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六章-记忆
心理学期末考试四五六章
![心理学期末考试四五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cc3c1b34ad02de80d4d840de.png)
心理学期末考试四五六章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四章记忆1.记忆:是指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
记忆使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前提。
2.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遗忘。
3.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4.再识:是记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
5.记忆表象:被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现象。
6.保持: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想当大的,7.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1.为什么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比单纯的反复阅读记忆保持效果好?1)反复阅读与试图记忆相结合能加强注意力。
2)能根据不同部分材料的记忆效果分配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2.遗忘的原因是什么?答:通常认为遗忘主要是由以下两种原因造成的:(1)消退因素。
持消退观点的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导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因素。
干扰现象有两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指先前的学习或记忆对后继学习材料的记忆的干扰:倒摄抑制是指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记忆的干扰隔可长一些。
3.影响再识的因素是什么?1)对原因材料识记的巩固程度。
2)当前呈现的材料同原来曾识记过的材料的相似程度。
3)当前事物所处环境和该事物过去所被识记时所处环境的相似程度。
4.简述干扰与遗忘的关系1)遗忘主要是由于先后学习的内容相互干扰而产生的。
2)先后两种学习的时间间隔越小,干扰就越大。
3)先后两种学习具有中等程度的相似性时,干扰最大;先后两种学习具有高相似性或不相似,则干扰就越大。
5.简述影响再认与记忆的主要因素。
识记材料的巩固程度。
对识记过的材料保持的巩固程度,是决定再认或回忆的速度与准确性的最重要的因素。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章节题库 第6章 记忆)【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章节题库 第6章 记忆)【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15b96480975f46526d3e176.png)
第6章记忆一、单项选择题1.通过复述,信息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
如果没有复述,L.R.Peterson 和M.J.Peterson(1959)发现,短时记忆只能保持()。
A.不超过1秒钟B.5秒~10秒C.15~30秒D.大约1分钟【答案】C【解析】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短时记忆可以将信息保持15~30秒。
皮特森等人(Petersonetal,1959)在实验中,要求被试记住以听觉形式呈现的3个字母,为了阻止被试进行复述,在呈现字母之后马上让被试对一个数字进行连减3的计算,直到主试发出信号再回忆刚才呈现的3个字母。
2.提笔忘字,这种现象是()。
A.永久性遗忘B.暂时性遗忘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答案】B【解析】AB两项,暂时性遗忘指已转入长时记忆中的内容一时不能被提取,但在适宜条件下还可恢复。
例如一时写不出经常使用的字;遇到熟悉的朋友,话到嘴边说不出对方的名字,这被称为舌尖现象。
永久性遗忘指识记过的材料,不经重新学习不能再行恢复的现象。
CD两项,前摄抑制指先前的学习和记忆对后续的学习和记忆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指后续的学习和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回忆的干扰作用。
3.工作记忆的容量是()。
A.2~5B.5~9C.9~12D.无限【答案】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有关短时记忆容量的研究表明,保持在短时记忆的刺激项目大约为7个,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组块。
而工作记忆属于短时记忆。
4.能够比较好地解释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生理机制的记忆理论是()。
A.反响回路说B.定位说C.SPI理论D.突触结构说【答案】D【解析】近来的研究表明,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改变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生理机制。
这种改变包括相邻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变化、神经元胶质细胞数量的增加和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数量的增加。
5.具有加工信息与存储信息的双重功能的记忆叫()。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工作记忆D.长时记忆【答案】C【解析】工作记忆,是指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北京师范大学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
![北京师范大学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85327ce981c758f5f61f67ef.png)
结构性指记忆在内容、特征和组织上有明显的差异。 记忆由感觉、短时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构成。
记忆是一个过程
信息编码: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 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 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 的头脑中。 提取: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记忆好坏 通过其表现。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了遗忘的规律课后练习1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出现客观事物形象的过程叫做a保持b再认c回忆d表象2依照识记材料的外部联系采取简单重复的办法识记叫做a机械识记b意义识记c无意识记d有意识记课后练习3学习后立即休息保持的效果往往比继续活动保持效果好这是由于a过渡学习b无后摄抑制c无前摄抑制d记忆的恢复6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概念是与相联a干扰b消退说c压抑说d腐蚀说课后练习1读书百遍其意自现2温故而知新3提笔忘字4张冠李戴5触景生情6趁热打铁7过目成诵课后练习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每讲到一个问题课堂上总觉得学会了
短时记忆的遗忘
消退说: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于信息痕迹的 自然消退。 干扰说:遗忘是由于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 其它无关信息的干扰。
间隔数字
间隔数字的数量:干扰数量 数字间隔的时间:消退时间
3917465218736528
出现一个高音 要求回忆前一个“8”后面的数字 实验结果:支持干扰说
