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实验心理学第二章习题
一、填空题1. 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
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被试内设计是__________须接受自变量的________的处理。
3. 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_______的自变量的实验。
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 变量是指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可变的事物的___________。
在实验中实验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__________称为因变量。
5. 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______________不一样时,就发生了__________。
6. 匹配法是使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7. 排除法是把___________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8. 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___________能够普遍推论到_________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9. 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____________。
它主要是__________和安排__________的计划。
10. 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 在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前先行着手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称为实验前控制。
但有时候由于条件限制,在实验前,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的影响,这时必须使用实验后控制,又称为__________。
12. 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______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_________。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
第二节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一、变量的概念变量(变项)(variable)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例如:光的强度可以由弱变强,呈现的时间可以由短变长,智力的IQ可以由小变大,这些都属于量的变量。
又如,人的性别有男女,人的宗教信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等,这些是质的变量。
质的的变量有时可以用数字代替类别,以便于统计分析。
二、变量的种类(一)自变量在心理实验中,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掌握的变量。
自变量一词来自数学。
在数学中,y=f(x)。
在这一方程中自变量是x,因变量是y。
将这个方程运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自变量是指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自变量被看作是因变量的原因。
1、自变量的特点(1)它的变化会导致研究对象发生反应;(2)它的变化能够被研究者所操纵控制;(3)它的变化是受计划安排,系统性变化的。
2、自变量的种类:(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如灯光的强度、声音的大小等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5)任务自变量:在实验中,被试接受的实验任务也可以作为自变量。
(6)指导语自变量:当被试来到实验室时,他们在各方面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当主试对被试进行分组后,每一组被试接受的指导语是不同的,这时一组被试与另一组被试的差别就产生了。
02心理学实验的变量及控制
客观性
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仪器测量并记录到
数量化
将被试的反应进行量化 质的指标,则分为等级
可靠性
有一定的信度,即对同一组被试测量两次或更多次,被试的反应 结果应基本一致
敏感性
因变量必须因自变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因变量的控制
实验者如何精确、客观地记录因变量的变化 反应控制
霍桑效应
控制方法
单盲实验法:被试不知道会接受何种实验处理
药物效果实验
安慰剂效应
掩饰情节
对实验程序进行似是而非但不正确的解释,不告诉真正的 实验假设 不常用 有一定的欺骗性
实验者偏见
实验者做的一些事会与自变量的作用混淆在一起
期望效应
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观察者特殊的期望或偏爱,会无意识地给被试发出某 种隐蔽信号,导致被试按照与观察者的偏爱相一致的 方式作出反应,从而证实实验者的预期
优点
控制机体变量
统计控制法
指采用统计技术控制额外变量
采用协方差分析或偏相关等技术
实施办法
删除极端数据法
协方差统计法
控制额外社会变量的方法
要求特征
在实验中被试自发地对主试的目的产生某种假 设,然后以满足该假设的方式做出反应 安慰剂效应(“好被试”现象)
