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合集下载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鼓膜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它通过穿刺鼓膜将中耳内的积液排出,从而减轻炎症和症状。

在进行鼓膜穿刺术的过程中,临床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预防感染,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本文将重点介绍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希望能够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术前护理1. 与患者沟通:在进行鼓膜穿刺术之前,护士应当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告知手术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注意事项等。

也要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顾虑,尽量减少其紧张和恐惧情绪。

2. 术前准备:在术前,护士需要帮助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清洁耳朵周围的皮肤,准备好相关用具和药品。

还要确保患者在手术前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完成相关的术前检查。

3. 安全措施:在术前,护士需要对手术室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清洁、消毒和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品。

还要对麻醉药物和手术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

二、术中护理1. 协助医生:在鼓膜穿刺术进行过程中,护士要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包括递送器械、固定患者的头部姿势、协助止血等。

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中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2. 疼痛管理:在进行鼓膜穿刺术时,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有效管理,包括在术前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术中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慰,术后进行疼痛评估并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

3. 预防感染:在术中,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器械和环境的无菌状态。

还要对患者进行皮肤消毒,并密切观察手术伤口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症状。

三、术后护理1. 监测观察:在鼓膜穿刺术结束后,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包括生命体征、疼痛程度、术后出血和感染等情况。

还要及时记录相关的观察数据,并进行术后指导和宣教。

2. 术后康复:在术后,护士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包括指导患者正确的休息和饮食,注意术后伤口的护理,避免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

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p a n i c t h e r a p y t r e a t i n g s e c r e t o r y o t i t i s me d i a . Me t h o d s 8 6 c a s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s e c r e t o y r o t i t i s me d i a t r e a t e d i n o u r
L I U Y o n g WANG Z h i - g a o S ONG Xi a o — — q i u Z HE NG Pe i — — q i HU ANG L i n
T h e T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Ho s p i t a l o f Yo n g f e n g C o u n t y i n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 Yo n g f e n g 3 3 1 5 0 0 , C h i n a
研 究组 在此 基础上联 合地 塞米 松鼓 室注射 治 疗 , 分析 两组患 者 的临 床疗效 。 结果 研 究组 总有 效率 为 9 3 . 0 2 %, 明
显高 于 对照 组 的 6 9 . 7 7 %, 两 组差 异 有统 计学 意 义 ( P < O . 0 5 ) 。 结论 鼓 膜穿 刺联 合 地塞 米松 鼓 室 注 射治 疗分 泌性 中耳 炎 , 疗效 显著 , 值 得 临床推 广应 用 。 【 关 键词 】 鼓膜 穿刺 ; 地 塞米松 ; 分 泌性 中耳 炎 【 中图分 类 号】R 7 6 4 . 2 1 【 文 献标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1 6 7 4 — 4 7 2 1 ( 2 0 1 4 ) 0 2 ( c ) 一 0 0 5 7 — 0 3

鼓膜穿刺抽液后鼓室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

鼓膜穿刺抽液后鼓室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

鼓膜穿刺抽液后鼓室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鼓膜穿刺抽液联合股室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40例。

两组均行鼓膜穿刺抽液术,对照组术后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曲安奈德鼓室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鼓室压、语频气导听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鼓室压高于对照组,语频气导听阈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鼓膜穿刺抽液联合鼓室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听力。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抽液;鼓室注射治疗;曲安奈德[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ympanic membrane puncture and intrafemoral injection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n the treatment of secretory otitis media.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secretory otitis media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40 case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groups. Both groups underwent tympanic membrane puncture and drainag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ral glucocorticoid treatment after surger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njection to the tympanic cavity.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ympanic pressure and speech frequency air conduction threshol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group had high tympanic pressur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peech frequency air conduction hearing threshold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tympanic membrane puncture and intratympanic injection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secretory otitis media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earing of patients.[Keywords] Secretory otitis media; Tympanic membrane puncture; Tympanic cavity injection therapy; Triamcinolone acetonide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疾病,以中耳常含乳突腔内形成积液、听力下降、鼓膜完整为主要特征。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穿刺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并腺样体肥大的疗效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穿刺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并腺样体肥大的疗效
噪声 暴露 史 、 部外 伤 史及 耳聋 家族 史 等 。 头
1 2 治 疗 方 法 .
治愈 : 临床 症 状 消失 , 鼓膜 正 常 , 音测 听正 常 纯 范 围 , 室 图 A 型或 As型 ; 鼓 有效 : 症状 消 失或减 轻 ,
实用 临 床 医 学 2 1 0 0年 第 l 卷 第 1 l 0期
P a t a l i l d c e 2 1 , o 1 , o 1 r ci l i c c C n a Me i n , 0 0 V l 1 N 0 i

