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探讨法律文本翻译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研究翻译的必要性
一
、
引译 理 论 的发 展 ,为 翻 译实 践提 供了各种 有效 的指 导原 则 。但 随着 翻 译研 究 的深 入 ,人 们越 来 越 发 现翻 译 中存 在 大量 的非语言 因素, 以语 言学为基 础 的传 统 翻
译观 不 能 完全 解 决 这 些 问题 。于 是 ,翻 译 界
i s a s u b j e c t t h a t c o n t a i n s s e m i o t i c s , s o c i o l o g y a n d l i n g u i s t i c s . I t s t u d i e s s y m b o l i c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f r o m t h e e s s e n t i a l
t h e a n g l e o f s e mi o t i c s c a n n o t d o a c o mp r e h e ns i v e , s y s t e ma t i c a n d d y n a mi c s t u d y o n t r a n s l a t i o n. S o c i os e mi o t i c s
从社 会 符 号 学角 度研 究翻 译 的必 要性
佟 颖
( 沈阳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辽宁沈阳 1 1 0 0 3 4 )
摘 要: 符号学作为方法论广泛地应用于各个现代学科,翻译也不例外。各符号学分支学科在一定程 度 上 解决了翻译 中存在 的问题 ,但 目 前的符 号学翻译研 究还 没能 对翻译 做 全面、 系统 和动 态的研 究。
Ke y wo r d s :s o c i o s e mi o t i c s ; t r a n s l a t i o n; s o c i o l o g y
论《阿Q正传》西班牙语译本中言内意义的再现--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角度
论《阿Q 正传》西班牙语译本中言内意义的再现——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角度张 飘(福建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摘 要:《阿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结合其西班牙语译本中的典型实例,以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意义相符,功能相似”为标准,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层面评析言内意义在译文中的具体体现及翻译的得失,从而揭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于文学经典翻译研究的客观指导作用。
关键词:《阿Q 正传》译本;社会符号学;言内意义;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332(2019)04-0063-05作者简介:张飘(1988-),女,四川成都人,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西班牙语语言文学和西汉翻译。
符号学早期代表人物皮尔斯是三分法哲学的重要代表,他将符号定义为对象、符号和解释项三位一体的结构。
美国哲学家兼逻辑学家莫里斯发展了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将符号学意义观应用于语言研究,从而将语言符号的意义分为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三种。
他重申了索绪尔的“意义即关系”这一著名论断,这对语言翻译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1]91。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认为语言这一符号系统是在社会中产生发展的,阐释了语言与语境及社会不可分割的特性。
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是把社会符号学应用于翻译的代表人物,认为翻译就是一种符号转化的活动,介绍了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国内的陈宏薇教授在各符号学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优点,形成了“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社会符号学翻译观,认为翻译即翻译意义,即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三种。
功能为皮特·纽马克对语言界定的六种功能:信息功能、表情功能、祈使功能、美感功能、酬应功能和元语言功能。
言内意义作为同一符号系统中符号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意义,在语言符号的三种意义中最为复杂,主要从语音、词汇及句法三个层面上体现出来。
基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科普翻译功能对等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科普翻译功能对等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基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科普翻译功能对等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知识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一般公众中的认知水平,都对发展全人类有着重要意义。
但是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知识产生,要想让公众理解这些复杂的科学知识,科学传播工作变得至关重要。
而科普翻译作为科学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旨在将高深的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广大受众。
翻译的对等性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涉及到翻译的精确度和有效性。
特别是在科普翻译领域,准确地传达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等性是确保科普翻译质量的重要保障。
然而,由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差异,很难保证翻译的严谨性和一致性,这也是当今科普翻译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因此,对基于社会符号学的翻译方法进行研究,以找到一种更有效的保障翻译对等性的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科普翻译对等性的有效性。
具体来说,本研究将:1.对社会符号学基本概念进行总结,并阐述如何运用社会符号学方法翻译科普文本;2.通过对科普翻译样例的分析,探究基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对等性实现及其优势;3.借助基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翻译工具进行实践翻译,并与传统翻译法进行比较,以验证其有效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收集大量科普翻译文本,并进行文本分析,探究科普翻译中存在的对等性问题;2.总结社会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并分析其在科普翻译中的应用方法;3.利用社会符号学翻译工具对科普文本进行翻译,并与传统翻译法进行比较;4.利用问卷调查和实践结果反馈等方式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达到以下几点结果:1.对社会符号学的基本概念进行总结,并获取其在科普翻译中的应用方法;2.通过分析对等性问题,探究基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实现对等性的优势;3.利用社会符号学翻译工具开发具有高准确度和一致性的科普翻译方法;4.通过实践翻译和对比实验等方式,证明基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翻译法。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探讨法律文本翻译
- 222 -校园英语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探讨法律文本翻译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方琳【摘要】法律文本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法律的规范性和概括性。
此前很少有人从社会符号学等语言学视角探讨法律文本翻译,本文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对法律文本翻译进行研究,分析社会符号学在法律文本翻译中的重作用【关键词】法律文本 社会符号学 翻译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商业、法律、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
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进行法律方面的学习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不同国家在语言使用上的巨大差异,对法律文本进行翻译就显得十分必要。
法律文本翻译实质上是对相关法律术语进行翻译。
法律术语是法律翻译的基本元素,法律术语不仅代表法律语言的文体特征,而且反映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文化。
因此法律术语翻译在法律翻译领域具有特殊意义。
法律术语的翻译是否准确直接影响法律翻译的质量,它在法律翻译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法律文本翻译是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是一种文化交流。
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法律文本时必须具备良好的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此外还必须对语言之外的因素有丰富的了解,如不同的法律文化、法律系统和社会结构等。
本文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探讨法律文本翻译,社会符号学为法律文本翻译提供了新的方法。
一、社会符号学和翻译1.社会符号学简介。
社会符号学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符号是人类社会中各种各样的迹象。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
