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第十章习题解析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各章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1-1 (1) SOW; (2) 300 V、25V,200V、75V; (3) R=12.50, R3=1000, R4=37.5021-2 V =8.S V, V =8.S V, V =0.S V, V =-12V, V =-19V, V =21.S V U =8V, U =12.5,A mB D 'AB B CU =-27.S VDA1-3 Li=204 V, E=205 V1-4 (1) V A=lOO V ,V=99V ,V c=97V ,V0=7V ,V E=S V ,V F=l V ,U A F=99V ,U c E=92V ,U8E=94V,8U BF=98V, u cA=-3 V; (2) V c=90V, V B=92V, V A=93V, V E=-2V, V F=-6V, V G=-7V, U A F=99V, u c E=92V, U B E=94V, U BF=98V, U C A =-3 V1-5 R=806.70, 1=0.27A1-6 1=4A ,11 =llA ,l2=19A1-7 (a) U=6V, (b) U=24 V, (c) R=SO, (d) 1=23.SA1-8 (1) i6=-1A; (2) u4=10V ,u6=3 V; (3) Pl =-2W发出,P2=6W吸收,P3=16W吸收,P4=-lOW发出,PS=-7W发出,PG=-3W发出1-9 l=lA, U5=134V, R=7.801-10 S断开:UAB=-4.SV, UA0=-12V, UB0=-7.2V; S闭合:12 V, 12 V, 0 V1-12 UAB=llV / 12=0.SA / 13=4.SA / R3=2.401-13 R1 =19.88k0, R2=20 kO1-14 RPl=11.110, RP2=1000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2-1 2.40, SA2-2 (1) 4V ,2V ,1 V; (2) 40mA ,20mA ,lOmA 2-3 1.50 ,2A ,1/3A2-4 60 I 3602-5 2A, lA2-6 lA2-7 2A2-8 lOA2-9 l1=1.4A, l2=1.6A, l3=0.2A2-10 11=OA I l2=-3A I p l =OW I P2=-l8W2-11 11 =-lA, l2=-2A I E3=10V2-12 11=6A, l2=-3A I l3=3A2-13 11 =2A, l2=1A ,l3=1A ,14 =2A, l5=1A2-14 URL =30V I 11=2.SA I l2=-35A I I L =7.SA2-15 U ab=6V, 11=1.SA, 12=-lA, 13=0.SA2-16 11 =6A, l2=-3A I l3=3A2-17 1=4/SA, l2=-3/4A ,l3=2A ,14=31/20A ,l5=-11/4A12-18 1=0.SA I l2=-0.25A12-19 l=1A32-20 1=-lA52-21 (1) l=0A, U ab=O V; (2) l5=1A, U ab=llV。
《电路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答案及解析115答案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题1】:由U A B 5 V 可得:IA C 2.5 A:U DB 0 :U S 125. V。
【题2】:D。
【题3】:300;-100。
【题4】:D。
【题5】: a i i 1 i 2 ; b u u1 u2 ; c u u S i i S R S ; d i iS1RSu u S 。
【题6】:3;-5;-8。
【题7】:D。
【题8】:PU S 1 50 W ;P U S 2 6 W ;P U S3 0 ;P I S 1 15 W ;P I S2 14 W ;P I S 3 15 W 。
【题9】:C。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1【题14】:3 I 1 2 3 ;IA 。
3【题15】:I 4 3 A;I 2 3 A;I 3 1A;I 5 4 A。
【题16】:I 7 A;U 35 V;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 W。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 V;流过 2 电阻的电流I E B 2 A;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U A C 2 3I ;又由节点 D 列KCL 得I C D 4 I ;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 ;代入上式,得U A C 7 V。
【题18】:P1 P2 2 II212222 ;故I I122;I 1 I 2 ;⑴KCL:43I I ;I 11 12858A;U I 1 I 1 V 或 1.6 V;或I 1 I2 。
S 2 15⑵KCL:43I I ;I1 121 8 A;U S 24V。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题1】:[解答]I9 47 3ab 9 4 8.5 V;A =0 .5 A ;U II 1 U 6ab . A ;P 6 1.2 5 W = 7 .5 W ;吸1 252收功率7.5W。
【题2】:[解答]【题3】:[解答] C。
华北电力大学电路理论基础(梁贵书)第10章答案
第十章习题答案10-1设有三个电压源,它们的电压相量分别为.0V ab s U U ︒=∠,.60V cd s U U ︒=∠,.60V ef s U U ︒=∠-,问这些电源应如何联结以组成(1)Y 联结对称三相电源;(2)Δ联结对称三相电源。
解:三个电压源分别表示为:-+60s U ︒∠0Vs U ︒∠60V s ︒∠-abcdef三个电压源的相量图分别为:.U -∴(1)Y 联结对称三相电源 (2)Δ联结对称三相电源A B Ce10-2对称Y 联结的三相电源,已知相电压为220V ,试求其线电压;并写出以A 相相电压为参考相量时的 .AB U ,.BC U ,.CA U 解:∵220V P U =,∴380V l P U ==若以A 相相电压为参考相量,即:.2200V A U ︒=∠∴..3038030V AB A U ︒︒=∠=∠..12038090V BC AB U U ︒︒=∠-=∠-...120120380150V CA BC AB U U U ︒︒︒=∠-=∠=∠10-5有一三相四线制三相电路,电源是对称的 ,相电压为220V ,中线阻抗为零,48.4A B Z Z ==Ω,242C Z =Ω,试 (a)求线电流...,,A B C I I I 和中线电流.N I .(b )若中线断开,其它条件不变,求负载相电压。
