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件(第二版)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1d90d01711cc7931b716b1.png)
第三节 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
▪ 电视画面的物理特性 ▪ 电视的理论基础与阶段性成果 ▪ 电视广播的早期发展
➢ 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 山大宫建成英国第一座正式的电视台,也是世 界第一座正式电视台
第四节 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
▪ 无线电频率的指配与使用 ▪ 彩色电视的制式标准
▪ 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 台在窑洞里的“播音室”开始试验播出 -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广播的创建纪 念日
▪ 建国初期的我国广播事业
▪ 改革开放之前的广播事业
▪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的发展 -广播事业基础建设高速发展 -广播电台从一家综合台到多个频率,广播 频率专业化改革与国际接轨
▪ 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 语言的形成与使用 ➢ 文字的创制与运用 ➢ 印刷术的发明 ➢ 无线电传播的发明与应用 ➢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 广播电视:当代重要的大众传媒
➢ 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开办了广播电视机构 ➢ 电视机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 ➢ 广播电视已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信息工具之一
▪ 广播电视改变信息接收方式及结果
▪ 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 -1928年8月1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开播 -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 线电台”
▪ 国民党统治下的民营广播电台 -1929年8月,国民政府公布了《电信条 例》,原则上允许民间经营无线电广播, 但由于国民党当局于此同时采取了较为严 厉的新闻管制政策。 -民营广播电台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 商业性广播电台;第二类:教育性电台; 第三类:宗教性电台。
▪ 香港地区的其他广播服务
第二节 香港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广播电视概论课件
![广播电视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039bb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3.png)
拍摄与录制
根据节目方案,进行现场拍摄 或录制,确保画面、声音等质 量。
审核与发布
对完成的节目进行审核、修改 和完善,最终发布或播出。
广播电视节目类型与特点
新闻类节目
以报道、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目的,具有 时效性、真实性和权威性等特点。
娱乐类节目
以娱乐、休闲、放松为目的,具有娱乐性 、互动性和参与性等特点。
个性化服务
国际化发展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未来的广播电 视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 需求。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广播电视也将走向 国际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传 播能力。
02
广播电视技术
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原理
01
信号传输原理
02
信号发射与接收
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是基于电磁波的 传输原理,通过将音频和视频信号调 制到电磁波上进行传输。
组成
发射系统、传输系统、接 收系统。
广播电视的历史与发展
诞生背景
20世纪初,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 展,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传播工 具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诞生
1920年,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正 式播音,标志着广播电视的诞生。
发展历程
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模拟信 号到数字信号,从传统媒体到新媒 体融合发展。
广播电视信号的发射是将音频和视频 信号转换成电磁波并通过天线发送出 去,而接收则是通过天线接收到电磁 波并将其还原成音频和视频信号。
03
信号覆盖范围
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范围取决于发射 天线的功率和高度,以及电磁波在传 播过程中的衰减和干扰情况。
广播电视的发射与接收技术
发射技术
广播电视的发射技术包括将音频和视频信号转换成电磁 波的调制技术,以及通过天线将电磁波发送出去的发射 机技术。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1ea3e3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5.png)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第一章广播电视概述第一节广播电视的定义一、广播电视的定义(什么是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作为一种电子传播媒介,是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只传送声音的,叫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
既传送声音,又传送图像的,叫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广播按照覆盖范围可以划分为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