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人不只是被动的接受和使用变化的语言符号,而且还积极参与到语言符号的变化中去。
由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可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语言使用的最大意义。
根据皮尔斯的观点,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他认为符号具有三大类,即象似、相关和象征符号。
哲学家莫里斯试图从外部对社会符号学进行实质性解释,他认为社会符号是一种关系,如果符号用来描述事物那就是语义关系,描述符号与符号的就是句法关系,描述符号和符号使用者的就是语法关系。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小说翻译
r s 的 符 号 学原 理 来 进 行 意义 的 阐 释 。莫 斯 认为 , 号本 身 刷 i) 符 同环 境 之 间就 存 存 种 不 同 关 系 : 义 芙 系 , 号 灭 系 或 句法 关系 语 符 和 语 用 关 系 。因 为 这 利 同 关 系 , 个 语 言符 号 自身 鄙 也含 了一 每
l : 的对 等 。 不 同类 的 小 说构成 了不 问 的 文 体形 式 。 文 体 形 式 的划 分 方 村
译 文 : 个 年 轻 的 姑 娘 站在 路 边 不 停 地 向过 往 的 汽 车 摆动 着 那
起 的拇 指 表 示 她 要 搭 车 。 在 上 述 例 子 中 , 纯地 把 原 文词 语 的指 称 含 义 翻 译 出 来 是没 有 单
副 语 言 符 号 。例 如 , 本 中 话语 的语 气 、 调 、 物 的 于 势 、 部 表 文 语 人 师
作者 如 何 通 过 对 语 言 的选 择 来 表 达 主 题 意 义 与美 学 效 果 , 仅 凸显 仅 语 言层 面的 内容 。 相 比较 而 吉 , 达 捉 出 的 社 会符 号学 理 论 是~ 种 奈 一 更全 面 地 研 宄 小 说 翻 译 的方 法 , 为 它 的 研 究对 象 囊括 了各 种 各样 的符 号 及语 码 并 尤 其侧 重于 在 复 杂 忡 与丰 富性 方 面 部 居 于各 符 号 系
统 位 的 语 言 符 号 。 文 将 针 埘 社 会 符 号学存 小 说翻 译 中 的应 用 进 本 行 仞 步 的探 讨 , 结 合 实例 米 阐述 这 一 法的优越性之所在 。 方
情 、 品呈 现 的形 式 、 作 文字 的排 列 布 局 等 , 有这 些 细 节 在 交 流 中 部 所 起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 是旮 实现 翻 译 过 程 中不 可 忽 视 的【l 。 F面的 都 j素 i . 两个例 子是对非 语 言形式的关注。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在《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中的应用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在《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中的应用作者:罗东莲唐渠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04期摘要: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是著名翻译家林语堂的译著之一,其原著是清朝沈复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
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视角出发,选取《浮生六记》第一卷《闺房记乐》中的天干地支、嫁娶文化、诗词曲赋及典故等的文化语料,分析了林语堂译本在传递这些文化内容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上的英译处理方法。
分析结果表明林语堂在翻译时更加注重指称意义的传达。
关键词: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浮生六记》; 林语堂译本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9.04.0751引言翻译是一门复杂且博大精深的学问,但翻译无定法。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是一种有效的翻译途径。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是由尤金.奈达在莫里斯的符号学意义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莫里斯认为,一切符号都包含符号载体、符号的所指以及解释者这三个实体。
符号与这三个实体之间的关系分别形成了符号学的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
研究这三方面意义的学科分别为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它们是符号学的三个分支(陈宏薇,2001:5)。
言内意义体现在语音、词汇、句法和篇章层面上。
指称意义是语言交际中最基本的意义,指词的字面和确切意义。
语用意义是语言符号对人的影响,即蕴含意义。
奈达提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有助于理解和表达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
他指出翻译实际上是一种符号的转换活动,翻译意味着翻译意义,包括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
这就要求译者必须透彻理解原文的意义并用译语忠实再现其意义。
《浮生六记》涉及到不少中国文化内容,包括天干地支、嫁娶文化、诗词曲赋、典故等。
这些文化内容无不具有各自的符号意义,可能同时具有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也可能是其中两种意义,甚至只具有其中一种意义。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法律翻译对等研究
第46卷第4期2016年7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Zhe j ian g Universit 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46,No.4Jul y 2016DOI :10.3785/j .33-6000/C.2015.12.231[收稿日期]20151223[本刊网址㊃在线杂志]htt p ://www.j ournals.z j /soc [在线优先出版日期]20160422[网络连续型出版物号]CN33-6000/C[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18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M571852)[作者简介]1.陆前(htt p ://orcid.or g /0000-0003-2470-3598),男,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文学博士,主要从事计量语言学㊁计算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2.刘海涛(htt p ://orcid.or g /0000-0003-1724-4418)(通信作者),男,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计量语言学㊁语言复杂网络㊁配价理论与依存语法㊁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㊂㊀㊀依存距离分布有规律吗?陆㊀前㊀刘海涛(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摘㊀要]探索语言的普遍特征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前依存距离最小化已经被证实是人类语言的一种普遍规律㊂为了发现这一规律背后的动因,对30种语言的依存距离分布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模型拟合对比,发现广延指数分布和指数截断的幂律分布分别适合拟合 短句 与 长句 的依存距离分布㊂研究结果还显示,人类语言的依存距离分布介于指数分布和幂律分布之间,可用指数和幂律混合的模型来描述㊂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模型拟合对比来探讨依存距离分布的方法和路径,结果揭示出人类语言的依存距离可能遵循一种普遍性的分布模式,反映了省力原则和人类认知机制在语言结构运用与演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配作用㊂[关键词]依存距离;依存距离分布;幂律分布;依存树库;认知机制;语言结构Does De p endenc y Distance Distribute Re g ularl y ?Lu Qian㊀Liu Haitao(School o f International Studies ,Zhe j ian g Universit y ,H an g zhou 310058,China )Abstract :Universal p ro p erties of lan g ua g es have alwa y s been im p ortant in traditional lin g uisticsstud y .In recent y ears ,studies have increasin g l y p resented a trend which inte g rates multi p le disci p lines and methods ,e.g .co g nitive science ,network science ,bi g data anal y sis and q uantitative techni q ues.So far ,results of the surve y on lar g e-scale cross -lan g ua g e materials have indicated that human lan g ua g es have a tendenc y toward de p endenc y distance minimization.This tendenc y su gg ests that ,althou g h human lan g ua g es differ in p ronunciation ,vocabular y and g rammar ,etc.,their s y ntax ma y be bound b y universal mechanisms ,and their evolution ma y also have a universal model.De p endenc y distance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linear distance between two words which are s y ntacticall y related ,can reflect the com p rehension difficult y of s y ntactic structure.Therefore ,the de p endenc y distance minimization is considered