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物质的分类 总复习

第二章  物质的分类 总复习

4.酸、碱、盐、氧化物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 子的化合物。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 根离子的化合物 (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⑰ ____铵_离__子_____)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4)氧化物:由⑱_两__种__元__素_____组成,其 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分类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
知识梳理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 质是由①__分__子____、②__原__子____或③ ____离__子__构成的。 ①分子:保持物质_化__学__性__质___的最小微粒。 ②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③离子:带电荷的⑤__原__子____或原子团。 ④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 体参加反应,如同⑥_一__个__原__子_____一样的原 子集团。
解析 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 硅胶、CaCl2以及加工后植物纤维都可用作 食品干燥剂。P2O5吸水生成磷酸,不可用。 CaCl2·6H2O无吸水性,C项错误。
高考支招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考点二 物质的分类 交叉
u 知识梳理
1.分类法 常用的两种是①__交__叉__分__类__________法 和②__树__状__分__类__________法。由于物质 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也就是说对某一物 质而言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可以归为不同的 类别。
(2)元素:具有⑦_相__同__核__电__荷__数_____的一 类原子的总称。
①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⑧___少__于__4_个_______。
②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 般⑨____多__于__或__等__于__4_个__。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复习 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复习  导学案(含答案)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导学案归纳与整理(共1课时)【复习目标】1.通过分析归纳、回顾梳理,进一步巩固化学反应及物质分类方法,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与应用,熟练掌握用分离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模型。

2.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小结,进一步掌握常见分散系的组成特点、鉴别方法、分离提纯等,巩固胶体分散系的特性。

3.通过分析书写、归纳小结,进一步理解酸、碱、盐的定义,巩固其通性,熟练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及常见离子的检验等。

4.通过典例剖析,归纳小结,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熟练掌握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巩固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简单计算的基本方法,建立“守恒”思想解决化学计算问题的思维模型。

【复习重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及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应用。

【学习难点】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自主学习】1.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能熟练判断一种物质是否是电解质是认识电解质的性质、研究离子反应的前提。

以下有10种物质:①铜②稀硫酸③氯化氢④氨气⑤空气⑥二氧化碳⑦金属汞(俗称水银)⑧氯化钠⑨碳酸钙序号符合的条件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1 混合物2 电解质,但熔化状态下并不导电3 电解质,但难溶于水4 非电解质5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序号符合的条件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1 混合物②稀硫酸,⑤空气2 电解质、但熔化状态下并不导电③HCl3 电解质,但难溶于水⑨CaCO34 非电解质④NH3,⑥CO25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①铜,②稀硫酸,解质,但本身能导电⑦金属汞【解析】10种物质中稀H2SO4和空气属于混合物,HCl溶于水电离出H+和Cl-,能导电,但熔融状态下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故HCl属于电解质。

CaCO3是难溶性电解质。

而NH3、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不是它们本身发生了电离,而是它们与水分别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H2CO3和NH3·H2O,故它们属于非电解质。

(完整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必背知识点

(完整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必背知识点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清单一、物质的分类1. 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分别是什么?游离态(单质)、化合态(化合物)2.从熔沸点角度看,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何差别?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混合物没有3.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不一定;如氧气与臭氧、石墨与金刚石组成的都是混合物4.从与酸或碱反应的情况看,氧化物是如何分类的。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SO3、P2O5)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2O、CaO)不成盐氧化物: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的氧化物(如CO、NO)5.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吗?不一定,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吗?不一定,如CO、NO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吗?是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吗?不一定,如Al2O3、Mn2O76.酸碱盐是如何定义和再分类的?酸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H+的化合物。

酸可以分为强酸与弱酸;或含氧酸与无氧酸;或一元酸与多元酸;或氧化性酸与非氧化性酸等;碱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OH-的化合物。