广播新闻的定义广播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电视新闻的定义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第二节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规律一、基本规律:二、特殊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1、直线律(线性传播规律)报纸新闻是平面展开在报纸上,按空间顺序编排文字信息,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爱好有选择地阅读。
广电新闻是按时间顺序直线传播的,受众只能顺着时间观看或收听,不可逆转。
2、顺序律报纸新闻为了突出重大的信息,让人先睹为快往往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按新闻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编排整条新闻的段落;广播电视新闻在表述事物发展过程时,一般顺着时间顺序,不打乱顺序段落结构。
3、完整律人的听觉对于声音语言有一种完整性的要求,这种要求称为完整律。
广播电视新闻在运用人物现场讲话声或记者现场采访的对话声时,必须运用完整的意思,不可断章取义。
第三节、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一、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一)广播新闻的传播优势1.快捷及时,先声夺人广播新闻制作过程比印刷媒介比如报纸要简略,传输,接收环节少,免去排版,印刷,装订,运输,发行等工序。
与电视比,广播新闻的制作和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庞大的直播设置装备,只需具备现场的音响发射装置。
广播新闻中的现场报道、现场实况传播等,可以使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几乎同步进行。
在突发大事件的新闻传播中,广播在时效性上更是屡屡扮演了先声夺人角色。
如美国总统里根遇刺的报道等。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e26233c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5.png)
综艺类节目形式也非常多样,包括音乐节目、晚会、真人秀、脱口秀等。 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受众群体进行定制和编排,以满足不同观众 的口味和喜好。
媒体竞争加剧
新媒体的崛起给传统广播电视 带来了竞争压力。
内容创新需求
观众对内容的需求更加多元化 和个性化,要求广播电视不断 创新。
技术发展机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广播电 视将有更多机会拓展业务领域 和商业模式。
03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与特点
新闻类节目
新闻类节目是广播电视中最为重要的节目类型之一,主要 负责传递国内外时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闻信 息。
广告经营与收入
广告经营
广播电视机构通过销售广告时段和空间来获 取收入的一种经营方式。
广告收入
广播电视机构通过广告经营获得的收入,是 其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广告时段
广播电视机构将节目播放时间划分为不同的 时段,用于播放广告。
广告类型
包括品牌广告、产品广告、宣传广告等不同 类型的广告,针对不同的受众和市场。
THANKS
公共事业模式
以公共服务为目的,由独立的公共机构或非营利组织经营 的广播电视机构。其特点是独立于政府,以公众利益为首 要目标,提供多元化的内容和服务。
商业经营模式
以市场为导向,由私营企业或商业机构经营的广播电视机 构。其特点是追求盈利最大化,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内容 和服务。
管理体制与法规
管理体制
指广播电视行业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机 制,包括政府管理、行业自律和社会 监督等方面。
《广播电视学概论》课件
![《广播电视学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d1282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65.png)
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将带领您探索广播电视的世界。通过深入研究广播电视 的发展历程、分类和特点,以及媒体节目制作和传播效果评估,您将对广播 电视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课程概述
通过《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您将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 运作机制。您将探索广播电视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了解广播 电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特点
了解广播电视的特点,包括广泛传播、视听结合和互动性。
广播电视理论体系
• 媒介效果理论 • 传媒覆盖理论 • 社会认知理论 • 媒介批判理论 详细研究广播电视理论体系,深化您对媒体与观众、传播与影响之间关系的理解。
电视媒体的节目制作
1 构思与策划
探索电视节目的构思与策 划过程,包括内容开发和 节目形式设计。
课程总结
通过参与《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您将成为广播电视领域的专家,掌握广 播电视的核心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无论您是学生、从业者还是广播电视 爱好者,这门课程都将帮助您深入了解和欣赏广播电视的魅力。Βιβλιοθήκη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1
电报和无线电
从电报的发明到无线电的发展,探索广播电视的起源。
2
广播和电视
了解广播和电视技术的演进,从无声电影到高清电视。
3
卫星和网络
探索卫星和互联网对广播电视的革命性影响。
广播电视的分类和特点
广播
了解广播的分类,包括AM、FM、卫星广播和网络流媒体。
电视
探索电视的种类,包括模拟、数字、卫星和网络电视。
2 制作与制作团队
3 后期制作与推广
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 角色和制作团队的职责。
研究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 过程,以及节目的推广和 宣传。
《广播电视概论》课件
![《广播电视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6b869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2.png)