as resultin g from co g nitive mechanism and the46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6卷effect ofᵡthe p rinci p le of least effortᵡon s y ntactic structure.It also p roves that humans p refer toavoid the use of lon g-distance de p endencies to reduce co g nitive cost.As a result,de p endenc y distance distribution ma y p resent a certain p attern.Revealin g this p attern will hel p us understand how human co g nitive mechanism works on s y ntactic structure.But the q uestion is which of the p robabilit y distributions can fit the p attern of de p endenc y distance distribution more p ro p erl y the p ower law distribution or the ex p onential distribution? To find out the answer,this p a p er uses the followin g methods and materials to anal y ze de p endenc y distance distribution:1)Com p lementar y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CCDF) is used to smooth data,to avoid statistical fluctuation,and to lower fittin g error;2)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and likelihood ratio test are used to fit and com p are five kinds ofᵡheav y tailᵡdistribution,includin g ex p onential and p ower law;3)HamleDT2.0de p endence treebank is ado p ted,es p eciall y for lan g ua g e materials which are annotated with Pra g ue De p endencies Scheme,because this annotation scheme is most similar to the traditional de p endenc y g rammar, and more hel p ful to find the rules of lan g ua g e structure.With these methods and materials,this research anal y zes de p endenc y treebanks of30 lan g ua g es,and summarises the followin g findin g s:1)Com p lementar y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indicates that distribution of de p endenc y distance in human lan g ua g es p roved has certain re g ularit y;2)for the ma j orit y of30lan g ua g es,the distribution of de p endenc y distance conforms to certain models,namel y,Stretched Ex p onential Distribution(SED)forᵡshort sentencesᵡand Truncated Power Law Distribution(TPLD)forᵡlon g sentences;ᵡ3)althou g h de p endenc y distance distribution p atterns differ amon g lan g ua g es,the y all fit,in essence,to a mixed ex p onential and p ower law distribution;4)the debate over ex p onential distribution and p ower law distribution mi g ht mainl y be caused b y different fittin g methods,different lan g ua g es, different sentences len g th and text size,etc.The findin g s of this research will hel 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de p endenc y distance minimization.It ma y also reveal that the de p endenc y distance in human lan g ua g es ma y abide b y a certain universal distribution p attern.At the same time,the findin g s ma y contribute si g nificantl y to constructin g the s y ntactical s y ner g etic subs y stem in the framework of de p endenc y g rammar.Ke y words:de p endenc y distance;de p endenc y distance distribution;p ower law;de p endenc y treebank;co g nitive mechanism;lan g ua g e structure一、引㊀言探索语言的普遍特征一直是传统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3],并日渐呈现出多学科交叉与多方法融合的研究态势[45]㊂针对大规模跨语言材料的实证研究已表明:人类语言存在依存距离最小化的倾向[69]㊂这种倾向性说明人类语言尽管在语音㊁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千差万别,但语法结构可能受相同机制的约束,语言系统的演化也具有统一的模式㊂事实上,依存距离最小化思想已被应用于构建高效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中①,但依存距离为什么会倾向于最小化以及受什么机制影响等问题还有待探讨㊂因此,深入挖掘依存距离最小化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动因,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阐释语言的普遍特征㊂依存距离是依存语法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句中两个有句法关系的词之间的线性距离[1011]㊂依存距离的大小反映了人类认知机制对句法结构关系的约束作用[68,12]㊂有关句子加工机制的语言复杂性研究表明,当进行句法分析时,句子中的词被不断地储存于工作记忆之中,只有当词的支配词出现时,它才能被删除[2,6]㊂因此,依存距离越大意味着词被存储的时间越长㊂由于人类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当存储的词的数量超过记忆容量时,就会造成理解困难㊂与之相反,较小的依存距离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句法复杂性㊂也就是说,依存距离倾向最小化与人类认知机制的运作方式密不可分,它可能是降低语言理解难度的重要手段之一[6,13]㊂同时,依存距离倾向最小化还与人类行为所遵循的 省力原则[14]有关㊂正是出于 省力 的考虑,在语言运用中,人类会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认知成本增加的长距离依存关系㊂已有研究认为,省力原则是语言单位的频率㊁长度等计量特征呈幂律分布的内在机制[15]㊂从复杂网络角度看,幂律分布可能是系统中某一对象或变量的增长和择优过程(p referential attachment p rocess )的数理表达方式[16]㊂语言也是一种复杂网络[4],而依存距离则是其句法关系在线性距离上的量化单位㊂因此,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幂律可能是导致依存距离最小化的动因㊂换言之,如果我们确定了真实语言的依存距离分布源于一种概率分布模型,那么这种分布模型就可能在人类认知机制约束句法关系的显现中发挥关键作用㊂然而,当前关于依存距离分布模型的研究却有不同的意见㊂刘海涛认为,句子中依存距离的大小与其出现频率的关系遵从一个简单假设,即变量频率与变量的相对变化率之间成反比关系,并由此推导出依存距离的概率分布是一种右截尾的Zeta 分布(Ri g ht -truncated Zeta Distribution )[17]㊂这表明依存距离分布符合齐夫定律,是一种离散型的幂律分布㊂但是,Ferrer -i -Cancho 将依存距离的先验分布和平均依存距离受限作为约束条件,通过最大熵原则推导出依存距离分布是一种指数分布[7]㊂针对这一争议,蒋景阳与刘海涛用6种幂律类分布和指数分布分别对英汉平行语料进行了拟合优度检验,发现这些拟合结果在统计学意义上均可被接受[18]㊂为了搞清楚依存距离究竟更符合哪一种分布,我们认为,值得对下列问题进行研究:依存距离分布有没有规律?依存距离分布的规律是否符合一定的分布模型?依存距离分布模型是否会因不同语言而异?导致上面两种分布模型分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本文拟对30种语言的真实语料进行依存距离分布研究以回答上述问题㊂采用大规模多语种语料是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尽量避免依存距离受句长㊁文本类型和语法标注方式的影响[1819],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数据拟合偏差与错误结论;其次,依存距离最小化是人类语言的普遍规律,已在几十种语言中被证实[67,9],那么确定依存距离分布是否有规律可能也需要更多的语言来验证,这样才能使结论更具客观性和普遍性㊂56第4期陆㊀前㊀刘海涛:依存距离分布有规律吗?①N.A.Smith &J.Eisner ,ᵡAnnealin g Structural Bias in Multilin g ual Wei g hted Grammar Induction ,ᵡin Proceedin g s of the2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 p utational Lin g uistic and the 44th Annual Meetin 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 p utational Lin g uistics ,S y dne y :Association for Com p utational Lin g uistics ,2006,pp .569576;D.Klein &C.D.Mannin g ,ᵡCor p us -based Induction of S y ntactic Structure :Models of De p endenc y and Constituenc y ,ᵡin Proceedin g s of the42nd Annual Meetin 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 p utational Lin g uistics ,Barcelona :Association for Com p utationalLin g uistics ,2004,pp .478485.