碱可以分为强碱与弱碱;或一元碱与多元碱等。

盐的定义: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盐可以分为正盐与酸式盐;或可溶性盐与难容性盐等盐的溶解性:钾钠硝铵全都溶,盐酸不溶银亚汞;硫酸难容钡和铅,碳酸只溶钾钠铵;钙银硫酸盐微溶;亚硫酸盐似碳酸。

7. 常见物质俗名和化学式生石灰:CaO 熟石灰:Ca(OH)2 石灰石:CaCO3碱石灰:CaO+NaOH烧碱(苛性钠):NaOH 纯碱(苏打):Na2CO3小苏打:NaHCO38.分散系如何分类的?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类的标准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其中小于1-100nm属于溶液,1-100nm之间的属于胶体,大于100nm的属于浊液。

9.常见的胶体有哪些?云、烟、雾、牛奶、豆浆、河水、血液、有色玻璃等10.胶体有哪些性质?丁达尔效应、聚沉、电泳、渗析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哪些?加热、搅拌、加入电解质溶液、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复习最简单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复习最简单

学习法:热爱科学,培养兴趣,独立预习、理解(记忆)、练习、(查漏)复习、练习,好成绩。

想成为一名成功者,先必须做一名奋斗者。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及其应用1、 分类方法:①交叉分类,对同一事物按多个标准进行分类,如Na 2SO 4按阳离子叫钠盐,按阴离子叫硫酸盐。

②树状分类,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如中国分为多个省,省被分为多个市,市又分为多个县…… 2、 分类方法应用③酸分类举例,含氧酸H 2SO 4,无氧酸HCl ;一元酸HCl ,二元酸H 2SO 4,三元酸H 3PO 4等; ④常见弱酸,H 2CO 3,H 2SO 3,HClO ,CH 3COOH ,H 2SiO 3,H 2S ,HF 等;弱碱,NH 3•H 2O ;⑤盐的分类,正盐如Na 2CO 3,酸式盐NaHCO 3,碱式盐Cu (OH )2CO 3,复盐KAl (SO 4)2•12H 2O ; ⑥氧化物分类,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CO 2 + 2NaOH = Na 2CO 3 + H 2O ; 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 ;两性氧化物既能与碱又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Al 2O 3 + 2NaOH = 2NaAlO 2 +2 H 2O 3、 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①置换,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Fe + 2HCl = FeCl 2 + H 2↑ ②复分解,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NaOH + HCl = NaCl + H 2O ③化合,多种物质变一种物质,2H 2 + O 22 H 2O④分解,一种物质变多种物质,CaCO3CaO + CO 2↑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体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人教高中化学 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人教高中化学 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课标要求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5.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6.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7.了解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

9.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0.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12.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精讲一、物质的分类二、分散系相关概念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如:胶体胶粒是由许多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溶胶、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高考总复习 化学2-2

高考总复习 化学2-2

2.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
2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Na+、Cl-、SO4-、Fe3+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 、Mg2 、NO3 、 Cl- C.c(H )=10
- + -12



mol· 1 的溶液:K 、Ba2 、Cl 、Br L




D.碳酸氢钠溶液:K+、SO2-、Cl-、H+ 4
化 合 纯 物 净 物
电 解 质
溶于 水后 电离
全部 电离 部分 电离
非 电 解 质
溶于水和受热熔 化时均不电离
非电解质
晶体、熔融 状态和水溶 液均不导电 金属单质、 合金、 石墨导电
单质
既不是电 解质,也 不是非电 解质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2.注意事项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
液制备Fe(OH)3 胶体 Cl2
(2)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
(3)实验室用浓盐酸和MnO2 反应制
(4)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铜制). 解析:依据离子方程书写原则逐项分析反应,不难得
出离子方程式.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答案:HCO3 +H ===H2O+CO2↑
如SO3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生成了H2SO4而导电,SO3是非 电解质,B错误;电解质的强弱是根据其在水溶液中能否 完全电离而分类的,C正确;电解质是化合物,食盐的水 溶液虽然能导电,但是混合物,D错误. 答案: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高中化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A――→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 ,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二、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考点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转化关系1.理解物质转化关系图2.形成转化关系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三、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四、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考点3分散系与胶体一、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复习

