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前言本大纲供五、七、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课程性质:针灸学属于中医学范畴,是中西医结合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课程任务:为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中医政策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中西医并重”的指示精神,加强对针灸学的学习,为人民培养中西医两套本领兼备的医生,以适应新世纪人类健康需求。

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针灸学》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经络和腧穴理论,掌握一定的针灸操作技能,并能初步运用针灸方法防止常见病,为中西医结合工作打下基础。

关于教课内容和进度,讲课教师可根据大纲精神,对针灸基础理论、方法、治则和重点病症,深入浅出,讲深讲透,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

重点掌握经络循行路线、取穴方法、针灸方法、常用穴位和常见病的治疗。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模型、挂图、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具,使抽象理论形象化,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护理系或其它专业的《针灸学》教学,可根据学时数参照使用本大纲。

第一节经络目的要求:了解经络的命名和脏腑属络关系,经别、别络、经筋、皮部分布,经络的阐释病理、指导诊断、治疗预防作用;熟悉经络的含义;掌握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奇经八脉的概念、经络的生理功能;重点掌握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走向和交接规律;教学内容:经络学说概论、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学时分配:1学时第二节腧穴目的要求:了解特定穴的意义、常用骨度分寸;熟悉腧穴的主治规律、解剖标志取穴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掌握手指同身寸取穴法;重点掌握腧穴的基本概念、分类;教学内容:腧穴的概念、分类、主治、定位。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学时分配:1学时第三节十四经脉目的要求:手太阴肺经:了解经脉循行、主治概要;熟悉尺泽穴的定位、主治、操作,列缺穴的主治、操作;重点掌握列缺穴的定位。

手阳明大肠经:了解经脉循行、主治概要;熟悉合谷穴的主治、操作,曲池穴主治、操作,肩髃穴的定位、主治、操作;重点掌握合谷穴的定位,曲池穴的定位。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针灸学学时:70学时。

前期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授课对象:针灸推拿学专业(康复治疗方向)、中医学类专业(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学类专业(运动医学方向)、护理学专业(本科)考核方式:考查和期终考试各占总成绩的50%和50%,其中考查主要包含作业、点穴及针灸操作技能考查等形式。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学科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及技能目标,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经络理论,熟悉十二经脉的体表循行分布及与脏腑的联系,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和所属经脉,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要领并具备一定的操作技巧,熟悉灸法、拔罐法和三棱针法等常用刺灸法的操作技术,对针灸临床的常见病能根据针灸理论进行处方配穴,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学习针灸理论、技能和经典,能够应用针灸经络的理论和方法观察事物、认识生命、诊疗疾病,培养良好的中医认知悟性和用针灸学理论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树立优良的职业素养及人文情怀。

大纲内容:一、前言【课程目的】《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中医各专业(除外针灸专业)的限选课,该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今后的针灸临床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图表幻灯归纳,适度组织讨论;腧穴及刺灸法学习中安排学生操作练习,教师从旁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技能。

针灸治疗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扎实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临床诊疗思维,能运用中医、针灸的理论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急症的诊治。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一)导学【目的要求】1.了解针灸学的概念。

2. 了解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3.从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理解掌握针灸学“诊-疗-防”一体的诊疗体系。

4. 引发对针灸经络学科现代探索研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1.从针刺麻醉实例说起,讲授针灸学的意义、针灸的治疗作用、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现代研究的困惑;2.从一个真实的针灸临床案例(PBL案例)说起,讨论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帮助学生基于经络建立起对疾病的发生机制、“诊-疗-防”一体的针灸诊疗体系、经络与生命健康的关系等整体概念,加深对针灸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针灸学2、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3、课程学分:_____4、课程总学时:_____5、适用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经络系统的组成和分布、腧穴的定位和主治、针灸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基础知识。

熟悉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原则和处方。

了解针灸学的发展简史、现代研究进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地进行常用穴位的定位和针刺、艾灸等操作,并能准确判断针刺得气与否。

