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探索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论小城镇化建设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目 前, 我 国正处在经济大发展和社会大 变化 时期 , 有许多家庭 已从农村走进城镇 , 还有很 多家庭正从农村走 向城镇。农村人 口 城镇化 已经成 为推 动我 国社 会发 展进步 的 股 强大力量 ,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加快 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过程 , 是从 农业 文明走 向工业文 明的过程 , 从传统生产 生活方式走 向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过程 , 是 实现社会各项事业跨 时代进步 , 实现物质和 精神文明全 面发展 , 实 现全体 国民安居乐业 和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 的过程 。 城镇是城市的缩影 , 是农村人 口从农业 文明走 向工业文 明的起点 。 加快农村 城镇 化 建设 步伐势在必行 , 农村城镇化建设从方向 上看是 正确 的 , 也是符合农村发展要 求的 , 但是 ,中国的农村是一个极 为复杂 、极为不 平衡 的特殊生 活区和特殊劳动群体聚集地 , 必 须从 制度及 细节上 对城镇 化进行 长期 规 划, 在农 村城镇化建设 中一定要树立可持 续 发展 的战略思想 。 提高认识 , 努力实现小城镇建设 发 展 目标 。 要 充分 认识小 城镇 建设 和发展 的重要 性 、必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 三 中全会 对小城 镇 的建 设和 发展提 出 了明 确 的要求 。实践证明 ,建设和发展小 城镇 , 有利 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发展 , 更大规模 地 转 移农 村富余 劳动力 ;有利 于提 高农 民素 质, 改善生活质量 ; 有 利于扩大 内需 ,推动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 有利于 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 的合理布局 , 加快城市化 、 现代化进程。 各 级政 府 、各有 关部 门一定 要增 强城镇 意 识, 采取政策扶持 、 财政支持 、投资拉动等 措施 , 注意运用市场机制 , 更多地发挥民间 投资作用 , 走 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 市场机 制建设小城镇 的路子 。 二 、当前农村城镇化建设所面临的一些 突出问题 。 当前 ,由政府牵头主导的农村小城镇 建 设, 地 方政府 部门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很 多不 到位 的现象 。由于迫切完成建设 目标和 突出政绩 的需要 , 政府部 门在政策制定和实 际建设过程 中还存在着 以下 明显的问题 : 一 是建 设规 划实施 的严肃 性 、连续性 缺乏保 障, 甚至随意改变规划 ; 二是产业发展不足。 多数小城镇缺乏特色产业 、 支撑产业 ,邻近 乡镇恶性竞争 ,产业规模偏小、层次不高 , 科技含量低 的家庭作坊式企业 比例较大 。 个
襄城县某6层教学楼结构设计图
对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对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都市圈作为城市裙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湖北省的重要城市裙之一,襄阳都市圈的发展备受关注。
作为襄阳都市圈的居民,我们对其发展有着深切的关注和期待。
在这里,笔者将就襄阳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间互联互通襄阳都市圈包括了襄阳市、枣阳市、宜城市等多个城市,城市之间的交通互联互通将直接影响到都市圈的协调发展。
要加大对城市间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道路、铁路、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普及度,缩短城市之间的距离,降低交通成本,为都市圈的高效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襄阳都市圈的产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而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已经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成本上升、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等问题。
应当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提高城市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加强生态环保,推动绿色发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襄阳都市圈应当加大生态环保投入,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四、完善公共服务,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
襄阳都市圈应当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服务,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吸引力。
五、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城市规划和管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襄阳都市圈应当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统一城市建设标准,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位。
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品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
襄阳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襄城县雨水可研报告
襄城县城区排水(雨水)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号:GK2012-07037)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二零一二年十一月项目名称:襄城县城区排水(雨水)管网工程承办单位:襄城县源成水务有限公司编制单位: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资质证书编号:国家发改委工咨乙12020070022法人代表:关罡项目负责人:秦建明编制人员:焦晓亚秦建明胡迎伟布媛媛刘秀杰雷洁参加人员:阎洪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襄城县源成水务有限公司委托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编制《襄城县城区排水(雨水)管网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深度要求编制。
