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与分析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巢斯
上海超级塔
上海塔课题报告摘要:上海中心大厦高632m,采用了巨型框架2核心筒2伸臂桁架抗侧力结构体系,为钢2混凝土混合结构。
简要介绍了该结构工程的建筑设计、结构体系特点以及结构整体设计指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针对结构分析中若干关键问题的分析结果:结合规范与建筑功能布局,合理确定了结构活荷载取值;对结构进行了详细的风致响应研究,将风洞试验结果与荷载规范结果进行比较,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对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地震作用反应分析,确定了性能化目标和地震动反应谱,得到了结构的抗震可靠度;对巨型柱承载力以及延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巨型柱钢骨选型的影响因素;对结构用钢量进行了合理优化,并采取了具体的优化措施,可节省钢材12000t;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表明,结构能够满足抗震性能化目标,具有较好的延性。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巨型框架2核心筒2伸臂桁架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化设计;巨型柱;结构优化一、项目描述1.项目简介上海中心大厦(英语:Shanghai Tower),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的一座超高层地标式摩天大楼,其设计高度超过附近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成后将可取代它,成为中国第一高楼及世界第三高楼。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面积433954平方米,建筑主体为118层,总高为632米,结构高度为580米,机动车停车位布置在地下,可停放2000辆。
2008年11月29日进行主楼桩基开工,预期到2015年6月底或7月初正式投入使用。
开发商: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建筑/结构设计单位:M.Arthur GenslerJr.&Associat -es,Inc.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顾问单位: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单位:陆家嘴集团,公司拟与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上海城投)、上海建工集团(上海建工)合作。
总承包单位: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建设用途:国际标准的二十四小时甲级办公、超五星级酒店和配套设施、主题精品商业、观光和文化休闲娱乐、特色会议设施五大功能。
高层建筑大开洞地下室顶板的应力分析
高层建筑大开洞地下室顶板的应力分析陈晨杰;巢斯;林建萍;杨扬【摘要】以上海某在建工程为背景,系统介绍了开洞较多的地下室顶板的嵌固能力.利用ETAB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相关顶板模型,通过将地震作用简化为节点荷载作用在上部结构质心处,对楼板进行了应力分析,得到了楼板在多遇地震下和设防地震下的应力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下的楼板应力基本小于1.0 MPa,可以满足小震楼板不开裂的要求;在设防地震和竖向恒载的共同作用下,楼板应力基本小于4.0 MPa,通过设计可以满足中震楼板钢筋不屈服的要求.地下室顶板具有较好的嵌固能力,可不考虑该楼板对上部结构产生的多塔效应.本工程鉴于安全性考虑,嵌固端设置在地下一层底板处.【期刊名称】《结构工程师》【年(卷),期】2015(031)006【总页数】6页(P40-45)【关键词】嵌固端;地下室顶板开洞;楼板应力;多塔效应【作者】陈晨杰;巢斯;林建萍;杨扬【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Stress Analysi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Basement TopSlab with Large OpeningsAbstract Based on a project under construction in Shanghai,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influence of the openings at the basement top slab on structural behaviors. A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software ETABS. Seismic loads were simplified as nodal loads being applied on the centroids of the superstructures. Stress distribution at the top slab was obtained by stress analysis under frequent earthquakes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under the effect of frequent earthquakes, the stresses are less than 1.0 MPa and there is no cracking of the concrete in the slab; (2)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moderate earthquake loads and dead loads, the slab stresses are less than 4.0 MPa and there