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应用举例-王后雄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喜林制
1.2 应用举例
教材知识检索
考点知识清单
1.解三角形应用问题的基本思路: 实际问题 → →实际问题. 2.解三角形应用问题的一般步骤:
(1)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3)建立数学模型,合理运用 求解,并作答.
要点核心解读
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问题中的名词、术语
(1)仰角与俯角:与目标视线在同一铅直平面内的水平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时叫 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时叫俯角,如图1-2 -1①所示,角α为仰角,角β为俯角. (2)方向角:从指定方向线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东c
45南(或东南方向),是指由正东方向向南偏,45o 如图1-2 -1②中.45o
=α
(3)方位角:从指北方向线顺时针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图1-2 -1③中的角.α
(4)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如图1-2 -1④中的角.α (5)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之比,即==
l
h
i i (tan α为坡比,α为坡角),如图1-2 -1④,
正确认识上述有关角的概念有助于正确地理解实际问题,是解斜三角形实际应用问题时不可缺少的知识.
2.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应用题常见的几种情况 (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三角形,这时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够条件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出其他三角形中的量.有时需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形中列出方程,解方程得出所要求的量.
(3)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后,涉及的三角形只有一个,但由已知条件解三角形时,需选择使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去求问题的解. 3.建模思想
解斜三角形应用问题时,通常都要根据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通过解这些三角形,得出三角形边、角的大小,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这种数学建模思想,从实际问题出发,经过抽象概括,把它转化为具体问题中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推理演算,得出数学模型的解,再还原成实际问题的解,用流程图可表示为:
4.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应用问题的解题步骤
(1)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准确理解应用题中的有关名称、术语,如仰角、俯角、视角、象限角、方位角等;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目的是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帮助我们进一步分析题意,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3)将要求解的问题归结到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通过合理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有关知识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正确求解,演算过程要简练,计算 要准确,最后作答.
5.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检验求解出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2)题中求解往往有精确度的要求,要合理选择近似值,并且为了避免误差的积累,解题过程中应尽
量地使用已知(原始)数据,少用或不用间接求出的近似值,必用时要按照近似诗算的规则取近似值 ; (3)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应用题时,往往数据较多,关系较复杂,因此在解答过程中,要做到算法简练、算式工整、计算准确,还应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
典例分类剖析
考点1测量高度的问题 命题规律
(1)把高度的计算问题放到三角形中求解. (2)利用正弦定理解决高度的计算问题.
[例1]某人在塔的正东沿着南
60西的方向前进40米以后,望见塔在东北方向,若沿途测得塔的最大仰角为,30
求塔高.
[解析] 依题意画出示意图如图l -2 -2,某人在C 处,AB 为塔高,他沿CD 前进,40=CD 米,此时
=∠DBF ,45o 从C 到D 测塔的仰角,只有B 到CD 最短时,仰角才最大,这是因为AB BE
AB
AEB ,tan =
∠ 为定值,要求出塔高AB ,必须先求B E ,而要求BE ,必须先求BD(或 BC).
[答案] 画出示意图如图l -2 -2.在△BDC 中,.135,30,40 =∠=∠=DBC BCD CD o 由正弦 定理,得
,sin sin DCB
BD
DBC CD ∠=⊥
.220135sin 0
ˆ3sin 40==∴
BD
在Rt △BED 中,.1530135180
=--=∠O
o
o
BDE
).13(104
2
622015sin -=-⨯
==∴O DB BE 在Rt △ABE 中.,30 =∠AEB
)33(3
10
0.-=
=∴ BEta AB (米). 故所求的塔高为
)33(3
10
-米. [启示] (1)依据题意画图是解决三角形应用题的关键.本例中,既有方位角(它是在水平面上所成角),又有仰角(它是铅垂面上的角),因而本例的图形是一个立体的图形,因此在画图时,要注意运用空间想象力进行画图. (2)由本例可知,方位角是相对于在某地而言,因此在确定方位角时,必须先弄清是哪一点的方位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方位角是一个动态角,在理解题意时,应把它看活,否则在理解题意时将可能产生偏差.
母体迁移 1.为了测量上海东方明珠塔的高度,某人站在A 处测得塔尖的仰角等于,5.75o
前进38.5 m 后,到达B 处测得塔尖的仰角为.0.80o
试计算东方明珠塔的高度.(精确到l m)
考点2 测量距离的问题
命题规律
(1)将距离问题归结到三角形的边长问题.
(2)利用正余弦定理可以求得两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 [例2] 在某次军事演习中红方为了准确分析战场形势,在两个相距为
2
3a
的军事基地C 和D 测得蓝方两支精锐部队分别在A 处和B 处,且=∠=∠BDC ADB ,30
,60,30
=∠DCA ,45
=∠ACB 如图1 -2 -3所示,求蓝方这两支精锐部队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