.CI解:....0A B C I I I I =++∵中线阻抗为零,∴'.000U =,∴可以将三相电路转化为三个单相分别计算.A I ,.B I ,.C I.U.A.BU .B.CU .C若以A 相相电压为基准,即:.2200V A U ︒=∠,∴.220120V B U ︒=∠-,.220120V C U ︒=∠∴..2200 4.550A 48.4A A A U I Z ︒︒∠===∠,..220120 4.55120A 48.4B B B U I Z ︒︒∠-===∠-..2201200.91120A 242C C C U I Z ︒︒∠===∠∴....0 4.55 4.551200.91120 1.82 3.152 3.6460A A B C I I I I j ︒︒︒=++=+∠-+∠=-=∠- (b )中线断开情况如图解:若以A 相相电压为参考相量,即:.2200V A U ︒=∠ ∴..120220120V B A U U ︒︒=∠-=∠-,..120220120V C A U U ︒︒=∠=∠.'....00111()A B CA B C A B CU U U U Z Z Z Z Z Z ++=++ 代入数值:'.001112200220120220120()48.448.424248.448.4242U ︒︒︒∠∠-∠++=++ '.0011 3.6460242U ︒=∠- ∴'.00242 3.646080.860V 11U ︒︒⨯∠-==∠-∴''...00022080.860179.670192.7621.3V A A U U U j ︒︒=-=-∠-=+=∠ ''...00022012080.860192.73141.3V B B U U U ︒︒︒=-=∠--∠-=∠-''...00022012080.860300.8120V C C U U U ︒︒︒=-=∠-∠-=∠10-6图示电路中,对称三相电源的 线电压为380V ,100L C R R X ==-=Ω,0200R =Ω,Y 300R =Ω ,求电阻0R 两端的电压。
电路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练习题051解答:
令Us单独作用时的开路电压Uoc=0,由图(b)得: 所以:
第64页,共78页。
练习题022:
图示电路中,二端口电阻的电阻参数矩阵为 变比n=2。求电流i。
第65页,共78页。
练习题022解答:
列出二端口电阻特性方程及理想变压器特性方程
又由KVL及KCL得 将以上方程联立求解得到
求得:
故:
电阻R1、R2、R3消耗的功率分别为:
第47页,共78页。
练习题045解答(续1):
R1、R2、R3消耗的功率之和就是图(a)中三个60 电阻消 耗的功率之和,即:
第48页,共78页。
练习题046:
利用置换定理求图(a)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第49页,共78页。
练习题046解答(1):
第57页,共78页。
练习题049:
图(a)电路中.N为线性电阻网络,当Is1=2A、Is2=0时,Is1 的输出功率为28w,且U2=8V;当Is1=0、Is2=3A时,Is2 的输出功率为54W,且U1=12V。求当Is1=2A、Is2=3A共 同作用时每个电流源的输出功率。
第58页,共78页。
图示电路中,电感L和电容C在t=0时均未储能,设 us=at(t>0)。求t为何值时L和C上的储能相等?并求此能量
练习题001:
网络线图如图所示,已知部分支路电流,求 电流i2。
第1页,共78页。
练习题001解答:
方法一:在节点上应用KCL,则: 节点③:i4=2A十3A=5A 节点④:i3=8A—i4 = 3A 节点①:i2 = 1A十i3=4A 方法二:在封闭面上应用KCL,则 封闭面S: 一i2十1A一2A一3A十8A = 0
电路分析第十章习题解析
10-24 题图10-24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流i(t)=1cos(107t+90°)A。 求电压uR(t)、uL(t)、uC(t)、uS(t)的相量。
Im 3
400
(2)求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u(t) 8sin(500t 50o) V i(t) 2sin(500t 140o)A
o o o
根据电流相位超前于电压90°,可确定该元件为电容 元件,其元件参数为
C Im 2 S 0.25S C 0.25S 0.25 F 5104 F 500 μF
10-1 已知正弦电压和电流为u(t)=311cos(314t-π/6)V, i(t)=0.2cos(2π×465×103t+π/3)A。(1)求正弦电压和电流的振 幅、角频率、频率和初相。(2)画出正弦电压和电流的波形
图。正弦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如题图10-1所示
解:由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得到以下结果:
Um 8
500
(3) 求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u(t) 8cos(250t 60o) V i(t) 5sin(250t 150o)A 5cos(250t 60o)A
o o o
根据电压相位与电流同相,确定该元件为电阻元件,其元 件参数为
R Um 8 1.6 Im 5
10-23 题图10-23所示电路中,已知电压 us (t) 1.5 2 cos(105t 60o)V。 求电流iR(t)、iL(t)、iC(t)、i(t)的相量。
j2100I&m 200I&m 200 20o
求解代数方程得到电流振幅相量
I&m =
200 20o A j2100 200
200 200
20o A 1 45oA 245o
电路分析第十章习题解答
1 + 0.6282
ϕ = − arctan 4000 × 2π ×10−5 0.16 + 1 + 0.6282
= −0.16o
10.求图题 10-10 所示电路的转移电压比 Au ( jω) = U& 2 U&1 。当 R1C1=R2C2 时,此网络函数有何
特性。
R1
+
U&1
-
1 jωC1
1 jωC2
200
20
H ( j10) = 112 + 92 = 0.7106 20
2.求图题 10-2 所示 RC 电路的电压转移比 Au ( jω) = U& 2 U&1 。绘出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