具备根据病症制定合理的针灸治疗方案的能力,并能进行初步的临床应用。

能够运用针灸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激发学生对针灸学的兴趣和热爱,传承和发扬中医针灸文化。

三、课程内容(一)针灸学概论1、针灸学的定义、发展简史和特点。

2、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学说、腧穴理论等。

(二)经络系统1、经络系统的组成,包括经脉、络脉、经别、经筋、皮部等。

2、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交接规律和表里关系。

3、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和功能特点。

4、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三)腧穴总论1、腧穴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腧穴的定位方法,包括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手指同身寸法等。

3、腧穴的作用和主治规律。

(四)腧穴各论1、十四经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方法。

手太阴肺经:中府、尺泽、孔最、列缺等。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等。

足阳明胃经: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梁丘、足三里等。

足太阴脾经: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等。

手少阴心经:少海、神门等。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后溪、养老等。

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等。

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等。

手厥阴心包经:曲泽、内关等。

针灸学大纲详解

针灸学大纲详解

《针灸学》教学大纲前言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索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针灸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临床课。

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学习中医学基本理论基础,掌握有关经络和腧穴基本知识及刺灸的基本技能,以便运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本学科的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实训(结合人体、针灸模型、幻灯、录象、图表进行示教)、临床见习等,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76,理论48学时,实践28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言目的要求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

2、熟悉针灸发展简史。

3、了解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1、针灸学的定义。

2、针灸的起源、发展和历代重要针灸史实。

3、历代著名针灸医家及代表著作。

4、教材内容简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上篇经络腧穴第一章经络腧穴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经循行交接和流注规律及脏腑经络属络关系;掌握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掌握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2、熟悉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理论;熟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定义。

熟悉各类特定穴;熟悉腧穴的分类。

3、了解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循行特点;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

了解腧穴命名。

教学内容1、经络学说的形成。

2、经络系统的组成。

3、十二经脉循行、流注、交接及脏腑经络表里络属关系。

4、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5、经络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6、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7、腧穴的分类。

8、腧穴的治疗作用。

9、特定穴的意义(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10、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辅以多媒体、挂图、模具教学。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第二章经络腧穴各论目的要求1、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与脏腑络属关系;掌握90个常用经穴的定位与主治;掌握常用的13个经外奇穴的定位与主治;掌握十五络穴。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针灸学》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健康复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

通过针灸学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针灸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从而达到能够运用针灸防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二,编写依据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2年,及相关资料和根据石学敏主编.《针灸学》.教学计划编写,三,目的任务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健康复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

通过针灸学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针灸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从而达到能够运用针灸防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1、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2、教材内容为经络、腧穴、刺灸法与治疗四个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经络腧穴、针法灸法、各科常见病的针灸治疗。

3、了解:临床疑难病的针灸防治原则,四,课程编码:,五,学时数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讲授讨论实验实践小计绪言 2 2第一章:经络总论 6 61 第二章:腧穴总论 3 4第三章:经络腧穴各 8 30 32 论第四章:刺灸法总论 4 4第五章:刺灸法各论 6 2 8第六章;治疗总论 4 42 第七章:治疗各论 10 1213 合计 59 72说明:根据实验室条件调整实验、实践课时。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绪言【目的要求】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及其适应范围。

2、熟悉: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代表作及主要贡献。

3、了解:针灸学的起源与近代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1、阐述针灸学的概念、内容及适应范围。

2、介绍针灸学的起源及历代代表作与贡献。

3、针灸医传到国外。

4、目前国内外针灸学发展概况。

上篇经络腧穴第一章经络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经络概念、内容,十二经脉的分布、衔接规律及流注次序,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反应,经络在诊断、治疗上的应用。

针灸科教学大纲

针灸科教学大纲

针灸科教学大纲《针灸学》教学大纲前言针灸学就是研究经络、腧穴、针灸操作技能、化疗法则、促进作用机制及预防疾病的一门学科。

它就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承继和弘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宝贵实践经验,并不断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去探究经络实质及其预防疾病的机理。

