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的美术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精选10篇)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1b765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5.png)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精选10篇)篇1:美术教育教学论文一、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依据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是将其课程相互渗透,互相补充。
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于美术教学中,有利于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达到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一)初中美术学科的特点美术是一门艺术造型学科,也是视觉感官艺术。
美术教学都是以具体的感官形象为原型,形象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美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美术课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能够陶冶学生情感,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作用,近年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初级中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全面性等特点,特别是网络的发展。
网络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
首先,网络的资料是动态的,网络上的资料始终处于更新状态。
它总是最前沿、最流行的学习素材。
其次,网络资料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选择空间。
再次,网络资料是形象生动的,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学科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引向互联网,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三)学生的感官需求美术是具有审美艺术的视觉形象。
美术作品需要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
美术教学必须将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作为教具,为学生提供感官刺激,让学生产生审美体验。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那些价值昂贵的艺术品展示出来,或演示作品的制作步骤和作品效果,这样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远高于教师的讲解。
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信息,将枯燥抽象的美术审美教育变得生动有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优化了学习过程。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方法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可以实现教学统计和教学实施等各个教学活动的信息技术化。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教学设计1.美术学科是直观性、形象性强的学科。
在美术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利用网络搜集教学所需要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资料。
有关美术教育的论文
![有关美术教育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05ea9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b.png)
有关美术教育的论文美术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为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作出贡献,就不能把美术教育仅仅局限于绘画技能一个方面,美术教育还涵盖了很多内容。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美术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美术教育的论文篇一《谈美术教育的目的》摘要:教育目的,或曰教学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问题,是这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目的一旦确定,必将制约、影响着所有教育、教学行为的实施操作。
我国过去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以及高等美术教育,基本上是以技能训练作为主要内容,这种“纯绘画性目的”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所存在的一种巨大的片面性,就是从根本上把丰富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美术教育等同于一种单一性的艺术训练。
这无疑限制了美术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门类应该具有的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美术教育;心理;创造性;审美引言:我们应当树立一种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超绘画性目的”的现代美术教育观念,学校美术教育的具体任务和目标都应从此观念出发,并采取措施加以落实,从根本上树立起美术教育应有的地位,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正文:美术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为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作出贡献,就不能把美术教育仅仅局限于绘画技能一个方面,美术教育还涵盖了很多内容。
一、培养审美意识是美术教育的核心。
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鉴赏和创造教学来完成审美教育的,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端正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培养人的审美感觉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目标指向审美能力,并不排斥诸如“双基”、“观察”、“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理顺其中的主从关系。
在众多关系中,审美能力是纲其他能力是目,纲举才能目张;审美能力是皮,其他能力是毛,无论是绘画、工艺或雕塑的教学,只不过是提高审美能力的载体,诸等能力的培养应当视为达到审美目的的手段和媒介。
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
![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70a208ae53a580216fcfe26.png)
浅论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审美也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审美能力并不是先天就具有的,而是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培养、锻炼才能得到。
少年儿童对美有着极为热切的认知、感受的欲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到美。
学校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审美兴趣、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塑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我谈谈以下几点看法:一、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是比较困难的。
一般看到好的美术作品,学生大都会说“好”、“美”,好在哪里就不能具体说了,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主动捕捉强烈的第一印象,激发其心灵深处美的感受,把握作品的意境。
其次可帮助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象、情节,特别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如蒙娜丽莎的神秘的微笑等等,以此为突破口。