81 ・
鼻 内镜 下 腺 样 体 切 除 联 合 鼓 膜 穿 刺 治 疗 d J 分 泌 性 中 耳 炎 并 腺 样 体 肥 大 的 疗 效 xL
示 : 膜完 整 内陷 、 动 度差 、 泽 暗淡 或 呈 暗黄色 , 鼓 活 色 标 志 不 清 , 可见 液 平 面 或 气 泡 。 听 力 检 查 示 : 导 并 传
素 1 。 周
1 3 观 察 指 标 . 观察 4 5例 ( 4耳 ) 儿 治 疗 后 有 无 并 发 症 发 生 8 患 及 临床疗 效 等情 况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I 一 般 资 料 .
的接 有玻璃 管 的橄榄 头 , 一端 塞 紧外耳 道 口 ; 另一 端 通 过橡 胶 管接 电动 吸引 器 , 动 吸引器 后 , 室分 泌 开 鼓
物 被 吸 出 ,问 断 吸 引 l 0~ 2 S o ,负 压 一 般 在 2 0mm ( 0 Hg 1mm 一 0 1 3 k a 以 内 , 血 性 Hg . 3 P ) 有 渗 出 者 停 止 吸 引 , 下 吸 引 头 。术 后 常 规 应 用 抗 生 取
口腔 导人 , 将肥 大 的腺 样 体 全部 切 除 , 后 鼻 孔 、 使 鼻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原则为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及病因治疗。

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抗生素治疗、类固醇激素药物等病因治疗。

针刺治疗。

加强身体锻炼,防止感冒。

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一、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1、鼓膜穿刺抽液:成人用局麻。

以针尖斜面较短的7号针头,在无菌操作下从鼓膜前下方刺入鼓室,抽吸积液。

必要时可重复穿刺,亦可于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2、鼓膜切开术:液体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小儿不合作,局麻下无法作鼓膜穿刺时,应作鼓膜切开术。

手术可于局麻(小儿须全麻)下进行。

用鼓膜切开术。

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前下象限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注意勿伤及鼓室内壁粘膜,鼓膜切开后应将鼓室内液体全部吸尽。

3、鼓室置管术: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胶耳;头部放疗后,估计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发起人应作鼓室置管术,以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复功能。

通气管留置时间一般为6-8周,最长可达半年至1年。

咽鼓管功能恢复后取出通气管,部分病人可自行将通气管排出于外耳道内。

4、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可用1%麻黄碱液或与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交替滴(喷)鼻,每日-4次。

5、咽鼓管吹张:可采用EARPOPPER 咽鼓管吹张器、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或导管法。

尚可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泼尼松龙,隔日1次,每次侧1ml,共3-6次。

二、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如腺样体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手术,鼻息肉摘除术等。

扁桃体特别肥大,且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有关者,应作扁桃体摘除术。

三、抗生素或其他合成抗菌药:急性期可用如头孢拉定0.5g,4次/d;氧氟沙星0.1-0.2g,3-4次/d.小儿可用氨苄西林50-150mg/kg.d,给以:或羟氨苄西林口服,0.15g,3次/d,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美特酯0.25g-0.5g/次,2次/d,小儿10mg/kg,2次/d.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致病菌抗菌作用较强,可用于对其他抗菌药物不敏感者。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和临床意义目的探究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方案的优势和临意义。

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9 例(88 耳),按患者或其监护人意愿分成两组,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和定期随访,对治疗后耳的听力及其他相关症状的改变进行评价,以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出院后随访1~6 个月,试验组治愈21耳,治愈率48.8%,试验组治疗痊愈15耳,治愈率为33.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有差异。

结论鼓膜穿刺联合鼓室注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良好的方法。

關键词:中耳炎;分泌性;穿刺治疗目前我国分泌型中耳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人和儿童均为易感人群,长期性的分泌性中耳炎可间接导致听力损害、患儿语言发育受限及增加中耳炎发作的危险。

即积极合理的联合治疗对此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9例(88 耳),其中男性38 例(52 耳),女27例(36耳);年龄9~45岁,平均(31.47±6.13)岁;病程3~24个月,平均(12.73±4.19)月。

对照组35例45耳采用单孔鼓膜穿刺结合常规药物局部给药或者口服进行治疗,观察组34例43耳患者用鼓膜双孔穿刺结合鼓室注药和外用或口服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临床症状主要为耳鸣、耳闭塞感、耳痛。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上差异无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用一个孔鼓膜穿刺抽液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具体过程:首先对患者的外耳道皮肤进行碘伏擦拭消毒,然后将在 1.0%丁卡因中浸润过得棉签贴于患者鼓膜上5~8 min,进行麻醉;麻醉结束后采用5号细长型针进行穿刺;穿刺针进入鼓室后,导入注射器针头,用注射器抽搐内部积液,抽尽积液后,拔出针头。

