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导引》复习笔记(华中师范大学 胡亚敏版)
01批评导读
第一章 文学批评的性质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
本节重点
• 1、文学批评 • 2、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欣赏的关 系 • 3、文学批评的思维特征
一、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 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 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 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 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 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 文学欣赏以及文学理论批评现象) 作、文学欣赏以及文学理论批评现象) 为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 为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
《文学批评》导读
华中师大 胡亚敏
《文学批评》包括三大部分: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的性质 文学批评方法 文学批评写作
第一部分讲述文学批评的性质、作用和 历史; 第二部分阐述各种文学批评方法的理论 观点、基本特征和分析步骤; 第三部分讲述文学批评主体、文学批评文 本的样式和写作技巧。 本课程的设计侧重于第二部分,重点讲授 各种文学批评方法,在评介各种批评理论 方法时,强调其批评的操作层面。
二、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欣赏 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 的关系
文学批评与文艺理论的关系
(一)互动和互渗 (二)两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1 1、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本质、范畴,文学活动的 一般规律,属于基础理论研究;文学批评关注理论的 变化和对文学实践活动的分析和评价,属于应用型学 科。 2、作为基础理论研究,文学理论因其体系的相对 完备而较为稳定,作为应用学科的文学批评则由于处 于接触创作实际的前沿而显得更为活跃多变。 3、文学批评有助于促进文学理论的深化和变革。
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的关系
(一)文学批评以文学欣赏为基础。 (二)文学批评还需进入理性层面:
1、批评姿态 2、思维方式 3、面对的对象和范围来自三、文学批评的思维特征
《文学批评导引》(第二版) 王先霈 胡亚敏 第七章
德里达著作:
《人文科学话语中的结构、符号和 嬉戏》《语音与现象》《论文字学》 《文字与差异》
美国知音:“耶鲁学派”,以保罗·德 曼、希利斯·米勒、哈罗德·布鲁姆和杰 弗里·哈特曼为代表。
理论特色:反叛西方传统文化,解 构对整体性概念和稳定性概念。
第二节 文本批评的理论特 征与关键词
推崇文学文本的独立自主性 突出语言的本体论地位 文本批评的关键词
(二)语境
瑞恰兹:《修辞哲学》 语境:某个词、句或段与它们的上下 文的关系,这种上下文确定了该词、 句或段的意义。 语境概念的进一步扩展:写作时的话 语语境;文本中的词语所体现的“表 示一组同时经典文本再现的事件的名 称”,典故是这种语境最好的阐释。
语境
语境理论具有十分开阔的视野,体 现了对文学语言的新的认识。
雅各布森
艾亨鲍姆
什克洛夫斯基
二、新批评
新批评于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发端,30年 代在美国形成,并于四五十年代在美国文学 批评中取得主导地位,成为英国现代文学批 评中最有影响的批评流派之一。
20世纪50年代后期,新批评减去衰落, 但新批评提倡和实践的立足文体的语 义分析成为文本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国形式主义是以对19世纪后期在 俄国文艺理论界占统治地位的学院 派挑战和反驳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的,一开始就表现出与传统研究方 法的决裂。
俄国形式主义作为一个派别,活动的 时间不算长,并且处于一种与其活动 中心以外其他地区相隔绝的状态。
俄国形式主义被视为20世纪文学批评 的开端和源头。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
三、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在法国风行 一时的哲学和人文科学思潮。 理论资源:索绪尔的现代语言学理论; 列维-斯特劳斯的人类学和神话学研究。
《文学批评导引》(第二版) 王先霈 胡亚敏 第十章
❖ 批评家需要具备感知条件和敏锐的感知力, 才能由欣赏进入批评。
❖ 批评家感知力的主要表现: ❖ (一)批评家的语感; ❖ (二)批评家的意象感; ❖ (三)批评家的结构感。
二、批评主体的想象力
❖ 批评家除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外,还需要具 有充分的想象力。
❖ 批评家的想象力构成及其发挥的作用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
❖ 现代视域中的理解阐释的特点
批评家的鉴别阐释
❖ 批评家的鉴别判断力是在不断体验和学习 中形成和建构的。
❖ 示例:叶燮的“才、胆、识、力”说
❖ 批评家还必须准确运用和充分发挥鉴别判断 力。
❖ 示例:《辨骚》(刘勰)
