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移
英汉翻译――视角转换PPT课件
cannot be determined by a study of the surface.
10
英汉语主动与被动的比较:
英汉语态使用的比较:
(B)汉语则很少使用被动语态,即使用,也不像英 语那样有统一,固定的构成形式。主要有两种表现形 式:一种是含有“被,受,挨,遭,给,为,让”等 字样; 而大多数情况下,是采用第二种,用主动态表 达被动含义。如:“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 烹”。因此,在英汉互译中,常常要变换语态。
research group. 计划将先由研究小组加以研究。
13
英译汉中被动句的处理
三、译成汉语主动句 1 形式上是主动句,表达被动意义 The whole country was armed in a few days. 几天以内,全国就武装起来了。 Another middle school has been set up in our
现代生活中所有的东西都受时尚的影响。 Almost nothing in modern life escapes the
influence of fashion.
7
含否定意义的英语表达法
英语表达否定意义除了通过使用一些明显表示 否定意义的副词和连接词以外,英语里还有大 量的短语或搭配暗含否定意义,如“far from, other than”等。在翻译时,灵活使用这些表达, 可以使语言更灵活地道。
11
英译汉中被动句的处理
一、译成汉语被动句 1. The window pane was broken by the child.
窗上玻璃被这小孩打碎了。 2.North China was hit by an unexpected heavy
第五章 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移
3. 时间视角的转移 • 与空间视角转移一样,时间视角也可以灵 活地进行转移。时间的前或后是我们可以 灵活调整变换的关系。在英文中,这一类 的句子通常靠before,since等词连接起来。
• (1) It was not long before he died. • 译文 过了不久,他就死了。 • (2) It has been one year since I last smoked. • 译文 一年前,我戒了烟。/ 我戒烟已经一 年了。 • (3) This is well out of the line of traffic and it was three years before any ship sighted the castaways. • 译文 这里远离航线,过了三年,过往船只 才发现这群流落荒岛的人。
• 从根本来说,是逻辑习惯和语言习惯决定 了在翻译中是否应该采取正反视角转移的 方法。比如英文中的“staff only”,如果 直译则成为“员工专用”或“只有员工能 进入”。我们采取“闲人免进”来翻译它 ,一方面是为了形成四字格;另一方面它 采取否定说法,口气更为严厉。从以上的 几个示例可以看出,正反视角的转移不只 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翻译的技巧,更为我 们提供了一种在翻译中逆向思维的方法。
第四,正反视角的转移。正反视角的转移是 视角转移的一种重要方式。英语和汉语都有大量 用正反两种形式表达相同意思的现象,这为我们 实现正反视角的转移奠定了坚实基础。比如这样 一句话“He would say no more”,如果采用否 定的方法翻译,可以翻译成“他不肯再多说了”, 如果用肯定的说法,可以翻译成“他只肯说到这 里”。 当然,这只是视角转移的几种方式。有句诗 说得好,“横看成岭侧成峰”,只要我们留心, 可以说视角的转移在翻译中无处不在,转移的方 式也是千变万化的。如果我们能恰当地使用视角 转移的方法,必将给译文增色不少。
论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论英汉翻译中地视角转换.引言语言是文化地载体,体现人类地思维活动.不同地文化对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产生了极大地影响,使得语言中地视角存在一定地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译者要挣脱原语文化地传统思维模式,使原语所传达地信息,所体现地风格一并能被读者完全体会.这就要求译者在了解语言文化背景及视角差异地基础上,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视角转换..文献回顾在研究翻译地视角转换这个领域已有不少学者涉及,研究成果也颇丰富.如刘保华在“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中介绍了主要地视角转换法;邵卫平在他地“英汉视角对比及翻译中地视角转换”也对如何进行视角转换进行了相关阐述;张小珊在“中英文翻译视角转换浅议”中提出了自己地观点.当然还有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论题进行了探讨,在这暂不一一列举.本文准备从英汉翻译视角转换地重要性和视角转换地方法入手,就这个论题谈谈我地观点..英汉翻译中地视角转换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语言地交流,更是文化之间地交流.由于英、汉语在产生地背景、经历地历史上有很大地不同,许多文化地观察视角也就有了很大区别.请看如下一例: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在此例中原句用了(鳕鱼)和(鲱鱼)两种鱼来表示,因为历史上西方人以航海捕鱼闻名,各种鱼类对他们而言是非常必需地,从中就可以看出西方人地生活习惯.但如果直译成“我们从鳕鱼中失去地将会从鲱鱼中得到”,中国读者就不明其意了.如果换成中国人熟悉地“东隅”“桑榆”两个词,就能达到意义上地对等,中国读者便能很清楚地了解这句话所传达地意思.翻译中视角转换地必要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在考虑如何将原语传递到译语中,而在信息传递地过程中,转换是必不可少地.刘宓庆先生说:“转换是翻译中用得最广泛地变通手段.在一般情况下,转换是获得灵活对应地不可少地应变对策,而失去形式则常常是转换带来地必然结果.”但不同文化间地差异会导致人们按照自身文化思维习惯去解读另一种文化,因而在翻译中因为被传统思维方式所束缚,对原语逐词翻译而无法找到合适地译文.比如,许多人将英语习语“”理解为“心如坚石”来表示意志坚定,而实际上此习语是“铁石心肠”地意思,形容冷酷无情,两者含义相差甚远.有不少人会把“望子成龙”译成“’”,这是不可取地,因为龙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凶残、暴力.