is no steel yielding in the slab. The effec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multi buildings does not need to be considered under the favorable fix end at the top slab of the basement.Considering the safety issue, the bottom slab of the 1st floor basement structure was chosen to be the fixed end of the superstructure in this project.Keywords fixed end, opening on the top slab of a basement, slab stress, interaction between multi building随着人们对建筑外形、功能的要求日益提升,所采用的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
复杂桩基筏板冲切线的选取
第 27 卷第 5 期 2011 年 10 月
结构工程师 Structural Engineers
Vol. 27,No. 5 Oct. 2011
复杂桩基筏板冲切线的选取
姜文辉* 巢 斯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集团) 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摘 要 在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复杂桩基筏板的冲切线选取较无桩筏板更难以确定,可能的冲切线有 很多条,但最不利的只有一条。对某超高层建筑的复杂桩基筏板共选取了四组不同形式的冲切线进行 试算,得出了三道冲切线在这四组冲切线形式下的抗冲切反力,并进行了冲切计算的对比分析。结果表 明,随竖向构件的直转角的冲切线( 第一组) 为最不利的初步结论,同时也指出各组中不利的冲切线数 值差异不大,宜进行多种情况下多条冲切线的试算。在设计中,对冲切承载力预留一定的安全储备,同 时配置一定的构造钢筋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 冲切线,复杂桩基筏板,超高层建筑
第二种情况的冲切线是按照随竖向构件的折 转角选取的,冲切线随竖向构件的外凸角连线的 折转角形成,该情况具有冲切线较短,但包络桩数 较少的特点,在第三道冲切线出现了不利的情况。
第三种情况的冲切线是按照随竖向构件外包 的大折转角选取的,冲切线随竖向构件的外凸角 连线且不形成内凹角,该情况冲切线最短,但包络 的桩 数 较 多,其 中 第 二 道 冲 切 线 出 现 了 不 利 的 情况。
要因素。在某些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为了减薄 底板 厚 度,将 核 心 筒 与 巨 柱 通 过 翼 墙 连 为 一 体 ( 图 1) ,综合受力抗冲切,这时冲切线的选取较为 复杂多样。可能的冲切线有很多条,但最不利的 只有一条。本文试图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分析,总 结最不利冲切线选取的一些规律以供参考。
上海中心大厦分析
本工程核心筒在立面上共分为9个区 域,墙体厚度随高度上升而递减,其厚 度从1200mm变化至500mm。其中在 4区、5区避难及设备层墙厚发生突变。
核心筒截面在1区至4区呈正方形九宫 格筒体。到第5区后,四个角部的墙体 开始向两边收缩,形成切角方形布置。 至第7区时,原有的九宫格变为十字型 五宫格筒体。
“热水瓶你小时候用过吧?这就是双层幕墙系统的工作原 理。” 斯特拉巴拉解释道。
“对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来说,保温性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在冬天,如果我有办法穿衣服保暖,就不会开暖气了;如果我 在家的时候,可以脱掉衬衫穿T恤,就不会把空调温度调到太 低。所以如果我能像只是穿衣服或者脱衣服那样来控制大楼温 度,我就可以建造一个能源可持续的大楼了。但问题是这套系 统成本很大。”
从天空向下俯瞰上海中心非对称的顶部卷折状造型与金茂的点状和环球金融中心的线状顶部遥相辉应将进一步丰富上海的城市天际美国leed绿色建筑体系认证我国安装最高的能源中心绿色建筑手段造型设计技术原则技术措施雨水收集装置雨水收集利用原理图冬季地源热泵工作原理地源热泵
超高层建筑案例分析
———上海中心大厦
组员:xx,xxx,xx,xx,陈成
外伸臂桁架贯穿核心筒腹 墙
三 大厦外形设计分析
在经过多番投标及筛选后, 上海中心的建筑设计方案 最终被确定为“龙型”方 案,该方案由美国 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 提供。从外观上看,“上 海中心”像一条盘旋上升 的巨龙,“龙尾”在大厦 顶部盘旋上翘,580米的 “身高”将成为上海新高 度。
两层高 的设备 层
9区:观光 区域
8区:酒店 及精品办 公
2-7区:办 公区
1区:大堂、 商业和餐 饮
上海中心大厦结构 地下5层 地上121层 总建筑面积为 574058m2 地上总建筑面积为 410139m2 建筑总高度 632m
两栋复杂体型超高层建筑间的气动干扰效应分析
尽管人们对群体 高层 建筑 间的气 动干扰效应
已经进 行 了大量 的研 究 , 仍存 在 一些 不 足 : 1 绝 建筑 进行 了风压 测量 风 洞试 验 。风 洞 试验 在 T 一2 但 () J 该 5I、 T 大 部分 研究 都 假 定 施 扰 建 筑 和 受 扰 建 筑 的横 截 面 大气 边 界层 风洞 中进 行 , 风 洞试 验段 长 1 I宽 是 简单 的方 形 截面 。 限 于普 遍 化 研 究 成果 的应 用 , 3m、 2 5m。结 构 的几 何 缩 尺 比为 130 试 验 高 . /0 , 没 有考 虑建 筑 复 杂 截 面 的影 响 ;2 多 数 研 究 都 假 模 型及 周边 建 筑 情 况 如 图 2所 示 。 由 于 建 筑 所 在 ()
1 试 验 概 况
南 通镕 胜 大 厦 项 目主 要 由高 度 分 别 为 2 9和 3
针对多种建筑布置形式 ,Lm s a - 研究 了一组 直线 24m 的办公 塔 楼 和酒 店 塔 楼 组 成 ( 1 。办 公 ] 0 图 ) 05i n 15I n的 型 、L型或 是 T型 布 置 的相 同 截 面 的 高层 建 筑 间 塔楼 的基本横截面是底边长 5 . 、高 3.