批评家的鉴别阐释
批评活动中的鉴别判断还应该注意效果: 要考虑批评家的鉴别判断素质和能力; 考虑批评家能力的运用方式和表现形式; 考虑批评实践活动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二)批评家的文化知识结构
❖ 批评家的文化知识结构可以在学历教育中培 育。
❖ 批评家也可以通过社会文化实践和阅读实践 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
❖ 批评家还必须尽可能地吸收人类的遗产和各 种知识。
(二)批评家的文化知识结构
❖ 马克思主义批评是中国文学批评的指导思想 和理论基础,是中国批评家必须掌握的文化 知识和理论体系,它构成批评主体心智结构 中的内核和主干。
第十章
文学批评的主体构成
本章导航
❖第一节 批评主体的心理结构 ❖第二节 批评主体的智能结构 ❖第三节 批评主体的建设 ❖ 本章小结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心理结构
❖一、批评主体的感知力 ❖二、批评主体的想象力 ❖三、批评主体的创造力
一、批评主体的感知力
❖ 批评感知指批评主体心理结构的感觉和知 觉要素及其感知力,在批评活动中具体表 现为对文学现象的感知接受程度及其感知 心理过程。Biblioteka (三)批评家的职业道德修养
《文学批评导引》(第二版) 王先霈 胡亚敏 第六章
❖ 其次,文学语言的突出特征体现在文体构成的 各个层次上。
❖ 最后,这些文体层次,是就不同文学类型、不 同文学文本的文体特征加以归纳的产物,也是 就共通性的、原则性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方法加 以总结的结果,具体到不同文学类型,这些文 体构成层次的体现则有所不同。
二、文体构成层次及其分析
❖ 文学语言对语言常规的突破体现在文体构成 的各个层次上,这些层次主要包括语音、词 汇、句法、篇章、语义和语用等。
第六章
文体批评
本章导航
❖ 第一节 文体批评概述 ❖ 第二节 文体观与文体批评模式 ❖ 第三节 文体学批评的操作方法 ❖ 第四节 文体批评的特色及局限 ❖ 本章小结
第一节 文体批评概述
❖ 一、中国古代文体批评 ❖ 二、中国现代文体批评的兴起及发展 ❖ 三、西方古代文体批评 ❖ 四、西方现代文体学批评的兴起与发展
❖ (四)戏剧文体及其分析
❖ 戏剧(戏曲)有两种存在方式,即文本方式和 舞台方式。
❖ (四)散文文体及其分析 ❖ 分析散文文体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 (1)写作意图和对象 ❖ (2)立论方法 ❖ (3)篇章的组织和结构 ❖ (4)段落的过渡与拓展 ❖ (5)句型的选择与运用
❖ (6)词汇的分析与比较 ❖ (7)语言的逻辑与表达 ❖ (8)语气与态度 ❖ (9)文体与修辞 ❖ (10)节奏与韵律 ❖ (11)引语、暗指与典故,等等。
方法加以分析。
一、中国古代文体批评
❖ 文体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大约产生于20世 纪初,但相关的文体学研究在中外文学理 论批评史上则源远流长。
❖ 一、中国古代文体批评
❖ 中国古代学者很早就注意到不同文学体式要 求不同的语言风格,对体裁语体或体裁文体 作出了系统的论述,同时也注意到不同作家 的语言风格。
文学批评导引笔记
文学批评导引笔记绪论:文学批评的性质文学批评的概念界定:本教材所讨论的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主)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
文学批评的概念界定:对文学现象作出判断、评价,指出其思想上、艺术上的得失和所以得失的原因。
文学批评的目的和任务:探究并确认所论作家作品的独特之处,确认其在文学发展历程纵线上的位置和在当前文学景观的横断面上的位置,发现、认定正在形成、扩展中的文学思潮并判定其性质,分析它在文学发展中的正面和负面作用,以此对作家、作家群和当代文学整体的发展施加影响。
文学批评的思维性质:文学思维具有实证性;文学思维具有思辨性;文学思维具有审美性文学批评的两个基本侧面:文学批评的社会历史维度;文学批评的审美维度;社会历史维度与审美维度的自然融合第一章文学批评的历史第一节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与现实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先秦两汉时期先秦儒家:君子“文之以礼乐”(孔子)“以意逆志”、“知言”说(孟子)先秦道家:“得意忘言”(庄子)先秦墨家、法家:“尚用” 的观点(墨家)“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法家)《诗经》评论:《毛诗》与《诗谱序》《离骚》评论:奠定了“风骚并重”的文学典范,从人品与文品两个角度评论文学的整体观念。
汉赋评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曹丕:《典论·论文》刘义庆:《世说新语》萧统:《文选》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唐宋时期“论诗诗”:《戏为六绝句》、《解闷》、《调张籍》、《荐士》、《二十四诗品》;《论诗三十首》、《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等。
“诗话”:《六一诗话》(欧阳修)等。
明清时期小说、戏曲“评点”完整的小说评点体制,包括正文中的眉批、夹批、侧批,回前和回末总评,以及全书的序文、读法、凡例等。
批评家:李贽、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等。
传统诗文批评二、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新文学运动时期的文学批评周作人:扶持“柔弱的”新文学茅盾:引导文学发展走势的自觉的文学批评鲁迅:文学批评自身的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批评模式一: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结合革命文学的创作实际,注重批评家个人的艺术体验,以扶持文学新人、促进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为己任。