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药物,包括鼻剂滴鼻,口服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同时口服广谱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药物治疗1w为1个疗程,患者手术结束后服药1个疗程后复查,效果欠佳者可重复以上过程进行第2次治疗。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鼓膜穿刺术是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方法,对于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方法缓解病情的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

1. 术前准备: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解释手术的目的、步骤和可能的风险,以获得患者的同意。

护士还需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全身情况,排查是否有禁忌症,并记录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

2. 手术室准备:护士需要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器械、药物和消毒物品,并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确保手术台、手术灯和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将所需的器械按照需要放置在手术台旁边,以供医生使用。

3. 患者安全:手术前,护士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手术对象与手术申请单一致。

术前检查包括对患者麻醉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4. 麻醉管理:鼓膜穿刺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护士需要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操作。

在注射局部麻醉前,护士需清洁患者的耳道,以减少感染风险,并告知患者注射时可能的刺痛感。

5. 手术操作:护士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协助医生,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在手术开始前,护士应准备好手术器械,并迅速递交给医生。

术中,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发现异常状况及时与医生沟通,以确保手术安全。

6.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士需要将患者送至恢复室,并继续对患者进行观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护士还需要给予患者相关的饮食、活动和用药指导,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7. 并发症监测: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并监测并发症的出现,如感染、出血和过敏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8. 宣教和随访:护士需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的宣教工作,解释手术后的护理要点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并定期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需要护士密切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操作,并在术后进行全面的护理和随访工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鼓膜穿刺术是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手术,通过刺破鼓膜,将中耳内积液抽出,有助于缓解炎症和减轻患者的症状。

在进行鼓膜穿刺术的临床护理中,护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针对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展开阐述。

一、术前准备1. 了解患者情况:护士需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过敏史等进行了解,尤其要关注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使用抗凝药物、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

2. 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情绪,护士需要进行心理干预,保持良好的沟通,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紧张情绪,增强患者的合作意愿。

二、手术室护理1. 设备准备:在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齐全的前提下,护士要注意对手术室的无菌环境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 协助术前准备: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术前麻醉、消毒、局部麻醉等操作,保障术前准备的顺利进行。

三、术中监护1. 术中护理:护士在手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意外情况,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 协助医生操作:协助医生进行鼓膜穿刺术的操作,如递交手术器械、保持手术区域的无菌环境、及时通知医生患者的情况变化等。

四、术后护理1. 观察疗效:术后护理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是否有听力改善、疼痛情况、鼻腔分泌物的情况等。

2. 预防并发症:术后护理要特别关注患者是否出现感染、出血、晕厥等并发症,及时进行处理和护理。

3. 心理护理:术后护理中护士要进行及时的心理护理工作,解除患者术后的不适感,提醒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并且鼓励患者遵守医嘱,配合恢复期的护理措施。

五、宣教指导1. 术后护理指导:向患者和家属介绍鼓膜穿刺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休息、饮食、饮水、避免剧烈活动等,并且教育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

2. 随访指导:随访患者的情况,对术后的康复情况进行询问,了解患者的饮食、作息、恢复情况,并对患者和家属的疑问进行解答。

六、安全措施1. 检查药物过敏史:在进行手术前,护士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过敏史询问,了解患者对局部麻醉药物、消毒药物等的过敏情况,避免因用药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
鼓膜穿刺术是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通过穿刺鼓膜将中耳内的积液排出,缓解炎症和疼痛症状,恢复听力功能。

作为临床护士,我们应该了解鼓膜穿刺术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措施,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一、准备工作
1.手术室内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如手术钳、勾刀、吸引器、麻醉药等。

2.检查患者的耳道,必要时用灯片检查内耳,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情况。

3.给患者解释鼓膜穿刺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解答患者的疑虑和担忧。

4.向患者介绍手术程序和可能的不适感,让患者保持镇静和配合。

二、手术操作
1.将患者安置在手术台上,用消毒药物清洗外耳道和听道,使其干燥。

2.给患者局部麻醉,使其听觉神经麻痹,减轻局部疼痛。

3.在鼓膜上标记出穿刺点,准备好手术钳和勾刀,进行鼓膜穿刺。

4.将穿刺针缓慢刺入鼓膜,当感到抵抗时停止,使用勾刀扩大刺孔,使积液排出。

5.吸除积液,用棉纱栓塞止血,观察出血情况,必要时用药物止血。

三、术后护理
1.手术后立即给患者开放口鼻通气,维持平卧位,观察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况。

2.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3.观察患者的耳朵,检查出血、渗血和感染等情况,必要时更换敷料和及时处理。

4.给患者口服或注射药物,如消炎药、止痛药和抗生素等,按照医嘱和患者的需要开具。

5.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如保护创口,避免水进入耳道,避免剧烈运动等,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健康。