襄城县源成水务有限公司二O一二年十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论 (4)1.1概要 (4)1.2编制依据、内容及范围 (4)1.3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6)1.4城市概况 (8)1.5自然条件 (9)1.6自然资源 (12)1.7排水现状、存在问题及排水规划 (13)第二章排水体制论证 (15)2.1排水系统的体制 (15)2.2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 (17)第三章雨水系统布局论证 (20)3.1雨水的排放出路分析 (20)3.2雨水的系统方案布置 (20)第四章雨水管网设计 (22)4.1设计原则 (22)4.2排水分区和服务面积 (23)4.3管道布置方案 (24)4.4雨水力计算 (24)4.5雨水管网设计 (29)第五章雨水管网工艺设计 (33)5.1管材及施工方法 (33)5.2近期建设工程量 (35)第六章环境保护 (40)6.1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环境影响对策 (40)6.2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影响及对策 (43)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节能及消防 (45)7.1劳动安全 (45)7.2卫生 (47)7.3节能 (47)7.4消防 (47)第八章管理机构劳动定员、项目实施管理 (48)8.1管理机构劳动定员 (48)8.2实施原则与步骤 (48)8.3项目实施管理 (48)8.4项目实施计划 (50)第九章项目建设招投标方案 (51)9.1建设项目招投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 (51)9.2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51)9.3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 (52)9.4招标基本情况 (52)第十章投资估算 (54)10.1工程概况及工程投资 (54)10.2编制依据 (54)10.3其他费用编制说明 (54)10.4资金筹措 (55)10.5投资估算(见附表) (55)第十一章经济评价 (56)11.1经济评价内容 (56)11.2经济评价原则 (56)11.3市政项目评价特点 (56)11.4项目分类 (57)11.5评价内容选择 (58)11.6财务评价基础数据 (58)11.7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 (59)11.8财务评价 (59)11.9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60)11.10财务评价结论意见 (60)第十二章工程效益 (62)12.1生态环境效益 (62)12.2社会经济效益 (62)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 (63)13.1结论 (63)13.2建议 (63)经济附表水力计算书附件附件一:柳叶江雨水排放证明;附件二:环保意见;附件三:规划意见;附件四:用地预审意见;附件五:出资人代表情况说明的涵;附图附图一:项目所在地区域位置图附图二:襄城县总体规划图(城区规划)附图三:襄城县排水规划图附图四:雨水管网现状图附图五:排水片区划分图附图六:雨水管网平面布置图前言襄城县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脉东端,黄淮海平原西缘,隶属于许昌市城区地处县域中部偏西南处。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贯彻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贯彻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8.13•【字号】许政[2014]42号•【施行日期】2014.08.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贯彻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许政〔2014〕4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许昌市贯彻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4年8月13日许昌市贯彻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豫政[2014]45号)精神,全面落实省政府提出的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许昌市2014-2016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科学有序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基本思路。
把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综合性战略举措,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产城互动、科学有序,把近期重点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围绕抓好“三个一批”(优先解决一批已进城就业定居的农民工落户,成建制解决一批城中村居民转户,推动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解决好“五个问题”(农业转移人口“进得去”、“转得出”、“向哪转”、“落得下”和农村居民“过得好”),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优化、城镇化绿色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六个关键领域”,着力推进22个重大专项的实施,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为富民兴许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力争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转得出”、“向哪转”、“落得下”以及农村居民“过得好”的问题逐步解决,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论城市城郊结合处的建筑发展
论城市城郊结合处的建筑发展发表时间:2010-11-11T13:05:20.63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8月第3期供稿作者:苗培亚[导读] 城市周边郊区,无疑将成为将来大中型城市最为主要的居住地苗培亚(河南省襄城县建设局河南许昌 461700)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摘要:城市周边郊区,无疑将成为将来大中型城市最为主要的居住地。
那么相应的建筑规划更要长远。
而在当前状况下,缺乏足够的理论研究,为工程实践提出指导。
笔者对城郊结合区的住宅分析入手,详细阐述了城郊结合区住宅的发展过程及其特质。
为将来的近郊居住建筑提供一些控制性意见,并对将来城市近郊居住建筑走向做出一些展望。
关键词:城郊结合居住建筑发展一、引言据相关部门预算,我国农村未来20年仍将有1-1.85亿剩余劳动力,目前进入农村非农产业和流动就业的将近2亿多劳动力,总计就是3.85亿农村人口要在今后十几年内大部分逐步脱离土地进入城镇。
这将是今后中国多元城镇化道路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来源,引导安置得当既可为大城市发展提供高素质低成本的人才,也可为中小城市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缓解产业升级换代的就业压力。
如果到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程度能够达到45%,那么城市就需要比现在多容2亿人口。
而当前,城市中心的土地资源已经极其稀缺,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就会有巨大的人口从城市迁徙到郊区,而近郊片区以被国外的经验证明是最适合城市人口居住的片区,也就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大量的居住建筑出现在近郊区域。
而现在国内对近郊居住建筑的理论研究还很缺乏,因此,笔者选择近郊居住建筑作为自论题。
二、城市近郊居住建筑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一)与现在的矛盾所谓与现在的矛盾,是指在先前较为不方便的环境条件下,对现在居住建筑中的使用者,也就是居民的生活所带来的问题。
涉及到交通,经济,教育,文化等范畴,毕竟近郊居住建筑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城市中心的工作个体。
此类个体对生活的要求,和近郊的物质文化条件的现状之间的矛盾还是非常强烈的。
襄城县探索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襄城县探索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襄城县政府办公室近年来,襄城县积极实施城镇发展带动战略,坚持以城镇建设带动经济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建设的理念,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先后融资近30亿元,开工建设重点城建项目280多个,房地产开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人居环境日益优化,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襄城特色、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持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取得成效(一)城乡规划体系更加健全。
2005年以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高标准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为全县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蓝图。