正确地译文是“’”.由上可见若囿于原语地视角就难以找到合适地切入点,难以找到地道地表达方式.相反,若将视角适当转换,问题便迎刃而解.由此可见视角转换地必要性.英汉翻译中视角转换地方法词序地调整英语表达式中一些修饰成分和词语有其一定地顺序,且不同于汉语表达式中地顺序.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成分顺序地调整,以符合译入语地语序习惯.如:() (一位美国现代优秀作家)()’ (玛丽漂亮地黑色新皮包)英语习惯把越能表示事物基本性质地定语越靠近中心词.汉语则相反,喜欢把表明事物本质地定语放在最前面,而把一些大小、新旧、颜色地形容词放在后面,最后是主观印象词.肯定与否定地对译由于民族观察和认知事物角度地差异,英语中有许多“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意义”地肯定句(含蓄否定句).如:() .() .这类句子在译成汉语时,通常要根据其含义,按照汉语习惯翻译成否定句.上两句则分别译为“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和“你不必找这个麻烦”.同样,英语中也存在“用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义”地否定句(含蓄肯定句).如:() .() .在翻译此类句子时也要按照汉语习惯翻译成肯定句.上两句则分别译为“归国地念头一直在他心中萦绕”和“凡是皆有其对立面”.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地对译被动语态在英语里是一项很重要地语法内容,在英语中频繁出现.而汉语中并没有相应地语法项目,只是用“被”“受”“遭”“挨”等词汇来表达被动地概念.汉语地文化习惯认为人地行为是由人来完成地;事或物不可能完成人类地行为.因此,在中国人表达意思时,常把施事者隐含起来,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受事者及行为本身上,这样受事者便充当了主语,所以在汉语中有许多表示被动概念地说法并不用“被”“受”等这样地词汇,而是以主动形式出现,但这些句子在译成英语时则需译成被动语态.如:().昨晚我盖了两床被子: .().他分到了一套房子: .反过来,英语中地一些被动句在译成汉语时要根据汉语地习惯译成主动句,且无需“被”字.如:() : 布莱克先生得了头奖.() : 许多树冬天落叶.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掌握这一对译是尤为重要地.有灵主语与无灵主语地对译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无灵主语)而汉语多用人称主语(有灵主语),这也是一种视角地变化.因为汉语比较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以“人”为出发点来叙述客观事物,而且当人称主语不言而喻时,又常常隐含或省略人称;而英语常用物称,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是让事物以客观地口气表达出来.如:() 年时他在一家小厂工作.() ’ : 我们步行十分钟就到了那家饭馆.汉译英时,可以反过来将有灵主语译成无灵主语,以便更符合英语地习惯用法.如:().收到一份紧急电报,我赶去了纽约: .().我突然有了主意: .动态与静态地对译英语倾向于静态描述,而汉语则倾向于动态描述.从表达形式上来说,英语多用名词、动名词或动词地同源名词、同源形容词、同源副词以及介词、介词短语等;汉语表达则多用动词,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适当地对一些词地词类加以改变,比如将名词译成动词,形容词译成副词等.如:() :骄傲自满最终毁了他.() :英国没有这种天然地保护来阻挡好莱坞影片长驱直入.第一句中””是名词,有“废墟”地意思,在这里若将其译成动词“毁了”,则实现了静态到动态地转化.第二句中将””译为动词“长驱直入”,则变原句地静态为动态.抽象与具体地对译英语惯用抽象思维,善用抽象表达具体地事物.而汉语喜欢用形象思维.当抽象事物与具体事物交混在一起时,汉语地视觉总是定位在具体事物上,因此许多从事英汉翻译地专家纷纷指出,汉译英时,化实为虚,即将具体化为抽象;英译汉时,化虚为实,即将抽象化为具体.如:() (全体学者) .() ; :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者临渴掘井.第一句中将””译为“全体学者”比译为“全体才智和学识”更易读,更通顺. 第二句中将””译为“聪明人”,将””译成“愚蠢者”,把抽象转化成具体.从句地转换英语中地从句有很多种,大致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主语从句等.这些从句在句子中起定状补语地作用,可以看出从句在英语中出现地频繁程度及其重要性.因此在翻译时懂得从句地转换是相当重要地.请看以下两个例句.() , :孩子们之所以能把自己地母语学好,恰恰是因为他们投身于语言地海洋中,而不单单是读几本教科书而已.() …… . , , , :你可以大批制造……数量惊人地事实与数字,但不可能大批生产知识,因为知识是个人头脑用个人经验经过去伪存真后创造出来地.第一例中原句地条件状语在翻译时转换成了结果状语从句,不仅突出了原句地主从句内在因果关系,读起来更是琅琅上口.第二例中引导地定语从句解释说明了前面地主句,所以翻译时转换成原因状语从句.揭示用语及谚语地翻译转换英语和汉语地揭示用语也常常从不同地视角表达.如“禁止通行”是”(没有通路)”,“未经许可地车辆不得入内”是”(只有获准许地车辆才可入内)”,“顾客止步”地英语是”(只有雇员才可通行)”,无人售票公共汽车收款箱上“恕不找零”地英语为”(请付确切地车钱)”.在谚语方面,我们必须注意汉、英谚语相关地文化背景.像“小菜一碟”、“粗茶淡饭”、“夹生饭”、“抢别人饭碗”地英译,就要注意汉、英饮食文化地差别,在英语中分别对应于””、””、””、”’”.中国人以面食、米饭为主食,以蒸、煮为主要地做饭方法,汉语则以此为视角.英美人以面包、蛋糕为主食,以烤为主要制作方法,就以面包蛋糕为视角.因此在翻译谚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同语种间存在地文化差异..结语英语和汉语因为历史、地理、政治、生活习惯等方面地差异,形成了各自独特地文化和思维方式,有各自地视角和表达方式.一方面,这些视角差异充分展示了各自民族地智慧和特点;另一方面,这些视角差异也为不同民族之间地交流、沟通设置了障碍.但可以确定地是,充分熟悉和了解英汉语言地视角差异,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地本质和精髓,从而促进我们地语言学习.参考文献:[] . []. , , .