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2.26•【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2023年12月26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有关方面对《纲要》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系统梳理了《纲要》实施两年多来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项目等进展情况,深入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纲要》实施的主要举措。
一、《纲要》实施进展情况良好“十四五”前半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应对一些国家不断升级的遏制打压、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各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迈上新台阶,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重要步伐,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国内生产总值(GDP)跨过120万亿元台阶,人均GDP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实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良好开局。
全面认识“五年规划(计划)”
全面认识“五年规划(计划)”作者:石灵学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11年第04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十一五”之前称“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划目标和方向,它的制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目前,“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讨论、通过与实施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与初中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的学习联系紧密,因此,同学们有必要了解一些有关“五年规划(计划)”的知识。
我国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制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为“一五”计划。
到2005年,我国共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计划向规划转变。
“五年计划”,也就变为“五年规划”。
这虽然是一字之差,却深刻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转变。
自“十一五”(2006—2010年)开始,将“五年计划”称为“五年规划”。
“十二五”规划纲要已被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其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起止时间为2011—2015年。
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四个阶段。
在制定程序上,以“十二五”规划为例,各部委、省(市、区)需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由国务院编制出全国的“十二五”规划;201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讨论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稿;而后将建议稿提交至2011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后付诸实施。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国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演变。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注重学习苏联的建设经验,因为苏联从1928年开始就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在历史进程中演变为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是倒向“老大哥”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再加上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借鉴苏联的五年计划经验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五年计划(The Five-Year Plan),后改称“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制定背景五年计划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形式最早并非源于中国,也非中国所独有。
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通过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
战后,随着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五年计划被社会主义阵营中很大一部分国家所借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五年计划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还对战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五年计划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到2015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
《201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16年3月17日正式发布,规划分为二十篇共八十章。
制定过程中期评估、前期研究、形成思路、建议起草、通过建议、制定纲要、专家论证、争取意见、审议批准、正式公布、规划实施执行时间直到1950年底,大陆才基本统一(49年新中国成立时大陆的大部分还没有解放),直到1953年,才完全从大规模战争状态中解脱出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关于纲要报告的决议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关于纲要报告的决议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2001.03.15•【文号】•【施行日期】2001.03.15•【效力等级】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正文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关于纲要报告的决议(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经过认真审查和审议,决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朱镕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会议认为,《纲要》和《报告》对“九五”时期的工作总结是实事求是的,提出的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时代发展和建设现代化事业的要求,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会议认为,过去的五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九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提前实现,为实施第十个五年计划、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会议指出,实现《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会议强调,必须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着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继续抓好农村扶贫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要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重点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4.27•【文号】国办发〔2022〕11号•【施行日期】2022.04.2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22〕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4月27日“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扎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启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完善国民健康政策。
重大疾病防治成效显著,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10.25%提高到23.15%,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74元,多数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
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不断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转运体系基本建立,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和干预持续加强,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全部取消,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面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和70%左右;基本药物数量从520种增加到685种,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形成常态化机制,国家集中采购中选药品价格平均下降53%;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序推进;社会办医稳步发展,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13年底,国务院派出督查组,对部分地区和部门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总体来看,鼓励民间投资发 展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2012年,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2.4万亿元,同比增长24.8%,所占比重达到61.4%。
