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课件(RJ)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一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课件(RJ)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一课时

黄帝陵
拓展延伸
黄土高原的名胜古迹 麦积山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 塑艺术陈列馆。 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 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 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 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丰富了中国 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我国佛教文 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
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富有特色的黄土文 明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土高原上深厚的黄土的成因,现在最认同的是 “风成说”。
作业布置
说一说富有特色的 黄土文化与当地的 自然环境有什么样 的关系?
试着说一说黄 土的成因。
板书设计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1课时)
(一)文明的摇篮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 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 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窑洞与黄土特有的属性及当地的气候有密切关系
新课学习
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 的陕北民歌,其歌腔高亢而悠长, 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 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喜爱。
与高原环境及地形特点密切相关
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黄土风情”的是(B ) A.安塞腰鼓 B.傣族竹楼 C.平遥古城 D.窑洞 2.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B ) A.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B.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C.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课堂练习
3.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在( D ) A.塬 B.梁 C.峁 D.川 4.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构成 B.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 C.位于太兴安岭-太行山脉一线以西地区 D.位于秦岭以北

第一节生态脆弱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第一节生态脆弱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自主思考: ①黄河下游“地上 河”形成原因? ②会对沿岸地区造 成什么危害?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 4.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沟谷发育、地表破碎
总结归纳:水土流失的危害
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 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使下游河床抬升, 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结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体措施
措施 工程措施 (见效快)
生物措施 (治根本)
技术措施 (是关键)
保塬 平整土地 (修建基本农田)
营造护田林网
护坡
修筑梯田 (拦蓄坡面径流)
固沟
打坝建库 (贮水拦沙)
封坡育林育草
营造防护林
采用喷灌、滴灌技术,选育良种,轮作套种,深耕改土等
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
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 的发生。
4、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沟谷发育、地表破碎。
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探究活动

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状况,如果你是一位专
家你会提出哪些治理措施?
工农生 程技物 措措措 施施施
…………
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
1.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1)工程措施
降水: 气候干旱,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土壤: 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沟壑纵横。
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频繁
2人为因素
(主导)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轮荒、抛荒。开矿、修路等基 础建设。
植被大量的被破坏:毁林开荒、营造宫殿、伐木烧 薪、战争等。
脆弱生态影响区域发展
水土流失严重

龙里县第四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第1课时课件 新版

龙里县第四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第1课时课件 新版

A.冰川
B.地震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答案:C
8.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土质疏松
B.垂直节理发育
C.夏季多暴雨
D.人为破坏植被
答案:D
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是( )。
A.植被的破坏
B.不合理的耕作
C.开矿 D.土质、降水、地形等
答案:D
10.读“黄土高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D.沈阳——航天工业 C
16. 下列关于东北地区资源和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天然气资源贫乏
B.铁矿资源丰富,储量占全国的1/2
C.重工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哈大客运专线(哈大高铁)于2012年7月正式通车,它 大大缩短了哈尔滨到大连的客运时间。据此读图7-1-4, 完成17~18题。
17. 哈大高铁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 B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内蒙古高原 18. 图中阴影区域所示工业基地是( A )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C.京津唐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黄土是自西北方向来的。)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 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 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C ) A.水田
B.旱地
C.林地
D.草地
11. 三江平原经历了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后,现
在有关部门又主张让它“荒”,其主要原因是( B ) A.耕地过多,减少耕地面积 B.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鲁教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1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1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鲁教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1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1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提升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落到实处
调用 知识
水土流失的成因分自然原因和 人为 原因,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主要 原因。不同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侧重点不同,但总体上要以_小__流__域___ 为单位,运用工程措施、 生物 措施与农业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信息:崩岗是我国南方山坡岩土体 解读:福建降水多,崩岗分布区地形
(1)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崩岗分布
思 区地形破碎,植被少,福建降水较多,必然会发生较明显的水土流失,由此可知,
维 该地推广杨梅种植的首要目的是减轻当地的水土流失,修复当地生态环境。
过 (2)图示崩壁坡度大,沟道和洪积扇面积小,都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集水坡
程 面坡度相对较小,面积较大,比较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且集水坡面分布在崩
(2)黄土土质疏松
土质 疏松 ,具有明显的垂直节理性,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节理形成的两个断面一般没有或很少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3)地表形态沟壑纵横 地形破碎, 千沟万壑 ,更容易受到强降水的侵蚀。 (4)环境破坏后难以恢复 水土流失后,使地表支离破碎,严重降低土壤的 肥力 干燥,植被难以恢复,进一步 加剧 了水土流失。
A.降低地表坡度 B.控制降雨强度 C.提高植被覆盖度 D.改善土壤结构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相对距离与不同降水强度下累积产流量并不呈正相 关,A错误;相同距离下,累积产流量与降水强度呈正相关,B错误;对比两幅 图可知,植被覆盖度变化对不同降水强度下的累积产沙量的影响较明显,C 错误;对比两幅图中60毫米/时降水强度下累积产沙量,可知植被覆盖度提 高对累积产沙量影响最大,D正确。故选D。第2题,根据两种植被覆盖度下 的累积产流量、累积产沙量可以看出,高植被覆盖度条件下,地表累积产流 量呈现小幅度下降,累积产沙量出现较明显的下降,这说明水土流失严重区 域的治理应当注重植被覆盖度的提升,C正确;该实验不能反映出地表坡度、 土壤结构,A、D错误;降雨强度是无法控制的,B错误。故选C。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说课稿1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说课稿1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引起了广大学生的兴趣。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区域有一定的了解。