二㊁方法与材料(一)依存距离计算方法依存语法认为,一种语言的句法结构由词之间的依存关系构成,并遵循如下约束规则:(1)依存关系是词与词的二元关系;(2)依存关系是一种非对称关系,两个句法相关词中一个为支配词,另一个为从属词;(3)依存关系是有标记的,其类型可以被显性地标示出来㊂因此,句子是多个由支配词和从属词构成的依存关系连接而成的线性序列[3,20]㊂图1是句子 I like red a pp les 的依存树,其中 like是句子的根,句子下方为词性标注㊂句中有三个依存关系分别为: like ңI 形成的主谓关系(SBV ), like ңa pp les形成的动宾关系(VOB ), a pp les ңred 形成的定中关系(ATT )㊂上面每组关系中词与词或相互临近,或相隔几个词,这种词间的间隔距离可以用依存距离(De p endenc y Distance ,DD )来计算[1011,17]㊂例如,图1中 red 和 a pp les 的依存距离DD ( a pp les , red )=π( a pp les )-π( red )=4-3=1,其中π( a pp les)表示词在句中的线性位置编号㊂图1㊀句子 I like red a pp les的依存树(二)概率分布模型拟合方法在数学上,如果观测数据符合幂律分布(Power Law Distribution ,PLD ),那么它的概率分布为:p x ()ɖx-α(1)其中α为幂指数㊂当观测数据为离散型时,其PLD 密度函数为:p x ()=Pr X =x ()=Cx-α(2)公式中常数C 一般用黎曼函数ζ进行归一化㊂因此,公式(2)可以改写成:p x ()=x-αζα()(3)如果对公式(3)等式两边取对数,那么变换后的函数在双对数坐标上为一条直线㊂而观测数据若符合指数分布(Ex p onential Distribution ,ED ),那么它具有如下的概率密度函数:p x ()=Pr X =x ()=λe -λx(4)在线性坐标下,ED 函数曲线与PLD 类似,都是具有 长尾 特征的内凹曲线㊂在双对数坐标下,ED 呈外凸的曲线,而PLD 则为一条直线,这个函数性质通常被用来检验数据是否服从幂律关系㊂然而,由于数据采样数量不足,往往会产生统计波动,表现为依存距离分布图形在尾部逐渐变宽㊂为了减少这种拟合误差,一般用互补累积分布函数(Com p lementar y Cumulative DistributionFunction ,CCDF )来平滑数据[2124],这是因为PLD 的累积分布仍然服从幂律[23],只不过幂指数会66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6卷减1㊂但是,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拟合优度检验中,非PLD 容易得到较高的决定系数(R 2),所以高R 2很难成为一种判断PLD 假设的有力依据[24]㊂事实上,在现实中很少有观测数据能够完全契合PLD ㊂Clauset 等人认为数据中往往是大于某个数值x min 的部分才符合PLD [24]㊂因此,公式(3)中黎曼函数ζα()可以用赫尔维茨ζ函数ζα,x min ()来替代:p x ()=x-αζα,x min()(5)其中,x min 可以通过计算理论拟合模型与原始数据之间的最小Kolmo g orov -Smirnov (KS )距离获得,该方法也能用于拟合优度检验;而模型参数α的计算则可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该法优于最小二乘法[25]㊂与此相应,ED 可以由下列公式进行定义:p x ()=1-e -λx ()e λx min .e -λx (6)PLD 不仅与ED 近似,还与其他众多概率分布模型相近,例如对数正态分布(Lo g -normalDistribution ,LND )㊁指数截断的幂律分布(Truncated Power Law Distribution ,TPLD )㊁广延指数分布(Stretched Ex p onential Distribution ,SED )等等㊂在本文中,上面三种 长尾 分布的定义如表1所示㊂它们之间的拟合效果差异可以用似然比检验进行判断[22,24]㊂本文将用R 表示两种模型之间的似然比,正值(+R )表示前一个模型更契合数据,而负值(-R )则相反,且当p <0.05时表示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㊂表1㊀其他三种用于模型对比的 长尾 分布定义分布概率密度函数LND p x ()=2πσ2erfcln x min -μ2σæèçöø÷[]-1㊃1xex p -ln x -μ()22σ2[]TPLD p x ()=λ1-αΓ1-α,λx min()㊃x -αe -λxSEDp x ()=βλe λx βmin㊃x β-1e -λx β(三)语料本研究的语料为HamleDT 2.0依存树库[25],该树库是专为研制与评测依存句法分析系统而构建的大规模多语种语料库,其中每种语言树库分别用布拉格标注法(PRG )①和通用斯坦福标注法(USD )[26]进行标注㊂本文选用了布拉格标注法所标注的语料,目的是为了避免不同标注法对数据拟合产生不利影响㊂除此之外,与斯坦福标注体系相比,布拉格标注方法也更接近于传统依存语法[3,20]㊂HamleDT 2.0依存树库的相关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㊂在表2中,体裁 为依存树库中语料的语体类型, 结构 指树库在转换为依存树库(PRG 标注)之前的句法标注形式㊂在分析依存距离分布规律前,我们对依存树库进行了预处理,主要操作有:(1)将树库中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合并为一个语料集合㊂(2)标点符号的处理㊂如果标点只作为从属节点,那么删除该标点;如果标点是其他词的支配节点,那么保留该节点,并将依存距离归一化为1㊂(3)空元素(Null76第4期陆㊀前㊀刘海涛:依存距离分布有规律吗?①J.Ha j ic ,J.Panevov &E.Ha j icov et al.,ᵡPra g ue De p endenc y Treebank 2.0,ᵡCD -ROM ,Lin g uistic Data Consortium ,LDC Catalo g No.:LDC2006T01,ISBN 1-58563-370-4,Philadel p hia ,2006.86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6卷elements)的处理㊂它们主要出现在孟加拉语㊁印地语和泰卢固语等几种语言树库中,处理方式如(2)㊂(4)将树库中全部句子中词的序号进行无间隔的编排,以减少统计误差㊂表2㊀HamleDT2.0依存树库中30种语言的相关数据统计语言词次句子数平均句长体裁结构阿拉伯语(ar)277423754736.76新闻依存结构保加利亚语(b g)1961511322114.84混合短语结构孟加拉语(bn)725211296.42 依存结构加泰罗尼亚语(ca)4433171492429.70新闻短语结构捷克语(cs)15037388791317.10新闻依存结构丹麦语(da)100238551218.19会话依存结构德语(de)6807103802017.90新闻短语结构希腊语(el)70223290224.20混合依存结构英语(en)4515761879124.03新闻短语结构西班牙语(es)4778101598429.89新闻短语结构爱沙尼亚语(et)949113157.22小说短语结构巴斯克语(eu)1516041122613.50混合依存结构波斯语(fa)1895721245515.22新闻依存结构芬兰语(fi)58576430713.60混合依存结构古希腊语(g rc)3088822116014.60混合依存结构印地语(hi)2945091327422.19 依存结构匈牙利语(hu)139143642421.66混合短语结构意大利语(it)76295335922.71混合依存结构日语(j a)157172177538.85会话依存结构拉丁语(la)53143347315.30混合依存结构荷兰语(nl)2006541373514.61新闻短语结构葡萄牙语(p t)212545935922.71新闻短语结构罗马尼亚语(ro)3615040428.94新闻依存结构俄语(ru)4974653489514.26混合依存结构斯洛伐克语(sk)9012985743515.69混合依存结构斯洛文尼亚语(sl)35140193618.15小说依存结构瑞典语(sv)1971231143117.24混合短语结构泰米尔语(ta)958160015.97新闻依存结构泰卢固语(te)572214503.95 依存结构土耳其语(tr)69695593511.74混合依存结构㊀㊀注:孟加拉语㊁印地语㊁泰卢固语未注明体裁㊂三㊁结果与讨论(一)依存距离分布规律我们分别统计了30种语言中句长为20的句子的依存距离累积分布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每一条线表示一种语言,泰卢固语语料较少,只抽取了句长为11的句子)㊂图2㊀30种语言句长为20的依存距离累积分布图图2中主图是依存距离分布在双对数坐标下的情况,插入图展示的是在线性 对数坐标下的情况㊂在双对数坐标下,当依存距离的值小于10时,其分布近似直线;大于10后,则变成下弯的曲线㊂而在线性 对数坐标下,当依存距离为1至10时,其分布呈由上而下的曲线,然后逐渐近似于直线㊂图2中30种语言的依存距离分布趋势有迹可循,这说明依存距离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㊂(二)依存距离分布模型图2揭示了依存距离分布的规律性,但并不能说明其符合哪种分布模型㊂另外,理论上在双对数坐标下PLD 是一条直线,ED 是一条曲线,而在线性 对数坐标下两者图形正好相反㊂由图2来看,依存距离分布也不符合前文中提到的具有争议性的两类模型㊂我们认为,可以将极大似然估计和似然比检验引入到模型分析中来㊂Ferrer -i -Cancho 等人指出,不能用不同句长混杂的句子集来研究依存距离分布,因为拟合所得出的分布模型可能只是不同句长的分布模型的叠加[19]㊂另有研究表明,系统中个体模式(特定句长句子集)和整体模型(不同句长混合句子集)也可能存在差异[27]㊂因此,本文按句长对HamleDT 2.0依存树库中30种语言的语料进行归类,然后做升序排列,再对特定句长句子集的依存距离数据进行多模型拟合㊂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有效性,我们统计的语料范围是按句长划分的㊁数量超过30的句子集合㊂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㊂图3展示了两种拟合方案的结果:被拟合数据起始值x min 为KS 检验所得最优值;设x min 为1,考察依存距离分布整体拟合状况㊂图中主要展示了PLD 和ED ,TPLD 和SED 的对比结果㊂可以96第4期陆㊀前㊀刘海涛:依存距离分布有规律吗?