2009年,襄城县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产业聚集区之一,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当年7月份评审通过《襄城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9-2020)》,满足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要求。
近两年,先后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两个集聚区规划、16个乡镇总体规划和59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为全县的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城区路网结构更加合理。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每年都把道路建设作为城市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向东和北延伸,新建、改造中心路、烟城路、沿河路、曙光路、青云路、消防路等70多条道路和背街小巷,道路总里程达60公里,形成了六横五纵的城市道路框架和完整的环城通道,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拓展了城市空间,城区框架面积由原来的不足15平方公里拓展到30平方公里。
(三)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襄城县历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改造了文化广场及治理东风湖、高中坑、豆腐组坑等城区老坑塘,建成市政广场和恒达、泰安、滨河等城市绿地游园15处,绿地面积达到68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42.6%以上,为新老城区居民提供了优良的居住环境。
投资5511万元开工建设第二水厂,彻底改善城区居民生活用水条件。
开工建设天然气工程,新建住宅小区实现天然气全覆盖。
投资3500万元,建设占地395亩的集休闲、游乐、景观、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我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献一策建议
襄阳都市圈是湖北省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包括襄阳市、宜城市、老河口市以及一些周边县市。
近年来,襄阳都市圈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推动襄阳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我特别献上一些建议:一、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襄阳都市圈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更加科学、统一,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内部交通网络,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注重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襄阳都市圈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过多依赖传统产业,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襄阳都市圈需要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科技人才,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发展。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和发展的核心,襄阳都市圈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投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五、加强区域协调发展襄阳都市圈包括多个县市,需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各地资源要素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势互补,推动整个都市圈经济的健康发展。
六、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襄阳都市圈需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融入国际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吸引外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海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提升都市圈的国际竞争力。
七、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发展的襄阳都市圈需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推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模式,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都市圈。
以上是我对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希望能为都市圈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襄阳都市圈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明天。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教学设计
2.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二、教学目标1、结合案例,说出资源型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定义。
2、结合案例,说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并能够判断该资源型城市所处的生命周期位置。
3、根据典型案例归纳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方向的一般方法并能够迁移运用。
三、重点难点重点: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及生命周期、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成因及转型发展。
难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条件、衰退原因及其转型之路。
四、教学方法课前调查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学习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体验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导入视频导入:播放视频【映像焦作】提问:焦作市为什么要转型?焦作市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通过观看焦作转型的视频,学生能够对焦作的转型情况形成直观感性认识,为后续展开理性分析打下基础。
新课讲授一、煤城兴衰展示“19世纪末聚落因煤兴起”、“20世纪50年代优质煤生产基地”、“20世纪80年代较完整的工业体系”、“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煤枯井封”四张图片,向学生讲述煤城焦作的发展历程。
提取图片信息绘制焦作市的城市经济发展演变图。
结合焦作市这一具体案例和通过呈现图片先使得学生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历程形成感性认识,然后通过提取信息并亲自绘制图像落实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渗透。
【活动】根据煤城焦作兴衰四幅图,尝试在下图绘制焦作市的城市经济发展演变图,并解释其原因。
】【总结讲解】展示资料:19世纪末,焦作大规模开采煤矿,修建铁路,聚落因煤而兴。
从1956年建市以来,焦作市就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一直是全国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煤炭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一半。