中国从1953年起至1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年共制订和执行了八个五年计划。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2014年3月7日,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施子海接解读《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施子海表示,已出台的部分实施细则与民营企业的期望仍然存有一定差 距。将下决心真正破除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障碍。对于已经全部出台的42条民间投资实施 细则能不能落到实处,施子海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
谢谢观看
施子海表示,我们注意到,已出台的部分实施细则与民营企业的期望仍然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要结合细 则实施效果及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细化、实化配套措施,下决心真正破除民间投资的 “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障碍,在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卫生、教育等领域方面 取得新突破,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国家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的主要活动、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和社 会发展所作的规划和安排
01 政策解读
03 内容目录
目录
02 具体内容 04 执行情况
基本信息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指国家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的主要活动、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所作 的规划和安排。
三、五年计划
三、五年计划
1.五年规划(The Five-Year Plan,原称五年计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
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截至目前,中国已发布十三个五年计划/规划。
五年规划制度:中国之治的力量
262021年3月11日下午的人民大会堂,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一项重要决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在这里经表决通过。
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到此次决议通过,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五年规划,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在规划期内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重要依据,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之一。
从1953年起,我国已经编制实施14个五年规划(计划),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出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从探索、改革到科学发展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名为《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社论,提出了三项“伟大的任务”,其中之一即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彼时的中国仍处在朝鲜战争带来的紧张局势之下,如何快速发展经济、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突破资本主义的重围成为执政者最关心的问题;而在国内经济得到全面恢复与初步发展、政治趋于稳定、社会秩序较为安定时,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的一致要求。
此时推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心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主要通过指令性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也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早在中国之前,包括苏联、法国、日本等国家均采用过计划经济体制,但中国是少数长期坚持五年规划制度的国家之一。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尹俊认为,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到2021年开启的“十四五”规划,中国的规划制度经历了从探索到改革、再到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全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
精心整理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
五年计划(The Five-Year Plan),后改称“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
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到2015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
《201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16年3月17日正式发布,规划分为二十篇共八十章。
制定过程
中期评估、前期研究、形成思路、建议起草、通过建议、制定纲要、专家论证、
,直到
)》,安排了“五五”计划。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是一个跨世纪的发展规划。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
14五期间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14五期间是哪一年到哪一年“十四五”时期是2021年到2025年。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按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综合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中国发展条件,对“十四五”时期中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描绘了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发展蓝图,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四五规划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时间是2021年到2025年。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1.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1957年2. 第二个五年计划:从1958年-1962年3. 第三个五年计划:从1966年-1970年4. 第四个五年计划:从1971年-1975年5. 第五个五年计划:从1976年-1980年6. 第六个五年计划:从1981年-1985年7. 第七个五年计划:从1986年-1990年8. 第八个五年计划:从1991年-1995年9. 第九个五年计划:从1996年-2000年10. 第十个五年计划:从2001年-2005年11.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从2006年-2010年12.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从2011年-2015年13.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从2016年-2020年14.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从2021年-2025年。
中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简介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
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式通过由周恩来主持编制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
但是,由于“八大”后冒进思想的影响,“二五”计划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了严重的冒进倾向,许多计划指标不断修正和大幅度提高。
1958年8月北戴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批准的《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意见》,提高了奋斗目标,提出可以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可以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到1962年建成强大的独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在若干重要产品和产量方面超过英国,赶上美国。
据此,《意见》提出农业总产值五年增长2.7倍以上,1962年粮食总产达到15000亿斤,棉花15000万担,钢8000万吨,煤9亿吨,棉纱1600万件,五年基本建设投资3850亿元,重大建设项目1000个以上。
由于1958年以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连年出现财政赤字,人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难。