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此外,学生对本地区的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从地理现象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区域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黄土高原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的特点。

2.课堂讲解:(1)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使学生了解其在我国地理格局中的地位。

(2)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解释其形成原因,引导学生从地理现象中发现问题。

(3)探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阐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
一、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乌鞘岭
长城
西安
秦岭

指 图
土说
太 行 山
高 原 跨
出 : 黄 土
脉 哪高
些 省 区
原 的 位 置
?与


2021/4/6
黄土塬
5
2021/4/6
6
黄土梁
2021/4/6
7
2021/4/6
8
黄土峁
2021/4/6
9
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 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2021/4/6
20
位置、范围
2021/4/6
风成说
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
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
21
三 、 脆 弱 的 生 态 环 境
2001年6月21日报道,延 安宝塔区最新统计,全 区就有46万亩农作物受 灾,洋芋播种因错过适 播期,已难以下种;烤 烟死亡面积近千亩;在 延安安塞县,近有3万人 饮水发生困难。据统计, 宝塔区的六月份降水量 甚至不到9.4毫米。另据 延安气象部门测定,土 壤的干土层在15至20厘 米左右。节水、抗旱成 了当地人民的一场重大 战役。
2021/4/6
10
黄土形成过程示意
顺着风向,从戈壁—沙漠—黄土,颗粒越来越小。 还有哪方面证据可以支持“风成说”的?
2021/4/6
12
二、严 重 的 水 土 流 失
讨 论 : 水 土 流 失 与 植 被 的 关 系
地表光秃裸露,缺 少植被的保护。
降水集中在7、8 月份,多暴雨。
黄土结构疏松,多 孔隙和垂直方向的 裂隙;许多物质易 溶于水。
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年降水量线

2.1.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件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2

2.1.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件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2
✓ 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主要的生态脆弱区?黄土 高原地区为什么生态脆弱?当地该如何发展?
生态脆弱的青藏高原 生态脆弱的黄土高原
学习目标
✓ 能结合图表材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原因。 ✓ 能结合实例,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说出黄土高
原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能通过归纳总结黄土高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参考答案: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
2.结合图2-1-7,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黄土高原环境问题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人地关系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产与活动都要受一定的地理环境的
影响;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理环境,这种影响若超出了地理环境所能承载的强度会引 发环境问题等,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黄土高原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容易导致水土流 失,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对植被、土壤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使得当 地的土地退化,进而使人们进行的农业生产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 只能开垦更多的荒地,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进一步加快了人口增长,更加剧水土流失、 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更加脆弱,陷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引起自然环境的强烈反应, 自然灾害频度增大。
二、脆弱生态影响区域发展
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我国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
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 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 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
面积广 时空分布集中
我国水土流失
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东北黑土地区、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西南喀斯特山区等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黄土以细粉沙为主,空隙多,土质疏 松,有明显的垂直节理性,遇水易分散, 抗冲、抗侵蚀性弱,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