1925年,英国工程师约翰·洛吉·贝尔德发明了电 视机,1920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个商业广播电台 。
技术进步与变革
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技术也不断进步,从黑 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再到数字电视和高清电视,画面质 量越来越清晰。
变革
广播电视不仅在技术上发生了巨大变革,在内容上也发 生了很大变化,从单纯的新闻和娱乐节目到各类专业频 道和互动性节目的出现,满足了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未来趋势与展望
趋势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广播电视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未来将朝着更加多元 化、互动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展望
未来广播电视将更加注重与新媒体的融合,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内容质量和用户 体验,同时还将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形态。
02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传播方式与特点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与管理
产业现状与格局
01 产业规模
全球广播电视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市场规模庞大 。
02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日趋多元化,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 合发展。
03 竞争格局
市场竞争激烈,大型媒体集团占据主导地位。
广告经营与盈利模式
广告收入
广告收入是广播电视产业 的主要盈利来源。
盈利模式创新
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如付 费内容、品牌合作等。
《广播电视概论》 PPT课件
目录
•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 广播电视的类型与节目形态 •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与管理 • 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与责任
01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发展
01 起源
19世纪末,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探索 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声音和图像。
广播电视概论_课件
![广播电视概论_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9721bb71fe910ef02df83c.png)
广播电视体制的起源:
电视制度是在广播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 展起来的。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电视广播与 声音广播同属广播事业,电视制度与广播制度 通常是合二为一的。
广播电视体制是在广播时代逐渐形成的, 到了电视时代,它逐步完善。广播电视媒介既 可作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又可作为大众娱乐的 方法,它综合性的复杂特征,使得对它的管理 非常困难。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概况:
(1)问世: 20世纪30年代 (2)概况:
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 事业的诞生
(3)现状(特点):
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 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 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 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节、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况
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 一定的区域传送声像节目,通称为广播。
广播声音广播(radio) (broadcast)
电视广播(television)
狭义的广播专指声音广播,电视广播则指电视。
与其它大众传播媒介相比,广播电视的物质 技术基础和信息载体是有所不同的:
一方面,有线电视和通讯卫星的发展,不仅打破了公共广 播电视赖以存在的基于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公共性”和 “稀有性”的传统信条,而且还极大地拓展了广播电视的 服务范围,为受众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机会;
另一方面,广播电视是高投入、高成本的行业,随市 场竞争日益激烈,公共广播电视所依赖的视听执照费在市 场日益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很难再有大幅度提升,而节目成 本却一再增加,许多公共广播电视机构面对强大的市场压 力。
广播电视的弱点
1、传播手段的易逝性; 2、接受方式的被动性; 3、传播内容的表面性;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PPT演示文稿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PPT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d14d97ce27284b73f342501d.png)
激烈对抗的结果。而这种技术上的竞争,其本质其
实是世界传播文化的竞争,也是世界霸权的真正体
现
40
1.NTSC制
❖ 1953年起用于美国,采用美国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 (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的 英文缩写命名. 特点是:电视机成本较低,兼容性能较好,但彩色不 稳定
24
❖ 1954年,美国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 1956年, 磁带录像机问世,节目制作方式发生根本变 化 1962年7月10日,美国太空总署发射卫星“电 星一号”首开人类利用卫星传播电视节目的 先河,“地球村”真正实现了!
