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理性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与理性思维
学习与理性思维
田大余
摘要:从社会学意义上看,学习是指以获取知识和技能、传承社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人的社会化过程。理性思维是指人们认识自身赖以生存的世界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学习与理性思维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公务员承担着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处置等重大责任,面对的是社会公共问题,因此不但需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公务员;学习;思维
作者简介:田大余,男,中共德宏州委常委、副州长、宣传部长。
学习是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
词汇之一,但学习这个概念的准确涵义究竟是什么,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定义。在一般生活用语上,学习是指接受知识、信息和训练技能的活动,包括阅读、被传授、模仿、思考、试验等;在社会学上,学习是指以获取知识和技能、传承社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人的社会化过程。理性思维是人们认识自身赖以生存的世界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学习与理性思维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内联系。孔子“学而不思则惘,
思而不学则殆”的论述,形像地论述了学习与思维的辩证关系。
一、学习的重大意义
第一,学习是一种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自发的活动。初生婴儿来到世间后,他身边的人、事、物、气味、人的语言、声音、表情、行为等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给他,他得不断地接收和处理这些被动传入的信息。这是最初级形态的学习,具有较强的生物性特征。
第二,学习是一种模仿他人行为的训练活动。在信息刺激下,一个人从朦胧的孩提时代开始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反复模仿他人的语言和行为,如模仿说话、走路,学习用竹筷或刀叉吃饭,学会躲避外来侵害等。这也是一种初级形态的学习。但成人以后的模仿性训练活动则由自发的行动转变为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基本生活技能层面的模仿训练减少,而具有明显目的性的职业性模仿训练增加。
第三,学习是一种接收被称为公理、定律等现成知识的认识活动。人到了求学阶段,就开始接受既已确立的概念、公理、定律、规则等知识的传输,并一般以坚信不疑的态度不断地接收着这些知识(只有极为少数的人才会对社会和他人传输给他的东西产生怀疑,这部分人往往在日后成为科学的探索者)。学习到了接收知识这个形态,才真正摆脱了一般生物性的意义。
第四,学习是一种怀疑和否定既成知识并且创造新知识的探索活动。学习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和知识的活动,同时还是一种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创造新知识的创造性活动。人们会对自身所获得的技能、接收的概念、信息、知识、观念等,通过思考、加工、处理,加进自身的认识,得出不同于其所获得的技能、概念、知识、观念的新知识。这些新知识超出了从主体之外所获取的原始知识,具有明显的创造性思维特征,在其他人学习时又会接收这些知识的传播,依次循环递进。这是人类学习的普遍形态。
第五,学习是一种运用所接收的信息、知识影响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形态,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专门以认识和阐释世界为己任的,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是运用他所接收的知识去谋生、谋职的,于是人们最经常最大量的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接收、运用现成知识改造世界,同时也改造自身和改造知识。
第六,学习是一种接受社会文化洗礼的社会化活动。社会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如礼仪、道德、风俗、习惯、惯例、规则,是非善恶美丑等价值标准以及信仰信念等精神寄托层面的东西。每个人的一生都要不断地接受社会文化的传承和社会仪礼规范的洗礼,从而与社会相协调和谐。
第七,学习是一种赋予物化的人和物化的世界以人文意义的文化再造活动。人有两大最基本的属性,即生物性和
社会性。从生物性的角度来看,人是高度物化的,吃喝拉撒、生息起居,都是一种动物本能,而人的社会性不允许人仅仅如此,它要求人必须有超出于此的丰富意义,如义、礼、情、爱、美、善等高度人文化的东西,于是人们创制了各种被称为“文化”的概念、符号、信念和追求,从而赋予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意义,人们探询这些意义的活动就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内容。惟其如此,人才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
第八,学习是一种有意识地升华人生的理性思辨活动。这是学习的高级形态,它的任务是永不停息地力图探询和回答“人是什么”、“人为什么”的问题,尽管这个问题很难找到靠近本真的答案,但人们将永远不会停止探询。
二、公务员与理性思维
(一)人的思维模式
按通行的认识,人的思维模式有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等多种模式,但据笔者认为,实践中人的思维模式主要有理性思维、感性思维和艺术思维三种模式。逻辑思维属于理性思维的范畴;形象思维与艺术思维总体上相近但不完全是一回事,比如科学幻想是一种形象思维但不是艺术思维,它是嫁接在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中的一种寄生物;感性思维在人的认知活动中普遍存在,却常常被我们所忽略了。
理性思维是指力图按照世界(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真实状况和必然趋势(所谓客观规律)回答问题的思维方式。其目的在于求真,力图回答的是事物的本真,即了解事物的“本末”、“始终”、“先后”、“因果”,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比如世界是怎么样的?不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有什么发展变化趋势等。古人讲“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是一种理性思维。
感性思维是指以自身生活体验和在生活体验中形成的价值取向、价值标准去认识和判断事物的思维方式。如小孩被某种虫子咬伤过,之后他见到同类或相近的虫子必然会作出“这种虫子会咬人”的判断。感性思维的目的在于回答事物与自身的价值关系。
艺术思维是指以个体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去认识和判断事物的思维方式,力图回答的是事物美不美,是否符合人的娱悦需求。如果说理性思维在于求真、感性思维在于求善,那么艺术思维的目的则在于求美。
如何理解三种思维的涵义,此仅举一例来说明。若我们观察一颗大树,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理性思维会问:那是什么树?是灌木还是乔木?是针叶还是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