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课堂开始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风景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一地区的地貌特色。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黄土高原地区会被称为生态脆弱地区?它的发展面临着哪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随后,简要介绍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基本概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并通过一组数据对比,让学生认识到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态脆弱地区的概念及其特征,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脆弱的原因及表现,我国在生态脆弱地区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了解了我国的地理环境及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生态脆弱地区的认识处于初步阶段,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问题有一定的好奇心。但从学科知识深度来看,学生对生态脆弱地区的具体概念、成因及其发展策略等方面的理解尚不深入。
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综合思考。在技能方面,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对地理信息的解读和分析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脆弱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

陕 西
山 西
太 行 山
33°N
秦岭
黄土高原的概况
位置: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和 海河上游地区。 太行山西至日月山 范围:黄土高原东起______ _______ 秦岭 北至 _______ 长城 ,跨越了 南至_______ 山西省 、 _______ 陕西省 _____ 宁夏 等省大部分和 _______ 青海、甘肃、内蒙古、河南的一部分。 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的黄 土物质是从蒙古、中亚等地的荒漠、戈 壁吹来的。
控制人口
改造人类
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退耕还林,还草.
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 植被破坏 土地沙化 自然灾害频繁 燃料需求增加
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毁林开荒 开垦荒地 需要更多劳动力 人口继续增长 破坏生态平衡
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记者“你为什么放 羊?”答“赚钱 呗。”“赚钱干什 么?”“娶老 婆。”“娶老婆干 什么?”“生 娃。”“生娃干什 么?”“放羊。”
三北防护林
沙棘是黄土
高原综合治
理的突破口
小流域综合治理
在黄土高原地区广泛流传着:“宁种一亩沟,不种十 亩坡”、“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 再旱也不怕”,“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的歌谣, 这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对淤地坝地位与作用的真 实评价。
(2)兴修水库(沟谷)
思考:兴修水库有何 作用?
修筑梯田
修拦土坝
(2)农业技术措施: 开展平整土地、 栽培种植、 田间管理、 增施肥料、轮作套种 等农耕农业,同时 滴灌 精心选育良种、发展 地膜及 喷灌 和__ 技术、 科学施肥 等。
(3)生物措施。提高 植被覆盖率 是治 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之黄土高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之黄土高原

Ⅱ后果:
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河流含沙量加大,河湖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
14
Ⅲ整治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 压缩农业用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薪炭林、用材林; 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9
三大地理单元农业比较
10
(4)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①控制人口 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④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 ⑤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11
(5)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问题
(1)位置和范围 秦岭和长城之间,乌鞘岭和太行山脉之间
过渡地带特征:
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 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
15
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 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是黄土高原泥沙产生 和输水输沙的源头。
16


黄土塬
塬 边

打 坝 建 库



坡 田 梯
17
再见
18
④不占耕地,建设费用低。
⑤亲近自然,有利于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
4
2、气候特征气候:Fra bibliotek带季风气候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
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 内部差异: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湿润、半湿润)
年降水量400 ~800mm之间(长白山例外), 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集中在7~8月。

黄土高原1_20121123113149484

黄土高原1_20121123113149484

四队中学教案纸(备课人:高长良学科:高二地理)备课时间9.1教学课题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教时计划2教学课时1教学目标1.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 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水土流失的影响。

重点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黄土高坡》片断电脑显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图》(边引导学生读图边叙述)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根据历史资料考证,这里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

但由于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等自然特点,以及长期的农耕历史中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本节课我们将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

(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电脑显示)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先由学生到讲台前指图(用鼠标指,点击后边界闪烁)表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再根据图等高线高程判断其大致海拔高度和地势状况。