《文学批评导引》(第二版) 王先霈 胡亚敏 第二章
一、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 文学史的革新
❖ 文学批评与文学史:文学批评与文学 史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文学批评对 文学史的研究工作有着工具性的作用。 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具有重新建构文学 史的功能。
引证实例
❖ 巴赫金(Bakhtin):“人物的未完成性”观 点。
❖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性”
巴赫金
引证实例
品,并对差劲的作品大胆否定。
❖ 批评家与读者的理想关系:开放性的平等对 话。
引证实例
❖ 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作品的分析
车尔尼雪夫斯基
托尔斯泰
引证实例
❖狄德罗:《论戏剧艺术》 ❖乔伊斯:《尤利西斯》
狄德罗
乔伊斯
二、文学文本的意义阐释
❖ 文学批评的中介作用通过文本释义实现。 ❖ 文本释义:批评家立足文本,以解释者的身
❖ 苏珊·朗格(Susanne
苏
Langer)
珊
朗
格
❖ 解构主义:希利 斯·米勒(Hills Miller) 希
利 斯
米 勒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 功能
❖ 一、文学批评的社会评价作用
❖ 二、文学批评中的审美价值判断
一、文学批评的社会评价作用
❖ 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突出表现在文学批 评政治倾向上:通过明显的伦理取向或价值 立场,给人以警示和启迪,从而显示出强烈 的意识形态批评倾向。
❖ 文本释义的表现:从形象到意义对文本内容 的阐释对形式本身的阐释。
引证实例
❖ 桑塔耶纳
❖ 《美感——美学大纲》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陈陶《陇里行》
❖ 罗兰·巴尔特(Roland Barthes) ❖ 托尔斯泰 《复活》《安娜·卡列尼那》 ❖ 《伊凡·伊里奇之死》
《文学批评导引》复习概要
《文学批评导引》复习概要一,名词解释:(1)文学批评: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主)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它的目的和任务是对文学现象做出判断,评价,指出其思想上,艺术上的得失和所以得失的原因。
(2)社会历史批评: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主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中式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的社会作用。
(3)印象批评:一种依据审美直觉,关注文学的审美特性,创造性地表现批评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
(4)升华:精神分析学术语,指被压抑的原始性的本能冲动上升,转化到社会所容许,所赞扬的领域或活动中,如文学艺术活动,体育竞技活动,宗教慈善活动等。
这是一种在无意识中进行的,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与社会稳定的心理活动。
(5)陌生化:将对象从其正常的感觉领域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难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
(6)视角:视角指叙述者或任务与叙事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和状态。
或者说,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7)反讽:该术语源于古希腊,其定义不断发展。
新批评把反讽与语境联系起来,将反讽定义为“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即一定的语境使词语与它的字面意义相反。
(8)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与“性别”(sex,指男女之间的生理区别)相对应的。
它是指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女性,男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
(9)原型:原型一词的希腊文原意为“原始的,最初的理念和图式”,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中,指人类或人类中的某一种族在其集体无意识中存在的行为模式,心理模式,原型是在人类及其种族的集体的生存斗争中生成的,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
(10)身体:身体作为一个词汇本身是中性的,可是它在传统文化中往往被解释为人的“动物性”,它代表了一种原罪,一直处于受到轻视和被压抑的地位。
《文学批评导引》复习资料(附文章)
文学批评导引复习资料绪论1、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主)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
它的目的和任务是对文学现象作出判断、评价,指出其在思想上、艺术上的得失和所以得失的原因。