短时记忆的遗忘进程:
四、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信息存储的动态变化
信息的存储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变化:
• 量的变化:信息数量随时间而逐渐下降。 • 质的变化:
– 内容更加简略和概括; – 内容更完整,有意义,合理; – 内容更为具体,或更夸张和突出
(含答案)《普通心理学》记忆章节真题演练
![(含答案)《普通心理学》记忆章节真题演练](https://img.taocdn.com/s3/m/8fa454a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c.png)
《普通心理学》记忆章节真题演练1、(统考2010)根据米勒(ler)的研究,短时记忆的容量是()A.3±2组块B.5±2组块C.7±2组块D.9±2组块【答案解析】根据米勒(ler)的研究,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组块。
【答案出处】《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五版P2262、(统考2010)学生在考试时,回答选择题的记忆活动主要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答案解析】学生在考试时,回答选择题的记忆活动主要是再认。
再认是指学习过的材料同新材料同时出现时依然可以把他们区分开;回忆是指将学习过的材料或经历过的事件以文字或图像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显现。
【答案出处】《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五版P2373、(统考2011)故地重游往往令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许多在其他情况下不太容易想起来的事情。
能解释此现象的是()A.层次网络模型B.逆行性遗忘C.编码特异性原理D.激活扩散模型【答案解析】层次网络模型强调的是概念按逻辑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语义网络系统。
B.逆行性遗忘是一种记忆障碍,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与之相对的还有顺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
C.编码特异性原理强调记忆情境和提取情境的一致性。
D.激活扩散模型强调概念以语义联系将概念组织起来。
【答案出处】《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五版补充知识点4、(统考2017)斯柏林(G.Sperling)采用部分报告法的研究表明,感觉记忆保持的字母数量约为()A.5B.7C.9D.11【答案解析】斯柏林(G.Sperling)采用部分报告法的研究表明,感觉记忆保持的字母数量约为9。
【答案出处】《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五版P222多选题5、(统考2010)根据记忆的SPI理论记忆系统的特点有()A.串行编码B.并行存储C.独立提取D.渐进遗忘【答案解析】记忆的SPI理论记忆系统的特点是串行编码,并行储存,提取独立,故选择ABC三个选项。
考试-《普通心理学》复习-第六章记忆
![考试-《普通心理学》复习-第六章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5e13359027d3240c8547ef59.png)
从本篇文章开始,冷二将与大家一起复习心理学综合考试的内容!要复习,当然是先从分值最高的普通心理学开始啦!(心理学综合考试分值分布 )想要通过考试全靠背,而挂着黑眼圈的老母亲们记忆力大不如前,怎么办?别担心,我们先从普通心理学的第六章记忆开始复习吧!1第六章记忆思维导图记忆这一章的思维导图2第一节-记忆及其分类问:记忆的概念-名词解释答: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讲,也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问:记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简答题答:1、是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条件2、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3、是形成人的主观世界的重要条件TIPS在回答类似“**的意义、作用、功能是什么?“这样的题目时,可以想一下如果没有**会怎样,以便得出答案。
类似的真题:简述意识的含义及作用(06年简答)简述睡眠和梦的功能(03年简答)简述想象的功能(13年简答)简述注意的功能(18年简答)问:记忆的分类-选择题记:按记忆的内容分类:(09年选择题)按记忆保留的时间长短和信息多少分类:(11、16年简答题,10、17年选择题)《头脑特工队》中的人物在长时记忆区按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内隐记忆、外显记忆(04年简答、09年论述题)问:简述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以及二者的关系答:1、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名词解释内隐记忆: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外显记忆: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2、二者的关系:①加工深度因素的影响不同外显记忆—受深浅影响内隐记忆—不受影响②保持时间不同(14年选择题)外显记忆(测试方法:再认作业)—保持时间短内隐记忆(测试方法:词干补笔)—保持时间长③记忆负荷量的变化产生的影响不同外显记忆(测试方法:再认作业)—量大受影响内隐记忆(测试方法:知觉辨认)—量大未影响④呈现方式的影响不同外显记忆—不受影响内隐记忆—受影响⑤干扰因素的影响不同外显记忆—易受影响内隐记忆—不受影响TIPS呈现方式的不同对内隐记忆的影响非常之大,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不仅需要读和背,更需要写一写,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外部记忆手段”复习更有利用抵抗遗忘!注意:简答简述实验后叙述结果,论述题需描述实验内容3第二节-记忆的生物学基础这部分内容了解即可4第三节-遗忘与记忆的保持问:什么是遗忘?-名词解释答: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考试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考试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09fbfef111f18582d05a7f.png)
第六章记忆一、选择题1. 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感觉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是()。
A.0.25秒—4秒B.5.25秒—10秒C.10.25秒—15秒D.15.25秒—20秒2. 记忆的过程包括以下哪几个基本环节()。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C.保持、再认或回忆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3. 开卷考试时,学生的主要记忆活动是()。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4.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3-5 B.5-7 C.7-9 D.5-95.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以()为主。
A.视觉形式B.听觉形式C.语义形式D.表象形式6.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是()。
A.反响回路B.长时作用C.突触结构D.细胞集合7.视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被称为()。
A.感觉登记B.视觉记忆C.图像记忆D.感受记忆8.感觉记忆与短时记忆的一个区别是A.感觉记忆不使用声音编码B.感觉记忆存贮的信息完全不受新信息的干扰C.短时记忆不易消退D.以上都不对9.乔治·斯伯林用()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
A.整体报告法 B.重学法 C.部分报告法 D.节省法10.斯伯林(G.Sperling)的研究表明,图象记忆能够保持()。