由于古今中外留下来的美术作品浩如烟海,要让学生在这艺术的海洋中受到美的熏陶,先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美术分类,但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不要单讲技法,把学生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
一位学者曾经感慨说:“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刃,教得多了,学生极易成为教育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
”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长久以往,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偏离了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少数的美术家,不是专门传授绘画技艺的教育,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
让学生参加美术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用来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
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
美术教学审美修养论文
![美术教学审美修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2ac9d3aa00b52acfc7caff.png)
美术教学审美修养论文摘要:为了开拓学生们的眼界,教师或家长在休息天、假期里可以带学生去看画展,博物馆看文物展,这样与艺术品零距离接触可以实现受教者的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主动提高了自己的审美修养。
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奠定美术创造的重要途径。
如果说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发挥之中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让学生懂得更多的道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一、美术欣赏要注意的几个方面1、欣赏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并不是每个艺术品都能被人们所接受,也并非所有的受教者都能获得相同的感受。
受教者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文化程度不同,接受能力、审美情趣、受教层面就不同。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它祥和、谐美的意境,神秘莫测的微笑,使人们静心自省,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热爱和追求。
然而,性格禀赋的不同也会导致艺术接受的差异性。
孔子曾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在受教者的欣赏过程中,流连险山奇峰的是性格雄奇勇敢者;驻足高山流水的是清纯天真者;畅怀大河广漠的是苍凉雄浑者。
不同的艺术风格的作品使不同性格的受教者产生共鸣,受教者的接受出现不同的层次、差异性和多样性正是提升个性化的审美修养的内因,进而才会有不同的美术创新。
2、欣赏客体的不确定性和含糊性。
艺术品不是客观世界的精确对应物,它的形象体系和意义结构中具有不确定性以及空白点可以激发、召唤受教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审美趣味去补充、确定,进行想象性的再创造。
因此,导致艺术教育的施教者所创造的艺术作品会以不同的方式在艺术接受过程中被解读,形成对同一艺术作品的不同审美结果。
因为艺术作品所传达的不确定性和含糊性,即没有一个标准去欣赏某艺术品,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去解读艺术品,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不同的共鸣点。
美育的意义议论文800字
![美育的意义议论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85c1227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c.png)
美育的意义议论文800字美育的意义引言:美育,即美术教育。
通过美术教育,我们能够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不仅能够让他们体验艺术的美感,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点1:培养审美情趣美育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一个人对于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通过美术教育,孩子们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了解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和风格,从而培养出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和审美品味。
有了良好的审美情趣,孩子们不仅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还能够在生活中更加敏感地感受到美的存在,并将这种美呈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论点2:提升艺术修养美育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提升孩子们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一个人对艺术的知识、理解和鉴赏能力。
通过美术教育,孩子们能够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的作品等,从而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一些绘画技法和艺术表现手段,提升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孩子们的艺术修养得以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作出高水平的艺术作品。
论点3: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美育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绘画是一种自由表达的方式,它能够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在纸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世界。
通过美术教育,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到如何运用各种绘画技法和色彩运用,还能够培养出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和想象力的发挥,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通过绘画表达出来。
这样的过程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艺术创作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结论:美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一批艺术专业人才,更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感受到艺术的美,通过艺术的启迪和熏陶,让他们成为一个有情趣、有修养、有创造力的人。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0篇)(优秀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0篇)(优秀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567c0c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1.png)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0篇)(优秀论文)1. 美术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本文探讨了美术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我们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研究和欣赏美术。
2. 美术教学与学科融合本文研究了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我们提出了一些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如将美术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学科综合素质。
3. 美术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本文探讨了美术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
我们通过实践研究发现,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等能力,并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4. 美术教学中的艺术鉴赏教育本文重点研究了美术教学中的艺术鉴赏教育。