看出,从某个句长开始,在进行比较的两对模型中,PLD 和TPLD 拟合数据的效果更好㊂这说明每种语言在不同句长的情况下,句集所适用的分布模型是有差别的㊂图3㊀30种语言的拟合模型与句长的关系图3对依存距离数据进行两组分布模型拟合,其结果可粗略地划分为4类,如表3所示㊂表3㊀多模型拟合依存距离分布结果分类统计表类别语料x min 为最优值PLD vs.ED 语言(x min 为最优值)PLD vs.TPLD或SED 或LND x min =1TPLD vs.SED 语言(x min =1)C1前端后端-R+R阿拉伯语,保加利亚语,加泰罗尼亚语,捷克语,丹麦语,德语,希腊语,英语,西班牙语,波斯语,印地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俄语,斯洛伐克语,瑞典语,泰米尔语,土耳其语-R ,p ʈ0-R ,p ʈ0-R+R 阿拉伯语,保加利亚语,加泰罗尼亚语,捷克语,丹麦语,德语,西班牙语,巴斯克语,波斯语,芬兰语,印地语,意大利语,荷兰语,罗马尼亚语,俄语,斯洛伐克语,瑞典语,泰米尔语,土耳其语C2前端后端-R-R 或+R 荷兰语,葡萄牙语-R ,p ʈ0-R ,p ʈ0-R-R 或+R 斯洛文尼亚语,瑞典语,拉丁语,匈牙利语,波斯语,丹麦语C3前端后端-R -R 巴斯克语,芬兰语,古希腊语,匈牙利语,日语,拉丁语,斯洛文尼亚语-R ,p ʈ0-R ,p ʈ0-R-R 希腊语,英语,古希腊语,日语C4前端后端-R -R爱沙尼亚语,孟加拉语,泰卢固语-R ,p ʈ0-R ,p ʈ0-R-R爱沙尼亚语,孟加拉语,泰卢固语图3和表3中的统计数据向我们揭示了以下几点:(1)对大多数语言而言,现有的单一模型无法很好地描述不同句长的依存距离分布,因为语料前端(较短句的句集)依存距离分布倾向于ED ,而随句长的增加,语料后端(较长句的句集)则倾向于PLD ㊂7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6卷(2)对大多数语言而言,在PLD 与其他模型的对比中,x min 为最优值和x min 为1两种情况下,似然比R 绝大多数为负值,并且p 近似为0.00㊂这说明TPLD ㊁SED 和LND 等模型都比PLD 拟合效果好㊂(3)大多数语言的拟合结果表明,TPLD 非常适合较长句的句集依存距离分布,而较短句的句集则更适合用SED 进行拟合㊂(4)当x min 为最优值时,与PLD 相比,有7种语言完全倾向于ED ,但若以TPLD 与SED 拟合数据,则仅有芬兰语㊁拉丁语近似完全倾向于SED ;而当x min 为1时,有4种语言符合SED ㊂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x min 取值不同,导致模型拟合依存距离的效果各不相同㊂(5)孟加拉语㊁爱沙尼亚语和泰卢固语这三种语言的5个相关指标几乎重叠,这表明它们适合用ED 或SED 描述㊂但由于这几种语言语料本身较少,所以当我们截取每种句长句子数量大于30的句子集时,最大句长仅约为10,因此无法判断较长句子适合哪种分布模型㊂综上可以看出,依存距离分布模型介于ED 和PLD 之间,并且与ED 和PLD 相比,SED 和TPLD 更适合拟合短句 与 长句 的依存距离分布㊂尤其是当x min 为1,大多数语言在句长约小于10时,SED 拟合较好;大于10后,TPLD 拟合较好㊂(三)不同语言依存距离分布模式异同从上文的研究中,我们知道不同语言的依存距离分布规律存在差异㊂主要表现在,大多数语言中不同句长的句子并不适用单一模型,需要用SED 和TPLD 这两种分布模型来描述,且两者描述的句长区间也往往不同㊂此外,一些语言的拟合结果完全倾向于SED ㊂表面看来,上述情况似乎说明不同语言系统可能具有不同的依存距离分布模型,但事实并非如此㊂实际上,不管是SED 还是TPLD ,都能够较好地拟合类似幂律行为的混合分布模型㊂首先,从这两个模型的数学定义来看㊂TPLD 概率密度函数是在幂律分布函数后面简单地加上指数衰减因子,因此在分布前端的有限区域内近似于幂律行为,分布的尾部呈指数下降趋势;在SED 函数公式中,参数β等于1时,函数变为ED ,而当参数β小于1时则变为指数幂律函数混合分布,尤其是参数β越小,整个分布函数就越接近于PLD ㊂由于这两种分布都具有两个参数,因此能够比PLD 更好地对一些类似幂律行为的现象进行描述㊂下面,我们以表3中当x min 为1时依存距离分布倾向于SED 的四种语言来说明SED 与ED 和PLD 的关系㊂我们统计了英语㊁日语㊁希腊语和古希腊语四种语言的依存距离分布,当以SED 拟合时,其参数β随句长变化的趋势如图4所示㊂图4说明,当英语㊁希腊语和古希腊语句长为6 20,日语为4时,参数β接近于1,即此时SED 表现了依存距离分布近似ED 的情况;随着句长的增加,参数β逐渐减小,SED 表现为指数幂律混合的分布㊂这一点充分说明,尽管表面看来,不同语言满足不同分布模型,甚至有的满足混合分布模型,但其背后隐藏的规律是相同的,即依存距离分布随句长增加由类指数分布逐渐向类幂律分布过渡㊂从图4中,我们还发现日语与另外三种语言随着句长的增大,参数β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㊂这种表现可能与语言的平均句长有关(日语平均句长约为9,英语㊁希腊语㊁古希腊语分别为24㊁24㊁15),限于篇幅,相关问题我们将另文讨论㊂其次,从语言系统的运作方式来看㊂我们的研究表明,大多数语言较短句句集的依存距离分布是一种近似ED 的模型,这一点可以用最大熵原则进行验证[7]㊂但随着句长增加,长距离依存关系出现的概率不断增大,语言系统面临句法复杂性不断增大的压力[6,1213,18]㊂这时,如果长句依然表现为ED ,那么根据ED 收敛速度快于PLD 这一函数性质,可以推断,长句中较小依存距离的占比相近,而较大依存距离的占比急剧下降㊂这可能会使语言系统依存距离趋向最小化,进而降低句法复杂性㊂但与此同时,较小依存距离的聚集规模并不明显,并且严重缺乏长依存关系㊂实际上,语17第4期陆㊀前㊀刘海涛:依存距离分布有规律吗?言使用的省力原则一方面要求依存距离为1的比例趋向于占绝对多数;另一方面,为了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必须依赖一定数量的长依存关系来增加句式的多样性㊂因此,作为一种自适应系统[4,13],语言在长句上采取的调节举措是:一方面使依存距离分布的前端表现为幂律,即不同依存距离的占比相差悬殊;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地缩小那些几乎等于句长的长依存关系的占比㊂这就导致了在长句中依存距离分布的前端呈一条逐渐下降的直线,而尾部表现为指数下降的趋势,这恰恰可以用TPLD 进行较好地描述,也充分说明了长句的依存距离最小化可能更能体现语言作为一种自适应系统的特点㊂图4㊀英语㊁日语㊁希腊语和古希腊语SED 中参数β随句长变化的趋势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30种语言的依存距离分布都可以用幂律与指数混合的分布模型来描述㊂(四)当前分布模型分歧的原因根据本文研究,我们发现造成当前依存距离分布研究分歧的主要原因有三点㊂首先,由于幂律行为可能出现在分布的局部位置,故相关拟合手段都不太精确,很难区分PLD 和其他相近分布之间的差异㊂例如,刘海涛用PLD 拟合汉语的依存距离分布[17],蒋景阳与刘海涛使用PLD 和ED 拟合英汉两种语言(10ɤSLɤ30)[18],拟合结果都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但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比PLD 和其他模型之间的差异是比较困难的[24];而Ferrer -i -Cancho 则是在线性 对数坐标下通过观察分布曲线的形状来判断模型类别的[7]㊂其次,不同语言㊁句长和文本量都对分布模型的确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㊂Ferrer -i -Cancho 使用的语料是罗马尼亚语(SL=6,9)和捷克语(SL=12,18)两种语言树库中特定句长的句子[7]㊂本研究表明,罗马尼亚语在3 11的句长区间,捷克语在3 21的句长区间内表现为类指数分布,而在其他句长上则表现为类幂律分布㊂这说明依存距离分布研究中,句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幂律分布规律的隐现㊂最后,由于依存距离分布是一种指数和幂律混合的模型,因此,ED 和PLD 在一定程度上都仅对依存距离分布的部分特点进行了描述,这就需要我们从模型拟合效果和依存距离分布生成机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种分歧㊂此外,刘海涛以5个汉语依存树库为基础探讨了相邻与非相邻依存关系分布[28],发现在汉语依存树库中依存距离为1的依存关系比例较大,约为47.9% 56.6%㊂但他在文中并没有深入考察非相邻依存关系中不同依存距离的分布情况,因此,也就无法精确地得出依存距离的概率分布模型㊂本文在此基础上,将依存距离分布研究进一步精确化,有助于更科学地揭示依存距离最小化的动因㊂还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并没有展开对PLD 拟合优度(p 值)的讨论㊂Clauset 等提出可以采用27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6卷。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研究之我见(1)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研究之我见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旅游文本英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社会符号学作为一种解释符号意义的综合学科,对旅游文本英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本文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研究其在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具体应用,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一、社会符号学概述社会符号学指在社会学、语言学、人类学等多学科交叉引用的基础上,对社会现象、社会符号的产生、传播及其不同文化的差异进行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其核心理论之一即符号学说,即人们通过符号来表达、传递思想和情感。
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图像符号、行为符号等。
而在人类活动中,符号的运用和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符号学在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应用1、理解目标文化旅游文本的英译首先需要了解目标文化的特点和符号含义。
由于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符号系统和文化价值观,所以在翻译过程中理解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找到符号的运用方式和含义至关重要。
例如,在一份关于香港旅游的介绍中,文中提到了“海港城”。
如果不了解香港地区的特点,翻译人员可能会将其误译为“port city”。
而正确的翻译应该是“Harbour City”,这是一家高档购物中心的名字,其中“Harbour”意为港口,也是香港的代表符号之一。
2、确立翻译策略在进行旅游文本英译前,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特点,以及目标受众的背景和文化水平等因素确定翻译策略。
社会符号学指出,符号具有灵活性和多义性,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准确运用符号并加以解释。
例如,在一份灵璧旅游宣传文本中,文中提到了“桃花季”,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是指春季盛开的桃花,具有浪漫之意。
而在英语中,“peach blossom season”则常常指代二月初的中国“情人节”。
因此,正确的翻译应该是“Peach Blossom Festival”,以便更好地向非专业的外国人介绍这个中国文化符号。
