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自主设置学习的目的,并对自己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进行监控、调整和控制。
而庞维国[4]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理解自主性学习:即从学习的多个平行维度和从学习的整体发展阶段(包括制订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进程等)来定义自主学习。
徐锦芬在2004年参考了大量的国外相关文献,再结合我国国情及英语讲学特点,提出自主学习能力的五方面[5]:(1)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与要求;(2)确立学习目标与制定学习计划;(3)有效使用学习策略;(4)监控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5)监控与评估英语学习过程。
该内容广泛用于国内的相关研究中。
总之,自主学习不仅仅是一个过程,更是个体拥有的一种能力。
我们可以把它定义成学习者能够抓住课堂中老师的教学重点,能够主动设计学习计划,有意识地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同时能够独立评估整体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能力。
批判性思维视域下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研究现状评述
批判性思维视域下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研究现状评述摘要:自20世纪九十年代起,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大学外语教育的焦点。
在大学外语教学领域,出现了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相关研究,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实证研究百花齐放、成果卓著,但也存在明显不足。
本文以批判性思维视域下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研究为对象,对研究现状进行综合性评述,为该领域内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研究综述;理论依据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要推动高等教育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就要着力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底层基础,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成为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研究的焦点。
Paul(2005)论述了思辨性阅读训练与学生语言习得之间的正相关效用,Wallace(2003)从宏观视角界定了的思辨性阅读的内涵,提出思辨性阅读的读者关注和评价的是文本作为整体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因素;Pirozzi(2003)则关注微观视角下思辨性阅读的定义,即读者通过诠释、分析、评估、推理等具体认知技能来理解文本,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
这两个视角从不同维度强调思辨性阅读的本质,即思辨性阅读的精髓在于思辨。
(齐彬,2014)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由于“知识传递”长期占据教学的核心位置,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具有思辨能力的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高等教育的新课题。
在大学英语教学领域,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也逐步成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研究焦点之一。
具体来说,国内对思辨性阅读的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践研究次之,实证研究数量较少。
理论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介绍国外思辨性阅读的理论。
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终稿((2011-1)
英语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广泛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双语方向的学生还应兼具备较强的法语或俄语或德语语言应用能力),能在教育、科研、文化和新闻出版等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涉外部门从事英语翻译、教学、研究或管理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主干学科:英语语言文学相关学科: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三、专业主干课程综合英语、英语口语、基础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英语笔译、英语口译、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语言学概论、英语学术论文特点与写作英法方向:综合法语、法译汉、汉译法英俄方向:综合俄语、俄译汉、汉译俄英德方向:综合德语、德译汉、汉译德四、主要实践环节毕业论文,专业实习,语言技能实践,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科研训练,军事训练五、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文学学士学位六、毕业条件最低完成170学分(课内)及8学分(课外)。
并且军事训练考核合格,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可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七、选课说明与要求1、课程设置表中各模块选修课要求(1)通识类课程由三部分组成:思想政治与国防教育,必修16学分;体育、二外和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分别限选2学分、10学分、3学分;基础通识类课程必须修满12学分,其中通识类核心课程限选6学分,根据英语专业的需要建议英语专业理科学生从自然科学与技术、文化传承、社会与艺术或世界文明四类核心课程中选三类,每一门类中各选一门课(2学分)。
建议双语学生从文化传承、社会与艺术课程、世界文明三类课程中每一门类中各选一门课(2学分),开课学期:1-6学期(2010级从第2学期开始选修)。
在此类核心课中增设有关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文学等双语课程供学生选择。
另外6学分限选课程为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中国哲学概论、社会学概论,各2学分。
(2)学科课程又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课程。
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浅析
关键 词 : 学 英语 教 学 自主 学 习能 力 培 养 大
活 动 的 过 程 ” 3 vdL te 1 91 把 学 习 者 自主 ( A) 定 为 。[Da i il ( 9 ) ] t L 界 种 独 立 地 进 行 批 评 性 思 考 、 出决 定 并 能 实 施 独 立 行 为 的 作 能 力 。L te 1 9 ) 为 学 习者 自主就 是 学 习 者 接 受 学 习 是 il ( 9 4 认 t 自己 的 责 任 , 包 括 : 1 建 立 个 人 学 习 计 划 ; 2 比较 自主 地 它 () ()
学 习 意识 不 强 , 自主学 习能 力 差 。 1文 献综 述 . 国 外 自 主 学 习 思 想 可 追 溯 到 1 世 纪 ,从 2 世 纪 5 年 代 7 0 0
如 何 监 控 自 己 的 学 习 , 以及 如 何 评 估 自 己 的 学 习 结 果 的 同 时 也 要 贯 穿 心 理 上 的 引 导 。 学 习 者 训 练 中所 有 方 法 的 主 要 目标 者 是 帮 助 学 习 者 成 为 更 好 的 学 习 者 ,它 的 目的 就 在 于 提供给 学习者 各种选项 , 学 习者 明确地 决定他 们学 什么 , 让 怎 么 学 , 什 么 学 , 么 时 候 学 , 哪 里 学 等 。C hn 19 ) 为 什 在 oe (9 8 也 提 出 .策 略 训 练 就 是 明 确 地 教 学 生 怎 样 将 语 言 学 习 与 语 “ 言 使 用 策 略 运 用 于 实 践 中 。 策 略 训 练 能 够 促 使 学 生 付 出 更 大 的努 力 以实 现 语 文 计 划 目标 ,因 为 它 鼓 励 学 生 找 到 各 自 成 功 的 方 法 , 样 就 提 高 了学 习 者 自主 ” 这 。关 于 学 习 者 训 练 的 主 要 内 容 , 同 的 学 者 有 不 同 的 看 法 。 笔 者 认 为 , 学 习 不 在 者 训 练 中 , 认 知 训 练 十 分 重 要 , 与 自 主 学 习 能 力 的形 成 元 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创新能力的培养综述
一、前言
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敏锐地感知客观事物及现象、把握机会、敢于挑战并敢于进行探索行为的能力。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并未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给予足够的关注。
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乃至举足轻重。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在教学实践中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因此,“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了很多教育者思考的话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二、创新的教师角色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沿袭的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自始至终都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做观众。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通常是教师给予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师生的双向交流变成了教师的单向输出与学生的单向输入。