非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每个范围各举一例
Fe2O3+3CO====2Fe+3CO2 + 2O3====3O2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
H + + HCO3 H + + CO3 2Al 3+ + 3OH -
4、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一步比一步难),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一步比一步难) 多元弱碱,一步写全。 多元弱碱,一步写全。
(二)离子反应的类型 1.复分解型(离子之间的交换反应) 复分解型 离子之间的交换反应)
如: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交 换反应等。 换反应等。
: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化合价降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 到电子, 0 Zn +1 + 2HCl === +2 ZnCl2 0 + H2 ↑
化合价升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 去电子, 还原剂 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2.氧化还原型(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 氧化还原型
反应) 反应) 溶液中的置换反应等。 如:溶液中的置换反应等。
口 诀: 单质氧化物 写成化学式 对于酸式根 强分弱不分 处理微溶物 清拆浊不拆 要拆强酸、强碱、 要拆强酸、强碱、可溶盐 不拆弱酸、弱碱、 不拆弱酸、弱碱、气体沉
七、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共存问题:
2、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 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

新课标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新课标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新课标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使用分类的方法不但能使相关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能够通过度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2.简单分类法就是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实行分类的方法,它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

意义:当分类的标准确定过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能够协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事物的了解使我们做到由此及彼。

3.交叉分类法:为了补充一种分类方法的局限性,人们在理解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设定不同的标准对同一事物实行理解,这种方法叫交叉分类法。

例1:对班级学生采用交叉分类法,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便于班级的管理,其分类标准和意义如下:(1)按性别分:男生、女生。

意义:①男女生体能不同,劳动分工不同,运动会报名分男子组和女子组。

②男女生生理特征不同,剧烈活动要考虑女生的特殊例假。

③男女生的思维特点和个性心理不同,分班时尽量考虑男生女生的均衡性,以形成优势互补。

④男女生身材特点不同,审美情趣不同,夏季校服的设计要考虑男生女生的区别。

(2)按学习成绩、平时表现分:学优生、学困生。

意义:抓学优生保升学率,抓学困生保稳定,控制学生流失率,抓两头带中间,保整体进步。

(3)按高考发展方向分:文史类、理工类、艺体特长类、保送类、意义:不同类别的学生,在学习时侧重点不同,老师要求也不同,将来发展方向也不同。

(4)按是否承担社会工作分:干部、群众意义:干部与群众在责、权、利三方面都不会相同,干部的锻炼机会更多些、责任更大些、有机会参与优秀干部的评选,群众则没有。

(5)按政治面貌分:团员、群众意义:团员的政治觉悟要更高些,学校活动参与得更主动些,表现更优秀些,活动效果老师更放心些。

(6)按家长工作单位分:城市的(管局的、油公司的、炼化的、石化的、市政的)、农村的、招商的意义:根据家长的工作单位和收入情况对学生实行理财教育,避免奢侈浪费,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对城市低保护、农村低收入家庭实行政策性照顾,实现胡锦涛主席“学有所教”的十七大目标。

【授课】第二章知识点复习

【授课】第二章知识点复习

1)在酸性条件下 不能大量共存的有OH-、HCO3-、 HS-、S2-、SO32-、HSO3- 、 CO322)在强碱性条件下 不能大量共存的有H+、NH4+、Mg2+、 Al3+、Ca2+、Fe3+、Cu2+、Fe2+、 HCO3-、HSO3-
氧化还原反应常见问题
问题一: 判断依据及本质 问题二: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问题三: 双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 1. 步骤 2.得失电子数的判断 问题四: 单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五: 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判断
<1 nm