建筑的情况 ;两栋塔楼在气流方向上大致并列布置时,建筑两侧可能产生周期性 的旋涡脱落 ,导致横
风 向响应 的均方 根值 较 大 。 关 键词 :高 层建 筑 ;风荷 载 ;气动 干扰 中 图分 类 号 :T 9 323 U 7 .1 文献标 志 码 :A
密集 超 高 层 建 筑 群 是 现 代 大 都 市 的 重 要 标 志 截 面 复 杂 的南 通 镕 胜 大 厦 办公 塔 楼 和酒 店 塔 楼 为
收稿 臼期 :2 1 0 2~0 6—0 I
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分析
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效果图上海中心大厦,位于浦东的陆家嘴功能区,占地3万多平方米,所处地块东至东泰路,南依银城南路,北靠花园石桥路,西临银城中路。
其建筑设计方案由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完成,主体建筑结构高度为580米,总高度632米,是目前中国国内规划中的第二高楼。
“上海中心”总投入将达148亿元,预计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地下部分封顶,2012年结构封顶且部分投入运营,2014年竣工交付使用。
一:基本信息英文名称:Shanghai Tower。
上海中心建设地点:陆家嘴金融中心区Z3-2地块。
开工时间:2008年11月29日。
竣工时间:2014年。
占地面积:30368平方米。
建筑面积:574058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约410139平方米。
建筑总高度:670多米。
建筑层数:地下结构5层,地上部分包括124层塔楼和7层东西裙房。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架结构。
用钢量:约100000吨。
建筑造价:148亿元。
建筑/结构设计单位:M.Arthur Gensler Jr.&Associat -es,Inc.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管理顾问单位: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机电咨询顾问单位:柏诚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投资监理单位及招标代理单位:利比有限公司上海申元工程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工程监理单位:上海建科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总承包[2]绿色建筑顾问单位: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集团)有限公司LEED认证顾问单位:德国誉德(KOOPX)建筑设计集团投资单位:陆家嘴集团,公司拟与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上海城投)、上海建工集团(上海建工)合作。
总承包单位: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建设用途:国际标准的二十四小时甲级办公、超五星级酒店和配套设施、主题精品商业、观光和文化休闲娱乐、特色会议设施五大功能。
[3]兴建中的上海中心大厦(2012年7月15日)二:基础信息区县:浦东商圈:陆家嘴地区地址:位于浦东的陆家嘴功能区交通:上海中心地下通道向东延伸至东泰路,向北延伸至花园石桥路,建成后将连接起国际金融中心、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的地下空间,同时与轨交2号线、14号线相连通,形成整体地下空间。
高层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高层建筑设计案例分析在当今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不仅是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人们对于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各种需求。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设计案例。
案例一: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超高层摩天大楼。
它的设计独特,融合了多种创新元素。
从外观上看,其螺旋式上升的造型不仅极具视觉冲击力,还能有效降低风阻。
这种独特的外形设计并非仅仅为了美观,更是基于对风荷载的深入研究和计算。
通过模拟风洞实验,设计师确定了这种螺旋形态能够减少大楼在强风中的摇晃,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功能布局方面,上海中心大厦充分考虑了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
底部楼层设置了商业空间,吸引了众多高端品牌入驻,为周边居民和上班族提供了丰富的购物和休闲选择。
中间楼层则主要为办公区域,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化办公设施,满足了各类企业的办公需求。
而顶部楼层则设计了观光平台和高级酒店,游客可以在这里俯瞰整个上海的壮丽景色,享受高品质的服务。
在绿色节能方面,上海中心大厦也有出色的表现。
大厦采用了双层幕墙系统,外层幕墙为玻璃,内层幕墙为铝板,中间形成的空气腔可以有效地隔热和保温,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
此外,大厦还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和雨水收集系统,为大楼提供部分电力和非饮用用水,减少了对外部能源和水资源的依赖。
案例二:迪拜哈利法塔迪拜哈利法塔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其高度达到了 828 米。
哈利法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之花蜘蛛兰。
它的建筑外形简洁流畅,线条优美。
整个建筑的立面采用了玻璃和金属板材相结合的方式,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在结构设计上,哈利法塔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扶壁核心”结构体系。
这种结构体系由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和外部的钢结构框架组成,能够有效地抵抗风力和地震力的作用。