长此以往,学生渐渐认为学习就是掌握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他们不愿对老师给予反馈,更懒得提出“为什么”。
这样的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学生没有积极思考的空
间,他们的个性受到了压抑,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创造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样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往往被人嘲笑为“高分低能”。
所以,教师一定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
教师自我创新的关键,就是要实现自身角色的创新。
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张乃艳、戴亮亮、任训平,2005),将课堂的中心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在实践操作中,教师不要将知识全盘给予学生,而是要运用提示、引导、启发等方法促进学生的自我思考,让他们通过观察、质疑、猜想、类比、分析、推理、演绎、概括等思维方式去主动地学习知识。
这样,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不仅可以实现知识的内化,更会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教师先行。
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迫切要求广大教师不仅要有崭新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学能力,还要有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
教师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迅速转化传统的师生角色,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是大学英语创新教育的先决条件。
三、创新的教学氛围
创新思维的启发需要学生抛开种种顾虑和束缚,摆脱固
化的思维模式,碰撞思想深处的火花,这就要求学生在毫无压力和负担的情况下学习。
因此,营造和谐平等、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绝大多数学生眼里,大学教师似乎是高高在上的,他们学识渊博,能力过人,学生不由自主地会对老师具有一种服从和敬畏的心理,不敢质疑老师,即便有什么个人观点也怯于提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必定受到压抑。
因此,教师要主动打破失衡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目标、兴趣和困难,帮助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切身体会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使用“Nevermind”、“Tryitagain”、“It’sifne”、“Itdoem’tmatter”、“Agood.job”等具有积极提示意义的语言,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有助于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从而促进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大学生已经具备个体的思维和判断力,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性。
因此,耍想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一定要避免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是我们一贯提倡的教育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耍注意按照学生的不同个性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平台,通过正确引导将学生的个性转化为创新
性,将可能潜在的消极因素转化为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积极因素。
这样,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强化,自我能力得到肯定,这无疑会成为激发学生开拓创新的强大动力。
(三)实现学生间的互动
师生间的互动近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学生间的互动却很少有人提及。
事实上,学生间的良性互动可以发挥同龄人的激励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非常渴望与他人交流思想、互通有无的,但他们苦于没有有效的渠道实现这样的目标。
教师完全可以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适时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促成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合作语言学习(cooperativefanguageleanring)的教学方法实现这一目的,而实践中可采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小组讨论、课堂辩论、情景对话、角色扮演、分组调研等等。
大学英语教学本身的授课特点赋予了教师先天的优势条件,可以利用学生间的互动使他们共同探索、互相启发、彼此激励,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创新的教学方法
(一)课堂提问的创新性
发问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处处设疑、激疑,
从而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但教师的提问也是有学问的。
巧妙的发问可以启发想象、开阔思路、引导创新。
鉴于这一目的,教师要谨慎选择发问的方式。
通常看来,开放式问题比封闭式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发散思维,因此,教师应尽最避免提答案为“yes”或“no”的问题,而应多提无单一答案的问题。
比如,在“WillvOUhelpapersonwhohasadrughistory?”和“Whywillv0uhelpaPers0nwhohasadrughistory?”这两个问题中,显然后者更能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考。
除教师的提问外,学生也可以积极设想问题请老师或同学回答。
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反复琢磨,仔细推敲,他们的思维会变得异常活跃。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总有学生会从某个独特的视角提出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而这往往会产生一种连锁效应,激发其他同学提出更加与众不同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无论是教师提问还是学生发问,有一条原则是创新性教学所必须遵守的,那就是“存异”。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背景、知识结构、语言能力和思维方式,他们对同一问题当然会有不同的回答。
如果教师强求“同一”,势必会阻碍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以,教师耍鼓励学生提出大胆的设想和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
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多媒体使用的创新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普遍进入大学英语课堂,而多媒体的巧妙运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普遍对高科技和新事物有着浓厚兴趣,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多次将多媒体的使用权赋予学生,由学生设计课件并具体操作多媒体。
这样,学生不仅充分发挥了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也与教师进行了微妙的角色互换,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他们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其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将最独特、最完美的成果展现给老师和同学。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有创新性的成果不断涌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再一次得到锻炼。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巧妙设计活动、鼓励学生想象、合理利用竞争等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教师本身具有创新意识,课堂教学的手段就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更新。
五、结束语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一个新目标。
教师首先要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不断研讨和改进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实践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学英语教学更上一层楼,使学生的创新火花发光发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