A.一次约4或5个项目B.约7.2个项目C.黑白信息D.呈现的所有视觉信息11.对事实类信息,如词汇、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的记忆是( )。
A.程序性记忆B.陈述性记忆C.长时记忆D.技能记忆12.对练字过程中的手部动作的把握,是储存在()中的。
A.情景记忆B.程序性记忆C.语义记忆D.陈述性记忆13.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
A.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B.形象编码和逻辑编码C.语义编码和听觉编码D.听觉编码和表象编码14.保持信息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是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15.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
心理学第六章参考答案
![心理学第六章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217781d4d8d15abe234e21.png)
心理学第六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D3.C4.D5.B6.D7.B8.C9.B 10.A二、多项选择题1.CE2.ACE3. BE4.BCE5.CDE6. CDE7.ABCDE8.ACE9.ABDE 10.ABCE三、填空题1.常规思维2.概念3.原型说4.归纳推理5.认知性操作6.无意想象7.问题解决8.空想9.定势10.明确问题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思维及基本过程。
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思维概括性是指思维通过抽取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和事务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事物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与头脑加工来反映,而感知觉只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
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这些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一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一切思维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概念形成倒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头脑的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
综合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二比较比较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的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抽象是把事物的共有特征、本质属性都抽取出来,并对与其不同的、不能反映其本质内容的舍弃。
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过程。
2.简述概念形成的因素。
答:对个体而言,概念的形成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形成的概念。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揭露概念的本质而形成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形成科学概念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影响(一)过去经验的影响已经了解了日常概念是个体通过日常经验获得的概念,其形成只是根据经验而不是根据逻辑法则(二)提供概念所包括事物的变式在提供概念所包括的事物的变式时,不充分或不正确的变式会引起缩小概念或扩大概念的错误(三)下定义在对事物属性进行反复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用准确的言语揭露事物的本质,给概念下定义有助于科学概念的形成(四)在实践中运用概念在实践中运用概念,学生对概念更加亲切,掌握概念的积极性就会更高(五)概念系统概念与概念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并因为行成了不同的概念系统。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记忆)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记忆)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0b01314afe04a1b171de20.png)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记忆)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7.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1.在对系列呈现的学习材料进行自由回忆时,最后呈现的材料遗忘少。
这种现象称为( )。
(2008年)A.首因效应B.启动效应C.词优效应D.近因效应正确答案:D解析:在回忆系列材料时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
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
知识模块:记忆2.根据米勒(G.Miller)的研究,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
(2010年)A.3±2组块B.5±2组块C.7±2组块D.9±2组块正确答案:C解析:米勒的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
知识模块:记忆3.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了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个体对初次识记的无意义材料进行复习的时间应在识记后( )。
(2011年)A.1小时内B.2~12小时C.13~24小时D.24小时后正确答案:A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速率最初很快,初次记忆1小时后,信息保持量仅为原始信息量的44.2%,所以个体对初次识记的无意义材料进行复习的时间应在识记后1小时内进行。
知识模块:记忆4.下列变量中,影响内隐记忆但不影响外显记忆的是( )。
(2017年) A.年龄B.注意C.加工水平D.感觉通道转换正确答案:D解析:加工深度因素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
加工深度不影响内隐记忆,但对外显记忆则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
内隐记忆随时间延长而发生的消退要比外显记忆慢得多。
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不同。
外显记忆会随着记忆的项目的增多而不容易记住,内隐记忆则不然。
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有不同的影响。
感觉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而对外显记忆的效果没有影响。
心理学测验二(6-10章答案)
![心理学测验二(6-10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0a8821a5e9856a56126039.png)
)42、小明解出3道数学难题,心中感到无比欢乐,这种情感表现为________。 A 美感; B 心境; C 激情; D 理智感。
( C (
)43、詹姆斯——兰格认为情绪的引起是由于________。 A 刺激; B 刺激情境; C 身体反应; D 情绪经验。
B
)44、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就是________的绝好写照。 A 激情; B 心境; C 热情; D 应激。