我国经济建设己不能按照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继续发展,国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在批转国家计委《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中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
1966年到1970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
“三五”计划是从1964年初开始研究和编制的。
其中内容比较详尽的计划方案有两个:一个是国家计委会提出的经1964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的初步设想》(汇报提纲),另一个是1965年9月国家计委拟定的并经中央讨论基本同意的《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财政部关于征求《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财政部关于征求《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文章属性•【公布机关】财政部,财政部,财政部•【公布日期】2021.09.30•【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关于征求《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财办会〔2021〕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中直管理局财务管理办公室,国管局财务管理司,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财务局,有关单位:为科学规划、全面指导“十四五”时期我国会计人才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送审稿)》的有关要求,在认真总结“十三五”时期我国会计人才发展取得成绩、深入分析“十四五”时期会计人才工作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我们起草了《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
现印发你们,请组织征求意见,并请于2021年10月31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至财政部会计司(请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电子邮箱),反馈意见材料中请注明反馈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财政部会计司会计人员管理处李静、刘璐联系电话:************、2544、4214(传真)电子邮箱:******************.cn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100820附件:1.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2.《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财政部办公厅2021年9月30日附件1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目录一、会计人才发展的总体情况和面临形势(一)会计人才发展总体情况(二)"十四五"时期会计人才工作面临形势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三)指导思想(四)基本原则((五)发展目标三、会计人才发展的主要任务(六)着力培养符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大中型企业高端会计人才(七)着力培养符合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要求的高端会计人才(八)着力培养符合国家建设要求的注册会计师(九)着力培养符合教育改革要求、贴近会计实务的会计教学科研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十)着力培养符合会计国际交流合作需要的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十一)着力提升各级各类会计人才能力素质四、会计人才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十二)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十三)构建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十四)健全会计人才评价体系(十五)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十六)加强高端会计人才培训培养(十七)推进会计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十八)提升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十九)搭建会计人员服务管理平台(二十)加大会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五、会计人才培养的重大工程(二十一)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培养工程(二十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培养工程(二十三)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培养工程(二十四)会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工程(二十五)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六、实施保障(二十六)加强组织领导(二十七)加大宣传引导(二十八)强化管理队伍(二十九)做好评估反馈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会计人才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结合会计人才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中国的五年计划发展规划
中国的五年计划发展规划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对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为了方便表述,就简称为“一五”,后面的五年计划简称以此类推。
从1953年开始,至今已经发展到十二个五年计划。
下面是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前苏联协助设计的156项建设项目为中心,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二五计划:1958年-1962年(由于大跃进的关系,造成三年的推迟,所以“三五”计划从1966年开始)。
三五计划:1966年-1970年四五计划:1971年-1975年: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狠抓战备,促进国民经济的新飞跃”的口号。
五五计划:1976年-1980年:期间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开始了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新阶段。
六五计划:1981年-1985年七五计划:1986年-1990年八五计划:1991年-1995年九五计划:1996年-2000年十五计划:2001年-2005年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十二五规划:2011年-2015年现在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十二五规划,所以,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十二五规划的内容。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十二五”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 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我国前十一个五年计划分别是那几年
我国前十一个五年计划分别是那几年?“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
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
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五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5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60.5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总值的1.9倍。
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初步铺开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旧中国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问钢的总产量760万吨的218%,煤产量达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工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的比重由26.4%提高到48.4%。
“十五”及中长期规划编制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十五”及中长期规划编制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十五”及中长期规划编制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伴随着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换,我国的中长期规划(包含五年计划)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指令性、半指令性向指导性、参考性转变。
由于规划性质的质变,规划编制的内容与形式均与以往有所不同。
总的看,规划编制的难度加大了。
这里,就十五及中长期规划编制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作些分析,以便对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有所益处。