针灸学包含经络、腧穴、刺及灸法、针灸化疗几小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建议在认知的基础上增进对经络循行原产和腧穴定位、主治的掌控;必须融合骨度分寸和解剖学标志反反复复点穴;熟练掌握针灸的操作方法,强化针刺手法的练;掌控不好针灸医治的原则和常见病证的针灸配穴处方,为临床实践踢不好基础。

本课程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物、图表、模型、多媒体教学等教具和设备,以及加强技术操作的示范教学。

一、课程学时分配表中经络2课时腧穴2课时腧穴各学说4课时刺及灸法4课时治疗学6课时二、教学要求和内容第一章经络【目的建议】1.1.了解十四经脉以外的经络系统的内容以及经络的现代研究概况;2.2.熟悉经络系统的内容、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3.3.掌控经络的含义、十二经脉的迈向和西源次序、奇经八脉中任督二脉的循行原产、经络的生理功能。

【教学组织与方法】理论讲课2课时,课后上课。

【教学内容】第一节第一节经络的含义和经络学的主要内容一、一、经络的含义二、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第二节经络的功能和作用一、经络的生理功能二、经络的病理变化三、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附]经络的现代研究概况【思考题】1、详述经络的生理功能。

2、详述经络的含义。

第二章腧穴【目的建议】1.了解腧穴命名;2.熟悉特定穴的特点;3.掌控腧穴的定位方法、化疗促进作用。

【教学非政府与方法】理论授课2课时,课后自习。

【教学内容】第一节腧穴的分类、命名一、腧穴的分类二、腧穴的命名第二节腧穴的治疗作用一、近治作用二、远治作用三、特殊作用第三节特定穴一、特定穴的意义二、特定穴的分类及特点第四节腧穴的定位方法一、体表解剖学标志定位法二、骨度分寸定位法三、手指同身寸咽癌法四、方便快捷咽癌法【思考题】1、简述特定穴的意义。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针灸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针灸学》是一门涵盖针灸理论、临床实践及保健应用的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针灸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提高学生在针灸临床实践中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经络系统、腧穴定位及其作用。

2、理解针灸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

3、掌握基本的针灸操作技能,如取穴、进针、行针等。

4、熟悉针灸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了解针灸的注意事项和意外处理。

5、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其针灸技术水平。

三、教学内容1、针灸基本理论:包括针灸的概念、发展简史、经络系统、腧穴分类及其作用等。

2、针灸技术:包括进针、行针、补泻手法、留针与出针等基本操作技能。

3、针灸治疗:以临床常见病为例,学习针灸治疗原则和方法,如感冒、头痛、失眠、哮喘等。

4、针灸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了解针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如适应症包括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禁忌症包括出血倾向、皮肤感染等。

5、针灸的注意事项和意外处理:熟悉针灸的注意事项,如避免针刺伤、注意消毒等,了解常见意外的处理方法。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针灸理论。

2、实践教学:设立实验室或临床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针灸操作,培养实践技能。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五、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提问、讨论、小组作业等形式,考察学生对针灸理论的掌握情况。

2、实践操作:在实验室或临床实践中进行考核,评价学生的针灸操作技能。

3、论文或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篇与针灸相关的论文或报告,以考察学生的文献查阅和综合分析能力。

4、期末考试:采用笔试或实操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针灸学》课程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教材与参考书:选择合适的《针灸学》教材,并推荐相关参考书籍和文献。

2、教学视频: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视频资源,便于学生观察和学习针灸操作技能。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针灸学》是中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针灸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正确运用针灸方法治疗各种疾病。

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针灸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针灸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范围。

2、掌握针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能够正确判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掌握常用穴位的位置、主治和刺灸方法,能够正确运用针灸方法治疗常见疾病。

4、了解针灸的机制和临床应用,能够正确评价针灸效果和安全性。

5、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1、针灸学基础知识:包括针灸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等。