3、运用文化因素翻译人员需要熟悉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同点,对于文化中固有的符号和语言习惯,需要灵活使用。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研究之我见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研究之我见作者:杨露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0期摘要:目前,世界旅游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深度旅游时期,旅游资料的英译也就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对世界宣传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旅游文本中的文化信息能否巧妙而恰当地转换到译文也便成了旅游文本英译的重点。
文章将以以上海博物馆为例来讨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旅游文本;翻译;社会符号学意义理论[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2013)-10--02一、高质量旅游文本翻译的重要性目前,世界旅游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深度旅游时期。
现阶段以及未来的游客会不仅仅满足于度假观光,更期待在旅游的活动中获得精神层面的洗礼,追求一种文化旅游。
同样的,旅游资料的功能也不再局限于传达景区旅游信息,更侧重的应该是一种宣传功能,其目的就是通过向游客介绍旅游景区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人文特色以激发游客的游览兴趣和欲望,充分发挥旅游文本的信息功能、呼唤功能和美学功能等等。
旅游文本囊括的种类也很多,狭义上的旅游文本包括旅游指南,景点名称、导游词、景区标语、酒店介绍、民俗风情画册,等等。
由于旅游文本翻译是一种应用文体的翻译,其最终目的就是将一国独特的文化信息通过翻译传递给另一国的游客或者读者。
但是,如果没有将两种语言代表国的文化差异考虑进去,并在转译时准确地做好处理,译文读者将很难理解,译文也无法达到其预期的宣传效果。
如果出现严重因为措词愿意导致的误译,可能还会对景区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比如笔者在某三线城市级旅游景区的一个商店里看到一个标牌中文写的是“干货区”,但是其英文竟然是“Fuck Food District”。
这是个严重的措词错误,笔者相信哪怕是我国的中学生看到,也会知道这个翻译有很严重的问题。
原本店主标英文本就是为了给外国游客提供信息的,反而变成了笑话,而且看上去也令顾客倒胃口!单从笔者的旅游经历来看,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事实就是英译本的质量普遍都不高,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旅游景点。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探讨文学作品中词语指称意义的翻译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探讨文学作品中词语指称意义的翻译
翻译就是译者将接受语言复制出与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其风格而言。
根据社会符号学的意义观,语言符号的意义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
其中指称意义指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
原语词语指称意义在译语中的准确再现是翻译的基本要求之一。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来看,翻译在形式上是两种符号系统的转换,而本质上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涉及到具体的交际环境、上下文和诸多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符号学理论认为:所有语言符号的意义都不能孤立于其所处的交际场景,即语境。
语境包括言内语境(上下文)和言外语境(交际环境)两方面。
词语的指称意义与其字面意义部分重叠但并不完全等同,要想准确再现指称意义并非易事。
笔者从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两方面讨论了语境在帮助译者确定原语符号的准确指称意义上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翻译项目中的译例说明同一个语言符号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存在不同的指称意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也会影响译者对原语词语指称意义的理解和正确传译。
本文从社会符号学角度观察并分析了翻译项目中语境因素制约词语指称意义的译例,得出如下结论:(1)原语和译语中词语指称意义的对等是指语言符号和它在真实世界中所指的实体及对象之间的对等,而不是单纯的原语符号字面意义与其译文之间的匹配;(2)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认真解读原文,全面结合语言符号所处的上下文和社会文化背景来分析词语的指称意义,从而实现原语符号指称意义的准确传译。
社会符号学在翻译中的应用
社会符号学在翻译中的应用
吴晶
【期刊名称】《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03)004
【摘要】本文通过对符号学、社会符号学及奈达翻译理论的分析,阐述了社会符号学对翻译的影响及符号学翻译方法,用同构体的概念解释了社会语言符号,论述了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解决非语言因素所造成的翻译困难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同时也指出社会符号学翻译方法的局限性.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吴晶
【作者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59
【相关文献】
1.社会符号学视角下仿拟修辞格在语篇中的翻译——以《艾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中译本为例 [J], 刘聪聪;
2.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J], 陈彧;胡芳
3.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在《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中的应用\r——以第一卷《闺房记乐》为例 [J], 罗东莲;唐渠
4.论《阿Q正传》西班牙语译本中言内意义的再现\r——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
角度 [J], 张飘
5.社会符号学理论在外宣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J], 吴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研究之我见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研究之我见【摘要】本文通过探讨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分析了其在解决旅游文本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有效性,并对旅游文本英译提出了启示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来提高旅游文本的英译质量,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旅游文本, 英译, 指导作用, 研究, 应用, 问题, 解决, 案例分析, 有效性, 启示, 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社会符号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中符号和符号系统的学科,其理论框架可以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翻译研究。
旅游文本是一个充满符号和象征意义的载体,在跨文化翻译中有其独特性。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文本的翻译需求也日益增加,而如何准确地传达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成为翻译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之一。
传统上,旅游文本的英译多采用直译或自由译的方法,难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义。
而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引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对社会符号学理论的运用,翻译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旅游文本中隐藏的符号意义,并将其有效地转化为目标语言,从而实现更加准确和意义丰富的翻译效果。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在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实际应用,并分析其对翻译工作的指导作用,从而为提高旅游文本翻译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源语言文本中所隐含的文化符号和社会意义,进而准确地再现在目标语言中。
通过分析旅游文本中的社会符号,翻译者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使译文更具生动性和准确性。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也可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
研究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具有积极作用。
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角度淡英语借词的翻译
天府新论2007年6月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角度淡英语借词的翻译①李 瑾 谢 静[摘要]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来自英语的借词日益增多。
借词俗称外来词。
它对汉语言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好的外来词不仅可增加译文的可读性,使译文贴近原文,而且是翻译理论和词汇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作为比较科学、全面的方法应用到借词的翻译中,可以为新的外来词译名的规范化提供依据。
好的借词的译名应与源词在功能上相似,在指称,言内,语用意义上相符。