25
❖ 1981年,日本广播公司首次推出1125行扫描线的高 清晰度(模拟)电视。 1998年,美国率先开播数字电视,并准备在2015年 完成全美数字电视的推广
7
❖ 1888年,赫兹(德国)发表《电磁波及其反映》, 是有关电磁破特性分析的最早论著。赫兹发现了 产生、发射与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发明了测量 光波及电磁波波长的方法。无线电波一度称为赫 兹波,1965年,国际无线电协会通过以“赫兹” 为无线电电波频率的计算单位名称。
8
❖ 1896年,马可尼(意大利)取得无线电报专利 权,1899年3月28日,成功将电报自英国跨越 英吉利海峡拍发至法国。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1
绪论
❖ 当之无愧的“第一媒体” ❖ “地球村”的起点 ❖ 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 ❖ 影响人们的知识、道德、情趣乃至社会价值
观
2
一、 媒介的发展脉络
在人类传播史上,人们经历了口语、书 写、印刷、电子传播等传播方式。
3
二、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 广播电视学是研究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及其 规律的科学。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1334d6db307e87101f6963e.png)
1、按照传播信号来分:广播Broadcast{声音广播Radio,电视广播Television}2、按照传输方式来分:(1)无线广播/开路广播(2)有线广播/闭路广播广播的发展●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茨堡威斯汀豪斯公司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这是美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广播电台。
一般认为,这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广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广播发展电视的发展●1、电视的诞生。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1月2日起定时向公众播出黑白电视节目,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
●2、彩色电视。
1954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国家。
● 3、卫星电视。
1962年7月美国发射了“电星一号”通信卫星,进行了同西欧的越洋电视传播。
●4、有线电视●5、数字电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1940年12月30日开播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电视节目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和管理体制一、彩色电视的制式1、NTSC制1953年起用于美国,采用美国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的英文缩写命名。
这种制式电视机成本较低,兼容性比较好,缺点是色彩不稳定。
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采用。
2、帕尔( PAL )制这种制式的电视机性能最好,收看效果好,但是成本比较高。
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中国等国采用。
3、塞康(SECAM)制这种制式较NTSC制效果好,但不及PAL制,缺点是成本比较高,而且兼容性不好。
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采用。
第二节广播电视的特征●时效性强●受众广泛●内容、表现手段丰富●接受的随意性●接受的顺序性●转瞬即逝第一节广播电视的板块式节目●板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指具有基本固定的播出时段和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也称做“杂志型节目”。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第05章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第05章](https://img.taocdn.com/s3/m/1718b61a6edb6f1aff001f37.png)
陆晔、赵民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年版
第五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
• 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力 • 广播电视的特点
-传播对象的广泛性 -传播速度迅速及时 -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具有强烈的直观 性和感染力 -接受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 -线性传播,顺序接收,具有强烈的“现在进行时” 的视听感受 -转瞬即逝,难以保留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具有传递信息、检测环境的功能 -广播电视具有连接、协调、整合社会的功能 -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过程的重要基本元 素 -广播电视具有重要的娱乐功能 -广播电视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功 能 -广播电视的服务功能
• 广播电视社会功能的研究
• 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
-传播突破时空限制:这是广播电视区别于 印刷媒介的共同优势所在 -抗灾害能力强 -普及率高,群众性强 -广播新闻传播除了上述优势之外,也存在 着一些的弱点
• 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 -受众参与性强,形象生动:电视新闻受众 的参与主要指的是一种心理参与
-电视在传播上同样有着广播所具备的弱点, 如选择性差,稍纵即逝等 -电视图像的多义性也会对产生信息模糊
第三节 电视的负功能: 真相还是“偏见”
• 古德温、惠内尔编著: 《电视的真相:电视文化批评入门》 • • • • 公共电视广播的政策初衷 充满“偏见”的电视报道 电视对受众认知的“构建” “偏见”的源头:阴谋还是不自觉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件(第二版)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件(第二版)](https://img.taocdn.com/s3/m/82d15900964bcf84b9d57bb0.png)
第三节 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
• 电视画面的物理特性 • 电视的理论基础与阶段性成果 • 电视广播的早期发展