2、常用穴位及刺灸方法:详细介绍人体常用穴位的位置、主治和刺灸方法等。

3、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结合具体病例,介绍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4、针灸的机制和临床应用:介绍针灸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范围等。

5、针灸的安全性和效果评价:介绍针灸的禁忌症和适应症,同时介绍如何正确评价针灸的效果和安全性等。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部分。

其中,理论课包括针灸学基础知识和常用穴位及刺灸方法等内容;实践课包括针灸治疗常见疾病、针灸的机制和临床应用以及针灸的安全性和效果评价等内容。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周:针灸学基础知识(2学时)2、第二周:常用穴位及刺灸方法(4学时)3、第三周:针灸治疗常见疾病(4学时)4、第四周:针灸的机制和临床应用(2学时)5、第五周:针灸的安全性和效果评价(2学时)6、第六周至第八周:实践操作训练(每周2次,每次2学时)五、考核方式及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将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标准如下:1、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针灸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进行。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针灸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课程授课对象:_____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针灸学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动态,培养学生运用针灸学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一)经络学1、经络系统的组成和分布介绍经络系统的组成,包括经脉、络脉、经别、经筋、皮部等,以及它们在人体的分布规律。

2、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讲解经络的沟通内外、联系脏腑、运行气血、调节平衡等生理功能,以及经络气血阻滞、经络虚损等病理变化。

3、经络的临床应用阐述经络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的应用,如经络辨证、循经取穴等。

(二)腧穴学1、腧穴的分类和定位介绍腧穴的分类方法,如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等,并详细讲解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

2、腧穴的主治特点和作用规律阐述腧穴的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以及腧穴的主治规律,如分经主治、分部主治等。

3、特定穴重点讲解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等特定穴的概念、分布和临床应用。

(三)刺灸法学1、毫针刺法包括毫针的构造、规格、选择和保养,针刺的练习方法,针刺的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针刺的角度、深度和方向,得气的概念和意义,针刺补泻手法等。

2、灸法介绍灸法的种类,如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等,以及灸法的作用、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3、其他刺法讲述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电针、穴位注射等其他刺法的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

(四)针灸治疗学1、针灸治疗原则讲解针灸治疗的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标治本、三因制宜等原则。

2、针灸治疗作用阐述针灸的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等治疗作用。

3、针灸临床常见病证的治疗选取常见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病证,如头痛、面瘫、中风、胃脘痛、痛经、小儿遗尿、耳鸣耳聋等,介绍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针灸治疗方法。

针灸学大纲

针灸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前言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索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针灸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临床课。

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学习中医学基本理论基础,掌握有关经络和腧穴基本知识及刺灸的基本技能,以便运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本学科的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实训(结合人体、针灸模型、幻灯、录象、图表进行示教)、临床见习等,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76,理论48学时,实践28学时。

序号内容授课时数理论实验总学时上篇1 绪论222 第一章经络腧穴总论 4 43 第二章经络腧穴各论24 22 48中篇4 第一章毫针 2 2 45 第二章灸法 2 2 46 第三章其他疗法 2 2 2下篇7 第一章治疗总论 2 28 第二章内科病症 6 69 第三章妇科、儿科病症 2 210 第四章外科、五官科病症 2 2合计48 28 76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言目的要求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

2、熟悉针灸发展简史。

3、了解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1、针灸学的定义。

2、针灸的起源、发展和历代重要针灸史实。

3、历代著名针灸医家及代表著作。

4、教材内容简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上篇经络腧穴第一章经络腧穴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经循行交接和流注规律及脏腑经络属络关系;掌握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掌握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2、熟悉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理论;熟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定义。

熟悉各类特定穴;熟悉腧穴的分类。

3、了解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循行特点;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