说明该电路具有高通及相位超前的性质。分析截止频率与电路参数的关系。
+
C
+
u1
R
u2
-
-
解:电路的相量模型为
图题 10-2
当 R1C1 = R2C2 时
U& 2 U& 1
=1 1 + R1
R2
该网络函数为实数,相移为 0,不随频率变化。
11.当ω=5000 rad/s 时,R、L、C 串联电路发生谐振。已知:R=5Ω,L=400 mH,端电压 U=1V。
求电容 C 及电路中电流和各元件电压的瞬时表达式。
解:
R , L , C 串联电路谐振时
解:
Q ω0 =
1 LC
∴
L
=
1
ω
2 0
C
=
(2π
1 ×106 )2 × 200 ×10−12
= 127μH
Q
电路分析教程学习指导与题解
《电路分析教程(第3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鲁纯熙郏晖何育(版权所有,盗取必究)2012内容提要本书是与《电路分析教程(第3版)》(燕庆明主编)配套的教学参考书。
内容包括以下各章的学习指导和习题解析:导论、基本概念、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定理与应用、动态电路的瞬态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稳态分析、选频电路与谐振、双口网络分析、磁耦合电路分析、双口网络分析、非线性电路分析。
书中对教材各章的主要内容给出了归纳与学习指导,对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并对教材各章的习题进行详细解答。
本书对于教师备课、学生学习和考研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第1章导论1.1 电气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1.2 学习电路课程的基本线索1.3 求解电路问题的五步法第2章基本概念2.1 重点学习指导2.1.1 电路的基本变量2.1.2 基本元件R、L、C的特性2.1.3 KCL、KVL和欧姆定律2.1.4 独立源和受控源2.1.5 等效电路的概念2.2 第2章习题解析第3章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3.1 重点学习指导3.1.1 网孔分析法3.1.2 节点分析法3.2 第3章习题解析第4章电路定理与应用4.1 重点学习指导4.1.1 叠加定理的应用4.1.2 戴维宁定理的应用4.2 第4章习题解析第5章动态电路的瞬态分析5.1 重点学习指导5.2 第5章习题解析第6章正弦交流电路稳态分析6.1重点学习指导.6.2 第6章习题解析第7章磁耦合电路分析7.1 重点学习指导7.2 第7章习题解析第8章选频电路与谐振8.1 重点学习指导8.2 第8章习题解析第9章双口网络分析9.1 重点学习指导9.2 第9章习题解析第10章非线性电路分析10.1 重点学习指导10.2 第10章习题解析第1章导论1.1 电气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诵诗能使人心旷神怡,变得灵秀;读史能使人贯通古今,变得聪慧。
在电的领域中,远的不说,近200多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近100年所取得的成果令人惊叹不已。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第10章部分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习题及答案解当电流分别从两线圈存自的某端同时流人(或流出)时,若两考产生的磁通相互堆强•则这两端称为耦含线圈的同名端.根据厲上定义,可分别假设各线潮中流过施感电流*判别其所产主磁通的棺互悟况、蓉相巨増强U同向X则电流人罐互为同名端;若栢互削弱(反向几则电流人端互为昇名端.可以判别对图<亀】・同名端为门小®CL\2)f对圉讣几同名斓为(if)Jfr-1两个具有耦件询线圈如图所示・⑴标出它们的同名端f,(2)斗图中斤关SCW合时或闭合JS 再打开时•试根据驢伏农的偏转方向验邃同名堆.解fl)ftl牺题V>-3斯闿前方法•可閒足同名般为(1⑵・在图占用梢何的符琴“』标出(闱略). ' -- ‘定(2>该电路可以用于耦含垛■同名岫的厕试.当开关S怏速囲合时,统* 1中间增大的电流u从配標正极at人线弱1的瑞子b it时巴沪>O t®|«伏寢的高电位端与端子1为同名端-当开关S闭合后再打开时興能变小〒此时髦秋衷低电位竭与端于1为同名#SLMWTn"「僅若有电流“ =2 + 500.(10/ + 30。
)“2 =血予A・各从图10-13所示线岡的1端和2端流人•并设线耳壬] 圈」的电感。
= 6H,线團2的电感“ =3乩|/,」/yT7T互感为M = 4 H.试求:〈1>各线圈的磁逋链' (『,;(2>端电压祝山和班如〈3>網合因数&・弋、雪#汙解依題慰,作题解10・3图,则」山比(1) p = W LI - W12 严LM1-M" ・ «M 10-Jffl=6 X [? + $<x^a0£ + 30")] — 4 X 10e_s,=(12 + 30cos( 10Z + 30°) — 40e-b,) Wb®2 = W22 — W21 =匸2 i2 — Mi 1=(-S- 20cos( 1 Or 4- 30") 4- 30e-5f) Wh(-300tjin( 10c + 30)+ 200e-s,) V“22・= 乎二 #「一8—20cos(10i+30j +50亡7叮=C200sin( 10/ + 30°) — 150 严)V(3) k =—厂I = —«二八■ 0943y 2 /6X3解能.隅合舆数A的大小与线圈的结构、两线圈之间的相互位置以及线圏周宙的瞪介质有关.如果让两线圈距离裡远•或者轴线星垂直放置•则因为耦合磁通任这种情况下近似为零,从而使耦合因数& = 0, 即没有輯合.图示电路中I】=6H,S = 3H,M=4H・试求从靖子1-1’看进去的等敕电感・(a) (b)J110-S s(1)去耦等效电路如题解10-5图(計所示■则从端子丨-L'看进去 的等效电感为 •Leq =(L1 4 ⑷ +[(丄2+妙 //(-M)]=(6 亠 4) +[(3 + 4) 〃,一 4)] = 10 十[7 〃 1一4)] =10 +佯厂呎=0. G67 H/十\— 4丿 <2>去耦等效电路如题解10-5图(U 斯示•则从瑞子】-1/看进去 的等效电感为Lq — (Li — M> + [(S —⑷ /[ Ml=(6 — 4> + [(3—4) 〃们=2+[(- 1) // 4]厶解捉示.