– 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 山大宫建成英国第一座正式的电视台,也是世 界第一座正式电视台
第四节 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
• 无线电频率的指配与使用 • 彩色电视的制式标准
• 我国广播电视“三位一体”的管理职能 • 对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管理的认识 • 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的现状
• 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加强新闻节目,强化“喉舌”功在市场竞争中求 发展 四、遵循广播电视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管 理模式
• 广播电视取决于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
• 广播电视组织结构与体制
- 国有/国营型广播电视机构 -公共机构经营型广播电视机构 -商业型广播电视机构
• 广播电视机构理论类型的比较
第二节 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 美国模式
• 美国模式是典型的以商业型广播电视机构 为绝对主体的商业化运作体制,广播电视 媒体由财团或个人所有和经营;政府对商 业广播电视机构的管理主要通过法律实现, 媒介对于政府具有比较完整的独立性;另 外,国家根据对外传播及公共事务的需要, 还设立少数的国有型、公有型广播电视机 构作为整个广播电视体制的补充与平衡。
• 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
-传播突破时空限制:这是广播电视区别于 印刷媒介的共同优势所在 -抗灾害能力强 -普及率高,群众性强 -广播新闻传播除了上述优势之外,也存在 着一些的弱点
• 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 -受众参与性强,形象生动:电视新闻受众 的参与主要指的是一种心理参与
– NTSC制(也简称为N制) – PAL制(Phase Alteration Line,也称帕尔制) – SECAM制(Sequential Color with Memory, 也称色康制)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件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930dc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0.png)
3
实时直播
掌握直播技巧和实时报道的要点,了解如何在紧张的场景中保持专业性。
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趋势
高清化
广播电视将会越来越清晰,高清画质成为主流。
互动化
观众将能够更加参与节目,互动性将大大增强。
多媒体融合
广播电视将与互联网、移动技术等多媒体平台融合,提供更丰富的观看体验。
广播电视技术和制作
从摄制到后期制作,我们将深入研究广播电视的技术和制作过程。了解摄像机、音频设备和播出技术等方面的 知识。
广播电视的传媒特点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形式,具有其独特的特点。我们将详细讨论它们在信息传递、娱乐和社会影响方 面的特点。
广播电视的编排与播出
1
节目编排
学习如何组织节目内容和节目顺序,以及如何制作吸引观众的开场和结尾。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PPT课件
在这个《当代广播电视概论》PPT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广播电视的定义和 起源,学习广播电视技术和制作,了解广播电视的传媒特点,探讨广播电视 的编排与播出,以及展望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的定义和起源
通过这一部分,我们将了解广播电视的概念和它们是如何诞生的。探索广播 电视的重要性和变革。
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媒体,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 将研究这些影响并探讨其重要性。
总结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们将深入了解广播电视的各个方面,理解其在媒体领域 中的重要性,并展望广播电视的未来。
《广播电视学概论》课件
![《广播电视学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36910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7.png)
伦理规范
从业人员应遵循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规范, 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坚决杜绝有 偿新闻和虚假报道等不良行为。
广播电视行业的自律与他律机制
自律机制
行业内部应建立自律机制,通过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等组织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推 动行业健康发展。
他律机制
除了自律外,还需要建立有效的他律机制, 包括公众监督、媒体曝光和法律制裁等手段 ,对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惩罚,维护行
营销策略
通过合作、赞助、广告等方式,提高节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受众。
推广策略
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扩大节目传播范围,提高节目覆盖率。
06
广播电视行业的法规与伦理问题
广播电视行业的法规体系与监管机制
法规体系
广播电视行业的法规体系由国家法律、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等多个 层级构成,确保行业有序、规范发展。
《广播电视学概论》ppt课件
目录
• 广播电视学概述 •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与特点 •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与编排 • 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与市场分析 • 广播电视行业的法规与伦理问题
01
广播电视学概述
广播电视学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广播电视学是一门研究广播电视传播活动的学科,其特点包括跨学科性、实践性和应用 性。
宣传语和海报设计
创作吸引人的宣传语和海报,提高节目知名 度。
活动推广
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如观众见面会、话题讨 论会等,吸引关注度。
05
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与市场分析
