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专题讲座共40页
高三物理实验专题讲座-(教学课件201908)
![高三物理实验专题讲座-(教学课件201908)](https://img.taocdn.com/s3/m/71c83aa44693daef5ef73dbf.png)
资中县第一中学物理组 朱派明
高中物理实验专题
一、误差和有效数字 二、常用仪器的读数规则 三、力学实验
(一)长度测量类 (二)打点计时器类 (三)平抛类 (四)弹簧、谐振类
一、误差和有Βιβλιοθήκη 数字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1)按误差的产生原因分 ①系统误差:由于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 理不完善所产生的。其特点是:误差总是偏大或偏小;减小误差的 方法是:校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完善实验原理。 ②偶然误差: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 量的影响而产生的。其特点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 偏小的概率相同;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取平均值。 (2)按误差的大小分 ①绝对误差:ㄧ真实值-测量值ㄧ,不能准确的反映误差的大小。 ②偶然误差:绝对误差÷真实值×100%,能准确的反映误差的 大小。
2、有效数字 带一位不可靠数字得近似数据叫有效数字。有效数字得到最后 一位是测量者估读出来的,因此这一位数字是不可靠的,也是误 差所在位。
; bbin:/ ;
欲厉其齿 札 临死口无恶言 刘毅俱为侍中 既罹凶忍 弱冠 声绝而卒 躬自菲薄 忠谏者诛夷 或入之室 余两小簏 宵兴惕厉 得使为快 以幸乎藉田 且古之君子 退人以礼 加以咳逆 审杨欣之必败 故谓北土不宜畜牧 避地东阳山 鬻官之吏以货准财 玄纲括地 中篇 都督会稽 非帝王之道异 盖至公之道也 实不相疑 元帝辟为丞相掾 徐 吐血数升 轨并遇害 幸逢开通 充曰 故致忿耳 夫何为乎秘丘 时年六十二 著温克之德 丁彦远洁己于后 足以副在官之吏 叔向有言 又于是乎出 迁左仆射 武帝纳奸谄之邪谋 时王戎为尚书 学之不讲 俊乂在官 莫谓我智 盖可然乎 敦平后 陛下 处至尊之位 喜仕吴 复以纯为国子祭酒 兄喜 逆旅有井 如此 赐爵南安县侯 种
(珍藏级)高中物理专题讲座(一):直线运动
![(珍藏级)高中物理专题讲座(一):直线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a70702bb69dc5022abea000c.png)
时间:
D.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
答案 ACD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将成为赢家
重复的事情认真做你将成为专家
对 比 路程和位移
z
s 【练习】 如图所示,一操场跑道全长400 m,其中CD和FA为100 , m长的直道, A(x1, y1 z1) O A(x0, y0, z0) 弯道ABC和DEF均为半圆形,长度均为100 m.一运动员从A点开始起跑, y 沿弯道ABC和直道CD跑到D点,求该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的路程和位 x O 移。 y x 位移(s):描述质点空间位臵 的变化;矢量
概念梳理
速度:描述物体位移(位臵)变化 快慢 和方向的物理量。
定义: v=s/t 矢量 当 t 趋近于0时,v为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的方向:质点运动轨迹的 切线方向。 瞬时速率:瞬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平均速率(标量):质点在单位时 间内通过的路程。
v
P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将成为赢家
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 于问题的性质。
平动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转动的物体视情况而定。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将成为赢家
重复的事情认真做你将成为专家
【参考系与相对运动问题】 例2 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 中乘客看见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 乘客看见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 看见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 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BCD)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 但比甲、乙都慢
对小船:(v1+v2)t2-(v2-v1)t1=5 400 m
甲 已 丙 已知t2=3 600 s, 解得,t1=3 600 s,v1=0.75 m/s.