指被试在实验中根据自己对实验目的的假设努力使 自己的行为符合实验者的要求,成为一个好被试 人或动物身上产生的真正心理生理影响,这种影响 归因于接受某种物质或方法的治疗,而不是这种物 质或方法的内在效力 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现象
暂时性被试差别自变量
任何改变被试的特征使其与自然状态不同的操作 双耳分听法,半视野速视技术
第二章 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及变量间关系
一个变量如果被称作自变量,必须至少具有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水平
自变量的操纵与因变量的观察
4、自变量变化范围的确定
富翁与女人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工作效率与动机强度)
5、自变量的种类
(1)刺激特点的自变量 (2)环境特点的自变量 (3)被试特点的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自变量的操纵与因变量的观察
额外变量(无关变量)的控制
一、排除法(视觉和听觉实验) 二、对立法 三、恒定法 四、随机化法
对被试进行分组——随机分派 安排试验顺序
额外变量(无关变量)的控制
五、匹配法
匹配法与被试分组 匹配法与实验材料的分组和选择
六、兼作组法
一组被试,既做实验组,又做控制组,进行重复测量
七、抵消平衡法
每个条件只测一次(拉丁方) 每个条件不只测一次 顺序效应与抵消平衡法的局限
实验中由操纵自变量而引发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是研究者所 观察的变量,因此也称反应变量。
额外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变量)
对因变量有影响,但研究者不关心的变量。
自变量的操纵与因变量的观察
一、自变量的选择
1、操作性自变量和选择性自变量的区别
实验伦理学的原因
2、自变量的数量
一个实验至少要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自变量
自变量与因变量呈倒转的关系,即自变量增加,因变量反而下降。
额外变量(无关变量)的控制
额外变量的分类:
(1)随机的额外变量:是指偶然地起作用的额外变量。 会导致随机误差。 (2)系统的额外变量 :是指经常地、稳定地起作用的额 外变量。会导致系统误差。
通常所说的额外变量的控制,是指对系统的额外变 量的控制。
心理学研究中变量间的关系
心理学试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结果: (1)当注视框变量到目标开始出现之间的时间间隔( CTOA) 较短时,同无效提示相比,有效提示条件下目标觉察要快。 (2)当CTOA较长(超过300毫秒)时,同无效提示相比,有效 提示条件下目标不仅没有变快,反而变慢。 长CTOA条件下所观察到的这种现象,称为返回抑制 (inhibition of return )。 如果CTOA变化范围为0~200毫秒,则只能观察到有效提示的促 进作用;如果为300~500毫秒,则只能观察到有效提示产生的抑 制效应。
解决办法:(1)查阅文献 (2)有时可做一些预备试验
(二)检查点和间距的确定 检查点是指自变量的不同取值(通常称不同
的水平)。 检查点通常为2-5个 间距大小也需慎重考虑,太小可能观察不到
操纵自变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太大则可能 遗漏某些重要变化。
二、因变量的观察
良好因变
1
量需要具
2
备的五个 3
环境变量 ? 来源于环境的某些方面的变化 ? 如:温度、湿度、噪声…
被试变量 ? 来源于被试的特征 ? 也称分类变量、机体变量
被试固有的、或 多或少带有永久 性的特征(如性
别、年龄等)
暂时的被试变量, 指被试的一些短 暂的经历或体验 (如遭遇自然灾
害等)
被试 变量
被试的一些行为 分类(如习惯等 )
(2)操纵的自变量和保持恒定的额外变量可能产生交互 作用。
四、随机化法 (randomization)
实验:为研究空间位置联想能否改善60~65岁老年人的记忆 成绩,研究者决定向被试呈现 32个代表物体名称的词。每个 词呈现4秒,要求被试尽可能多的记住这些词。所有词呈现完 后,要求被试立即回忆呈现过的词。 实验分为三种条件:1.指导语鼓励被试尽力联想每个词所代 表的物体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典型的空间位置(位置联想记 忆);2.指导语鼓励被试尽力产生联想,但并告诉被试具体 作何联想;3.指导语只是简单的告诉被试记住这些词。 假设有30名老人自愿参加此项实验,那么应该如何分配被试
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
3、定时系列设计举例
例: 小学生思维训练的效果的研究.
实验处理
1 2 3 4 5 6
7
实验观测
4、定时系列设计模式统计处理
假定试验处理的效应是短期的、暂时性的,可 根据实验处理前的各观测分数用线性回归或非线 性回归的方法把实验处理后可能的观测分数O6’预 测出来,然后用相关样本T检验比较和O6是否有差 异。 假定试验处理效应是连续的、长期的,则应该把 O6’ O7’ O8 ’ O9’ O10 ’等都预测出来,再将他 们和实际观测分数比较。
5、定时系列设计评价
优点:除具有前后设计的优点,还具有 (1)降低由于一次观测而得到被试不正常行为 的几率; (2)提供测量过程中的信息。
缺点: (1)由于更多次的观测,势必延长实验时间, 从而会有更多的外来影响; (2)也正是更多次的观测,更易引起顺序误差, 更易导致练习、疲劳、紧张或厌烦等效应。
实验。 2、基本原理:
每个被试者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然后比较相 同被试者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3、使用前提:
先实施给被试的处理对后实施的处理没有长 期影响。
(一)实验前后设计
1、定义: 在实验条件处理前对被试观测的结果与 实验条件处理后所做的同样观测的结果加以对比 的设计。
2、基本模式:
3、实验前后设计举例
目的:第一次参加射击运动的人在接受打 靶训练前后打靶成绩的变化。
方法:选择10名从来没有参加过射击运动 的被试,在他们进行打靶练习前,先进行 一次打靶测验,记录下他们的打靶成绩 (前测成绩)。然后对他们进行为期1周的 打靶训练,每天2小时。训练结束后,再次 对他们的进行打靶测验,记录下他们的成 绩(后测成绩)。将前后两次成绩进行比 较,就可以看出1周的训练是否有效果。
