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探究: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 的“愿”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的是田园劳 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 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句末感叹,表明诗人隐居躬耕,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点明主 题。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中哪一句体现了农家生活的艰辛?
诗中哪一句体现了全诗的主旨,点明了作 者的志趣?
探究: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 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 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 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 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 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 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 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 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 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单车:一辆车,指随从很少。
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四首》篇目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其一)
陶 渊 明
• 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名潜,字元亮 自称“五柳先生”
世称“靖节先生”
三仕三隐
“不为五斗米折腰”
代表作品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最为出名。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 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 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 应该穿戴得整整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 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 叹息说:“我岂能为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 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 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 首,写作于隐居后第 二年,这是第三首。
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 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他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 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 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 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 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 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 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 消极遁世的因素。
颈联绘景—— 塞外风光
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名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
调。
句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 茫。
“勾直勒”出景一物幅显极得单其纯雄简浑净、,阔直大入、人心壮。美的大漠 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荒秽(huì):杂草丛生。带月:顶着 月亮。 荷(hè)锄:扛着锄头。
道狭(xiá):道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沾(zhān):沾湿。 但使:只要让。 愿无违(wéi):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归园田居》(其三) (1)主题思想 这首诗是《归园田居》五首诗中的第三首。诗中把对田园
的新鲜感受和月夜山野的幽静景色融合成诗情画意的意境,表
达了诗人保持节操、不与世同流合污的愿望。
(2)文脉结构
草盛苗稀—不善种田 归园田居早起晚归—不辞劳苦归田躬耕 其三 露湿衣服—收工较晚意愿志趣
心愿无违—点明主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自己一路跋涉,看 到的沙漠中特有的景色。被国学大师王国维赞叹 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品味佳句: 大 漠 孤 烟 直
长河落日圆
构图美:近长处河烽奔烟 流、—远—处空夕阳间、阔大大漠无边、
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开头两句交待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各种杂草。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得好收成。
王 维
作者简介
王维(701— 761),字摩诘,他 的诗写得好,看他 的诗,就像看画; 他的画也画得好, 欣赏他的画,就像 读诗。所以称赞他 的诗画是“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 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直’ 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 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 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认为香菱 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 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 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苏轼评 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 诘之画,画中有诗”,真是非常恰当啊。
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 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注: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 )
诗人以“蓬”、“雁”自比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
(即景设喻,借景抒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我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点出出使的季节——春天。
千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探究: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 的“愿”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的是田园劳 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 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句末感叹,表明诗人隐居躬耕,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点明主 题。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中哪一句体现了农家生活的艰辛?
诗中哪一句体现了全诗的主旨,点明了作 者的志趣?
探究: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 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 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 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 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 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 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 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 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 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单车:一辆车,指随从很少。
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四首》篇目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其一)
陶 渊 明
• 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名潜,字元亮 自称“五柳先生”
世称“靖节先生”
三仕三隐
“不为五斗米折腰”
代表作品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最为出名。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 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 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 应该穿戴得整整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 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 叹息说:“我岂能为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 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 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 首,写作于隐居后第 二年,这是第三首。
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 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他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 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 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 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 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 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 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 消极遁世的因素。
颈联绘景—— 塞外风光
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名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
调。
句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 茫。
“勾直勒”出景一物幅显极得单其纯雄简浑净、,阔直大入、人心壮。美的大漠 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荒秽(huì):杂草丛生。带月:顶着 月亮。 荷(hè)锄:扛着锄头。
道狭(xiá):道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沾(zhān):沾湿。 但使:只要让。 愿无违(wéi):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归园田居》(其三) (1)主题思想 这首诗是《归园田居》五首诗中的第三首。诗中把对田园
的新鲜感受和月夜山野的幽静景色融合成诗情画意的意境,表
达了诗人保持节操、不与世同流合污的愿望。
(2)文脉结构
草盛苗稀—不善种田 归园田居早起晚归—不辞劳苦归田躬耕 其三 露湿衣服—收工较晚意愿志趣
心愿无违—点明主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自己一路跋涉,看 到的沙漠中特有的景色。被国学大师王国维赞叹 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品味佳句: 大 漠 孤 烟 直
长河落日圆
构图美:近长处河烽奔烟 流、—远—处空夕阳间、阔大大漠无边、
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开头两句交待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各种杂草。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得好收成。
王 维
作者简介
王维(701— 761),字摩诘,他 的诗写得好,看他 的诗,就像看画; 他的画也画得好, 欣赏他的画,就像 读诗。所以称赞他 的诗画是“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 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直’ 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 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 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认为香菱 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 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 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苏轼评 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 诘之画,画中有诗”,真是非常恰当啊。
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 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注: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 )
诗人以“蓬”、“雁”自比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
(即景设喻,借景抒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我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点出出使的季节——春天。
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