为了确保大楼的稳定性,工程师还在大楼的底部设置了巨大的基础,将大楼的重量均匀地分布在地基上。
上海中心分析
伸臂桁架
伸臂桁架
伸臂桁架
伸臂桁架
核心筒
伸臂桁架
环带桁架(8道)
茎结原理
巨型柱
结构剖析
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组合而成的混合结构体系
竖向结构:核心筒和巨型柱
水平结构:楼层钢梁、楼面桁架、带状桁架、伸臂桁架和组合楼板。
核心筒
核心筒+巨柱
核心筒+悬臂桁架+巨柱
巨柱+带状桁架
建筑从下至上划分为9个区域, 在结构上以设备转换层的析架结构加以划分, 同时这一析架结
侯梯厅形式
A. 多台并列
B.凹试式对列
机房设置
高层区机房
隔音层
井道
电梯节能设计
五个分区均有各自的餐
厅供应
楼梯间
封闭楼梯
防烟楼梯
服务空间
卫生间
通风口
其它部分设计---设备层
115层
Zone9
Zone8
101层
Zone7
86层
Zone6
73层
Zone5
每个分区均设有设备层
(上层避难层也设有一定
金茂大厦
—— 过去
环球金融中心 —— 现在
上海中心
—— 未来
02
高层建筑标准层空间分析
二
高层建筑标准层空间分析
上海中心的平面基本构形由三段圆弧构成的圆导角三边形(其中之一切角),旋转
上升并均匀缩小,演进为一个平滑光顺的非线性扭曲面,形成了大厦独特的立面造
型。
标准层构型
Zone5
Zone1
Zone6
数量设备间4000mm)
层高:6600mm
充分满足了设备间的层
竖向荷载作用下地基弹簧刚度对超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筏板的影响
竖向荷载作用下地基弹簧刚度对超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筏板的影响雷小虎1巢斯2(1.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建工系上海200092;2.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200092)摘要:本文采用将超高层建筑桩筏基础中桩对筏板的作用等效为作用在桩顶处的竖向点弹簧的简化的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分析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考虑整体上部结构刚度时不同的弹簧刚度取值对某超高层结构基础筏板的弯矩、变形及桩顶反力的影响。
首先,采用共同作用迭代法进行弹簧刚度分布及取值的计算;然后,选取五组近似的弹簧刚度分布;最后,计算五组弹簧刚度取值下的筏板弯矩、沉降、桩顶反力。
分析得出结论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弹簧刚度;超高层建筑; 桩筏基础; 筏板;中文图书分类号文献标识码The effect of stiffness of ground spring upon the plate of piled-raft foundation ofsuper high-rise building under vertical loadsLEI xiaohu 1CHAO si 2(1. Structur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2.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Abstract: This paper adopts the simplified method which takes the vertical springs instead of the piles under the raft of the piled raft foundation of a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and consider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piled raft foundation and the superstructure to calculate the moment and the deformation of the raft and the reaction of the piles. With different stiffness values of springs, the effects of stiffness of springs upon the raft behaviors were analyzed. In the end, the conclusions which other similar projects can hold as useful references were obtained .Keywords: stiffness of spring; super high-rise building;piled-raft foundation; raft;1 引言桩筏基础以其良好的承载、调平、减少差异沉降等特性成为软土地区高层建筑的一种主要基础形式。
上海中心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与分析-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巢斯
平均极限承载力与PB01相等,桩侧注浆并未提高桩的承载能力。由表3看出,在 超长钻孔灌注桩中,同样是桩端桩侧联合注浆的桩PA01和PA02,前者桩侧摩阻 力比后者约增大28% 。
一、工程概况
1、技术经济指标
z 建筑总高度:632m z 结构高度:583.4m z 高宽比:7.0 z 楼层:122层 z 用地面积:30370m2 z 地上建筑面积:38万m2 z 地下建筑面积:16万m2 z 容积率:12.51
TJAD
陆家嘴三幢超高层立面对比
TJAD
功能
上海中心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与分析 主要内容
3.1.1 上海中心试桩分析 上海中心现场试验共有试桩4根,锚桩9根,具体试桩数据参见表2。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采用锚桩法,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并
在钢筋笼主筋上铺设应变计获得抗压静载荷试验时各土层的应变数据。
3.1 后注浆钻孔灌注桩
PA01,PA02均进行桩端桩侧联合注浆。每根桩设置4道注浆断面,标高分别 为-34.0 m , - 44.0 m, - 54.0 m, - 64.0 m。PB01为仅桩端注浆,PC01表示常规 灌注桩,PC02在PC01静载试验后进行桩端后注浆的桩。
由结果可以看出,未注浆桩PC01在8 000 kN时就达到其极限承载力,静载试 验还显示继续加荷导致其桩端沉降急剧加大,发生桩端刺入型破坏。
而其余四根注浆桩,桩身周围土体的强度和刚度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 极限承载力较未注浆桩均提高2.25~2.89倍,且桩端沉降增加不大。