能否通 能否通 过半透 过滤纸 膜
胶体: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100 nm 之间的分散系 浊液、溶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区别
主要 特征
举例
溶液
均一 透明 稳定
透明 介稳性


NaCl溶液
胶体 浊液
1~100 nm 多数均一
不能

豆浆、牛奶 墨水、血液
泥浆水
>100 nm 不透明
不稳定
不均一
2 2
3. Zn+H2SO4 = ZnSO4+H2

×
4. 2KClO3

KCl +O2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 1.生成难溶物(沉淀) 分 如: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解 型 2.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H2O等) 离 子 如: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反 应 3.生成气体 如:碳酸钙和稀盐酸
4. 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如: 氯化铁溶液和铁粉
实验:分别用激光照射盛硫酸铜溶液和氢氧 化铁胶体的烧杯,在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现 象。并完成下列表格:

高一化学年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件

高一化学年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件
第二章 本章归纳总结 第一章 §1
成才之路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 学习指导 ·北师大版 · 人教版 · 化学 ·数学 · 必修 ·必修 11
(2)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①树状分类法中所涉及类别之间既有并列关系,也有从 属(包含)关系。 ②交叉分类法所涉及的不同类别之间是并列与交叉关 系,它们之间不能相互包含。
●例题分析
(2014·经典习题选萃)如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
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XA B C D 氧化物 胶体 酸性氧化物 离子化合物
)
Y
化合物 分散系 碱性氧化物 电解质
Z
纯净物 混合物 氧化物 化合物
第二章 本章归纳总结 第一章 §1
成才之路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 学习指导 ·北师大版 · 人教版 · 化学 ·数学 · 必修 ·必修 11
方案Ⅱ:将它们按照钠盐和其他化合物分类,然后分别
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1)根据方案Ⅰ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发现Na2CO3溶液也显 碱性,于是将Na2CO3与NaOH都划分为碱类,是否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成才之路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 学习指导 ·北师大版 · 人教版 · 化学 ·数学 · 必修 ·必修 11
知识网络·宏观掌控
专题突破·纵引横连
第二章 本章归纳总结 第一章 §1
成才之路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 学习指导 ·北师大版 · 人教版 · 化学 ·数学 · 必修 ·必修 11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知识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关系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所以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都属于化学变化,如3O2 2O3。
2.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仅有旧化学键的断裂,没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不是化学变化,如NaCl固体熔化是物理变化。
烟水晶、有色玻璃
按分散质
粒子胶体
分散质粒子是很多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如Fe(OH)3胶体
分子胶体
分散质粒子是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丁达尔
效应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应用:鉴别溶液和胶体)
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使胶体聚沉的方法:①加入电解质;②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③加热(应用:三角洲的形成;明矾、铁盐溶液净水;盐卤制豆腐)
如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HCO ===Al(OH)3↓+3CO2↑
2.离子方程式
(1)概念及意义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强酸、强碱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通常可用H++OH-===H2O表示。
(3)原理:反应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提醒]①不能用自来水制备Fe(OH)3胶体,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聚沉,应用蒸馏水。
②不能过度加热,否则Fe(OH)3胶体聚沉生成Fe(OH)3沉淀。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题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题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在物质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 ( )A .氧化物、化合物B .化合物、电解质C .溶液、 胶体D .溶液、 分散系2.将纳米级微粒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一种分散系,对该分散系及分散质颗 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分散系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B .分散质颗粒能透过滤纸 C .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半透膜 D .