我们介绍了一些有效的艺术鉴赏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5. 创意素质的培养与美术教学本文讨论了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意素质的培养。
我们探索了一些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表达个性等,以帮助学生在美术研究中发展自己的独特创意。
6. 小学生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本文研究了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我们认为美术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媒介,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我们探讨了一些引导学生表达情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7.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艺术创作教育本文聚焦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艺术创作教育。
我们介绍了一些有效的艺术创作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8.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本文研究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
我们认为通过将美术教学与游戏化元素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我们介绍了一些游戏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研究和体验美术。
美学美育论文3000字
![美学美育论文3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59690f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1.png)
美学美育论文3000字摘要: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美育的重要手段,作为高校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美育,并把美育贯穿于美术教育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美术教育中融入地域特色文化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一个大学生的社会担当,以高品质的艺术作品弘扬社会正气和中华美德。
关键词:美育;高校;美术教育一、高校美育的重要性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对学前阶段、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美育工作做出了顶层设计。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精英的重要阵地,应该把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推行美育是高校现阶段发展的重要决策之一,在对学生自身审美能力提高、拓展眼界和想象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另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在事业方面的发展。
二、高校美育中存在的问题早在1919年,蔡元培先生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一文里就指出,国民精神塑造、文化进步和社会变革都亟待美育的发达,“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2]。
然而,虽然很多年前已经提出素质教育的口号,但由于没有相关的硬性考核指标,美育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处于教育体系的边缘。
当前,高校美育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校师生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高校办学指导思想中强调以人为本,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受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的影响,导致多数高校非常重视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在各种教学改革活动中,更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实用主义。
中学美术审美教育内容论文
![中学美术审美教育内容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77b7dd76f1aff00bed51e70.png)
浅谈中学美术审美教育的内容【摘要】根据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中学美术新教材的编写也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注意到了美术的基础文化教育作用,涉及造型艺术、绘画技能、服装设计等各个领域,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
我们归结出中学美术审美教育包括培养学生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审美创造力,以及引导中学生感悟形式美。
【关键词】中学美术;审美教育;内容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
”(《教育大辞典》艺术条目)这个定义虽然未必全面,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对我们讨论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有启发的。
所以,今天许多人仍然主张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与蔡先生的观点是相通的。
必须纠正认为审美教育就是“艺术教育”的错误观点。
艺术固然比较集中比较典型地表现了生活中的美,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判断和审美理想,但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并不限于艺术。
“自然美、社会美,特别是社会美,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其作用是不应低估的。
”(陆广智《基础美学》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共同纳入美育的范围,把三者结合起来;而艺术教育在三者之中自然承担首当其冲的作用。
一、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趣味自然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自然界所蕴藏的美是无穷的,从植物、花卉、动物、人类以及所有的自然形象中,我们都会发现许多新奇而又极其美丽的形和色的存在。
它不仅让学生开阔心灵,陶冶美的情操,还增长科学知识,培养探索精神。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带领他们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感知、领会大自然中的一切,在心灵深处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工作中,经常有可爱的学生与我聊天,而较多的话题竟是问我喜欢赵某某、苏某某等歌星吗;喜欢吃肯德基还是麦当劳,老师你穿的鞋是什么牌子的……我如实回答:我喜欢抒情的轻音乐,我喜欢吃面条,我……学生以一种怪异的眼神打量我,而我突然产生的一种莫大的疑惑,如今的孩子怎么了?我又怎么了?许多孩子只知道歌星的声音、影星的脸蛋甜美,只知道肯德基、麦当劳的香美,只知道……于是乎,“红毛”、“黄毛”成了一种时髦,假期中,更有许多中学生忙于整容,让自己着装、外表可接近酷哥、靓姐。
美术教育为主题的毕业论文
![美术教育为主题的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d2c8e0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3.png)
美术教育为主题的毕业论文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整个美术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工作的根本课题,是整个美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美术教育为主题的毕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美术教育为主题的毕业论文篇一《浅谈乡镇小学美术教育》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教育事业投资的不断增多,乡镇学校的办学条件已有了较大改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已经逐步走进课堂。