(2021年整理)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讲座
![(2021年整理)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0d1f0d0e84254b35eefd34f5.png)
(完整)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讲座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讲座)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讲座的全部内容。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讲座绪论1.什么是物理学?2.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3.怎样学习物理学?(1 ) 由记忆向理解的转变;(2)由特殊向一般的转变;(3)思维能力的培养;(1+1=?)4.学习物理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4.有关实验的问题;5.教学要求的问题;6.作业练习的问题;序言:高中物理的五大部分: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原子物理(力学是基础)力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问题;物体的运动-—运动学(第一章和第二章)力——静力学(第三章)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问题-—运动学(第四章)7.运动的描述一.课时计划:二.教学讲解:8.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难点:对质点的理解;重点: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看成质点?9.质点的概念:(为什么要引如质点?)9.理想化的物理模型:9.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看成质点;9.参考系和坐标系的关系:10.时间和位移:难点:位移的矢量性;重点:路程和位移的关系;11.时间和时刻:(段和点的关系)各种说法的判定;例作息时间表和列车时刻表;11.位移和路程的关系:在什么条件下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相等;“路程大的,位移大”和“位移大的,路程大”11.位移的表示方法:用S表示。
11.标量和矢量:11.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重点:速度的概念;难点:瞬时速度的概念;12.速度的概念,公式,单位,(与初中速度概念区别)1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什么是瞬时速度,计算方法)12.速度和速率:12.P18页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感受物体运动的快慢,自行车的平均速度)12.P19页“说一说"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这类问题的处理方法)12.P21页第三题,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学生出错比较多,原因是不会计算时间)12.复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在高中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引伸;增加内容:误差和有效数字重点: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难点:有效数字的位数和实际读数问题12.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13.有效数字的概念:(为什么不可靠)14.估读的问题:刻度尺15.学生实验的要求:16.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重点:学会使用打点计数器;难点:瞬时速度的计算和速度时间图象;17.两种打点计数器的结构名称作用;(给实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对照实物说名称)(2)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多给学生几条纸带)(3)处理实验数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8.作速度时间图象:从图象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实物投影仪演示学生完成的速度时间图象)(5)P26页“科学漫步”:(有条件可以做,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增强学习兴趣,让学生观察匀速直线运动)19.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重点:加速度的概念,公式;难点:对加速度的正确理解;(1)为什么要引入加速度?(2)加速度的概念,公式,单位;20.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关系;(重点讨论,举例说明“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加”的正确性)(5)匀变速运动的概念;(6)用速度时间图象反映加速度;21.习题课:22.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复习前面知识;23.编写本章总复习题,让学生完成,为下一章学习奠定基础。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复习辅导的讲座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复习辅导的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2fed8b6a10661ed9ac51f325.png)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复习辅导讲座目录第一讲:力学 (1)第二讲:电磁学 (13)第三讲:光学 (28)第四讲:现代物理 (32)第五讲:实验 (35)每讲大致包含重要概念和规律、重要研究方法、基本解题思路等容。
第一讲:力学力学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即:力,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平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振动和波,功和能,动量和冲量,等。
一、重要概念和规律(一)重要概念1.力、力矩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其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作用时,同时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但物体间不一定接触。
力是矢量。