含有轄合电感的赴路的分析要注意恰当地便用去剧 等效的方法. --=2+曲务O.667 H(3)去耦等效电路如题解10-5图(0所示•则从端子】看进去的等效电恳为(Li -M) 4[M〃CS -M>]h 2 + 口〃(- 1)] = O.667 H(4)去稱等效电路如题解10-5图(小所示,则从端子1・1‘看进去的等效电址为L判=(£-i + M) + [(—M)// (L^十A4) J=10 + [C- 4)〃7] = 0. 667 H1«-4求图乐电路的输入阴抗ZW= 1弼d/$)・•.丄:r T上« 提示1般片况下对于空芯芟圧異电路宜采用原边(或副边)等■妓电略法以利千分析计鼻・对題10-6图("采用原边等效电路法•对(b)・(c)两电路分別采用去耦等效,得題解io>6图a)・(b)・(c),则,(1) Z-jeuLj + (0・2 + j0.6)nZgj [十 JZ (2) Z= — jl 十[j2 /!(j5-i 吉刀=—jl a(3) Leq = L] -P Z-2 - Z J M = 2 + 3 - 2 X z = 1 H •而田于电络此时发生并联谐振•则辆入电流为哮•输人阻抗Z 为无穷大•图示电路中 Ri =只2 = 1 0 3 n^t2 = 2 n.sVf =2a,ih = ioo v.求:仃)开关str 开和闭合时的电合时 各部分的复功率. '解 依腿息作出去耦聊效电路如題解10-7图所示"并设口 =100/0: V,则(1〉开关打开时•为两线圈顺申,则=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 & + R<L1 + Q + 2M)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A (l + l )+ j(3 + 2 + 2x2>10. 85 /一77, 47^ A开关闭合时[Rz 十辺(「2 十 // (―jai/Vf)十 Ri 十jw( b + M)100/0;(1 + j4)〃 (-)2) + 1+J5 =43. «5 7- 37.88° A丿1 X 1(2)开关S闭合肘,由于线圈2被短路,其电压弧=0•则线圏2 上不吸收友功举•且线FS1上的电压Du二。
电路分析基础章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第四版)
第1章习题解析一.填空题:1.电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三个部分组成。
2.电力系统中,电路的功能是对发电厂发出的电能进行传输、分配和转换。
3. 电阻元件只具有单一耗能的电特性,电感元件只具有建立磁场储存磁能的电特性,电容元件只具有建立电场储存电能的电特性,它们都是理想电路元件。
4. 电路理论中,由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电路图称为与其相对应的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
5. 电位的高低正负与参考点有关,是相对的量;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其大小仅取决于电路中两点电位的差值,与参考点无关,是绝对的量6.串联电阻越多,串联等效电阻的数值越大,并联电阻越多,并联等效电阻的数值越小。
7.反映元件本身电压、电流约束关系的是欧姆定律;反映电路中任一结点上各电流之间约束关系的是KCL定律;反映电路中任一回路中各电压之间约束关系的是KVL定律。
8.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负载电阻等于电源内阻。
9.电桥的平衡条件是:对臂电阻的乘积相等。
10.在没有独立源作用的电路中,受控源是无源元件;在受独立源产生的电量控制下,受控源是有源元件。
二.判断说法的正确与错误:1.电力系统的特点是高电压、大电流,电子技术电路的特点是低电压,小电流。
(错)2.理想电阻、理想电感和理想电容是电阻器、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理想化和近似。
(对)3. 当实际电压源的内阻能视为零时,可按理想电压源处理。
(对)4.电压和电流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电量,因此它们都是矢量。
(错)5.压源模型处于开路状态时,其开路电压数值与它内部理想电压源的数值相等。
(对)6.电功率大的用电器,其消耗的电功也一定比电功率小的用电器多。
(错)7.两个电路等效,说明它们对其内部作用效果完全相同。
(错)8.对电路中的任意结点而言,流入结点的电流与流出该结点的电流必定相同。
(对)9.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仅适用于闭合回路中各电压之间的约束关系。
(错)10.当电桥电路中对臂电阻的乘积相等时,则该电桥电路的桥支路上电流必为零。
电工学第10章课后习题的答案-PPT精品文档
【解】 (1) ui =-10 mV 时, Rf 100 uo =- R ui =- × (-10 ) mV = 100 mV 10 1 (2) ui = sinωt V 时, Rf 100 uo =- R ui =- sinωt V =-10 sinωt V 10 1
返 回练习题集
上一题
下一页
下一题
+UOM
π
2π 3π
ωt (a) ωt
uo /V
O π
-UOM
2π 3π
(b) 图 10.14
返 回练习题集 上一题 下一题
第 10 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10.6.3 在图 10.15 所示电路中,集成运放的 UCC = UEE = 9 V。求 R2 以及下述两种情况下的 uo1 和 uo2 : (1) ui1= 0.1 V,ui2 =-0.2 V;(2) ui1=-0.1 V;ui2= 0.2 V。 【解】 R2 = 3 kΩ∥3 kΩ∥3 kΩ= 1 kΩ A1 是加法运算电路: ui1 3kΩ 3kΩ 3 ui2 3kΩ uo1 =- (ui1+ ui2 ) ∞ ∞ 3 - - + uo1 + R2 =-(ui1+ ui2 ) + A2 + A1
返 回练习题集
上一题
上一页
下一题
第 10 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10.6.2 一基本电压比较器,反相输入端加电压 ui1, 同相输入端加电压 ui2,它们的波形如图 10. 14 (a) 所示, 试绘出输出电压 uo 的波形。 【解】 把两个输入信号叠加在一起,画在 同一个坐标系中,如图 10.14 (a) 所示。 ui1,ui2/V 由于 ui1<ui2 时,uo= +UOM 3 ui1>ui2 时,uo= -UOM 0 因此求得 uo 的波形如图 10.14 (b) 所示。-3
电路分析练习题含答案和经典例题
答案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题1】。