[关键词]借词;社会符号学;指称;言内;语用[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33(2007)6月-275-02 翻译中的社会符号学方法首先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翻译家Eugene Nida提出,在他的S ign.Sense&T ranstation一书中说,世界是由符号组成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去理解和解释符号的意义。
要定义符号的意义,我们必须理解他存在的体系,翻译实质上是符号之间的转化活动。
在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Language一书中,再次总结了社会符号学的优势,这种方法更加帮助理解语内和指称意义。
继Nida之后Halliday提出了语言社会符号学理论。
陈宏魏教授也提出了社会符号翻译的原则,即:“功能上相似,意义上相符”。
意义上相符是指在指称、言内、和语用上,功能有以下6个: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呼唤功能,美学功能,交际功能和元语言功能。
一、社会符号学翻译在外来词上的应用社会符号学翻译是如何指导、评估英语外来词的呢?根据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翻译是意义的翻译,实现文本与源文本在意义上相符,功能上相似。
我们应该侧重实现外来词与源词在意义上相符。
简而言之,意义相符是在指称、言内、语用上目标语言与源语言相符。
11指称意是建立在符号与其所指的关系上。
Nida 定义为:“The designative meaning of a lexeme includes the bundle of semantic feature which serves to define the range of referents which the lexeme in question can represent.In asense this is very similar to what makes a phoneme a distinc2 tive s ound,namely,the bundle of phonological feature which set it off from all other s ounds.”指称上相符指借词与源词同指一物。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观照下《说园》译本中的意义迁移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观照下《说园》译本中的意义迁移作者:古明敏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0期摘要: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将翻译视为一种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评价翻译的标准是“意义相符,功能相似”。
本文以社会符号学翻译法为理论基础,以《说园》译本为实例,讨论其在意义与功能方面的得失,从而指出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对于指导此类蕴含丰富民族文化的文学著作的翻译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说园》;意义;功能作者简介:古明敏,女,安徽铜陵人,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2一、引言:《说园》是我国古建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的代表作,是一部融合文史知识与建筑理念的园林著作。
《说园》是理解和欣赏中国园林的佳作,对于传播和弘扬中国园林文化有着无可厚非的重要意义。
陈从周教授通晓文史,兼以书画乐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在《说园》中更是可见一斑。
通览全书,先生引经据典、诗词歌赋、画理艺论可谓信手拈来。
英译这样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充满文学色彩的理论著作要求译者不仅要做到意义上的“信”还要实现遣词造句方面的“雅”。
本文以社会符号学翻译论为理论基础,评析毛心一先生的译本《说园》,分别从指称意义、言内意义、语用意义三个方面讨论其在意义与功能方面的得失,以期为此类具有文化传播意义的文学理论著作的翻译提供一些启示。
二、社会符号学与翻译美国行为语义学家莫里斯以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为基础发展了符号学理论,他提出,任何符号实体其构成包括三个部分:符号载体,符号所指和解释者。
符号实体的三个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便形成了符号学的意义观:符号与其他符号的关系即形式意义;符号与所指对象的关系即存在意义;符号与解释者的关系即实用意义。
随后莫里斯将其意义观集中运用于语言研究,他认为与三种关系对应,语言符号也包含三类意义即: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
《三国演义》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评析——以张亦文和Moss Roberts译本为例
《三国演义》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评析——以张亦文和
Moss Roberts译本为例
张焰明
【期刊名称】《池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4)005
【摘要】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涉及到与翻译紧密相关的所指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用这种翻译法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和文化传输方面对张亦文和Moss Roberts<三国演义>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就翻译文本内的研究而言,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最为全面,可作为翻译批评标准的一个视角.
【总页数】5页(P93-97)
【作者】张焰明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广东,潮州,521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
【相关文献】
1.异化策略在文化翻译中的成功应用——以《三国演义》Roberts全译本中尊谦语的翻译为例 [J], 孙静艺;王伦
2.文化翻译策略归因新解--以《三国演义》Roberts全译本为例 [J], 贺显斌
3.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在《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中的应用\r——以第一卷《闺房记乐》为例 [J], 罗东莲;唐渠
4.论《阿Q正传》西班牙语译本中言内意义的再现\r——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角度 [J], 张飘
5.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视角下《送元二使安西》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 [J], 李映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英语《圣经》的汉译——以《雅歌》的三种汉译本为例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英语《圣经》的汉译——以《雅歌》的三
种汉译本为例
彭安辉;李延林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年(卷),期】2013()7
【摘要】《圣经》既是一部基督教经典,也是一部文化宝典,堪称西方文化的摇篮,
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功能相符,意义相似",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意义与风格的对等。
本文借助社会符号学的翻译理论,以《雅歌》的三种汉译本为例,对《圣经》的三种
中文译本作一些探讨。
【总页数】3页(P138-140)
【关键词】社会符号学翻译意义;《雅歌》
【作者】彭安辉;李延林
【作者单位】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从社会符号学看英文圣经词汇的汉译——以和合本圣经译本为例 [J], 彭安辉;唐梅秀
2.语义交际翻译视角下的《圣经·雅歌》汉译本比较 [J], 马骏
3.操纵论视阈下社会和历史对《圣经》汉译的影响——以《诗篇·23篇》三个译本为例 [J], 林钦翔
4.社会符号学视角下英语《圣经》的汉译--以《雅歌》的三种汉译本为例 [J], 彭安辉;李延林
5.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英语小说汉译的"三维转换"研究
——以《肖申克的救赎》汉译本为例 [J], 李敏;邵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探讨法律文本翻译作者:方琳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5年第09期【摘要】法律文本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法律的规范性和概括性。
此前很少有人从社会符号学等语言学视角探讨法律文本翻译,本文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对法律文本翻译进行研究,分析社会符号学在法律文本翻译中的重作用【关键词】法律文本社会符号学翻译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商业、法律、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
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进行法律方面的学习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不同国家在语言使用上的巨大差异,对法律文本进行翻译就显得十分必要。
法律文本翻译实质上是对相关法律术语进行翻译。
法律术语是法律翻译的基本元素,法律术语不仅代表法律语言的文体特征,而且反映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文化。
因此法律术语翻译在法律翻译领域具有特殊意义。
法律术语的翻译是否准确直接影响法律翻译的质量,它在法律翻译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法律文本翻译是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是一种文化交流。
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法律文本时必须具备良好的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此外还必须对语言之外的因素有丰富的了解,如不同的法律文化、法律系统和社会结构等。
本文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探讨法律文本翻译,社会符号学为法律文本翻译提供了新的方法。