(P3)2、文学批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最常见的两个方面是社会历史的考察和美学的考察。
(P7)第一章文学批评的历史3、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P14)4、萧统的《文选》开创了选本批评的先例。
(P16)5、宋代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中国文学批评的独特样式。
(P19)6、评点是中国文学批评由对艺术的美的感悟和描述转向对作品意义的阐释的文体标志。
(P21)7、1935年李长之在天津《益世报》和《国闻周报》上陆续发表长篇系列评论《鲁迅批判》,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传记批评的代表作。
(P29)8、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别林斯基的著作,代表了这个世纪现实主义批评的最高成就。
(P34)9、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批评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美学——历史批评发展的高峰。
(P34)10、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理论和“语词即用法”的观点,为20世纪文学批评的语言学转向提供了哲学基础。
(P36)11、一切科学理论都只是猜测和假说,它们最终不会被证实,却会随时被证伪。
(P38)12、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世纪特征:(一)强烈的革新变化态势(二)自觉的语言批评意识(三)文学批评的理论化倾向(四)文学批评的世界性传播(P38)第二章文学批评的功能13、文学批评的中介作用是通过对文学文本的释义来实现的。
(P49)第三章社会历史批评14、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P63)15、1800年,斯达尔夫人发表《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第一次以专文的形式研究文学与其他生活领域的相互影响。
《文学批评导引》(第二版) 王先霈 胡亚敏 第十二章
▪ 鲁迅:《柔石作〈二月〉小 引》
瞿 秋 白 柔 石
第二节 文学批评文章的语言 表达方式
▪ 诗歌体文学批评:讲究句式的规整,讲究语 言的韵律、节奏,多用比喻、象征手法。
▪ 努力造成语言的诗性、诗味的,并不仅仅限 于诗歌体文学批评。
第二节 文学批评文章的语言 表达方式
本章导航
▪ 第一节 文学批评文章的分类 ▪ 第二节 文学批评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 ▪ 本章小结
第一节 文学批评文章的分类
▪ 一、论著体文学评论 ▪ 二、随笔体文学评论 ▪ 三、对话体文学评论 ▪ 四、书信体文学评论 ▪ 五、序跋体文学评论
一、论著体文学评论
▪ 特点:外在形式有较严密的逻辑性,论点明确, 论据充分,推论合理,推论步骤较为清晰、完整。
▪ 特点:写法灵活。 ▪ 可以概述作品内容,可以描状自己的感受,
可以议论作品得失,或短或长,或严肃或活 泼,不必拘于一格。
五、序跋体文学评论
▪ 序跋除了评论作品,往往连带要介绍作者, 介绍写作的某些背景材料,使读者读其书 前先知其人。
示例文本
▪ 瞿秋白编《鲁迅杂感选集》 所作的序言
▪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序》
示例文本
▪ 别林斯基的《一八四一年的俄国文学》 ▪ 吴亮:《自动的艺术,还是主动的艺术》 ▪ 黄子平:《艺术创造和艺术理论》
四、书信体文学评论
▪ 分类:私人之间的通信,写作时并没有想到要发 表;为了发表而写作,只不过用了书信的格式。
▪ 文中主要讨论的是后一种书信体文学批评。 ▪ 有的书信实际上是很规范的论文,仅仅在头尾带
比亚的评论
示例文本
▪ 王蒙评张承志小说 《绿夜》
▪ 广义的文学评论文本: 《毛诗序》
文学批评导引常见问题解答(大学期末复习试题).doc
绪论文学批评的性质本章常见问题1. 简述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主要区别文学理论着重研究文学的本质、范畴,文学活动的一般规律,屈于基础理论研究;文学批评则更关注理论的变化和对文学实践活动的分析和评价,是一种应用学科。
2. 文学批评的艺术思维特征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1) 出入有度的情感距离。
在评论文学作品这种审美形式时,评论家也需要体验、感悟、想象,也必然有一定程度的情感流露。
但同时它也需要心理距离, 需要对情感加以理智的控制。
而这种情感距离与其他人文科学中所持的客观态度是不一样的。
(2) 思维方式上的求异性。
这首先表现在它所关注的对象是具体的不可重复的文学作品,而不是一般现象。
第二,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独到的认识,而不是某种共识,它对研究对象的发现、评价同时也意味着对自我的发现和评价。
换句话说,它融入了自我的因素,体现的是一种个性化的风格。
(3) 强烈的形式感。
这里的形式是与素材相对应的。
文学评论也关注作品的素材,但它更关注作品的形式。
因为作品的形式集中地体现了人们的创造,更能引起读者的愉悦。
这是文学批评与其他人文科学不同之处。
3. 文学批评的思维特征文学批评要求抽象思维与艺术思维的结合。
它是以理性活动方式对感性活动成果的研究,以逻辑思维方式对艺术思维成果的研究。
在文学批评的全过程中,既要把握理性思维的基本性质,又要融合艺术思维的若干成分,形成跨越、沟通、结合两种思维的文学批评思维。
4. 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世纪特征强烈的革新变化态势,自觉的语言批评意识,批评的理论化,文学批评的世界性传播。
第一章文学批评的历史1 •简述刘勰提出的批评的“六观”。