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特点与需求分析
受众特点
受众群体广泛,年龄、性别、职业、 地域分布多样;受众需求多样化,包 括娱乐、信息、教育等方面。
《广播电视概论》课件2
![《广播电视概论》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e3f9da8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1.png)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视听结合
广播电视通过声音和图像 的结合,提供直观、生动 的信息传播方式。
实时传播
广播电视信号的传播是实 时的,观众可以第一时间 获取新闻和其他重要信息 。
大众化
广播电视覆盖广泛,不受 文化水平和地域限制,是 一种大众化的传播媒介。
广播电视的传播效果
信息传递
文化传承
广播电视能够快速传递新闻、信息和 娱乐内容,影响社会舆论和公众意识 。
电视技术诞生,电视节目开始 在部分地区播放。
20世纪50年代
电视逐渐普及,成为家庭娱乐 的重要设备。
20世纪末至今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推动了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
革新。
广播电视的现状与未来
现状
广播电视仍是重要的媒体形式, 但面临着互联网媒体的竞争和挑 战。
未来
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 断发展,广播电视将逐渐实现数 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与其 他媒体形式进行融合发展。
息服务。
广播电视的道德规范与自律机制
道德规范
广播电视从业者应遵循职业道德规范 ,保持中立客观的立场,不传播虚假 信息、不恶意炒作。
自律机制
广播电视行业应建立自律机,确保其符合道德 规范和法律法规。
06 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引导舆论
广播电视具有舆论引导功能,通过 报道和评论,影响公众对各种社会 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广播电视的社会责任
传播正能量
广播电视应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引导
社会良好风尚。
保障信息安全
广播电视应遵守法律法规,维护 国家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
服务社会
广播电视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反映民意,为公众提供优质的信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第03章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第03章](https://img.taocdn.com/s3/m/ea4eff360912a21614792937.png)
• 戒严时期台湾广播的特点 -对广播宣传严密管理与审查 -国民党实际控制下的“中广”与军政广播, 主控台湾广播业及宣传导向 -对大陆的“宣传”与“对外”广播 -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民营电台
• “解严”后广播频率的开放 - 1993年1月30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调频 广播频道,台湾广播进入了多元化并存的 新阶段 -初步形成了三个层次的调频广播网:覆盖 全岛的电台、地区级电台以及社区级电台。
• 香港地区的主要电视机构 -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 -亚洲电视(香港)有限公司(ATV或aTV) -香港有线电视有限公司 -香港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凤凰卫视) (非本地服务)
第三节 澳门地区广播电视的 发展与现状
• 澳门地区的声音广播 • 澳门地区的电视广播 • 由于澳门当局不干预香港广播电视机构对 澳门的信号覆盖,澳门居民可以收到香港 地区的广播电视信号;尤其是在电视方面, 澳门本土的竞争力并不强。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2版)
陆晔、赵民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第三章
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一节 香港地区声音广播的 发展与现状
• 早期的香港无线电广播 -香港最早的实验性广播出现在1923年至 1926年间,由一群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组成 “香港无线电广播社” 广播电视机构理论 类型的比较
第四节 台湾地区声音广播的 发展与现状
• 台湾广播的重建与发展 - 1945年日本投降,此前日本殖民当局所开 设的广播电台及其分支机构,由国民党当 局接收,对旧有广播设备进行改装、修复 与增补 - 1949年前,国民党有计划地从大陆撤迁到 台的公、民营广播电台,其设备、技术、 人才、资金等为当地广播事业的起步提供 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 三台鼎立:香港电视的短暂插曲 -1975年9月,香港佳艺电视有限公司启播, 成为香港第三家免费电视台;香港电视的 “三台鼎立”的竞争格局就此形成。 -佳艺电视于1978年8月宣布停业,成为香 港第一家倒闭的商营电视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晔、赵民著 2010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来自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 革命
• 广播的定义
– 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 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 一定区域有规律的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 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 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broadcast)。
• 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 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在窑洞里的“播音室”开始试验播出 -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广播的创建纪 念日
• 建国初期的我国广播事业
• 改革开放之前的广播事业
•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的发展 -广播事业基础建设高速发展 -广播电台从一家综合台到多个频率,广播 频率专业化改革与国际接轨
– NTSC制(也简称为N制) – PAL制(Phase Alteration Line,也称帕尔制) – SECAM制(Sequential Color with Memory,
也称色康制)
• 电视的其他技术制式
第二章