(学生指图讲述,教师补充)1.基本特征:(1)四至: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2)面积:30万平方千米。

(3)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

(4)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5)植被: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丛、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方几近光裸。

(连续提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水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流走之后,留下了什么?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结合上学期所学的黄河的内容,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会帮助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认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实施细则-V1

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实施细则-V1

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实施细则-V1黄土高原地区的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淤地坝是指在沟壑、陡坡和河道等内凹地形点,利用土石料填筑而成,形成一道坝体,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在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为了保证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细则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详细介绍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一、设计1. 根据地形地貌、流域特点等因素,选定淤地坝的位置、高度和长度。

2. 对于不同类型的淤地坝,要制定不同的设计标准,确保其功能达到预期。

3. 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径流量、土壤类型等因素,确定淤地坝的突泄洪量和排泄洪量。

4. 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避免淤地坝的坝脚冲刷和溃坝的风险。

二、施工1. 施工前要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设计,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不得擅自修改。

3. 在淤地坝的基础上加设过境水的排放设施,以确保淤地坝的安全性和通行性。

4. 淤地坝施工完毕后,要确保坝体具有充分的抗渗、抗渗、抗冲刷能力。

三、验收1. 淤地坝建成之后,要进行严格的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 制定淤地坝的日常维护计划,并严格执行。

3. 定期进行淤地坝的巡视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和处理。

4. 对于严重的破坏和损坏,要借鉴此次建设经验,及时组织修复工作。

结语: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的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直接关系到淤地坝的建设质量和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

本文从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希望有关单位在淤地坝的建设中,严格按照规定的实施细则进行建设管理,确保淤地坝的功能达到预期。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_26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_26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借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

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缺少对黄土高原综合印象了解不够。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中图文并茂资料和多媒体辅助活动,联系乡土知识,采用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法、激励教学法等。

使学生对黄土高原整个区域学习掌握了一定规律,提高了学生技能,达到了思想和文化素养共提高,完成了黄土高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1 、黄土高原的范围、位置和特征;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1 、黄土高原的成因;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与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和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家乡黄土高原每个人都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更是环境灾难的治理者,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来参与环保: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垃圾分类,循环回收,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同时思考图中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形区?你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黄土高原,去把握她的脉搏,倾听她的心声。

6-3《黄土高原》(第1课时)课件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6-3《黄土高原》(第1课时)课件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三条:“黄黄土土矿的物矿成物分成与分基与岩其成下分面不的一基样岩”成,分说不明一黄样土。不是 本地产生,有可能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形成了多种 多样的地貌景观。
观看视频,思考下列问题: 1、视频中提到了黄土高原的几种地形地貌? 2、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3、哪种地形地貌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课本P27
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说说它 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一条黄:土“就厚像度冬均季匀地”面,积说雪明那黄样土,是以从差上不空多吹的来厚的度,覆而盖不在是起 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流水冲来的;
第二条:“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 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流质(风或流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2、黄土风情
窑洞冬暖夏凉,防风避雨,很适合北方黄土高原人民的生活。
观看视频并思考:为什么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 原上切不易崩塌?
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额陕北民歌,其歌腔 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 力,深受人们的喜爱。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 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 2000年以上的历史。
思考问题:
1.视频中是什么地形的景观? 2.地球上有多少黄土分布在黄土高原上?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 黄土高原(第1课时)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 范围、所跨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
2.了解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 境的关系;
3.熟悉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黄土 高原的地貌。
二、文明摇篮
在黄土高原这片黄土地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 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之一。

八下-第七单元-黄土高原---第1课-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八下-第七单元-黄土高原---第1课-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课题】八下第七单元黄土高原第1课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黄土高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认识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2.通过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归纳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能说出反映“黄土风情”的例子。