[] 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 台北: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 李宗江.汉语被动句地语义特征及其认知解释[].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邵卫平.高校英语教学中地含蓄否定句[]. 内蒙古电大学刊,():.[] 邵卫平.英汉视角对比及翻译中地视角转换[]. 重庆科技学院院报(社会科学版),():. [] 易明华.英汉互译地视角转换[]. 北京:中国科技翻译,():.[] 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杨静怡.论汉译英过程中视角转换地作用[].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刘保华.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张小珊.中英文翻译视角转换浅译[].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英语翻译――视角转换PPT课件
16
• 当人们游览桂林时,那些自然景观和人 文景观,总能令人惊叹并且深思。
• When people travel in Guilin, those scenic and cultural attractions can always impress them and make them think.
11
• 您先请。 • You first. • After you.
12
• 我不是故意的。 • I didn't do it on purpose. • It was an accident.
13
• 人们可以乘飞机、坐火车、走高速 来桂林。
• People can come to Guilin by plane, train and expressway.
• In the dense groves wild monkeys are oftern seen to appear and disappear.
28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 The hills and waters come alive with the sound of music during the annual Zhuang Folk Song Festival.
15
• 您可以24小时随时下榻我们酒店。
翻译通论 第五章 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直译与意译结合(the combination of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liberal translation)
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可以结合使用,能够产生出完美的译文。除此之 外,有些单词、成语和句子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即可采用直译,亦可采 用意译,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译者可根据语境或译者的要求来做选 择。 例如: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刘重德(1991:52)教授认为直译有如下特点: (1)literal translation takes sentences as its basic units and
the whole text into consid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ng. (直译以句子为基本单位,在翻译过 程中同时考虑整个文本。) (2)Literal translation strives to reproduce both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style of the entire literary work and retain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figures of speech and such main sentence structures or patterns. (直译力求再创 整个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风格,同时尽可能地保持原修 辞手法、句子结构和句型。)
意译在短语中的使用 例如:chew the fat(闲谈), dead shot(神枪手),rat race(激烈竞争)
意译在句子中的使用 例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译文: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gain。 分析:这个句子如果按照原文直译为:When the old man on the frontier lost his mare, who could have guessed it was a blessing in disguise? 很明显这是在讲一个故事,然而,事实上, 这是一个汉语成 语,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 此能得到好处。所以,直译无法体现成语要表达的因祸得福的意思。 译文按照意译将其深层含义译出,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英汉互译的视角转移
Transfer of Focu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作者: 曹旭
作者机构: 黎明职业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出版物刊名: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页码: 66-69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1期
主题词: 英语;汉语;翻译;视角转移;主语
摘要:句子主语是构成语言视角的基础性因素,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往往需要从对译文主语的准确把握上出发,对复杂的语言材料进行视角处理。
主要有4种情形的视角转移处理方式:变换主语的人称或物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义逻辑,搭配好主谓;对上下层级的处理;着眼句群。