在全社会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乡镇学校紧跟步伐,素质教育在乡镇学校得到相对有效的开展。
关键字:乡镇小学;美术教育;师资缺乏;教育资源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实施途径,是把美术本身作为教育的媒介,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教育。
而且,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是其它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
因此,怎样更好的开展美术教育值得我们探讨研究。
本人在乡镇小学校从事美术教学有九年了,粗略地了解乡镇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发现在乡镇小学美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在此笔者尝试分析一下乡镇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些问题和解决的策略。
一、影响乡镇小学美术教育的诸多因素1、社会对美术教育的认知不足。
现在的中考、高考可能决定着学生一生的命运,从学校领导到基层老师再到学生家长,都存在着重视主科,轻视副科的认识,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数学、语文、英语等文化课的学习上,而忽视或者不了解美术教育对德育、智育的辅助作用。
我做过这样的调查:我询问过很多学生家长“您认为学习美术对孩子有什么帮助?”很多家长说不知道,有一部分家长说,学习美术看看孩子有没有天赋,有天赋就培养培养,看看将来上大学能不能考个美术专业。
这样的答案很明显,学生家长对美术教育的功能一点也不知道。
他们普遍认为孩子读书就是为了学文化、考大学,美术也不考试,学的好不好无所谓,甚至开不开这门课程都没意见。
有美术天赋的孩子在乡镇学习生活,他的天赋往往是被埋没的,即便是家长知道自己孩子具有这样的天赋,也很难能培养起来。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汇总13篇)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汇总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380bb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6c.png)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汇总13篇)摘要: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关键词:绘画、梵高、中国建筑、鉴赏一、对绘画的鉴赏就像梵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
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
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
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
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
《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
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
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我更爱看窗外那一片向日葵,爱看她们在阳光下开出灿烂的笑容。
我不敢展示真正的我,我也不知道真实的我是什么样。
在向日葵面前,我有一种自信的感觉,展示着那个成功、全新的我;我在看见向日葵时,心里总有种暖洋洋的感觉。
我看见梵高背着画夹,在向日葵丛中专心致志地画着那幅热情奔放的向日葵。
我看着向日葵明朗的脸,眼睛一亮。
关于美术教育的毕业论文(最新4篇)
![关于美术教育的毕业论文(最新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88eee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e.png)
关于美术教育的毕业论文(最新4篇)由于种种原因,美术教育仍然是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作为美术教师应更新观念,齐心协力提高美术教育的地位和质量,为提高全民整体素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山草香整理了4篇关于美术教育的毕业论文,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美术教育毕业论文。
《美术教育策略》[摘要]美术教育是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学,在教学中老师是发挥传道授业的启蒙家,因此,如何教好每一节课,都事关学生美术素质提高。
[关键词]美术教育策略教师技能素质多元美术文化1.简论美术教育美术课堂教学是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
美术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美术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材安排,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素质教育活动,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方式主要有:教师的讲述,提问,师生之间互动中的交流与讨论,技能训练,课堂展示等。
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扩展为课内与课外,室内与室外,校内与校外等多种渠道,多角度的进行,新型的课堂是教师展示魅力的舞台,是教师体现价值的场所,也是教师生命飞扬的地方,同时,课堂还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唤醒学生潜在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场所。
我们在讨论教堂教学的成功率和有效性的时候,始终强调的是教师在有个性的课堂教学中能否让学生获得了知识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成功率和有效性目标追求是取决于教师的课堂里的教学智慧,课堂里的智慧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精神,专业素养,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过程与辅导方式的选择,以及偶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调动一切手段,提高学生美术能力青年学生的艺术发展,应视为是个体身心素质继续发展的过程随着青年学生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艺术阅历的逐渐提升,他们的艺术创作也会自然向前发展,美术教育的目的仍以素质教育为准则,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即提高审美修养,培养创造精神和能力,发展多元美术文化。
一直以来,许多教师都把美术教育重点放在解决专业写实技能方面,把教育研究的重心放在解决专业素描学习问题上,其结果导致美术教育的路子越来越窄,对学生成长也并无益处。
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
![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bbcf1d3ce2f0066f53322cf.png)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它的主要任务不仅是传授美术知识和训练美术技能,而是通过学生内心达到审美状态,让学生走进一个最真实、最丰富的情感世界,沉浸在最美好的情感激荡之中,使各种潜能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审美教育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美术课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是进行美育的基本途径,而审美教育则是美术课的目的。
审美教育不仅是美术知识和技法的传授,更多的是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培养美的情趣、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促进人格完善的过程。
一、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促进审美教育1.在美术课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审美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训练人们的感觉器官,使人们有一双会看形式美的眼睛和会听音乐美的耳朵,使人们能善于发现美和感受美。
在美术课上注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学习行为养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2.在美术课上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美好的课堂氛围,本身就是对学生美好情感,美好心灵的培养,这对于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它涉及到美育的实质和根本。
营造美好的课堂气氛,要做到两点:一是师生的配合与沟通。