了解腧穴命名。

教学内容1、经络学说的形成。

2、经络系统的组成。

3、十二经脉循行、流注、交接及脏腑经络表里络属关系。

4、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七版)(供中医学专业、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中医学专业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临床方向、中医学专业七年制外向型日语方向、中医学专业七年制外向型英语方向使用)前言《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与治疗。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针灸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针灸防治常见疾病。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根据章节内容,分别以实物、模型、图表、实际操作,以及录像、幻灯、电影、多媒体或CAI课件等教具和设备辅助进行,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知识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由于本门课程既包括理论部分,也涉及到临床多学科的实践技能,因此,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实际操作,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经络、腧穴、刺灸实践课包括划经、点穴、刺灸法等操作内容,示范后要求学生反复练习掌握,并组织考核,成绩可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二十。

治疗各论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重点病证的学时,部分病证根据各地的常见病、多发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实践课应安排学生在门诊见习。

教材的附篇中所收各参考资料,供学生课外阅读,并适当进行答疑辅导。

本课程共计90学时,课堂讲授78学时,实践12学时。

教学要求及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针灸学的概念及针灸疗法的特点,明确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本学科的意义。

2、熟悉针灸学发展简史及对外交流概况。

3、了解本课程主要的内容及学习目的和方法。

【教学内容】1、针灸学的概念: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2、针灸疗法的特点: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

3、针灸学的发展简史及对外交流:从古代、近代及现代发展的概况,可划分为五个时期;从古到今针灸学术的对外交流。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用 90学时)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

讲授本学科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熟悉、了解针灸学的基本理论与针灸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选穴及针灸的操作方法。

课程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理论联系实践,根据针灸学的特点,强调基本技能,突出临床实用性,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以适应新世纪对创新型针灸人才的需要。

本大纲是针对梁繁荣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年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拟定。

全书分为四篇,共七章。

上篇为经络腧穴,主要论述经络的概念、循行路线及规律,腧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等;中篇刺灸法,主要论述了各种刺灸法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等;下篇针灸治疗,论述了针灸治疗作用、治疗原则、配穴处方、特定穴的应用,以及各科常见病的针灸治疗;附篇为参考资料,选录了古代针灸歌赋、针灸现代进展、子午流注等,供学生自学。

《针灸学》教学总时数为90学时,其中,课堂理论讲授为60学时,课间技能实训、见习30学时。

在课堂理论讲授方面,本大纲所列的项目内容均属教学内容,但根据内容的主次,按掌握、熟悉、了解三级目标要求。

在讲授本课程时,要充分考虑我省针灸临床疾病的特点,并结合我院历年对《针灸学》教学的经验,在教学方法主要以启发式为主,注重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及动手能力。

教学中既要充分利用教具、投影、录象、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也要传授学生简单的口诀、歌诀、歌赋等,使学生便于掌握、理解及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还应考虑近年来国家对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的《针灸学》考试要求,讲授内容要涵盖考试内容。

课间实习主要点穴和针刺等的操作练习,目的在于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课间见习在附属医院进行,目的是使学生对针灸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其针灸临床的处理方法有直观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和处理疾病的能力。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针灸治疗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针灸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针灸方法治疗各种常见疾病。

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1、掌握针灸治疗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理论、腧穴理论、针灸方法等。

2、掌握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包括感冒、头痛、失眠、哮喘、胃痛、腹泻等。

3、了解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针灸治疗基本理论:包括经络理论、腧穴理论、针灸方法等。

2、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包括感冒、头痛、失眠、哮喘、胃痛、腹泻等。

3、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介绍针灸治疗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确保安全有效的进行治疗。

4、临床实践:通过模拟治疗、临床见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针灸治疗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规范。

四、课程实施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

2、实践教学:安排实验室训练和临床见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3、评估与反馈:通过作业、测验、实践评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五、课程评价1、理论考试:考察学生对针灸治疗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实践考试: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3、期末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成绩,以及平时的学习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大纲细则1、第一部分:针灸治疗基本理论(8学时)(1)经络理论:经络系统的组成、功能及临床应用;(2)腧穴理论:腧穴的分类、定位方法及主治病症;(3)针灸方法:针刺法、灸法及拔罐法等基本技术的操作及注意事项;(4)针灸治疗作用及机制:针灸对机体的调节作用及治疗机制。