鼓膜穿刺下药物灌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0例观察

鼓膜穿刺下药物灌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0例观察
社 。9 8 87—8 6 1 9 :3 4.
和声 导抗 , 并随访 1 。 年 13 疗效评定标 准 . 治愈 : 临床症状消失 , 语频听力恢复 到
发病前水平 , 鼓膜正常 , 鼓室导抗 图恢 复至“ ” ; : A 型 有效 症状
消失 或 明显减 轻 , 语频 听力提 高 1 0~1 d , 未达正 常 , 5B 但 鼓
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分泌性 中耳炎 4 例 (0耳) 急性 ( O 4 , 病程 <3
为, 主要 的病 因有咽鼓管功能障碍 、 感染 和免疫 反应 , 多数研
究倾 向于咽鼓管功能障碍 及中耳黏 膜“ 黏液纤 毛输 送系统”
功能 障碍… 1。治疗 的关键 是恢 复 咽鼓 管通 气 , 解除 中耳 负
鼓 膜 穿 刺 下 药 物 灌 洗 治 疗 分 泌 性 中耳 炎 4 0例 观 察
马艳红 , 陈英波 , 张武政
( 平顶 山市直机关门诊 部, 河南 平顶山 47 0 ) 60 0
【 关键词 】 鼓膜穿刺; 灌洗; 药物 分泌性中耳 炎
[ 中图分类号 ] R 6 .1 74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06 (0 8 2 3 9 20 )0—27 —0 32 1
恢复功能 的作用 。鼓膜置管只能有助于鼓 室的通气 引流 , 对
上鼓 室、 下鼓室及后鼓室 的通气 引流差L 。 2 J
经临床 观察 , 一般鼓膜 穿刺抽液后鼓 膜穿刺孔 1 ~3天 即可 闭合 , 在咽鼓管 功能 尚未恢复 时常 再次 出现积液 。本治 疗法在鼓 膜穿刺后 隔 日行高 负压吸 引可使鼓 膜穿 刺孔延 期
3次以上 5例( 性) 慢 。男 1 , 1 例 ; 龄 8~6 2例 女 8 年 2岁 , 病

药物联合鼓膜穿刺抽液、高负压吸引及鼓室正压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96例

药物联合鼓膜穿刺抽液、高负压吸引及鼓室正压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96例

摘 要:目的 总结药物联合鼓膜穿刺抽液、高负压吸引、鼓室正压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
顾性分析96例(112耳)采用药物联合鼓膜穿刺抽液、高负压吸引、鼓室正压注药治疗的疗效。 结果 本组治愈85耳
(75.9%),有效22耳(19.6%),无效5耳(4.5%),总有效率为95.5%。结论 药物联合鼓膜穿刺抽液、高负压吸引、鼓室正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疾病,当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 得到及时治疗,可成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而迁延不愈,严重 者甚可导致中耳粘连、鼓室硬化等多种并发症[1],是目前致 聋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科于 2007年1月至 2011年9月对 96例 (112耳)采取了药物联合鼓膜穿刺抽液、高负压吸引、鼓室药 物正压灌洗的综合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试提示平均语频气导听阈值为(25± 10) dB,声导抗图均为 “B”型曲线。96例中男51例(59 耳),女45 例(53耳),年龄 13~61岁,平均(35.5±11.2)岁。病程4 d~6周,平均(22.5± 7.4) d。 1.2 治疗方法 1.2.1 鼓膜穿刺 首先对患者的耳部进行常规消毒,体位取 侧坐位,采用表面麻醉的方法对鼓膜进行麻醉,应用长针头 经鼓膜刺入鼓室并进行回抽,如有渗出液者予抽出。 1.2.2 鼓室药物正压灌洗 将地塞米松5 mg和a-糜蛋白酶4 000 U加少许肾上腺素的混合液经穿刺孔注入鼓室。注药后 使患者头部偏向健侧, 用消毒的鼓气耳镜在外耳道给予加 压,使药液在压力下经咽鼓管从鼻咽部流出。 1.2.3 负压吸引 选择适合的橄榄头塞紧外耳道口,另外一 端连接负压吸引器,吸出鼓室中的分泌物,行吸引时要给予 间断,时间约为10~20 s, 最高负压为40 kPa。如发现有血 性渗液则立即停止;若鼓室分泌物较粘稠,则予扩大穿刺孔 或切开鼓膜,吸出鼓室内粘稠物至外耳道,再将外耳道内粘 稠物吸除干净。 1.2.4 鼓室置管 7 d后复诊,未痊愈者再次采用相同方法治 疗,直至痊愈,反复抽液体3次以上者行鼓室置管。 1.2.5 药物治疗 全部患者除针对其他诱因处理外,均同时 口服促黏液排剂、强的松和抗生素,并予呋麻滴鼻液滴鼻7 d。 1.2.6 疗效判定标准 (1) 治愈:耳内闷塞及闷胀感、耳鸣 症状消失,检查鼓膜活动度良好,颜色正常,积液全部吸 收,经纯音听阈测试气导听阀≤ 20 dB,声导抗图由B型转为 A型;(2) 有效:听力明显提高,轻微遗留有耳内闷塞及闷胀 感、耳鸣等症状,检查鼓膜活动度及颜色较治疗前有改善, 经纯音听阈测试气导听阀提高10~15 dB,未能达正常,鼓 室声导抗图由B型转为C型;(3) 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 改善,听力无提高,声导抗无改善,鼓膜活动受限明显并内 陷,经电测听纯音听阈测试气导听阀提高<5 dB,声导抗图 显示仍为B型。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3 结果

