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五 生物学跨学科综合例举
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案例

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案例一、案例背景。
咱都知道,生物学里的蜜蜂可是非常神奇的小昆虫。
而社会学呢,是研究人类社会结构、关系啥的学科。
有这么一群爱折腾的研究者,就想把这俩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学科凑到一块儿,看看能擦出啥奇妙的火花。
二、蜜蜂社会结构的生物学特点(生物学视角)1. 分工明确。
蜜蜂的社会就像一个超级有序的小王国。
蜂王呢,那就是这个王国的女王,她的主要任务就是产卵。
每天那可是卯足了劲儿下蛋,为整个蜂群繁衍后代。
雄蜂就比较悠闲了,他们存在的主要意义就是和蜂王交配。
平时就吃吃喝喝,在蜂巢里晃悠,不过到了关键时刻,他们可是肩负着传宗接代的重任呢。
工蜂可就忙得脚不沾地了。
它们要采蜜、酿蜜、打扫蜂巢、照顾幼虫、保卫蜂巢。
你看,从清晨太阳刚出来,工蜂们就像勤劳的小工人一样,飞向花丛去采蜜。
它们的身体结构也特别适合这个工作,有长长的口器用来吸食花蜜,还有毛茸茸的身体可以沾住花粉。
2. 蜂巢的建筑奇迹。
蜜蜂造的蜂巢那也是生物学上的一个大亮点。
蜂巢是由一个个正六边形的巢室组成的。
为啥是正六边形呢?从生物学角度看,这是最节省材料又能获得最大空间的形状。
蜜蜂们可没有学过几何,但是它们凭借着本能就能建造出这么精巧的结构。
三、与人类社会结构的类比(社会学视角)1. 分工类比。
就像人类社会有不同的职业分工一样。
蜂王就有点像人类社会中的高层领导者,她决定着整个蜂群的发展方向,也就是繁殖后代,保证蜂群的延续。
雄蜂呢,类似于人类社会中某些特定的男性角色,他们在繁殖这个环节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不过在人类社会中,男性的角色可丰富多了,可不像雄蜂这么单一。
工蜂就像是广大的普通劳动者。
在人类社会里,工人、农民、服务员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辛勤工作,为社会的正常运转贡献力量。
就像工蜂为蜂群采蜜、酿蜜、维护蜂巢一样,人类的普通劳动者也在建设城市、生产商品、提供服务等。
2. 群体协作类比。
蜜蜂在建造蜂巢的时候,那是全体动员、协作配合。
这和人类在建造大型建筑或者开展大型项目的时候很相似。
初中生物跨学科优秀案例

初中生物跨学科优秀案例
哇塞,初中生物跨学科优秀案例,那可真是超级有意思的事儿啊!比如说,咱们在生物课上学到植物的光合作用,这就可以和化学联系起来呀!你想啊,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这过程不就像一个神奇的化学反应工厂嘛!还有物理呢,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不就和物理学的能量概念挂上钩啦?
有一次上生物课,老师讲生态系统,提到了食物链。
嘿,这时候有个同学就举手说:“老师,这就像我们玩的接龙游戏一样呀!”同学们都哈哈大笑。
可不是嘛,食物链可不就是生物间的一种特殊“接龙”嘛。
然后老师又说:“对呀,咱们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能和生物知识联系起来呢。
”然后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再说说生物和地理的结合吧,不同的地理环境会有不同的生物群落,这简直就像是大自然给每个地方都打造了独特的“生物套餐”呀!比如热带雨林有那么多奇特的动植物,而沙漠里的生物就得有特殊的生存本领。
还有,在学习人体结构的时候,我们会想到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好处,这不就是生物和体育的关联嘛。
就像你想跑快点,那你的肌肉啊、心肺功能啊都得到位呀!
初中生物跨学科的例子真是太多太多啦!这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拼图,把不同学科的知识碎片都拼在一起,拼成一幅完整又绚丽的画面。
通过这些跨学科的案例,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识,也能发现各个学科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这多有趣,多让人兴奋啊!让我们在这个奇妙的知识世界里尽情探索吧!