2、第二部分: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16学时)(1)感冒: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针灸治疗;(2)头痛: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针灸治疗;(3)失眠: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针灸治疗;(4)哮喘: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针灸治疗;(5)胃痛: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针灸治疗;(6)腹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一、引言针灸治疗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针灸治疗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针灸治疗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论目标:掌握针灸治疗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针灸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掌握针灸学说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体系。

2. 技能目标:掌握针灸治疗的基本技术,包括穴位定位、操作要领、灸法技巧等,能够熟练运用针灸治疗手段进行临床实践。

3. 应用目标:了解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范围和适应症,能够合理运用针灸治疗技术解决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

三、教学内容1. 针灸治疗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a. 针灸的起源和发展b. 针灸学说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c. 针灸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 针灸学说与经络理论a. 经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b. 经络学说的起源和演变c. 经络与疾病的关系及临床应用3. 针灸穴位的定位与操作要领a. 常用经络和穴位的定位方法b. 穴位的分类和特点c. 针灸器械的选择和使用技巧4. 针灸治疗技术a. 针刺技术的原理和方法b. 针刺的常用手法和操作步骤c. 针灸配合其他疗法的技术要点5. 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a. 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及常见疾病应用b. 针灸治疗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6. 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a. 针灸治疗在各类疾病中的应用与效果b. 针灸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前沿技术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介绍针灸治疗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技能培训:组织学生进行穴位定位和操作演练,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操作熟练度。

3. 临床实践:安排学生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实习,参与针灸治疗的临床操作和观摩,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4. 学术研究: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进行针灸治疗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创新。

五、考核评价1. 知识考核:通过期中、期末笔试等方式,考查学生对针灸治疗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针灸学 教学大纲

针灸学 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针灸学教学大纲针灸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中医学科,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疗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针灸学教学大纲是指在针灸学专业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体规划和安排。

本文将从针灸学教学大纲的制定背景、内容框架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制定背景针灸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随着中医药在国内外的普及和应用,对针灸学的教学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规范针灸学教学内容和标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临床实践能力,制定针灸学教学大纲成为必然选择。

二、内容框架针灸学教学大纲的内容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针灸学基础知识:包括针灸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理论和经络学说等。

学生需要了解针灸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相关的历史文献,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2. 针灸学的操作技能:包括针灸器械的使用、穴位的定位和刺激方法等。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熟悉和掌握针灸学的基本技能,例如针刺、灸疗、拔罐等,以及相应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3. 针灸学的临床应用:包括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法和技巧。

学生需要学习和理解针灸学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原则和临床经验,掌握常用的针灸处方和疗效评估方法,培养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4. 针灸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针灸学研究的设计、数据分析和文献阅读等。

学生需要了解针灸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科学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支持。

三、教学方法针灸学教学大纲的制定不仅关乎内容的安排,也涉及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

在针灸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和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教师可以结合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加深对针灸学原理的理解。

2. 实践操作:针灸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针灸技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针灸器械和进行穴位刺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学》教学大纲供川北医学院五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使用(选用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第六版,孙国杰主编)中西医临床医学系中西医临床教研室前言《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为经络、腧穴、刺灸法与治疗四个方面。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巩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有关针灸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达到能够运用针灸防治常见疾病的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根据章节内容,分别以实物、模型、图表、实验操作,以及录象、幻灯等教具和设备辅助进行,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由于本门课不仅是一门理论课,也是一门涉及临床多学科的实践课,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实践操作和临床见习、实习,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熟练掌握针灸基本技能。

目录绪言 (3)上篇经络腧穴 (3)第一章经络总论 (3)第二章腧穴总论 (4)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 (4)中篇刺灸法 (5)第四章刺灸法总论 (5)第五章刺灸法各论 (5)下篇针灸治疗 (6)第六章治疗总论 (6)第七章治疗各论 (6)实验教学大纲 (7)参考书目 (11)课时分配 (12)理论教学内容绪言【目的要求】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明确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及掌握此学科的重要意义。