依靠煤炭工业,焦作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资源型城市的定义:焦作市就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指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开展矿山生态建设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开展矿山生态建设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作者:暂无来源:《资源导刊》 2021年第1期近年来,各地充分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两山”理论转化,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培育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做法。
河南省根据各地实践情况,筛选了第一批省内典型案例,本期介绍焦作市、襄城县、信阳市上天梯非金属矿管理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探索和启示,供大家学习借鉴。
刘明洁熊广成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活动开始逐步复苏,复工复产稳步进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资源需求刚性上升,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近年来,河南省自然资源系统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基础上,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大力开展矿山生态建设,努力提供更多生态产品,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了实践探索。
焦作:由“黑色印象” 到“绿色主题”的华丽蜕变焦作,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
近年来,焦作通过创新、改造、提升,主动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生态、高效产业,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绿色崛起之路。
焦作市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城市功能完善,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着力打造山、水、城相融,集休闲、郊游、健身、娱乐、科普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矿山公园;坚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旅游发展、恢复生态和改善环境相结合,恢复生态植被,改善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打造旅游绿色长廊快速通道。
多年来,通过多方筹措,焦作市投入资金5.88亿元,实施缝山废弃矿山治理、闫河采煤沉陷区治理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43个,治理面积1733.33公顷,修建道路近50千米,种植经济林57727棵、其他树种99325棵,种草3.09公顷,打井9眼、总井深2041.7米,铺设灌溉管道41259.8米,新增耕地255.53公顷,新增林地259.67公顷。
河南省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道德与法治一、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 中国海关总署2024年9月5日发布监测分析文章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东盟进出口3.9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0.5%,拉动同期外贸增长1.6个百分点,对外贸增长贡献达25.8%,占同期外贸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至15.8%,超过美国、欧盟和日本,中国稳居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据此可以推出()①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也影响着世界②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③中国扩大改革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④中国已经提前进入发达国家行列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 打破壁垒,户籍制度改革让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完善服务,适老化改造等暖心养老举措不断推出;切实减负,个人所得税改革惠及2.5亿人……一系列既有针对性又有含金量的改革举措,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如今,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因为()A.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B.只要不断深化改革就能解决我国一切问题C.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D.我国经济已由高质量发展转向高速度发展3.从以上两副图表中可以得出()A河南已实现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B河南已建成现代化的产业体系C 河南经济领跑全国D 河南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4.下面图表是1978年和2024年上半年国家发展的数据。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时间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年0.3679 171 2024年上半年61.7 20733①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②我国已经实现了共同富裕③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A.①②B.①③C. ①④D.③④5.2024年,河南省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万户以上、完成“瓶改管”12万个、新建充电桩2万个,改造燃气等老旧管网4000公里以上,全年计划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00万人次以上(含政府补贴性培训80万人次)。
新型城镇化 引领新生活——襄城县范湖乡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
农 民群众的生产条件 , 稳定 了粮食生产 , 提高 了粮食产
“ -: 期 间 , 湖 乡 农 业 综 合 开 发 的 指 导 思 想 十 5” 范 全 面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发展 观 ,积 极 推 进 农业 综 合 开 发 科
目前 , 正 以满 腔 的 热情 投 入 到 新 型城 镇 化 建 设 的 大 量 , 加 了农 民收 入 。 也 增 “ 市 , 生 活 更 美 好 ”这 不 仅 是 2 1 城 让 , 0 0年 上 海 世 是 : 坚持 以邓 小 平 理 论 和 “ 个 代 表 ” 要 思 想 为指 导 , 三 重
发 、 学 开 发 、 主开 发 , 实加 强 农 业 基础 设施 建 设 , 科 民 切
Hale Waihona Puke 农发 让活安 业展 生更稳
优化传统农业结构 , 大品种改造力度 , 加 大力发展
优 质 小 麦 、 豆传 统 农 作 物 。突 破 性 发 展 辣 椒 、 叶等 大 烟
裹 釜
力,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把项 目区建设成为 田地平整
力地促 进了范湖 乡现代农业发展。 目累计 投入 1 5 0 0万元, 建设高标准农 田 3万亩。开发
功经验 , 博得 农业部及省市农业部门的青睐, 为国家 成 万亩优质大豆示范园 区落户范湖乡。全 乡农 民仅种植
“ 一 五 ” 间 , 湖 乡农 业 综 合 开 发 土 地 治 理 项 在 河 南 省 遴 选 出 的两 个 大 豆 高 产 种 植 示 范 基 地 之一 , 十 期 范
棵。 挖疏通沟 渠 1 6公里 , 开 9 购买水泵 1 O台 , 8 农用机