总之,初中生物跨学科优秀案例让我们看到了知识的丰富多彩和相互联系,真的是太棒啦!。
高三“生物学跨学科综合例举”能力训练

“生物学跨学科综合例举”能力训练1.“细菌冶练”是利用某些细菌的特殊代谢功能开采金属矿石,例如,氧化亚铁硫杆菌在溶液中能将黄铁矿氧化为Fe (SO 4)3,并使溶液酸性增强,其过程如下:黄铁矿)(a 氧化−−→−Fe 2(SO 4)3+能量 ↓6CO 2+6H 2O −→−)(b C 6H 12O 6 (1)①从生物代谢看,b 过程属____________作用。
②氧化亚铁硫杆菌的代谢类型应是_________。
A .自养需氧型B .异养需氧型C .自养厌氧型D .异养厌氧型(2)写出(a )过程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可利用Fe 2(SO 4)3作将氧化剂溶解铜矿石(Cu 2S )然后加入铁屑进一步得到铜,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可用粗钢(含Z n 、Ag 、Au 等)经电解制得(电解铜),电解过程中,粗钢接电源___________极,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精铜接电源__________极,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工厂按(4)原理,平均每秒生产Amol 精铜,(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每个电子的带电量为e 库仑),求电解槽中的平均电流强度为_____________。
2.(1)在地球诞生初期,死寂而缺氧的环境造就了一批“生灵”,它们不需要氧气便能呼吸,仅靠简单的碳酸盐、甲烷等物质就能维持生命。
这种小生命生活在泥泞的沼泽和水草茂密的池塘里,它们叫菌,能够通过食用杂草、树叶、秸杆乃至垃圾等,然后呼出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
(2)沼气是一种廉价的能源,在农村中有大量的农作物秸杆、杂草等废弃物,在沼气中经微生物发酵之后,便可产生沼气,可以用来点灯、做饭。
①煤的主要成分是C ,写出煤和沼气中的主要成分燃烧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它们中哪一种燃烧对环境的污染少?②该细菌的食料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有机物都可以作沼气的发酵原料,如果有一个生产5×104t 的酒精厂,把其全部酒精废液和废渣用来生产沼气,每年所得沼气完全燃烧 1×1015J 的热量,若汽油燃烧值q=5.0×107J/kg ,则这些沼气相当于_______kg 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若把这些汽油用在发动机功率为P =1.0×106W 的内燃机车上,机车以 108km/h 的平均速度行驶,机车行驶____km 。
初中生物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生物实验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实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导致学生不能从实验中获得更全面的知识。
因此,为了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实现跨学科整合是必要的。
本案例旨在通过生物实验教学与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的整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案例名称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会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记录、分析数据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实验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分析;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设置对照组;如何处理实验中的异常数据。
五、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实验教学、跨学科整合教学法。
六、教学准备实验材料:绿色植物、光源、光照强度计、土壤等;实验室或家庭实验场所;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教学实施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强度的光源,引导学生思考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简要介绍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实验操作指导:教师详细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记录植物生长情况并测量光照强度。
3.数据分析与结论得出: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光照强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讨论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4.跨学科整合:结合地理学科知识,讨论不同地区的光照强度差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合化学学科知识,讨论光照强度对植物色素含量的影响。
5.探究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善光照条件来提高植物产量;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项关于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际应用项目。
生物跨学科融合案例

生物跨学科融合案例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
在此过程中,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成为一种必要趋势,产生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一项典型的生物跨学科融合案例是利用生物技术解决污染水体
的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生物学家、环境科学家、化学家和工程师等专业人士共同合作,通过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其他生物体的生物降解能力,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清洁污染水体。
具体来说,这个案例中涉及到多项技术,如微生物降解技术、生物滤池技术、植物吸收技术等。
其中,微生物降解技术是最常见的,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群体,利用它们的代谢活性,将污染物质分解为无害物质。
生物滤池技术则是利用多种微生物群体和植物生长来过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植物吸收技术则是利用特定的植物种类,如芦苇等,通过植物根系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来净化水质。
这项生物跨学科融合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清洁污染水体,还具有低成本、低能耗、环保等优点。
总之,生物跨学科融合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给我们提供了更多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思路。
- 1 -。
初中生物跨学科融合教学(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跨学科融合教学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跨学科融合教学跨学科融合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旨在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跨学科融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本文将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初中生物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与实践。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生物与化学:探讨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2.生物与数学:分析生物统计数据,如种群数量变化、遗传概率等。
3.生物与地理: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
4.生物与文学:通过生物故事、诗歌等形式,增强学生对生物的感悟。
教学策略1.情境创设:以生活实例或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项目学习:分组进行项目研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真实生物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实践操作:组织生物实验和户外考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1.开展生物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科的最新动态。
2.举办生物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生物科普活动,如制作生物模型、举办生物画展等。
4.组织生物实验公开课,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教学评价1.学生学习成绩:关注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掌握程度。
2.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3.学生满意度:调查学生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认可程度。
初中生物跨学科融合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以上是关于“初中生物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教育文档示例,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初中生物教学中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应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应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知识。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数学:生物学中有很多涉及数量的内容,如生长曲线、种群密度和生态能量流动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数学知识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2. 化学:生物学和化学有很多交叉点,例如细胞结构、生物分子和代谢过程等。