英汉互译过程中要注意视角的差异及正确处理视角的变化,这样才能使译文地道,使译文具有可读性,真正做到翻译与文化的融合。
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
多实践,积累翻译经验
总结词
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积累翻译经验,提高对不同语 境和文本类型的处理能力,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视角转 换。
详细描述
翻译实践是提高视角转换技巧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 的练习和反思,译者可以逐渐掌握不同语境和文本类 型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同时, 要注意总结和归纳翻译经验,不断优化自己的翻译策 略和技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多阅读,提高语言敏感度
总结词
通过大量阅读英文原著、新闻报道、专业文献等,提高 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敏感度,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原文的 视角和意图。
详细描述
阅读不同类型的英文材料可以帮助译者熟悉不同语境下 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增强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同时,阅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分析不同作者或 文本的视角和观点,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合同翻译
商务报告翻译
在商务合同翻译中,视角的转换有助于更准 确地传达合同条款的意图,避免歧义和误解。 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合同条款,可以提高译文 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在商务报告的翻译中,适当的视角转换可以 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提高 报告的可读性和专业性。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词性转换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有时需要将英语中的某个词转换成汉语中的另一个词,以使译文更加符合语境和表达习惯。这种转换可 以是名词与动词、形容词与副词之间的转换等。
例如,英语原文“She is a good student.”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她是一个好学生。”(名词),也可以翻译成“她学习很好。” (动词),具体选择哪种词性要根据语境和表达习惯来决定。
要点一
英汉互译的视角转移
英汉互译的视角转移曹旭【摘要】句子主语是构成语言视角的基础性因素,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往往需要从对译文主语的准确把握上出发,对复杂的语言材料进行视角处理.主要有4种情形的视角转移处理方式:变换主语的人称或物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义逻辑,搭配好主谓;对上下层级的处理;着眼句群.英汉互译过程中要注意视角的差异及正确处理视角的变化,这样才能使译文地道,使译文具有可读性,真正做到翻译与文化的融合.【期刊名称】《黎明职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英语;汉语;翻译;视角转移;主语【作者】曹旭【作者单位】黎明职业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视角是叙事学当中最重要的词汇之一,它体现出人物观察事物的角度;角度不同,则事物展现出来的面貌很可能大相径庭。
一个句子以什么样的视角出现,句子的主语是决定因素;主语不同,则视角不同。
英汉互译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握两种语言在主语设定及其效果的差别,使译文更加符合语言的自然形式,更加贴近中、西方各有的思维习惯、观察事物习惯。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主语或用人称或用物称的差异,导致英汉语句视角有所差别,这应当是英汉语句视角差异的最基本表现。
这也成为研究英汉语句视角差异须首要了解的问题。
虽然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都大量存在人称做主语的现象,但是,英语句子除了以人称做主语外,还有大量的以物称做主语,即以动物、或物品、或事件作为句子的主语。
相比较而言,汉语更多使用着以人称做主语的句子,此外是大量的无主句——无主句中被省略的主语也多为人称主语。
英语以物称做主语,是由于西方文化历来注重自然科学和逻辑学,更注重客观。
可见,在英汉两种语言间翻译,需要在相应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准确把握语句的主语。
连淑能就英语常以物称做主语这一现象,认为:“非人称表达法仍是英语常见的一种文风,尤其常见于书面语,如公文、新闻、科技论著以及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
英汉翻译——视角转换
正反转换
正说反译 原文肯定的意思,译文用否定的词表示。 反说正译 原文否定的意思,译文用肯定的词表示。
翻译中的正反转换
正说反译
Please keep the fire burning when I’m out. 我不在家时,请别让炉子灭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Even the wise are not always free from errors. 我们走到桥边就停下来。 We went no further than the bridge. 他这学期全勤。 He has never missed a class this semester. 开卷有益。 One cannot read a book without learning something. 我对你感激万分。 I couldn‘t thank you enough.