分散质颗粒能发生布朗运动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氯化钠是非电解质 B .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C .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氯化氢是电解质D .SO 3的水溶液能导电,SO 3是电解质 4.下面关于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指化合物而言,单质不属于此范畴B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电离C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其水溶液导电性的强弱D .氯气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氯气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5.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 ) A .盐酸、水煤气、硫酸、干冰 B .胆矾、食盐水、氧化铝、二氧化硫 C .胆矾、盐酸、铁、碳酸钙 D .蒸馏水、水煤气、氯化铜、碳酸钠 6. 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 A .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 CO 32-+2H +=H 2O +CO 2↑ B .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的反应 OH - + H + = H 2OC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 CO 32-+ 2H +=H 2O +CO 2↑D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 + Ag + = Cu 2+ + Ag7.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够用离子方程式Ba 2++SO 42-=BaSO 4↓表示的是( ) A .BaO+H 2SO 4=BaSO 4↓+ H 2O B .Ba(OH)2+2KHSO 4=BaSO 4↓+K 2SO 4+2H 2O C .BaCO 3+H 2SO 4=BaSO 4↓+CO 2↑+H 2O D .Ba(NO 3)2+ H 2SO 4= BaSO 4↓+2HNO 3 8.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OH -、HCO 3-、Ca 2+、Na +B .Mg 2+、Na +、SO 42-、Cl -C .K +、Na +、HCO 3-、NO 3-D .Ba 2+、Na +、OH -、NO 3-9.下面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 .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C 、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其还原性越强D .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10.在pH =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a +、K +、OH -、Cl -B .Na +、Cu 2+ 、SO 42-、NO 3- C .Mg 2+、Na +、SO 42-、Cl - D .Ba 2+、HCO 3-、NO 3-、K +11.水作为还原剂的反应是( )A. 2F 2+2H 2O=4HF+O 2B. SO 3+H 2O==H 2SOC. 2Na+2H 2O==2NaOH+H 2↑D. 2H 2+O 2点燃===2H 2O12.下列变化中,属还原反应的是 ( )A .Cl -→Cl 2B .KMnO 4→MnO 2C .C→CO 2D . Fe 2O 3→FeCl 3 13.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的是酸B .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的是碱C .化合物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是盐D .氯化铵电离时,生成NH 4+和Cl -,所以NH 4Cl 不是盐14.符合如下实验过程和现象的试剂组是 ( )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C. 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 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16.在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X +2Y 3+===2Y 2++X 2+,对下列叙述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X 被氧化 ②X 是氧化剂 ③X 具有还原性 ④Y 2+是氧化产物 ⑤Y 2+具有还原性⑥Y 3+的氧化性比X 2+的氧化性强A .②④⑥B .①③④C .①③⑤⑥D .②⑤17.黑火药爆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 3+3C====K 2S+3CO 2↑+ N 2↑,下列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氧化剂是硝酸钾,还原剂是S 和CB .氧化产物是CO 2,还原产物是K 2SC .硝酸钾既被氧化又被还原D .电子转移12个18.在 HCl+ KClO 3=== KCl+ Cl 2↑+ H 2O 反应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5:1 B. 1:5 C. 1:1 D. 3:1 A .各物质对应的计量数依次为6、1、1、3、3 B .被氧化的氯原子与被还原氯原子个数比是6:1 C .KClO 3发生了还原反应D .HCl 既表现了还原性又表现了酸性19.已知反应:①2A —+C 2==2C —+A 2 ②2C —+B 2==2B —+C 2 ③2D —+C 2==2C —+D 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性:B 2>C 2>D 2B. 还原性:B -<C -<A -C. 氧化性:B 2>C 2>A 2D. 还原性:A —> D —20.10毫升0.2mol/L 的酸性KMnO 4溶液, 与50毫升0.1mol/L 的H 2C 2O 4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H 2C 2O 4 被氧化成CO 2,反应后锰元素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是 ( ) A. +2 B. +4 C. +6 D. +7 二、填空题:21.现有下列物质①NaCl 晶体 ②干冰 ③冰醋酸 ④铜 ⑤CaCO 3固体 ⑥蔗糖 ⑦酒精 ⑧熔融的KNO 3 ⑨液氯 ⑩盐酸 (1)属于电解质的有 ; (2)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