〔难点〕【学习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与交流[多媒体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延安宝塔和枣园毛泽东故居图[提问导入]:[过渡]:黄土高原属于北方地区是由于它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黄土高原的位置又是怎样的呢?学生看延安宝塔和陕北窑洞图片通过黄土高原的人文图片:延安宝塔和伟人故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人文意识!发散的设计意在不完全拘泥于教材上的内容,学生通过交流,增强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①位于区域,②第阶梯,③风区,④温度带,⑤河流过,⑥主要作物,⑦熟制,⑧民居,⑨气候类型,⑩月份多暴雨说出你知道的本区域的地理事物延安宝塔枣园毛泽东故居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知道哪位伟人曾经在这里居住过吗?有关黄土高原你还知道些什么?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观察与发现新授:〔板书〕探究一:范围与位置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位置和范围图[启发式讲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

黄土高原所跨的范围包括山西省的全部,陕西省的大部以及甘肃和宁夏的南部,主要是山西和陕西两省区![扩展提问]:乌鞘岭以西地形区是什么高原?长城以北的地形区是什么高原?太行山东面的地形区是什么平原?〔地形上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因此,黄土高原的地势向哪里倾斜?〔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教师总结]:黄土高原的海拔多在1000~2000米,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处于我国中间位置。

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一、生态脆弱地区1.概念:生态脆弱地区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稳定性较差、抵抗外来干扰和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较弱、易于发生生态退化且难以自我修复的区域。

2.分布:我国生态脆弱地区大多位于农牧、林牧、农林等复合交错带。

二、黄土高原地区的脆弱生态 1.黄土高原概况(1)范围: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2)地理位置:黄土高原地处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半湿润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2.脆弱生态产生的原因1.水土流失严重:面积广,时空分布集中。

2.自然灾害易发:旱灾、洪水、冰雹、虫害、暴雨、霜冰等灾害最为常见。

洪水和暴雨还会引起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3.影响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降低,土地生产力下降。

四、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1.治理水土流失(1)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加大农林牧优良品种的培育和引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2)以特色农业为核心,积极发展旅游业。

(3)以能源开发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1)快速的人口增长使得脆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难以支撑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发展。

(2)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调整人口布局是区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

一、判断题1.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只与气候、地形、土壤有关。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使区域自然灾害多发。

()3.黄土高原修建淤地坝的目的是保土蓄水。

()4.黄土高原地区以生态农业为核心,发展旅游业。

()5.提高林草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黄土高原是我国最严重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脆弱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

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据此完成6~8题。

6.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B.风力强盛C.土质疏松D.高原地貌7.现代黄土高原植被遭破坏的人为因素有()①营造宫殿、建御花园②修筑梯田、开石动土③开荒弃荒,轮荒作业④退耕还草⑤植树护坡、打坝建库⑥露天开挖,开挖原生地面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⑥8.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D.人类只能减轻或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谷发育,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观。

《黄土高原》PPT教学课件(第1课时)

《黄土高原》PPT教学课件(第1课时)

ppt模板: . /moban/
ppt素材: . /sucai/
ppt背景: . /beijing/
ppt图表: . /tubiao/
ppt下载: . /xiazai/
ppt教程: . /powerpoint/
资料下载: . /ziliao/
范文下载: . /fanwen/
试卷下载: . /shiti/
活动2 识地貌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黄土川
新知学习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黄土川
新知学习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黄土川
新知学习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黄土川
农业发达, 人口集中
新知学习
活动3 赏文明
新知学习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直立 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 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教案下载: . /jiaoan/
ppt论坛: . .cn
ppt课件: . /kejian/
语文课件: . /kejian/yuwen/ 数学课件: . /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 . /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 . /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 . /kejian/kexue/ 物理课件: . /kejian/wuli/
带走了大量肥沃的表层土,使土层 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 农作物产量降低。
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泥沙含 量剧增,并在下游淤积,抬升河床, 形成“地上悬河”。
课堂检测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地总 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积大约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 流失区约有25万平方千米。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最近_(1)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最近_(1)