一观位体,即对作品从主题思想到表现形式作总的观察,包括体裁的选择;二观置辞,分析作品的语言技巧;三观通变,分析作家在文学发展历程中的继承和创新;四观奇正,分析作品在表现方法上的恰当与否;五观事义,考察作家在引经据典上的处理;六观宫商,分析作品的音律。
2•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如何体现中西文论的融合的。
《文学批评导引》复习笔记(华中师范大学 胡亚敏版)
《文学批评导引》复习要点《文学批评导引》教学要点分章节介绍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主要包括“本章概述”、“本章总结”及“本章常见问题”三个部分。
绪论文学批评的性质本章概述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主)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
本课程以理论部分即文学批评的性质、功能、标准、原则以及文学批评写作的方法技巧为基本,力图将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恰当配合,以培育学生判断作品价值、分析文学现象的能力。
一、狭义文学批评和广义文学批评的区别从发生学的角度说,广义的文学批评几乎随着文学的产生而产生,而狭义的文学批评即文学批评的成熟形态到20世纪才出现;从批评主体的角度说,广义的文学批评主体包括形形色色的读者,狭义的文学批评则以学有专长的文学批评家为主力;从批评对象的角度说,狭义的文学批评面对的是变化中的当前文学,广义的文学批评则包括文学理论在内;从主体动机的角度来说,狭义的文学批评是为社会的,广义的文学批评还包括仅仅为自己留下的阅读随感,或一二知己之间的闲谈。
二、文学批评的思维性质文学批评从准备到写作的过程,主体的思维应该兼具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两方面的性质。
从本质上说,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科学性是文学批评应有的品格。
它体现在实事求是:“实事”指文学现象,它独立于批评主体而客观存在;“是”是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品质、文学思潮的倾向和它们的形成与传播所反映的文学规律;“求”就是批评主体通过全面的观察、设身处地的体验、冷静的研究,如实地揭示客体的品质和它所反映的规律。
但文学批评的研究对象是艺术思维的产品,它以文学欣赏为前提和基础,这两方面决定了它必然包含不可缺少的艺术思维成分。
文学批评要把理性活动方式与感性活动方式沟通与结合,把逻辑思维方式与艺术思维方式沟通与融合,把思辨性与感悟性沟通与融合。
《文学批评导引》复习笔记大题
题目:社会历史批评视野下的《》描述文中写了什么韦勒克在他的《文学理论》一书也谈到:“文学无论如何都脱离不了下面三方面的问题:作家的社会学、作品本身的社会内容以及文学对社会的影响等。
”即作家、作品和影响三个方面。
其一,从作家的个人成长经历。
社会历史批评认为:“作家通过作品中艺术形象所流露出来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它是作家社会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体现。
”作家的个人经历对于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二,从作品中反映的社会内容。
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文学本质上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所以文学作品中必然会反应出作家所处时代的特色。
其三,从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具有认识价值和教育作用。
对黑暗社会进行暴露,还要引导对光明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综上所述,《长街短梦》是一篇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作品。
社会历史批评阐释作品的思想内容:社会历史批评要求运用一定的历史发展观念和社会价值标准,以作品的题材、人物形象、语言等为切入点,洞察隐含其中的社会现实内容,揭示作品的思想意义。
揭示和肯定作品的社会价值。
批判和否定作品中的不良和错误倾向考察作家作品与所处时代、环境的关系:作家研究是社会历史批评的又一突出特点。
作家的家庭背景、经济地位、政治倾向、性格特征乃至性情趣味等,都纳入社会历史批评的研究视野。
政治环境,艺术环境以及文学思潮关注作品的教育作用: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丰富人们的知识,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情操,进而达到维护或破坏某种意识形态的功用。
题目:社会历史批评视野下的《长街短梦》长街短梦》是中国当代女作家铁凝的一篇小说作品。
铁凝记述了一个失去孩子和丈夫的通过准备自杀前,在邮局帮一位老人认针之后放弃了自杀的念头,重拾生活的希望出发,抒发了生命长河之中有许多感人与美好的存在,引导人民把握生命。
韦勒克在《文学理论》谈到:“文学无论如何都脱离不了下面三方面的问题:作家的社会学、作品本身的社会内容以及文学对社会的影响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21年考研参考书目