实验心理学 第2章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考研笔记-精品
第二章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自变量是被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被测定或被记录的变量。
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有以下几种可能性:①当自变量增加时,因变量直线增加。
直线的斜度可能不同,但关系总是线性的;(A)②自变量与因变量两者没有关系。
它说明行为不受自变量的影响。
(如B)③当自变量增加时,因变量却相应减少。
(如C)④自变量与因变量形成非线性的关系。
其中有的是一致关系(如D、E),有的是倒转关系(如F)。
在后一种情况下,因变量先随自变的上升而上升,以后,自变量继续上升,而因变量持续下降。
第二节自变量及控制、自变量的含义简述自变量的含义。
自变量的含义:自变量是研究者所操纵且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不同取值称为水平X自变量的变化水平完全取决于研究者的操纵。
又称为独立变量。
如反应时实验中的不同照明条件,记忆实验中的不同识记条件等。
理解:①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的代名词是"处理"或"处理变量〃。
任何一个心理学实验的目的都是发现自变量在心理或行为中的效应, 因此选择自变量是研究者需要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②在实验设计中,自变量也叫因素或因子。
通常讲的单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自变量的个数。
③水平是同一个自变量采取的维度,即自变量的不同取值,也叫实验处理。
每种自变量水平也叫一种实验处理。
AxB实验设计指自变量A水平的个数和自变量B水平的个数。
、自变量的种类举例说明自变量的种类。
实验的本质,无外乎是在有限个控制情境下的观察、比较,而这控制的关键就在于自变量。
划分根据自变量种类自变量定义举例(1)根据自变量的操作水平划分的种类①操作性自变量是指研究者可以直接操纵的变量,即自变量可很好地被量化并且是可以控制的。
①在记忆实验中,学习的次数是研究者可很好地操纵的自变量。
②在汉字加工的研究中,研究者常选择汉字的频率作为自变量。
让被试对高频汉字和低频汉字进行命名反应。
心理学研究中变量的种类及控制
因变量
01 定义
因变量是心理学实验中研究者需要测量的变量, 反映自变量的影响效果。
02 特点
因变量应当是可测量的,并且能够客观、准确地 反映自变量的变化。
03 作用
因变量是实验中用来验证假设和揭示因果关系的 变量。
无关变量
定义
无关变量是指在心理学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其他变 量,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THANKS
感谢观看
恒定法
确保实验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经 历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以消除潜 在的干扰因素。
控制实验环境
01 实验室环境
在实验室中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 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02 实验设备
使用标准化的实验设备和工具,以确保实验过程 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03 实验参与者
确保参与者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等特征与实 验目的相匹配,以提高实验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伦理问题
在实验中需要遵循伦理原则,保护被试 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伤害。
变量控制不严格
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排除无关变 量的干扰,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问题
在实验设计时需考虑内部效度和外部 效度,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 性。
样本偏差
在实验中需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多样 性,避免因样本偏差而导致结果的偏 颇。
靠性。
代表性原则
02
确保所选变量能够代表总体,避免以偏概全。
可操作性原则
03
确保所选变量能够进行实际测量和操作,以便进行实验控制和
数据分析。
变量的确定方法
文献综述法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已有 研究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理论,确定研 究中的关键变量。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二章 心理实验的变量
第二章心理实验的变量实验范式心理学实验与理论实验逻辑(2013.36)实验与理论的关系理论的可证伪性和操作主义自变量及其操纵实验研究中的变量因变量及其观测额外变量及其控制内部效度实验研究的效度外部效度构想效度统计结论效度一、心理学实验与理论(一)实验范式比较经典的实验设计,被有相同或类似目的的后人多次沿用,最终形成了一种实验范式。
即一种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1.双耳分听范式实验者:Broadbent实验流程:向被试的右耳呈现3个数字,同时向左耳呈现另外3个数字,如右耳呈现4,9,3;左耳呈现6,2,7.呈现速度:2个/秒;要求被试用以下两种方式回忆再现1.以左右耳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接收的信息。