理解这些内容需要化学知识的支持。
3. 物理:生物学中涉及到很多物理方面的内容,例如生物的运动、声音的传播和光合作用等。
了解这些内容需要物理学知识的支持。
4. 地理:生物学和地理学密切相关,例如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
了解这些内容需要地理学知识的支持。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中的概念和现象,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案例分析:初中生物学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

案例分析:初中生物学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一、案例介绍在当前教育背景下,跨学科教学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
为了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创新方法。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以初中生物学课堂中的“植物光合作用”教学内容为例,探讨如何将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的知识与生物学进行跨学科融合,以期提高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我们需要明确跨学科融合的意义。
光合作用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植物生理、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将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的知识与生物学相结合,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深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
例如,通过数学模型来解析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关系;运用物理学原理分析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的转化;利用化学知识解释光合作用产物(如氧气、有机物)的生成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
在讲解光合作用时,教师不仅要关注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要适时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
如在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时,可以结合数学和物理学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微观和宏观过程。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综合性实验、课题研究等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评价体系也需要相应调整。
在评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掌握程度时,不仅要关注生物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关注他们在其他学科方面的应用能力。
例如,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全面了解他们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将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的知识与生物学进行跨学科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识整合,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并调整评价体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此基础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们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这一生物学重要概念。
二、问题所在1.学科知识交叉点不明确: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清晰地阐述光合作用与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的关联,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初中生物学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学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分析跨学科融合教学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以下是一个初中生物学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2.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材料:显微镜、玻璃片、玻璃棒、滴管等;2.学生准备材料:装有水的试管、水果切片;3.课前准备:师生共同制定实验方案,确保实验步骤和目的清晰明确。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讨论引出问题,为学生建立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是否好奇水果中的植物细胞是什么样子的?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学生回答和讨论。
分组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4-5人组成。
学生任务:根据课上学习的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并比较不同水果中的叶绿体数量和颜色的变化。
学生分工:组长负责协调小组成员,实验员负责进行实验,记录员负责记录实验数据,报告员负责整理实验结果和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1.学生借助显微镜,将水果切片放在玻璃片上。
2.学生用滴管将水滴加在切片上,使其保持湿润。
3.学生用玻璃棒轻轻压碎切片,使细胞释放叶绿体。
4.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切片上的植物细胞,并记录叶绿体的数量和颜色。
5.学生将实验数据整理并向全班汇报。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师生共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为什么不同水果中的叶绿体数量和颜色有差异?与什么因素有关?知识拓展: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教师提问:植物为什么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回答和讨论。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重点和难点。
教师提问:你们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有什么新的理解?你们在实验中有哪些发现和体会?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撰写实验报告。
学生任务: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生物跨学科实践活动案例

生物跨学科实践活动案例
以下是一个生物跨学科实践活动的案例:
项目名称:生命之水
目标:学生将学习如何在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水生生物的保护,以及人类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跨学科研究。
活动步骤:
1. 问题定义:首先,学生需要定义他们想要研究的具体问题,例如,“工业化对本地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或“雨水收集系统对城市绿化和生态的影响”。
2. 数据收集:学生将收集关于他们选定主题的数据。
这可能包括阅读科学文献,进行实地考察,或者进行实验。
他们可能会收集关于水质、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人类活动对水域的影响等方面的数据。
3. 数据分析:学生将分析他们收集的数据,以理解数据背后的含义,并尝试回答他们最初的问题。
4. 结果展示:学生将准备一个报告,展示他们的发现,并与其他团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他们可能会使用图表、地图、照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来展示他们的数据和发现。
5. 反馈和改进:最后,学生将反思他们的研究过程,找出可能的改进之处,并为未来的研究制定计划。
这个项目融合了科学、数学、地理、历史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学生将通过这个项目理解科学研究的本质,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会增强他们对本地环境和社区的理解和关心。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你可以根据你所在地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进行调整。
初中生物跨学科主题研究案例

初中生物跨学科主题研究案例
主题: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
背景: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不同种类的
生物对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都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大
和以及气候变化等的加剧,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问题:现代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如何威胁生物多样性?我们能做些什
么来保护这一宝贵的资源?