华中师范大学考研辅导班: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21年考研参考书目专业:050100 中国语言文学【2017年为050101文艺学、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汉语言文字学、05 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5中国古代文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Z1中国民间文学、0501Z2对外汉语教学】初试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710汉语与文学基础(4)824语言与文学理论初试参考书目710汉语与文学基础:1、《现代汉语》(第二版)邢福义、汪国胜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古代汉语》郭锡良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3、《〈现代汉语〉学习辅导与习题集》,汪国胜、曾常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4、《中国文学史》(四卷本,第二版比较通用,新出了第三版,哪个都可以)袁行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5、《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6、《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橘色版)或者最新的高教版蓝色版7、《外国文学史》(4卷本)聂珍钊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版或《外国文学史》(修订版上下册),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两本选其一)824语言与文学理论:1、《语言学概论》(第二版)邢福义、吴振国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3、《文学批评导引》王先霈、胡亚敏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社(根据个人复习时间决定是否购买,历史上管科考过1-2次)4、《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不用买四卷本的,郭绍虞主编专业:045103学科教学(语文)(专硕)初试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4英语二(3)333教育综合(4)826语言文学综合考试初试参考书目333教育综合:《教育学》,王道俊编著,第7版《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编著,第3版《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教育综合科目)》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翔高《教育综合真题汇编及模拟试卷可以后期检测用【选买】凯程《333 教育综合应试解析》较厚,含超纲内容,和大纲一样不适合直接背诵,答案不系统【选买】826语言文学综合考试《现代汉语》上下黄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汉语》(第二版)邢福义、汪国胜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建议邢福义的也要看】【大纲规定教材语用章节为黄廖版没有内容】注:个人建议黄廖版、邢版都看,同样重要!《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霖主编《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朱绍禹《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倪文锦《普通高中语文课文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017可作为教学设计的参考书目:高中语文教材、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汉语〉学习辅导与习题集》,汪国胜、曾常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选买】《现代汉语教学与自学参考》【内含黄廖版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比网上答案靠谱、详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批评导引》复习要点《文学批评导引》教学要点分章节介绍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主要包括“本章概述”、“本章总结”及“本章常见问题”三个部分。
绪论文学批评的性质本章概述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主)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
本课程以理论部分即文学批评的性质、功能、标准、原则以及文学批评写作的方法技巧为基本,力图将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恰当配合,以培育学生判断作品价值、分析文学现象的能力。
一、狭义文学批评和广义文学批评的区别从发生学的角度说,广义的文学批评几乎随着文学的产生而产生,而狭义的文学批评即文学批评的成熟形态到20世纪才出现;从批评主体的角度说,广义的文学批评主体包括形形色色的读者,狭义的文学批评则以学有专长的文学批评家为主力;从批评对象的角度说,狭义的文学批评面对的是变化中的当前文学,广义的文学批评则包括文学理论在内;从主体动机的角度来说,狭义的文学批评是为社会的,广义的文学批评还包括仅仅为自己留下的阅读随感,或一二知己之间的闲谈。
二、文学批评的思维性质文学批评从准备到写作的过程,主体的思维应该兼具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两方面的性质。
从本质上说,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科学性是文学批评应有的品格。