【题2】:D。
【题3】:300;-100。
【题4】:D。
【题5】【题6】:3;-5;-8。
【题7】:D。
【题8【题9】:C。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题15】。
;X。
【题16】【题17】;由回路ADEBCA列KVL得D列KCL CDEC列KVL式,得UAC=-7V。
【题18】:PPII12122222==;故I I1222=;I I12=;⑴KCL:43211-=I I;I185=A;U I IS=-⨯=218511V或16.V;或I I12=-。
⑵KCL:43211-=-I I;I18=-A;U S=-24V。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题1】:[解答]I=-+9473A=0.5 A;U Iab.=+=9485V;IU162125=-=ab.A;P=⨯6125. W=7.5 W;吸收功率7.5W。
【题2】:[解答]【题3】:[解答] C。
【题4】:[解答] 等效电路如图所示,I05=.A。
【题5】:[解答] 等效电路如图所示,I L=0.5A。
【题6】:[解答]【题7】:[解答]I=0.6A;U1=-2A=-12V;U2=2I+2=32V【题8】:[解答]由图可得U=4I-4。
【题9】:[解答]⑴U=-3 V 4⑵1 V电压源的功率为P=2 W (吸收功率)7⑶1 A 电流源的功率为P =-5 W (供出功率) 10【题10】:[解答]A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题1】:【题2】:I I 1330+-=;I I 1220++=;I I 2430--=;331301243I I I I -+--+=;解得:I 1=-1.5 A, I 2=-0.5 A, I 3=1.5 A, I 4=-3.5 A 。
【题3】:[解答]()()()11233241233418611218241231213+++--=+-++=+-+++=--⎧⎨⎪⎩⎪I I I I I I I ;I 1655=.A 【题4】:[解答]()()22224122321261212++-+=-++++=-⎧⎨⎩I I I I ;I 21=- A ;P =1 W 【题5】:[解答]答案不唯一,有多解。
10.4 电容器的电容(练习题)(解析版)
第十章静电场中的能量10.4 电容器的电容一、单选题:1.一个电容器带电荷量为Q时,两极板间电压为U,若使其带电荷量增加4.0×10-7 C 时,它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加20 V,则它的电容为( )A.1.0×10-8 F B.2.0×10-8 FC.4.0×10-8 F D.8.0×10-8 F答案 B解析C=ΔQΔU=4.0×10-720F=2.0×10-8 F,故选B.2.传感器是自动控制设备中不可缺少的元件,已经渗透到宇宙开发、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以及家庭生活等各种领域.下列为几种电容式传感器,其中通过改变电容器两板间距离而引起电容变化的是( )【解析】A选项改变的是介质,B、D选项改变的是正对面积,C选项改变的是两板间距离,故C正确.【答案】 C3.对于两个电容不同的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容大的电容器带电荷量一定比较多B.电容大的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势差一定比较大C.由C=QU知,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只要不断增大,U可无限增大D .在相同电压作用下,带电荷量多的电容器的电容比较大 答案 D解析 电容的大小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及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无关,故A 错误;根据公式C =Q U 得,电势差U =QC ,因此电容大的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势差不一定比较大,故B 错误;超过击穿电压,电容器将被损坏,故C 错误;根据公式C =QU ,在相同电压作用下,带电荷量多的电容器的电容比较大,故D 正确.4.如图所示,先接通S 使电容器充电,然后断开S 。
当增大两极板间距离时,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 、电容C 、两极板间电势差U 、两极板间场强E 的变化情况是( )A.Q 变小,C 不变,U 不变,E 变小B.Q 变小,C 变小,U 不变,E 不变C.Q 不变,C 变小,U 变大,E 不变D.Q 不变,C 变小,U 变小,E 变小解析 电容器充电后再断开S ,其所带电荷量Q 不变,由C ∝εr Sd可知,d 增大时,C 变小,又U =Q C ,所以U 变大;由于E =U d ,U =Q C =4πkdQ εr S ,所以E =4πkQεr S,故d 增大时,E不变。
电工学第三版第10章答案
(
)
下一题
返 回练习题集
上一题
下一页
Rf =- R1
R3 1+ ui R4∥Rf R3 R3 Rf =- 1 + R + R ui R1 4 f R3 Rf R3 = - R (1 + R ) R - 〔 1 1 4
(
)
(
)
u 〕i
即
Rf uo R3 R3 Af = u =- R1 (1+ R4 )- R1 i
| Ui | 10 R14 = Rf = × 1 MΩ = 2 MΩ 5 | Uo | R15 = | Ui | 50 Rf = × 1 MΩ = 10 MΩ 5 | Uo |
返 回练习题集
上一题
上一页
下一题
10.5.13 图 10. 11 是应用运放测量小电流的原理电路。 输出端接有满量程为 5 V、500μA 的电压表。试计算 Rf1~ Rf5 各电阻值 。
R11
Rf
ui1 R12 ui2 R2
ui1/V +1 0
-
+
∞ +
△
uo (a) t /s
+2
0 -2
ui2/V /V
0 -2
返 回练习题集 上一题
t /s (d) 图 10.03
下一题
10.5.4 图 10.8 所示为两级比例运算放大电路,求 uo 与 ui 的关系。 Rf 2R Rf 【解】 uo1 =- R ui R1 1 R ∞ ∞ uo2 - - 2R ui + + uo1 uo2 =- uo1 + + R + 2 2Rf R2 R uo 3 = ui R1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电路答案——本资料由张纪光编辑整理(C2-241 内部专用)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题 1】:由UAB 5 V可得: I AC 2.5A: U DB0 : U S12.5V。