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一节 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
• 民国时期广播电台的发轫 -1923年1月23日,“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 司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
• 国民党广播事业的没落与崩溃 -抗战胜利,全国的广播事业格局发生了重 大变化。
-国民党统治区内广播事业迅速恢复 -随着国统区经济濒临崩盘、内战节节败退, 国民党电台逐渐失去听众的支持
-1949年,大部分国民党党营电台的设备、 资料随政府迁往台湾
第二节 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 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阶段 (一)起步时期(1949年之前) (二)初步发展时期(1949年至1965年) (三)挫折、停滞时期(1966年至1976年) (四)复苏、振兴时期(1977年至1980年 代中期) (五)发展、繁荣时期(1980年代中后期 至今)
• 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 语言的形成与使用 – 文字的创制与运用 – 印刷术的发明 – 无线电传播的发明与应用 –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 广播电视:当代重要的大众传媒
– 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开办了广播电视机构 – 电视机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 – 广播电视已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信息工具之一
• 广播电视改变信息接收方式及结果
-广播的传播手段从单一到多元,广播节目 形态愈加丰富且趋向类型化、专业化
-广播“受众本位”理念逐渐明晰,服务意 识提高
第三节 新中国电视事业的 诞生与发展
• 中国电视的初创期(1958-1965年) -1958年,北京、上海电视台先后开播
• 中国电视的停滞期(1966-1976年) • 中国电视的恢复期(1977-1978年)
• 香港地区的其他广播服务
第二节 香港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 启播时代:香港电视的早期发展
-1957年5月29日,香港“丽的映声”电视 正式开播,这是全球华人地区第一个电视 台;采有线方式播出。 -1967年11月19日,香港地区的第二家商营 电视台——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成立, 采用无线播出方式。
-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名为 “中国中央电视台”
• 中国电视的发展期(1979年至今)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视事业取得了前 所未有的进步:
-电视广播的传播规模迅速扩大 -电视制作条件与传播手段的进步 -播出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 -广播电视机构数量也不断增加
第三章
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 广播电视则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边界,提供了 点对面的传者和受众之间传播可能性
– 广播电视还能给人更为身临其境的体验与感受
– 广播电视已成为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的生活情 状、思维框架和文化景观
第二节 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
• 声音的特性
– 声音的物理性 – 声音的立体感与空间信息 – 声音的心理性
第一节 香港地区声音广播的 发展与现状
• 早期的香港无线电广播
-香港最早的实验性广播出现在1923年至 1926年间,由一群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组成 “香港无线电广播社” 广播电视机构理论 类型的比较
• 香港电台:RHK到RTHK
-1928年6月30日,香港GOW电台开播(即后来 香港电台的前身) -1948年8月,正式命名为“香港电台”(Radio Hong Kong,简称RHK) -1970年,RHK成立公共事务电视部 -1976年4月香港电台英文名改为“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RTHK)
• 无线电理论及初期应用
– 无线电波的传输与接受真正从科学原理到应用 于人类的传播领域——最初的发明是无线电报
• 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
–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 兹堡大学教授费森登与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的美国杰出发明家李·德福雷斯特。
– 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是美国第一个正式申请 商业执照的电台,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 成立的广播电台
• 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 -1928年8月1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开播 -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 线电台”
• 国民党统治下的民营广播电台 -1929年8月,国民政府公布了《电信条 例》,原则上允许民间经营无线电广播, 但由于国民党当局于此同时采取了较为严 厉的新闻管制政策。 -民营广播电台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 商业性广播电台;第二类:教育性电台; 第三类:宗教性电台。
• 抗日战争时期的无线广播电台 -抗战全面爆发之后,中央广播电台随国民 党政府不断内迁,于1938年3月10日在重庆 全面复播。
-抗战期间,国内播音的广播电台主要有: 1)国统区内由国民党或国民政府主办的广 播电台;2)国统区内民营广播电台;3) 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广播事业;4)沦陷区内 的民营广播电台;5)沦陷区内的日伪广播 电台;6)其他性质的广播电台。
第三节 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
• 电视画面的物理特性 • 电视的理论基础与阶段性成果 • 电视广播的早期发展
– 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 山大宫建成英国第一座正式的电视台,也是世 界第一座正式电视台
第四节 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
• 无线电频率的指配与使用 • 彩色电视的制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