它体现在实事求是:“实事”指文学现象,它独立于批评主体而客观存在;“是”是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品质、文学思潮的倾向和它们的形成与传播所反映的文学规律;“求”就是批评主体通过全面的观察、设身处地的体验、冷静的研究,如实地揭示客体的品质和它所反映的规律。
但文学批评的研究对象是艺术思维的产品,它以文学欣赏为前提和基础,这两方面决定了它必然包含不可缺少的艺术思维成分。
文学批评要把理性活动方式与感性活动方式沟通与结合,把逻辑思维方式与艺术思维方式沟通与融合,把思辨性与感悟性沟通与融合。
这是它的最突出的特点。
三、文学批评的思维特征文学批评思维具有实证性。
实证性强调客观事实,文学现象和文学事实是文学批评的根据,文学批评所依据的事实应该是确凿无误的,包括作品的文字、写作时间、初次发表时间和发表方式,作者的有关材料,批评家都应以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下功夫搜集和鉴别。
文学批评思维具有思辨性。
思辨性强调科学抽象。
思辨指的是与经验思维相对的纯粹思维,它往往有预设的理念、自足的体系、严密的推论。
思辨性可以增强批评的洞察力、预见性和理论深度。
文学批评思维具有审美性。
文学批评家要把作品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当作审美的对象,文学批评才不至于丧失其本质属性。
实证性、思辨性和审美性,在批评思维中不是各自孤立的,更不能相互排斥,而应相辅相成、相融相渗。
四、文学批评的两个基本侧面文学批评应该是对于文学现象的社会的评价、分析和审美的评价、分析的自然的结合。
社会历史的考察和美学的考察,这是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最常见的两个方面。
文学作品千姿百态,但所描写所表现的无非是人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这中间,也不可避免地要体现出批评者对社会生活的态度、观点。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学批评也就是社会批评,是对社会生活的评论。
另一方面,文学批评涉及的是诗歌和美术作品的“艺术性的完美形式”,因而也应集中于形式、技巧方面的分析,把文学作品的美和真与善的关系纳入自己的视野。
文学批评重视社会性与审美性,并随着社会思潮的变幻而画出循环演进的轨迹。
本章总结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主)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
本课程以理论部分即文学批评的性质、功能、标准、原则以及文学批评写作的方法技巧为基本,力图将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恰当配合,以培育学生判断作品价值、分析文学现象的能力。
本教材主要研究狭义的文学批评,从发生学的角度说,它到20世纪才出现;从批评主体的角度说,它主要以学有专长的文学批评家为主力;从批评对象的角度说,它面对的是变化中的当前文学;从主体动机的角度来说,它是为社会的。
文学批评从准备到写作的过程,主体的思维应该兼具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两方面的性质。
文学批评本质上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科学性是文学批评应有的品格,但它的研究对象是艺术思维的产品,它以文学欣赏为前提和基础,这两方面决定了它必然包含不可缺少的艺术思维成分。
文学批评要把理性活动方式与感性活动方式沟通与结合,这是它的最突出的特点。
从思维特征上讲,文学批评思维具有实证性、思辨性和审美性。
它们在批评思维中不是各自孤立的,而应相辅相成,相融相渗。
文学批评应该是对于文学现象的社会的评价、分析和审美的评价、分析的自然的结合。
社会历史的考察和美学的考察是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最常见的两个方面。
本章常见问题1、简述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主要区别。
文学理论着重研究文学的本质、范畴,文学活动的一般规律,属于基础理论研究;文学批评则更关注理论的变化和对文学实践活动的分析和评价,是一种应用学科。
2、文学批评的艺术思维特征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1)出入有度的情感距离。
在评论文学作品这种审美形式时,评论家需要体验、感悟、想象,也必然有一定程度的情感流露。
但同时它也需要心理距离,需要对情感加以理智的控制。
而这种情感距离与其他人文科学中所持的客观态度是不一样的。
(2)思维方式上的求异性。
这首先表现在它所关注的对象是具体的不可重复的文学作品,而不是一般现象。
其次,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独到的认识,而不是某种共识,它对研究对象的发现和评价同时也意味着对自我的发现和评价。
换句话说,它融入了自我的因素,体现的是一种个性化的风格。
(3)强烈的形式感。
这里的形式是与素材相对应的。
文学评论也关注作品的素材,但它更关注作品的形式。
因为作品的形式集中体现了人们的创造,更能引起读者的愉悦。
这是文学批评与其他人文科学的不同之处。
3、文学批评的思维特征。
文学批评要求抽象思维与艺术思维的结合。
它是以理性活动方式对感性活动成果的研究,以逻辑思维方式对艺术思维成果的研究。
在文学批评的全过程中,既要把握理性思维的基本性质,又要融合艺术思维的若干成分,形成跨越、沟通、结合两种思维的文学批评思维。
4、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世纪特征。
强烈的革新变化态势,自觉的语言批评意识,文学批评的理论化倾向,文学批评的世界性传播。
第一章文学批评的历史本章概述第一节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与现实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可以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四个历史阶段。