【题 2】: D。
【题 3】: 300; -100 。
【题 4】: D。
【题5】:a i i1i 2;b u u1u2;c u u S i i S R S;d i i S 1R Su u S。
【题 6】: 3;-5 ; -8。
【题 7】: D。
【题 8】:P US150 W ;P US26W;P US30 ; P IS115 W ; P IS214W ;P IS315W。
【题 9】: C。
【题 10】:3; -3 。
【题 11】:-5 ; -13 。
【题 12】:4(吸收); 25。
【题 13】:0.4 。
【题 14】:31I 2 3; I 1A 。
3【题 15】:I43A; I23A; I31A; I5 4 A。
【题 16】:I7A;U35 V;X元件吸收的功率为 P UI245W。
【题 17】:由图可得U EB 4 V;流过 2电阻的电流 I EB 2 A;由回路ADEBCA列KVL得U AC 2 3I ;又由节点D列KCL得 I CD 4I ;由回路CDEC列KVL解得;I 3 ;代入上式,得 U AC7 V。
【题 18】:P122 I12;故 I 22; I 1I 2;P2I 221I 2⑴ KCL:4I 13I 1;I 18;U S 2I1 1 I 18V或16.V;或I I。
2 5 A512⑵ KCL:4I 13I1;I18A;U S。
224 V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题 1】:[解答 ]94A = 0.5 A ;U ab9I 4 8.5 V;I73U ab66 125. W = 7.5 W ;吸收I 12 1.25 A;P功率 7.5W。
【题 2】:[解答 ]【题 3】:[解答]C 。
【题 4】: [ 解答 ]等效电路如图所示,I 005. A。
电路第五版课件(戴伟华)第十章习题解答
n 2.24
制作群
主
页
总目录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解: I I1 I2
R jL I jMI jL I U 1 1 2 1 jMI
1 jL2 I1 jMI I2 jC
jL1
R I
+
1 I 2
1 jC
I 1.10 83.66A , I 0 I 1 2
U
主 页
jM jL2 I
1
制作群
总目录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P276页10-17 如果使10Ω电阻能获得最大功率,试确 定图示电路中理想变压器的变比n。
解:
理想变压器端口 1 1' 的等效电阻为
Req 10n 2
最佳匹配时
Req 10n 50
2
iS
n :1
50Ω 10Ω
P273页10-8
图示电路,已知两个线圈的参数为: R1 R2 100 , L1 3H , L2 10H , M 5H , 正弦电源的电 压 U 220V , 100rad / s 。 ⑴试求两个线圈端电压,并作出电路的相量图; ⑵证明两个耦合电感反向串联时不可能有 L1 L2 2M 0 ; ⑶电路中串联多大的电容可使 U 、I 同相? ⑷画出该电路的去耦等效电路。
相量图略
⑵ L1 L2 0 即 L1 L2 2 L1L2 0
2
又
L1L2 M
L1 L2 2M 0
jC
⑶ Z eq R1 R2 jL1 jL2 2 jM 1 依题意,Zeq虚部为零
电路分析第十章习题解析课件
(4 j2)A 4.47 26.57 A
U2
=
2 2+
j2 j2
I2
(1
j1)(4
j2)V
(6+j2)V=6.3218.44
V
建立结点方程和求解结点电压相量的过程如下
(0.5
j0.5
j0.5)U1
j 0.5U 2
j5
j 0.25U 2
j0.5U1 (0.5 j0.5 j0.5)U2 j0.25U2
解: (1) u i 50 (90 ) 40
(2) i(t) 10 2 cos(314t u )A 10 2 cos(314 40 )A
10-11 题图10-11所示电路中,已知 。试建立电路
微分方程,并用相量法求正弦稳态电流i(t)。
解:列出题图10-11所示电路的微分方程 2 di 200i 200 2 cos100t dt 得到复数代数方程
URm RIm 100190 V 10090 V j100V UR 70.790 V j70.7V
ULm jLIm j107 103 190 V 104 180 V
UCm
1
jC
Im
j107
1 1011
190
V 104 0
V
UL 7070180 V UC 70700 V
用相量形式的KVL方程求得电源电压uS(t)的振幅相量 U Sm
A
(2+1j02)((22.5.5
j1.5) j1.5)
4
A
2 2.5 j1.5
25 j15 A (3.5 j5.5)A 6.519 57.53 A 4 j2
2 j2 10
2
0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习题解答 第10章习题解答
习 题 1010.1 振荡电路与放大电路有何异同点。
振荡电路和放大电路都是能量转换装置。
振荡电路是在无外输入信号作用时,电路自动地将直流能量转换为交流能量;放大电路是在有外输入信号控制下,实现能量的转换。
10.2 正弦波振荡器振荡条件是什么?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的条件是什么?两者有何不同,为什么?。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为1=∙∙F A ,电路为正反馈时,产生自激的条件。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条件为1-=∙∙F A ,电路为负反馈时,产生自激的条件。
10.3 根据选频网络的不同,正弦波振荡器可分为哪几类? 各有什么特点?正弦波振荡电路可分为RC 正弦波振荡器,LC 正弦波振荡器和石英晶体振荡器。
RC 正弦波振荡器通常产生低频正弦信号,LC 正弦波振荡器常用来产生高频正弦信号,石英晶体振荡器产生的正弦波频率稳定性很高。
10.4 正弦波信号产生电路一般由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正弦波振荡电路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放大电路、选频网络、正反馈网络和稳幅网络。
放大电路实现能量转换的控制,选频网络决定电路的振荡频率,正反馈网络引入正反馈,使反馈信号等于输入信号,稳幅网络使电路输出信号幅度稳定。
10.5 当产生20Hz ~20KHz 的正弦波时,应选用什么类型的振荡器。
当产生100MHz 的正弦波时,应选用什么类型的振荡器。