高考总复习 化学2-3

高考总复习 化学2-3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1.根据方程式判断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2.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判断 (1)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元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Cu+2Fe3+===Cu2++2Fe2+
3Zn+2Fe3+===3Zn2++2Fe 还原性:Zn>Cu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 素有关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 酸碱性:如KMnO4 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酸性的增强 而增强.
生还原反应的是 HNO3 还原产物是 NO.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一般指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和含高
价态元素的化合物.
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 Cl2、Br2 等. ②含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 HNO3、KMnO4 等. ③某些金属性较弱的高价金属阳离子,如 Fe3+、Cu2+ ④过氧化物,如 等. Na2O2、H2O2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3.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
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4.依据反应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 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反应越剧烈,对应物质的氧化性

2024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3节真题检测含解析

2024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3节真题检测含解析

化学物质及其改变真题体验·直击高考1.(2024·浙江卷,14)某绿色溶液A含有H+、Na+、Mg2+、Fe2+、Cu2+、SO2-4、Cl-、CO2-3和HCO-3离子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如下试验(已知Ag2SO4微溶于水,可溶于酸):①向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过滤,得到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和绿色滤液B;②取滤液B,先用HNO3酸化,再滴加0.001 mol/L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A中确定存在H+、SO2-4和Cl-B.溶液A中不存在Mg2+、CO2-3和HCO-3,不能确定Na+的存在C.第②步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只有AgCl,没有Ag2CO3D.溶液A中存在Fe2+与Cu2+中的一种或两种,且可以用NaOH溶液推断【答案】B【解析】由于在第①步,可以推断加入的Ba(OH)2溶液是少量的,所以绿色溶液可以是亚铁离子的溶液,也可以是浓的氯化铜溶液,故无法推断是亚铁离子,还是铜离子,D项正确。

由于有这两种离子中至少一种,则CO2-3和HCO-3不行能存在(双水解)。

在第②步,首先酸化,由于是酸性环境,由题意,只能是AgCl,C项正确。

必需要有SO2-4、Cl-,起先溶液必需呈现酸性,否则加入Ba(OH)2会生成有色沉淀,故A项正确。

由于溶液起先呈酸性,加少量碱,Mg2+不会沉淀,故Mg2+无法推断,B项错误。

2.(2024·江苏卷,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透亮的溶液中:Fe3+、Mg2+、SCN-、Cl-B.c H+c OH-=1×10-12的溶液中:K+、Na+、CO2-3、NO-3 C.c(Fe2+) =1 mol·L-1溶液中:K+、NH+4、MnO-4、SO2-4 D.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NH+4、SO2-4、HCO-3【答案】B【解析】Fe3+有颜色,且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c H+c OH-=1×10-12的溶液中,实质是强碱性条件,选项所给离子能大量共存,B项正确;在c(Fe2+)=1 mol·L-1的溶液中,溶液呈酸性,MnO-4与Fe2+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甲基橙变红的溶液呈酸性,HCO-3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复习资料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复习资料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练习]1.关于分散系和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胶体、浊液、溶液都是分散系B.粒子的半径:浊液>溶液>胶体C.可见光透过溶液时,产生丁达尔现象D.胶体都不透明、且稳定性极强(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练习]2.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溶液或水中,能形成胶体的是()A.冷水B.煮沸的蒸馏水C.NaOH浓溶液D.NaCl浓溶液第二节离子反应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是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