先秦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萌芽时期。
儒家创始者孔子开创的得之言意之表而不玩心于章句之末的理解方式,对后世说诗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子散文和《论语》的论《诗》文字,开创了“赋诗言志”的方式,带有引《诗》以证其说的断章取义特点。
孟子不满于此,提出了“以意逆志”的解诗方法和“知人论世”的原则,强调评论者既要发掘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家传记材料,更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去推测诗人的创作旨趣。
先秦道家提出的“得意忘言”的思想对后世文学批评的意义解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庄子“言不尽意”的命题,明确指出言辞对于“不期精粗”者是无能为力的,文学批评要尽力捕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不可单纯以言辞强作解会。
汉代文学批评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对《诗经》、《楚辞》和汉赋的评论上。
《毛诗》中的“诗序”代表了汉代从经学角度解说诗歌的批评模式,郑玄的《诗谱序》提出“循其上下”和“傍行而观”作为理解《诗经》的基本方法,要求从历史源流中考察具体作品,了解具体作品与社会风化和政治得失之间的关系。
汉代几位史学大家对屈原其人和《离骚》作出了不同的评价。
刘安和司马迁对屈原极为推崇,班固则认为屈原作品违背了儒家经典的法度规矩,这些楚辞评论奠定了“风骚”并重的文学典范,和汉代文学批评向文学回归的意识。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批评空前繁盛的时期,一些文论家对文学批评实践活动的许多方面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出现了较为普遍的批评自省意识,形成文学批评理论专著。
曹丕《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世说新语》的人物品评对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萧统的《文选》开创了选本批评的先例。
钟嵘《诗品》对五言诗人、诗作的细微差别和特殊风格进行了仔细的辨析评论,采用“溯流别”、诗品与人品相结合、用形象说诗和摘句为评等多种方法,将“味”视为把握诗歌特质的独特途径,是我国古代实际批评的范例,后来形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模糊而不确定的一大特色。
刘勰的《文心雕龙》则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理论,其中的《知音》篇专门讨论文学批评的规律,提出了“先标六观”的鉴察方法,“唯务折衷”的批评标准,“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的批评态度。
唐、宋文学批评的突出成就表现在诗歌、散文的评论上。
从唐代开始“论诗诗”成为诗歌评论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将一个时代一个时期的诗风、诗史上的名家、同时代的诗人、不同评价的交锋、诗评家的自省,都用比兴的手法,通过具体可感的意象表达出来,强化了中国文学批评的诗化倾向。
宋代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中国文学批评的独特样式。
诗话以谈诗论艺为主,带有漫谈、随笔的性质,在体制上具有“偶感随笔,简练亲切”而又“零乱琐碎,不成系统”的特点。
明、清两代,一种新的文学批评形式——评点兴盛起来。
评点是古代典籍评注形式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
最早的小说评点本是刊于万历十九年(1591)的万卷楼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到明末清初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和《西厢记》评点达到顶峰。
金圣叹的评点在关注人物分析的同时,也注重对小说、戏曲叙事技法的分析。
完整的小说评点体制,包括正文中的眉批、夹批、侧批,回前和回末总评,以及全书的序文、读法、凡例等,这三个层次各司其职,或宏观,或局部,循环往复,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对作品意义的全面理解和阐释。
评点是中国文学批评由对艺术的美的感悟和描述转向对作品意义的阐释的文体标志。
二、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是伴随着新文学运动而诞生的。
新文学初期的文学刊物,普遍设立了“评坛”、“创作批评”、“书评”等栏目,对新人新作进行跟踪批评。
茅盾以编辑从事的文学批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他对作品具有准确的艺术感觉,同时又能从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中分析文学事实,使其批评具有一种理性的力量;他以编辑的开阔眼光和理论家的素养,敏锐地发现和评析各时期文坛重大的文学现象,使他的批评能够起到引导文学发展走势的作用。
随着新文学批评的影响逐渐增大,文学界开始对文学批评自身的理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郭沫若呼吁批评家应具有“深厚的同情”、“敏锐的感受”和“丰富的知识”,鲁迅也对当时的批评家进行了分类评价;成仿吾把“超越”与“建设”当作新文学批评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