)4、具有容易保持和恢复特点的记忆是________。 A 语词; B 形象; C 情绪; D 动作。
(
B ( D
)5、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是________。 A 瞬时记忆; 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 形象记忆
)6、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原因是受到____影响。 A 前摄抑制; B 倒摄抑制; C 干扰抑制; D 双重抑制。
14、我们阅读鲁迅的作品《祝福》中关于祥林嫂的文字描述,可想像出祥林嫂的形象, 称作__。 (再造想象)
15、________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也是构成人类知识的最基本的成分。 (概念) 16、以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叫做_______思维。 (动作)
(
C ( A
)16、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现时造成的遗忘是______。 A 前摄抑制; B 遗忘规律; C 倒摄抑制; D 接近律。
)17、由李白想到杜甫,由春天想到繁荣的联想规律是________。 A 接近律; B 类似律; C 对比律; D 近因律。
( )18、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 你又不记得了,这说明整个号码在你的大脑中经历了一个________。 A 瞬时记忆; 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 程序性记忆。 B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六章-记忆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六章-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d1a813c849649b6648d74740.png)
第六章-记忆一、单选题1.为了要记住 "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 "桌子上放着巧克力"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 )记忆策略的运用。
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阐述策略D.组织策略2.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记忆叫做 ( )。
A.机械记忆 L B.内隐记忆C.重复记忆D.有意记忆3.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 )。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4.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 )。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5,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 (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 )。
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6.在记忆乘法、珠算口诀时采用的编码方式是( )。
A.按语义关系编码B.利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律编码C.采用主观组织加工材料D.使用字形编码7.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内隐记忆8.使短时记忆信息得到存储的有效方法是 ( )。
A.引起个体注意B.采取有效的编码C.复述D.睡眠9.斯腾伯格对短时记忆的研究发现,对短时记忆项目的提取采用的是 ( )。
A.平行扫描B.完全系列扫描C.自动停止系列扫描D.继时性扫描10.对输入的信息暂时储存和加工,并与长时记忆中已储存信息发生某种意义上联系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内隐记忆D.工作记忆11.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A.图像记忆B.声像记忆C.视觉编码D.听觉编码12、早期记忆研究的主要的实验材料为?A、无意义音节B、单词C、句子D、德文字母13、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六章-记忆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六章-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dd38ba07ba1aa8114431d9fc.png)
第六章-记忆一、单选题1.为了要记住 "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 "桌子上放着巧克力"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 )记忆策略的运用。
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阐述策略D.组织策略2.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记忆叫做 ( )。
A.机械记忆 L B.内隐记忆C.重复记忆D.有意记忆3.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 )。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4.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 )。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5,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 (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 )。
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6.在记忆乘法、珠算口诀时采用的编码方式是( )。
A.按语义关系编码B.利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律编码C.采用主观组织加工材料D.使用字形编码7.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内隐记忆8.使短时记忆信息得到存储的有效方法是 ( )。
A.引起个体注意B.采取有效的编码C.复述D.睡眠9.斯腾伯格对短时记忆的研究发现,对短时记忆项目的提取采用的是 ( )。
A.平行扫描B.完全系列扫描C.自动停止系列扫描D.继时性扫描10.对输入的信息暂时储存和加工,并与长时记忆中已储存信息发生某种意义上联系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内隐记忆D.工作记忆11.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A.图像记忆B.声像记忆C.视觉编码D.听觉编码12、早期记忆研究的主要的实验材料为?A、无意义音节B、单词C、句子D、德文字母13、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
普通心理学第6章记忆(新)
![普通心理学第6章记忆(新)](https://img.taocdn.com/s3/m/6fddc438da38376bae1faeb4.png)
二、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作用
2.在个体的心理开展中
二、记忆的作用
2.在个体的心理开展中
二、记忆的作用
3. 人的记忆联系着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 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根本机能
三、记忆的分类
〔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长短进行的划分。
保持几秒以内, 容量 9,物理
形象编码
▪ When you go to the next page, you will be presented with a series of letters or number across the centre of the screen which will appear for approximately 10 seconds.