2.以双耳同时接收信息,按顺序成对地再现结果:第一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65%,第二种20%。
(二)实验与理论的关系1.一方面,心理学实验需要理论的指导。
理论是研究问题和假设提出(实验的起点)的依据之一。
2.另一方面,心理学理论也需要实验的检验。
只有不断得到实验检验的理论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理论的可证伪性和操作主义1.可证伪原则只有当一个理论推导出的各种预测有被证明是错误的可能性时,这个理论才是有用的。
即有用的理论必须符合可证伪性原则。
2.操作主义科学研究不去定义一个概念,而是根据实验中操作这个概念的手段或者是测量这个概念的方法来定义它,这是概念的操作定义。
不对概念的本质刨根问底,而是通过操作定义来规定概念的思想被称为“操作主义”。
(四)实验的逻辑★★★1.实验目的:做因果判断,即有哪些原因导致了哪些结果2.实验逻辑:通过改变某些因素X→导致某些行为变化Y二、实验研究中的变量1.变量的含义: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1)数量变化:如,身高150-180(2)质量变化:如,性别找变量: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2007.40.部分题干)这道题里面提到了哪些变量?实验逻辑:通过改变某些因素X→导致某些行为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2007.40.)自变量?因变量?实验逻辑:通过改变某些因素X→导致某些行为Y是不是一定能证明X与Y之间因果关系?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自变量:材料性质;因变量:识记程度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识记程度呢?年龄智力噪音识记顺序额外变量:(实验者控制)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能对被试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习题及答案2)
第二编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第一章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1、【单项选择题】:在进行科学观察时,纯粹客观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2007中山大学)A.自然观察B.实验C.问卷调查D.以上均不对【答案】:D.2、【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自然观察的表述哪一个是不恰当的()(2007中山大学)A.对特征的概括主要是描述性的B.涉及对一个变量或多个变量的系统性操作C.其他研究者不是很容易能重复数据结构D.它不允许研究者操作有关前提条件【答案】:B.3、【多项选择题】:练习实验的主要作用是()(2003北京师范大学)A.帮助被试学习和掌握反应原则B.降低实验误差C.提高被试反应精确性和可靠性D.练习实验没有什么作用【答案】:A. B.C.第二章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1、【多项选择题】:平衡技术是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平衡技术有()(2008心理学综合考试)A.匹配法B.拉丁方设计C.双盲法D.ABBA法【答案】:B. D.2、【单项选择题】:下面()是零结果。
(2008中山大学)A.实验者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目的B.自变量的变化不引起因变量的变化C.预期之外的结果D.自变量对因变量有很大作用【答案】:B.3、【单项选择题】: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2007心理学综合考试)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答案】:A.4、【单项选择题】: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2007心理学综合考试)A.匹配法B.平衡法C.排除法D.恒定法【答案】:C.5、【单项选择题】:在2*3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
(2007心理学综合考试)A.2个B.3个C.5个D.6个【答案】:A.6、【简答题】:选择因变量应满足哪些标准?(2007浙江大学)【答案】:有效性、客观性、数量化、7、【单项选择题】:下述哪一个不是操作性定义的一个实例()(2005中山大学)A.祖父制作月饼的菜谱B.当一个演员能无错误地重复其台词两遍时就算已经记住台词了C.反应时是指刺激呈现和被试作出反应之间的间隔D.当猫需要食物时就表明这个猫饿了【答案】:D.8、【单项选择题】:一个有效的实验出现零结果(null result)的原因是()(2005中山大学)A.自变量各水平之间太相似了B.因变量出现了天花板效应C.无关变量没有保持恒定D.以上全对【答案】:D.9、【简答题】:双盲实验。
心理学实验设计2
最简单的拉丁方设计
例子(鲍尔Bower,1961):以老鼠来研究奖赏对反应形 成的影响。 实验任务是老鼠走迷宫。 自变量是奖赏量,三个水平:第一个水平老鼠走完迷宫得 到8粒食丸;第二个水平是得到5粒食丸。第三个水平则 是得到1粒食丸
(2)被试内设计的局限性
位置效应(position effects)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从对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的不同: ①真实验设计 ②准实验设计 ③非实验设计
根据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少: ①单因素实验设计 ②多因素实验设计
根据在各种自变量及各种处理水平中是否用 相同被试: ①被试内设计 ②被试间设计 ③混合设计
三个基本问题
实验采用多少自变量和因变量?