规划什么――关于规划的指标体系规划什么,或者说什么指标应该列入规划,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应该有所不同。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首先看看八五计划、九五计划中所包含的指标体系。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其列入规划的指标体系为:GNP年均增长速度,农业总产值与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到小康),教育、科技事业,地区经济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国防现代化,平均寿命,识字率,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秩序与风气;主要农产品产量(比如2000年粮食产量达到5亿吨,棉花产量达到525万吨),主要工业品产量(如2000年原煤产量达到14亿吨,发电量达到1.1万亿度,钢产量0.8亿吨,乙烯产量300万吨,等等),机械工业与轻工业中40%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大力发展电子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2000年第三产业占GNP1/3),人口增长率控制在1.25%以内,精神文明,环境保护,外贸与外资,一国两制,促进统一。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其列入规划的指标体系为:GNP年均增长8.1%,市民人均收入增长5%,农民纯收入增长4%,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7.9平方米到9平方米,彩电普及率由42%到60%,电话普及率由4.6%提高到10%;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农产品(粮食、棉花)产量,主要工业品产量(原煤,原油,发电,化肥,钢,乙烯,汽车,集成电路,铁路货运量,电话交换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解决贫困,城镇社会保险率(80%),农村各类保险率(30%),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资本系数由3.6降到3,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6.5%,万元GNP能耗降到1.7吨标准煤,基建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提高到70%,工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达到2次,狭义与广义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分别为18%左右与2.3%左右,国家银行新增信贷总规模的10%用于农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83%,城镇失业率力争控制在4%左右,建立失业预警和调控体系;保证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1亿公顷,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增加到900个左右,发电量年均增长7%左右,铁路营业里程达到6.8万公里、复线率达到34%,连铸比达到70%,板管比达到44%,机床产量数控化比率达到12%,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所需设备国内满足率达到80%,研究开发0.3微米技术,建设城市住宅10亿平方米,旋窑水泥产量比重达到25%左右,优先发展教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统一。
13个“五年计划”心得与知识点归纳
“五年计划”心得与知识点归纳今天,潘博士为我们讲解和分析了13个“五年计划”。
通过他三节课的讲解,我对我国的“五年计划”有了总体的认识。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今年开始实施。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大背景是社会主义改造,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的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但忽视了农业的发展,全局性地冒进。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中,中共中央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经济有所好转。
但是却产生了“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中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奠定了我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
但盲目追求高速度、高积累为以后的国民经济大发展设置了障碍。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使国民经济、工农业总产值都得到了增长,但是国民经济主要比例严重失调,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经修订的“四五”计划纲要规定的主要经济指标有近一半未能完成计划。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中“新八字方针”的提出,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从指导思想上实现了拨乱反正,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完成经济调整整顿任务,成功地推进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全面改革。
但“六五”后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期间,国民经济每年平均增长7.9%,最高年11.6%,最低年3.8%。
“七五”是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两种体制并存,同时又激烈冲突的时期,带有明显的过渡时期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简介
“四五”计划于1970年开始进行编制。
2月15日至3月2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制定1970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会上研究、讨论、制定了《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同年9月,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曾作为参考文件印发。
1971年3月,中共中央在批转1971年计划时,《“四五”计划纲要(草案)》的部分指标也作为附件下发。
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主要经济指标:《纲要(草案)》规定,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5%,五年合计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1300亿元,1975年粮食产量达到6000-6500亿斤,棉花6500-7000万担,钢3500-4000万吨,原煤4-4.3亿吨,发电量2000-2200亿度,铁路货运量9-10亿吨。
1973年7月国家计委拟订了《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修正草案)》。
《修正草案》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调整,不少指标有所压缩,钢产量下调到3200-3500万吨,后又调到3000万吨。
1972、1973两年国民经济形势有所好转,1973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和突破了计划,并且是“一五”计划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
1975年是“四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按照《修正草案》规定的1975年指标要求来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是: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
主要产品产量完成的结果是:粮食103.5%,棉花96.5%,钢79.7%,原煤109.5%,原油110.1%,发电量103.1%,棉纱96.8%,铁路货运量98.7%,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1.6%,财政收入完成98%。
1970年2月15日-3月21日,全国计划会议召开。
会议重点讨论了1970年计划和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1970年8月23日-9月6日,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举行。
会议将经过修改的“四五”计划纲要(草案)作为会议参考文件印发。
纲要(草案)增加了要求实行基建投资、财政收支和物资分配三大包
干等内容。
该纲要确定的主要任务是狠抓战备,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强大的战略后方,改善布局;大力发展农业,加速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狠抓钢铁、军工、基础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建设;建立经济协作区和各自特点、不同水平的经济体系,做到各自为战,大力协同;大力发展新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初步建成我国独立的、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新飞跃。
“四五”计划开始执行后,遭到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加之经济建设中出现的突出建设重工业、提高指标等倾向,1971年国民经济出现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粮食销售量“三个突破”(即职工人数突破5000万人、工资支出突破300亿元、粮食销售量突破800亿斤;1972年,这三项指标分别达5610万人、340亿元、917亿斤)。
1973年7月1日,国家计委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对“四五”计划提出的意见,拟订了“四五”经过纲要(修正案)。
其中指出,由于林彪反党集团的干扰破坏,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修正案”中主要修改的部分:适当改变了以备战和三线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思想,提出有重点建设内地战略后方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沿海工业基地的生产潜力,并且适当发展;把发展农业放在第一位;把钢铁的品种、质量放在第一位;经济协作区由10个改为6个。
同时,还对一些计划指标进行了调整。
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对计划不可能实行有力的调整措施。
“四五”期间,国民经济主要比例严重失调,经济效益不断下降,人民生活问题积累成堆。
经修订的“四五”计划纲要规定的主要经济指标有近一半未能完成计划。
“四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7.76%,最高年12.2%,最低年1.4%;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8%,其中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