跨学科思考与研究:
1.生物学角度: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分类、演化规律和生态作用,研究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
2.化学角度:研究污染物如何影响生态环境。
了解污染物物质变化规
律及影响机理。
3.地理学角度:从全球范围探究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和影响因素。
4.社会学角度:研究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农业和工业生产等)如何
影响生态环境,探究环境保护和政策的重要性和作用。
实践研究:
1.调查当地野生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并分析导致它们数量减少的原因。
2.调查当地污染物排放情况,探究什么类型的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最大。
3.了解近年来环保政策的实施效果,并设计环保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结论与展望:
结论: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展望: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环保政策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物学跨学科典型案例

生物学跨学科典型案例一、案例背景介绍嘿,咱生物学可老厉害了,它和好多学科都能玩到一起去呢。
现在学科交叉可流行了,生物学也不例外。
就说现在这个时代吧,各个学科都想发展得更好,生物学呢,也想借着其他学科的优势让自己更牛,其他学科也想从生物学里找点新灵感。
所以啊,生物学和其他学科搞在一起的事儿就越来越多啦。
二. 问题详细描述1. 首先就是学科之间的知识体系差异特别大。
你想啊,生物学研究的是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像细胞结构、遗传啥的。
但要是和物理学交叉呢,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这些基本性质的学科,这俩学科的知识就像来自不同星球似的,怎么把它们融合起来就是个大问题。
2. 还有就是研究方法上的不同。
生物学很多时候是做实验,观察生物样本啥的。
可要是跟计算机科学交叉,计算机科学主要是算法、编程这些。
这两种研究方法要怎么配合,也是让人头疼的事儿。
3. 人才方面也有问题哦。
既懂生物学又懂其他学科的人才太少啦。
比如说生物化学这个交叉学科,能把生物知识和化学知识都玩得转的人可不好找呢。
三. 解决方案概述1. 对于知识体系差异大的问题呢,就搞一些跨学科的课程。
让学物理的也学学生物基础知识,让学生物的也懂点物理原理。
2. 在研究方法上,大家互相学习呗。
生物学家可以去学习计算机编程,用来分析生物数据;计算机科学家也可以去生物实验室看看,了解生物数据是怎么来的。
3. 为了培养跨学科人才,学校和科研机构就得多开设一些跨学科的专业,或者搞些联合培养项目。
四. 实施步骤细节1. 课程设置方面先调查清楚各个学科之间需要互相学习哪些知识。
比如生物和数学交叉,那就得知道生物研究中需要用到哪些数学知识,像概率论、统计学这些。
然后找专家来设计课程内容。
这个专家得是既懂生物又懂数学的哦。
最后安排合适的老师来讲课。
老师也要经过专门的培训,这样才能把跨学科的知识讲好。
2. 研究方法交流方面举办跨学科的研讨会。
把生物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物理学家啥的都聚在一起,大家互相分享自己的研究方法和遇到的问题。
生物学跨学科主题

生物学跨学科主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物学与物理学的交叉研究也有着重要意义。
物理学作为研究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规律的学科,与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也存在着许多交叉点。
生物体内的运动、信号传导、分子相互作用等过程都可以通过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进行解释和研究。
在生物学领域,物理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体内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生物运动的机制探究等方面。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运动等也需要物理学的技术和理论来解释和预测。
生物学与物理学的交叉研究不仅可以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还有助于理解生命现象的物理本质。
生物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计算机科学作为研究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程序的设计和实现的学科,与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在生物信息学、生物计算等方面存在着密切联系。
生物信息学是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领域,主要研究生物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应用。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生物数据的爆炸式增长,生物信息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计算机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在生物信息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基因组序列分析、蛋白质结构预测、系统生物学模拟等。
通过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合作,可以更好地探索生命的奥秘,促进医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发展。
生物学与环境科学的跨学科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体,而环境科学则研究生物体所处的环境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研究,需要借助环境科学的知识和方法。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重大环境问题也对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就需要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的专家共同合作,通过研究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恢复等都需要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的跨学科合作,以保障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示例:生物学与物理学的跨学科研究,以生物物理学为代表,主要研究生物体内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揭示生命的基本规律。
专题十五 生物学跨学科综合例举

学科: 生物 年级:高三版本:冲刺版 期数:2342本周教学内容:专题十五 生物学跨学科综合例举 【经典例题解析】例题1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请回答下列有关能源问题:(1)人类所能使用的能量绝大多数来源于太阳能,捕获太阳能的生物主要为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科学美国人》杂志,在1971年7月号刊登的《地球的能量资源》一文中提供的数据,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辐射通过光合作用途径提供的能量为40×109kJ ·S -1。
试问:①通过光合作用,每年约有__________kJ 的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