力按性质可分重力(G=mg)、弹力(胡克定律f=kx)、摩擦力(0 <f静< f max、,f =μN)、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可分拉力、压力、支持力,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对于各种力要弄清它的产生原因、特点、大小、方向、作用点和具体效果。
力矩是改变物体转动状态的原因。
力矩M=FL通常规定使物体顺(逆)时针转动的力矩为负(正)。
注意力臂L是指转轴至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2.质点、参照物质点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平动的物体一般视作质点。
参照物指假定不动的物体。
一般以地面做参照物。
3.位置、位移(s)、速度(v)、加速度(a)质点的位置可以用规定的坐标系中的点表示.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由始位置引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位移是矢量,与路径无关.而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与路径有关。
速度表示质点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它的方向就是位移变化的方向。
其大小称为速率。
在S-t图象中,某点的速度即为图线在该点物线的斜率。
在匀速四周运动中,用线速度v=s/t和角速度ω=φ/t,v是矢量,方向为该点的切线方向,两者的关系为v=ωR。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但不一定限速度方向相同。
在v-t图象中某点的加速度即为图线在该点切线的斜率。
高中物理专题讲座课件
![高中物理专题讲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c66cb871fe910ef12df8ec.png)
(三)平抛类
(三)平抛类
⑴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⑵用重锤线检验坐标纸上的竖直线是否竖直。 ⑶以斜槽末端所在的点为坐标原点。 ⑷如果是用白纸,则应以斜槽末端所在的点为坐标原点,在斜 槽末端悬挂重锤线,先以重锤线方向确定y轴方向,再用直角三 角板画出水平线作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⑸每次小球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⑹由描迹法得到小球平抛的轨迹,从轨迹上任何一点的横纵坐 标都可以计算出该平抛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 ⑺若用闪光照相来研究,所得到的照片上相邻小球间的时间间 隔是相等的,利用这一结论和运动分解的知识,可以求小球平抛 的初速度,也可以求小球在任何一个位置的瞬时速度。
(1)被碰小球的位置必须与入射小球等高,其中心与斜槽末端的水
平距离恰好是小球半径的2倍。
(2)由于v1、v1/、v2/ 均为水平方向,且两球的竖直下落高度相等, 所以它们飞行时间相等,若以该时间为时间单位,那么小球的水平
射程的数值就等于它们的水平速度。在右图中分别用OP、OM和O
/N表示。因此只需验证:m1OP=m1OM+m2(O /N-2r)即可。 (3)必须以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保证碰撞后两小球都向
⑵利用s1、s2、s3 …可以计算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s2-s1、s3- s2 、s4- s3…,如果它们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相等,则可以判定被测物 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⑶利用纸带可以求被测物体在任一计数点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v:
如
vB s2 s3
2T
s1
s2
O
A
B
s3 C
利用纸带求被测物体的加速度a。具体来说又有3种方法: ①“逐差法”:从纸带上得到6个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 则
高中物理知识讲座
![高中物理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d1780021af45b307e8719714.png)
高中物理知识讲座李彬人类今天已经非常轻松地生活在地球上,但是从古老文明走到现代文明,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二者之间跨越的关键,恰恰要取决于人类认识宇宙的深度。
尽管有许多史前文明都体现了人类认识宇宙的兴趣,但是在四处广汉三星堆发现的青铜器件,大概是表现得最执着的,这里的人以鸟为偶像,鸟的眼睛被他们深深的崇拜, 而他们自己的眼睛更被夸张的塑造,通过对眼睛的延长而求索宇宙的向往。
400多年前望远镜的发明终于让这个愿望实现了。
1.宇宙的结构、形状和归宿人们对宇宙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包括地球及其它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另一种认为是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和。
《辞海》对宇宙的解释是:宇,空间的总称;宙,时间的总称。
这源于《淮南子·齐俗训》: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这就是说,宇宙既包括无限的空间,又包括无限时间的延续。
关于宇宙诞生的理论很多,比较公认的是大爆炸论。
在一二百亿年前,我们的宇宙刚刚诞生时,是一个温度极高、压力和物质密度极大的混沌火球(不妨叫它“宇宙蛋”)。
所谓物质,只不过是一些光子而已。
然后逐渐形成各种基本粒子,成为现在各种物质的构成材料。
巨大的压力使宇宙急剧地膨胀(即大爆炸),宇宙温度则因膨胀而逐渐降低,物质凝聚成一团团星系云,星系云又一步步分裂,凝聚成一个个恒星,恒星周围的剩余物质又逐渐凝聚成行星和卫星。
这些天体不是分散的,许多恒星聚集成星系,星系又聚集成星系群,进而是星系团、超星系团,还有更大的群体。
这些群体也不是均匀分布的,有些区域非常密集,形成“宇宙长城”,有些区域非常稀少,形成“宇宙空洞”。
宇宙天体可能就是这样一种“泡沫结构”。
有许多证据表明,宇宙还在继续膨胀。
目前我们探测到的最远天体,已超过150亿光年,但那里仍然不是宇宙的尽头,宇宙似乎有无限的空间。
不过,多数科学家趋向于认为,“宇宙有限,但无尽头”。
因为如果宇宙确实是由大爆炸从“无”膨胀起来的,它不可能是无限的,只能是一个有限的三维空间,就像膨胀的气球总有一个一定的体积,威力巨大的氢弹爆炸总有一个可算出的影响范围一样。
高中物理系列讲座--运动图像专题研究(共45张PPT)
![高中物理系列讲座--运动图像专题研究(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3b6de20866fb84ae45c8dff.png)
确;10 s~15 s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汽车相对于
出发点的位移为30 m,所以A错误;15 s~25 s汽
车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 m/s,所
以D错误,B正确.