陕 西 十 大 怪
面条像腰带
锅盔像锅盖
辣子是道菜
碗盆不分家 手帕头上带 房子半边盖 姑娘不对外 兔子帮吼起来 睡觉枕石块 不坐椅子蹲起来
一般在陕西关中地区 农村,女孩子长大成人, 首先不是会缝一件衣服、 绣一朵花,而是会擀上满 满的一案板的面条,这样 以后女儿出嫁,才能得到 婆家的赏识。
在陕西关中地区, 几乎没有人不爱 吃辣椒的,城里 有爱吃,乡里有 爱吃,大人爱吃, 小孩亦爱吃。就 连刚学会走路的 幼儿,手里拿半 个热蒸馍,也要 用辣子抹得红彤 彤的。
温带季风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季节 变化大,降水集中且 多暴雨,强度大。
冲涮作用明显
3、地形
地质构造
——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地形坡 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多地震
4、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 能力降低 ,水土流失加重
植被覆 径流减 侵蚀减 盖率 少率 少率 (%) (%) (%) 20 15 30 40 30 50
“房子半边盖”, 主要指关中西部地区农 村传统的房屋建筑形式。 这种房从侧面看成“划” 形,正好是两面人字形 房屋的一半。由于陕西 地处内陆,属于典型的 大陆性干燥气候,因此 关中一代天气干旱、风 沙大,加之当地木材稀 少。所以,人们根据当 地的条件,就发明了半 边盖的房子。
关中平原,土地肥沃,浇灌 方便。只要有种子入土,基本上 便可不为吃饭而发愁。所以,极 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池于他乡异地。 关中地区很早就有"老不出关 (潼关),少不下川(四川)" 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 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 嫁。姑娘们不远嫁,主要原因是 为了和娘家人好互相照应,互为 亲戚的双方好游 D中下游
2黄土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D ) A水稻 B油菜 C甘蔗 D小米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2)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毁林和樵采
露天开矿
具体影响 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水土流失加剧 破坏植被,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易遭侵蚀 破坏森林资源,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易遭侵蚀 开矿破坏了表土和植被,使矿区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并形成水土 流失的新的物源
应用体验
2.分析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综合思维)
题,以及综合治理措 施。
3.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不同的治理措施,强调因地制宜、综
合治理。(人地协调观)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必备知识 一、黄土高原地区的脆弱生态
1. 黄土高原的概况 (1) 地理位置:地处黄河中上游与_海__河___上游地区。 (2) 范围
2. 自古以来黄土高原盛行粗放的耕作制度( D )
A.使土壤的肥力得以恢复
B.增加了耕地面积
C.增加了粮食产量
D.加重了水土流失
[解析] 第2题,黄土高原的粗放耕作制度会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从而加重水土流失。
探究二 生态脆弱区的发展
情境究
材料 北方那消失了的一抹黄色,就是荒凉的黄土高原。那里沟壑纵横,土地被流水 切割得支离破碎,面积却要占全省版图的百分之四十五。这季节那里仍然是一望无际的
(2)自然灾害易发 黄土高原历史上自然灾害频繁,是我国多灾地区之一。发生的自然灾害有20余种,其中旱 灾、洪水、冰雹、虫害、暴雨、霜冻等灾害最为常见。
旱灾 洪水 暴雨
1949—1990年,85%的年份发生 1949—1990年,76%的年份发生 1949—1990年,37%的年份发生
暴雨和洪水还会引发滑坡和 泥石流,全国约有1/3的滑坡灾 害发生于黄土高原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一练
• 1.哪个省黄土高原面积所占的比重最大? • 山西省 • 2.黄土高原,除了甘、宁、陕、晋、豫以外,
还包括哪些省的部分地区? • 青海省 河北省 • 3黄土高原地区有哪些主要矿产? • 铜、石油、煤、天然气
水土流失 沟壑纵横
1.3 黄土高原地区
制作:王国新
黄土广布 土层深厚
• 黄土高原是世界著名的大面积黄土覆盖 的高原,面积约4பைடு நூலகம்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甘、 宁、陕、晋、豫等省和自治区。
• 黄土高原海拔多在1000-2000米,厚度 为50-80米,最厚可达150米以上。
• 黄土高原地区矿产丰富,在历史上林木 茂盛,土壤肥沃,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 地之一。曾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