②每年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我们的生存环境除去CO 2的质量为m ,试根据能量关系列出m 的计算式,列式中缺少的数据用符号表示。
M=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开发月球已为时不远,科学探测表明,月球土壤中富含氦-3,其资源总量初步估算达100万~500万吨,人类开发利用月壤中的氦-3的意义是什么?___________(4)煤、石油、开然气、水能及生物能等是多年来大规模使用的能源,被称为______能源(用“常规能源”或“新能源”填充,下同),而核能、地热、海洋能、沼气以及太阳能、风能等被称为_________能源。
(5)水能是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地利用它来发电,为人类提供“清洁”的能源。
若一水力发电站水库的平均流量为 Q(m 3·S -1),落差为 h(m)发电效率为η,则全年发电量A(kw ·h)为_______________(6)已知(C 6H 10O 5)n+nH 2O →3nCO 2+3nCH 4+能量,请设想出这一反应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初中生物课程跨学科连接(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课程跨学科连接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课程跨学科连接在当今多元化和综合化的社会背景下,初中生物课程的跨学科连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生物课程与其它学科相连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并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课程目标1.理解生物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跨学科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领域的认识,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课程内容1. 生物与数学在生物课程中,我们经常需要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
例如,在研究种群动态时,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公式描述种群的增长规律。
同时,生物实验中也充满了几何学和统计学原理,如样本量的计算、概率论的应用等。
2. 生物与物理物理学的力学、光学、声学等原理在生物课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研究动物运动时,我们可以引入力学的知识;在探讨光合作用时,光学原理则能帮助我们理解光能的转化过程。
3. 生物与化学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通过将生物课程与化学知识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活动的化学本质,如酶的作用机制、激素的化学结构等。
4. 生物与地理生物与环境密切相关,而地理学正是研究环境的一门科学。
通过跨学科连接,学生可以了解生物如何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 生物与历史历史的发展与生物进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将生物课程与历史知识相结合,学生可以从宏观角度理解生物进化的社会背景,如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历史等。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生物案例,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学科的知识点。
2.项目式学习: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项目研究,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翻转课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在课外学习生物知识,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和探索。
评估方式1.过程评估:关注学生在跨学科项目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跨学科实践活动

高中生物跨学科实践活动1. 上周我们班开展了一个超有趣的生物跨学科实践活动,把生物知识和其他学科完美结合在一起,简直让我们大开眼界!2. 张老师一开始就给我们出了个难题:"你们觉得植物的生长和数学有什么关系?"我们面面相觑,小明突然举手说:"向日葵的花盘里的种子排列符合斐波那契数列!"这一说,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
3. 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每组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
我们组选择了"植物生长与物理学的关系"。
老王说:"你们知道吗?植物吸水运输靠的就是物理学中的毛细现象和渗透作用!"4. 李雪带领她那组研究"化学与生物的奥秘",他们做了个超酷的实验 - 用红甘蓝汁测试不同食物的酸碱性。
"你们快看,柠檬汁加进去变红色了,这说明它是酸性的;小苏打溶液变成了蓝绿色,说明是碱性的!"5. 最让人惊喜的是小张那组,他们把生物和地理结合起来,研究了不同纬度地区植物的适应性特征。
"北极的植物都长得矮矮的,像趴在地上一样,这是为了避免寒风呢!"6. 我们还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校园里不同种类植物的分布情况。
"你们发现没有,银杏树主要分布在学校的东南角,那里的土壤和光照条件最适合它们生长。
"7. 美术老师也来凑热闹,教我们画植物的解剖结构图。
"画生物结构图要准确,但也要有美感。
看,这片叶子的横切面,不就像一幅现代艺术画吗?"8. 信息课老师带着我们用电脑制作了植物生长的数据图表。
"把这些数据做成图表,你们就能直观地看出植物生长的规律了。
"看着屏幕上漂亮的折线图,大家都惊叹不已。
9. 音乐老师更是脑洞大开,让我们听植物生长的声音。
她拿来特殊的仪器说:"竹子生长的时候会发出沙沙的声音,这些声音可以转换成音乐。
"这简直颠覆了我们的认知!10. 最后,我们还做了一个小实验,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初中生物学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学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分析跨学科融合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应用和创造性思维。
以下是一个关于初中生物学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数学模型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2.学习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光合作用的速率及影响因素。
3.培养学生跨学科应用知识的能力,将生物知识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求解问题。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讨论引出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并提问光合作用的速率是否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2.知识讲解: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介绍光合作用速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3.数学模型建立:结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建立光合作用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讲解函数图像的意义。
4.数据分析:给学生提供一组光合作用速率和环境因素的数据,让学生通过绘制图像和计算来分析数据间的关系。