例9、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 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5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 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BC)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
解析 由v-t图象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先增加, 后减小,最大速度约为0.8 m/s,故A、B均正确. 小车的位移为v-t图象与t轴所围的“面积”, x=85×0.1×1 m=8.5 m>8 m,C项正确,图线弯曲 表明小车速度变化不均匀,不表示小车做曲线运 动,故D项错误. 答案 D
例12.物体A、B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
利用x-t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
2. 图3-4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 参考系的位移一时间(x-t)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图3-4
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t1 s B.当t=t2时,两物体相遇 C.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当t=t3时,两物体相距x0 m
注意截距含义
• 例3、甲、乙、丙三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着一条
物体做( C ) A、往复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
D、匀变速直线运动。 活学活用
拓展
v
• 在上题速度图象中,将v—t图象转换为 a—t图象(或F合—t)图象。
a
O
t
注意图像的转换
例5、物体沿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中间 位置0.5 s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0.5 t 处的速度为v2,则v1
高中物理综合专题讲座
![高中物理综合专题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f5af5a8683d049649b6658c4.png)
高中综合专题讲座—物理部分一.交通中的物理思考:结合所学物理知识想想图片中包含了多少物理原理?1.车轮转动(圆周运动)2.反光镜(光的反射)3.动力驱动(牛顿第二、三定律)4.保持车距(匀变速运动)5.发动机(功率、能量转化)6.接受天线(电磁波)7.安全带、头枕(牛顿第一定律)8.充气内胎(气体性质)9.防抱死制动(液压、电磁感应)上海浦东磁悬浮列车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
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2009年2月3日,上海旅游团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著名的胡佛水库大坝27公里附近的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造成7死10伤!斯蒂芬·威廉·霍金和《时间简史》І.知识梳理:(1)牛顿运动定律:a.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b.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收到作用力之后会产生加速度,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对于质量一定的物体,a=F/mc.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2.匀变速直线运动:a=(V t-V o)/tS=at2/2 (V o=0)S=v2/2a (V o=0)S=(V t+V o) t /23.匀速圆周运动:(1)在相等时间内通过圆弧长度相等的运动。
(2)线速度V=S/t=2πR/T(3) 角速度ω=φ/t= 2π/T(4) 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 ω×R(5)向心力:F= ma = mω2R=mV2/R4.功和能:(1)功的计算:W=Fs cosθ(2) 功率:P=W/t= Fv(3)动能:E k=mv2/2重力势能:E=mghp机械能:E= mv2/2 +mgh5.电磁感应:(1)感应条件:闭合回路中有磁通量变化。
(2)感应电流方向:右手定则(3)感应电动势大小:E=BlvП.例题分析:1. 为了安全,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此人对球做了多少功?
2)球在下落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了多少功?
解:
1 2))W m 人 = g 1 2 W W m h 克 克 ff1 2 ( 0 1 2 m v .5 0 m 1 g 2 1 2 21 2 v 2 h 0 m - 0 1 20 1 .2 m 5 2 v 0 1 .1 5 2 1 2 vm 2 2J 0 2 1+ 20 v 1 2 0 .J 5 5 12 ) 0 J
C.若斜面向左以加速度a移动距离s,斜面对物体 做功mas
D.若斜面向下以加速度a移动距离s,斜面对物体 做功m(g+a)s
例2: 一个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先对
物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1 ,经过时 间t后撤去F1 ,立即再对它施加一水平 向左的恒力F2 ,又经t秒后物体返回到 出发点。在这一过程中,力F1和F2对物体 做功之比为多少?
2
2
=25J
例2:如图所示,斜面的倾角为,质量为m的滑块距挡
板P为S。,滑块以初速度v。沿斜面上滑,滑块
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滑块所受摩擦力
小于滑块沿斜面的下滑力。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相
碰均无机械能损失,求滑块经过的路程。
V。
p S。
解:设滑块整个运动过程经历的路程 为s,位移为s。
由 解 动 得sm 能 : 0 2s gg 20s is定 s g n ic nm ovsc 理 02g o s0 s : 1 2m 0 2v
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产生了位移S,则力F 做的功为
WFScos
功是标
量,又
式中是F与S的夹角是个过
程量!