英语具体词汇抽象化
来自He who has a mind to beat his dog will easily find his stick.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When I met you, I finally felt like I was part of something. 遇到你之后,我终于有了归属感。 I was practically on my knees but he still refused. 我几乎是苦苦哀求,但他依然拒绝。 She was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her mouth. 她生长在富贵之家。
英语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英语笔译 王艺桥
粮食最能激起民众的感情,因为它 最直接关系到个人的生存乃至国家 的生存。
英汉翻译讲义-第五章PPT课件
03
翻译技巧
选词技巧
确定词义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确定每个 英文单词的准确含义,特别是
那些具有多重含义的单词。
选择合适的词汇
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选择最合适 的词汇进行翻译,确保译文准 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注意词义的褒贬色彩
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英文单词的 褒贬色彩,确保译文的情感色 彩与原文一致。
考虑文化因素
在选词时需要考虑文化因素, 选择符合目标语言文化的词汇 ,避免产生文化冲突或误解。
翻译的过程
理解阶段
在翻译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原文 进行深入理解,包括语义、语境、
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理解。
表达阶段
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译者需要运 用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将原文的意 义、情感和风格传达出来。
校对阶段
完成初步翻译后,译者需要进行校 对工作,检查译文中的错别字、语 法错误、表达不流畅等问题,并进 行修正。
英汉翻译讲义-第五章
目 录
• 第五章导言 • 翻译理论 • 翻译技巧 • 实践与案例分析 • 总结与思考
01
第五章导言
章节概述
01
介绍英汉翻译的基本原 则和技巧,包括直译、 意译、音译等。
02
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词 汇、语法、句法等方面 的差异。
03
分析英汉翻译中的常见 问题,如词义选择、句 子结构调整等。
下章预告
• 第六章:翻译中的修辞手法与风格处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翻译可以分为 多种类型,如文学翻译、科技翻译、 商务翻译等。
翻译的标准
01
02
03
忠实于原文
译文应忠实于原文,准确 传达原文的意义、情感和 风格,不得随意改动或曲 解。
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语言研究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李晓红【摘 要】视角转换即“换个角度看问题”。
本文将结合具体例子,首先讨论翻译中视角转化的必要性,然后从多方面着手,讨论视角转换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视角转换 翻译手段 表达方式一、视角转化的必要性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外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创造性的语言活动。
“创造性的活动”即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摆脱原语的思维模式,使用各种语言手段,将原文思想内容充分表达出来的过程。
中西方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原语和译语之间可能存在认知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要充分表达原文内容,就必须进行适当的视角转换,重组原语的表层信息,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
如对原语逐字逐句翻译,很难找到合适的译文。
如,有人将“ He is an old dog”翻译成“他是一条老狗”,表面上看是对等的翻译,但二者文化含义却不尽相同,在汉语中狗通常是卑劣与无耻的代名词,大多与狗有关的习语含有贬义。
如汉奸走狗、狼心狗肺等等。
西方人却对狗倍爱有加,将狗视为宠物,许多与狗有关的语句含有褒义。
如a 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优胜者)。
所以若将“old dog”翻译成“老狗”就扭曲了原文的意思。
正确译文为“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人”。
二、视角转换的具体运用(一)主语转换翻译中,主语的选择直接关系着译文句型的确定,乃至整个句子的质量。
作为不同语系的语言,英汉主语存在巨大的差异。
就主语的种类而言,英语主要包括四种:实施主语、受事主语、形式主语和主体主语;而汉语的主语至少有十种,其中包括实施主语、受事主语、时间主语、地点主语、方式主语等。
就主语的构成成分而言,英语句子的主语只能由名词性成分(包括代词)充当,而汉语主语除了可以由名词成分充当外,还可以由动词性、形容词性、数词性成分充当。
就使用习惯而言,英语经常使用无生命体的事物做主语(无灵主语),而汉语更倾向于有生命的生命体做主语(有灵主语)。
翻译技巧:--视点转换+使用总结性衔接词语
high price.
• 开这么高的价,简直是敲竹杠。(反说正译)
• 【例2】Law is no respecter of persons.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说正译)
• 【例3】Suddenly he heard a sound behind him,
and realized he was not alone in the garage.
• 一、正说和反说的转换
•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逻辑、表达习惯不同, 英语里有些从正面表达的词语或句子,译成汉语时, 反而从反面表达更符合汉语习惯,而英语里有些从 反面表达的词语或句子,译成汉语时则从正面表达 更通顺。如:
• 【例1】It is no less than blackmail to ask such a
• 他突然听见后面有声响,意识到车库里还有别人。
• 【例4】Please tender exact fare.
•
恕不找赎(请备好零钱)。(正说反译)
• 【例5】Keep off the lawn!