5.交流和讨论:学生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总结光合作用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可能的影响机制。
6.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并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求解。
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的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发言情况和交流讨论的质量。
2.绘制的图像和计算结果:评估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3.小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实际问题,综合应用生物和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并提交小组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案例分析,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还能培养跨学科应用知识的能力,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物问题的分析和求解中。
通过数据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掌握光合作用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拓展应用到其他问题上。
这个案例能够增加学生对生物学和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理解,提高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物课程跨学科整合(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课程跨学科整合第一篇范文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对学生的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知识传授,而是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跨学科整合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旨在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通过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以初中生物课程为例,探讨跨学科整合的实施策略。
1. 跨学科整合的内涵及意义跨学科整合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学科的知识、方法、观念等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
这种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生物课程跨学科整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通过跨学科整合,学生可以将在生物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跨学科整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培养创新思维。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跨学科整合往往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跨学科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道德素养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初中生物课程跨学科整合的实施策略为了实现初中生物课程的跨学科整合,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
2.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生物课程中的跨学科元素,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入生物课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改革教学方法:跨学科整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加强师资培训:教师是跨学科整合的关键,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跨学科教学的能力。
5.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跨学科整合教学需要打破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全面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
初中生物学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学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分析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指在一门学科的教学中,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增强教学效果。
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引入跨学科融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综合素养。
下面是一个初中生物学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的分析。
案例内容:在一堂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物学课上,教师希望借助化学和物理学的知识与方法来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案例分析:1.引入化学: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光合作用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涉及的化学反应和反应物。
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的展示和解释,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能转化成有机物的过程。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光合作用中的光合色素、辅助色素等植物生化学成分,展示化学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2.引入物理学: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光的波粒性、光谱和光能转化等物理概念,解释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换过程。
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学习到光合作用的吸光谱和反射谱的意义。
通过这些物理学概念的引入,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机制。
3.实验设计: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化学和物理有关的实验来加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实验来观察不同颜色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光能对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这样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来理解光合作用的机理。