当要求产生频率稳定度很高的正弦波时,应选用什么类型的振荡器。
产生20Hz~20KHz 的正弦波时,应选用RC 正弦波振荡器。
产生100MHz 的正弦波时,应选用LC 正弦波振荡器。
当要求产生频率稳定度很高的正弦波时,应选用石英晶体振荡器。
10.6 电路如图10.1所示,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判断哪个电路可能振荡,哪个不能振荡,并简述理由。
(a) 不能振荡,不满足正反馈条件;(b) 可能振荡,满足振荡条件。
图10.1 习题10.6电路图10.7 电路如图10.2所示:(1)保证电路振荡,求p R 的最小值;(2)求振荡频率的0f 的调节范围。
电路习题集(含问题详解邱关源第五版)
实用标准目 录附录一:电路试卷 ........................................................ 38 附录二:习题集部分答案 (58)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一、是非题 (注:请在每小题后[ ]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1. 电路理论分析的对象是电路模型而不是实际电路。
[ ] .2. 欧姆定律可表示成 u R i =?, 也可表示成u R i =-?,这与采用的参考方向有关。
[ ].3. 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点的电流而无流出节点的电流。
[ ] .4. 在电压近似不变的供电系统中,负载增加相当于负载电阻减少。
[ ] .5.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流过它的电流则是一定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 .6. 电压源在电路中一定是发出功率的。
[ ] .7. 理想电流源中的电流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
因此它的端电压则是一定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 .8. 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为零。
[ ] .9. 若某元件的伏安关系为u =2i+4,则该元件为线性元件。
[ ] .10. 一个二端元件的伏安关系完全是由它本身所确定的,与它所接的外电路毫无关系。
[ ] .11.元件短路时的电压为零,其中电流不一定为零。
元件开路时电流为零,其端电压不一定为零。
[ ] .12. 判别一个元件是负载还是电源,是根据该元件上的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是否一致(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一致时,该元件是负载,在吸收功率;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反时,该元件是电源(含负电阻),在发出功率 [ ].13.在计算电路的功率时,根据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可选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功率。
若选用的公式不同,其结果有时为吸收功率,有时为产生功率。
电工学 第10章 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ppt课件
ui
R1
u-
-
∞ +
△
R2
u+
+
uo
平衡电阻
当 Rf = R1 时: uo = -ui 反相器
平衡电阻: R2 = R1 // Rf
返回
上一节
下一节
上一页
下一(4页--22)
第 10 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2)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u-= u + = ui
if = i1
uo -u- Rf
=
u- Rf
uo=
ui RB2 RE uf
uo
-
-
-
其中 uf = Reie ∝ie≈ic
图 10.2.3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 结论:
RE:串联电流负反馈。
返回
上一节
下一节
上一页
下一(4页--11)
第 10 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补充例题 1 ] 判断图示电路的反馈类型。
[解]
∵ ui>0 并联反馈
uo<0
∴ ib = ii-if
当 ud< (-ε) 时: uo =-UOM≈-UEE
返 回 下一节
上一页
下一(4页--5)
第 10 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10.2 反馈的基本概念
输入信号
xi
净输入
信号 放大电路
xd
Ao
输出信号
xo
比较环节 xf
反馈电路
反馈信号 F
图 10.2.1 反馈示意图
开环放大倍数: 闭环放大倍数:
Ao =
xo xd
返回
下一节
上一页
下一(4页--3)
第 10 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先写出电压u1(t)、u2(t)的有效值相量 先写出电压 、 的有效值相量
& u1 (t ) = 2 2 sin 4t = 2 2 cos(4t − 90o )V → U1 = 2∠ − 90o V = − j 2 V & u (t ) = 10 cos(4t + 30o )V → U = 5 2∠30o V = (6.12 + j 3.54)V
ϕ = 60o − 60o = 0o
根据电压相位与电流同相,确定该元件为电阻元件, 根据电压相位与电流同相,确定该元件为电阻元件,其元 件参数为
Um 8 = Ω = 1.6Ω R= Im 5
10-23
题图10-23所示电路中,已知电压 所示电路中, 题图 所示电路中
us (t ) = 1.5 2 cos(105 t + 60o )V。
2 U 3 = U12 + U 2 = 32 + 42 V = 5V
10-27 题图 题图10-27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流表A1的读数 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流表 所示电路中 为1A,A2的读数为 。问电流表读数 3等于多少? , 的读数为2A。问电流表读数A 等于多少?