械5 7台 。这 些项 目的实 施 , 大 地 改 善 了范 湖 乡广 大 极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信息类别:工作报告公开方式:主动公开责任部门:政府办发布时间:2011-03-07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2月15日在县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襄城县人民政府县长苏建涛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严峻挑战,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为“十二五”顺利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增长1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1亿元,增长27.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亿元,增长19.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增长20.2%。
(二)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
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25个,完成投资26.2亿元。
首山焦化120万吨洗配煤、焦炉煤气制氢、天晶能源太阳能电池材料、紫云山风景区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社会事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相继投产投用,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2亿元。
完成招商引资8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三)园区效益得到新提升。
全面实施产业集聚区“两年提升推进计划”,两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工业增加值93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5%。
城南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被评为“第一批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城北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河南省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示范基地”,是全省两个同时拥有两个省级集聚区的县区之一。
(四)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33个城建重点项目和1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投资23.7亿元,拆迁32.6万平方米,建成安臵房2068套。
“四城同创”活动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农民居住、出行环境进一步改善。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目录1. 城乡融合发展 (2)1.1 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 (3)1.1.1 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5)1.1.2 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6)1.1.3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7)1.2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8)1.2.1 经济现代化 (10)1.2.2 政治现代化 (11)1.2.3 文化现代化 (12)1.2.4 社会现代化 (13)1.2.5 生态文明建设 (14)1.3 城乡融合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 (15)1.3.1 城乡差异与现代化的挑战 (16)1.3.2 城乡融合发展的机遇与策略 (17)1.4 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与实践 (18)1.4.1 政策框架与目标 (19)1.4.2 典型案例分析 (20)1.4.3 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21)2. 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23)2.1 经济学视角 (24)2.2 社会学视角 (26)2.3 可持续发展视角 (27)2.4 政策科学视角 (28)3. 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29)3.1 城乡二元结构的固化 (31)3.2 资源配置不均衡 (31)3.3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33)3.4 城乡居民观念差异 (34)4.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策略 (35)4.1 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36)4.2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37)4.3 促进城乡产业融合 (38)4.4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39)4.5 加快人才流动与培训 (40)1. 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战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扩大,城市发展迅猛与农村相对滞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将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文化交流和社会互动。
这不仅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城乡融合发展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襄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1.4.1 重点项目
(1)其他土木工程建筑(12)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襄城县八七广场提升改造工程 创玺建设有限公司
1311.6
2022-06-02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08 日 生成
3/22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2
新蒲建设集团有限 公司
襄城县保障性租赁住房(第三工 业村)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 (EPC)及监理
豫通工程管理有限 公司
基他用途 2022 年度襄城县冬季 清洁取暖建筑能效提升项目工程 总承包(EPC)及监理
河南伟耀建筑工程 有限公司
2022 年度襄城县冬季清洁取暖建
筑能效提升项目工程总承包(EPC)
及监理第三标段
升项目
程有限公司
市政广场绿化改造工程、城区主 干道两侧绿化带内及行道树补裁 项目
河南筑道建筑工程 有限公司
襄城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游园提 河南筑道建筑工程
升项目
有限公司
489.0 317.0 317.0
2023-01-13 2023-01-17 2023-01-17
TOP4
襄城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游园提 河南聚乾建筑工程
目标单位: 襄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报告时间:
2023-02-08
报告解读: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网站公开的招标采购 项目信息,基于招标采购大数据挖掘分析整理。报告从目标单位的采购需求、采购效率、采购供应 商、代理机构、信用风险 5 个维度对其招标采购行为分析,为目标单位招标采购管理、采购效率 监测和风险预警提供决策参考;帮助目标单位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中介机构等快速了解目 标单位的采购需求、采购效率、采购竞争和风险水平,以辅助其做出与目标单位相关的决策。 报告声明:本数据报告基于公开数据整理,各数据指标不代表任何权威观点,报告仅供参考!