4.知识应用: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和物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探究为什么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而在弱光或黑暗条件下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
学生可以运用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方程式来进行分析和解答。
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的分析有助于引发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教师对于跨学科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通过引入化学和物理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光合作用等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深入。
初中生物学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学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分析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跨学科融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的知识。
以下是一个关于植物的跨学科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不同结构和其功能。
2. 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 学习如何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结构。
教学步骤:1. 引入主题 -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一棵植物的不同部分(叶子、茎和根)。
2. 组织学生的实验 - 学生将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并记录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3. 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有关植物结构和功能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叶子是绿色的?”、“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等等。
4. 融入生物学知识 - 回顾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并解释不同部分植物的功能与之相关。
5. 跨学科融合教学 - 引入物理学知识,讨论光的作用和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6. 实践活动 - 学生将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记录实验结果和结论。
7. 结束讨论 -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结论,并讨论光合作用与植物生存的关系。
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植物的不同结构和其功能。
2. 学生能够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并解释其与不同植物部分功能的关系。
3. 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能够体现对植物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4.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来评估。
教学优势:1. 跨学科融合教学使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的概念。
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方式积极参与,加深对植物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3. 引入物理学知识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能够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
总结: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通过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生物学知识相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植物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 生物 年级:高三版本:冲刺版 期数:2342本周教学内容:专题十五 生物学跨学科综合例举 【经典例题解析】例题1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请回答下列有关能源问题:(1)人类所能使用的能量绝大多数来源于太阳能,捕获太阳能的生物主要为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科学美国人》杂志,在1971年7月号刊登的《地球的能量资源》一文中提供的数据,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辐射通过光合作用途径提供的能量为40×109kJ ·S -1。
试问:①通过光合作用,每年约有__________kJ 的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
②每年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我们的生存环境除去CO 2的质量为m ,试根据能量关系列出m 的计算式,列式中缺少的数据用符号表示。
M=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开发月球已为时不远,科学探测表明,月球土壤中富含氦-3,其资源总量初步估算达100万~500万吨,人类开发利用月壤中的氦-3的意义是什么?___________(4)煤、石油、开然气、水能及生物能等是多年来大规模使用的能源,被称为______能源(用“常规能源”或“新能源”填充,下同),而核能、地热、海洋能、沼气以及太阳能、风能等被称为_________能源。
(5)水能是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地利用它来发电,为人类提供“清洁”的能源。
若一水力发电站水库的平均流量为 Q(m 3·S -1),落差为 h(m)发电效率为η,则全年发电量A(kw ·h)为_______________(6)已知(C 6H 10O 5)n+nH 2O →3nCO 2+3nCH 4+能量,请设想出这一反应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撑——能源为背景,考查了与生物有关的物理问题及化学问题。
(1)光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在地球上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能够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为人类及其他生物利用的惟一途径。
根据生物学知识,即可写出光合作用的方程式:6CO 2+12H 2O 叶绿体光能−−→−C 6H 12O 6+6H 2O+6O 2(2)①根据题意,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中,能被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为40×109kJ ·S -1,则一年由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W 为:W=40×109kJ ·S -1×365d ×24h ×60m ×60S ×=12.6×1018kJ即有1.26×1018kJ 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利用一般的化学计算方法,设参与光合作用的CO 2的质量为mkg ,则6CO 2+12H 2O →C 6H 1206+6H 2O-QkJ6×44×10-3kg QkJmkg 1.26×1018kJ m=QkJ kJ kg 1831026.110446⨯⨯⨯⨯-=Q17103.3⨯kg 其中Q 为每生成1mol 葡萄所需要吸收的太阳能的量。