由于在实验中额外变量是必须加以控制的,所以额外 变量也被称为控制变量。
(1)心理学实验中典型的额外变量
主试和被试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干扰实验、使实验发生混淆 的相互作用
试验者效应(皮革玛丽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 要求特征(安慰剂效应和霍桑效应)
(2)额外变量的控制
1.排除法 2.恒定法 3.匹配法 4.随机化法 5.抵消平衡法 6.统计控制法
(1)ABA设计 例子(Hart,1964): 被试为托儿所4岁儿童比尔,比尔过分能哭。
研究者假设成人的注意强化了比尔哭的行为。 研究:自变量为老师对哭行为的治疗。 A代表了治疗前的基准状态(哭的次数很多),
B表示治疗后的状态(哭的很少)。 第二个A代表退回到原来的状态。 如图2-2(p84)
实验心理学课程二
第二部分:实验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一、心理实验的变量及控制 二、实验设计的概念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四、实验研究的效度
一、实验中的几种变量
(NEW)张学民《实验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简答题四、综合题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绪 论第2章 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第3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道德第4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第5章 心理学实验设计第6章 传统心理物理法第7章 现代心理物理法——信号检测论(SDT)实验第8章 反应时测量技术第9章 听觉实验研究第10章 视觉实验研究第11章 注意与意识实验研究第12章 知觉现象与知觉组织实验第13章 语言认知实验第14章 学习与记忆实验第15章 情绪、动机与归因的实验研究第16章 如何独立选题、设计与实施实验第三部分 模拟试题张学民《实验心理学》(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张学民《实验心理学》(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最先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心理学研究,并对心理学与物理量之间关系进行系统探索的学者是( )。
[统考2014年研]A.韦伯B.费希纳C.缪勒D.赫尔姆霍茨【答案】B【解析】1860年,费希纳出版的《心理物理学纲要》,是最早系统地阐述感觉测量方法的著作,为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2波斯纳(M.L.Posner)采用大、小写字母组合的材料进行实验,结果证实了个体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时既有视觉编码也有听觉编码。
他采用的方法是( )。
[统考2014年研]A.减法反应时法B.加法反应时法C.开窗实验法D.心理旋转实验法【答案】A【解析】波斯纳应用减法反应时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没有的一个处理阶段,并在其他方面相同,然后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3在研究交通信号灯亮度对驾驶员反应速度的影响时,交通灯的亮度是( )。
[统考2014年研]A.因变量B.自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答案】B【解析】此研究需要控制交通信号的亮度来影响驾驶员的反应速度,所以交通灯亮度是自变量。
第二讲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
二、自变量(2) 自变量( )
⑶被试特点自变量,指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 被试特点自变量,指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
性别, 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对于 被试特点自变量,主试只能选择而不能改变。 被试特点自变量,主试只能选择而不能改变。
⑷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主试能够通过给予不同 的实验指导语暂时造成一种差别 。 指导语是指主试者为交代任务向被试说的话。 ◆指导语是指主试者为交代任务向被试说的话。
典型的额外变量
(1)实验者效应(、期望效应 实验者效应(、 (、期望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 、):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 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 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 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 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 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 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 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 (2)要求特征:实验中,被试 )要求特征:实验中, 自发的对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 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 或猜想, 满足这一假想的方式行进反应。 满足这一假想的方式行进反应。 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安慰剂效应)
第二讲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
一、主试、被试和变量 主试、 二、自变量及其类型 三、因变量 四、额外变量及其控制方法
研究案例:
在形成对某人的总体印象时是看第一眼重要还是看 最后一眼重要? 最后一眼重要?