布伦达设计的实验
•由于镜像左右颠倒,亨利最开始画得歪歪斜斜,完全无法笔 走直线,但是经过好几天的重复,亨利的表现大为提高,到 最后,他完全可以对着镜子,流畅地画出五角星来。 •他学习的速度虽然比正常人稍慢,可是毕竟能够学会,而且 学会后却并不比别人忘得快——在一年之后,他依然可以较 为流畅地完成这一项任务。
记忆的意义
• 让我们的生活更轻松、更有意义 • 让我们记住学习的内容,并且考个好成绩 • 让我们认识朋友、家人、…… • 让我们能够弹琴、打字、打球…… • 让我们学会语言进行交流 • 让我们成为我们自己 • 连续的记忆构成了“自我〞 • 让人类有进化和知识累计的可能 • 以基因形式储存 • 以知识形式储存 • 以技能形式储存 • ……
推荐阅读 • ?健忘的传奇?——科学松鼠会
超常记忆综合征
• 美国加州有一位42岁的妇女AJ,她记得她从十几岁开始每 天的详尽生活细节。只要提到从1980年开始的任何日期, 她就能立刻描绘出当时她在哪里,在干什么,和那一天的 新闻,人们称她为“活日历〞。
(完整版)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六章-记忆
![(完整版)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六章-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a781faaedd36a32d737581c8.png)
第六章-记忆一、单选题1.为了要记住 "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 "桌子上放着巧克力"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 )记忆策略的运用。
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阐述策略D.组织策略2.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记忆叫做 ( )。
A.机械记忆 L B.内隐记忆C.重复记忆D.有意记忆3.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 )。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4.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 )。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5,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 (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 )。
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6.在记忆乘法、珠算口诀时采用的编码方式是( )。
A.按语义关系编码B.利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律编码C.采用主观组织加工材料D.使用字形编码7.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内隐记忆8.使短时记忆信息得到存储的有效方法是 ( )。
A.引起个体注意B.采取有效的编码C.复述D.睡眠9.斯腾伯格对短时记忆的研究发现,对短时记忆项目的提取采用的是 ( )。
A.平行扫描B.完全系列扫描C.自动停止系列扫描D.继时性扫描10.对输入的信息暂时储存和加工,并与长时记忆中已储存信息发生某种意义上联系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内隐记忆D.工作记忆11.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A.图像记忆B.声像记忆C.视觉编码D.听觉编码12、早期记忆研究的主要的实验材料为?A、无意义音节B、单词C、句子D、德文字母13、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
教育心理学第6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6章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5d4ef7770bf78a65295480.png)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选择题:1、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些作业形式问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是【 C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2、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式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这种学习属于【A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3、学生在学习“哺乳动物”这一概念之后,很方便就掌握了“鲸”这个概念。
这是【 B 】P86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4、儿童在知道“苹果”、“梨子”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概念,这种学习是【 B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5、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丁180。
”,这种知识属于【 C 】A.策略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6、个体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是【 D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7、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现场参观访问等属于【D 】A.迁移 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 D.实物直观8、观察和显示各种图片、图表、规模、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属于【 D 】A.迁移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模像直观9、通过观察事物、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经验,属于【 A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知识直观lO、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 A 】P85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程序性学习1l、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遗忘发展进程研究,绘成了经典的遗忘曲线,规律是【B】P99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平均下降 D.无规则变化1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B】P99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匀速下降 D.不平衡13、根据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 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倒U型! D.加速器14、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是【反例】(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住要属性和关键特征,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的例子是)【 B 】A.正例 B.反例 C.直观材料 D.高级概念)15、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D 】A.判断 13.推理 C.概念 D.比较16、变化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突出本质特征。