河南襄城以项目建设带动城市发展
计价宣传到位 ,促进 了有关单位充分认识到贯彻实施 《 计价规范 》 、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 目的和意义、必要 性和重要性。二是标准定额向企业定额过渡到位。淮滨县定额管理站帮助各企业以定额为基础 ,为清单计价各
分项工程综合单价的合理确定 与投标竞价提供准确 的计价依据。三是市场定价机制实施 到位。通过市场定价机 制能及时有效地监督各咨询机构及执业人员的计价行为 , 保证清单计价的准确合理 , 扼制哄抬标价及恶意低价 抢标现象的发生。四是标底编制、评标方法、评标标准改革到位。采取合理低价 中标的办法 ,通过最 为简洁单 纯 的计价 方式与衡量标准来最大限度地实现市场竞争的公开化、透明化 , 进而彻底杜绝各方主客观因素对招投
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 98 .亿元 ,拆迁 2 . 65 6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 1 7万平方米 ,安置群众 1o 3o多户。一个个物
质生活富裕 、居住环境优美、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的绿色社区、平安社区、文 明社 区、幸福社 区正在变为现实。
6 JX 121 SX2 00 /
城 区供水 ,供水管网覆盖至东环路 、中心路 、文昌路等路段 ,彻底解决城 区群众的吃水 问题。 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效显著 。2 l 年该县进一步加大保 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安排投入 资金 65 万元 ,新建 OO 70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 53 .万平方米 ,投入资金和建设规模均创历年新高 。目前 , 经济适用房已累计竣工 85 .万
_ e sEp s 新 速 Nw程 量 清 单 计 价 坚 持 四 到 位
本刊讯 ( 通讯 员 吴高飞 王成阔)近 日,河南省淮滨县定额管理站积极采取措施 ,严格执行工程量清单 计价 。强化工程招投标管理 ,3 年来共为国家节约资金 5 0多万元 ,并收到 良好 的社会效果。一是 工程量清单 0
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内涵、特征及实现路径探赜
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内涵、特征及实现路径探赜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二、新型城镇化理论内涵 (5)2.1 以人为核心的核心理念 (6)2.2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 (7)2.3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 (8)三、新型城镇化的特征分析 (9)3.1 人口城镇化 (11)3.2 经济城镇化 (12)3.3 社会城镇化 (14)3.4 生态城镇化 (15)四、新型城镇化的实现路径探析 (17)4.1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18)4.2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19)4.3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20)4.4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2)4.5 加强城市社会治理创新 (23)五、案例分析 (24)5.1 上海新型城镇化实践 (25)5.2 丹麦哥本哈根新型城镇化经验 (27)5.3 中国杭州新型城镇化案例 (29)六、结论与展望 (30)6.1 结论总结 (31)6.2 研究不足与局限 (32)6.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3)一、内容概览理论内涵:阐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意义及其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强调城镇化不仅仅是土地和空间的转变,更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的过程。
特征分析:探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公平正义、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分析这些特征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体现和作用。
实现路径: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如何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包括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人口合理流动等方面。
实践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阐述在实践中如何落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以及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挑战。
展望与反思: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并反思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加深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理解,为推进城镇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河南襄城四举措加快城镇化步伐
河南襄城四举措加快城镇化步伐
李会娟
【期刊名称】《中国建设信息》
【年(卷),期】2010(000)023
【摘要】河南省襄城县结合省、市推进城镇化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一中心,五组团”的城镇化发展要求,以县城为中心,以产业集聚区为支撑,推出四举措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总页数】1页(P52-52)
【作者】李会娟
【作者单位】襄城县建设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加快城镇化步伐与四平市教育结构调整
2.河南襄城推出工程质量监督服务新举措
3.襄城县“四举措”助推教育事业发展
4.围绕“四个坚持” 实现“四大提升” 加快推进富平新型城镇化步伐
5.河南襄城县加快水务基础设施建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襄城县探索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襄城县政府办公室近年来,襄城县积极实施城镇发展带动战略,坚持以城镇建设带动经济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建设的理念,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先后融资近30亿元,开工建设重点城建项目280多个,房地产开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人居环境日益优化,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襄城特色、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持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取得成效(一)城乡规划体系更加健全。