方法:阿希( 方法:阿希(S.Asch,1952)通过实验来确定第一信息(最 )通过实验来确定第一信息( 先的信息)是否比后续信息(新信息) 先的信息)是否比后续信息(新信息)在形成对某人的印象 时作用更大。 时作用更大。给两组被试都阅读一系列用于描述某个人的形 容词(或正向或逆向 。 容词 或正向或逆向 )。 词语:聪明的、勤勉的、易冲动的、苛刻的、固执的、 词语:聪明的、勤勉的、易冲动的、苛刻的、固执的、嫉妒 的 结果:正向: 结果:正向:描述为一个有一些缺点但是有能力的人 逆向: 逆向:一个由于各种严重的问题而能力受损的人 结论: 结论:第一印象在形成人的观念上更重要
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操作与控制
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操作与控制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探索、理解和解释人类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研究者需要借助变量操作与控制来探究心理现象。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操作与控制。
一、变量操作1. 独立变量在心理学研究中,独立变量是指研究者有意诱发或操纵的变量。
通过对独立变量的操作,研究者能够观察到其对被试者一系列目标变量的影响。
例如,在研究人们学习记忆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通过控制学习材料的难度、学习时间的长短等来操纵独立变量。
2. 依赖变量依赖变量是指在研究中观察、测量和记录的被试者的反应或行为。
它是根据独立变量的操作结果而进行观察和测量的。
例如,在探究心理刺激对情绪的影响时,人们常常通过测量被试者的情绪反应来获得依赖变量的数据。
3. 操纵变量操纵变量即独立变量的不同取值。
研究者通过操纵变量的取值来调整独立变量的操作,在不同条件下观察依赖变量的变化情况。
例如,对于研究人际互动的心理效应,研究者可以将操纵变量设置为参与者的亲密程度,然后观察参与者的情感体验等依赖变量。
二、变量控制1. 外部变量控制外部变量是指可能与研究目的存在关联的、但不是研究重点的其他变量。
为了排除外部变量的干扰影响,研究者需要进行外部变量控制。
例如,在研究学习记忆的过程中,为了排除不同被试者个体差异的影响,研究者通常会控制月龄、性别等外部变量。
2. 内部变量控制内部变量是指存在于研究主题内部的、影响独立变量和依赖变量之间关系的其他变量。
为了排除内部变量的混杂干扰,研究者需要进行内部变量控制。
例如,在探究因果关系时,研究者需要通过随机分组实验设计来控制内部变量,使得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除了独立变量外的其他因素上保持一致。
3. 随机化控制随机化控制是指通过随机分配参与者或条件的方法,消除干扰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研究者可以采用随机分组、随机抽样等方法进行随机化控制。
随机化可以增加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使得样本具有代表性,减少了个体差异等因素带来的干扰。
实验心理学中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
(1)自变量:即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自变量可以分为:作业变量;环境变量;被试变量(2)因变量:指在实验中,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的变量。
对因变量的控制:使用规范的指导语;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避免量程限制。
①天花板效应:由于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使反应都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高端
②地板效应:由于反映指标的量程不够大,使反应都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低端
(3)控制变量(额外变量):不是研究者要考虑的,但是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由于实验者必须控制其对因变量的影响,所以叫做控制变量
①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
典型表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②要求特征:被试自发地对实验目的产生一种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典型表现为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
心理学研究中变量的种类及控制
– 要以宽广的胸襟接纳和客观地审视他人的研究成果,在没 有充分的依据的前提下,不可对他人的研究成果或结论妄 加菲薄
– 从实际出发,以事实或数据为依据发现客观规律,避免主 观、武断、不负责任地下结论,培养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
整理ppt
32
• 心理学实验中各种变量及变量的控制
– 心理学实验中的主试与被试
» 物理条件一定、主试言行一致、被试身心状态稳定
– 恒定发不能消除误差,只能使误差保持在一个恒定 的水平上
整理ppt
54
• 随机取样法
– 平衡个体差异因素的常用方法
– 被试抽取和被试分组
– 从理论上保证抽取的被试具有代表性,不同实验处理组的 被试特质基本处于相同的水平
– 30人以上
– 方法:抽签法、随机数表法
– 措辞简单化,避免使用专业词汇和术语
– 标准化——录制成录音带、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播放
整理ppt
36
整理ppt
37
– 心理实验中各种变量
• 可以在性质上或是在数量上加以改变的任务的 属性
– 质的变化,如性别、职业,非连续变量
– 量的变化,如正确率、反应时长短、声音大小,连续变量
整理ppt
38
– 实验设计方法不当、被试选择和分配不合理不合理、被试 或仪器出现意外情况、对各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没有采 用平衡与消除的方法
– 消除实验设计与实验过程控制方面的额外因素的方法是通 过各种平衡误差法抵消可能产生的空间误差、顺序误差和 练习效应
整理ppt
49
• 来自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方面的额外因素