固态电解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练习]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A.铝B. 食盐C.硫酸D.蔗糖4.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不是电解质B.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C.S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D.BaSO4在水溶液中难导电,但熔融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如:Al2(SO4)3=2Al3++3SO42-[练习]5.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 H2SO4=H2++SO42-B. AlCl3=Al3++3Cl-C. Ba(OH)2=Ba2++(OH)2-D. HNO3=H++N5++3O2-二、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①生成沉淀(难溶物质) ②生成气体(挥发性物质) ③生成水(难电离物质即弱电解质)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两种电解 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交换离子的反应
二、离子共存问题
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 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 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 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反应物
性质
实质
特征
反应
反应产物
还原剂
具有还原性
失电子
化合价升 化合价升高
发生氧化反应 发生氧 (被氧化)
氧化产物
化合价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被氧化 还原剂) (还原剂)
升失氧, 升失氧,降得还
电子得失
常见的氧化剂有: 常见的氧化剂有: 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Cl2、O2等。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 ②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 高价金属阳离子如: SO4、 ③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浓H2SO4、 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 酸化KMnO HNO3、酸化KMnO4。 常见的还原剂有: 常见的还原剂有: 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Na、Al、Fe等。 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 Na、Al、Fe等 Si等 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 一些非金属单质: ③较低态的化合物:CO、H2S等。 较低态的化合物:CO、
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只取决于在相同条件下(温 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只取决于在相同条件下( 外电压等)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大小 度、外电压等)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大小 和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 溶液与30%醋酸 NaCl是强电 例:浓度极稀的NaCl溶液与 浓度极稀的 溶液与 醋酸 是强电 解质,但浓度极稀时,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很小。 解质,但浓度极稀时,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很小。 所以导电性醋酸更强。 所以导电性醋酸更强。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①电离过程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电离过程中, 不变, 不变,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它在化合 物中显示的化合价。 物中显示的化合价。 ②原子团在电离过程中不变。 原子团在电离过程中不变。 在电离过程中不变
想一想: 想一想: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 液的导电能力强”对吗?为什么? 液的导电能力强”对吗?为什么?
三、强弱电解质的判断: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 强酸(如硫酸、盐酸、硝酸等)、强碱( 强酸(如硫酸、盐酸、硝酸等)、强碱(如 )、强碱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以及绝大多数盐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以及绝大多数盐 包括难溶性的盐 难溶性的盐, (包括难溶性的盐,如BaSO4)在水溶液中 完全电离,这样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 强电解质。 能完全电离,这样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 弱酸(如碳酸、醋酸等)、弱碱( 弱酸(如碳酸、醋酸等)、弱碱(如一水 )、弱碱 合氨等)、难溶性的碱(如氢氧化铜等) )、难溶性的碱 合氨等)、难溶性的碱(如氢氧化铜等) 等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 不能完全电离, 等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这样的电解 质称为弱电解质 弱电解质。 质称为弱电解质。
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发生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发生电离的电解质, 是指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发生电离的电解质 特点是溶液中既有电解质的分子,又有电解质的离子, 其特点是溶液中既有电解质的分子,又有电解质的离子, 在电离方程式中用“可逆号”表示。 在电离方程式中用“可逆号”表示。
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 例.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产物和还 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原产物. 原产物 MnO2+4HCl=MnCl2+Cl2 +还原性