3.1 后注浆钻孔灌注桩
为了使变形沉降更趋于平缓,通过调整地基或基桩的竖向支承刚度分布,如 调整桩径、桩长、桩距,促使差异沉降减到最小,基础或承台内力显著降低。
资料的上海中心大厦
关键筒 +巨柱 +伸臂桁架
关键筒 +巨柱 +伸臂桁架 +环带桁架
本工程关键筒在立面上共分为9个区域,墙体厚度随高度上升而递 减,其厚度从1200mm变化
关键筒截面在1区至4区呈正方形九宫格筒体。到第5区后,四个角 部旳墙体开始向两边收缩,形成切角方形布置。至第7区时,原有旳九 宫格变为十字型五宫格筒体。
大楼在运营过程中,酒店、办公等会 产生大量旳热空气,尤其是上海中心 大厦有24 个直接对外营业旳大空间 旳空中花园,在夏季会集聚温度较高 旳热空气
所以,热回收利用技术就是将这部分 旳热空气进行回收,采用热泵型热水 加热器,为酒店提供生产生活热水。 上海中心大厦设计成空气水热泵系统 ,采用带ECM电机旳风机盘管机组。
设计师创新性地经过对双层幕墙体系 进行分区及让外幕墙呈缓慢旋转旳形 态,在内外墙体之间大胆发明了24个 “空中花园”,不但为在超高建筑中 工作与生活旳人们带来一种全新旳体 验,而且经过分布于“空中花园”旳 商店及餐厅,降低了楼内人群下到地 面旳交通需求,从而降低能耗。
这个巨大旳空间没有一 点钢筋水泥构造。钢构 造臂架从内幕墙板块中 穿出。
其中,中央机组占36%,空调 通风系统占33%,灯光控制占 24%,外围护系统占7%,节能成 果相当可观。
三幢摩天大楼分别象征着中国旳过去、 目前和将来,金茂大厦代表着中国从 过去奔向新世纪,整体钢构造旳设计 从中国古代宝塔层层叠叠旳形式和向 空中逐渐收缩旳特征取得灵感。环球 金融中心代表中国向世界开放、引进 外资旳当代,属于一种非常经典旳当 代建筑简约风格。上海中心则面对将 来,以中国—永恒旳将来为愿景。
外伸臂桁架贯穿关键筒腹墙
真正旳“绿色”摩天楼:
• 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多项最新旳绿 色环境保护技术,工程将严格按照 国家绿色建筑三星认证和美国LEED 绿色建筑认证旳原则和要求进行建 造,将是一座真正旳“绿色”摩天 楼,同步也是世界上首座同步经过 两大致系认证旳摩天大楼。是极具 全球影响力“绿色”地标。
上海中心大厦考虑施工过程的竖向变形及差异分析与研究
cn t c o aut e tf meo o tges a dpee o s e cm oe t a de . eea o s ee . h o s u t najs n ,xt f ur gr,n rst f t l o p n ns n t w r lcni rd T e r i m i i i e c l d
o e y a fe h t cu e r o s o sr c e n e r at r t e sr t r o f i c n tu td.Th a i m v ri a d f r ain di e e c b t e g u e m x mu e tc l eo m to f r n e ewe n me a f
r s ls o n l ss idiae h tme a c l mn l r a h t e ma i e u t fa ay i n c t d t a g ou swi e c h x mum e i a eo ma in o 3 mm , ie l v r c ld f r to f1 t 2 wh l
收 缩徐 变 、 工标 高调 整 、 施 伸臂 桁 架连接 固定 时间 、 竖向钢 构件 预调 整 量等 因素 , 结合 结构 高度 5 0 m 的 8
上 海 中心 大厦超 高层 建 筑结构 , 析 计 算 了超 高层 结 构 中 巨型 柱 与核 心 筒剪 力 墙 的 竖 向 变形 及 差 异 。 分 分析 表 明 , 重 力荷 载作 用下 , 海 中心 塔楼 结构 封 顶一年 后 巨型 柱 最大 竖向 变形 13mm, 心筒 翼墙 在 上 2 核 最 大变形 11mm, 4 均发 生在 8 4层 ; 大 变形差 发 生在 11层 , 2 m。 同 时对 影 响 竖 向变 形 的计 算 最 0 为 2m
上海中心大厦分析
上海中心大厦分析上海中心大厦(Shanghai Tower)是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座超高层建筑,是上海金融中心核心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该大厦于2024年完工,高度达到632米,是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以及亚洲地区的最高建筑,仅次于迪拜哈利法塔和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塔。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超高层建筑,上海中心大厦在设计和结构上展示了许多令人赞叹的特点。
首先,该建筑采用了“实心中空”的设计理念,内外表皮之间设置了数个空心管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空心“环”,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风能力,使得在台风和地震等自然条件下更加稳定。
其次,大楼外表采用了玻璃幕墙,不仅提供了极佳的景观视野,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线,使室内环境更加明亮舒适。
此外,上海中心大厦还设置了一个独特的“双皮层”系统,可以减少传统空调系统的工作负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除了设计上的先进性,上海中心大厦在功能和用途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大楼内设有商业、办公、文化、休闲等多个功能区域,包括酒店、办公室、展览中心和观景台等。
商业区域集合了众多知名品牌的店铺,为居住者和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购物和娱乐体验。
办公区域则吸引了众多国际和本地公司入驻,成为上海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区域则举办了各种展览和文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体验。
而观景台则成为上海的新地标之一,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整个上海市区的壮丽景色。
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对于上海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建筑成为上海金融中心核心区重要的地标,提升了上海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象和地位。