– 极端数值没有删除或者删除方法不当 – 没有删除不可靠数据 – 合并不同质数据 – 统计分析方法不当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答案 自变量 因变量 控制变量
用于奖励的语言种类。 语言数量(或频率) 办公室情境、治疗者
2021/4/22
17
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为了发现当六个人 挤在一个电话亭里时是男人还是女人感到更不 舒服。对变量命名。
答案 自变量 参与者性别 因变量 不舒服的程度 控制变量 电话亭的大小、挤在电话亭的人数(6)、个体的大小等
天花板效应(高限效应)--任务过易 地板效应(低限效应)--任务过难
2021/4/22
11
D、指标
a、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因变量指标
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反应时、反应持续时间、反应程度、完成量、错误 率、完成一定的作业所需要的时间、达到一定基准所需要的次数以及口头报 告等等
b、选择指标的条件
※有效性 即是指标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或过程的程度,也称为效度 ※客观性 是指此指标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观察到的,客观 的指标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重现的
2021/4/22
2021/4/22
23
B、保持恒定法(适用于无关变量与自变量没有交互作用条件) 使其产生的效果不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实验场所 实验时间 主试 实验室亮度、温度、噪音 实验材料:图片熟悉度、颜色
2021/4/22
24
C、效果平衡法(无法消除,无法固定)
其原理是采用两组来平衡被试间的个体差异
具体方法有: (事先明确什么额外变量对实验效果影响较大)
2021/4/22
9
2、因变量
A、什么是因变量(反应变量、依从变量)
是研究者(主试)操纵自变量的影响效果所观察或所测量出的因素。 当 主试者引入、除去或改变自变量时,这种因素会跟着出现、消失或改变
实验心理学第2章
•
指标的可靠性 因变量的指标应该是可靠的,即在不同场合 和时间重复测试的条件下,观测值能够比较稳 定和一致。如果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 有时在因变量指标上得分高,有时得分低,那 么这个指标就是不可靠的。
• 指标的有效性
如果所选取的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该因变量的理 论内涵或构想,那么就称该指标是有效的。 论内涵或构想,那么就称该指标是有效的。这 一点是与操作性定义的过程密切相关。 一点是与操作性定义的过程密切相关。 • 指标的敏感性 因变量的指标不能太难或太容易, 因变量的指标不能太难或太容易 , 否则就会对 自变量的变化不敏感。 自变量的变化不敏感。 天花板效应( 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 effect) 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自变量 水平下的被试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没有什 么差别,这时我们说出现了天花板效应。
第二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基础
第一节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 一、变量的涵义 • 变量(Variable)是指性质或数量上可以变化 变量(Variable) 的事物的特征。 的事物的特征。 物理量:视觉刺激、 物理量:视觉刺激 、 听觉刺激的强度 人接受刺 激的类别(视觉还是听觉或其它) 激的类别(视觉还是听觉或其它) 心理量:明度和响度 情绪 动机的强度 疲劳的 程度 • 变量的两个基本特点:变化性和可观测性
第二节 自变量的操纵、因变量的观测和 自变量的操纵、 额外变量的控制 实验研究是为了探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 系。先操纵自变量发生变化,在对其它有关变 先操纵自变量发生变化, 量进行控制的条件下, 量进行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因变量是否也起了 相应的变化。 相应的变化。
一、自变量的操纵 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 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 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 量的值有没有差异。 量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 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 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 关系。 关系。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 变量没有影响。 变量没有影响。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 行控制。 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 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 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般是用非数字来表达其类别。
定量变量
(quantitative variable )
• 是指精确地纯数值量
•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连续变量,如长 度、重量、人口等。
根据变量的不同来源分
任务变量 • 来源于实验任务的某些方面的变化 • 又称刺激变量,如:迷津的难度…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 心理学研究中的 变量及变量间关系
内容
第一节 变量的分类
变量:研究者感兴 趣的、可以潜在地 发生变化的事件和 现象。
第二节 自变量的操纵与因变量的观察
第三节 额外变量的控制
第四节 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间的关系