鼓室穿刺注入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

鼓室穿刺注入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

轻度 , 2为 中度 , 3为 重 度 。鼓 膜 恢 复 情 况 : 0为 正 常, 1为 内陷 、 充血 , 无 2为轻 度 内陷 、 血 , 充 3为重 度
( ) 无效 2 8 , O例 ( ) 以痊 愈 和显 效 计 算 有 效 8 。 率 , B两 组分 别为 9 、3 。结 果 显示 , 组有 A、 2 8 A
3 讨 论
随着 我 国老 龄化 的 发展 , 列 腺 增生 已成 为 困 前
扰 老年男 性 的一 种 主要 疾 病 。 由 于排 尿 困难 , 常需 借 助腹肌 收缩来 促进 排尿 , 导致 腹压 升高 , 加上 老年 人腹壁 肌 肉薄弱 , 前 列 腺增 生 患 者 常 并 发腹 股 沟 使 疝 。我 院采 用 无 张 力 疝 修 补 , 压 冲洗 TURP 治 低 , 疗前列 腺增 生并腹 股 沟疝 , 缩短 了手术 时 间 , 降低 了 手术风 险性 。现代 疝 手术主 张在无 张力 的条 件 下进 行 修补 , 适合 腹股 沟斜疝 及 直疝 。操作 简单 , 手术 时 间短 , 均 3 平 5分钟 左 右 即 可完 成 手 术 , 形 补 片将 锥 残 留疝囊 推入腹 腔 , 面补 片加强后 壁 , 平 使疝 修补后 不易 复发 , 术后疼 痛 明显 减 轻 , 因此 可早 期 活动 , 改 善 了周 身血 运循 环 , 使其 术 后 并 发症 大 大 减 少 。本 组患者 无 1例术 后 出现新 发心脑 血管 意外 及下 肢深 静脉血 栓形成 , 出现肺 炎 等合并 症 。 未 在 TUR P与疝 同期手 术 时 , 者 同意 李新 德 的 笔 方 法l 。主张先 行 疝 修 补 , 行 TURP _ 1 ] 后 。无 张 力疝
[ ] 康 新 立 , 三 中, 森 , 经尿 道 前 列 腺 电切 术 的优 化操 作 ( 2 王 马 等. 附

分泌性中耳炎采取地塞米松注射联合鼓膜穿刺治疗的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采取地塞米松注射联合鼓膜穿刺治疗的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采取地塞米松注射联合鼓膜穿刺治疗的效果发布时间:2022-09-23T00:59:20.774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6月11期作者:吴静[导读]分泌性中耳炎采取地塞米松注射联合鼓膜穿刺治疗的效果吴静(贵航贵阳医院耳鼻喉科;中国贵州550009)摘要:目的探究分泌性中耳炎采取地塞米松注射联合鼓膜穿刺治疗的效果。

方法以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对象,分为两组,参照组应用鼓膜穿刺术治疗,研究组添加地塞米松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对于听力改善有效率,研究组更高,P<0.05。

研究组耳痛、耳闷胀、闭塞感症状消失时间更短,各数据与参照组比较,P<0.05。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急性中耳炎者应用地塞米松注射联合鼓膜穿刺治疗,可提促进听力恢复,缩短治疗时间,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地塞米松;鼓膜穿刺;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为临床常见疾病,因气压变化、鼻咽部占位压迫咽鼓管咽口、感染等,引起咽鼓管咽口肿胀或受压,引起中耳负压,继而诱发疾病[1]。

分泌性中耳炎在发病前多存在感冒史,发病早期出现轻微耳痛、闭塞感、耳闷胀,听力下降,部分患者伴随间歇性耳鸣,在摇头时能够听见水声。

中耳炎患者受到以上症状影响,睡眠质量降低,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应当及时给予有效治疗,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恢复[2]。

本文将以5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50例中耳炎患者为对象,其中参照组25例,男、女各11例、14例;年龄是(24.89±1.18)岁;病程(3.04±0.52)个月。