其次,大厦内的商业和办公区域吸引了众多国际和本地企业入驻,为上海经济的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做出了贡献。
此外,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一座绿色建筑,采用了多项节能和环保措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示范,并成为了全球绿色建筑的典范之一然而,上海中心大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该建筑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的成本较高,需要庞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上海中心大厦分析PPT演示课件
和7层东西裙房。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架结构。 用钢量:约100000吨。 建筑造价:148亿元。
7
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 本工程建设单位: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本工程设计单位:美国Gensler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
本场地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核心地段,为陆家嘴金融区最重 要的标志性功能性建筑区,与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成“品”字型分 布。塔楼建筑高度为632m,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第一高楼。拟建场地理 地位置详见图1。
6
开工时间:2008年11月29日。 竣工时间:2014年。 占地面积:30368平方米。 建筑面积:574058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约
大厦以办公为主,其他业态有会展、酒店、观 光娱乐、商业等。大厦分为5大功能区域,包 括大众商业娱乐区域,低、中、高、办公区域, 企业会馆区域,精品酒店区域和顶部功能体验 空间。其中“世界之巅”即是功能体验区,有 城市展示观看台,娱乐,VIP小型酒吧、餐饮、 观光会晤等功能。另外,在本项目的裙房中还 设有容纳1200人的多功能活动中心。
5
英文名称:Shanghai Tower 建设地点:陆家嘴金融中心 区Z3-2地块。 拟建“上海中心大厦”位于 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中心区, 即原 “陆家嘴高尔夫球 场”。场地位于东泰路、陆 家嘴环路、银城中路、花园 石桥路四条道路所组成的范 围,整个基地面积约 30368m2,总建筑面积约 为520000 m2,其中地上 建筑面积约380000m2。 本场地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 金融贸易区核心地段,为陆 家嘴金融区最重要的标志性 功能性建筑区,与金茂大厦、 环球金融中心成“品”字型 分布。塔楼建筑高度为 632m,建成后将成为我国 第一高楼。拟建场地理地位 置详见图1。
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设计理论 赵锡宏
your nameyourcaptionhere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设计理论——工程实践是检验设计理论的标准同济大学赵锡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巢斯your name yourcaptionhere 提要•根据上海60层的长峰商场,66层的恒隆广场,88层的金茂大厦和101层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的实测桩箱和桩筏基础变形以及正在建造121层的上海中心大厦的计算变形分析的宝贵数据,论证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不是刚性,不宜继续采用刚性偏心受压的公式计算桩顶的反力; 阻尼器或深埋桩筏基础对风载影响桩顶反力进行宏观探讨. 此外,对桩筏基础设计提出一些建议,试图构成桩筏基础设计理论与方法的蓝图。
提要your nameyourcaptionhere 前言在上海,近十几年来,高层建筑飞跃发展,见图1。
图1 上海高层建筑的今昔比前言前言your nameyourcaptionhere•在中国土地上,拥有508m高的台北-101层(Taipei-101)高楼和492m高101层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SWFC)的高楼,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现在,565.6m高121层的上海中心大厦(Shanghai Tower)正在建造中,这样,与旁边88层的金茂大厦(Jinmao Building)和101层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SWFC)将构成三足鼎力逞天下的英姿,又是中国人的骄傲,见图2。
yourname yourcaptionhere左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中为金茂大厦右为上海中心大厦图 2 上海的三幢超高层大楼前言前言your nameyourcaptionhere•因此,本报告的目的在于与诸位同行共同努力,发扬民族精神,在超高层建筑桩筏基础设计理论有所创新,为世界岩土工程做出新的贡献。
•说明:2009年11月在深圳会议上, 对桩筏基础为弹性体,已作简述,现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巢斯总工程师共同作些补充,希望同行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改进和完善.your nameyourcaption here 报告内容报告内容1 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不是刚性体3 超高层建筑刚度贡献的利用4 超高层建筑的筏板弯矩计算2 阻尼器或深埋桩筏基础对风载影响桩顶反力的宏观探讨5 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变形计算结论与建议1 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不是刚性体1your nameyourcaptionhere到目前为止,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的设计理论是基于刚性体理论,超过半个世纪以来均采用下列的偏心受压公式计算桩顶反力。