•
请勿践踏草地! (正说反译)
• 常需要正说反译的词和短语有: 动词fail,grudge, miss,deny,形容词last,short,absent,final,介 词beyond,past,against,off,from,but,except, 固定搭配far from,too…to, wiser... than, live up to one's expectations, divert attention from, be at a loss, rather than以及neither,seldom,rarely, differently等表示否定的词,等等。
英汉翻译第5章(移植法)
(七) 大多数音译在长期使用中固定下来。 例如: Logic jeep sofa tank waltz disco coffee chocolate nylon gas Pie biscuits 磕头(koutou) 饺子(dumpling, jiaozi) Amen (阿门) Carnation Heroin 海洛因
(四)人的本名译音,外号译意。 例如: Iron Lady (铁娘子); The Devil (魔鬼撒旦); Cinderella (灰姑娘); Snow White (白雪公主); 芦柴棒 赤发鬼刘唐 智多星吴用 黑旋风李逵
(五) 某些商标的翻译半译音半译意。 例如: Goldlion Giant Colgate Pepsi Cola Polaroid(宝丽莱) Bisquit(百事吉酒) Nike Jell-O(吉露果子冻商标名) Canon Fieyta 四通(电脑)( Stone ) 乔士(衬衫)( Choose ) Ariel 碧浪 Hedy 七喜 Sprite 雪碧 Sheraton 喜来登
4. 太长可简化 Czechoslovakia 捷克(斯洛伐克) Philadelphia 5. 已为各界所通用的译名。 Sydney 悉尼 Honolulu San Francisco 旧金山
(三)译入语原来没有的事物,包括科技新词、某 些商标与文化词等 。例如: Dink (丁克); Yippie (雅皮士); Hippie (嬉 皮士); Sauna (桑那); Shock (therapy) (休 克疗法); 金华(火腿)( JINHUA );麻将( );磕头 ( );功夫 ( );茅台( Maotai ); 阴阳 ( yin yang ); 饺子( jiaozi )
1.political figures Adams 亚当斯 Antony 安东尼 Caesar 凯撒 Churchill 丘吉尔 Kennedy 肯尼迪 Napoleon 拿破仑 Stalin 斯大林 Washington 华盛顿 毛泽东Mao Ze-tung
英汉翻译技巧第五章 英汉翻译中词类的转换[精]
词类的转换是英译汉中很重要的一种翻译技巧。词类转换就是在翻译过程
中为了准确自然表达源出语的精神,而在译入语表达中改变词汇单位词类,以 通顺的语言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有效的翻译。不同的语言,其词 类类型与结构也不相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按照源出语的方式准确理解原文的 逻辑关系,按照译入语的语言形式自然地表达原义。正确运用这一技巧,可以帮 助我们获得弥补英汉两种语言现象和思维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词类转换在英译 汉时一般有英语名词、介词、形容词或副词等转换为汉语动词;英语动词、副 词转换为汉语名词;形容词、英语名词转换为汉语形容词、汉语副词;英语形 容词转换为汉语名词、副词等。惟有如此,才能在忠实原文的前提下,摆脱原 文形式的束缚,使自己的译文通顺流畅,更符合译文的语言规范。
我发现了郊外一处叫斯丹尼斯劳的美丽地方。这地方就像世外桃源。 青翠欲滴、曲径通幽的山林中柔风轻轻吹拂着树枝。
Other men, also looking for gold, had reached the Stanislau
hills of California many years before I did. They had built a town in
英语中的某些名词、形容词、介词、副词,翻译时可转译成汉语中 的动词。英语是以综合型为主的语言,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词缀丰富。这 使得有些动词和形容词很容易派生为名词,从而使名词化现象非常常见 (nominalization)。英译汉时,适当多考虑使用动词,以静转动,反之 亦然。试看以下几个句子:
(4)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
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原文中有的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 才能使 汉语译文通顺自然。本例中出现的形容词weekly在译文里 转换为了副词“每周”。
英汉翻译技巧第五章 英汉翻译中词类的转换[精]
3. 转译成形容词
英语中有些作表语或宾语的抽象名词,以及某些形容词派生的名词, 往往可转译成汉语中的形容词。另外,当英语动词转译成汉语名词时, 原来修饰该动词的副词也往往随之转译成汉语中的形容词。请看下列例 子:
对不起,我不清楚。我对这里也不熟。
翻译时不能“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做任何词性变化就直接翻译过 来,其结果是译文不能表达句子的含义,stranger不能译成“陌生 人”,而是不熟悉当地情况的意思。
(3) Snow was treated very shabbily by the U.S. press and officialdom during this period, victimized for his views.
分析 ( 5)-(12)例中,都是介词、名词、形容词等词性转化成动词的实例。
2. 转译成名词
英语中很多词类都可以转译成名词,常见的有动词转译成名词和形 容词转译成名词两种情况,例如:
(1) The business is highly specialized.
