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远大理想端正人生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远大理想端正人生追求
授课内容:
所谓理想,是指与人生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志向、抱负和信念。常言说的好:“山高水流长,志大干劲足”。高尚、远大、美好的理想给人以奋进,给人以力量;卑下、低微、丑恶的生活目的,给人以消沉或者低级趣味。革命军人只有树立起为党的事业、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才能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一、胸怀远大理想,确立人生航向
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动力,它使人产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力量和顽强拼搏的决心。我们每一个革命军人都应该有一种高境界的人生追求。就生活而言,没有一定程度的物质满足,幸福就缺少基本条件;但没有精神的愉快,即使物质生活再充裕,也是痛苦的。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人的一生才会过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1、远大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杨朔文选》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是靠理想才能生活的,没有理想,就会失去生活的力量。饥饿里盼的是丰收,战争里盼的是和平,灾难里盼的是幸福,夜晚盼天明,正是对未来抱着理想,我们的人民才能有那么饱满的战斗力量。”由此可见,崇高的革命理想,能够激发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和意志,使人们为追求美好的未来,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始终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即使牺牲自己的一切也在所不惜。在我们的革命先驱中,象“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为了免除下代人的苦难,愿把这牢底坐穿”的叶挺;“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方志敏,等等,都是在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支配下,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壮举。我们每一位革命军人都要以崇高理想为精神寄托,不为眼前利益所动,不受种种诱惑影响,矢志不渝,信念坚定,始终保持革命气节和献身精神。
2、远大的理想是人生方向的指南。如果把人生看作在茫茫大海中航行,那么,理想就是前进的灯塔。有了崇高的理想,我们才能志存高远,心地宽广,跳出个人的小圈子,摆脱种种忧虑和烦恼,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扬帆远航。这就是说,人生总得有个目标,生活的才能有价值、有意义。理想没有有无之分,只有高尚与卑微之别。正确的理想是对社会发展进步起促进作用的理想。在我党的历史上,一大批仁人志士正是有了为人类解放、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才做到了终生追求真理,奋斗不止。朱德同志1916年就是滇军的少将旅长,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他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救国救民之路。1921年他义无反顾地诀别了旧生活,远涉重洋到德国找到了党。从些以后,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战争多么残酷,他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从未动摇,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们每一个军人,都应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并以此为奋斗目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富有意义。
3、远大的理想是人生的前进动力。在奋斗进取的征程中,谁都不可能万事如意,一帆风顺。伟大的目标才能激发起忘我的献身热情和无穷的拼搏勇气,崇高的追求才能带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我们党和军队正是靠崇高理想的指引,靠坚定信念的鼓舞,为了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英勇斗争,前赴后继,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当代革命军人面对世界军事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面对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现实课题,面对提高部队战斗力的迫切需要,更需要理想的支撑和推动,一旦树立了崇高理想,就能自律自强,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拼搏的精神把个人理想化为加快我军“三化”建设的实际行动。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伟大的目标可以产生强大的动力。革命军人要学有所得,钻有所长,业有建树,崇高的理想是最根本的动力源泉。因此,革命军人只要从军队建设的需要出发,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放弃盲目的空想,树立科学的社会理想和恰当的个人理想,就必将激发建功立业的巨大动力。
4、远大的理想是革命军人成长进步的必要条件。著名作家巴金说过,“支配战士的行动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军人就会失去阶级性,也就会失去自己的人民立场,就有可能走向与人民为敌的道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军人,是我军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军每一个军人都应该向这一目标看齐。我军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之下的人民军队,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是每一个合格军人的必然要求。我们每个同志跨入军营时,条件相同,机遇均等,但是经过几年实践,差别很大,有的当了标兵,有的做了尾巴;有的成为英雄模范,极个别甚至成为罪人。这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生追求、理想信念不同。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奋发向上,不断进取。因此,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树立高尚的理想是最大限度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条件。