2005年以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高标准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为全县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蓝图。
2009年,襄城县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产业聚集区之一,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当年7月份评审通过《襄城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9-2020)》,满足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要求。
近两年,先后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两个集聚区规划、16个乡镇总体规划和59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为全县的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城区路网结构更加合理。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每年都把道路建设作为城市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向东和北延伸,新建、改造中心路、烟城路、沿河路、曙光路、青云路、消防路等70多条道路和背街小巷,道路总里程达60公里,形成了六横五纵的城市道路框架和完整的环城通道,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拓展了城市空间,城区框架面积由原来的不足15平方公里拓展到30平方公里。
(三)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襄城县历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改造了文化广场及治理东风湖、高中坑、豆腐组坑等城区老坑塘,建成市政广场和恒达、泰安、滨河等城市绿地游园15处,绿地面积达到68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42.6%以上,为新老城区居民提供了优良的居住环境。
投资5511万元开工建设第二水厂,彻底改善城区居民生活用水条件。
开工建设天然气工程,新建住宅小区实现天然气全覆盖。
投资3500万元,建设占地395亩的集休闲、游乐、景观、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仅2010年度,就开工建设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22个,完成投资15.8亿元,极大改善了城乡面貌。
(四)房地产市场更加规范。
近年来,襄城县积极引导和扶持房地产业,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房地产市场得到了逐步规范,房地产企业数量由起初的几家发展到现在的16家,房地产开发量也由起初的年均5万平方米,猛增到近年的年均60多万平方米。
近五年来,新增住房建设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确保了全县住房的有效供应,提升了城市形象,改善了人居环境,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
(五)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更大。
自2007年启动保障性住房工作以来,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总面积达19万平方米、廉租住房面积达5.3万平方米。
截至目前,已有700余户中低收入家庭住上了经济适用房,全县廉租住房保障受益家庭达到2250户,发放补贴资金387万元,首批符合条件的110户低收入家庭已住上廉租房。
二、主要做法(一)抓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城市规划是生产力”的理念,加快构建县城、中心镇和中心村“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步伐,不断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依托城南、城北两个产业集聚区,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子,专门委托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院等部门,高起点、高标准科学编制了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控制性详规、产业发展规划和总体发展规划环评。
严格按照上述规划定位,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二)抓资金投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积极运用BT、BOT等模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用,加快城镇道路、供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把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仅去年一年,就开工建设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22个,新扩建城乡公路300多公里,完成投资15.8亿元,极大改善了城乡面貌。
始终坚持群众、政府、企业“三满意”原则,通过政府统征储备、市场开发运作、村企开发共建等方式,着力推进城中村改造,逐步实现新老城区的和谐对接。
2010年,启动实施城中村改造13个,完成投资11.6亿元,拆迁32.6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1286套,城区居民生活品位得以有效提高。
(三)抓产业支撑,加快产城融合步伐。
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牢牢抓住产业集聚区这个载体,以产业发展带动扩大城市建设规模,以就业岗位增加加快人口转移进程。
目前,城南煤焦化经济产业园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入驻项目62个,安排就业2.8万人,汇聚了上海宝钢、中平能化等一大批优势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原煤、洗煤、炼焦、化工、发电及其他相关产业综合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城北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确定的全省首批175个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先后完成投资10亿多元,安排就业2.1万余人,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制鞋制衣、机械电子、卫生用品等主导产业。
(四)抓城市创建,努力打造宜居襄城。