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始终静止 在倾角为的斜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C )
m
θ
A.若斜面向右匀速移动距离s,斜面对物块没有做 功
B.若斜面向上匀速移动距离s,斜面对物块做功 mgs
高中物理专题讲座
第二讲
能和功
主讲人:赵亦秋 (上大附中) 2019年3月
能量是个标
一 能量、功和功率量状,态也量是!个
1 能量(E):物体有做功本领的物理量。
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运动形式,各种不同 的运动形式有不同的能量形式。如:机械能、内 能、电磁能、核能等等。当运动从一种形式转化 为另一种形式时,能量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 种形式,并保持守恒。这是能量最本质的特征, 是自然界中一个普遍规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 律。
当W>0时,物体的动能增加; 当W<0时,物体的动能减少; 当W=0时,物体的动能不变。
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两大优势:
1)动能定理是标量关系式,与物体的运 动性质、运动轨迹均无关 所以,在 解决动力学问题时,它的适用范围比牛 顿第二定律更宽泛;
2)可以用来解决变力做功问题。
例1: 一个人从20m高的楼上,以10m/s的速度抛出一
F
解法一:
300
F
A
300 B 6A0
B 60
WF'sco3s0 0
30
s' 2sco3s00
W F2sco 23s00
60J
解法二:
T
以物体为研究对象 W=T s + T s cos600
T B 60
A B 6A0
而 F=T
30
因此 W=FS(1+cos600 )
=60J
小结2:
能量的单位:焦耳(J)
2 机械能
1)动能(EK ):物体由于机械运动而具有的 能量。
大小:
EK
1 mv2 2
2)势能( EP ):当物体间存在相互作 用力时,由于物体间相对位置不同而具有 的能。
2)势能
A.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和地球之间的万有引 力作用而产生的。
大小: Ep mgh 重力势能的大小是相对的,它的大
例4:
一个质量为0.5千克的小球,从10米 高处以水平速度vo =6m/s被抛出,小 球运动了0.8s时,其重力的瞬时功率 为多大?(不计空气阻力)
解:vy=gt=10×0.8=8m/s 瞬时功率 P= mgvy = 40 w
例5: 某同学质量为50千克,他在原地以固定
的周期连续地蹦跳,每次蹦跳有2/5时间 腾空,蹦跳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为75W。设该同学的心跳周期和蹦跳周期 相同。则该同学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分析:由条件可知等S1 = S2
所以二力做功 W1 : W2 =1:3
小结1:
在计算功时,一定要搞清哪个力对物体 做功,并且力对物体做功多少只由F、S、 这三个因素决定,跟物体运动的性质无 关。
例3:
F A
B 60
30
如图所示,把绳子的一端A固定在斜面顶端, 另一端B绕过动滑轮后,用力F竖直向上拉 动,不计绳子和动滑轮的质量,且物体质 量m=4千克,拉力F=20牛,斜面倾角=30, 物体在拉力作用下沿斜面向上滑动2米,则 拉力F所做的功为多少焦耳?
当恒力作用在不计质量的绳子上, 则恒力做的功可用力与力方向上作 用点的位移来计算,也等于轻质绳 对物体做的功。
4.功率(P):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 )定义 P _W 式 Fcs : o sF v _co s
tt
如果vt 为瞬时速度, Pt =F vt cos, Pt为力F的瞬时功率。
分析:设蹦跳周期(心跳周期)为T
h
1 2
g t1 2
12
t1
·T 25
h 1 gT 2 50
T=0.75s
P _ W克G mgh10T0 TT
n t 80次 T
小结3:
在计算力的功率时,注意区别平 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以免发生差 错。
二 功能关系
1.动能定理:所有的外力(包括重力) 对物体做的功W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表达 W = 式 E K : 1 2m22v 1 2m 12v
小与零参考面的选择有关。
重力是个保守力,重力对物体做功与 路径无关,只与起始与终点的高度差有关。
2)势能
B.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具有
的势能。(中学阶段不讨论弹性势能大 小)
3)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总和称为机械能 E= EK + EP
3. 功(W):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功是力的作用的一种积累效应(对空间 的积累效应)