2.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目的、要求和学习方法。

3.熟悉针灸发展简史,特别是当代国内外学习、应用和研究针灸的进展情况。

【教学内容】1.针灸学的定义。

2.针灸学的主要内容,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

3.针灸的起源、发展及历代重要针灸史实。

4.当代国内外针灸发展概况。

上篇经络腧穴第一章经络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

2.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3.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

4.熟悉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及特点,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5.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掌握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6.了解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的部位及意义。

7.了解经络实质的研究进展【教学内容】1.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

2.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3.经络系统的组成、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4.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经络学说在祖国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5.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重点从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方面论述。

6.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

7.经络的现代研究概况。

第二章腧穴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腧穴的定义、发展概况及分类方法。

2.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3.熟悉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

4.熟悉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

5.了解腧穴的现代研究概况。

【教学内容】1.腧穴的定义、腧穴的发展,以及穴位标准化方案的特点。

2.腧穴的分类及分类的原则。

3.腧穴的命名及命名原则。

4.腧穴的定位方法,重点介绍骨度分寸法和自然标志取穴法。

5.腧穴的作用与主治规律。

6.特定穴的定义与内容。

7.腧穴的现代研究概况。

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目的要求】1.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2.熟悉十四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全面了解十四经腧穴,并重点掌握其中150个左右常用的经穴、奇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教学内容】1.十四经脉的循行。

2.十四经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

3.十四经穴和常用经外奇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

(1)手太阴肺经(11穴)。

(2)手阳明大肠经(20穴)。

(3)足阳明胃经(45穴)。

(4)足太阴脾经(21穴)。

(5)手太阳小肠经(19穴)。

(6)足太阳膀胱经(67穴)。

(7)足少阴肾经(27穴)。

(8)手厥阴心包经(9穴)。

(9)手少阴三焦经(23穴)。

(10)足少阳胆经(44穴)。

(11)足厥阴肝经(14穴):(12)督脉(28穴):(13)任脉(24穴):常用经外奇穴(总36穴)(1)头颈部(12穴):(2)躯干部(8穴):(3)四肢部(16穴):中篇刺灸法第四章刺灸法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刺法、灸法的定义。

2.熟悉刺灸法的作用及意义。

3.了解刺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4.熟悉九针的形状与用途。

5.了解刺灸法的现代研究概况。

【教学内容】1.刺法、灸法的定义。

2.刺灸法的特点、作用及意义。

3.刺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4.九针的名称、形状和用途。

5.刺灸法的现代研究概况。

第五章刺灸法各论【目的要求】1.了解毫针的基本知识,掌握毫针刺法的全部操作,并重点掌握捻转、提插、疾徐等补泻手法。

2.了解得气的意义,掌握候气、催气、行针等操作方法。

3.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4.掌握灸法的种类、操作、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5.掌握拔罐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6.掌握耳穴的定位、主治及耳针的操作方法。

7.熟悉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电针、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毫针刺法的基本知识。

2.毫针的进针、留针、行针、出针等操作过程,针刺得气与行针手法、补泻手法。

3.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及处理。

4.灸法的意义、种类和作用;灸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5.拔罐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6.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电针、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下篇针灸治疗第六章治疗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八纲、脏腑、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上的运用。

2.掌握针灸治疗原则、治疗作用和配穴处方。

3.熟悉各类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4.了解影响针灸治疗效果的因素。

5.了解针灸治疗作用的现代研究。

【教学内容】1.八纲、脏腑、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上的运用。

2.针灸的治疗原则和治疗作用。

3.针灸配穴处方。

4.特定穴的应用。

5.影响针灸治疗效果的因素。

6.针灸治疗作用的现代研究概况。

第七章治疗各论【目的要求】1.熟悉重点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掌握其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