第一节 变量的分类
根据变量的不同性质分
定性变量
(qualitative variable)
解决办法:(1)查阅文献 (2)有时可做一些预备试验
(二)检查点和间距的确定 检查点是指自变量的不同取值(通常称不同
的水平)。 检查点通常为2-5个 间距大小也需慎重考虑,太小可能观察不到
操纵自变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太大则可能 遗漏某些重要变化。
二、因变量的观察
良好因变
1
量需要具
2
备的五个 3
三、恒定法(constant method)
含义:旨在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有效的控制方法是在同一实验室,有同一主试在同一个时间对实 验组和控制组使用同样的程序进行实验。此外,主试和控制组被 试的特性(如年龄、性别、自我强度、成就、动机)也应保持恒 定。 缺点:(1)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额外变量的其他水平上去。
结果: (1)当注视框变量到目标开始出现之间的时间间隔(CTOA) 较短时,同无效提示相比,有效提示条件下目标觉察要快。 (2)当CTOA较长(超过300毫秒)时,同无效提示相比,有效 提示条件下目标不仅没有变快,反而变慢。 长CTOA条件下所观察到的这种现象,称为返回抑制 (inhibition of return)。 如果CTOA变化范围为0~200毫秒,则只能观察到有效提示的促 进作用;如果为300~500毫秒,则只能观察到有效提示产生的抑 制效应。
特点:
4
5
容易观察 容易数量化 经济可行
效度高 信度高
第三节 额外变量的控制
因变量的变化有时可能部分甚至完全是由额外 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
随机的 额外变 量
系统的 额外变 量
指偶然地起作用的额外变量。 通常无法绝对避免随机的额外变量的影响,但可以减 到最低限度。随机误差是一种实验误差,通常的解决 办法是增加被试数目和实验次数。
二、对立法(opposed method)
所谓对立是指额外变量和自变量的效果对立。 实验:视觉复杂度如何影响图片命名反应时实验 假设:研究者除了没有对熟悉度进行控制外,对其他一些 可能的额外变量均进行了控制。 结果:视觉复杂度 A3>A2>A1,反应时 A3>A2>A1,即视 觉复杂度越高,反应时越长。 我们假设反应时延长可能是由于熟悉度(额外变量)的降 低引起的。如果假设成立那么三种条件之间熟悉度应为: A3<A2<A1,然而实际熟悉度:A3>A2>A1,则假设不成立。
根据变量在研究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分
自变量 • 含义:由研究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可能产生影响并且研究 者希望观察其效应的变量。 • 作用:用来区分或定义不同的实验条件,或者不同类型的被试。
因变量
• 含义:实验中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也称 反应测量,反应变量
• 心理学所有因变量都是被试变量
指经常地稳定地起作用的额外变量。 这种额外变量如果不加控制,就会造成系统误差,即 常误(CE)。 通常说的额外变量的控制是指系统的额外变量的控制
1、实验者效应 由于主试不经意地向被试提供一些暗示,告诉他们自己 所期待的反应,以至于对实验结果施加了细微影响。 2、要求特征 被试自发地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 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方式进行 反应。典型例子: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和安 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环境变量 • 来源于环境的某些方面的变化 • 如:温度、湿度、噪声…
被试变量 • 来源于被试的特征 • 也称分类变量、机体变量
被试固有的、或 多或少带有永久 性的特征(如性 别、年龄等)
暂时的被试变量, 指被试的一些短 暂的经历或体验 (如遭遇自然灾
害等)
被试 变量
被试的一些行为 分类(如习惯等)
(2)操纵的自变量和保持恒定的额外变量可能产生交互 作用。
四、随机化法(randomization)
实验:为研究空间位置联想能否改善60~65岁老年人的记忆 成绩,研究者决定向被试呈现32个代表物体名称的词。每个 词呈现4秒,要求被试尽可能多的记住这些词。所有词呈现完 后,要求被试立即回忆呈现过的词。 实验分为三种条件:1.指导语鼓励被试尽力联想每个词所代 表的物体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典型的空间位置(位置联想记 忆);2.指导语鼓励被试尽力产生联想,但并告诉被试具体 作何联想;3.指导语只是简单的告诉被试记住这些词。 假设有30名老人自愿参加此项实验,那么应该如何分配被试
控制变 量
• 含义:实验研究中被研究者意识到并使用一定办法加以控制的那 些混淆因素
第二节 自变量的操纵与因变量的观察
一、自变量的操纵 (一)自变量变化范围的确定 1.富翁与女人:一个故事 2.动机强度与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4
2 Y值
0
0
1
2
3
3.空间提示与目标之间的间隔时间与返回抑制
研究者:波斯纳和科恩 实验设计: (1)在屏幕左、中、右三个位置个出现一个注视框,要求被 试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注视中间的注视框。 (2)某侧(如右侧)的注视框突然变亮(提示),接着又恢 复最初状态。 (3)目标(如“*”)或者出现在曾经变亮的注视框中(称有 效提示),或出现在曾经变量的注视框对侧的注视框中(称无 效提示)。 (4)实验要求被试一旦发现“*”,就做按键反应。
一、排除法(elimination
method) 含义: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例如:如果外界的噪音和光线音响实验,最好的办法就是进入 隔音室或暗室。
单盲实验:研究结束之前,被试并不告知研究的真正目的(当 然,研究结束之后,应该将研究的真正目的告诉被试)。
双盲实验:实验的操作者和实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内容和目的, 从而避免了主试、被试双方因为主观期望所引发的额外变量。 缺点:容易造成研究结论缺乏生态学效度(ecological validity)。所谓生态学效度是指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适用 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