50例是研究组,男、女各12例、13例;年龄(5-75)岁,病程(1周-半年)。

参照组、研究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呈P>0.05。

研究时间为2019年11月-2021年11月。

1.2 方法参照组应用鼓膜穿刺治疗:常规消毒,使用利多卡因麻醉鼓膜表面与外耳道,共1ml,使用注射器穿刺鼓膜,抽尽积液。

鼓膜穿刺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鼓室冲洗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听

鼓膜穿刺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鼓室冲洗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听

鼓膜穿刺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鼓室冲洗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听力恢复的影响作者:吕唯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20年第17期【摘要】目的探讨鼓膜穿刺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鼓室冲洗对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的影响。

方法 100例SOM患者,根據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52例)与对照组(48例)。

对照组接受鼓膜穿刺术治疗,研究组接受鼓膜穿刺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鼓室冲洗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听觉阈值、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内皮素-1(ET-1)]、免疫功能指标(CD3+、CD4+)、1年内SOM复发率。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48/52)高于对照组77.08%(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8, P=0.033<0.05)。

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500、1000、2000 Hz下听觉阈值水平分别为(8.12±1.31)、(5.12±1.34)、(6.26±1.51)dB,优于对照组的(11.74±2.01)、(8.49±1.15)、(9.34±2.03)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IL-6、IL-10、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1年内SOM复发率5.77%(3/52)低于对照组20.83%(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8, P=0.025<0.05)。

结论鼓膜穿刺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鼓室冲洗治疗SOM,疗效确切,能提高患者听力水平,降低复发率,还可以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提高免疫功能。

【关键词】鼓膜穿刺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鼓室冲洗;分泌性中耳炎;听觉阈值DOI:10.14163/ki.11-5547/r.2020.17.004【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auripuncture and dex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 injection tympanic cavity irrigation on hearing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 Methods; ; ;A total of 100 SOM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52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8 cases) by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auripuncture,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treated by auripuncture and dex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 injection tympanic cavity irrigat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auditory threshold,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interleukin-6 (IL-6), interleukin-10 (IL-10), endothelin-1 (ET-1)], immune function (CD3+, CD4+)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recurrence of SOM within 1 year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92.31%(48/52)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7.08%(37/48),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538, P=0.033<0.05). 1 month after treatment, auditory threshold levels at 500, 1000, 2000 Hz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8.12±1.31),(5.12±1.34) and (6.26±1.51) dB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11.74±2.01),(8.49±1.15) and (9.34±2.03) dB,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evels of serum IL-6, IL-10 and ET-1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evels of CD3+ and CD4+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ecurrence rate of SOM within 1 year 5.77%(3/52)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0.83%(10/48),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008, P=0.025<0.05). Conclusion; ;Auripuncture and dex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 injection tympanic cavity irrigation shows affirmative efficacy for the treatment of SOM, which can improve hearing level of patients,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but also reduce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improve immune function.【Key words】 Auripuncture; Dex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 injection; Tympanic cavity irrigation; Secretory otitis media; Auditory thresholdSOM是耳鼻喉科常见致聋性疾病,发病机制多样,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局部感染等均可诱发SOM发生,导致中耳负压、中耳鼓室积液,患者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耳闷胀等,治疗不当,可引起中耳硬化,诱发病变,导致耳聋[1, 2]。

鼓膜穿刺灌洗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鼓膜穿刺灌洗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鼓膜穿刺灌洗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鼓膜穿刺灌洗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 例,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灌洗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氨溴索治疗。

结果患者出院后随访1-3 年,平均1.6±0.2 年,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鼓膜穿刺灌洗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鼓膜穿刺灌洗;地塞米松;氨溴索;分泌性中耳炎【中图分类号】R54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2-203-01 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中耳非化脓性疾病的一种,主要临床症状为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笔者通过对该院收治的43 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给予鼓膜穿刺灌洗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治疗,效果较满意,现做如下报告: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 年1 月-2011 年6 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6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标准,经耳镜显示鼓室积液,鼓膜内陷呈奶黄色,积液较多时膨出,鼓膜穿刺可抽出黄色粘性液体,B型鼓室压图,患者耳闷胀伴同侧头痛、耳鸣,儿童听力反应迟钝,淡漠周围事物,经纯音测听为传导性耳聋,听力损失20-30dB;其中男性46 例,女性40 例,年龄8-62 岁,平均年龄33.6±7.4 岁,病程3 个月-3 年,平均病程8.4±0.7 个月;电测听示传导性或混合性聋,气骨导差30dBHL 以上,鼓室导抗图呈B型曲线,鼓室负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中耳腔内过多的黏液分泌。

鼓室穿刺及注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穿刺鼓室并注入药物来清除中耳内的积液,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文旨在对这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

鼓室穿刺及注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主要优点是可以迅速清除中耳内的积液,缓解患者的症状。

通过穿刺并抽取积液,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注入药物可以起到抗炎、杀菌等作用,有助于加速炎症的消退。