全面整治城区私搭乱建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全天候”排查和“不间断”巡查制度,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筑进行强制拆除,建立长效机制,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
深入推进创建活动,在城镇中心、广场、城郊结合部兴建绿化休闲广场及游园,着力搞好城市道路、单位庭院、居住小区等绿化工程,建成恒达花园、电视塔花园、泰安花园、滨河游园、市政广场、襄城公园等城市绿地游园15处,绿地面积达到68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42.6%以上,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和省级卫生城验收,着力打造优美、和谐、宜人的多样性城镇生活空间。
三、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一)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
襄城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基础弱、底子薄、欠发达,虽然近几年房地产开发力度较大,城区规模进一步扩大和膨胀,但全县工业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人口密集型产业少,不易形成规模,吸纳力不强,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速度缓慢,城市基础设施不尽完善,城市发展相对缓慢。
(二)城镇化内在质量有待提高。
在城市建设上,城市空间优化和城市功能完善方面重视力度不够,造成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管理水平上不去。
在城市发展中,不注意挖掘本地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没有彰显出自己的城市特色和建筑风格,对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的抢救保护不够,丢失了不少原有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特色。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建议(一)立足中心带动,加快实现襄许和谐全面对接。
坚持城区向北拓展至北三环,向东拓展至东二环,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
加快城区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城市的配套服务功能。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开发的思路,把311国道以西老城区的8个村庄和集聚区内的9个村庄,全部纳入城中村改造规划范畴,力争三年内全部完成改造任务。
以国道311线襄城至许昌段为轴心,积极实施拓宽改造工程,建成高标准的城市化道路。
把库庄镇、颍阳镇作为衔接襄许一体化的节点和纽带,加快其交通、水利、能源、生态等相关规划与许昌市总体规划的呼应和衔接,引导带动村庄向镇区集聚,镇区向县城拓展,县城向市区靠拢,着力打造许襄半小时经济圈、生活圈和通勤圈,不断推进襄城向北向心发展,加快实现襄城和许昌的和谐全面对接。
(二)着眼园区拉动,全面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步伐。
把两个产业集聚区作为转型发展的新载体,作为经济增长的新极点,作为产城融合的新空间,进行高标准建设,不断提升发展层次。
城南产业园重点围绕煤炭的开采和综合利用,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焦化工产业。
城北集聚区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光伏材料、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制鞋等,大力发展高科技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通过两个园区的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园区和城市互动发展的融合度,吸纳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加速向城市集聚,力争到“十二五”末,煤化工产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电动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太阳能光伏材料产业年产值突破150亿元,支撑带动全县财政收入力争突破20亿元,为推进城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三)加大民生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着力城市临河、环山、道路景观及坑塘水系建设,建成襄城公园、城东公园、城西公园、街心花园及居住区绿化工程,大幅度增加城市公共绿地,构筑“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城市立体绿化空间,建成老年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博物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加快老年公寓和福利院建设步伐,营造优美、舒适、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扩大供水范围,提高供水质量,建成第三水厂、南工业区水厂和产业集聚区供水管网工程,提高城市供水的普及率。
(四)加快保障房建设,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
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做好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管理,不断解决群众的居住问题;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启动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迁入新居,让老百姓得到真正实惠;新开工建设20000平方米400套公租房,落实土地供应计划、税费优惠等措施,以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产业集聚区职工公寓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加大政府投入,积极引导入区企业利用企业富裕土地自建或社会资金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逐步建立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三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五)因地制宜,全面启动村镇“六个一”建设工程。
各乡镇在坚持“统筹规划、产业带动、人口集聚、土地集约、基础完善”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六个一”工程,即:编制完成一个镇区控制性详规,引进一个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启动建设一个以上居民住宅小区、一个10亩以上广场、一个以上垃圾中转站和公厕、1—2个新型农村社区。
目前,“六个一”工程的工作方案和时间节点已经明确,各乡镇正在加紧实施。
通过努力,到2015年年末,力争打造5个辐射拉动作用强的明星镇和90个功能相对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