氧化性:氧化剂夺电子的性质(或称氧化能力) 氧化性:氧化剂夺电子的性质(或称氧化能力) 还原性:还原剂失电子的性质(或还原能力) 还原性:还原剂失电子的性质(或还原能力)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 里或熔融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 够导电的化合物 导电的 电解质 化 合 物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 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 里和熔融 不能够导电的 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酸、碱、金属氧化物、盐都属于电解质。 金属氧化物、盐都属于电解质。 蔗糖和乙醇是常见的非电解质。 蔗糖和乙醇是常见的非电解质。
(1)电子守恒规律 ) 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氧化剂得电子总数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Fe 3+ + 2 I- = Fe 2+ + I2 (2)表现性质规律 ) 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时,一般处于最高 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时 一般处于最高 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 最低价态时只具 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 有原性,处于中间价态 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 有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 有还原性。 有还原性。 只具有氧化性, 如:浓H2SO4的S只具有氧化性,H2S中 只具有氧化性 中 只具有还原性, 的S只具有还原性,单质 既具有氧化性又具 只具有还原性 单质S既具有氧化性又具 有还原性。 有还原性。
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性离子(如Fe3+、NO3-、 ClO-、 氧化性离子( MnO4-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 与还原性离子( Fe2+、SO32-等)在酸性溶液中不能 酸性溶液中不能 大量共存。 大量共存。
不能与H 大量共存的情况: 不能与H+或OH-大量共存的情况 不能跟H 大量共存: ①不能跟H+大量共存:所有的弱酸根离子 (如CO32-、S2-、SO32-、CH3COO-等) ②不能跟OH-大量共存:所有的弱碱根离子 不能跟OH 大量共存: (如NH4+、Fe2+、Fe3+、Cu2+、Al3+、Zn2+等) ③即不能跟H+又不能跟OH-大量共存:所有 即不能跟H 又不能跟OH 大量共存: 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 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O3-、 H2PO4-、HPO42-等)
总结: 总结:
电解质 (1)化合物 ) 非电解质 (2)电离方程 )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导电能力 ) (4)强弱电解质与溶解度的关系 )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
(1)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反应 溶液中的某些离子减少 (2)离子反应的实质:
三、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定义及电离方程: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定义及电离方程:
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其 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特点是溶液中只存在电解质电离后产生的离子 只存在电解质电离后产生的离子。 特点是溶液中只存在电解质电离后产生的离子。在 电离方程式中用“ 连接。 电离方程式中用“=”连接。 如:HCl = H+ + Cl- NaOH = Na+ + OH-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⑴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一定没 溶液无色透明时, 有色离子。 有色离子。 常见的有色离子: 常见的有色离子: 蓝色) 棕黄色) Cu2+ (蓝色) 、Fe3+ (棕黄色)、 浅绿色) 紫红色) Fe2+(浅绿色)、MnO4- (紫红色)等 ⑵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反 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 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 应的离子。 应的离子。 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 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 ⑶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反 应的离子。 应的离子。
2、离子方程式 、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 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 1、写 2、改(拆) 3、删 4、查 1.要看质量守恒 1.要看质量守恒 2.要看电荷是否守恒 2.要看电荷是否守恒 3.必须符合反应事实 3.必须符合反应事实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的氧化性、 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的氧化性、还 原性有何关系? 原性有何关系?
物质中的元素为最高价时 物质中的元素为最高价时: 最高价 一般做氧化剂,显氧化性 物质中的元素为最低价时: 物质中的元素为最低价时 最低价 一般做还原剂,显还原性 中间价态的时候 元素为中间价态的时候: 物质中的 元素为中间价态的时候: 既可以做氧化剂又可以做还原剂;
1.应改写成离子的: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如:强酸: 应改写成离子的:易溶、易电离的物质( 强酸: 应改写成离子的 HCl、H2SO4、HNO3,强碱:NaOH、KOH、Ba(OH)2, 强碱: 、 强碱 、 、 可溶性盐: 、 、 可溶性盐:K、Na、NH4盐)在放到离子方程式中改 写成离子。 写成离子。 2.保留化学式:难溶物,难电离物(弱酸、弱碱等弱 保留化学式: 保留化学式 难溶物,难电离物(弱酸、 电解质, ),气体 ),单质 单质, 电解质 H2O),气体(CO2、SO2),单质,氧化物 ),气体( (Na2O) ) - 酸式盐: 3.酸式盐:强酸酸式盐:KHSO4 = K+ + H+ + SO42- 酸式盐 强酸酸式盐: 弱酸酸式盐: 弱酸酸式盐:NaHCO3 = Na+ + HCO3- 4.微溶物:若为澄清溶液写成离子形式; 微溶物: 澄清溶液写成离子形式 微溶物 若为澄清溶液写成离子形式; 若为悬浊液一般写成化学式。 悬浊液一般写成化学式 若为悬浊液一般写成化学式。 若为生成物一般写成化学式 若为生成物一般写成化学式 生成物
氧化剂和还原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