(3)对地外世界的了解,对20世纪自然科学最新发展情况的了解,也是学生科学素质的组成部分。
由物理知识可知:3He 是核聚变的原料,是人类将来可供长期使用的清洁、安全、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
但到目前为止,人类由于技术原因,还不能实现冷核聚变发电,但可以预测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核聚变能的和平利用。
(4)根据一般性的地理知识,按能源利用技术状况分:常规能源——多年大规模使用;新能源——近若干年才开始利用,现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的能源。
按题意,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及生物能等是多年来大规模使用的能源,应属于常规能源;而核能、地热、海洋能、沼气以及太阳能等应属于新能源。
(5)由物理知识可知:水的密度为ρ=1×105kg ·m -3,在1S 内流水重力势能减少了△Ep =pQgh ,转化为电能为:△Ep ·η=ηpQgh ,即设水电站发电功率为:P=ηpQg(瓦)由W=Pt 得:全年发电总量为:A=W=ηpQght=100024365pQgh η⨯⨯=8760ηpQgh(kw ·h) (6)按题意,是人类应如何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能,因为地球上的绿色植物一年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非常巨大的,这些能量都贮存在糖类等有机物。
在秸秆、杂草等农作物的废弃物中蕴藏着大量的生物能,充分利用这些生物都是解决农村能源短缺的问题。
目前常用的主法是将秸杆、杂草等农作物的废弃物在发酵池中发酵产生沼气,为农村提供能源。
答案 (1)6CO 2+12H 2O 叶绿体光能−−→−C 6H 12O 6+6H 2O+6O 2 (2)12.6×1018kJ 3.33×1017/Q (kg )(式中Q 表示每生成1mol 葡萄糖所需要吸收的能量 (3)3He 将是人类可长期使用的清洁、安全、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 (4)常规新 (5)A =876ηQgh(kw ·h) (7)利用秸杆、杂草、树叶等农作物的废弃物经微生物发酵之后便有沼气产生,它是农村能源的重要来源。
也是扩大肥源,提高肥效和改善农村卫生条件的重要措施例题2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人工采伐,使森林面积锐减,导致大气中CO 2浓度迅速增加;同时生物的新陈代谢也产生CO 2。
大气中CO 2对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不吸收,但对从地表射向太空的长波光,特别是红外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从而阻碍了地球向太空辐射能量。
(1)人们习惯上把大气中以CO 2为主的气体所产生的效应称为( )A .光热效应B .光气效应C .温室效应D .光电效应这种效应会使_________________。
(2)大量采伐森林会使大气中CO 2浓度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
写出植物的这种作用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减缓大气中CO 2浓度的增加,除了植树造林外,主要可行的措施还有_____等。
A .优化能源结构B .减少地球上的生物,因为它们的新陈代谢要产生大量CO 2C .利用化学方法回收空气中的CO 2D .对燃料及燃烧进行优化处理E .将燃油汽车改为燃液化气汽车F .降低工业化程度(4)植树造林不仅可以减少空气中的CO 2,还可中以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减少灾害等。
风沙的移动会带来很多灾难,而它又与风速有关。
森林对风有很好的减速作用。
若两地间风速差的平方与两地距离的2/3次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 ,若风吹到林区时速度为 30m/s ,要求减弱5m/s ,则林区的宽度为多少米?此时风的能量减少为原来的多少倍?(设空气密度恒定)解析 本题以近年来大家比较多地关注的环境问题和大气中以CO 2为主的气体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为出发点,结合平时所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并以此来考查同学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二氧化碳的这种使短波进入而阻止长波逸出的单向阀门作用,类似温室玻璃的作用,所以习惯上称“温室效应”。
地球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又被CO 2吸收而不能射向太空,减缓了热量散失,这种作用如同将地球置入一大温室中,所以会使全球气温上升而使“全球变暖”。
(2)森林以绿色植物为主。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CO 2,使大气中CO 2量减少,而大量采伐使这种作用减弱,CO 2的减少减缓,而CO 2的产生仍持续,所以采伐森林会使CO 2浓度增加。
(3)需要对能源及能源结构和燃料的成分及燃烧的产物有所了解。
另外对方法的可行性还要加以考虑,如B 、C 两选项在本题中其燃烧产物仍为CO 2气体,不能减缓CO 2浓度增加,只是其环保效果好不产生SO 2等气体。
(4)第一问是纯数学计算。
由题意设林区宽为S ,则(30-5)2=KS 32,解得:S =15625k 32。
第二问,设单位时间吹到同一面上风的质量为m ,则m 数值上等于pS ·v ,而E k =21mv 2=21pSv 3。
所以其能量之比正比于速度的三次方,即能量减少为原来的(305)3=2161倍。
答案 (1)C ,全球变暧(或意思对即可)(2)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 2量减少了6CO 2+12H 2O 叶绿体光能−−→−C 6H 12O 6+6H 2O+6O 2(3)AD (4)15625k 32(米),l /216 倍。
例题3 请合理规划一个乡镇的一些基本设施。
下表所列各项设施在此乡镇内应怎样选址,试根据要求在图15-1的设点处(圆圈)填上表中编号(见图15-1)。
图15-1解析此题主要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包括辨识地图所示方位、图例等高线等,要求根据各项目的物理、化学、生物、社会、政治、居民的日常生活等属性,考虑到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应,进行科学选址。
答案见图15-2图15-2例题4图15-3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地的生态结构图,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有关问题:图15-3(1)将正确的选项填在上表相应的空白格内A.流域蓄水能力降低B.围湖造田C.水土流失D.旱涝增多(2)为了保障本地区农业的良性持续发展,目前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计划生育、控制人口B.绿化造林、兴修水利C.退耕还湖、扩大水域面积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人均收入(3)围湖造田对本地区水患的影响在于: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地区旱涝发生的规律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辩证唯物主义原理?(6)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洪涝灾害,是天灾还是人祸?你是怎样理解的?解析本题以长江中下游地区近年来不断发生洪涝灾害为背景,以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的破坏,人们得到大自然严酷惩罚的事实为依据进行题目立意,意义深远,本题涉及地理、生物、自然、政治、经济等等方面的知识,有理论深度和综合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