心理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b3b58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3.png)
心理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心理学定义为:A. 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B. 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C. 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科学D. 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A. 认知心理学B. 生物心理学C. 社会心理学D. 化学心理学答案:D3.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主要关注的是:A. 意识B. 潜意识C. 自我D. 超我答案:B4.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阿布拉罕·马斯洛B. 弗洛伊德C. 莱昂·费斯汀格D. 卡尔·罗杰斯答案:C5. 以下哪个不是情绪的三个组成部分?A. 行为表达B. 生理唤醒C. 认知评估D. 环境因素答案:D二、填空题6. 心理学的四个主要研究领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应用心理学。
答案: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7.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
答案:约翰·华生8.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________。
答案:心理过程9. 社会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如何受到________的影响。
答案:社会环境10. 心理测量学是研究________的科学。
答案:心理测试和评估方法三、简答题1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案: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和相关研究法等。
12. 描述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
答案: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包括三个部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追求快乐原则;自我是现实原则的代表,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超我是道德原则的代表,对自我和本我施加道德约束。
四、论述题13. 论述认知失调理论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一种不舒适或紧张的心理状态。
为了减少这种不协调,个体可能会改变其信念、态度或行为,使之一致。
心理学第六章记忆与信息加工题库
![心理学第六章记忆与信息加工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ec8fc2c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3.png)
心理学第六章记忆与信息加工题库试题库第十五章记忆与信息加工西南大学石伟(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1分/题,共10分)1. 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识记、保持、再现)A. 保持、回忆、遗忘;B. 再认、回忆、遗忘;C. 识记、保持、再现;D. 保持、记忆、遗忘2. 我们几乎意识不到的记忆是(感觉记忆)A. 语义记忆;B. 短时记忆;C. 情节记忆;D. 感觉记忆3.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C)组块A. 5±2;B. 6±2;C. 7±2;D. 8±24. 信息在短时记忆里的保持时间大约为(20秒)A. 5秒;B. 20秒;C. 1分钟;D. 2分钟5.可以增加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几率(精致性复述)A. 模式识别;B. 维持性复述;C. 机械学习;D. 精制性复述6. 绝大多数人都很容易回忆起自己第一次约会时的情景,这种记忆叫做(情景记忆)A. 程序记忆;B. 语义记忆;C. 陈述记忆;D. 情景记忆7. 在毫无意识和意图的情况下,信息也被保持并影响着我们的感知、思维和行动,这种记忆叫做(内隐记忆)A. 陈述记忆;B. 程序记忆;C. 外显记忆;D. 内隐记忆8. 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艾宾浩斯)A. 冯特;B.艾宾浩斯;C. 韦伯;D. 费希纳9. 先学习的知识对后学习的知识的干扰作用,叫做(前摄抑制)A. 前摄抑制;B. 倒摄抑制;C. 前干扰;D. 后干扰10. 系列位置效应表现为(D)A. 开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B. 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C. 后边位置的材料记得好;D. 两头的材料比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2分/题,共20分)1. 记忆是指(CD)A. 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B. 改造信息和知识经验的过程;C. 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D. 个体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2. 遗忘是指(BC)A. 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B. 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的现象;C. 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的现象;D. 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3. 复述具有(AB)的功能A. 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里;B. 将短时记忆里的信息传递到长时记忆里;C. 模式识别;D. 对感觉记忆的信息加以注意4. 双重编码理论认为,信息在长时记忆中有两种存储方式,它们是(CD)A. 程序记忆;B. 陈述记忆;C. 情景记忆;D. 语义记忆5. 长时记忆的组织加工方式有(ABCD)A. 类别群集;B. 联想群集;C. 主观组织;D. 意义编码6. 加工水平理论是由(BD)提出的A. 艾宾浩斯;B. 阿特金森;C. 米勒;D. 谢夫林7. 自我参照效应是指(ABC)A. 与自我相联系的加工方式的记忆成绩优于语义加工方式;B. 与自我相联系的加工方式的记忆成绩优于字形加工方式;C. 与自我相联系的加工方式的记忆成绩优于韵律加工方式;D. 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8. 遗忘理论包括(ABCD)A. 衰退理论;B. 干扰理论;C. 动机性遗忘理论;D. 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9. 闪光灯记忆(CD)A. 是对过去经验的完整记录;B. 是对过去经验的准确记录;C. 是难忘的;D. 也可能含有虚构的成分10. (AB)属于状态依赖性记忆A. 悲伤的心情易于使人想起消极的经历;B. 愉快的心情易于使人想起积极的经历;C. 编码特异性原则;D. 幼年经验失忆症(三)填空题(共5题,1分/空,共7分)1. 短时记忆也叫做工作记忆。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二)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dfcd6c48f61fb7360b4c65c2.png)