教师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并适当运用幽默调节课堂气氛,才会有美好的课堂氛围,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是要轻松,只有在轻松的状态下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识,教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如初二年级下学期的《我们爱和平》一课,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我先在主屏幕用热烈的背景色彩展示“我们爱和平”字样,背景音乐是天籁之声般的童声合唱《欢乐颂》。
优美的音乐,既渲染出美好的艺术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又调节了学生情绪,让学生感受和平的美好的同时,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欲望,而学生的感受将非常深刻。
当然课堂有一个良好的秩序只是形式美的基础,教师怎样组织教学是形式美的重点。
美术教学论文(精选5篇)
![美术教学论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188300360cba1aa911da3a.png)
美术教学论文(精选5篇)随着美术新课标的实施, 国家对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因此, 美术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 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才能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促进美术教学改革。
一、仔细讲解绘画步骤, 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美术创作的过程是有一定步骤的。
首先, 要从欣赏入手, 再按照静物速写、风景速写、人像速写、动态速写、主题性速写这一顺序进行由浅入深的创作。
初中生对于速写并不感到陌生, 虽然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 但是并不细致, 同时也欠缺主观情感表达能力。
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 他们的笔法往往比较简洁, 绘画生动活泼,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用有趣的图画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是初中生难能可贵之处。
作为初中美术教师, 我们一定要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 发挥学生的优势和长处, 引入多样化教学手段, 给学生讲清楚绘画的具体步骤,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实际上, 速写的题材与内容都非常丰富, 可以画静止物体, 如:文具、书包、花盆等, 也可以画人物, 如:家人、朋友等, 还可以画大自然景物, 如:大树、鲜花、小桥、房屋等。
速写的基本步骤如下:一是从整体上看实物;二是观察实物, 找出基本特征;三是找到最佳的入手之处;四是依次绘画;五是对整幅画进行补充和修改, 最终完成一幅画。
由此可见, 贯穿速写画始终的就是两个字观察, 每一步都离不开观察, 观察力强的学生必定能画出优秀的作品。
又如, 在画人物画时, 学生应先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形体和动态, 这几根线就是主线, 然后再画出其余次线。
在人物画像中, 只要是贴近人体结构的线条就是实线, 一定要画得准确;只要是不贴近人体结构的线条称之为虚线, 要画得生动与流畅, 加强画面的节奏感。
还有一种速写方法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绘画, 先从大的形块入手, 可以画得比较有情趣、比较生动。
此外, 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人体的解剖结构, 以免在形体结构上发生错误。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小学(汇总6篇)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小学(汇总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25af1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3.png)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小学(汇总6篇)篇1: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一、中小学美术教育中设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1.社会与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促成了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对设计意识培养的重视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最快的时代。
进入21世纪,这种速度在进一步加快,科技进步给经济、政治和文化带来了一系列深刻变革。
然而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与教育息息相关,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国民素质,重视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手段。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教育革新,当代中国教育发展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冲击。
学校把美术学习当作纯粹的技能技巧训练,教学侧重于绘画与制作的技能性问题,过于注重接受性学习的做法,使学生缺乏主动的审美体验和探究活动过程,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目前,随着现代设计在我国蓬勃发展,过去那种轻设计、重美术的现象有所改变。
在国内中小学教育中,美术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和身心发展,设计意识培养在美术教育中已经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随着课程的进行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设计意识培养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教育价值。
2.设计的自身发展透过人类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难发现设计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1世纪是设计的时代,设计的发展,离不开设计教育的研究。
被誉称为“工业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早在19世纪就倡导设计事业必须与社会发展需要密切关联。
设计教育是具有强大延伸性的工具,不仅仅丰富了自身人才的塑造,也大大拓宽了其他职业范围人才的培养。
美国学者西蒙教授认为设计科学是一门区别于技术与艺术第三类知识体系,英国设计泰斗艾克博士也认为设计是培养人们思维模式的第三种科学,国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同样认为设计是人类的第三种智慧。
我认为,理想的设计教育过程,学生的兴趣应该是老师关注的焦点,这是最有效的学习动力。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论文(3篇)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73f1f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2.png)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论文(3篇)在研究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接触论文,通过撰写论文来探讨问题和推进学术研究。
那么,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我们将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绘画课和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而欣赏则是将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内化、升华的必修课程。
在欣赏中,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间互相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培养和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
最终达成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展欣赏的教学研究。
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和欣赏惯,选择适宜的欣赏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够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油油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让他们感到喜悦,乐于接受。
