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社会心理也是含有主观的,潜移默化的演进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
2.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3.封邦建国:封邦建国即“封土建国”,简称“封建”。即天子把自己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诸侯再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相当的自主权。封邦建国是一种社会制度
4.文字狱:中国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借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
5.图腾崇拜:是发生在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宗教信仰的现象。一般表现为对某种动物的崇拜,其也是祖先崇拜的一部分
6.今文经:以秦汉通行的隶书记载的经书
7.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
8.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二、判断改错,指出错误并改正。
1、佛教在魏晋时传入中国,在唐代达到鼎盛时期。(正确
2、在原始观念文化中,对太阳、大地等的崇拜形式属于图腾崇拜。(错误
改正:因为图腾崇拜是对动物的,而太阳、大地不是动物。
3、杨师道、王勃、杨炯、骆宾王、七岁女等是唐朝文思敏捷的神通诗人.(错误改正:神童诗人
4、公元前1世纪中叶到公元7世纪中叶的朝鲜三国时期,是指魏国、蜀国、吴国时期。(错误
改正:朝鲜半岛三国时代是指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之间占据朝鲜半岛的三个国家高句丽(前37年-668年、百济(前18年-660年、新罗(前57年-935年。
5、清代王夫之曾经概括“中国”与“夷狄”之民族,是指“南方的农耕民族”与“北方的游牧民族”。(错误
改正:清代王夫之曾经概括“中国”与“夷狄”之民族,是指“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的游牧民族”。
6、公元2012年为农历壬辰年,其中地支是“壬”,天干是“辰”。(错误改正:地支是“辰”,天干是“壬”
十天干对应的顺序: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
十二地支对应顺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7、宋代毕昇在1041—1048年间发明了印刷术。(错误
改正:宋代毕昇在1041—1048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8、中国戏曲之美首先表现在程式化,其角色分行大致为生、青、净、末、丑。(错误
改正: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
9、古代学者把《诗经》的艺术手法归结为赋、雅、兴三类。(错误
改正:古代学者把《诗经》的艺术手法归结为赋、比、兴三类。
10、汉字的组字方法及规律,后人总结为“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设。(错误
改正:我国古代的语言研究讲究“神而明之”。汉字的组字方法及规律,后人总结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三、简答题
1、宗法制度的三项主要内容是什么?
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度
2、中华先民宗教崇拜的三大分类主要是什么?
一是自然崇拜;二是生殖- 祖先崇拜;三是图腾崇拜
3、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实用性(2整体观计算方法先进,观测记录精确,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中实用性是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4、请列举文学史上“唐宋八大家”中的任意五家。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5、二十四史的前四史是指那几部?
[汉]司马迁的《史记》 [东汉]班固的《汉书》 [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 [三国蜀]陈寿的《三国志》
6、宋元四大数学家是谁?
杨辉,秦九韶、李冶、朱世杰并称宋元四大数学家
7、中国绘画的美学原则
散点透视,以大观小,遗貌取神,平面色彩与骨法用笔
8、请列举诸子百家中的任意五家。
《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四、论述题
1、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对中国文化包容性的形成有何影响?
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小农经济,同时中华大地的广阔领域造就了显著的地区差异,在这两方面的综合作用下,造就了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持续性、多元结构和早熟性、封闭性、中庸性、忍耐性、盲目性、互补性、脆弱性和顽强性的特点。
农耕经济的多元成份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而农耕文化的早期定型是造成中国文化的守旧性的重要原因。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耕经济的持续性是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显著特点,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力,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
二是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中国文化不仅包容百家学说和不同地区的文化,而且长期吸纳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三是农耕经济的早熟促进中国文化的凝重性和早熟性。
2、如何看待历史上中华民族文化的交流汇合。
①中华民族历史的演进,离不开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华文化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是一个自我禁锢的系统,汉人、苗人、羌人、匈奴人、突厥人、鲜卑人、党项人、吐藩人、女真人等,都是中华民族祖先的组成部分。
②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是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经济交往使民族文化互相同化;贸易之路成为连结各民族文化的纽带;成功的民族宽待政策成为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前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文化。
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干,在历史上大多是汉族同化其他民族。因为汉族文化有着强大的融合力和向心力,其他少数民族在文化的交流融合中渐渐被同化,使全民族文化得以交流、融合而不断延续发展。
答案2、
一个国家,必然有个主体民族作为主干,中国就是汉族。所以在历史上大多是汉族同化其他民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汉族文化有着强大的融合力,所以大多时候不会因为差异而诉诸武力,不过当有战争爆发的时候,却因为汉族是主体,不会造成改朝换代这种巨变。当然当这个过程反过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当汉族衰弱的时候,少数民族再文化融合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就会带来血腥和杀戮--针对主体民族汉族而言,蒙元和满清的入主中原可为见证。
3、对中西文化的交汇,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
①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
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中西方文化均源远流长、气象万千,两种文明都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发展演化才成型,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有机整体。②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中心,并形成了以“谦、恭、信、敏、慧”为核心的文化思想观、以“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价值观。总的来说,
中国文化就是细节服务于整体、突出整体效果的文化模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化形成了以“争”为核心的文化思想观、以自然科学和科研为核心的文化发展观。总的来说,西方文化就是突出细节、突出个体效果的文化模式。③中西文化在伦理观念、文化价值观、文化结构、思维方式等诸方面存在差异,对待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