“上海中心”项目建筑设计简析ppt课件
建筑设计 | 幕墙设计
• 上海中心大厦戏称为“热水瓶”。双 层幕墙像热水瓶一样,之间的空腔成 为一个温度缓冲区,避免室内直接和 外界进行热交换,起到冬暖夏凉的作 用,采暖和制冷的能耗比单层幕墙降 低50%左右 。
• 双层外表皮系统的荷载则通过连系杆件附加在主体结构上建筑的基本平面 形式为圆形, 由对称均衡的体系包括组合巨柱、核心筒、带型析架与钢制 悬臂析架实现主要的结构功能而由三角形平面的扭转而形成的建筑造型主 要依靠最外层的幕墙来实现外层的玻璃幕墙以钢制联系杆件与建筑主体连 结, 内外幕墙中间的空腔形成共享空间, 向内部开放。
• 通过这幢建筑的高度函数曲线可以看出, 三者的高度之差所具有的数列关系形
成一条平缓上升的曲线,不仅产生了视觉上的和谐效果, 同时也象征着踏
实进步、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 • “上海中心”建筑外观呈螺旋式上升,建筑表面的开口由底部旋转贯穿至顶部,
与金茂大厦经典隽永的塔形和环球金融中心简洁明快的立体造型形成鲜明对比。 从天空向下俯瞰,“上海中心”非对称的顶部卷折状造型,与金茂的点状和环 球金融中心的线状顶部遥相辉应,将进一步丰富上海的城市天际线。
建筑设计 | 巨型柱的组成
混凝土
钢骨
钢筋笼
巨型柱
巨型柱断面图
建筑设计 | 巨型柱
经过多轮结构体系选型分析,并与建筑布局充分协调,确定以下巨柱布置方案
结论:
1~5区普通楼层
6~8区普通楼层
加强层
• 巨柱的布置宜结合建筑布局及结构性能综合确定。主巨柱设置于核心筒内隔墙对应位置,通过伸臂桁架协同抗侧力,可获得相对较大 的力臂。
上海中心大厦巨型悬挂式幕墙系统设计
上海中心大厦巨型悬挂式幕墙系统设计
陈继良;丁洁民
【期刊名称】《建筑技艺》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上海中心大厦创造性地设计了从未在超高层建筑中大规模使用的分离式双层玻璃幕墙系统。
对上海中心外幕墙系统的设计理念、几何形态的确定、复杂曲面幕墙的实现与构造,以及巨型悬挂式的支撑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
【总页数】4页(P122-125)
【作者】陈继良;丁洁民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上海中心大厦内外双层幕墙施工安全管控措施 [J], 周军
2.超高层建筑幕墙抗火策略--以上海中心大厦内幕墙为例 [J], 周伟民
3.上海中心大厦地下室巨型钢柱焊接技术 [J], 李福荣
4.上海中心大厦巨型悬挂式幕墙系统结构设计与思考 [J], 丁洁民;何志军;李久鹏
5.上海中心大厦柔性悬挂式幕墙滑移装置健康监测方法 [J], 宋伟宁;张其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长52/56m,变刚度设计 中心最大沉降124mm,巨柱沉降 80mm
3.2 变刚度调平设计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变刚度设计,中心点的沉降可以减少约10mm, 相当于减少了约20%的差异沉降,也就减少了底板由于差异沉降引起的弯矩值。
从沉降计算的绝对值来看,最大沉降约为124mm,巨柱处沉降约80mm, 沉降的绝对值和差异沉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但最终沉降值还有待于长期观测 来验证。
1 结构概况 2 地质条件 3 软弱地基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分析与对策 3.1 后注浆钻孔灌注桩 3.2 变刚度调平设计 3.3 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变基床系数迭代法 3.4 筏板内力分析—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影响 3.5 施工全过程分析 3.6 收缩徐变对筏板内力的影响 3.7 基础沉降分析
1 结构概况
第二十次 迭代 134.0 25.8 0.083%
第二十九次 迭代 143.6 22.9 0.047%
第三十次 迭代 144.0 23.0 0.045%
3.3 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变基床系数迭代法
弹簧刚度迭代过程
3.3 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变基床系数迭代法
迭代最终弹簧刚度分布图(kN/mm)
3.3 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变基床系数迭代法
因此上海中的桩基最终选择采用仅桩端注浆方式。实际现场情况桩端注浆能 返上地面,因此有足够的注浆量才是承载力提高的保证。常规注浆量为:3~5倍 桩径。
3.2 变刚度调平设计
3.2.1 变刚度调平设计方法 天然地基和均匀布桩的初始竖向支承刚度是均匀分布的,设置于其上的刚度
有限的筏板受均布荷载作用时,由于桩土的相互作用导致地基或桩群的竖向支撑 刚度分布发生内弱外强的变化,沉降变形出现内大外小的碟形分布,基底反力出 现内小外大的马鞍形分布。
2)桩端桩侧联合注浆与桩端注浆提高桩侧摩阻力的比较 在同样的桩端注浆量和注浆压力条件下,桩端桩侧联合注浆桩PA01和PA02的
平均极限承载力与PB01相等,桩侧注浆并未提高桩的承载能力。由表3看出,在 超长钻孔灌注桩中,同样是桩端桩侧联合注浆的桩PA01和PA02,前者桩侧摩阻 力比后者约增大28% 。
3.1.1 上海中心试桩分析 上海中心现场试验共有试桩4根,锚桩9根,具体试桩数据参见表2。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采用锚桩法,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并
在钢筋笼主筋上铺设应变计获得抗压静载荷试验时各土层的应变数据。
3.1 后注浆钻孔灌注桩
PA01,PA02均进行桩端桩侧联合注浆。每根桩设置4道注浆断面,标高分别 为-34.0 m , - 44.0 m, - 54.0 m, - 64.0 m。PB01为仅桩端注浆,PC01表示常规 灌注桩,PC02在PC01静载试验后进行桩端后注浆的桩。
由结果可以看出,未注浆桩PC01在8 000 kN时就达到其极限承载力,静载试 验还显示继续加荷导致其桩端沉降急剧加大,发生桩端刺入型破坏。
而其余四根注浆桩,桩身周围土体的强度和刚度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 极限承载力较未注浆桩均提高2.25~2.89倍,且桩端沉降增加不大。
3.1 后注浆钻孔灌注桩
3.2 变刚度调平设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2.2 上海中心实例分析 上 海中心桩筏基础通过改变桩长(52m/56m)和布桩方式(梅花布桩/矩形布