第六章记忆1.记忆的分类:(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指如何作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机能和运动机能的记忆;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他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2.记忆是一个过程记忆是一个过程,包括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
信息编码:是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得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得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
3.记忆的脑学说理论:(1)整合论:美国心理学家拉胥里提出。
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皮层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
他用实验的方法破坏动物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发现大脑皮层破坏的区域越大,记忆的丧失就越严重。
(2)定位论:法国医生布洛卡提出脑机能定位论。
认为: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当然也不例外。
(3)SPI理论:功能模块。
SPI是串行(Serial)、并行(Parallel)、独立(Independent)的缩写。
这种理论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
信息以串行的加工方式进入记忆系统,在一个记忆模块中的编码依赖于某些其他功能模块中信息加工是否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记忆一、单选题1.为了要记住"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桌子上放着巧克力"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记忆策略的运用。
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阐述策略D.组织策略2.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记忆叫做( )。
A.机械记忆L B.内隐记忆C.重复记忆D.有意记忆3.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4.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5,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6.在记忆乘法、珠算口诀时采用的编码方式是( )。
A.按语义关系编码B.利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律编码C.采用主观组织加工材料D.使用字形编码7.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是(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内隐记忆8.使短时记忆信息得到存储的有效方法是()。
A.引起个体注意B.采取有效的编码C.复述D.睡眠9.斯腾伯格对短时记忆的研究发现,对短时记忆项目的提取采用的是()。
A.平行扫描B.完全系列扫描C.自动停止系列扫描D.继时性扫描10.对输入的信息暂时储存和加工,并与长时记忆中已储存信息发生某种意义上联系的记忆是()。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内隐记忆D.工作记忆11.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A.图像记忆B.声像记忆C.视觉编码D.听觉编码12、早期记忆研究的主要的实验材料为?A、无意义音节B、单词C、句子D、德文字母13、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
这属于()。
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14、有一种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的编码,是该刺激的某种缩小了的拷贝,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这种理论叫做()A.模板假说B.原型假设C.特征假设D.鬼域模型15、由瞬时记忆转入短时记忆主要依靠()A.注意B.知觉C.复述D.练习16、早晨或晚上时间充分被利用进行学习,其效果往往优于白天,这是由于白天受A.前摄抑制干扰B.倒摄抑制干扰C.单一抑制干扰D.双重抑制干扰17、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经过复习转化来的记忆称为()。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感觉登记18、使用部分报告法的目的是:A.增加被试感觉记忆的容量B.鼓励被试采用某种策略记忆信息C.揭示当时被编码,但可能被快速遗忘的信息D.说明“组块”在扩展记忆容量中的作用19、扩大短时记忆容量最重要的方法是:A.进行复述B.避免干扰C.加大记忆组块D.把记忆单元划小20.感知过的事物或对象再度出现时,人能够识别出来称为()。
A.再认B.回忆C.表象D.想象21.有预定目的,而又自觉地运用方法的识记是()。
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意义识记D.机械识记22.以经历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称为()。
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23.无意义音节的首创者和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弗洛依德D.冯特24.遗忘的规律是()。
A.进程均衡B.先慢后快C.先快后慢D.先少后多25.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叫()。
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意义识记D.机械识记26.校庆时两位老同学相会,虽然叫不出名字,但彼此能认识,此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A.回忆B.再认C.识记D.保持27."由大联想到小、强联想到弱、高联想到低"是()。
A.相似联想B.对比联想C.接近联想D.因果联想28."由学生联想到老师"是()。