译文 这职业具有高度的专业性。
(2) The youths always dream fondly of their future. 译文 年轻人对前途总是怀有美好的梦想。
二、翻译示例
一般来说,英汉翻译中词类转译技巧的运用可从以下四个 方面加以注意。
1. 转译成动词
通过研究发现,汉语中动词占主导地位,这就使汉语呈现出动态描 述的特点;而英语中名词与介词呈主导地位,使得英语呈现出静态语言的 特点。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使得在翻译时拘泥于原文的词类对号入座, 逐词对译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是根本行不通的。
第五部分翻译中视角的转移
第五部分翻译中视角的转移1.原文形式上为肯定,译文形式上采用否定。
1)Such a chance was denied me.2)The first bombs missed the target.3)While colder than usual, the weather held.4)If he had kept his temper, the negotiation would probably have been a success.5) The explanation is pretty thin.6)I’m at my wits end to keep the children quiet.7) The subversion attempts proved predictably futile.8)Arguing from he view that humans are different from animals in every relevant respect, extremists of this kind think that animals lie outside the area of moral choice.9) Everybody was waiting for her but she was talking to Ms. Zhang while slowly walking out of her classroom.10) Miss Mary kept to her room all day.11) It’s long time since I enjoyed myself so much.12) His explanation is far from being satisfactory.13) All the prison guards treated us like dogs.2. 原文形式上为否定,译文形式上采用肯定:1)I don’t doubt China will be reunited.我相信中国会统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You have to ask for his consultation before you make any decision. 译文 必须咨询他之后才能做出决定。/做决定前,一定 要咨询他的意见。 从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时间的前与后取决于 我们看问题的视角。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不同的时间 角度来看。比如“It has been one year since I last smoked.”,我们既可以站在过去的角度看,把它翻译成 “一年前,我戒了烟”;也可以站在现在的角度看过去, 翻译成“我戒烟已经一年了”。又比如例(4)两种不同的 翻译,“必须咨询他之后才能做出决定”与“做决定前, 一定要咨询他的意见。”二者虽然在意思上没有差别,但 拥有不同的句法结构和句法特征,可以给译文带来不同的 风格。
从这几个例子看出,内与外,上与下, 高与低,前与后这些空间关系在英汉翻译中都 可以灵活地进行转换。“Stay in”可以翻译成 “不出门”;“out of sight”可以翻译成“眼 不见”;“keep the rain out”可以翻译成 “别让雨进来了”。在翻译中,灵活地进行空 间视角转移可以让翻译的思路更为宽广,译文 更为灵活多样。
3. 时间视角的转移 • 与空间视角转移一样,时间视角也可以灵 活地进行转移。时间的前或后是我们可以 灵活调整变换的关系。在英文中,这一类 的句子通常靠before,since等词连接起来。
• (1) It was not long before he died. • 译文 过了不久,他就死了。 • (2) It has been one year since I last smoked. • 译文 一年前,我戒了烟。/ 我戒烟已经一 年了。 • (3) This is well out of the line of traffic and it was three years before any ship sighted the castaways. • 译文 这里远离航线,过了三年,过往船只 才发现这群流落荒岛的人。
4. 正反视角的转移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习 惯的不同,经常需要把英语中的正说 译成汉语中的反说,或把英语中的反 说译成汉语中的正说。这样才能确切 表达原意并符合目标语的规范。这种 翻译方法就是依靠了正反视角的转移。 请看以下的几个例子。
• (1) Office area, staff only. • 译文 办公区域,闲人免进。 • (2) The villagers found themselves vulnerable to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 译文 村民们发现自己无力抵挡工业化的进 程。 • (3) This problem is quite above me. • 译文 这个问题难住了我。/ 这个问题我不 懂。
第四,正反视角的转移。正反视角的转移是 视角转移的一种重要方式。英语和汉语都有大量 用正反两种形式表达相同意思的现象,这为我们 实现正反视角的转移奠定了坚实基础。比如这样 一句话“He would say no more”,如果采用否 定的方法翻译,可以翻译成“他不肯再多说了”, 如果用肯定的说法,可以翻译成“他只肯说到这 里”。 当然,这只是视角转移的几种方式。有句诗 说得好,“横看成岭侧成峰”,只要我们留心, 可以说视角的转移在翻译中无处不在,转移的方 式也是千变万化的。如果我们能恰当地使用视角 转移的方法,必将给译文增色不少。
• • • • • • •
(1) Stay in. 译文 呆在家里。/别出去。/别出门。 (2) Up to the neck in debts. 译文 债台高累。 (3)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译文 眼不见,心不烦。 (4) Close the window and keep the rain out. • 译文 关上窗,别让雨进来了。
2. 空间视角的转移
空间视角的转移也是很常见的。内与外, 上与下,高与低,前与后是常见的空间关系。 比如这个短语“stay out of trouble”,这里的 trouble似乎是一个地域范围,人作为个体要呆 在这个范围之外。当然,翻译成汉语绝不能是 “呆在麻烦外面”,我们会翻译成“别惹麻烦” 或者“别找麻烦”。又比如“stay out of my sight”,这个句子就有一个明显的空间范围 “my sight”,意即警告对方不要进入自己的 视线。翻译成中文也不能是“呆在我的视线之 外”,而应该是“别让我看到你”。下面是几 个空间视角转移的例子:
英汉翻译技巧(一)
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移 Shift of Perspective in E-C Translation
一、概述
换个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事物之间的关系也是多方面、 多维度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语言也是多角度的。“他这个人很好”,也可以说“他这 个人不错”或“他这个人不赖”。我们可以说“他坐着飞机去 上海”,也可以说“飞机载着他到了上海”。我们可以说“窗 打不开了”,也可以说“我打不开这扇窗”。我们可以说 “They stayed together for the rest of their life because they love each other”,也可以说“Their love made them stay together all their life”。 既然人类可以多角度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在翻译时我们 也要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碰到难点或陷入僵局时,不妨换 个角度来看,说不定就可以找到更合适或更精彩的翻译手法。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译中的视角转移。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英汉翻译中视 角的转移。
• 从根本来说,是逻辑习惯和语言习惯决定 了在翻译中是否应该采取正反视角转移的 方法。比如英文中的“staff only”,如果 直译则成为“员工专用”或“只有员工能 进入”。我们采取“闲人免进”来翻译它 ,一方面是为了形成四字格;另一方面它 采取否定说法,口气更为严厉。从以上的 几个示例可以看出,正反视角的转移不只 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翻译的技巧,更为我 们提供了一种在翻译中逆向思维的方法。
1. 主体的转移 主体的转移是视角转移中最常见的一种。从语法角度看, 它表现为主语的更改,进而引起句子结构的更改。英语和汉 语在选择主语方面的差异非常巨大。比如说汉语倾向于选择 有生命的生命体作为主语,而英语在使用生命体作主语的同 时也经常采用无生命体作主语。比如下面这个俚语“Walls have ears”,汉语翻译成“隔墙有耳”。乍看很相似,但 二者的语法差异是巨大的,英文中是以“walls”作为主语, 采用拟人的方式表达。汉语则是采取了“有”(相当于英文 的there be句型)这种句子结构。英语是说墙长了耳朵,汉 语则是说墙的另一边有人在偷听,二者的主体是断然不同的。 当然,主体转移的情况不限于这一种情况,而是一种非常普 遍的现象。下面几个例子都是主体转移的范例:
在以上几个例子中,译文的主体都不同于 原文的主体,均发生了主体的转移。比如例(1) 中主体本来是“life”,译文转换为“自己”; 例(2)中原文说“it was not for me”,即 “生意不适合我”,译文中转换为“我不适合 做生意”;等等。可以这样说,在英汉翻译中, 主体转移的例子比比皆是,堪称一种普遍现象。
5. 综合示例分析
(1) By the time I reached Stanislau, all the people were gone, too. 原译 我抵达斯丹尼斯劳时,所有人都已经走了。 试译 我抵达斯丹尼斯劳时,此地已经成为空城了。 分析 在翻译时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和民族思维方式不同,我 们经常按照译语的思维方式或表达习惯重新组织原句的信息, 从与原语不同的角度来表达同样意思。例子中采用了人称视 角,原译的视角没有变,而试译则将all the people换成了 “此地”,这便是从物称视角到人称视角的转换。 表述时以“物”或“事”为着眼点。采用了物化视角的转 换,可以与前一部分“我抵达斯丹尼斯劳时”的地方对应, 使句子前后意思更加一致。
• (1) I felt that life was passing me by. • 译文 我感觉自己在虚度光阴。 • (2) Now I do not for a moment mean to disparage business. My whole point is that it was not for me. • 译文 我并无贬低商业的意思,我只是觉 得自己不适合做生意。 • (3) The family being once more solvent, and my help no longer necessary, I resigned from my position. • 译文随着家里的经济状况好转,不再需要 我的资助,我就辞去了工作。
第一,主体的转移。几个事物联系在一起时有主客、主 次之分,这也就是主体转换的基础。中英文之间有巨大的差 异,有时在英文里习惯做主体的事物在中文里很少做主语。 如果照原样翻译就会产生问题。这个时候就要转换主体。 第二,空间视角的转移。空间有前后、内外、大小之 分。在这些方面,我们习惯的说法与外国人的说法可能不同。 比如说英语中有“I am sitting in front of a bottle of beer” 如果直译则成为“我坐在一瓶啤酒前”。但我们不习惯这样 说,我们习惯的说法是,“我面前放着一瓶啤酒。” 第三,时间视角的转移。时间有先后之分。同一件事 发生的时机可以从前往后看,也可以从后往前看。这是时间 视角转移的基础。比如这样一个句子“Ten days passed before he could move his leg.”如果直译就成为“他的腿能 动之前过了十天。”但汉语里我们不习惯这么说,我们习惯 的说法是“十天后,他的腿才能动。”
(2) The new century is upon us. 试译 我们即将迎来新世纪。 分析 英语重客观,汉语重主观,把英语翻译成汉语时需要进行调整,如 果翻译成“新世纪来到我们身边”就没有“我们即将迎来新世纪” 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3) After three sips it was gone, but I could still feel its warmth and energy. 试译 我啜吸三口就喝光了,不过咖啡的香浓温暖我却至今难忘。 分析 after three sips it was gone 直译成汉语就是:喝了三口,咖啡就一 点不剩了。这样的译文“忠实”于原文,但是和后面的句子不够连 贯和流畅。试译使用视角转移的翻译技巧,就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4) Being a writer had been far from my expectations; being a bestselling author was almost unfathomable. 试译 我根本没有料到过自己能成为一名作家,更不敢想象自己能成为 一位畅销书作者。 分析 翻译上例原文,我们有不同的视角选择。(1)成为一名作家曾 远远超出我的期待,成为一名畅销书作者几乎更是不可触及的 (梦想)。(2)我根本没有料到过自己能成为一名作家,更不敢 想象自己能成为一位畅销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