一、社会符号学和翻译1.社会符号学简介。
社会符号学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符号是人类社会中各种各样的迹象。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
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人不只是被动的接受和使用变化的语言符号,而且还积极参与到语言符号的变化中去。
由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可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语言使用的最大意义。
根据皮尔斯的观点,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他认为符号具有三大类,即象似、相关和象征符号。
哲学家莫里斯试图从外部对社会符号学进行实质性解释,他认为社会符号是一种关系,如果符号用来描述事物那就是语义关系,描述符号与符号的就是句法关系,描述符号和符号使用者的就是语法关系。
2.社会符号学和翻译的关系。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
还是一个跨语言和跨文化交流。
从本质上讲,翻译是将一个语言符号系统中的存储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系统的过程。
简单的说,翻译是两个不同的符号系统之间的转换,在某种程度上,运用符号学进行翻译可以更贴近文本原义。
此外,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来看,翻译可以描述为语言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它的对象是各种符号系统组成的社会和文化信息。
因此,将社会符号学用于翻译活动中可以极大地促进翻译的发展并实现翻译传播社会文化功能。
此外,还可以有效的解决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障碍。
二、社会符号学在法律文本翻译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符号学理论的不断完善,社会符号学已被广泛应用于翻译领域。
然而与社会符号学相结合的翻译方法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文学翻译方面。
很少有将社会符号学运用到法律翻译的实践。
由于法律语言的特殊性,必须寻找合适的运用方法,才能发挥社会符号学对法律翻译的促进作用。
本文就对如何在法律翻译中运用社会符号学进行探讨。
1.法律术语与社会符号学。
法律文本是法律规范的表现,法律规范的含义是法律文本存在的意义。
法律文本是法律术语的微观层面,法律规范的基本要素是法律概念,因此法律术语是就是法律概念的符号。
从社会符号学理论角度看,一个法律术语描述的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关系,这个社会关系只存在与特定的条件之下。
换句话说,法律术语只有在特点条件发生时才具有其应有的意义。
此外法律术语必须和法律概念紧密联系,不能单独存在,任何法律词语或句子脱离上下文时是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法律术语的含义只存在于特定的上下文中。
2.指称意义。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实体和事件通过语言符号进行联系就是语言符号的指称意义,它的主要作用是如何用语言描绘客观世界。
在大多数情况下指称意义和语言符号是同一个意思表示。
例如,我国刑法法律术语正当防卫—Just Cause,为什么不翻译成Zheng Dang Fang Wei呢?这是有深层原因的,在我们读外国小说时,我们很难记住小说中角色的名字,这是因为名字大多是音译的,读过之后就会忘记,印象不深。
因此在进行法律文本翻译时必须将法律术语的深层内涵翻译出来,这样读者就可以轻松的理解词语意思,然后再对法律术语进行解释,Just Cause是指行为具有正当性。
正当防卫应翻译为:In order to make the country,the public interest,I or other people's person,property and other rights against the violation is into the bank of China,to stop the illegal violation behavior,damage to the unlawful infringer,belong to the justifiable defense,criminal responsibility shall not be held.人类的社会生活具有相似性,一些法律术语在进行翻译时可以在外国文化找到表达意思等效的法律词语,例如汉语中“权利和义务”在翻译时就可以翻译为英语中的“人权”。
中国法律中的关税和海损等特定法律术语都可以在英语中找到相对应的词。
虽然使用语言不同,但是表达意思却一样,因此就可以用在翻译时用特定的词进行互译,可以直接将指定的源语言中的法律术语含义翻译为等价目标语言的单词,在法律翻译中要正确运用语言符合的指称意义。
3.言内意义。
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称作言内意义。
由于不同语言的语系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言内意义上也存在很大不同,拿英语和汉语做比较。
对于一个英文单词,两元音字母之间有一个辅音字母时,辅音字母归后一音节,英语中很多句子都是至少有两个单词以同样的字母开头,而汉语完全没有这种形式。
相对于汉语,英语则缺乏四声表达。
汉语和英语在句法语序上也存在很大不同。
有的时候进行法律文本翻译需要采用音译和解释一起的方法。
例如法律中侵权一词,法律术语“侵权”在用于法律法规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时内涵丰富。
根据布莱克的解释,侵权行为是一种行为,侵犯的是权利人的专有权、版权或商标利益。
因此最好是翻译为“知识产权侵权”而不是直接翻译为“侵权”。
然而从传统的民事法律看“侵权”应当翻译成“侵权”,因为“侵权”的内涵就是侵犯了公民合法的权利,被侵权人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因此在进行法律翻译时就要注意应用音译加解释方法对不同法律名词进行适当转换。
在进行法律文本翻译时还需要注意法律规范中可能会出现的汉语四字词,比如依法治国这一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翻译英语为:Implement the rule of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construction socialism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依法治国在上述翻译中翻译为在法律下治理国家,词语的本意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这就容易造成误解,因此对法律文本中四字词进行翻译应当注重整体性。
4.语用意义。
语用意义主要是指发出语言符号的人如何使用语言符号。
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语用意义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法律文本翻译时应注意进行翻译的本土化。
例如法律行为主体中的限制行为能力人,如果直接翻译,会给外国读者的阅读带来困难,但是如果站在英国人的角度进行翻译则限制行为能力人—Limited capacity,这样就能使翻译更容易理解。
另一方面应当根据实际翻译情况将语言符号的三种关系进行有效结合。
例如对合伙企业进行英文翻译:Partnership is refers to the established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China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law by each partner to enter into a partnership agreement,joint Investment,partnerships,share benefits and risks,and the bearing are unlimited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 for the debts of the partnership is a industry compan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这里翻译出了“合伙企业”但外国人并不知道合伙企业的内涵是什么,因此应当进行解释,合伙企业不是法人,但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通过将语言符号三种关系进行有效结合,就可以将法律概念的内涵清晰表达出来。
三、法律文本的翻译技巧1.注意特定的社会背景。
法律是特定的社会文化产物。
它调整的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关系。
社会条件不同。
法律术语的效力也会随之改变。
一些法律术语形成于特定的社会条件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可能会归于无效。
此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可能具有不同涵义。
例如,法律概念中的“事实婚姻”。
一九三四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凡男女实行同居者,不论登记与否,均以结婚论”。
然而,时间到了一九九四年,《新婚姻法》规定:“未到结婚年龄的公民以夫妻名义同居的,或符合结婚条件的当事人未经登记以夫妻名义同居的,其婚姻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护”。
由此可以看出,法律翻译必须注意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2.注意具有特定内涵的法律词语。
法律是特定的文化的产物,语言表述方式必然会出现差异性,虽然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但是可能对于特定的法律词语有相同的意思表示。
例如,属于同一法律体系并使用相同的语言的美国和英国,可能赋予相同的法律词语完全不同的定义,这是不可避免的。
这也可能是因为立法机构给法律词语下的定义不同。
例如,法律基本概念“不动产”,安全法第92条的规定本法所称不动产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着物。
然而在中国香港由于属于英美法系,在地方法律中则把不动产解释为不动产是指“土地,不论是否有水淹盖;土地上的任何产业,权利,权益或地役权;及附连在土地的物件或牢固于任何这类物件上的东西。
由此可见法律词语在不同文化之间代表的含义不同,在进行翻译时应当尤为注意。
3.注意语言意义的互换。
社会符号学认为世界上所有的语言符号都是相互关联的完整系统。
正如上文所述,语言符号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或语用意义在进行翻译时可以互相结合。
这样能够将某些生涩的法律条文翻译的更为简单易懂。
如翻译汉语四字词语等。
一个法律词语可能是多种语言符号共同表示的,因此在翻译法律条文时应当注意语言语义的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