解:由于电容电流超前电阻电流90°,三个电流成 由于电容电流超前电阻电流 ° 直角三角形关系, 直角三角形关系,总电流的有效值等于
10-24 题图 题图10-24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流i(t)=1cos(107t+90°)A。 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流 所示电路中 ° 。 求电压u 、 的相量。 求电压 R(t)、uL(t)、uC(t)、uS(t)的相量。 、 、 的相量
解:由电流i(t)的瞬时值表达式得到振幅相量 I m 由电流 的瞬时值表达式得到振幅相量 &
解:画出题图10-29(a)所示电路的相量模型,如 画出题图 ( )所示电路的相量模型, 题图10-29(b)所示。用相量形式的 ( )所示。用相量形式的KCL、KVL和 题图 、 和
& 相量形式的欧姆定律计算出电流相量 I ,并得到
瞬时值形式的电流i(t)。 瞬时值形式的电流 。
& US 7.07∠50o 7.07∠50o & I= A= A = 92.7∠128.7o mA = Z 15 + j 3.14 − j106.2 76.3∠ − 78.7o i (t ) = 92.7 2 cos(314t + 128.7o )mA
2 2
再根据相量形式的KVL方程求出电压相量 U 方程求出电压相量 & 再根据相量形式的
& & & U = U1 + U 2 = (− j 2 + 6.12 + j 3.54)V = (6.12 + j1.54)V = 6.31∠14.1o V
o & 得到瞬时值形式的电压u(t) 最后根据电压相量 U = 6.31∠14.1 V 得到瞬时值形式的电压
根据电流相位超前于电压90° 根据电流相位超前于电压 °,可确定该元件为电容 元件, 元件,其元件参数为
Im 2 0.25S 0.25 F = 5 ×10−4 F = 500 µF ωC = = S = 0.25S → C = = ω Um 8 500
(3) 求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
u (t ) = 8cos(250t + 60o ) V i (t ) = 5sin(250t + 150o )A = 5cos(250t + 60o )A
s
用相量形式的KCL方程求得电流 的有效值相量 I 方程求得电流i(t)的有效值相量 & 用相量形式的 方程求得电流
& & & & I = I R + I L + I C = (1.5∠60o + 15∠ − 30o + 15∠150o )mA = 1.5∠60o mA + (13 − j7.5 − 13 + j7.5)mA = 1.5∠60o mA
10-1 已知正弦电压和电流为 已知正弦电压和电流为u(t)=311cos(314t-π/6)V, , i(t)=0.2cos(2π×465×103t+π/3)A。( )求正弦电压和电流的 × 。(1) × 。( 振幅、角频率、频率和初相。( )画出正弦电压和电流的波 振幅、角频率、频率和初相。(2) 。( 形图。正弦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如题图10形图。正弦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如题图10-1所示 10
S R
10-26 题图10-26所示电路中,已知电压表V1的读数为3V, 题图 所示电路中,已知电压表 的读数为 所示电路中 V2的读数为 。问电压表读数 3等于多少? 的读数为4V。问电压表读数V 等于多少?
解:由于电感电压超前电阻电压90°,三个电压 由于电感电压超前电阻电压 ° 呈直角三角形关系, 呈直角三角形关系,总电压的有效值等于
求电流iR(t)、iL(t)、iC(t)、i(t)的相量。 求电流 、 、 、 的相量。 的相量
解:由电源电压uS(t)的瞬时值表达式得到有效值相量 & s 由电源电压 的瞬时值表达式得到有效值相量 U
& us (t ) = 1.5 2 cos(105 t + 60o )V → U s = 1.5∠60o V
2 I 3 = I12 + I 2 = 12 + 22 A = 5A = 2.236V
10-29 题图10-29所示电路中,已知 uS(t)=10cos(314t+50°)V。 题图 所示电路中, ° 。 所示电路中 试用相量法求电流i(t)和电压 试用相量法求电流 和电压uL(t)、uC(t)。 和电压 、 。
微分方程,并用相量法求正弦稳态电流 。 微分方程,并用相量法求正弦稳态电流i(t)。
解:列出题图10-11所示电路的微分方程 列出题图 所示电路的微分方程
di 2 + 200i = 200 2 cos100t dt
得到复数代数方程
& & j2×100Im + 200Im = 200 2∠0o
求解代数方程得到电流振幅相量
由电压相量得到正弦稳态电压
u c ( t ) = 1 0 co s(1 0 0 t − 4 5 o ) V
10-18
已知两个串联元件上的电压为 u1(t) = 2 2sin4t V
u2 (t) = 10cos(4t + 30o )V。试用相量方法求正弦
稳态电压u(t)=u1(t)+u2(t)。 稳态电压 。
解:由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得到以下结果: 由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得到以下结果: 电压振幅U 电压振幅 m=311V 初相ψ= -30° 初相 ° 电流振幅Im=0.2A 电流振幅 角频率 ω =2.922×106rad/s × 角频率ω=314rad/s 角频率 频率f=50Hz 频率
频率f=465×103Hz 初相 =60° × 初相ψ 频率 °
用相量形式的KVL方程求得电源电压 S(t)的振幅相量 U Sm 方程求得电源电压u 的振幅相量 & 用相量形式的 方程求得电源电压
& 和有效值相量 U S
& & & & & U Sm = U Rm + U Lm + U Cm = ( j100 + 104 ∠180o + 104 ∠0o )V = U Rm = j100V & & U = U = j 70.7V = 70.7∠90o V
10-4 已知正弦电压和电流为 u (t ) = 220 2 cos(314t − 50o )V , 求正弦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求正弦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i (t ) = 10 2 cos(314t − 90o )A 。(1)求正弦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说明它们超前、滞后的关系,画出波形图。 假设将正弦电压 说明它们超前、滞后的关系,画出波形图。(2)假设将正弦电压 的初相改变为零,求此时正弦电流的表达式。 的初相改变为零,求此时正弦电流的表达式。 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如题图10-4所示 所示 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如题图
U m 15 5Ω 5 ωL = = Ω→L= = H = 0.0125H = 12.5 mH Im 3 ω 400
(2)求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
u (t ) = 8sin(500t + 50o ) V i (t ) = 2sin(500t + 140o )A
ϕ = 50o −140o = −90o
u (t ) = 15cos(400t + 30o ) V i (t ) = 3sin(400t + 30o )A = 3cos(400t − 60o )A
ϕ = 30o − (−60o ) = 90o
根据电压相位超前于电流90° 根据电压相位超前于电流 °,可确定该元件为电感 元件, 元件,其元件参数为
用相量形式的欧姆定律求得电流i 、 用相量形式的欧姆定律求得电流 R(t)、iL(t)、iC(t)的 、 的
& & & 有效值相量 I R、I L、I C 。
; U s 1.5∠60o = = A = 1.5 × 10−3 ∠60o A = 1.5∠60o mA R 1000 & Us 1.5∠60o = = A = 15 ×10−3 ∠ − 30o A = 15∠ − 30o mA jω L j105 × 10−3 & = jωCU = j105 ×10−7 ×1.5∠60o A = 15 ×10−3 ∠150o A = 15∠150o mA
u (t ) = u1 (t ) + u2 (t ) = 6.31 2 cos(4t + 14.1o )V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