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面前,儿童只会对彩色图片反应强烈。
在欣赏过程中,儿童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见闻和对画面产生的联想来评判作品。
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为自己的范本。
因此,教师在欣赏教学的不同组织形式中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
专题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形式,它围绕某个欣赏课题展开整堂欣赏。
比如小学美术第11册第1课《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就是关于“官殿、宗教建筑、园林”的整堂专题欣赏课,还有《中国画》、《外国儿童美术作品欣赏》等等。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中,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看作品图片,然后一讲到底,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研究效率。
初中美术教育中审美教学论文
![初中美术教育中审美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03a106844769eae009edde.png)
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学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审美的角度却是多方面的,而美源自于艺术。
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正确地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
美术课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它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方式。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该如何在美术教育中进行审美教学呢?一、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是一种独特的课程,它可以用独特的线条、精美的画面以及对生活的体验来陶冶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分为课堂内和课堂外两种形式。
在课堂内,应抓住美术作品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等,使学生通过这些形式美,构成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
在初一年级《剪纸》的教学中,我从介绍“剪纸”的历史以及文化内涵入手,然后通过选择不同造型又有特殊意义的“剪纸”,如“吉祥剪纸”、“如意剪纸”、“同心喜”等让学生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剪纸”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与我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深刻意义,此后再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剪纸”的不同寓意,探讨“中国剪纸”的形、意与结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看到美、发现美、追求美,在脑中构成美,在手中表现美,弘扬了民族文化,提高了审美能力。
在课堂外,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秀美景观,领略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丰厚的传统文化,了解浓郁的风土人情,扩大学生的视野,从中感悟到一种自然美和生活美。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使之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提高审美情趣,让他们贴近生活、发挥想象、自由创作,调动其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之充分表达他们关心生活、创造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情感。
二、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审美艺术欣赏包括人们的感官接触到艺术作品产生审美愉悦: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审美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教育的美术教育论文
一、审美教育是美术教育基础
美术教育就是以教授学生美术知识、美术技能为目的,传播美术文化。
并以美术为媒介,通过教学,是对学生审美水平、道德情操、想象力
与创造力的培养过程。
它包含了国画、素描、油画,还有工艺品、雕塑、建筑知识的技能培养,以及所有能够和视觉相关的艺术作品。
也
包括看不见的风俗习俗。
提升审美意识是通过审美教育这种方式来实
行的审美教育就是通过一些方式,传授审美知识,把当代审美观点,
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实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对美的理解,提升学生对
美的思考,使他们成为有审美观点的人,传授审美知识,更要美化学
生的心灵、语言、行为做为根本目的。
使得学生全面发展。
而作为教
育的重要部分,审美教育的教学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
审美
教育与美术教育的教育方式是尤为不同的,一个是自带着欣赏的,一
个是灌输式,强制性的[3]。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毫利益性。
美术能够直接反映人的生活,以及人在生活中的思想、感情、生活等等。
要想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都离不开审美教育,它
就是在艺术创作以及欣赏的首要前提。
也就是说审美教育是美术教育
的前提。
二、审美教育的现状理解思考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传统文化也在持续翻新,而审美教育在这
种大环境的影响下,越来越重要,人们的审美意识越来越强。
对审美
教育也日益注重,跟风现象严重,这也使得很多人走向了误区:
(一)审美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随从这种状况在我国教育的体系中是一种
长期存有的。
孔子提出“师教”,从表面看是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
而实际就是为儒家思想“忠君爱国”而服务,美育与德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德育有一定标准,教育方式就是传统的灌溉式,主要就是对错的
判断,是规范学生行为准则,也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标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而审美没有一定的标准,它更主观,注重培养学生
对的审美的观点与创造力。
但是他们又是紧密联系的:美育能够陶冶
情操,预防心理疾病;德育对美育有一定的促动作用,如果美育要起到
净化心灵的作用,也是需要理论性审美对象为载体,美育与德育,他
们在拥有共同特征的时候,还存有自己的特性,也在一定水准上互相
影响。
(二)审美教育=智力教育美术教育是指老师通过审美载体,潜移默化
的对学生实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对美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美的思考,使他们成为有审美观点的人,传授审美知识,在审美过程里掌握审美
知识,并总结出自己的审美观点,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智力往
往是培养理性水平,它是学生从主观走向客观,可见,智力教育就是
培养学生从主观走向客观的过程,使其逻辑思维形成。
而审美教育更
趋向于感性的培养,也就是通过当代审美的观点,使学生因为理性的
知识走向感性的理解,最终美化学生的心灵、语言、行为。
所以,审
美教育=智力教育的观点是错误的。
审美体验包括审美的直觉、联想和想象,而这些情感中又和审美评价
互相联系、互相参透。
联想有一种事物而想起类似的记忆,主要与情
感记忆相联合。
而在审美过程里经常回发生这样的联想,也就使审美
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
而想象就是以审美直觉和联想为基础,创造
出一种全新的形象,这个全新的形象在客观上是并不存有的,他是虚
拟的,他出现的动力就是人的情感。
这个过程是时艺术创造的过程,
而个人的审美意识和体验就在持续提升。
三、结束语
而美术教育也应持续更新、持续创新,并对新的学术研究实行持续的
探索,跟上时代的步伐,持续收集新的一些学术思想。
把当代审美观点,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实行审美教育,提升学生提升欣赏水平,使他
们成为有审美观点的人,从而达到个体、社会与自然和谐统一。
审美教育的美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