该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注药。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类固醇等。

抗生素可以起到杀菌作用,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而类固醇则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症状。

经过多项研究对鼓室穿刺及注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发现,该方法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通过鼓室穿刺及注药治疗后,患者的听力明显恢复,疼痛感消失,平衡功能改善。

该方法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治疗前症状较轻的患者治愈率相对较高。

虽然鼓室穿刺及注药的治疗效果较好,但也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在鼓室穿刺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鼓膜穿孔、出血等并发症。

某些患者可能对注入的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导致更严重的炎症反应。

在进行这种治疗方法时,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鼓室穿刺及注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清除中耳内的积液,并注入适当的药物,可以迅速减轻患者的症状、促进炎症的消退。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评价[摘要] 目的分析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同时间段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设为实验组。

对照组实施鼓膜穿刺术治疗方法。

实验组实施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满意度评分。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实验组的治疗满意度评分为(92.55±2.45)分,对照组的治疗满意度评分为(80.35±2.50)分,实验组的治疗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升高(t=24.6452,P=0.0000)。

结论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方法可利于提高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可利于提高治疗满意度评分,而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其整体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鼓膜穿刺;地塞米松;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为常见耳科疾病,主要是因为中耳积液诱发炎症反应,可以划分为2种类型,即急性与慢性。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或者初次治疗未彻底,则可转变为慢性疾病[1]。

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诊治的方法较多,其疗效各有千秋。

分泌性中耳炎带来不同程度的患者听力影响,而且大多数患者伴有耳鸣症状、耳闷症状,对其正常生活、正常工作均造成不良影响,更带来严重的生活质量威胁。

本文就探讨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评价作出如下简述。

1资料方法1.1资料采用随机信封方法设计,将2019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同时间段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设为实验组。

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25-79岁,平均(42.05±6.75)岁;病程12-60日,平均(36.05±0.35)日。

鼓膜穿刺鼓室加压吸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

鼓膜穿刺鼓室加压吸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

鼓膜穿刺鼓室加压吸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王乃会王乃会,,吴胜文建湖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江苏建湖 224700摘要 目的 探讨对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鼓膜穿刺鼓室加压吸引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建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采用常规鼓室灌洗治疗的对照组(n =65)与采用鼓膜穿刺鼓室加压吸引术治疗的观察组(n =65),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干耳率,分析患者耳鸣、耳聋、听力下降、耳闷塞感改善情况,另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治疗安全性。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46%)及干耳率(93.85%)均较对照组(84.62%、80.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4、5.482,P <0.05)。

治疗后观察组耳鸣率(4.62%)、耳聋率(1.54%)、听力下降率(3.08%)、耳闷塞感率(1.54%),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鼓膜穿刺鼓室加压吸引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提高干耳率,改善患者症状,且能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鼓室灌洗;鼓膜穿刺鼓室加压吸引;干耳;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 R 856856..76 文献标志码 A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04.42Therapeutic Effect of Tympanic Membrane Puncture and Suction of Tympanic Cav⁃ity on Secretory Otitis MediaWANG Naihui, WU Shengwen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Jianhu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Jianhu, Jiangsu Province, 2247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ympanic membrane puncture and pressure suction on secretory otitis media. Methods 130 pa⁃tients with secretory otitis media admitted to Jianhu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une 202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n =65)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ympanic lavage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n =65) treated with tympanic membrane puncture and pressure suction surgery. Compar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dry ear rate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analyze the improvement of tinnitus, deafness, hearing loss, and ear tightness in patients, and evaluate the safety of treatment by comparing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8.46%) and dry ear rate (93.85%)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84.62%, 80.0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8.044, 5.482,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tinni⁃tus rate (4.62%), deafness rate (1.54%), hearing loss rate (3.08%), and ear tightness rate (1.54%)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ympanotomy and tympanic pres⁃sure aspiration for secretory otitis media has a definite curative effect. It can increase the rate of dry ears,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risk of adverse reactions.Key words Secretory otitis media; Tympanic lavage; Tympanic membrane pressure suction; Dry ear; Adverse reactions分泌性中耳炎属于耳鼻喉科常见、多发病,为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中耳积液,可造成听力* 临床研究 *收稿日期:2023-02-05;修回日期:2023-02-26基金项目: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度医学科研立项项目(Z2021027)。

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评价

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评价

71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9 No.5·疗效评价·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表现为急性发作的听力下降及中耳积液,是临床常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也是导致耳聋的主要病因。

本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一般与中耳局部感染、变态反应、咽鼓管功能障碍等有关,而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最常见、最主要的病因[1]。