桩)控制筏板中心和边缘的计算差异沉降,分别对桩长52m等长和桩长52/56m变 刚度设计进行了沉降计算对比,计算得到二者沉降等值线图。
3.2 变刚度调平设计
桩长52m等长,未变刚度设计 中心最大沉降135mm,巨柱沉降80mm
3)桩对筏板的作用等效为作用在桩顶处的竖向点弹簧。竖向点弹簧刚度矩 阵[Kp假s]采定用桩变顶基刚床度系(数例迭如代通法过得平到均,桩方反法力如以下及:基础计算沉降方法确定初始桩刚度, 或者通过试桩方法确定桩刚度),并以此刚度作为常刚度形成桩土体系刚度矩阵 反[K力0]。和通沉过降迭变代形方值法,,并利得用到考桩虑弹桩簧相刚互度影矩响[K的ps]M。indlin-Geddes方法,求解得到桩顶
3.3 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变基床系数迭代法
桩土体系弹簧初始刚度取值假定为常刚度50kN/mm,迭代过程中得到弹簧刚
度的最大值、最小值和 ε(见下表)。
初始 第一次迭 第二次迭 第十次迭
值
代
代
代
Max 50 84.2
90.2 110.1
Min 50 56.1
50.8
31.4
ε
0.816% 0.257% 0.150%
3.2 变刚度调平设计
(a)
(b)
(c)
(d)
理论计算及实测资料表明,以上几种调平方式对桩基刚度的影响分别为: 1)对桩基刚度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桩长,在一般情况下,桩长的增加会明显地提 高桩的刚度。 2)增大桩径对于提高单桩刚度效果次之,但其提高单桩承载力的效应要大于单 桩刚度的提升,所以增大桩径一般多用于提高单桩承载力,在采用空心管桩时, 有时也采用变桩径用于提高桩刚度,但对于实心桩(方桩或灌注桩),改变桩径 造价提高较多,较少用于变刚度设计。 3)增大布桩密度对于桩刚度的提高有限,且会增加桩基造价,仅在避免增加桩 型的情况下,进行局部调平,一般不提倡作为主要调平手段大量应用,仅仅作为 辅助手段。
为了使变形沉降更趋于平缓,通过调整地基或基桩的竖向支承刚度分布,如 调整桩径、桩长、桩距,促使差异沉降减到最小,基础或承台内力显著降低。
均匀布桩 沉降及反力分布
变刚度布桩 沉降及反力分布
3.2 变刚度调平设计
广义的基础变刚度调平包括桩及承台(筏或箱)的调平,而超高层建筑主要 采用桩基础,因此,对于超高层建筑,基础变刚度调平的重点在于桩基的调平。 对于超高层建筑的桩基刚度调平,可有以下方法: 1)根据荷载密度的差异变桩长。显然,一般情况下,长桩具有较好的刚度,在 荷载大的地方一般会发生较大的变形(沉降),因此,采用刚度较大的长桩;而 在荷载较小的地方变形也较小,采用刚度较小的短桩,达到基础变刚度调平的目 的,见图 (a)。 2)根据基础变形的差异改变桩的分布。在变形大的地方增加桩数,通过减小桩 顶荷载以减少变形,或在变形小的地方减少桩数,通过增加桩顶荷载以增大变形, 达到基础刚度调平目的,见图(b)。 3)改变桩的直径。大直径桩具有更大的刚度,在变形大的地方,采用更大直径 具有较大刚度的桩以减少变形,在变形小的地方,采用较小直径的桩适当增大变 形,达到基础变刚度调平的目的,见图(c)。 4)以上三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以派生出第四种方法:变桩长变分布;变桩长 变桩径;变分布变桩径;桩长、桩径、分布同时变化。其目的仍然是达到基础刚 度调平,见图(d)。
上海中心大厦由122层塔楼和5层商业裙房组成,塔楼结构高度583m,建筑顶 高度632m。整个场地下设5层地下室,基础埋深约为30m。上部结构采用核心筒巨型框架结构,地下部分在核心筒和巨型框架之间有翼墙连接。
基础采用桩筏基础,塔楼下筏板厚度6米,桩总数955根,桩径1m,采用变刚 度调平法布桩。根据布桩方式不同,整个塔楼筏板可分为四个区域:A、C区采 用梅花布桩,B、D区采用矩形布桩;A区有效桩长56米,B、C、D区有效桩长52 米(见下图)。
可以看出,桩侧注浆土体对土层的摩阻力有增大作用,但注浆的好坏不易检 测,注浆后土层对桩承载力的作用机理仍不清楚,离散性较大。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时,仅桩侧注浆时应慎重考虑桩侧 摩阻力的增强系数。
3.1 后注浆钻孔灌注桩
根据各桩静载试验得到各级荷载下的轴力数据,可以计算出各土层在加载过 程中相应深度处的极限侧摩阻力,不同深度处各种注浆方式的极限桩侧摩阻力的 比值如图2所示。
3.3.2 上海中心实例分析
上海中心有限元模型中,剪力墙、巨柱采 用壳单元,普通梁柱采用梁单元,基础采用厚 壳单元,桩土体系采用竖向点弹簧单元。
桩竖向点弹簧迭代时,刚度值迭代收敛 判别指标如下式:
100
ε=
n
∑ ( k li − k pi ) 2
i =1 n
∑ k li
i =1
共同作用整体有限元模型
2 地质条件
建筑场地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场地各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基础底面 桩底
基坑开挖深度已进入第6层粉质粘土,局
部集水井位置进入7-1层砂质粉土夹粉砂层。
基岩
陆家嘴地区基岩的深度达约240米 如何在深软的地基中安全经济的实施基础设计?
3.1 后注浆钻孔灌注桩
3 软弱地基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分析与对策
W
Pi
上部结构荷载
Ssi
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基础底板
迭代至收敛
收敛条件:|Kpi-Ksi|<=e e为控制精度
桩考虑为有一定刚度的弹簧单元,刚度值为Kpi 每根桩的反力为Pi,沉降量为Spi
变基床系数迭代法计算弹簧刚度
在桩顶力Pi的作用下
群桩地基产生新的变形Ssi 新的弹簧刚度:Ksi=Pi/Ssi
3.3 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变基床系数迭代法
上海中心弹簧刚度设计取值
刚度确定的原则: ¾ 较为准确的反算筏板沉降
变形(预估沉降值 90~130mm) ¾ 静载试验数据 刚度参考了以下数据: ¾ TT提供的刚度值 ¾ 同济赵锡宏教授的迭代计 算 ¾ 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 数据
3.4 筏板内力分析—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影响
3.4.1 上海中心实例分析 1)上部结构楼层数对筏板内力的影响 以上海中心为例,基础刚度(此处筏板厚度为6m)、弹簧刚度保持不变的
3.4 筏板内力分析—考虑不同上部结构刚度影响
1-1截面x向弯矩(kN.m/m)
3.4 筏板内力分析—考虑不同上部结构刚度影响
2-2截面x向弯矩(kN.m/m)
3.4 筏板内力分析—考虑不同上部结构刚度影响
3-3截面x向弯矩(kN.m/m)
3.4 筏板内力分析—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