2.了解一般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熟悉其针灸治疗。

【教学内容】各科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针灸治法、处方配穴及方义。

内科病证:中风*、眩晕*、头痛(附三叉神经痛)*、面瘫*、腰痛*、痹症*。

(划*者为重点病证,其余为一般病证)实验教学大纲第一章任脉、督脉点穴划经、骨度分寸【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的骨度分寸;2.熟悉任脉、督脉的经脉循行;3.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及特定穴属性【教学内容】1.常用的骨度分寸2.任脉、督脉的循行。

3.任脉、督脉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

4.任脉、督脉的主要穴位的定位、主治和操作。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图表、标准针灸穴位模型、多媒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进行示教。

2.实验室示教,学生分小组反复划经点穴。

第二章手三阴经点穴划经【目的要求】1.熟悉手三阴经的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2.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及特定穴属性;【教学内容】1.手三阴经的循行。

2.手三阴经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

3.手三阴经的主要穴位的定位、主治和操作。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图表、标准针灸穴位模型、多媒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进行示教。

2.实验室示教,学生分小组反复划经点穴。

第三章手三阳经点穴划经【目的要求】1.熟悉手三阳经的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2.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及特定穴属性;【教学内容】1.手三阳经的循行。

2.手三阳经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

3.手三阳经的主要穴位的定位、主治和操作。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图表、标准针灸穴位模型、多媒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进行示教。

2.实验室示教,学生分小组反复划经点穴。

第四章足阳明胃经点穴划经【目的要求】1.熟悉足阳明胄经的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2.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及特定穴属性;【教学内容】1.足阳明胄经的循行。

2.足阳明胄经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

3.足阳明胄经的主要穴位的定位、主治和操作。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图表、标准针灸穴位模型、多媒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进行示教。

2.实验室示教,学生分小组反复划经点穴。

第五章足少阳胆经点穴划经【目的要求】1.熟悉足少阳胆经的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2.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及特定穴属性;【教学内容】1.足少阳胆经的循行。

2.足少阳胆经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

3.足少阳胆经的主要穴位的定位、主治和操作。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图表、标准针灸穴位模型、多媒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进行示教。

2.实验室示教,学生分小组反复划经点穴。

第六章足太阳膀胱经点穴划经【目的要求】1.熟悉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2.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及特定穴属性。

【教学内容】1.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

2.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

3.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穴位的定位、主治和操作。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图表、标准针灸穴位模型、多媒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进行示教。

2.实验室示教,学生分小组反复划经点穴。

第七章足三阴经点穴划经、经外奇穴点穴【目的要求】1.熟悉足三阴经的经脉循行、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2.掌握足三阴经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及特定穴属性:3.熟悉常用经外奇穴的定位。

【教学内容】1.足三阴经的循行。

2.足三阴经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

3.足三阴经的主要穴位的定位、主治和操作。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图表、标准针灸穴位模型、多媒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进行示教。

2.实验室示教,学生分小组反复划经点穴。

第八章针刺法、灸法、拔罐、电针【目的要求】1.熟练掌握常用的四种进针方法;2.掌握行针的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掌握常用补泻手法的操作;3.掌握艾炷的制作,掌握艾炷灸的直接灸(无瘢痕灸)、间隔灸(隔姜、隔蒜、隔盐)的操作方法;4.掌握艾条灸的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温针灸等操作方法:5.掌握投火法、闪火法、贴棉法等操作方法;6.掌握闪罐、走罐、针罐、水罐等操作方法。

7.掌握电针的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1.毫针刺法的基本知识。

2.毫针的进针、留针、行针、出针等操作过程,针刺得气与行针手法、补泻手法。

3.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及处理。

4.灸法的意义、种类和作用;灸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5.拔罐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图表、标准针灸穴位模型、多媒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进行示教。

2.实验室示教,学生分小组反复划经点穴。

参考书目1.《针灸学》(全国统编1~5版)上海科技出版社2.《经络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3。

3.《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上海科技出版社 1976。

4.《腧穴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