因此,临床治疗的重点在于疏通堵塞的咽鼓管,恢复中耳内外气压平衡。

以往临床多采用口服药物治疗,但效果有限,根治效果较差,容易复发。

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能有效疏通咽鼓管,迅速排除积液,还可直接发挥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促进纤毛传输功能的恢复,达到良好治疗效果[2]。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的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治疗的73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16~75岁,平均(38.4±12.5)岁,病程2~15 d,平均(5.8±1.9)d,单耳发病25例、双耳发病12例;对照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18~75岁,平均(38.1±12.2)岁,病程2~13 d,平均(5.5±1.7)d,单耳发病26例、双耳发病12例。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伴有明显的耳痛、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查体:鼓膜完整,色泽为琥珀色或淡黄色,可观察到气泡、液平、内陷等,经声导抗检查鼓室图为B 型或C型,纯音听阈测试结果为混合性聋或传导性聋;排除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肿瘤、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单耳或双耳发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口服地塞米松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4024469),1.5 mg/次,2次/日,并服用头孢拉定胶囊(哈药集团三精明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3022485),0.5 g/次,3次/日;鼓室积液较多者经鼓膜穿刺抽液,一般安排在药物治疗前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发表时间:2018-10-09T17:38:23.82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作者:李俊丽
[导读] 探究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有效性
天津市北辰医院耳鼻喉科天津 300400
摘要:目的:探究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有效性。

方法:将我院2016年7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104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根据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52例。

对照组采用单纯鼓膜穿刺术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药物进行治疗。

对比效果。

结果:联合组患者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联合组积液消失时间、耳鸣消失时间、听力复常时间、鼓膜平均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

结论: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有效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听力恢复正常,缩短患者病程。

关键词:鼓膜穿刺术;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药物治疗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以中耳腔积液、传导性聋为主要特点,属于非化脓性疾病,目前关于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认为其发生和中耳局部变态反应、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等有一定关系[1]。

目前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鼓膜穿刺术较为常见,而药物一般是采用控制上呼吸道感染、粘液促排剂、敏感抗生素、中成药、强的松等进行治疗。

但目前关于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有效性的研究仍比较少。

本次以104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研究,探讨了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有效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7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104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根据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52例。

对照组男性、女性各有28例、24例,年龄16~65岁,平均(50.73±5.21)岁。

联合组男性、女性各有29例、23例,年龄15~64岁,平均(50.58±5.43)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鼓膜穿刺术进行治疗,患侧外耳道和耳廓常规消毒后在外耳道置入消毒耳镜,鼓膜充分暴露,用1%地卡因进行鼓膜表面麻醉两次,再用消毒针头在鼓膜紧张部前下进针,有落空感进入鼓室,回抽有清亮淡黄色液体。

若3天后复查仍有积液可再次穿刺。

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药物进行治疗。

术前积极控制上呼吸道感染,先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粘液促排剂、敏感抗生素、中成药和改善鼻腔通气、强的松等进行治疗,以缓解炎症和改善鼻腔通气。

症状好转后进行鼓膜穿刺术。

对非感染因素所致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则在确诊后可进行鼓膜穿刺术。

鼓膜穿刺术同对照组,术后继续用药1周并复查声导抗等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总有效率;积液消失时间、耳鸣消失时间、听力复常时间、鼓膜平均愈合时间。

显效:症状消失,鼓室导抗图A型,经耳内镜检查无钙斑、无液平面、无混浊和充血,听力曲线正常;有效:经治疗症状改善,听力曲线和耳内镜检查均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2]。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联合组患者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

详见表1。

2.2积液消失时间、耳鸣消失时间、听力复常时间、鼓膜平均愈合时间比较
联合组积液消失时间、耳鸣消失时间、听力复常时间、鼓膜平均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

详见表2。

表1:两组患者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n(%)]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传导性聋、中耳腔积液为主要特点的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

其发病机制及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等为其主要病因[3]。

鼓膜穿刺术可瞬间将中耳腔积液清除而改善听力;空气经穿刺孔进入中耳腔可维持骨膜内外压力平衡,促进中耳内环境和咽鼓管不张的改善。

另外,鼓膜穿刺术还可将细菌生物膜破坏而提高药物效果,强化药物渗透作用,改善细菌代谢。

鼓膜穿刺术创伤小,术后愈合快,无严重并发症[4]。

而联合药物治疗可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减轻变态反应和术中反应,加强咽鼓管纤毛摆动,促进积液吸收。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联合组积液消失时间、耳鸣消失时间、听力复常时间、鼓膜平均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

说明在鼓膜穿刺抽液的基础上鼓室内注射甲强龙糜蛋白酶混合液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能提高临床疗效。

我们的研究和其研究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有效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听力恢复正常,缩短患者病程。

参考文献:
[1]王省.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5):865-866.
[2]陈皓.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2017,14(2):60-61.
[3]焦慧,高志光,王鑫,等.鼓膜穿刺联合鼓室注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6):144-145.
[4]吴虹冰.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13(4):696-6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