A.相似联想B.对比联想C.接近联想D.因果联想29.记忆过程包括()A.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B.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语词记忆C.识记、保持和遗忘D再认、重现和记忆30、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A.会议B.重现C.表象D.想象31、开卷考试的记忆活动是()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32、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组块A.9±2B.7±2C.5±2D.6±333、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A.动机性抑制干扰B.前摄抑制干扰C.倒摄抑制干扰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34、由火想到热,由久旱逢甘露想到丰收由骄兵想到必败,这些联想属()A.类似联想B.对比联想C.接近联想D.因果联想35、长时记忆系统对来自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的加工是()A.物理特性编码B.表象(形象)编码C.言语听觉编码D.语意编码36、具有明确识记目的,运用一些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并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是()A.有意识记B.意义识记C.机械识记D.不随意识记37、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原因是受到()影响。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干扰抑制D.双重抑制38、在实际需要时,能够迅速灵活地提取信息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记忆品质是()A.记忆准备性B.记忆正确性C.记忆持久性D.记忆敏捷性39、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记忆。
A瞬时B短时 C 长时 D 运动40、识记的材料在保持中会发生()的变化。
A 量B 质C质和量 D 以上都不是41、考试中因没有复习到而答不出、想不起来的问题,叫()性的遗忘。
A暂时B永久C一般D特殊42、小学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对()词的记忆优于中性词的记忆。
A积极B消极C熟悉D情绪43、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想象的形象。
A 有意B无意C再造D创造44、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对通过()接受信息的保持量为最高。
A听觉B视觉C视听同时D视听交叉45、学生对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的记忆是()记忆。
A形象B情绪C动作D语词—逻辑46、老师用教鞭指着黑板上已教过的生字,叫学生读出来,这是()。
A识记B保持C再认D再现47、遗忘的规律是()。
A不均衡的,先慢后快B不均衡的,先快后慢C均衡的,先后一样48、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主要条件是()A.注意B.复述C.输D.储存49.造成短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A.信息得不到注意B.抑制作用C.信息提取机制失灵D.信息受干扰50.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A.7±2个组块B.8±2个组块C.9±2个组块D.10±2个组块51、关于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等的记忆是()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内隐记忆52、记忆有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编码、保持和()A.遗忘B.注意C.提取D.联想53、篮球比赛中,对于如何组织进攻、传球、上篮的记忆属于()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陈述性记忆D.程序性记忆54、过度学习能增强记忆效果。
一般来说,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多少时效果较好?()A.10%B.30%C.50%D.70%55、关于遗忘的研究表明,不愉快的事情较愉快的事情更容易遗忘,人们总是记住过去的美好时光,这是因为:A、刺激的干扰B、记忆痕迹的衰退C、记忆被压制D、提取失败56、知识经验在头脑中记载或表达的方式称为:A、编码B、加工C、表征D、感觉登记57、长时记忆的编码性质是()A.自然编码B.视觉编码C.听觉编码D.语义编码58.识记是人获得和巩固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它是()A.信息的简单接受过程B.信息的贮存过程C.信息的编码过程D.信息的提取过程59.感觉记忆的存储形式是()A.概念体系B.语义C.视象和声象D.图式60、记忆过程包括()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61、保持时间为0.25-2秒钟即消失的记忆为()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无意识记忆62、材料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或被遗弃受()控制A.组块B.注意C.复述D.编码63、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时快时慢D.均匀递减64、1956年,英国心理学家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个组块A.5-9 B.7-9 C.5-7 D.9-11 65、在短时记忆中,把几个孤立的项目结合成一个有意义的单位来识记称为()A.组块B.编码C.项目D.容量66、头脑中呈现当年老师做实验来表明油比水轻时的样子是()A.情绪记忆B.情景记忆C.动作记忆D.语义记忆67、进入到瞬时记忆阶段的信息,如果受到()就转入到短时记忆阶段,否则就会很快消失A.注意B.感觉C.知觉D.思维68.工作记忆也称()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情景记忆69.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A.整体报告法B.重学法C.部分报告法D.节省法70.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71、通过()可以将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A.思维B.想象C.注意D.复述72、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运用了部分报告法,首先提出存在()记忆A.瞬时B.短时C.长时D.内隐73、具有加工信息和与存储信息双重功能的记忆是()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工作记忆D.长时记忆74、()是短时记忆存储的重要条件A.机械重复B.精细复述C.联想D.回忆75、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A.冯特B.费希纳C.高尔顿D.艾宾浩斯76证明感觉记忆存在的研究方法是()A.延迟报告法B.部分报告法C.整体报告法D.词干补笔77、斯滕伯格通过实验证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是()A.平行扫描B.自动提取C.自动停止系列扫描D.完全系列扫描78、下列哪一项的描述不符合短时记忆的特点A.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B.短时记忆的信息可以被意识到C.短时记忆可以自动转化为长时记忆D.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一般为5秒到两分钟79、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80、为了要记住“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桌子上放着巧克力”等这样的联系,这是()记忆策略的运用。
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阐述策略D.组织策略81、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