二、个人理想必须与现实社会理想统一起来
我们提倡共产主义理想,也是全国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共同理想。同时,并不否认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志愿。但是,个人的理想、志愿只有建立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建立在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的基础上,才是正确的、可行的。对这个问题,刘少奇同志曾作了深刻的阐述,他说:“个人不是独立的,他是社会中的一个人,是集体中间的一个人,他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特别是共产党员,他首先要有党性,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所以党员个人志愿是不是正确,能不能实现,要看他对社会、对历史起促进作用,还是起促退作用;是多促进一点,还是少促进一点。谁要做促进派,就要循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历史进步的方向”。
1、离开了国家和社会的理想,就不会有个人的理想。翻开中国的历史,历代的仁人志士和热血青年都曾苦苦寻求报国立身
之路。他们的才华和理想不可谓不高,他们的精神与壮举也为后人所敬仰。然而,他们的理想与抱负或为封建统治阶级所不容,或囿于自身的局限而无法实现。报国无门,立身无路,使一代代有志青年泣血含泪、抱撼终生。从屈原投身汨罗、陶渊明弃官隐居,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谭嗣同,无一不是如此。就连至高无上的光绪皇帝,也不能实现变法的抱负,竟囚禁瀛台,抑郁而死。在近代中国史上,还有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1903年清朝驻美武官潭锦镛奉公使之命,由华盛顿赴旧金山办理公务,路上竟被警察揪住长辫子当众侮辱,拳打脚踢,并非法拘禁。最后在一位华侨商人花钱疏通之下才被释放。弱国无外交,连外交官的人身都没有保障,谭锦镛仰望苍天,欲哭无泪,只好一步步走到受辱的大桥上,向遥远的祖国拜了三拜,投江自尽。这个悲剧告诉我们,个人的自由、理想与尊严,依附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即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皮之不存,毛焉能附”离开了强大的祖国,空谈个人理想,只能是痴人说梦。再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虽然出身于封建贵族家庭,既是“富贵闲人”,又是皇亲国戚,但却连追求爱情自由的权力都没有,最后只好出家当和尚。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为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展示自己的抱负创造了条件。因为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人,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进步是一致的,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具有光明前途的社会中,只要奋斗,就必定“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有个人的光明前途。我们生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当不虚度此生。
2、个人理想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是美好高尚的理想。“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呢只有滴到大海里”;个人理想怎样才会放出光芒呢只有融化于祖国和人民之中。范仲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杜甫的成都草屋为秋风所破,却志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正是因为他们的理想是为人民大众的,才被人们千古称颂。有这样一篇散文诗:“祖国是大树,我是树叶。我离不开大树,缘大树我才存在。我生命的血液来自大树的脉搏,我青春的体态和大树的体魄不能分割。……有自己的生活方向,却不改变立足点。以自己的绿叶反馈大树的枝干,又以容纳风尘的宽大度量护荫树身,不以一枝一叶为荣,而和众多的枝叶共同繁茂,凭着整体相扶持,自己不断向上,各以凌空舒展肢体的自由”。我们应该象树叶对大树的情意那样,“反馈大树”、“护荫树身”,在“共同繁茂、整体扶持”下“凌空舒展肢体”。树立个人理想,要以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基础,以为人民服务为准则,象鲁迅那样:“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离开了社会的理想,就会变成谋求个人私利的低级趣味。陈毅同志的诗:“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个人理想的座右铭。
3、军人理想植根于部队建设的沃土中,才能根深叶茂。作为一名军人,毫无疑问应该立志在部队的广阔天地里树立个人的理想,施展个人的才华,立志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国防事业,也只有将自己的理想牢牢植根于部队的沃土,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同时,安心服役,建功立业也是时代为我们军人提出的要求,是部队建设的需要,我们也只能在这个大前提下,才能有所作为。特别是当个人兴趣、特长或者希望与部队建设需要相矛盾的时候,以革命事业为重,尤其显得重要。历史上也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人本来对某一专业、学科没有多大兴趣,可是当社会把这个课题交给他的时候,他顺应了社会的需要,热爱了自己的工作,最后,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文化革命的旗手鲁迅先生,不正是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多次改变志愿吗他从学矿业改学医学,从学医学到专心致志地从事于文化运动,贯穿着一条为祖国为民族的主线。他这种把个人兴趣爱好建立在人民利益、民族利益基础之上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